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拟对四川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220kV送出工程辐射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关于拟对四川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220kV送出工程辐射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四川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220KV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1月23日-2024年1月29日(共5个工作日)。

电 话:0818-*

地 址: (略) 南滨路二段3 (略) 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科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

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

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

概况

报告表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四川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220kV送出工程

(略) 高新区、东部经开区、达川区、宣汉县、大竹县及渠县

川投(达州) (略)

核工业二三0研究所

项目性质为新建。

建设内容为:

1、全胜220kV变电站220kV间隔扩建工程

本期在全胜220kV变电站现有围墙内扩建220kV出线间隔2个至达州燃气电站,站址内扩建不新征地。本期保持220kV双母线接线及户外GIS布置不变。

2、达州Ⅱ220kV变电站保护完善工程

达州Ⅱ变新增220kV线路保护4套。

3、达州燃气二期电厂-达州Ⅱ220kV线路工程

新建架空线路2×46.0km,按同塔双回垂直逆向序架设,导线双分裂,分裂间距为600mm,导线采用2×JL3/G1A-720/50型钢芯铝绞线,单根导线截面720mm2,设计输送电流892A,地线采用OPGW光纤复合架空地线。新建铁塔132基,永久占地面积约1.056hm2

同时,配套建设通信工程,本工程沿达州燃气二期电厂-达州Ⅱ220kV变电站双回220kV新建线路架设2根48芯OPGW,线路路径长度约2×46km。

4、达州燃气二期电厂-全胜220kV线路工程

新建架空线路2×76.0km,按同塔双回垂直逆向序架设,导线双分裂,分裂间距为600mm,导线采用2×JL3/G1A-720/50型钢芯铝绞线,单根导线截面720mm2,设计输送电流892A,地线采用OPGW光纤复合架空地线。新建铁塔230基,永久占地面积约1.84hm2

同时,配套建设通信工程。本工程沿达州燃气二期电厂-全胜220kV变电站双回220kV新建线路架设2根48芯OPGW,线路路径长约2×76km。

5、达州燃机二期220kV升压站

达州燃机二期220kV升压站属于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项目的配套建设升压站,达州燃气电站一、二期工程统一规划,均位于达州燃气电站厂区内,220kV升压 (略) 高新区斌郎街道桥坝社区(达州燃气电站厂区东南侧)。220kV升压站2台升压变布置于拟建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主厂房南侧,采用户外布置,22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GIS布置,220kV架空出线。本次建设规模为:主变容量2×890MVA,220kV出线4回(2回至达州Ⅱ220kV变电站,2回至全胜220kV变电站),其他配套工程依托达州燃气电站一期、二期工程。

项目总投资4633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15.5万元,占总投资的0.25%。

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由于《四川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已经对达州燃机二期220kV升压站工程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施工期声环境、水环境、固废、生态影响等评价均已包含在四川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环评报告内,升压站施工期拟采取的环保措施已包含在主体工程中,故本次不再重复。

(1)声环境

①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高噪声机械同时运行,尽量缩短施工周期。

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格落实《关于进 (略) (略) 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夜间施工噪声管理的通知》(成住建发〔2020〕118号)、《 (略) 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中的有关要求。

③加强施工管理,文明施工,装卸、搬运钢管、模板等严禁抛掷。

④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合理布置施工机具位置,强噪声的施工机械远离环境敏感点布置,加强施工机具的维护。

⑤在居民区附近进行基础施工时,应采取围挡隔离或其他降噪措施;加强与周围居民沟通,防止扰民纠纷。

⑥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及时间,尽量绕开声环境敏感点,加强车辆的管理,建筑材料运输车辆临近敏感点时低速行驶、禁止鸣笛。

(2)水环境

本工程施工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

本项目平均每天施工人员约40人,产生生活污水1.60m3/d,线路施工人员租用附近现有民房,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附近居民既有设施收集处理,不会对区域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施工废水主要是施工设备的维修、冲洗中产生,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或用于施工现场的洒水降尘,不外排。

本项目线路跨越巴河、州河、铜钵河、明月江各1次。跨越河段巴河、州河为通航河段,跨越铜钵河、明月江为不通航河段。跨越河流等水域时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如下:

①合理选择架线位置,采取一档跨越,不在水中立塔,塔基位置和施工活动应尽可能远离河岸,减少塔基对河流的影响。

②施工人员禁止进入水域范围,不得在靠近河流等水体附近搭建临时施工生产生活设施,严禁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入河流,影响河流水质。

③在河流等水域附近塔基施工时的土石方临时堆放场应远离河流设置,先将塔基挖方堆放在临时场地,再将其回填,少量余方堆放在塔基下夯实,禁止土石方下河。

④临河塔基施工避开雨季施工,塔基基础施工时应在施工区和塔基开挖面设置临时拦挡措施,并用彩条布覆。

⑤施工时产生的施工垃圾、生活垃圾等应严格按照要求在指定地点集中堆放,禁止施工人员将施工垃圾、生活垃圾等倒入河中。

⑥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教育,严禁在河道中清洗含油机械,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护管理工作,防止施工设备漏油对地表水造成污染;临河塔基基础施工时,在施工作业区设置围挡,避让临时堆土顺坡下滑,造成水土流失或渣土下河。

⑦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彻底清理施工现场,避免留下难以降解的物质;对临时施工人抬便道、牵张场、跨越场等施工扰动区域按原有土地类型进行植被恢复。

(3)大气环境

本项目在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扬尘和施工机械尾气污染。

①施工前须制定控制工地扬尘方案,施工期间接受城管部门的监督检查,采取有效防尘措施,不得施工扰民;

②施工现场临时堆放的裸土及其他易起尘物料应使用防尘网进行覆盖;

③对施工材料、建筑垃圾等运输车辆应进行封闭,严格控制装载量,装载的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档板,防止撒落;运输车辆经过村庄应减速缓行,严禁超速;

④施工区域、道路进行洒水、清扫,遇到大风天气时增加洒水降尘次数;

⑤基础施工使用商品混凝土,并进行施工场地清扫、喷淋降尘,禁止现场搅拌;

⑥易产生扬尘的钻孔、铣刨、切割、开挖等施工作业时采取喷淋、喷雾等湿法降尘措施;

⑦严格按照“六个必须、六个不准以及六个100%”执行,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文明施工。

本项目工程施工时间短,开挖面小,因此受本工程施工扬尘影响的区域小、影响的时间短。并且通过施工管理措施如洒水抑尘、遮挡等可以减小线路施工产生的扬尘问题,工程施工结束后其大气环境影响可得以恢复。

(4)固体废物

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塔基施工产生的少量余土。本项目平均每天配置人员约40人。生活垃圾排放量大约是20kg/d。输电线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清运至附近垃圾收集站集中处置;基础开挖回填后产生的余方在基础施工回填到设计标高后,将余方向塔基周围铺撒、趟平,以夯实基础,对当地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①线路塔基施工场地应及时进行清理和固体废物清运。

②为避免施工垃圾及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影响,在工程施工前应做好施工机构及施工人员的环保培训。明确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应分别收集堆放。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清运至附近垃圾收集站集中处置。

③基础开挖回填后产生的余土在基础施工回填到设计标高后,将余土向塔基周围铺撒、趟平,以夯实基础。

(5)生态环境

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线路的施工活动造成的地表扰动和野生动植物的影响。本工程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

1、工程设计期

本项目线路设计中塔基区和施工临时占地主要采取掏挖基础、土地整治、复耕等工程措施,施工中采取防雨布遮盖等临时措施。

2、施工准备期

施工前对施工人员广泛宣传动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避免对植被进行随意破坏。

3、施工期

1)耕地

①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区域,尽量减少耕地占用;②材料运输过程中,运输道路应充分利用现有公路;③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施工运输及作业严格控制在划定的运输路线和作业区域,禁止施工人员超出施工区域踩踏当地作物;④施工过程中,永久占地及临时占地尽量布置在农作物较少的地方,尽量减少对农作物的破坏;⑤合理安排施工方式,分段施工,减少土地裸露时间,施工结束后尽快恢复;⑥施工结束后,对耕地区域进行清理、坑凹回填、人工施肥、翻地,后满足农作物生长后进行农作物的种植;⑦复耕。

