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生态环境局潮南分局拟对汕头市潮南区胪岗镇级工业片区配套项目汕头市潮南区峡安路Y298峡后线峡山至港头路段路面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审查的公示
汕头市生态环境局潮南分局拟对汕头市潮南区胪岗镇级工业片区配套项目汕头市潮南区峡安路Y298峡后线峡山至港头路段路面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审查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经审议,我局拟对《 (略) 潮南区胪岗镇级工业片区配套项目( (略) 潮南区峡安路(Y298峡后线)峡山至港头路段路面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审查,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予公示5个工作日(2024年1月19日至2023年1月25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间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局反映。
联系地址: (略) 潮南区峡山街道华南商贸城8栋综合股
邮编:*
联系电话:0754-*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书面听证申请。
(略) 潮南区胪岗镇级工业片区配套项目( (略) 潮南区峡安路(Y298峡后线)峡山至港头路段路面改造工程) | |
建设单位 | (略) 潮南区交通 (略) |
建设地点 | (略) 潮南区峡安路(Y298峡后线)峡山至港头路段 |
环评机构 | 福建 (略) |
项目概况 | (略) 潮南区胪岗镇级工业片区配套项目( (略) 潮南区峡安路(Y298峡后线)峡山至港头路段路面改造工程) (略) 潮南区峡安路(Y298峡后线)峡山至港头路段,项目总投资10785.2637万元,为改造工程,道路全长7.179km,共改造路面面积88.57 千平方米,共涉及中桥1 座,小桥8 座,涵洞6 道,平面交叉30 处。本项目有路线走向及路基宽度不变,重新调整路幅布置,改造内容主要为:路面改造、优化平面交叉、完善排水和交通安全设施、新建路灯和电力埋地通道。本项目旧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改造采用沥青砼罩面。公路等级为三级,设计速度 40km/h,局部弯道 30km/h,路基宽度 8~22 米,路面宽度7.0~16.0m,双向二车道。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施工期 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固体废物以及水土流失等生态方面。 1.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1)生产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路面的养护水及施工机械和车辆的冲洗废水,施工期不存在排入周边农田及水体的现象。施工场地根据现场条件和废水产生情况修建了若干隔油沉淀池(作防渗处理),集中收集各类施工废水,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循环回用于施工场地抑尘洒水、混凝土路面养护用水,不外排。 (2)桥涵施工期间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采用先进技术,如采用成型的预制构件等,缩短现场施工作业时间。 ②基础工程尽量安排在枯水期施工,并采用钢板围堰措施,严禁采用草包围堰。 ③对以泥浆水为主的施工废水,设置沉淀池,泥浆水待沉淀处理后上清液回用,用作施工场地洒水防尘,经过滤后的沉渣及钻渣及时运往临时用地暂存,自然风干后,后期用于道路平整填筑使用。 (3)施工生活污水控制措施 工程施工生活污水包括施工人员粪便污水、淋浴污水、洗涤污水等,主要含有COD、BOD、SS、氨氮(NH3-N)和动植物油以及粪大肠菌群等污染物。 由于本项目分段分幅施工,施工范围较小,施工期没有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租住在周边出租房内,生活废水依托出租屋现有化粪池预 (略) 政污水管网中,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2.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施工单位施工期依照《 (略) 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等有关规定做了以下施工扬尘的防治措施: (1)本项目混凝土直接购买商品混凝土,施工粉尘及扬尘影响主要集中在装卸料及堆料过程中,采取了防风遮挡措施或降尘措施。 (2)施工期间根据具体情况,在部分路段适时地设置了边界围挡以减少扬尘对沿线居民点的影响。 (3)土、砂、石料运输禁止超载,装料高度不得超过车厢板,并加盖篷布。堆放时采取了防风防雨措施,并定时洒水防止扬尘。 (4)施工期工程开挖土方集中堆放,以缩小扬尘影响范围,并及时回填,减小扬尘影响时间。 (5)项目所需土石方的运输,进行了加盖苫布处理,对运输过程洒落的尘土及时清理。 (6)路基施工时及时进行分层压实,并洒水降尘,对施工便道及未铺装的道路经常洒水,以减少粉尘污染。 (7)铺浇沥青混凝土路面时,避开了风向针对附近居民区等环境空气敏感点的时段。 (8)施工单位选用了符合国家卫生防护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确保其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9)施工过程中受环境空气污染的最为严重的是施工人员,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采取了防护和劳动保护措施,如缩短工作时间和发放防尘口罩等。 3.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过程中部分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加强了施工机械的维修、管理,保证了施工设备处于低噪声、良好的工作状态;施工机械的停放场地选择远离敏感点的区域。 (2)施工期对时间进行了合理安排,采用高噪声设备的施工阶段安排在白天进行,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除因浇灌混凝土不宜留施工缝的作业和为保证工程质量需要的冲孔、钻孔桩成型及其他特殊情况,夜间22:00~6:00没有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 (3)本项目施工期在主要施工路段设立了交通警示牌,同时限制车辆时速,并在路牌上标明了禁止施工车辆大声鸣笛。 (4)施工期针对距离项目红线较近的居民区,施工单位于施工边界处设置了临时施工围挡,以减缓施工噪声对临近居民区的噪声影响。 4.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强化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倡导文明施工。 (2)根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国家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运输建筑废土的车辆必须按规定做到密封、覆盖,外观整洁,不得溢、撒、漏、夹带建筑废土污染路面。 (3)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设专门的堆放场所妥善放置,并采取防护措施,对建筑垃圾中的可再利用部分应进行回收再利用,不可利用部分应及时清运至依法设置的建筑垃圾处置场所进行处置。 (4)施工机械、运输车辆保养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不得随意抛弃,应统一收集处理。渣土运输车辆应当适量装载,运输途中不得泄漏、遗撒、污染路面,规范卸放。 (5)项目不设弃土场,项目弃土委 (略) 管理局核准的从事弃土清运的运输企业,运至政府指定的弃渣场处理,严禁乱丢乱弃。 (6)在施工高峰期适当在人员集中区增加保洁容器和保洁人员,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7)根据《 (略) 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工程泥浆在施工现场进行了脱水固化处理。施工现场不具备条件的,项目采用罐装器具密闭运输至依法设置的建筑垃圾处置场所进行处置。 二、运营期 1.运营期水环境环保措施 (1)加强本项目道路沿线排水设施的管理,做好日常检修和维护工作,确保道路路面等良好状态以及护拦等防护设施的完好。 (2)制订风险事故应急计划。应急计划应包括指挥机构及相关协作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应急技术和处理步骤、设备、器材的配置和布局,人力和物力的保证和调配,事故的动态监测制度,事故发生后的报告制度等。 2.运营期大气环境环保措施 (1)建议结合当地生态建设等规划,在项目道路两侧,多种植乔、灌木。即可以净化吸收机动车尾气中的污染物、路面粉尘,又可以美化环境,改善路容。 (2)加强道路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持项目道路良好营运状态,减少塞车现象。 (3)严格执行汽车排放车检制度,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车辆上路。 (4)加强运输散装物资如水泥、砂石材料及简易包装的化肥、农药等车辆的管理,运送上述物品需加盖蓬布。 3.运营期声环境环保措施 (1)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执行限速和禁止超载等交通管制,在通过人口密度较大的路段,以及居民住宅等附近设置禁鸣标志,以减少交通噪声扰民问题。 (3)结合当地生态建设规划,加强改建工程范围内可绿化地段的绿化工作,强化对交通噪声的阻隔与吸收作用。 (4)道路两侧新建建筑中,若对声环境较为敏感的,建议开发商或业主在房屋的构筑和装修过程中采用对建筑物本身的隔声处理措施,例如强化墙体隔声量等,以避免受本项目交通噪声的负面影响。 4.运营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项目工程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司乘人员丢弃的饮料袋、易拉罐等。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路面进行保洁工作,固体 (略) 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同时,应强化道路沿线的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的监督工作,向司乘人员和行人加强文明出行的宣传教育工作。 5.