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角头湾渔港建设项目

内容
 
发送至邮箱

三亚市角头湾渔港建设项目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拟对三亚市角头湾渔港建设项目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 现将拟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在公示期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书面提出听证申请。

传真:0898-*

通讯地址: (略) 崖州区宜居路雅布伦科技产业园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

邮编:*

传真:

通讯地址:

邮编:

三亚市角头湾渔港建设项目
(略) 农业农村局"
(略) 崖州区崖城镇梅联社区居委会梅联社区沿海海滩及海域
海南双帆 (略)
本项目拟建设一座“L 型”码头,共布置泊位共17个,其中渔船泊位10个,休闲渔船泊位7个。沿“L 型”南侧及西侧布置各布置一座休闲平台1#、2#休闲平台。码头“L 型”转角处新建一座服务中心平台,平台上布置一座服务中心,并建设相应配套水电工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经过对三亚市角头湾渔港建设项目工程实地踏勘、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以及综合分析,得到了目前工程区域的地形地貌状况,并利用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及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工程前的水动力进行分析;同时收集获得环境现状资料,对该工程从水质、沉积物、生态等各个角度进行了环境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措施。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当前产业发展政策和当地的发展规划,其选址符合《 (略) 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 (略) 总体规划(空间类 2015-2030)》及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总体规划(2018-2035)》等,项目施工及运营期间所采取的各项环保措施基本可行,只要措施落实,基本可实现达标排污,项目施工期正常排放的污染物对现有环境功能不会造成太大改变,项目营运后可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根据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影响预测、生态环境影响结论,在该工程环保设施建设和提出的环保对策措施得以全面实施的情况下,可以满足其使用功能的要求。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该建项目是可行的。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本项目属于《目录》第一类“鼓励类”第“二十五、水运”的“2.港口枢纽建设:码头泊位建设”,为鼓励类工程,故项目于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相符。
1、梅 (略) 11个美 (略) 级示范村唯一滨海特色美丽乡村,其独特优渥的地理位置使其仍保留原生态的自然海岸景观。积极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的护海用海,将为梅联社区建设具有海洋特色的美丽乡村提供强力支撑。项目选址区位与社会条件能够满足项目建设和营运要求。2、工程水域水文、气象条件适宜,极端天气情况出现较少,项目选址区域水文、气象条件满足项目建设及运营要求。3、根据项目监测结果,调查海域各评价因子满足 《海水水质标准》097- 1997)中一类标准限值,沉积物质量各评价指标均能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第一类评价标准的要求,项目生态环境条件良好。 同时项目施工期及运营期产生的废水、固废等均得到有效处置,并未有入海域的污染物,不会减低海域的生态环境。因此项目生态环境条件适宜本项目建设。4、因此现状水深可以满足小型渔船航行条件,项目区域水下地形条件适宜本项目建设。5、拟建场地经现场勘察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建筑场地稳定,适宜本工程建设;拟建工程场地属对抗震有利地段。项目工程地质条件适宜本项目建设。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是合理的。
/
项目运营期间生活污水和依托现有的梅联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生活垃圾由垃圾桶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不排放,因此,项目不分配总量控制指标。
