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00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00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信息索引号: K*/2023-*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发布机构: 区生态环境分局
 成文日期: 2023-06-1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略) 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00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发布日期: 2023- 06- 16 16: 3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区生态环境分局

区发展和改革局:

(略) 椒江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推进大陈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的建议》(第100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本单位的会办意见函告如下:

为深入贯彻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 (略) 数字化改革的总体规划,打造低碳技术试点标杆、碳交易试点标杆、双碳理论研究标杆和双碳精神宣贯标杆,我局联合大陈镇人民政府, (略) 士团队全程参与大陈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并以大陈岛为试点区域,建设椒江区“海洋蓝碳”(滨海地区碳核算与交易体系)试点项目。

一、大陈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情况

(一)技术领航,打造清洁能源优化使用范本

1、发电端上,打造以风电为主的生产模式。发挥风能优势,引进浙江 (略) ,打造了成熟的风力发电系统,目前,全岛共有34台750型风力发电机,总装机25.5兆瓦,每年富余5000多万度电,减少4.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2、储能端上,打造以“绿氢”为主的转化方式。投运全国首个海岛“绿氢”示范工程,使用全国产化PEM(质子交换膜)制氢技术,实现了从清洁电力到清洁气体能源转化及供应的全过程零碳,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推特上向世界点赞该项目。

3、运输端上,打造以低频为主的能源网络。国际首创海岛低频互联技术及风机低频接入技术,建成全球首条柔性低频输电海底电缆,可提高海上风电输送容量30%,实现*岛两地电网间的电能高效互济。

(二)降碳减污,深化未来乡村低碳场景设计

1、全民生活纯电化。全面淘汰岛上燃油车,推进海*交通全电化,已启动建造上下大陈新能源渡船;推出“绿电积分”,建设一批低碳民宿和养殖基地,实现经济生态环境效益双赢;引进最先进的被动房技术,配以信息化宣传窗口和建筑节能模拟试验台,加快打造“网红公厕”。

2、全域垃圾资源化。建成2个垃圾生态处理中心、21座智慧垃圾分类亭,采用机械-生物垃圾(MBT)技术,预计每年减少2737吨二氧化碳排放。加快废水处理及低碳回收改造,通过“多点进水高效低耗生物反应器耦合复合湿地”工艺,每年能减少3533吨二氧化碳排放。实施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蓝色循环”项目,通过数字化技术全程记录,减少新生产塑料的碳排放,现已与其他 (略) 区共同成立7个小蓝之家, (略) 所、认证机构、交易机构、产业链企业、公益组织等11家单位达成蓝色联盟初步协议。

3、全业生产减排化。建成全电水产养殖场,在水产增氧、水循环、黄鱼加工、冷藏、运输等环节开展“一站式”电能替代改造。加快渔船转型升级,减少38艘传统渔业捕捞船,将17艘休闲渔船投入运营。投资1.5亿元,建设大陈海域海洋牧场,在提升渔业收入的同时,提高海洋碳汇潜力,目前已建成鱼礁礁体426个,规模达10.5万立方米,成功上榜第三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三)点绿成金,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1、汇集高端智囊。 (略) 士团队全程参与碳中和示范区建设,该团 (略) 士领衔,联合了清华大学、 (略) 、 (略) 、上海海洋大学等国内权威机构, (略) 士、一名国家优青、两名国家青年千人,三名博士后、多名博士组成,在碳汇测量、统计、交易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撑和全过程服务。通过前期大量的基础调查和检测分析,岛上每年能源活动碳排放约4713吨、农业活动碳排放约178吨、废弃物碳排放约365吨,*地生态系统可固碳1683吨、海洋生态系统可固碳3611吨、渔业活动可固碳1869吨,综合评估碳收支额为每年负1907.04吨。

2、突出项目导向。 (略) 士团队已完成《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方案》编制,各子项目有序推进。已启动建设“双碳”大陈数字化平台、新能源客船、零碳科普体验馆等项目,将对大陈海域和*地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和采样,采取模型推导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性地评估大陈岛*地、海洋的碳汇潜力,充分论证碳汇核算体系,建立海洋相关CCER方法学(海洋垃圾资源化利用,贝类养殖固碳,海洋牧场等),为海洋蓝碳核算标准体系构建提供理论基础,争取成为国家海岛蓝碳某个领域的标准体系制定者。