环境风险影响 本项目环境风险主要为危险品运输过程中因交通事故和违反危险品运输的有关规定,使被运送的危险品在运输途中突发性发生逸漏、爆炸、燃烧等。运营期环境敏感目标主要为周边村庄、河流等。 就危险品运输车辆的交通事故而言,运送易燃易爆品的交通事故,爆炸导致有毒气体扩散或燃烧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虽然由于上述危险品均系密封桶装或罐车运输,出现火灾爆炸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一旦这类事故发生,危害性很大,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公路管理部门必须做好应急计划和措施,通过加强管理,使污染影响降到最低。 防范危险品运输风险事故的最主要的措施是要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部门颁布的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法规。结合道路运输实际,具体措施如下: (1)强化有关危险品运输法规的教育和培训 (2)加强区域内危险品运输管理 (3)在有敏感目标的重要路段设置“减速行驶、安全驾驶”的警示牌,危险品运输车辆应保持安全行车车距,严禁超车、超速。 (4)日光曝晒、颠簸等使槽车容器温度、压力升高,可能发生超压爆炸。夏季易燃易爆物品的运输最好安排在早、晚或夜间进行。对于在中午高温条件下运输的车辆,应采取必要的遮阳降温措施。对易产生静电的化学危险品应在运输时加入防静电化学添加剂,或采取其它导电措施避免静电引发火灾爆炸事故。遇潮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应在阴雨天运输,除非具有良好的包装和防潮遮雨措施。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应尽可能地避免在雨、雪、大雾等天气下行车。 (5)道路管理部门应做好道路的管理、维护与维修,路面有缺损、颠簸不平、大坑凹和设施损坏时,应及时维修,否则应设立警示标志。 (6)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必须按规定进行车辆和容器检测,严禁使用检测不合格的车辆和容器、使用报废车辆拼装或自行改装车辆、自行改造容器从事危险货物运输。同时,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必须配备相应安全装置,如排气管火花熄灭器、泄压阀、防波板、遮阳物、压力表、波位计、导除静电设备和必要的灭火设备。 (7)为了加强对危险品运输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危害程度,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环境,应制定《危险品运输风险应急预案》。 |
公众参与情况 |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公示发布至今未收到公众反馈意见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经审议,我局拟对《 (略) 潮南区胪岗镇级工业片区配套项目( (略) 潮南区峡安路(Y298峡后线)峡山至港头路段路面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审查,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予公示5个工作日(2024年1月19日至2023年1月25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间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局反映。
联系地址: (略) 潮南区峡山街道华南商贸城8栋综合股
邮编:*
联系电话:0754-*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书面听证申请。
(略) 潮南区胪岗镇级工业片区配套项目( (略) 潮南区峡安路(Y298峡后线)峡山至港头路段路面改造工程) | |
建设单位 | (略) 潮南区交通 (略) |
建设地点 | (略) 潮南区峡安路(Y298峡后线)峡山至港头路段 |
环评机构 | 福建 (略) |
项目概况 | (略) 潮南区胪岗镇级工业片区配套项目( (略) 潮南区峡安路(Y298峡后线)峡山至港头路段路面改造工程) (略) 潮南区峡安路(Y298峡后线)峡山至港头路段,项目总投资10785.2637万元,为改造工程,道路全长7.179km,共改造路面面积88.57 千平方米,共涉及中桥1 座,小桥8 座,涵洞6 道,平面交叉30 处。本项目有路线走向及路基宽度不变,重新调整路幅布置,改造内容主要为:路面改造、优化平面交叉、完善排水和交通安全设施、新建路灯和电力埋地通道。本项目旧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改造采用沥青砼罩面。公路等级为三级,设计速度 40km/h,局部弯道 30km/h,路基宽度 8~22 米,路面宽度7.0~16.0m,双向二车道。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施工期 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固体废物以及水土流失等生态方面。 1.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1)生产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路面的养护水及施工机械和车辆的冲洗废水,施工期不存在排入周边农田及水体的现象。