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复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初步设计的函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复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初步设计的函
(略)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
───────────────────────────────── |
(略) 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复江西官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提升
改造项目初步设计的函
省林业局:
报来《 (略) 林业局关于恳请审批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初步设计的函》(赣林函字〔2024〕9号)及有关材料收悉。根据《 (略) 发展改革委关于重新批复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赣发改农经〔2023〕176号)、 (略) 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关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初步设计评审的报告》(赣评审字〔2023〕257号),经研究,原则同意该项目初步设计,并就有关事项批复如下:
一、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
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项目代码:2202-*-04-01-*)位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其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为:
1.管护系统:(1)滑坡治理:新建护坡5处,共740立方米;(2)确标立界:新增区碑5块、界碑7块、界桩80块;(3)维修供水管道及设施:更换保护区东河管理站DN75供水管道2500米,维修过滤池1座,新建粗滤池1座;(4)办公设备:购置台式电脑20台、笔记本电脑3台、多功能一体打印机5台(均为更新)、高拍仪14台、文件柜10组、移动硬盘20个及多媒体设备3套;(5)其他设施:购置空气开关20个;采购布置环保分类垃圾桶共80个;采购安装太阳能路灯50个(保护区管理局机关及四个保护站各10个)。
2.巡护系统:(1)巡护道路:维修维护保护区巡护步道共20公里,包括龙坑至麻姑尖6公里、李家屋至石花尖4公里、西河管理站至打铁坳8.5公里、山棚至木莲潭1.5公里(含山棚至木莲潭巡护路入口钢架桥);新建简易桥梁2座、维修简易桥梁12座;(2)巡护装备、交通及通讯工具:购置北斗巡护终端49套、执法记录仪15台、野外巡护装备102套,购置巡护摩托车4台、监测无人机设备6套(其中4个管理站各1套,管理局2套)。
3.科研监测系统:(1)安防监控设备:更新35台已损坏的摄像机及设备箱(其中30台更换新设备,5台升级为野生动物监测摄像头);(2)气象、水文监测点:新建西河保护站气象监测点1处、东河保护站水文监测点1处;(3)监控中心设备升级更新:采购应用服务器2台、数据服务器1台、GPU服务器1台、防火墙设备1台、网络硬盘录像机1台、交换机2台、8T硬盘11个、网络存储服务器3台,租赁光纤链路1条(两年);增设65英寸显示屏3台、弱电机柜3台(东河、西河、青洞管理站各增设1台显示屏及弱电机柜);(4)信息管理系统架设:购置科研物联接入与数据管理系统1套、数据库和档案应用系统1套和可视化决策系统1套;(5)监测设备及配套:维修更换4个保护管理站视频监控前端设备共4套;布设175台普通红外监测设备和50台4G红外监测设备;采购野生动植物专业监测设备1项、卫星导航设备10台、图形工作站3台、移动工作站7台、热成像仪4台;布设东河管理站WiFi无线网络;(6)供电线路维修:维修供电线路及通信光纤各1650米(其中东河至龙坑段1500米、龙门管理站150米)。
4.公众教育系统:(1)宣传步道:建设生态科普教育步道共4500米(其中东河站附近建设2500米,龙门管理站附近建设2000米),并配套设置宣传牌、扩音器等宣传设备;(2)宣教设备:于官山保护区管理局综合楼前设置1处全彩大型户外宣传电子屏(4米×2.5米);于保护区内龙门管理站及站坑口设置大型宣传牌2块。
