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1月10日拟作出的核与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1月10日拟作出的核与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1月10日拟作出的核与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4年1月10日我局拟对7个核与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1月11日-2024年1月17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电话:0830-*。
传真:0830-*。
通讯地址: (略) 江阳区春华路二段 (略) 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科。
邮政编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 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 对策和措施 |
1 | 隆黄铁路泸州泸县双加牵引站110千伏供电工程 | 龙马潭区、 泸县 | (略) (略) | 核工业二三0研究所 | 项 (略) 龙马潭区和泸县境内,扩建望龙220kV变电站110kV出线间隔1个;扩建罗盘山220kV变电站110kV出线间隔1个;新建望龙—双加牵引站110kV线路工程,线路长度为10.5km,单回三角排列,导线单分裂;新建罗盘山—双加牵引站110kV线路工程,线路长度为10km,单回三角排列,导线单分裂。 |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易起尘物料使用防尘网覆盖;采取湿法作业、洒水降尘等措施减轻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二)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利用居民现有设施收集后用于 (略) 政污水管网。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清运至附 (略) 政垃圾桶。 (五)生态保护措施 临时占地尽量布置在地势平坦、植被稀疏地带;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等区域进行植被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 二、运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电磁环境影响防范措施 线路路径选择时避让集中居民区。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线路与其它电力线、铁路和高速公路交叉时,其净空距离满足《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要求。线路通过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道路等场所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6.0m,通过民房等公众曝露区域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7.0m。设置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 (二)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线路路径避让集中居民区。 |
2 | 隆黄铁路泸州纳溪牵引站110千伏供电工程 | 纳溪区 | (略) (略) | 核工业二三0研究所 | 项 (略) 纳溪区境内,扩建纳溪220kV变电站110kV出线间隔2个;新建纳溪220kV变电站—纳溪牵引站110kVⅠ回单回线路长约7.65km,其中架空线路约7.5km,电缆线路0.15km,导线截面300mm2,电缆截面600mm2,新建纳溪220kV变电站—纳溪牵引站110kVⅡ回单回线路长约8.08km,其中架空线路约8.0km,电缆约0.08km,导线截面300mm2,电缆截面600mm2。 |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易起尘物料使用防尘网覆盖;采取湿法作业、洒水降尘等措施减轻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二)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利用居民现有设施收集后用于 (略) 政污水管网。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清运至附 (略) 政垃圾桶。 (五)生态保护措施 临时占地尽量布置在地势平坦、植被稀疏地带;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等区域进行植被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 二、运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电磁环境影响防范措施 线路路径选择时避让集中居民区。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线路与其它电力线、铁路交叉时,其净空距离满足《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要求。线路通过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道路等场所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6.0m,通过民房等公众曝露区域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7.0m。设置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电缆金属护套按设计规程要求进行接地敷设。 (二)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线路路径避让集中居民区。 |
3 | 隆黄铁路泸州叙永江门牵引站110kV供电工程 | 纳溪区、 叙永县 | (略) (略) | 核工业二三0研究所 | 项 (略) 纳溪区、叙永县境内,扩建大洲驿110kV变电站110kV间隔1回;完善兴隆110kV变电站110kV间隔1回;新建兴隆—江门牵引站110kV线路工程,线路总长9.5km,导线截面300mm2,单回三角排列,导线单分裂;新建大洲驿—江门牵引站10kV线路工程,线路总长20km,导线截面300mm2,单回三角排列,导线单分裂。 |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易起尘物料使用防尘网覆盖;采取湿法作业、洒水降尘等措施减轻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二)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生活污水利用居民现有设施收集后用于农肥 (略) 政污水管网。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清运至附近乡镇垃圾桶集中转运。 (五)生态保护措施 临时占地尽量布置在地势平坦、植被稀疏地带;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等区域进行植被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 二、运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电磁环境影响防范措施 线路路径选择时避让集中居民区。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线路与其他电力线交叉时,其净空距离满足《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要求。线路通过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道路等场所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6.0m,通过民房等公众曝露区域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7.0m。 (二)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线路路径避让集中居民区。 |