3、立足惠民富民。积极探索海洋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将岛上森林、渔业和风力发电、岛礁等都纳入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建立生态产品账户系统,赋能岛上村集体、渔民、 (略) 等,开展海洋蓝碳交易,实现生态致富。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局将全力推进大陈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重点推进垃圾处置、岛际交通新能源客船等项目建设,紧抓大陈岛“海洋蓝碳”试点工作,积极做好碳交易准备工作,平台建成后,全力争取实现和部里交易平台的数据对接,尽早完成一笔线上碳交易。同时,争取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在大量实地调查和理论研究工作基础上,编制海洋蓝碳技术指南,力争建立海洋蓝碳地方标准,为当前双碳工作贡献力量。

二是 (略) 场机制,实现蓝碳及蓝碳生态系统的价值,首批碳收益将反哺于海洋生态保护,提升大陈岛海洋生态环境水平。

三是开展全民碳普惠行动,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打通生态财富与物质财富相互转化的路径,支持渔业致富、生态致富,实现绿色致富。

联系单位: (略) 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 联系人:叶宗森

联系电话:0576-*

(略) 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

2022年6月5日



区发展和改革局:

(略) 椒江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推进大陈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的建议》(第100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本单位的会办意见函告如下:

为深入贯彻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 (略) 数字化改革的总体规划,打造低碳技术试点标杆、碳交易试点标杆、双碳理论研究标杆和双碳精神宣贯标杆,我局联合大陈镇人民政府, (略) 士团队全程参与大陈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并以大陈岛为试点区域,建设椒江区“海洋蓝碳”(滨海地区碳核算与交易体系)试点项目。

一、大陈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情况

(一)技术领航,打造清洁能源优化使用范本

1、发电端上,打造以风电为主的生产模式。发挥风能优势,引进浙江 (略) ,打造了成熟的风力发电系统,目前,全岛共有34台750型风力发电机,总装机25.5兆瓦,每年富余5000多万度电,减少4.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2、储能端上,打造以“绿氢”为主的转化方式。投运全国首个海岛“绿氢”示范工程,使用全国产化PEM(质子交换膜)制氢技术,实现了从清洁电力到清洁气体能源转化及供应的全过程零碳,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推特上向世界点赞该项目。

3、运输端上,打造以低频为主的能源网络。国际首创海岛低频互联技术及风机低频接入技术,建成全球首条柔性低频输电海底电缆,可提高海上风电输送容量30%,实现*岛两地电网间的电能高效互济。

(二)降碳减污,深化未来乡村低碳场景设计

1、全民生活纯电化。全面淘汰岛上燃油车,推进海*交通全电化,已启动建造上下大陈新能源渡船;推出“绿电积分”,建设一批低碳民宿和养殖基地,实现经济生态环境效益双赢;引进最先进的被动房技术,配以信息化宣传窗口和建筑节能模拟试验台,加快打造“网红公厕”。

2、全域垃圾资源化。建成2个垃圾生态处理中心、21座智慧垃圾分类亭,采用机械-生物垃圾(MBT)技术,预计每年减少2737吨二氧化碳排放。加快废水处理及低碳回收改造,通过“多点进水高效低耗生物反应器耦合复合湿地”工艺,每年能减少3533吨二氧化碳排放。实施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蓝色循环”项目,通过数字化技术全程记录,减少新生产塑料的碳排放,现已与其他 (略) 区共同成立7个小蓝之家, (略) 所、认证机构、交易机构、产业链企业、公益组织等11家单位达成蓝色联盟初步协议。

3、全业生产减排化。建成全电水产养殖场,在水产增氧、水循环、黄鱼加工、冷藏、运输等环节开展“一站式”电能替代改造。加快渔船转型升级,减少38艘传统渔业捕捞船,将17艘休闲渔船投入运营。投资1.5亿元,建设大陈海域海洋牧场,在提升渔业收入的同时,提高海洋碳汇潜力,目前已建成鱼礁礁体426个,规模达10.5万立方米,成功上榜第三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三)点绿成金,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1、汇集高端智囊。 (略) 士团队全程参与碳中和示范区建设,该团 (略) 士领衔,联合了清华大学、 (略) 、 (略) 、上海海洋大学等国内权威机构, (略) 士、一名国家优青、两名国家青年千人,三名博士后、多名博士组成,在碳汇测量、统计、交易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撑和全过程服务。通过前期大量的基础调查和检测分析,岛上每年能源活动碳排放约4713吨、农业活动碳排放约178吨、废弃物碳排放约365吨,*地生态系统可固碳1683吨、海洋生态系统可固碳3611吨、渔业活动可固碳1869吨,综合评估碳收支额为每年负1907.04吨。