2)林地

①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区域,尽量减少林地占用;②材料运输过程中,运输道路应充分利用现有公路;③输电线路跨越林区时,尽量不砍伐林木,对其进行削枝处置;④严格控制施工活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植被的保护、严格管理,严禁乱垦、乱挖、乱占和其他破坏林地的行为;⑤施工时,如遇到珍稀野生动植物,应立即停止周围的施工活动,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⑥按照林地管理相关规定办理林地使用许可证、林木采伐证等相关手续,严格按照林业主管部门下发的林地使用许可证规定的占地范围和林木采伐证规定的林木采伐数量进行采伐作业,严禁超范围、超数量采伐林木,并缴纳植被恢复费,由当地林业部门进行异地造林,减少植被的损失。

3)植物

①对施工人员进行防火宣传教育,对可能引发火灾的施工活动严格按规程规范施工,确保区域植被安全;②对施工人员加强环保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严禁施工人员*意破坏当地自然植被;③在施工红线范围内尽量保留乔木、灌木植株,减少生物量损失;④施工人抬便道避让林木生长茂盛区域,以免运输过程中设备材料刮擦林木;⑤施工用地(包括永久用地、临时用地)尽可能选择在植被稀疏的荒草地,以减少对区域植被的占用和压覆;⑥施工采取张力放紧线等方式进行架线,减少林木破坏;⑦塔材、金具等材料输运到施工现场需及时进行组装,减少现场堆放时间,减少对草地植被的占压;⑧施工前表土剥离后进行养护用于植被恢复,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避免对耕地、林地造成长时间的占压,对临时占用的耕地按照原有土地类型及时进行迹地恢复,应采用当地物种,严禁带入外来物种;⑨采用紧凑塔型、高低腿等设计减少塔基占地和挖填方量;⑩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应集中收集装袋,并在结束施工时带出施工区域,不得随意丢弃于施工区域的天然草丛中,避免对植被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4)动物

①施工时,应严格限定范围,尽量减少对野生动物生境的破坏;②对工程废物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尽量避免生活垃圾为鼠类等疫源性兽类提供生活环境,避免疫原性兽类种群爆发;③禁止偷猎、下夹、设置陷阱的捕杀行为,违者严惩;④尽量保留临时占地内的灌木、草本植物,以减少施工对鸟类活动环境的破坏;⑤加强对油料、燃料等重污染物质的安全责任制管理,严控泄漏事故对溪流水质、两栖类及鱼类产生影响;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严禁施工人员的捕鱼、毒鱼、炸鱼行为造成鱼类资源量减少。

(6)水源地保护区内保护措施

1)环境管理措施

①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按各相关主管部门要求,依法履行相关手续。

②建设单位在施工前组织施工人员集中学面布置,将主变布置在站址中央区域。

2、输电线路

①线路路径避让集中居民。

②采用本报告中所列型号导线,定期对线路进行检修维护。

(3)固体废物

本工程输电线路营运期不产生固体废物。

(4)生态环境

本项目投运后,除塔基占地为永久性占地外,其它占地均为临时性占地,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及时恢复其原有功能,不影响其原有的土地用途,在线路运行维护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对塔基处加强植被的抚育和管护;在线路维护和检修中仅对影响安全运行的树木进行削枝,不进行砍伐;加强用火管理,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在线路巡视时应避免带入火种,以免引发火灾,破坏植被;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线路巡视时应避免引入外来物种;线路维护和检修中禁止维护人员将废水、废物排入水体;线路运行维护和检修人员在进行维护检修工作时,尽量不要影响区域内的动植物,不要攀折植物枝条,以免影响动植物正常的生长和活动。

(5)电磁

1、达州燃机二期220kV升压站

①电气设备均安装接地装置;

②220kV配电装置选用GIS户外布置;

③站内平行跨导线相序排列避免同相布置,减少同相母线交叉与相同转角布置,降低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

④配电装置采用GIS组合电器,将各类开关、连线母线组合密封起来,可以大大减少占地,并且对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有很好的屏蔽作用。

2、输电线路

①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

②新建段线路路径选择时,尽量避让集中居民点;

③线路与其他电力线交叉时,其净空距离满足《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要求;

④导线采用同塔双回逆相序排列;

⑤本项目新建输电线路通过非居民区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6.5m,通过居民区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7.5m,并且其中通过8※、15※、23※居民敏感点处需采取抬高导线的措施,8※敏感点处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小于11m、15※敏感点处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小于9m、23※敏感点处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小于12m。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四川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220KV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1月23日-2024年1月29日(共5个工作日)。