4 | 泸州古蔺茅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 古蔺县 | (略) (略) | 核工业二三0研究所 | 项 (略) 古蔺县境内,建设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古蔺茅溪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主变户外布置,配电装置GIS户外布置;本期:主变容量2×63MVA、110kV出线2回、35kV出线8回、10kV出线 16回、10kV无功补偿 2×(2×6012kVar)等;终期:主变容量3×63MVA、110kV出线4回、35kV出线8回、10kV出线 28回、10kV无功补偿3×(2×6012kVar)等。本次按终期规模进行评价。 (二)冯冲湾—茅溪110kV线路新建工程:新建两回110kV线路(一回:总长度约34.6km,其中单回线路长34.1km,与二回同塔架设0.5km;二回:总长度约34.4km,其中单回线路长33.9km,与二回同塔架设0.5km),单回三角排列,导线采用双分裂,输送电流863A;一回和二回线路共塔段长约0.5km,同塔双回垂直逆相序排列,双分裂。 (三)冯冲湾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在站内预留场地上扩建4回110kV出线间隔,不新征用地。 |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采取密闭运输、定时清扫、设置围挡、湿法作业等措施减轻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二)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经周边民房现有设施处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优化设备布局、选用低噪声设备等措施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清运至附近乡镇垃圾桶集中转运;土石方优先回填,弃土运至符合规范的场地处置。 (五)生态保护措施 临时占地尽量布置在地势平坦、植被稀疏地带;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等区域进行植被恢复。 二、运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电磁环境影响防范措施 1.新建古蔺茅溪变电站电气设备均安装接地装置;配电装置选用GIS户外布置。 2.线路路径选择时避让集中居民区。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线路与其他电力线交叉时,其净空距离满足《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要求。线路通过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道路等场所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6.0m,通过民房等公众曝露区域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7.0m。 (二)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主变选用噪声声压级不超过60dB(A)(距主变2m处)的设备;主变布置在站址中央区域;线路路径选择时,避让集中居民区。 (三)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经收集处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 (四)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事故油坑、事故油池和排油管区域采取重点防渗措施,防止地下水及土壤污染。 (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废蓄电池、事故废油、含油棉纱、含油手套等含油废物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生活垃圾经站内垃圾桶收集后不定期清运至附近乡镇垃圾桶集中转运。 |
5 | 泸州古蔺走马110kV变电站扩建工程 | 古蔺县 | (略) (略) | 核工业二三0研究所 | 项 (略) 古蔺县境内,在走马110kV变电站内扩建1×50MVA主变、110kV出线间隔1回、35kV出线间隔1回,10kV出线间隔2回,10kV无功补偿2×5Mvar、10kV站用变1×100kVA;改建架空线路0.05km,双回单边挂架设,导线单分裂;在冯冲湾220kV变电站内更换1套光纤差动保护装置。 |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易起尘物料使用防尘网覆盖;采取湿法作业、洒水降尘等措施减轻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二)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依托既有化粪池收集后用作农肥,不直接排放。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收集后清运至附近乡镇垃圾桶集中转运;拆除的电缆由建设单位统一回收利用,拆除的主变基础及围墙等建筑垃圾清运至建筑垃圾处置场。 (五)生态保护措施 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等区域进行植被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 二、运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电磁环境影响防范措施 电气设备均安装接地装置;变电站内平行导线相序排列避免同相布置;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 (二)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主变选用噪声声压级不超过60dB(A)(距主变2m处)的设备;加强设备维护,合理布置总平,主变压器安装减振垫。 (三)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事故油池、事故油坑、排油管区域地面采取重点防渗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废变压器油、废蓄电池、废含油棉、废含油手套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 |