2、突出项目导向。 (略) 士团队已完成《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方案》编制,各子项目有序推进。已启动建设“双碳”大陈数字化平台、新能源客船、零碳科普体验馆等项目,将对大陈海域和*地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和采样,采取模型推导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性地评估大陈岛*地、海洋的碳汇潜力,充分论证碳汇核算体系,建立海洋相关CCER方法学(海洋垃圾资源化利用,贝类养殖固碳,海洋牧场等),为海洋蓝碳核算标准体系构建提供理论基础,争取成为国家海岛蓝碳某个领域的标准体系制定者。

3、立足惠民富民。积极探索海洋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将岛上森林、渔业和风力发电、岛礁等都纳入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建立生态产品账户系统,赋能岛上村集体、渔民、 (略) 等,开展海洋蓝碳交易,实现生态致富。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局将全力推进大陈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重点推进垃圾处置、岛际交通新能源客船等项目建设,紧抓大陈岛“海洋蓝碳”试点工作,积极做好碳交易准备工作,平台建成后,全力争取实现和部里交易平台的数据对接,尽早完成一笔线上碳交易。同时,争取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在大量实地调查和理论研究工作基础上,编制海洋蓝碳技术指南,力争建立海洋蓝碳地方标准,为当前双碳工作贡献力量。

二是 (略) 场机制,实现蓝碳及蓝碳生态系统的价值,首批碳收益将反哺于海洋生态保护,提升大陈岛海洋生态环境水平。

三是开展全民碳普惠行动,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打通生态财富与物质财富相互转化的路径,支持渔业致富、生态致富,实现绿色致富。

联系单位: (略) 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 联系人:叶宗森

联系电话:0576-*

(略) 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

2022年6月5日


 信息索引号: K*/2023-*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发布机构: 区生态环境分局
 成文日期: 2023-06-1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略) 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00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发布日期: 2023- 06- 16 16: 3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区生态环境分局

区发展和改革局:

(略) 椒江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推进大陈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的建议》(第100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本单位的会办意见函告如下:

为深入贯彻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 (略) 数字化改革的总体规划,打造低碳技术试点标杆、碳交易试点标杆、双碳理论研究标杆和双碳精神宣贯标杆,我局联合大陈镇人民政府, (略) 士团队全程参与大陈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并以大陈岛为试点区域,建设椒江区“海洋蓝碳”(滨海地区碳核算与交易体系)试点项目。

一、大陈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情况

(一)技术领航,打造清洁能源优化使用范本

1、发电端上,打造以风电为主的生产模式。发挥风能优势,引进浙江 (略) ,打造了成熟的风力发电系统,目前,全岛共有34台750型风力发电机,总装机25.5兆瓦,每年富余5000多万度电,减少4.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2、储能端上,打造以“绿氢”为主的转化方式。投运全国首个海岛“绿氢”示范工程,使用全国产化PEM(质子交换膜)制氢技术,实现了从清洁电力到清洁气体能源转化及供应的全过程零碳,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推特上向世界点赞该项目。

3、运输端上,打造以低频为主的能源网络。国际首创海岛低频互联技术及风机低频接入技术,建成全球首条柔性低频输电海底电缆,可提高海上风电输送容量30%,实现*岛两地电网间的电能高效互济。

(二)降碳减污,深化未来乡村低碳场景设计

1、全民生活纯电化。全面淘汰岛上燃油车,推进海*交通全电化,已启动建造上下大陈新能源渡船;推出“绿电积分”,建设一批低碳民宿和养殖基地,实现经济生态环境效益双赢;引进最先进的被动房技术,配以信息化宣传窗口和建筑节能模拟试验台,加快打造“网红公厕”。

