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芜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芜湖鸠江区汤沟镇二期110MW渔光互补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前公示
芜湖市芜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芜湖鸠江区汤沟镇二期110MW渔光互补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前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本公示发布后五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于公示期内将书面 (略) 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科。
拟批准环评报告表项目 | |||
项目名称: | 芜湖鸠江区汤沟镇(二期110MW)渔光互补发电项目 | ||
建设地点: | (略) 鸠江区汤沟镇 | ||
建设单位: | (略) (略) | ||
环评机构: | 安徽 (略) | 公示时间 | 2024.1.23-2024.1.30 |
项目概况: | (一)光伏场区 本项目光伏区占地约2730亩,采用575Wp单晶硅组件竖向双排布置方式布置,共*块,每26块组件一串,每28串接入一台320kW组串式逆变器,每10台320kW组串式逆变器接入1台3200kVA箱式变压器,每4台320kW组串式逆变器接入1台1250kVA箱式变压器,共划分为35个光伏发电单元,总装机容量143.998MWp。 (二)集电线路 本期工程经4回35kV集电线路汇集到新建220kV变电站35kV侧母线,采用采用桥架方式+电缆架空线方式,35kV集电线路架空总长约13km,其中采用同塔双回架空方式的5km,单塔单回方式的3km,电缆段总长约30km。 (三)升压站 本项目220kV升压站建于光伏区西北方向(原王港扎花厂旧址)。站区占地面积约10亩,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两部分,生产区位于站区北侧,主要布置35kV一次设备预制舱、220kV主变(主变容量1×110MVA)、接地变小电阻成套装置、220kV室外GIS、事故油池、SVG成套设备、二次设备预制舱等;生活区位于站区南侧,主要布置综合楼、化粪池、污水处理设备等。升压站内还配有一般固废暂存间、危废暂存间和事故油池(有效容积为60m3)。 |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加强电磁环境保护。优化变电站内设备布置,确保变电站周边电磁环境达到《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相应限值规定,即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为4000V/m、100μT。变电站内须给出清晰的警示和防护指示标识,确保电力设施和人员安全。 (二)强化噪声管理。采取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优选低噪声设备。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排放标准;营运期升压站场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 (三)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选择枯水期施工,施工尽量避开水生生物繁殖期,施工结束后及时做好生态恢复。严格控制光伏组件安装角度,减少反射光对水面和附近区域的影响,光伏组件施工完成后水塘全面恢复水产养殖,不得降低现有水环境条件。 (四)认真做好施工和运营期污染防治工作。施工期间施工车辆应采取密封、遮盖等防尘措施,认真做好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避免夜间施工,若确需夜间施工,应向施工场地所在辖区相关部门申报;运输车辆进出施工现场及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敏感环境保护目标附近时应采取减缓行驶速度及控制鸣笛,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教学、医疗等的影响。运营期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城市绿化水质标准后回用于厂区绿化不外排。 (五)加强固废污染防治。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理。废旧光伏组件等一般固体废弃物应进行妥善处理处置,同时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中有关要求。危险废物(废变压器油、废蓄电池等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处置。贮存设施建设须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及其修改单有关规定。 (六)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建设单位应落实环境风险管控要求,按要求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设备及物资,做好环境风险应急预防。 | ||
公众参与情况: | |||
有关部门意见: | |||
公众反馈意见的联系方式 | |||
受理部门: | (略) 民服务中心生态环境窗口 | 联系电话 | 0553-* |
通讯地址 | 邮编 | *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本公示发布后五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于公示期内将书面 (略) 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科。
拟批准环评报告表项目 | |||
项目名称: | 芜湖鸠江区汤沟镇(二期110MW)渔光互补发电项目 | ||
建设地点: | (略) 鸠江区汤沟镇 | ||
建设单位: | (略) (略) | ||
环评机构: | 安徽 (略) | 公示时间 | 2024.1.23-2024.1.30 |
项目概况: | (一)光伏场区 本项目光伏区占地约2730亩,采用575Wp单晶硅组件竖向双排布置方式布置,共*块,每26块组件一串,每28串接入一台320kW组串式逆变器,每10台320kW组串式逆变器接入1台3200kVA箱式变压器,每4台320kW组串式逆变器接入1台1250kVA箱式变压器,共划分为35个光伏发电单元,总装机容量143.998MWp。 (二)集电线路 本期工程经4回35kV集电线路汇集到新建220kV变电站35kV侧母线,采用采用桥架方式+电缆架空线方式,35kV集电线路架空总长约13km,其中采用同塔双回架空方式的5km,单塔单回方式的3km,电缆段总长约30km。 (三)升压站 本项目220kV升压站建于光伏区西北方向(原王港扎花厂旧址)。站区占地面积约10亩,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两部分,生产区位于站区北侧,主要布置35kV一次设备预制舱、220kV主变(主变容量1×110MVA)、接地变小电阻成套装置、220kV室外GIS、事故油池、SVG成套设备、二次设备预制舱等;生活区位于站区南侧,主要布置综合楼、化粪池、污水处理设备等。升压站内还配有一般固废暂存间、危废暂存间和事故油池(有效容积为60m3)。 |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加强电磁环境保护。优化变电站内设备布置,确保变电站周边电磁环境达到《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相应限值规定,即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为4000V/m、100μT。变电站内须给出清晰的警示和防护指示标识,确保电力设施和人员安全。 (二)强化噪声管理。采取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优选低噪声设备。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排放标准;营运期升压站场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 (三)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选择枯水期施工,施工尽量避开水生生物繁殖期,施工结束后及时做好生态恢复。严格控制光伏组件安装角度,减少反射光对水面和附近区域的影响,光伏组件施工完成后水塘全面恢复水产养殖,不得降低现有水环境条件。 (四)认真做好施工和运营期污染防治工作。施工期间施工车辆应采取密封、遮盖等防尘措施,认真做好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避免夜间施工,若确需夜间施工,应向施工场地所在辖区相关部门申报;运输车辆进出施工现场及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敏感环境保护目标附近时应采取减缓行驶速度及控制鸣笛,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教学、医疗等的影响。运营期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城市绿化水质标准后回用于厂区绿化不外排。 (五)加强固废污染防治。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理。废旧光伏组件等一般固体废弃物应进行妥善处理处置,同时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中有关要求。危险废物(废变压器油、废蓄电池等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处置。贮存设施建设须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及其修改单有关规定。 (六)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建设单位应落实环境风险管控要求,按要求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设备及物资,做好环境风险应急预防。 | ||
公众参与情况: | |||
有关部门意见: | |||
公众反馈意见的联系方式 | |||
受理部门: | (略) 民服务中心生态环境窗口 | 联系电话 | 0553-* |
通讯地址 | 邮编 | *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