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系统部署全民行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系统部署全民行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日,中共中央、 (略) 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
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瞭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 (略) 对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哪些战略部署?
《瞭望》:当前美丽中国建设面临什么样的形势?
王金南: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但与美丽中国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一是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尽管近年来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但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的国情没有改变,环保历史欠账尚未还清,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2022年我国细颗粒物(PM2.5)浓度还在29微克/立方米左右,近三分之一的的湖泊存在富营养化问题,水土流失、荒漠化量大面广。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
二是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还很艰巨。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当前,我国绿色发展水平整体还不够高、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结构高耗能、高碳排放特征依然明显,单位GDP能耗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0%,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18%,但消费的煤炭、钢铁、水泥等超过世界一半,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尚未完成,经济还需要持续增长,能源消费仍将保持刚性增长,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任务很重。
三是生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全国突发环境事件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多发频发。传统生物安全问题和新型生物安全风险相互叠加。生态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还存在短板弱项。2022年长江全流域遭遇61年来最严重干旱、7.20郑州特大暴雨,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气候极端事件增多。
四是生态环境领域国际博弈日趋激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政治化趋势增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公约谈判斗争激烈,部分西方国家打气候牌,出台碳关税等政策,有的国家施压我国承担超出发展阶段和能力的责任,阻挠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的国际博弈压力加大。
五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不适应美丽中国建设需求。当前,绿色低碳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环境污染防治仍以末端治理和行政手段为主,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市场手段和社会治理体系的作用需进一步激发。绿色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健全, (略) 场机制不完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尚不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监管与信息化建设滞后,一些企业和地方法治意识不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信息化数字化应用差距明显。
《瞭望》:《意见》对美丽中国建设提出了哪些目标?目标是怎么确定的?
在具体领域,要推动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国PM2.5浓度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人水和谐”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基本建成,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略) ”建设实现全覆盖,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显著提高,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
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瞭望》: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中存在什么样的重点和难点?
一是重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统筹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是重点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坚持系统观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三是重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处理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筑牢自然生态屏障,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
四是重点运用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处理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健全资 (略) 场化配置体系,发挥科技驱动作用,用好绿色财税金融政策,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
五是重点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处理好“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把握好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瞭望》:美丽中国建设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二者是什么关系?
王金南:我理解,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都是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当前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中之重,也是抓手机制;美丽中国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愿景,也是形象表达。两者一脉相承、相互衔接。
一是战略路径方面。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根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期待,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解决力度,实现“十四五”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二是目标指标方面。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是美丽中国建设标志性、根本性的目标,通过持续推动污染防治攻坚予以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统筹了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各方面,领域更宽,涉及范围更广;增加了“美丽系列”建设任务指标,对污染防治成果的表达更具体、更形象。
三是任务举措方面。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思路,延续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攻坚战体系。同时,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进一步强化绿色低碳转型、生态安全维护等任务部署,接续推动生态环境整体提质增效,多层次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瞭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做好哪些重点工作?
六是健全完善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分领域行动方案,将美丽中国建设路线图转化为施工图。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推动任务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加强监测、调度和监督管理,组织开展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确保党中央关于美丽中国建设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瞭望》:《意见》提出一体开展“美丽系列”建设工作,围绕七个方面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系列要求,都有哪些考虑?
《瞭望》:《意见》对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有什么要求?
相关文章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日,中共中央、 (略) 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
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瞭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 (略) 对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哪些战略部署?
《瞭望》:当前美丽中国建设面临什么样的形势?
王金南: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但与美丽中国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一是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尽管近年来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但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的国情没有改变,环保历史欠账尚未还清,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2022年我国细颗粒物(PM2.5)浓度还在29微克/立方米左右,近三分之一的的湖泊存在富营养化问题,水土流失、荒漠化量大面广。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
二是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还很艰巨。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当前,我国绿色发展水平整体还不够高、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结构高耗能、高碳排放特征依然明显,单位GDP能耗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0%,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18%,但消费的煤炭、钢铁、水泥等超过世界一半,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尚未完成,经济还需要持续增长,能源消费仍将保持刚性增长,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任务很重。
三是生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全国突发环境事件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多发频发。传统生物安全问题和新型生物安全风险相互叠加。生态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还存在短板弱项。2022年长江全流域遭遇61年来最严重干旱、7.20郑州特大暴雨,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气候极端事件增多。
四是生态环境领域国际博弈日趋激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政治化趋势增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公约谈判斗争激烈,部分西方国家打气候牌,出台碳关税等政策,有的国家施压我国承担超出发展阶段和能力的责任,阻挠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的国际博弈压力加大。
五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不适应美丽中国建设需求。当前,绿色低碳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环境污染防治仍以末端治理和行政手段为主,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市场手段和社会治理体系的作用需进一步激发。绿色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健全, (略) 场机制不完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尚不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监管与信息化建设滞后,一些企业和地方法治意识不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信息化数字化应用差距明显。
《瞭望》:《意见》对美丽中国建设提出了哪些目标?目标是怎么确定的?
在具体领域,要推动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国PM2.5浓度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人水和谐”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基本建成,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略) ”建设实现全覆盖,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显著提高,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
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瞭望》: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中存在什么样的重点和难点?
一是重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统筹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是重点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坚持系统观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三是重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处理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筑牢自然生态屏障,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
四是重点运用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处理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健全资 (略) 场化配置体系,发挥科技驱动作用,用好绿色财税金融政策,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
五是重点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处理好“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把握好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瞭望》:美丽中国建设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二者是什么关系?
王金南:我理解,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都是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当前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中之重,也是抓手机制;美丽中国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愿景,也是形象表达。两者一脉相承、相互衔接。
一是战略路径方面。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根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期待,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解决力度,实现“十四五”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二是目标指标方面。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是美丽中国建设标志性、根本性的目标,通过持续推动污染防治攻坚予以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统筹了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各方面,领域更宽,涉及范围更广;增加了“美丽系列”建设任务指标,对污染防治成果的表达更具体、更形象。
三是任务举措方面。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思路,延续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攻坚战体系。同时,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进一步强化绿色低碳转型、生态安全维护等任务部署,接续推动生态环境整体提质增效,多层次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瞭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做好哪些重点工作?
六是健全完善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分领域行动方案,将美丽中国建设路线图转化为施工图。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推动任务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加强监测、调度和监督管理,组织开展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确保党中央关于美丽中国建设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瞭望》:《意见》提出一体开展“美丽系列”建设工作,围绕七个方面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系列要求,都有哪些考虑?
《瞭望》:《意见》对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有什么要求?
相关文章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