6 | 泸州江阳岩湾头110kV输变电工程 | 江阳区、 龙马潭区、高新区 | (略) (略) | 核工业二三0研究所 | 项 (略) 江阳区、龙马潭区、高新区行政管辖范围内,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岩湾头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主变户外布置,配电装置GIS户外布置;本期:主变容量2×63MVA、110kV出线2回、35kV出线6回、10kV出线16回、10kV无功补偿 2×(2×6012kVar)等;终期:主变容量3×63MVA、110kV出线4回、35kV出线6回、10kV出线28回、10kV无功补偿3×(2×6012kVar)等。本次按终期规模进行评价。 (二)泰安—岩湾头110kV线路新建工程:起于泰安220kV变电站止于岩湾头110kV变电站,长约12km,同塔双回单边挂,导线采用双分裂,输送电流276A。 (三)泰安22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在站内预留场地上扩建1回110kV出线间隔,不新征用地。 (四)林庄220kV变电站保护完善工程:在站内升级原泰林线林庄侧出线间隔110kV线路保护装置。 (五)泰安—林庄T接岩湾头110kV线路新建工程:起于110kV泰林线T接点(泰林线38号杆大号侧),止于岩湾头110kV变电站构架,长约0.3km,同塔双回单边挂,导线采用双分裂,输送电流276A。 (六)110kV泰林线增容改造工程:1.对泰林线泰安构架侧—31号塔的线路进行增容换线,长约7.8km,双回垂直排列(与泰沙纸线同塔),导线采用单分裂,输送电流276A,杆塔均利旧。2.对110kV泰林线31—39号塔的线路进行升级改造,长约2.3km,单回三角排列,导线采用双分裂,输送电流276A,在拆除原有铁塔的塔基上新建铁塔,不新增用地。 |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采取密闭运输、定时清扫、设置围挡、湿法作业等措施减轻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二)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经周边民房现有设施处理后用作农肥;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优化设备布局、选用低噪声设备等措施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清运至附近乡镇垃圾桶集中转运;拆除的固体废物中可回收利用的由建设单位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运至建筑垃圾处理场所进行合理处置。 (五)生态保护措施 临时占地尽量布置在地势平坦、植被稀疏地带;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等区域进行植被恢复。 二、运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电磁环境影响防范措施 1.新建岩湾头110kV变电站电气设备均安装接地装置;配电装置选用GIS户外布置。 2.线路路径选择时避让集中居民区。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线路与其他电力线交叉时,其净空距离满足《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要求。线路通过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道路等场所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6.0m,通过民房等公众曝露区域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7.0m。 (二)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新建岩湾头110kV变电站主变选用噪声声压级不超过60dB(A)(距主变2m处)的设备;主变布置在站址中央区域。 2.线路路径选择时,避让集中居民区。 (三)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经收集处理后用作农肥, (略) 政污水管网 (略) 政污水管网。 (四)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事故油坑、事故油池和排油管区域采取重点防渗措施,防止地下水及土壤污染。 (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废蓄电池、事故废油、含油棉纱、含油手套等含油废物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
7 | 泸州龙马潭鱼塘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 龙马潭区 | (略) (略) | 核工业二三0研究所 | 项 (略) 龙马潭区管辖范围内,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鱼塘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主变户外布置,110kV配电装置采用HGIS户外布置;本期:主变容量2×63MVA、110kV出线2回、10kV出线24回、10kV无功补偿2×(2×6)Mvar等;终期:主变容量3×63MVA、110kV出线4回、10kV出线36回、10kV无功补偿3×(2×6)Mvar等。本次按终期规模进行评价。 (二)望龙—鱼塘110kV线路新建工程:新建2回110kV线路(Ⅰ回线路长约4.5km,Ⅱ回线路长约4.8km),单回三角排列,导线采用双分裂,输送电流553A。 (三)望龙220kV变电站110kV间隔扩建工程:在站内预留场地上扩建2回110kV出线间隔,不新征用地。 |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采取密闭运输、定时清扫、设置围挡、湿法作业等措施减轻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二)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利用民房现有设施收集后用作 (略) 政污水管网;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优化设备布局、选用低噪声设备等措施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清运至附 (略) 政垃圾桶;土石方优先回填,弃土运至符合规范的场地处置。 (五)生态保护措施 临时占地尽量布置在地势平坦、植被稀疏地带;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等区域进行植被恢复。 二、运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电磁环境影响防范措施 1.鱼塘110kV变电站 电气设备均安装接地装置;110kV配电装置选用HGIS户外布置;站内平行导线的相序排列避免同相布置,尽量减少同相母线交叉与相同转角布置。 2.输电线路 线路路径选择时避让集中居民区。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线路与其它电力线、铁路交叉时,其净空距离满足《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要求。线路通过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道路等场所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6.0m,通过民房等公众曝露区域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7.0m。跨越民房时,其净空距离满足《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要求。设置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 (二)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鱼塘110kV变电站 主变选用噪声声压级不超过60dB(A)(距变压器2m处)的设备;110kV配电装置选用HGIS户外布置。 2.输电线路 线路路径选择时,避让集中居民区。 (三)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经收集处理后用作农肥, (略) 政污水管网 (略) 政污水管网。 (四)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事故油坑、事故油池和排油管区域采取重点防渗措施,防止地下水及土壤污染。 (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废蓄电池、事故废油、含油棉纱、含油手套等含油废物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生活垃圾经站内设置的垃圾桶收 (略) 政垃圾桶,由环卫部门进行定期清运。 |