2、全域垃圾资源化。建成2个垃圾生态处理中心、21座智慧垃圾分类亭,采用机械-生物垃圾(MBT)技术,预计每年减少2737吨二氧化碳排放。加快废水处理及低碳回收改造,通过“多点进水高效低耗生物反应器耦合复合湿地”工艺,每年能减少3533吨二氧化碳排放。实施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蓝色循环”项目,通过数字化技术全程记录,减少新生产塑料的碳排放,现已与其他 (略) 区共同成立7个小蓝之家, (略) 所、认证机构、交易机构、产业链企业、公益组织等11家单位达成蓝色联盟初步协议。

3、全业生产减排化。建成全电水产养殖场,在水产增氧、水循环、黄鱼加工、冷藏、运输等环节开展“一站式”电能替代改造。加快渔船转型升级,减少38艘传统渔业捕捞船,将17艘休闲渔船投入运营。投资1.5亿元,建设大陈海域海洋牧场,在提升渔业收入的同时,提高海洋碳汇潜力,目前已建成鱼礁礁体426个,规模达10.5万立方米,成功上榜第三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三)点绿成金,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1、汇集高端智囊。 (略) 士团队全程参与碳中和示范区建设,该团 (略) 士领衔,联合了清华大学、 (略) 、 (略) 、上海海洋大学等国内权威机构, (略) 士、一名国家优青、两名国家青年千人,三名博士后、多名博士组成,在碳汇测量、统计、交易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撑和全过程服务。通过前期大量的基础调查和检测分析,岛上每年能源活动碳排放约4713吨、农业活动碳排放约178吨、废弃物碳排放约365吨,*地生态系统可固碳1683吨、海洋生态系统可固碳3611吨、渔业活动可固碳1869吨,综合评估碳收支额为每年负1907.04吨。

2、突出项目导向。 (略) 士团队已完成《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方案》编制,各子项目有序推进。已启动建设“双碳”大陈数字化平台、新能源客船、零碳科普体验馆等项目,将对大陈海域和*地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和采样,采取模型推导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性地评估大陈岛*地、海洋的碳汇潜力,充分论证碳汇核算体系,建立海洋相关CCER方法学(海洋垃圾资源化利用,贝类养殖固碳,海洋牧场等),为海洋蓝碳核算标准体系构建提供理论基础,争取成为国家海岛蓝碳某个领域的标准体系制定者。

3、立足惠民富民。积极探索海洋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将岛上森林、渔业和风力发电、岛礁等都纳入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建立生态产品账户系统,赋能岛上村集体、渔民、 (略) 等,开展海洋蓝碳交易,实现生态致富。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局将全力推进大陈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重点推进垃圾处置、岛际交通新能源客船等项目建设,紧抓大陈岛“海洋蓝碳”试点工作,积极做好碳交易准备工作,平台建成后,全力争取实现和部里交易平台的数据对接,尽早完成一笔线上碳交易。同时,争取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在大量实地调查和理论研究工作基础上,编制海洋蓝碳技术指南,力争建立海洋蓝碳地方标准,为当前双碳工作贡献力量。

二是 (略) 场机制,实现蓝碳及蓝碳生态系统的价值,首批碳收益将反哺于海洋生态保护,提升大陈岛海洋生态环境水平。

三是开展全民碳普惠行动,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打通生态财富与物质财富相互转化的路径,支持渔业致富、生态致富,实现绿色致富。

联系单位: (略) 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 联系人:叶宗森

联系电话:0576-*

(略) 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

2022年6月5日



区发展和改革局:

(略) 椒江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推进大陈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的建议》(第100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本单位的会办意见函告如下:

为深入贯彻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 (略) 数字化改革的总体规划,打造低碳技术试点标杆、碳交易试点标杆、双碳理论研究标杆和双碳精神宣贯标杆,我局联合大陈镇人民政府, (略) 士团队全程参与大陈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并以大陈岛为试点区域,建设椒江区“海洋蓝碳”(滨海地区碳核算与交易体系)试点项目。

一、大陈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情况

(一)技术领航,打造清洁能源优化使用范本

1、发电端上,打造以风电为主的生产模式。发挥风能优势,引进浙江 (略) ,打造了成熟的风力发电系统,目前,全岛共有34台750型风力发电机,总装机25.5兆瓦,每年富余5000多万度电,减少4.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2、储能端上,打造以“绿氢”为主的转化方式。投运全国首个海岛“绿氢”示范工程,使用全国产化PEM(质子交换膜)制氢技术,实现了从清洁电力到清洁气体能源转化及供应的全过程零碳,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推特上向世界点赞该项目。