电 话:0818-*

地 址: (略) 南滨路二段3 (略) 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科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

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

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

概况

报告表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四川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220kV送出工程

(略) 高新区、东部经开区、达川区、宣汉县、大竹县及渠县

川投(达州) (略)

核工业二三0研究所

项目性质为新建。

建设内容为:

1、全胜220kV变电站220kV间隔扩建工程

本期在全胜220kV变电站现有围墙内扩建220kV出线间隔2个至达州燃气电站,站址内扩建不新征地。本期保持220kV双母线接线及户外GIS布置不变。

2、达州Ⅱ220kV变电站保护完善工程

达州Ⅱ变新增220kV线路保护4套。

3、达州燃气二期电厂-达州Ⅱ220kV线路工程

新建架空线路2×46.0km,按同塔双回垂直逆向序架设,导线双分裂,分裂间距为600mm,导线采用2×JL3/G1A-720/50型钢芯铝绞线,单根导线截面720mm2,设计输送电流892A,地线采用OPGW光纤复合架空地线。新建铁塔132基,永久占地面积约1.056hm2

同时,配套建设通信工程,本工程沿达州燃气二期电厂-达州Ⅱ220kV变电站双回220kV新建线路架设2根48芯OPGW,线路路径长度约2×46km。

4、达州燃气二期电厂-全胜220kV线路工程

新建架空线路2×76.0km,按同塔双回垂直逆向序架设,导线双分裂,分裂间距为600mm,导线采用2×JL3/G1A-720/50型钢芯铝绞线,单根导线截面720mm2,设计输送电流892A,地线采用OPGW光纤复合架空地线。新建铁塔230基,永久占地面积约1.84hm2

同时,配套建设通信工程。本工程沿达州燃气二期电厂-全胜220kV变电站双回220kV新建线路架设2根48芯OPGW,线路路径长约2×76km。

5、达州燃机二期220kV升压站

达州燃机二期220kV升压站属于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项目的配套建设升压站,达州燃气电站一、二期工程统一规划,均位于达州燃气电站厂区内,220kV升压 (略) 高新区斌郎街道桥坝社区(达州燃气电站厂区东南侧)。220kV升压站2台升压变布置于拟建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主厂房南侧,采用户外布置,22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GIS布置,220kV架空出线。本次建设规模为:主变容量2×890MVA,220kV出线4回(2回至达州Ⅱ220kV变电站,2回至全胜220kV变电站),其他配套工程依托达州燃气电站一期、二期工程。

项目总投资4633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15.5万元,占总投资的0.25%。

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由于《四川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已经对达州燃机二期220kV升压站工程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施工期声环境、水环境、固废、生态影响等评价均已包含在四川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环评报告内,升压站施工期拟采取的环保措施已包含在主体工程中,故本次不再重复。

(1)声环境

①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高噪声机械同时运行,尽量缩短施工周期。

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格落实《关于进 (略) (略) 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夜间施工噪声管理的通知》(成住建发〔2020〕118号)、《 (略) 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中的有关要求。

③加强施工管理,文明施工,装卸、搬运钢管、模板等严禁抛掷。

④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合理布置施工机具位置,强噪声的施工机械远离环境敏感点布置,加强施工机具的维护。

⑤在居民区附近进行基础施工时,应采取围挡隔离或其他降噪措施;加强与周围居民沟通,防止扰民纠纷。

⑥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及时间,尽量绕开声环境敏感点,加强车辆的管理,建筑材料运输车辆临近敏感点时低速行驶、禁止鸣笛。

(2)水环境

本工程施工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

本项目平均每天施工人员约40人,产生生活污水1.60m3/d,线路施工人员租用附近现有民房,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附近居民既有设施收集处理,不会对区域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施工废水主要是施工设备的维修、冲洗中产生,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或用于施工现场的洒水降尘,不外排。

本项目线路跨越巴河、州河、铜钵河、明月江各1次。跨越河段巴河、州河为通航河段,跨越铜钵河、明月江为不通航河段。跨越河流等水域时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如下:

①合理选择架线位置,采取一档跨越,不在水中立塔,塔基位置和施工活动应尽可能远离河岸,减少塔基对河流的影响。

②施工人员禁止进入水域范围,不得在靠近河流等水体附近搭建临时施工生产生活设施,严禁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入河流,影响河流水质。

③在河流等水域附近塔基施工时的土石方临时堆放场应远离河流设置,先将塔基挖方堆放在临时场地,再将其回填,少量余方堆放在塔基下夯实,禁止土石方下河。

④临河塔基施工避开雨季施工,塔基基础施工时应在施工区和塔基开挖面设置临时拦挡措施,并用彩条布覆。

⑤施工时产生的施工垃圾、生活垃圾等应严格按照要求在指定地点集中堆放,禁止施工人员将施工垃圾、生活垃圾等倒入河中。

⑥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教育,严禁在河道中清洗含油机械,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护管理工作,防止施工设备漏油对地表水造成污染;临河塔基基础施工时,在施工作业区设置围挡,避让临时堆土顺坡下滑,造成水土流失或渣土下河。

⑦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彻底清理施工现场,避免留下难以降解的物质;对临时施工人抬便道、牵张场、跨越场等施工扰动区域按原有土地类型进行植被恢复。

(3)大气环境

本项目在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扬尘和施工机械尾气污染。

①施工前须制定控制工地扬尘方案,施工期间接受城管部门的监督检查,采取有效防尘措施,不得施工扰民;

②施工现场临时堆放的裸土及其他易起尘物料应使用防尘网进行覆盖;

③对施工材料、建筑垃圾等运输车辆应进行封闭,严格控制装载量,装载的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档板,防止撒落;运输车辆经过村庄应减速缓行,严禁超速;

④施工区域、道路进行洒水、清扫,遇到大风天气时增加洒水降尘次数;

⑤基础施工使用商品混凝土,并进行施工场地清扫、喷淋降尘,禁止现场搅拌;

⑥易产生扬尘的钻孔、铣刨、切割、开挖等施工作业时采取喷淋、喷雾等湿法降尘措施;

⑦严格按照“六个必须、六个不准以及六个100%”执行,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文明施工。

本项目工程施工时间短,开挖面小,因此受本工程施工扬尘影响的区域小、影响的时间短。并且通过施工管理措施如洒水抑尘、遮挡等可以减小线路施工产生的扬尘问题,工程施工结束后其大气环境影响可得以恢复。

(4)固体废物

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塔基施工产生的少量余土。本项目平均每天配置人员约40人。生活垃圾排放量大约是20kg/d。输电线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清运至附近垃圾收集站集中处置;基础开挖回填后产生的余方在基础施工回填到设计标高后,将余方向塔基周围铺撒、趟平,以夯实基础,对当地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①线路塔基施工场地应及时进行清理和固体废物清运。

②为避免施工垃圾及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影响,在工程施工前应做好施工机构及施工人员的环保培训。明确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应分别收集堆放。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清运至附近垃圾收集站集中处置。

③基础开挖回填后产生的余土在基础施工回填到设计标高后,将余土向塔基周围铺撒、趟平,以夯实基础。

(5)生态环境

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线路的施工活动造成的地表扰动和野生动植物的影响。本工程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

1、工程设计期

本项目线路设计中塔基区和施工临时占地主要采取掏挖基础、土地整治、复耕等工程措施,施工中采取防雨布遮盖等临时措施。

2、施工准备期

施工前对施工人员广泛宣传动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避免对植被进行随意破坏。

3、施工期

1)耕地

①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区域,尽量减少耕地占用;②材料运输过程中,运输道路应充分利用现有公路;③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施工运输及作业严格控制在划定的运输路线和作业区域,禁止施工人员超出施工区域踩踏当地作物;④施工过程中,永久占地及临时占地尽量布置在农作物较少的地方,尽量减少对农作物的破坏;⑤合理安排施工方式,分段施工,减少土地裸露时间,施工结束后尽快恢复;⑥施工结束后,对耕地区域进行清理、坑凹回填、人工施肥、翻地,后满足农作物生长后进行农作物的种植;⑦复耕。