施工场地根据现场条件和废水产生情况修建了若干隔油沉淀池(作防渗处理),集中收集各类施工废水,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循环回用于施工场地抑尘洒水、混凝土路面养护用水,不外排。 (2)桥涵施工期间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采用先进技术,如采用成型的预制构件等,缩短现场施工作业时间。 ②基础工程尽量安排在枯水期施工,并采用钢板围堰措施,严禁采用草包围堰。 ③对以泥浆水为主的施工废水,设置沉淀池,泥浆水待沉淀处理后上清液回用,用作施工场地洒水防尘,经过滤后的沉渣及钻渣及时运往临时用地暂存,自然风干后,后期用于道路平整填筑使用。 (3)施工生活污水控制措施 工程施工生活污水包括施工人员粪便污水、淋浴污水、洗涤污水等,主要含有COD、BOD、SS、氨氮(NH3-N)和动植物油以及粪大肠菌群等污染物。 由于本项目分段分幅施工,施工范围较小,施工期没有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租住在周边出租房内,生活废水依托出租屋现有化粪池预 (略) 政污水管网中,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2.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施工单位施工期依照《 (略) 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等有关规定做了以下施工扬尘的防治措施: (1)本项目混凝土直接购买商品混凝土,施工粉尘及扬尘影响主要集中在装卸料及堆料过程中,采取了防风遮挡措施或降尘措施。 (2)施工期间根据具体情况,在部分路段适时地设置了边界围挡以减少扬尘对沿线居民点的影响。 (3)土、砂、石料运输禁止超载,装料高度不得超过车厢板,并加盖篷布。堆放时采取了防风防雨措施,并定时洒水防止扬尘。 (4)施工期工程开挖土方集中堆放,以缩小扬尘影响范围,并及时回填,减小扬尘影响时间。 (5)项目所需土石方的运输,进行了加盖苫布处理,对运输过程洒落的尘土及时清理。 (6)路基施工时及时进行分层压实,并洒水降尘,对施工便道及未铺装的道路经常洒水,以减少粉尘污染。 (7)铺浇沥青混凝土路面时,避开了风向针对附近居民区等环境空气敏感点的时段。 (8)施工单位选用了符合国家卫生防护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确保其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9)施工过程中受环境空气污染的最为严重的是施工人员,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采取了防护和劳动保护措施,如缩短工作时间和发放防尘口罩等。 3.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过程中部分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加强了施工机械的维修、管理,保证了施工设备处于低噪声、良好的工作状态;施工机械的停放场地选择远离敏感点的区域。 (2)施工期对时间进行了合理安排,采用高噪声设备的施工阶段安排在白天进行,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除因浇灌混凝土不宜留施工缝的作业和为保证工程质量需要的冲孔、钻孔桩成型及其他特殊情况,夜间22:00~6:00没有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 (3)本项目施工期在主要施工路段设立了交通警示牌,同时限制车辆时速,并在路牌上标明了禁止施工车辆大声鸣笛。 (4)施工期针对距离项目红线较近的居民区,施工单位于施工边界处设置了临时施工围挡,以减缓施工噪声对临近居民区的噪声影响。 4.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强化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倡导文明施工。 (2)根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国家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运输建筑废土的车辆必须按规定做到密封、覆盖,外观整洁,不得溢、撒、漏、夹带建筑废土污染路面。 (3)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设专门的堆放场所妥善放置,并采取防护措施,对建筑垃圾中的可再利用部分应进行回收再利用,不可利用部分应及时清运至依法设置的建筑垃圾处置场所进行处置。 (4)施工机械、运输车辆保养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不得随意抛弃,应统一收集处理。渣土运输车辆应当适量装载,运输途中不得泄漏、遗撒、污染路面,规范卸放。 (5)项目不设弃土场,项目弃土委 (略) 管理局核准的从事弃土清运的运输企业,运至政府指定的弃渣场处理,严禁乱丢乱弃。 (6)在施工高峰期适当在人员集中区增加保洁容器和保洁人员,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7)根据《 (略) 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工程泥浆在施工现场进行了脱水固化处理。施工现场不具备条件的,项目采用罐装器具密闭运输至依法设置的建筑垃圾处置场所进行处置。 