(一)施工期:1.废水:①施工废水:由简易废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处理,车辆冲洗废水由隔油沉淀池处理,沉淀池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施工期废水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②生活污水:施工人员就近租用当地民房,同时在施工现场配置1座移动厕所,污水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2.废气:临时施工营地采用定时洒水抑尘,堆场采用防尘网罩覆盖。项目施工车辆及船舶均采用清洁型燃料,加强施工机械的保养,减少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3.噪声:在高噪声周围和部分施工场界设置隔声屏,运输路线避开居民区,应严格执行监理监管制度,夜间不安排施工活动。4.固废:①生活垃圾: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定期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②建筑垃圾:施工建筑垃圾实行袋装化,可回收的尽量回收综合利用,其余则集中收集后运送到指定垃圾场消纳处理。5.生态环境:施工期桩基施工、抛石潜堤施工等环节避开渔业资源繁殖季节,施工前可先驱散工程区域的游泳动物再进行施工,同时加强施工区附近水域的水质监测,尽可能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根据自然资源损失补偿和受损区域恢复原则,该项目必须采取一定的生态恢复和补偿措施,以削减生态影响程度,改善区域生态系统功能。 (二)营运期:1.废水:服务中心生活污水:服务中心平台内建设卫生间,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通过水泵输送至梅联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站;②冲洗废水及初期雨水:沿码头设置排水沟,将码头初期雨污水或冲洗废水收集只截流井和沉砂池中,后将输送至梅联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站;③渔船生活污水:工程设置排污泊位,船舶靠泊在排污泊位后,通过软管连接船舶内生活污水箱,采用自吸污水泵将船舶生活污水输送至梅联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站;④渔船产生的含油污水:工程设置排污泊位,船舶靠泊在排污泊位后,通过软管连接船舶内含油污水箱,输送采用自吸污水泵将船舶含油污水输送至污水槽车或油污水箱,并运至有资质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进行处理。2.废气:船舶均采用清洁型燃料,加强船舶的保养,减少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3.噪声:运营期噪声主要为船舶运行噪声,渔船进出港噪声为流动声源,产生的影响也只是短暂的。4.①生活垃圾统一清运处置:码头设置垃圾桶,产生的生活垃圾由环卫定期收集。②废弃渔获物经收集上岸回收收购处理或综合利用处置,不得随意丢弃。5.生态环境:确保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及冲洗废水等均能得到有效处理,不排放至海中。同时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收运处置,废弃渔获物经收集上岸回收收购处理或综合利用处置,不得随意丢弃。通过上述措施保证项目海域生态环境质量。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略) 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 (略) 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公报数据,20 (略) 各因子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及修改单,判定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 2、海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海水水质现状数据引用《海葡萄养殖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养殖尾水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2023年3月)中的海水水质监测数据,可知调查海域各评价因子满足 《海水水质标准》097- 1997)中一类标准限值,该调查海域海水水质状况良好。 3、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监测结果,项目区域周边间、夜间的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均满足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项目区及周边的声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根据沉积物质量检测结果, 所有站位的各评价指标均能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第一类评价标准的要求,项目所在区域的沉积物质量良好。
本项目的风险主要是台风和台风引起的巨浪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以及施工期及运营期可能发生通航事故和溢油事故。项目施工和营运期间,项目申请单位与海事部门共同协商,加强船舶的管理,尽量减少施工和营运船舶对水上交通的影响。同时,可在码头设置醒目的夜航灯标,提醒过往船只注意避让等,避免出现碰撞毁船事故,确保安全。另外,为避免在运营期可能发生的人员安全风险,建设单位需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科学的岗位轮换制度,并拟定严谨的安全操作规章制度,保证码头的安全性。建立事故应急预案,保证项目的环境风险降低到最小。在做好上述安全防范措施的前提下,项目建设基本不存在潜在的、重大的安全和环境风险。
/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拟对三亚市角头湾渔港建设项目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 现将拟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在公示期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书面提出听证申请。