2)林地

①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区域,尽量减少林地占用;②材料运输过程中,运输道路应充分利用现有公路;③输电线路跨越林区时,尽量不砍伐林木,对其进行削枝处置;④严格控制施工活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植被的保护、严格管理,严禁乱垦、乱挖、乱占和其他破坏林地的行为;⑤施工时,如遇到珍稀野生动植物,应立即停止周围的施工活动,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⑥按照林地管理相关规定办理林地使用许可证、林木采伐证等相关手续,严格按照林业主管部门下发的林地使用许可证规定的占地范围和林木采伐证规定的林木采伐数量进行采伐作业,严禁超范围、超数量采伐林木,并缴纳植被恢复费,由当地林业部门进行异地造林,减少植被的损失。

3)植物

①对施工人员进行防火宣传教育,对可能引发火灾的施工活动严格按规程规范施工,确保区域植被安全;②对施工人员加强环保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严禁施工人员*意破坏当地自然植被;③在施工红线范围内尽量保留乔木、灌木植株,减少生物量损失;④施工人抬便道避让林木生长茂盛区域,以免运输过程中设备材料刮擦林木;⑤施工用地(包括永久用地、临时用地)尽可能选择在植被稀疏的荒草地,以减少对区域植被的占用和压覆;⑥施工采取张力放紧线等方式进行架线,减少林木破坏;⑦塔材、金具等材料输运到施工现场需及时进行组装,减少现场堆放时间,减少对草地植被的占压;⑧施工前表土剥离后进行养护用于植被恢复,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避免对耕地、林地造成长时间的占压,对临时占用的耕地按照原有土地类型及时进行迹地恢复,应采用当地物种,严禁带入外来物种;⑨采用紧凑塔型、高低腿等设计减少塔基占地和挖填方量;⑩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应集中收集装袋,并在结束施工时带出施工区域,不得随意丢弃于施工区域的天然草丛中,避免对植被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4)动物

①施工时,应严格限定范围,尽量减少对野生动物生境的破坏;②对工程废物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尽量避免生活垃圾为鼠类等疫源性兽类提供生活环境,避免疫原性兽类种群爆发;③禁止偷猎、下夹、设置陷阱的捕杀行为,违者严惩;④尽量保留临时占地内的灌木、草本植物,以减少施工对鸟类活动环境的破坏;⑤加强对油料、燃料等重污染物质的安全责任制管理,严控泄漏事故对溪流水质、两栖类及鱼类产生影响;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严禁施工人员的捕鱼、毒鱼、炸鱼行为造成鱼类资源量减少。

(6)水源地保护区内保护措施

1)环境管理措施

①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按各相关主管部门要求,依法履行相关手续。

②建设单位在施工前组织施工人员集中学面布置,将主变布置在站址中央区域。

2、输电线路

①线路路径避让集中居民。

②采用本报告中所列型号导线,定期对线路进行检修维护。

(3)固体废物

本工程输电线路营运期不产生固体废物。

(4)生态环境

本项目投运后,除塔基占地为永久性占地外,其它占地均为临时性占地,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及时恢复其原有功能,不影响其原有的土地用途,在线路运行维护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对塔基处加强植被的抚育和管护;在线路维护和检修中仅对影响安全运行的树木进行削枝,不进行砍伐;加强用火管理,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在线路巡视时应避免带入火种,以免引发火灾,破坏植被;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线路巡视时应避免引入外来物种;线路维护和检修中禁止维护人员将废水、废物排入水体;线路运行维护和检修人员在进行维护检修工作时,尽量不要影响区域内的动植物,不要攀折植物枝条,以免影响动植物正常的生长和活动。

(5)电磁

1、达州燃机二期220kV升压站

①电气设备均安装接地装置;

②220kV配电装置选用GIS户外布置;

③站内平行跨导线相序排列避免同相布置,减少同相母线交叉与相同转角布置,降低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

④配电装置采用GIS组合电器,将各类开关、连线母线组合密封起来,可以大大减少占地,并且对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有很好的屏蔽作用。

2、输电线路

①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

②新建段线路路径选择时,尽量避让集中居民点;

③线路与其他电力线交叉时,其净空距离满足《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要求;

④导线采用同塔双回逆相序排列;

⑤本项目新建输电线路通过非居民区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6.5m,通过居民区对地最低高度不低于7.5m,并且其中通过8※、15※、23※居民敏感点处需采取抬高导线的措施,8※敏感点处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小于11m、15※敏感点处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小于9m、23※敏感点处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不小于12m。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