3、运输端上,打造以低频为主的能源网络。国际首创海岛低频互联技术及风机低频接入技术,建成全球首条柔性低频输电海底电缆,可提高海上风电输送容量30%,实现*岛两地电网间的电能高效互济。

(二)降碳减污,深化未来乡村低碳场景设计

1、全民生活纯电化。全面淘汰岛上燃油车,推进海*交通全电化,已启动建造上下大陈新能源渡船;推出“绿电积分”,建设一批低碳民宿和养殖基地,实现经济生态环境效益双赢;引进最先进的被动房技术,配以信息化宣传窗口和建筑节能模拟试验台,加快打造“网红公厕”。

2、全域垃圾资源化。建成2个垃圾生态处理中心、21座智慧垃圾分类亭,采用机械-生物垃圾(MBT)技术,预计每年减少2737吨二氧化碳排放。加快废水处理及低碳回收改造,通过“多点进水高效低耗生物反应器耦合复合湿地”工艺,每年能减少3533吨二氧化碳排放。实施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蓝色循环”项目,通过数字化技术全程记录,减少新生产塑料的碳排放,现已与其他 (略) 区共同成立7个小蓝之家, (略) 所、认证机构、交易机构、产业链企业、公益组织等11家单位达成蓝色联盟初步协议。

3、全业生产减排化。建成全电水产养殖场,在水产增氧、水循环、黄鱼加工、冷藏、运输等环节开展“一站式”电能替代改造。加快渔船转型升级,减少38艘传统渔业捕捞船,将17艘休闲渔船投入运营。投资1.5亿元,建设大陈海域海洋牧场,在提升渔业收入的同时,提高海洋碳汇潜力,目前已建成鱼礁礁体426个,规模达10.5万立方米,成功上榜第三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三)点绿成金,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1、汇集高端智囊。 (略) 士团队全程参与碳中和示范区建设,该团 (略) 士领衔,联合了清华大学、 (略) 、 (略) 、上海海洋大学等国内权威机构, (略) 士、一名国家优青、两名国家青年千人,三名博士后、多名博士组成,在碳汇测量、统计、交易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撑和全过程服务。通过前期大量的基础调查和检测分析,岛上每年能源活动碳排放约4713吨、农业活动碳排放约178吨、废弃物碳排放约365吨,*地生态系统可固碳1683吨、海洋生态系统可固碳3611吨、渔业活动可固碳1869吨,综合评估碳收支额为每年负1907.04吨。

2、突出项目导向。 (略) 士团队已完成《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方案》编制,各子项目有序推进。已启动建设“双碳”大陈数字化平台、新能源客船、零碳科普体验馆等项目,将对大陈海域和*地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和采样,采取模型推导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性地评估大陈岛*地、海洋的碳汇潜力,充分论证碳汇核算体系,建立海洋相关CCER方法学(海洋垃圾资源化利用,贝类养殖固碳,海洋牧场等),为海洋蓝碳核算标准体系构建提供理论基础,争取成为国家海岛蓝碳某个领域的标准体系制定者。

3、立足惠民富民。积极探索海洋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将岛上森林、渔业和风力发电、岛礁等都纳入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建立生态产品账户系统,赋能岛上村集体、渔民、 (略) 等,开展海洋蓝碳交易,实现生态致富。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局将全力推进大陈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重点推进垃圾处置、岛际交通新能源客船等项目建设,紧抓大陈岛“海洋蓝碳”试点工作,积极做好碳交易准备工作,平台建成后,全力争取实现和部里交易平台的数据对接,尽早完成一笔线上碳交易。同时,争取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在大量实地调查和理论研究工作基础上,编制海洋蓝碳技术指南,力争建立海洋蓝碳地方标准,为当前双碳工作贡献力量。

二是 (略) 场机制,实现蓝碳及蓝碳生态系统的价值,首批碳收益将反哺于海洋生态保护,提升大陈岛海洋生态环境水平。

三是开展全民碳普惠行动,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打通生态财富与物质财富相互转化的路径,支持渔业致富、生态致富,实现绿色致富。

联系单位: (略) 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 联系人:叶宗森

联系电话:0576-*

(略) 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

2022年6月5日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