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1月10日拟作出的核与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4年1月10日我局拟对7个核与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1月11日-2024年1月17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电话:0830-*。
传真:0830-*。
通讯地址: (略) 江阳区春华路二段 (略) 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科。
邮政编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 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 对策和措施 |
1 | 隆黄铁路泸州泸县双加牵引站110千伏供电工程 | 龙马潭区、 泸县 | (略) (略) | 核工业二三0研究所 | 项 (略) 龙马潭区和泸县境内,扩建望龙220kV变电站110kV出线间隔1个;扩建罗盘山220kV变电站110kV出线间隔1个;新建望龙—双加牵引站110kV线路工程,线路长度为10.5km,单回三角排列,导线单分裂;新建罗盘山—双加牵引站110kV线路工程,线路长度为10km,单回三角排列,导线单分裂。 |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易起尘物料使用防尘网覆盖;采取湿法作业、洒水降尘等措施减轻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二)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利用居民现有设施收集后用于 (略) 政污水管网。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清运至附 (略) 政垃圾桶。 (五)生态保护措施 临时占地尽量布置在地势平坦、植被稀疏地带;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等区域进行植被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 二、运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电磁环境影响防范措施 线路路径选择时避让集中居民区。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线路与其它电力线、铁路和高速公路交叉时,其净空距离满足《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要求。线路通过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道路等场所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6.0m,通过民房等公众曝露区域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7.0m。设置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 (二)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线路路径避让集中居民区。 |
2 | 隆黄铁路泸州纳溪牵引站110千伏供电工程 | 纳溪区 | (略) (略) | 核工业二三0研究所 | 项 (略) 纳溪区境内,扩建纳溪220kV变电站110kV出线间隔2个;新建纳溪220kV变电站—纳溪牵引站110kVⅠ回单回线路长约7.65km,其中架空线路约7.5km,电缆线路0.15km,导线截面300mm2,电缆截面600mm2,新建纳溪220kV变电站—纳溪牵引站110kVⅡ回单回线路长约8.08km,其中架空线路约8.0km,电缆约0.08km,导线截面300mm2,电缆截面600mm2。 |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易起尘物料使用防尘网覆盖;采取湿法作业、洒水降尘等措施减轻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二)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利用居民现有设施收集后用于 (略) 政污水管网。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清运至附 (略) 政垃圾桶。 (五)生态保护措施 临时占地尽量布置在地势平坦、植被稀疏地带;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等区域进行植被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 二、运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电磁环境影响防范措施 线路路径选择时避让集中居民区。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线路与其它电力线、铁路交叉时,其净空距离满足《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要求。线路通过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道路等场所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6.0m,通过民房等公众曝露区域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7.0m。设置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电缆金属护套按设计规程要求进行接地敷设。 (二)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线路路径避让集中居民区。 |
3 | 隆黄铁路泸州叙永江门牵引站110kV供电工程 | 纳溪区、 叙永县 | (略) (略) | 核工业二三0研究所 | 项 (略) 纳溪区、叙永县境内,扩建大洲驿110kV变电站110kV间隔1回;完善兴隆110kV变电站110kV间隔1回;新建兴隆—江门牵引站110kV线路工程,线路总长9.5km,导线截面300mm2,单回三角排列,导线单分裂;新建大洲驿—江门牵引站10kV线路工程,线路总长20km,导线截面300mm2,单回三角排列,导线单分裂。 |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易起尘物料使用防尘网覆盖;采取湿法作业、洒水降尘等措施减轻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二)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生活污水利用居民现有设施收集后用于农肥 (略) 政污水管网。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清运至附近乡镇垃圾桶集中转运。 (五)生态保护措施 临时占地尽量布置在地势平坦、植被稀疏地带;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等区域进行植被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 二、运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电磁环境影响防范措施 线路路径选择时避让集中居民区。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线路与其他电力线交叉时,其净空距离满足《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要求。线路通过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道路等场所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6.0m,通过民房等公众曝露区域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7.0m。 (二)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线路路径避让集中居民区。 |