二、管护系统设计
原则同意管护系统设计。下阶段应进一步复核边坡周边截水量、排水量,优化、完善截水沟和排水沟设计;根据保护区各功能区界划分,进一步明确区碑、界碑及界桩布设位置;根据水源地水质现状、地形地质情况,进一步优化取水点过滤设计和给水管铺设设计;应结合官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机关及各管理站既有设备情况,合理配置办公及其他设施,核实设备参数。
1.为防止滑坡、塌方发生,保障巡护人员安全,原则同意修建护坡。对战坑、西安林场至王家垴、将军山、青洞口、圳下共5处危险边坡进行治理,护坡总面积740立方米。战砌毛石挡土墙+22.5米仿木纹水泥护栏和7.5米浆砌毛石挡土墙形成围合,以拦挡坑采用浆砌毛石挡土墙的治理方式,在坡底设置22.5米浆下落的不稳定土体;西安林场至王家垴、将军山、青洞口、圳下4处边坡采用毛石混凝土网格护坡的治理方式,网格回填种植土播撒草种,边坡底部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尺寸为0.4米(深)×0.4米(宽)×0.5米(厚),西安林场至王家垴处边坡顶部设置砖砌截水沟,截水沟尺寸为0.45米(深)×0.2米(宽)×0.12米(厚)。
2.为进一步确界立标,基本同意增设部分区碑、界碑及界桩。更换石桥、龙门区碑共2块,新建山北高垴、茶坪、战坑区碑共3块,区碑采用大理石碑面混凝土基座,尺寸为300厘米×150厘米×20厘米;更换保护区林科所、大坝州界碑共2块,新建山南、山北重要界线位置、臣州晒、青洞、战坑、双红、院前界碑共7块,界碑采用花岗岩碑面混凝土基座,尺寸为150厘米×250厘米×60厘米;更换保护区原有部分损坏界桩共60块,新建界桩20块,界桩采用玻璃钢材质,尺寸为15厘米×15厘米×160厘米。
3.为便于管理站日常工作开展,基本同意对供水管道及设施进行维修。废弃原西河管理站水源点,从新水源点建设新的供水设施及供水管道。新水源点位于西河管理站东北侧约2公里一处山涧,已建设有4米×2.9米×2米过滤池一处。现于取水点与既有过滤池之间新建1.2米×2.1米×1.2米混凝土粗滤池,将原有过滤池改造成慢滤池(清理原过滤池后根据相关要求增设排污阀填充滤料层、新增不锈钢盖板),水源过滤后经新建的DN75给水管(约2500米)供给至西河保护站内蓄水池。
4.为保护区适应管理需求,原则同意采购办公设备。官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机关采购台式电脑11台(其中8台更新、3台新增)、新增笔记本电脑3台、采购多功能一体打印机3台(均为更新)、新增高拍仪10台、新增文件柜3组、移动硬盘20个及多媒体设备3套;东河、西河、青洞、龙门4个管理站及高垴、茶坪和3个管护点采购台式电脑9台(均为更新)、采购多功能一体打印机2台(均为新增)、新增4台高拍仪(4个管理站各新增1台)、新增7组文件柜。
5.为改善基层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基本同意购置其他设施。根据既有设备规格及保护区相关要求,购置空气开关20个、采购布置环保分类垃圾桶80个、采购安装太阳能路灯50个(保护区管理局机关及四个保护站各10个)。
三、巡护系统
原则同意巡护系统设计。下阶段应根据场地地形地貌,进一步优化、完善巡护道设计;结合保护区机关及各管理局巡护设备现状,合理配置巡护设备;进一步优化、完善施工组织设计,避免对保护区内部环境造成过多影响。
1.为保障保护区巡护工作顺利开展,基本同意对巡护道路及简易桥进行维修。对龙坑至麻姑尖、李家屋至石花尖、西河管理站至打铁坳、山棚至木莲潭4段共计20公里巡护道路进行维修,清理步道上的杂草、杂灌、倒木等障碍物,对损毁路面进行采用砂石修补平整,陡坡开挖步行台阶或设置原木台阶;山棚至木莲潭入口设置钢架桥,桥长10.2米、宽1.2米,钢架桥每边设2根0.3米×0.3米矩形钢柱,上部结构为钢制下承式拱桥,上部结构与钢柱间设三角斜撑加固,基础采用1.5米×1米筏板基础;对槠树埚、打铁坳入口、塘背、蚕子洞、小来港、青洞口等地12座简易巡护桥进行维修,并在北角林场纸槽、塘背新建2座简易巡护桥,其中新建简易杉木桥1座、新建碎石汀步1处、维修简易杉木桥8座、维修碎石汀步1处、维修简易混凝土汀步1处(采用半径0.15米混凝土仿树干石墩)、维修简易钢架木桥1座(采用混凝土基础+钢架支撑+塑木地板铺设)、维修成品钢架桥1座(采用混凝土基础+成品钢架挑板)。
