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50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报告书拟批准公示
抚州50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报告书拟批准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厅拟对抚州50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作出审批意见。
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4年02月19日 至 2024年02月23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791-*
通讯地址: (略) 红谷滩区北龙蟠街993号,省政务服务中心(方楼)三楼34-35号窗口
邮编:*
建设名称: | 抚州50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 |
建设地点: | (略) 临川区 |
建设单位: | (略) (略) |
建设项目概况(环评单位提供): | (1)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 本期扩建3#主变,主变规模为1×1000MVA,新增35kV无功补偿:2×60Mvar电容器+2×60Mvar电抗器。本期不新增500kV出线,原有220kV建昌II线间隔预留远期使用,本期新建1个220kV出线间隔。变电站新征占地面积800m2,其中围墙内新增占地面积260m2。 (2)220kV抚州-建昌II线改造工程 改造线路起点为500kV抚州变电站,终点为新建220kV抚建II线1#双回路终端塔处,新建单回电缆线路长度约430m,新建一基双回路电缆终端塔。采用交联聚*烯绝缘皱纹铝套聚*烯护套纵向阻水电力电缆ZC-YJLW03-Z 127/220 1×2000mm2。 另外,本工程对抚州~建昌II回220kV线路2#塔与新建电缆终端塔间重新挂线长度约345m。 本工程总投资概算1081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概算129万,占总投资的1.19%。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评单位提供): | 一、项目施工期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生态影响、噪声、固体废物和粉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施工结束,对环境的影响随之消失。 二、项目营运期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1)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 由石钟山500kV变电站类比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建成运行后,厂界四周(电磁环境影响50m评价范围内)及环境敏感点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2)220kV线路改造工程 ①220kV架空线路 本期220kV线路工程在220-KD21S-DJC塔型挂线时,导线经过非居民区最低离地高度6.5m,离地面1.5m高处杆塔中央连线对地水平投影外工频电场强度为0.06~6.31kV/m,工频磁场强度为0.34~21.58μT。根据理论计算数据可知,本工程在经过非居民区时,杆塔中央连线对地水平投影外离地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感应强度数据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要求。 导线经过居民区最低离地高度为7.5m,离地面1.5m高处杆塔中央连线对地水平投影外工频电场强度为0.06~4.98kV/m,工频磁场强度为0.33~17.37μT。根据理论计算数据可知,输电线路在通过居民区时候,边导线外4m处离地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感应强度数据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因此对导线进行抬高预测,当导线抬高至9m时,离地面1.5m高处杆塔中央连线对地水平投影线外工频电场强度为0.05~3.61kV/m,工频磁场强度为0.33~13.27μT。根据理论计算数据可知,输电线路在通过居民区时候,杆塔中央连线对地水平投影外离地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感应强度数据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 ②220kV电缆线路 220kV叶坳线电缆线路工程电缆管廊外工频电场强度为49.18~72.64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81~0.093μT,该类比数据均远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要求中工频电场强度标准限值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标准限值100μT的要求。 根据以上类比监测数据,本电缆线路工程铺设后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电磁环境影响较小,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相关限值要求。 (3)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影响预测结果 通过对线路采取抬升导线对地距离的措施,本工程建成后各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为0.06~0.63k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63~4.35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2、运行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1)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 根据预测结果,抚州500kV变电站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声环境敏感目标处噪声均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因此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投运后变电站厂界及周边声环境敏感目标噪声水平仍将维持在现状水平并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2)220kV线路改造工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中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地下电缆可不进行声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类比监测分析预测,本工程建成投运后,线路沿线声环境保护目标噪声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 3、水环境影响评价 (1)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 变电站站内运行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站内绿化,不外排。变电站本期扩建不增加运行人员、不新增生活污水排放量,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2)输电线路工程 输电线路运行期不产生生产废水,不会对线路沿线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较小。 4、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本工程营运过程中没有工业废气排放,对周围环境空气不会造成影响。 5、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固体废物产生;变电站运行期主要固体废物为巡检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废铅蓄电池及事故废油。 (1)生活垃圾 变电站运行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巡检人员的少量生活垃圾,变电站内生活垃圾收集于垃圾桶后进行收集处理,本工程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2)废铅蓄电池 变电站采用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蓄电池置于蓄电池室,蓄电池室内地面铺有防渗材料。