4 | 泸州古蔺茅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 古蔺县 | (略) (略) | 核工业二三0研究所 | 项 (略) 古蔺县境内,建设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古蔺茅溪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主变户外布置,配电装置GIS户外布置;本期:主变容量2×63MVA、110kV出线2回、35kV出线8回、10kV出线 16回、10kV无功补偿 2×(2×6012kVar)等;终期:主变容量3×63MVA、110kV出线4回、35kV出线8回、10kV出线 28回、10kV无功补偿3×(2×6012kVar)等。本次按终期规模进行评价。 (二)冯冲湾—茅溪110kV线路新建工程:新建两回110kV线路(一回:总长度约34.6km,其中单回线路长34.1km,与二回同塔架设0.5km;二回:总长度约34.4km,其中单回线路长33.9km,与二回同塔架设0.5km),单回三角排列,导线采用双分裂,输送电流863A;一回和二回线路共塔段长约0.5km,同塔双回垂直逆相序排列,双分裂。 (三)冯冲湾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在站内预留场地上扩建4回110kV出线间隔,不新征用地。 |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采取密闭运输、定时清扫、设置围挡、湿法作业等措施减轻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二)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经周边民房现有设施处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优化设备布局、选用低噪声设备等措施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清运至附近乡镇垃圾桶集中转运;土石方优先回填,弃土运至符合规范的场地处置。 (五)生态保护措施 临时占地尽量布置在地势平坦、植被稀疏地带;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等区域进行植被恢复。 二、运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电磁环境影响防范措施 1.新建古蔺茅溪变电站电气设备均安装接地装置;配电装置选用GIS户外布置。 2.线路路径选择时避让集中居民区。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线路与其他电力线交叉时,其净空距离满足《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要求。线路通过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道路等场所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6.0m,通过民房等公众曝露区域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7.0m。 (二)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主变选用噪声声压级不超过60dB(A)(距主变2m处)的设备;主变布置在站址中央区域;线路路径选择时,避让集中居民区。 (三)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经收集处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 (四)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事故油坑、事故油池和排油管区域采取重点防渗措施,防止地下水及土壤污染。 (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废蓄电池、事故废油、含油棉纱、含油手套等含油废物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生活垃圾经站内垃圾桶收集后不定期清运至附近乡镇垃圾桶集中转运。 |
5 | 泸州古蔺走马110kV变电站扩建工程 | 古蔺县 | (略) (略) | 核工业二三0研究所 | 项 (略) 古蔺县境内,在走马110kV变电站内扩建1×50MVA主变、110kV出线间隔1回、35kV出线间隔1回,10kV出线间隔2回,10kV无功补偿2×5Mvar、10kV站用变1×100kVA;改建架空线路0.05km,双回单边挂架设,导线单分裂;在冯冲湾220kV变电站内更换1套光纤差动保护装置。 |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易起尘物料使用防尘网覆盖;采取湿法作业、洒水降尘等措施减轻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二)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依托既有化粪池收集后用作农肥,不直接排放。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收集后清运至附近乡镇垃圾桶集中转运;拆除的电缆由建设单位统一回收利用,拆除的主变基础及围墙等建筑垃圾清运至建筑垃圾处置场。 (五)生态保护措施 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等区域进行植被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 二、运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电磁环境影响防范措施 电气设备均安装接地装置;变电站内平行导线相序排列避免同相布置;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 (二)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主变选用噪声声压级不超过60dB(A)(距主变2m处)的设备;加强设备维护,合理布置总平,主变压器安装减振垫。 (三)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事故油池、事故油坑、排油管区域地面采取重点防渗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废变压器油、废蓄电池、废含油棉、废含油手套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 |