传真:0898-*

通讯地址: (略) 崖州区宜居路雅布伦科技产业园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

邮编:*

传真:

通讯地址:

邮编:

三亚市角头湾渔港建设项目
(略) 农业农村局"
(略) 崖州区崖城镇梅联社区居委会梅联社区沿海海滩及海域
海南双帆 (略)
本项目拟建设一座“L 型”码头,共布置泊位共17个,其中渔船泊位10个,休闲渔船泊位7个。沿“L 型”南侧及西侧布置各布置一座休闲平台1#、2#休闲平台。码头“L 型”转角处新建一座服务中心平台,平台上布置一座服务中心,并建设相应配套水电工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经过对三亚市角头湾渔港建设项目工程实地踏勘、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以及综合分析,得到了目前工程区域的地形地貌状况,并利用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及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工程前的水动力进行分析;同时收集获得环境现状资料,对该工程从水质、沉积物、生态等各个角度进行了环境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措施。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当前产业发展政策和当地的发展规划,其选址符合《 (略) 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 (略) 总体规划(空间类 2015-2030)》及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总体规划(2018-2035)》等,项目施工及运营期间所采取的各项环保措施基本可行,只要措施落实,基本可实现达标排污,项目施工期正常排放的污染物对现有环境功能不会造成太大改变,项目营运后可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根据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影响预测、生态环境影响结论,在该工程环保设施建设和提出的环保对策措施得以全面实施的情况下,可以满足其使用功能的要求。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该建项目是可行的。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本项目属于《目录》第一类“鼓励类”第“二十五、水运”的“2.港口枢纽建设:码头泊位建设”,为鼓励类工程,故项目于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相符。
1、梅 (略) 11个美 (略) 级示范村唯一滨海特色美丽乡村,其独特优渥的地理位置使其仍保留原生态的自然海岸景观。积极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的护海用海,将为梅联社区建设具有海洋特色的美丽乡村提供强力支撑。项目选址区位与社会条件能够满足项目建设和营运要求。2、工程水域水文、气象条件适宜,极端天气情况出现较少,项目选址区域水文、气象条件满足项目建设及运营要求。3、根据项目监测结果,调查海域各评价因子满足 《海水水质标准》097- 1997)中一类标准限值,沉积物质量各评价指标均能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第一类评价标准的要求,项目生态环境条件良好。 同时项目施工期及运营期产生的废水、固废等均得到有效处置,并未有入海域的污染物,不会减低海域的生态环境。因此项目生态环境条件适宜本项目建设。4、因此现状水深可以满足小型渔船航行条件,项目区域水下地形条件适宜本项目建设。5、拟建场地经现场勘察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建筑场地稳定,适宜本工程建设;拟建工程场地属对抗震有利地段。项目工程地质条件适宜本项目建设。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是合理的。
/
项目运营期间生活污水和依托现有的梅联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生活垃圾由垃圾桶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不排放,因此,项目不分配总量控制指标。
(一)施工期:1.废水:①施工废水:由简易废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处理,车辆冲洗废水由隔油沉淀池处理,沉淀池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施工期废水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②生活污水:施工人员就近租用当地民房,同时在施工现场配置1座移动厕所,污水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2.废气:临时施工营地采用定时洒水抑尘,堆场采用防尘网罩覆盖。项目施工车辆及船舶均采用清洁型燃料,加强施工机械的保养,减少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3.噪声:在高噪声周围和部分施工场界设置隔声屏,运输路线避开居民区,应严格执行监理监管制度,夜间不安排施工活动。4.固废:①生活垃圾: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定期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②建筑垃圾:施工建筑垃圾实行袋装化,可回收的尽量回收综合利用,其余则集中收集后运送到指定垃圾场消纳处理。5.生态环境:施工期桩基施工、抛石潜堤施工等环节避开渔业资源繁殖季节,施工前可先驱散工程区域的游泳动物再进行施工,同时加强施工区附近水域的水质监测,尽可能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根据自然资源损失补偿和受损区域恢复原则,该项目必须采取一定的生态恢复和补偿措施,以削减生态影响程度,改善区域生态系统功能。 (二)营运期:1.废水:服务中心生活污水:服务中心平台内建设卫生间,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通过水泵输送至梅联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站;②冲洗废水及初期雨水:沿码头设置排水沟,将码头初期雨污水或冲洗废水收集只截流井和沉砂池中,后将输送至梅联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站;③渔船生活污水:工程设置排污泊位,船舶靠泊在排污泊位后,通过软管连接船舶内生活污水箱,采用自吸污水泵将船舶生活污水输送至梅联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站;④渔船产生的含油污水:工程设置排污泊位,船舶靠泊在排污泊位后,通过软管连接船舶内含油污水箱,输送采用自吸污水泵将船舶含油污水输送至污水槽车或油污水箱,并运至有资质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进行处理。2.废气:船舶均采用清洁型燃料,加强船舶的保养,减少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3.噪声:运营期噪声主要为船舶运行噪声,渔船进出港噪声为流动声源,产生的影响也只是短暂的。4.①生活垃圾统一清运处置:码头设置垃圾桶,产生的生活垃圾由环卫定期收集。②废弃渔获物经收集上岸回收收购处理或综合利用处置,不得随意丢弃。5.生态环境:确保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及冲洗废水等均能得到有效处理,不排放至海中。同时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收运处置,废弃渔获物经收集上岸回收收购处理或综合利用处置,不得随意丢弃。通过上述措施保证项目海域生态环境质量。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略) 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 (略) 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公报数据,20 (略) 各因子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及修改单,判定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 2、海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海水水质现状数据引用《海葡萄养殖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养殖尾水入海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2023年3月)中的海水水质监测数据,可知调查海域各评价因子满足 《海水水质标准》097- 1997)中一类标准限值,该调查海域海水水质状况良好。 3、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监测结果,项目区域周边间、夜间的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均满足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项目区及周边的声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根据沉积物质量检测结果, 所有站位的各评价指标均能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第一类评价标准的要求,项目所在区域的沉积物质量良好。
本项目的风险主要是台风和台风引起的巨浪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以及施工期及运营期可能发生通航事故和溢油事故。项目施工和营运期间,项目申请单位与海事部门共同协商,加强船舶的管理,尽量减少施工和营运船舶对水上交通的影响。同时,可在码头设置醒目的夜航灯标,提醒过往船只注意避让等,避免出现碰撞毁船事故,确保安全。另外,为避免在运营期可能发生的人员安全风险,建设单位需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科学的岗位轮换制度,并拟定严谨的安全操作规章制度,保证码头的安全性。建立事故应急预案,保证项目的环境风险降低到最小。在做好上述安全防范措施的前提下,项目建设基本不存在潜在的、重大的安全和环境风险。
/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