更换的废铅蓄电池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安全处理。 (3)事故废油 为保证主变压器的正常运行,主变压器会注入变压器油。变压器油注入变压器后,不用更新,使用寿命与设备同步。一般运行工况下,变电站站内所有电气设施每季度作常规检测,对变压器油则每年由专业人员按相关规定抽样检测油的品质,根据检测结果,再定是否需做过滤域增补变压器油。整个过程无漏油、跑油现象产生,亦无废弃油产生。 三、污染防治措施 1、电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合理选择杆塔塔型、导线截面和相导线结构等,以降低线路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 (2)通过选择配电架构高度、对地和相间距离,控制设备间连线离地面的最低高度。 (3)避开城镇规划区、居民集中区等区域;尽量避开居民住房;对线路邻近居民房屋处电磁环境影响控制在标准限值之内。 (4)输电线路临近居民区时,新建线路工程当抬升导线高度至对地最小距离为9m时,距地面1.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能够满足4kV/m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5)工程开工建设前评价范围内新增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应采取线路水平偏移或抬升架高措施,保证后期新增敏感目标处电磁环境达标。 (6)高压一次设备采取均压措施。 (7)缆沟上面要设置警示标志及禁止开挖的标志. (8)合理选择电缆型号及电缆敷设埋深以降低线路工频电场和磁感应强度。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变电站:加强电气设备运行管理,定期对厂界噪声进行监测。 输电线路:①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导线相序排列等以降低线路的电晕噪声水平;②加强输电线路运行管理,定期进行噪声监测。 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变电站运行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巡检人员的少量生活垃圾,变电站内生活垃圾收集于垃圾桶后进行收集处理。 更换的废旧铅蓄电池及废变压器油交由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安全处理。 4、事故风险防范措施 原有主变事故油池拆除,本期拟新建一座事故油池,有效容积为80m3。新建后事故油池容积可以满足《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2019)中“总事故贮油池的容量应按其接入的油量最大的一台设备确定,并设置油水分离装置。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能容纳相应电气设备全部油量的贮油设施,并设置油水分离装置”的要求。 |
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提供): | 本工程在公众参与期间,未收到与本工程环境保护有关的公众意见。 |
相关环保措施承诺(建设单位提供): | (1)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避免夜间施工;施工废水经简易沉淀后回用;施工场地设置围挡,洒水降尘;施工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妥善处理,建筑垃圾及时清运。 (2)在下阶段设计和建设中,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充分重视和认真实施相关环保措施。(3)在下阶段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过程中,随时听取及收集公众对本项工程建设的意见,充分理解公众对电磁环境影响的担心,及时进行科学宣传和客观解释,积极妥善地处理好各类公众意见,避免有关纠纷事件的发生。(4)在项目实施中加强项目环境管理,定期对施工员进行文明施工教育,减少植被破坏。(5)加强对电磁环境的运行管理,保证各指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6)工程建成投运后,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自主验收,并报环保部门备案。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做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建设单位提供): | \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厅拟对抚州50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作出审批意见。
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4年02月19日 至 2024年02月23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791-*
通讯地址: (略) 红谷滩区北龙蟠街993号,省政务服务中心(方楼)三楼34-35号窗口
邮编:*
建设名称: | 抚州50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 |
建设地点: | (略) 临川区 |
建设单位: | (略) (略) |
建设项目概况(环评单位提供): | (1)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 本期扩建3#主变,主变规模为1×1000MVA,新增35kV无功补偿:2×60Mvar电容器+2×60Mvar电抗器。本期不新增500kV出线,原有220kV建昌II线间隔预留远期使用,本期新建1个220kV出线间隔。变电站新征占地面积800m2,其中围墙内新增占地面积260m2。 (2)220kV抚州-建昌II线改造工程 改造线路起点为500kV抚州变电站,终点为新建220kV抚建II线1#双回路终端塔处,新建单回电缆线路长度约430m,新建一基双回路电缆终端塔。采用交联聚*烯绝缘皱纹铝套聚*烯护套纵向阻水电力电缆ZC-YJLW03-Z 127/220 1×2000mm2。 另外,本工程对抚州~建昌II回220kV线路2#塔与新建电缆终端塔间重新挂线长度约345m。 本工程总投资概算1081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概算129万,占总投资的1.19%。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评单位提供): | 一、项目施工期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生态影响、噪声、固体废物和粉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施工结束,对环境的影响随之消失。 二、项目营运期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1)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 由石钟山500kV变电站类比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建成运行后,厂界四周(电磁环境影响50m评价范围内)及环境敏感点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2)220kV线路改造工程 ①220kV架空线路 本期220kV线路工程在220-KD21S-DJC塔型挂线时,导线经过非居民区最低离地高度6.5m,离地面1.5m高处杆塔中央连线对地水平投影外工频电场强度为0.06~6.31kV/m,工频磁场强度为0.34~21.58μT。根据理论计算数据可知,本工程在经过非居民区时,杆塔中央连线对地水平投影外离地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感应强度数据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要求。 导线经过居民区最低离地高度为7.5m,离地面1.5m高处杆塔中央连线对地水平投影外工频电场强度为0.06~4.98kV/m,工频磁场强度为0.33~17.37μT。根据理论计算数据可知,输电线路在通过居民区时候,边导线外4m处离地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感应强度数据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因此对导线进行抬高预测,当导线抬高至9m时,离地面1.5m高处杆塔中央连线对地水平投影线外工频电场强度为0.05~3.61kV/m,工频磁场强度为0.33~13.27μT。