6 | 泸州江阳岩湾头110kV输变电工程 | 江阳区、 龙马潭区、高新区 | (略) (略) | 核工业二三0研究所 | 项 (略) 江阳区、龙马潭区、高新区行政管辖范围内,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岩湾头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主变户外布置,配电装置GIS户外布置;本期:主变容量2×63MVA、110kV出线2回、35kV出线6回、10kV出线16回、10kV无功补偿 2×(2×6012kVar)等;终期:主变容量3×63MVA、110kV出线4回、35kV出线6回、10kV出线28回、10kV无功补偿3×(2×6012kVar)等。本次按终期规模进行评价。 (二)泰安—岩湾头110kV线路新建工程:起于泰安220kV变电站止于岩湾头110kV变电站,长约12km,同塔双回单边挂,导线采用双分裂,输送电流276A。 (三)泰安22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在站内预留场地上扩建1回110kV出线间隔,不新征用地。 (四)林庄220kV变电站保护完善工程:在站内升级原泰林线林庄侧出线间隔110kV线路保护装置。 (五)泰安—林庄T接岩湾头110kV线路新建工程:起于110kV泰林线T接点(泰林线38号杆大号侧),止于岩湾头110kV变电站构架,长约0.3km,同塔双回单边挂,导线采用双分裂,输送电流276A。 (六)110kV泰林线增容改造工程:1.对泰林线泰安构架侧—31号塔的线路进行增容换线,长约7.8km,双回垂直排列(与泰沙纸线同塔),导线采用单分裂,输送电流276A,杆塔均利旧。2.对110kV泰林线31—39号塔的线路进行升级改造,长约2.3km,单回三角排列,导线采用双分裂,输送电流276A,在拆除原有铁塔的塔基上新建铁塔,不新增用地。 |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采取密闭运输、定时清扫、设置围挡、湿法作业等措施减轻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二)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经周边民房现有设施处理后用作农肥;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优化设备布局、选用低噪声设备等措施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清运至附近乡镇垃圾桶集中转运;拆除的固体废物中可回收利用的由建设单位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运至建筑垃圾处理场所进行合理处置。 (五)生态保护措施 临时占地尽量布置在地势平坦、植被稀疏地带;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等区域进行植被恢复。 二、运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电磁环境影响防范措施 1.新建岩湾头110kV变电站电气设备均安装接地装置;配电装置选用GIS户外布置。 2.线路路径选择时避让集中居民区。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线路与其他电力线交叉时,其净空距离满足《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要求。线路通过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道路等场所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6.0m,通过民房等公众曝露区域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7.0m。 (二)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新建岩湾头110kV变电站主变选用噪声声压级不超过60dB(A)(距主变2m处)的设备;主变布置在站址中央区域。 2.线路路径选择时,避让集中居民区。 (三)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经收集处理后用作农肥, (略) 政污水管网 (略) 政污水管网。 (四)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事故油坑、事故油池和排油管区域采取重点防渗措施,防止地下水及土壤污染。 (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废蓄电池、事故废油、含油棉纱、含油手套等含油废物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
7 | 泸州龙马潭鱼塘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 龙马潭区 | (略) (略) | 核工业二三0研究所 | 项 (略) 龙马潭区管辖范围内,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鱼塘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主变户外布置,110kV配电装置采用HGIS户外布置;本期:主变容量2×63MVA、110kV出线2回、10kV出线24回、10kV无功补偿2×(2×6)Mvar等;终期:主变容量3×63MVA、110kV出线4回、10kV出线36回、10kV无功补偿3×(2×6)Mvar等。本次按终期规模进行评价。 (二)望龙—鱼塘110kV线路新建工程:新建2回110kV线路(Ⅰ回线路长约4.5km,Ⅱ回线路长约4.8km),单回三角排列,导线采用双分裂,输送电流553A。 (三)望龙220kV变电站110kV间隔扩建工程:在站内预留场地上扩建2回110kV出线间隔,不新征用地。 |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采取密闭运输、定时清扫、设置围挡、湿法作业等措施减轻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二)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利用民房现有设施收集后用作 (略) 政污水管网;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优化设备布局、选用低噪声设备等措施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清运至附 (略) 政垃圾桶;土石方优先回填,弃土运至符合规范的场地处置。 (五)生态保护措施 临时占地尽量布置在地势平坦、植被稀疏地带;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等区域进行植被恢复。 二、运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电磁环境影响防范措施 1.鱼塘110kV变电站 电气设备均安装接地装置;110kV配电装置选用HGIS户外布置;站内平行导线的相序排列避免同相布置,尽量减少同相母线交叉与相同转角布置。 2.输电线路 线路路径选择时避让集中居民区。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线路与其它电力线、铁路交叉时,其净空距离满足《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要求。线路通过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道路等场所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6.0m,通过民房等公众曝露区域时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7.0m。跨越民房时,其净空距离满足《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要求。设置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 (二)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鱼塘110kV变电站 主变选用噪声声压级不超过60dB(A)(距变压器2m处)的设备;110kV配电装置选用HGIS户外布置。 2.输电线路 线路路径选择时,避让集中居民区。 (三)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经收集处理后用作农肥, (略) 政污水管网 (略) 政污水管网。 (四)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事故油坑、事故油池和排油管区域采取重点防渗措施,防止地下水及土壤污染。 (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废蓄电池、事故废油、含油棉纱、含油手套等含油废物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生活垃圾经站内设置的垃圾桶收 (略) 政垃圾桶,由环卫部门进行定期清运。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