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内容
 
发送至邮箱

苏州市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苏州市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类型: 规划公示
公示提交日期: 2024-01-10
公示开始日期: 2024-01-10
公示结束日期: 2024-02-09
内容描述:

一、规划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 (略) 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要求,支持大运河国家文化 (略)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促进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全域、全要素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加强山塘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与合理利用,平衡街区旅游活动和居民生活,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彰显街区特色,精细化、科学指导街区保护利用和更新工作有序开展,启动《苏州市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形成规划草案。

二、规划原则

1、坚持真实性、完整性。

2、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公共利益。

3、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4、规划延续,统筹规划、建设、管理。

三、规划目标

1、价值保护、整体保护,优化管理。

2、以用促保、保用结合,激发活力。

3、民生改善、文旅融合,平衡发展。

四、街区价值

运河商道、苏州门户,江南商贸经济中心;

城野交融、功能复合,运河古城关厢典型;

(略) 井、雅俗共济,古代文旅交融代表之地;

科学治水、理水成景,传统滨水人居典范街区。

五、保护区划

街区保护区划为:以山塘河、山塘街为主干,五泾浜、八字桥浜和庄前浜等山塘河支流及其并行街巷为延伸的河街两侧约20-300米的区域,东起护城河-山塘桥,西至西山庙桥,总面积为61.43公顷。

其中,街区核心保护范围总面积为31.65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为29.78公顷。

六、街区格局、形态保护要求

保护延续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城野交融、功能复合的江南水乡古城关厢空间格局与运河景观风貌环境。

保护由山塘河、街两岸主轴,以及五泾浜、八字桥浜、庄前浜、鸭脚浜、青山与绿水桥浜等十二支浜共同构成的鱼骨状分流生长的街区空间格局。延续街区从阊门至虎丘东密西疏、渐次过渡的整体肌理特征。

保护以“通贵桥-山塘桥”为核心区域的传统商业街坊风貌特色,体现大运河商贸中心形象;保护以“星桥”为 (略) 井手工业街坊风貌特色,体现苏州古城水乡关厢生活真实场景;保护以“野芳浜-彩云桥”为核心区域的郊野景观风貌特色,保护以“青山、绿水桥-普济桥”为核心区域的名人祠墓、庙宇、牌坊等历史游览景点集聚特色,体现水乡城镇乡野生态风貌和公共游览开放特征;保护以“虎丘风景名胜区塔影园景区”为核心区域的郊野园林街坊风貌特色,展现风景名胜园林盛景。

延续山塘街两侧商*店铺与传统民 (略) 界面,滨水建(构)筑类型多样,以及本地与外地建筑风格多元融合的特点。

保护“塔-桥-公建-民居”形成的灵动多变的天际轮廓特色,维护好高耸古桥与虎丘塔之间的眺望关系。

七、文物古迹保护

保护五人墓、玉涵堂和叶天士故居等12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陶贞孝祠、郁家祠堂和观音阁等12处控制保护建筑(历史建筑),保护安泰救火会、 (略) 普济堂和冈州会馆墙门等12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做好古树名木、古驳岸、古码头、砖雕门楼等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与周边环境提升工作。

八、街区历史文化传承与利用

1、文化遗产展示内容

主要展示内容为街区内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民居、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文化。

2、展示与利用规划

充分挖掘与利用街区内历史人文资源,通过集中展示、沉浸式游览、文化活动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展示和利用重点片区,展现不同的特色主题,以点带线促进周边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强化人文内涵,创造新的生活情境。

六片展示与利用重点片区,包括:

山塘桥-新民桥片区:商贾繁荣展示区;

新民桥-万福桥片区:市井烟火展示区;

白姆桥浜-五泾浜片区:非遗作坊体验区;

彩云桥-普济堂片区:艺文雅集展示区;

普济桥-斟酌桥片区:郊野人居体验区;

斟酌桥-西山庙桥片区:虎丘胜景展示区。

加强一河两岸联系,促进山塘街腹地区域的游览功能发展,形成以山塘街、河为中心串联两岸支巷的主要展示线路。

根据潜力,形成核心展示节点与次级展示节点两级展示节点体系。

九、功能结构

以桥为核、以水为脉,整体构建“一轴、七核、六片”的街区功能结构。

1、一轴

山塘街河历史文化轴:以并行的山塘河与山塘街为主轴,串联街区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多元功能。

2、七核

自阊门向虎丘分别为:山塘桥-商业旅居核、通贵桥-文旅展示核、星桥-市井体验核、桐桥-人文研学核、彩云桥-艺文创作核、青山绿水桥-休闲雅宿核、望山桥-景区服务核。

延续古代江南地区桥周边为核心公共功能节点的历史逻辑,在当代以古桥为核,统筹周边资源,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功能中心。

3、六片

自阊门向虎丘分别为:山塘景区核心游览片、苏式生活居住片、教育研学服务片、艺文产业创新片、民宿酒店集中片、虎丘景区游览片。


我要评价 打印评论
  • 暂无数据或评论正在审核中

    苏州市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类型: 规划公示
    公示提交日期: 2024-01-10
    公示开始日期: 2024-01-10
    公示结束日期: 2024-02-09
    内容描述:

    一、规划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 (略) 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要求,支持大运河国家文化 (略)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促进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全域、全要素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加强山塘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与合理利用,平衡街区旅游活动和居民生活,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彰显街区特色,精细化、科学指导街区保护利用和更新工作有序开展,启动《苏州市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形成规划草案。

    二、规划原则

    1、坚持真实性、完整性。

    2、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公共利益。

    3、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4、规划延续,统筹规划、建设、管理。

    三、规划目标

    1、价值保护、整体保护,优化管理。

    2、以用促保、保用结合,激发活力。

    3、民生改善、文旅融合,平衡发展。

    四、街区价值

    运河商道、苏州门户,江南商贸经济中心;

    城野交融、功能复合,运河古城关厢典型;

    (略) 井、雅俗共济,古代文旅交融代表之地;

    科学治水、理水成景,传统滨水人居典范街区。

    五、保护区划

    街区保护区划为:以山塘河、山塘街为主干,五泾浜、八字桥浜和庄前浜等山塘河支流及其并行街巷为延伸的河街两侧约20-300米的区域,东起护城河-山塘桥,西至西山庙桥,总面积为61.43公顷。

    其中,街区核心保护范围总面积为31.65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为29.78公顷。

    六、街区格局、形态保护要求

    保护延续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城野交融、功能复合的江南水乡古城关厢空间格局与运河景观风貌环境。

    保护由山塘河、街两岸主轴,以及五泾浜、八字桥浜、庄前浜、鸭脚浜、青山与绿水桥浜等十二支浜共同构成的鱼骨状分流生长的街区空间格局。延续街区从阊门至虎丘东密西疏、渐次过渡的整体肌理特征。

    保护以“通贵桥-山塘桥”为核心区域的传统商业街坊风貌特色,体现大运河商贸中心形象;保护以“星桥”为 (略) 井手工业街坊风貌特色,体现苏州古城水乡关厢生活真实场景;保护以“野芳浜-彩云桥”为核心区域的郊野景观风貌特色,保护以“青山、绿水桥-普济桥”为核心区域的名人祠墓、庙宇、牌坊等历史游览景点集聚特色,体现水乡城镇乡野生态风貌和公共游览开放特征;保护以“虎丘风景名胜区塔影园景区”为核心区域的郊野园林街坊风貌特色,展现风景名胜园林盛景。

    延续山塘街两侧商*店铺与传统民 (略) 界面,滨水建(构)筑类型多样,以及本地与外地建筑风格多元融合的特点。

    保护“塔-桥-公建-民居”形成的灵动多变的天际轮廓特色,维护好高耸古桥与虎丘塔之间的眺望关系。

    七、文物古迹保护

    保护五人墓、玉涵堂和叶天士故居等12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陶贞孝祠、郁家祠堂和观音阁等12处控制保护建筑(历史建筑),保护安泰救火会、 (略) 普济堂和冈州会馆墙门等12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做好古树名木、古驳岸、古码头、砖雕门楼等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与周边环境提升工作。

    八、街区历史文化传承与利用

    1、文化遗产展示内容

    主要展示内容为街区内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民居、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文化。

    2、展示与利用规划

    充分挖掘与利用街区内历史人文资源,通过集中展示、沉浸式游览、文化活动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展示和利用重点片区,展现不同的特色主题,以点带线促进周边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强化人文内涵,创造新的生活情境。

    六片展示与利用重点片区,包括:

    山塘桥-新民桥片区:商贾繁荣展示区;

    新民桥-万福桥片区:市井烟火展示区;

    白姆桥浜-五泾浜片区:非遗作坊体验区;

    彩云桥-普济堂片区:艺文雅集展示区;

    普济桥-斟酌桥片区:郊野人居体验区;

    斟酌桥-西山庙桥片区:虎丘胜景展示区。

    加强一河两岸联系,促进山塘街腹地区域的游览功能发展,形成以山塘街、河为中心串联两岸支巷的主要展示线路。

    根据潜力,形成核心展示节点与次级展示节点两级展示节点体系。

    九、功能结构

    以桥为核、以水为脉,整体构建“一轴、七核、六片”的街区功能结构。

    1、一轴

    山塘街河历史文化轴:以并行的山塘河与山塘街为主轴,串联街区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多元功能。

    2、七核

    自阊门向虎丘分别为:山塘桥-商业旅居核、通贵桥-文旅展示核、星桥-市井体验核、桐桥-人文研学核、彩云桥-艺文创作核、青山绿水桥-休闲雅宿核、望山桥-景区服务核。

    延续古代江南地区桥周边为核心公共功能节点的历史逻辑,在当代以古桥为核,统筹周边资源,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功能中心。

    3、六片

    自阊门向虎丘分别为:山塘景区核心游览片、苏式生活居住片、教育研学服务片、艺文产业创新片、民宿酒店集中片、虎丘景区游览片。


    我要评价 打印评论
  • 暂无数据或评论正在审核中

  •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