二、运营期 1.运营期水环境环保措施 (1)加强本项目道路沿线排水设施的管理,做好日常检修和维护工作,确保道路路面等良好状态以及护拦等防护设施的完好。 (2)制订风险事故应急计划。应急计划应包括指挥机构及相关协作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应急技术和处理步骤、设备、器材的配置和布局,人力和物力的保证和调配,事故的动态监测制度,事故发生后的报告制度等。 2.运营期大气环境环保措施 (1)建议结合当地生态建设等规划,在项目道路两侧,多种植乔、灌木。即可以净化吸收机动车尾气中的污染物、路面粉尘,又可以美化环境,改善路容。 (2)加强道路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持项目道路良好营运状态,减少塞车现象。 (3)严格执行汽车排放车检制度,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车辆上路。 (4)加强运输散装物资如水泥、砂石材料及简易包装的化肥、农药等车辆的管理,运送上述物品需加盖蓬布。 3.运营期声环境环保措施 (1)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执行限速和禁止超载等交通管制,在通过人口密度较大的路段,以及居民住宅等附近设置禁鸣标志,以减少交通噪声扰民问题。 (3)结合当地生态建设规划,加强改建工程范围内可绿化地段的绿化工作,强化对交通噪声的阻隔与吸收作用。 (4)道路两侧新建建筑中,若对声环境较为敏感的,建议开发商或业主在房屋的构筑和装修过程中采用对建筑物本身的隔声处理措施,例如强化墙体隔声量等,以避免受本项目交通噪声的负面影响。 4.运营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项目工程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司乘人员丢弃的饮料袋、易拉罐等。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路面进行保洁工作,固体 (略) 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同时,应强化道路沿线的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的监督工作,向司乘人员和行人加强文明出行的宣传教育工作。 5.环境风险影响 本项目环境风险主要为危险品运输过程中因交通事故和违反危险品运输的有关规定,使被运送的危险品在运输途中突发性发生逸漏、爆炸、燃烧等。运营期环境敏感目标主要为周边村庄、河流等。 就危险品运输车辆的交通事故而言,运送易燃易爆品的交通事故,爆炸导致有毒气体扩散或燃烧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虽然由于上述危险品均系密封桶装或罐车运输,出现火灾爆炸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一旦这类事故发生,危害性很大,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公路管理部门必须做好应急计划和措施,通过加强管理,使污染影响降到最低。 防范危险品运输风险事故的最主要的措施是要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部门颁布的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法规。结合道路运输实际,具体措施如下: (1)强化有关危险品运输法规的教育和培训 (2)加强区域内危险品运输管理 (3)在有敏感目标的重要路段设置“减速行驶、安全驾驶”的警示牌,危险品运输车辆应保持安全行车车距,严禁超车、超速。 (4)日光曝晒、颠簸等使槽车容器温度、压力升高,可能发生超压爆炸。夏季易燃易爆物品的运输最好安排在早、晚或夜间进行。对于在中午高温条件下运输的车辆,应采取必要的遮阳降温措施。对易产生静电的化学危险品应在运输时加入防静电化学添加剂,或采取其它导电措施避免静电引发火灾爆炸事故。遇潮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应在阴雨天运输,除非具有良好的包装和防潮遮雨措施。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应尽可能地避免在雨、雪、大雾等天气下行车。 (5)道路管理部门应做好道路的管理、维护与维修,路面有缺损、颠簸不平、大坑凹和设施损坏时,应及时维修,否则应设立警示标志。 (6)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必须按规定进行车辆和容器检测,严禁使用检测不合格的车辆和容器、使用报废车辆拼装或自行改装车辆、自行改造容器从事危险货物运输。同时,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必须配备相应安全装置,如排气管火花熄灭器、泄压阀、防波板、遮阳物、压力表、波位计、导除静电设备和必要的灭火设备。 (7)为了加强对危险品运输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危害程度,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环境,应制定《危险品运输风险应急预案》。 |
公众参与情况 |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公示发布至今未收到公众反馈意见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