近年来,乌拉特后旗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乌拉特后旗旗委严格落实能耗“双控”目标,减存量腾空间、限增量优配置。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支持企业绿色化改造,建设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立产业链“两图”“两库”“两池”,打造境外资源与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循环发展基地、绿色清洁能源基地。聚焦“3060碳目标”, (略) 场资源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能耗指标优先配置行业领先企业,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益。集约利用土地,并购、重组、清理停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园区企业密度、投资强度、产出速度。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把风光生产的“零碳绿电”输送到工业园区,结合“源网荷储氢”一体化建设,打造“零碳园区”,开拓用能空间,突破能耗瓶颈,做好节能减排“减法”同时,也做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加法”,以产业链思维、生态圈理念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乌拉特后旗实际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嘎查村集体利用已建成的9个托驼所、9个托羊所、4个托牛所、2个托马所,通过党支部领办等形式加强农企利益联结,推动“增驼稳牛、减羊马驴”集群发展,解决草畜平衡、超载放牧和生态修复等突出矛盾问题,同时带动牧民增收致富,持续推进边境牧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乌拉特后旗具备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一山两沙”中,阴山山脉在该旗境内东西绵延120公里,南北35公里,共0.4万平方公里;乌兰布和沙漠在该旗境内15万亩;巴音温都尔沙漠1506万亩,防沙治沙任务非常重。近年来,按照“北封南造、西飞东护”的布局,组织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等生态治理工程347.23万亩,完成国家投资5.1亿元。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推进总投资108.16亿元的乌拉特后旗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总任务1381.21万亩,在祖国北方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
党建引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
今年以来,乌拉特后旗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逐步推广、整体推进”原则,通过科学测定、精准测量、精确安装,全域全面推进“一井一系数”“一井一面积”“一井一表”三项工作,为水权到井和水量到井控制提供依据和支撑,扎牢机电井用水量管理“笼子”,巩固超采区治理成果,初步实现地下水从严从细管理,为全面推进井灌区“以电折水”工作提供了样板和路径。
“‘一井一系数’结合地下水位高低、测量条件、灌溉方式等因素,以嘎查村为单位逐村逐井测量,并综合率定系数;‘一井一面积’村民小组逐户核实登记机电井控制面积,嘎查村把关汇总、苏木镇审核、旗级复审,精准核实每眼机电井控制面积;‘一井一表’方面,配备具有多用户管理、在线监控、远程启停、自动计量等功能的水电一体灌溉数控电表685套,完成机电井全覆盖,初步实现、高效、节约、精准、可控目标。”乌拉特后旗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石永强介绍道。
全旗现有机电井1749眼,农灌电表排查农灌用电户851户,农灌井数1732眼,已全部完成农灌电表排查、混电排查、电表与机电井的匹配、机电井“以电折水”系数校验复核等工作,并全部录入水利系统信息管理平台,为精准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党建引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
乌拉特后旗按照“北封南造西飞东护”布局,把区域防治与重点防治统筹推进,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飞封造”结合、保禁护并举,宜林则林、宜草则草,进行生态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
“我们采取临近水源区植树造林+种草修复,水源贫瘠区围栏封育+灌木种植,无水区合围锁边+工程固沙等措施,集中天保、三北、京津、规模化防沙治沙、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坚持集中连片、区域布局、统一规划、规模治理,体现规模效应,扎实推进荒漠化治理。”乌拉特后旗林草局党委书记、局长苏俊介绍说。
据了解,乌拉特后旗在套区,实施农田林网化建设和冲积扇植树造林治理与现有成果巩固。在沙区,集中连片沙区实施“工程固沙+造封飞”的固沙模式,零星沙地实施“经济林+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酸枣、梭梭接种肉苁蓉、白刺接种锁阳产业;研究开发沙区植物沙冬青、蒙古扁桃等保护与利用,实现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在乌兰布和沙漠补种樟子松、国槐、新疆杨等多种树苗,形成生态保护修复合力。在山区,实施减畜、禁牧,退牧和封山育林等措施,使草原生态自然恢复。在高平原区:以保护和修复为主,实施“封+退+护+禁+种植灌草”措施,促进生态环境自然恢复。
坚持探索总结干旱地区荒漠化防治新途径。实行行政、科研、业务“三位一体”运行机制。大力推广荒漠化原生树种造林、网格压沙造林、压石保墒、覆膜升温、平茬复壮、生根粉、保水剂、土壤调理剂等抗旱造林种草为主的适用技术。 (略) 林研所、 (略) 乌拉特荒漠草原研究所后旗站、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技术协作,创新性地开展了沙冬青、酸枣、蒙古扁桃等5个树种的人工繁育和造林试验研究,并通过了5项成果鉴定,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二等奖,为荒漠生态治理开辟出了新的路径。
积极开展低抚育成本研究,推广荒漠原生树种造林,通过实施少灌、控灌、脱灌的渐进式措施,建设近自然林业、节约型林业。引进高立式沙障、聚*烯可降解沙障、种子丸粒化等专利治沙技术。与国 (略) 、 (略)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 (略) 校合作,研究肉苁蓉人工栽培及产业化开发、沙生灌木群落生态服务功能、生态植被监测等试验示范项目, (略) 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中走在前、做表率,为全旗科学合理地开展荒漠化防治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党建引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
乌拉特后旗党委、政府积极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损害赔偿解决途径,建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磋商、诉讼、修复、资金等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并持续推进。相关部门明确责任、目标、任务、措施和时限,扎实推进,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赔偿权利人指定的部门或机构要明确专人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做到有权必有责、有权必担责、失责必追责,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实施最严格的考核问责。
创新公众参与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媒体等载体,通过解读政策、短视频等形式加大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有关法规制度的宣传力度,不断强化保护生态、损害必偿理念,起到积极的警示宣传教育作用。邀请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利益相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加生态环境修复或赔偿磋商工作。
与此同时,成立由党员干部、环境科学专家、环保志愿者等人员组成的科普组,开展生态文明理念“六进”活动。特别是前往商超、能源企业、工矿企业、农村牧区、居民社区、机关单位等地,通过解读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发放宣传资料、环保用品讲解等方式向各界群众普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不断强化民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道德责任,逐渐把“美丽后旗”建设转化为全旗人民的自觉行动。
党建引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
全旗各苏木镇党员干部发挥积极作用,深入农牧户家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条例》《 (略) 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条例》等主题宣传活动,动员全体农牧民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来。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活动37次,发放资料1500余份。
通过“节能知识进课堂”、倡导“135”低碳出行、增设分类垃圾桶等形式向公众普及节能低碳理念和知识,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意识,建设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
乌拉特后旗将继续聚焦办好“两件大事”,正确处理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以“整合一片土地、开挖一口水井、种植一片梭梭、接种一片苁蓉、发展一个产业、恢复一片草原、致富一方百姓”的“七个一”模式为抓手,不断开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城乡水绿相融、山水相映,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在全旗蔚然成风。
来 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 辑:李 琰 王嘉乐(实习)
审 核:刘冠骏
监 制:娜仁图亚
总监制:李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