根据理论计算数据可知,输电线路在通过居民区时候,杆塔中央连线对地水平投影外离地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感应强度数据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 ②220kV电缆线路 220kV叶坳线电缆线路工程电缆管廊外工频电场强度为49.18~72.64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81~0.093μT,该类比数据均远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要求中工频电场强度标准限值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标准限值100μT的要求。 根据以上类比监测数据,本电缆线路工程铺设后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电磁环境影响较小,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相关限值要求。 (3)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影响预测结果 通过对线路采取抬升导线对地距离的措施,本工程建成后各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为0.06~0.63k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63~4.35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2、运行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1)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 根据预测结果,抚州500kV变电站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声环境敏感目标处噪声均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因此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投运后变电站厂界及周边声环境敏感目标噪声水平仍将维持在现状水平并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2)220kV线路改造工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中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地下电缆可不进行声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类比监测分析预测,本工程建成投运后,线路沿线声环境保护目标噪声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 3、水环境影响评价 (1)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 变电站站内运行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站内绿化,不外排。变电站本期扩建不增加运行人员、不新增生活污水排放量,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2)输电线路工程 输电线路运行期不产生生产废水,不会对线路沿线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较小。 4、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本工程营运过程中没有工业废气排放,对周围环境空气不会造成影响。 5、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固体废物产生;变电站运行期主要固体废物为巡检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废铅蓄电池及事故废油。 (1)生活垃圾 变电站运行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巡检人员的少量生活垃圾,变电站内生活垃圾收集于垃圾桶后进行收集处理,本工程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2)废铅蓄电池 变电站采用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蓄电池置于蓄电池室,蓄电池室内地面铺有防渗材料。更换的废铅蓄电池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安全处理。 (3)事故废油 为保证主变压器的正常运行,主变压器会注入变压器油。变压器油注入变压器后,不用更新,使用寿命与设备同步。一般运行工况下,变电站站内所有电气设施每季度作常规检测,对变压器油则每年由专业人员按相关规定抽样检测油的品质,根据检测结果,再定是否需做过滤域增补变压器油。整个过程无漏油、跑油现象产生,亦无废弃油产生。 三、污染防治措施 1、电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合理选择杆塔塔型、导线截面和相导线结构等,以降低线路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 (2)通过选择配电架构高度、对地和相间距离,控制设备间连线离地面的最低高度。 (3)避开城镇规划区、居民集中区等区域;尽量避开居民住房;对线路邻近居民房屋处电磁环境影响控制在标准限值之内。 (4)输电线路临近居民区时,新建线路工程当抬升导线高度至对地最小距离为9m时,距地面1.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能够满足4kV/m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5)工程开工建设前评价范围内新增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应采取线路水平偏移或抬升架高措施,保证后期新增敏感目标处电磁环境达标。 (6)高压一次设备采取均压措施。 (7)缆沟上面要设置警示标志及禁止开挖的标志. (8)合理选择电缆型号及电缆敷设埋深以降低线路工频电场和磁感应强度。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变电站:加强电气设备运行管理,定期对厂界噪声进行监测。 输电线路:①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导线相序排列等以降低线路的电晕噪声水平;②加强输电线路运行管理,定期进行噪声监测。 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变电站运行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巡检人员的少量生活垃圾,变电站内生活垃圾收集于垃圾桶后进行收集处理。 更换的废旧铅蓄电池及废变压器油交由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安全处理。 4、事故风险防范措施 原有主变事故油池拆除,本期拟新建一座事故油池,有效容积为80m3。新建后事故油池容积可以满足《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2019)中“总事故贮油池的容量应按其接入的油量最大的一台设备确定,并设置油水分离装置。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能容纳相应电气设备全部油量的贮油设施,并设置油水分离装置”的要求。 |
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提供): | 本工程在公众参与期间,未收到与本工程环境保护有关的公众意见。 |
相关环保措施承诺(建设单位提供): | (1)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避免夜间施工;施工废水经简易沉淀后回用;施工场地设置围挡,洒水降尘;施工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妥善处理,建筑垃圾及时清运。 (2)在下阶段设计和建设中,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充分重视和认真实施相关环保措施。(3)在下阶段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过程中,随时听取及收集公众对本项工程建设的意见,充分理解公众对电磁环境影响的担心,及时进行科学宣传和客观解释,积极妥善地处理好各类公众意见,避免有关纠纷事件的发生。(4)在项目实施中加强项目环境管理,定期对施工员进行文明施工教育,减少植被破坏。(5)加强对电磁环境的运行管理,保证各指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6)工程建成投运后,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自主验收,并报环保部门备案。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做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建设单位提供): | \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