2.为扩大巡护检查范围,切实保障林区资源安全,预防各类违法案件和突发事件发生,基本同意购置巡护装备、交通及通讯工具。购置巡护摩托车4辆,各管理站1辆;购置监测无人机6套,管理局2套、各管理站1套;购置野外巡护装备102套,装备主要包括巡护服装、手电筒、野外急救包等;购置北斗巡护终端49套、执法记录仪15台。
四、科研监测系统
原则同意科研监测系统设计,下阶段应核实监测中心现有供电电源、变压器容量,以满足用电负荷要求;根据保护区安防、野生动植物活动栖息地等监控、监测需求,合理布设安防视频监控设备及红外监测设备。
1.为对进入保护区人员和车辆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控,同意更新安防监控设备及配套设施。按照充分利旧、经济节约的原则,监控立杆、供电部分、网络部分、交换机、网络硬盘录像机利旧,更换35台安防视频监控设备(其中30台安防摄像机、5台野生动物监测摄像头);配套维修保护区林内监控设备供电线路及弱电通信线路1600米(其中东河至龙坑段1500米、龙门管理站150米),采用地埋电缆方式同步敷设光缆和电缆。
2.为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同意增设气象、水温监测点。于西河管理站附近新建气象监测点1处,占地面积625平方米(25米×25米),平整场地后安装温湿度传感器、风向风速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地温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总辐射计量器、紫外线传感器、日照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等监测设备,以及通信、供电、防雷、安装立柱、设备箱及led显示屏等配套设备,沿场地边缘设置PVC材质保护围栏,监测数据通过4G无线通信技术传输至监控中心保存备份;于东河管理站附近新增水文监测点1处,布设监控杆于水流旁,监控杆上安装水位计、流量计、温度计、水质分析仪等监测设备,以及太阳能供电系统、配套通信供电线缆及安装支架等配套设备,监测数据通过4G无线通信技术传输至监控中心保存备份。
3.为满足保护区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办公需要,原则同意对监控中心设备进行更新升级以及增设信息管理系统。对局总监控中心的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GPU服务器、防火墙、网络硬盘录像机、交换机、硬盘、网络存储服务器、光纤链路等9项设备进行更新升级;于东河、西河、青洞管理站分监控中心分别增设1台显示大屏(65寸144Hz高刷4K)和1台机柜;以监控中心升级的设备为基础,增设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科研物联接入与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和档案应用系统、可视化决策系统。
4.为开展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活动规律和栖息地研究,同意采购监测设备及其配套设施。在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云豹等野生动物的重要活动区域及迁徙通道,分别布设175台普通红外监测设备和50台4G红外监测设备对其进行抓拍;购置野生动植物专业监测设备1套(包含2台野生动物专业监测设备、1台野生植物专业监测设备和7个镜头)、10台卫星导航设备、4台热成像仪、10台工作站(其中3台图形工作站、7台移动工作站);购置20台无线路由器,建设覆盖东河管理站全部区域的WIFI网络。
五、公众教育系统
原则同意公众教育系统设计。下阶段应进一步调查东河管理站、龙门管理站周边地形地貌、道路现状,优化、完善教育步道设计。
1.为宣传生态科普知识,方便大众了解、体验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状况,基本同意在东河管理站附近、龙门管理站附近增设教育步道,步道周边增设配套设施。东河管理站教育步道由大坝洲至将军洞,沿溪流方向铺设,步道全长2500米,宽度为1.2米,厚度为1米,采用混凝土浇注、塑木铺设,基础采用柱下独基,跨河桥梁采用混凝土桥墩仿木纹设计;龙门管理站教育步道由八方电站至龙门,沿原有土质道路和水渠上铺设,步道全长2000米,宽度为1.2米,厚度为1米,采用混凝土浇注、塑木铺设,基础采用柱下独基;配套布设生态科普宣传牌1000个,并于沿途设置扬声器共计9个。
2.为直观介绍保护区野生动植物情况、宣传生态价值以及提示注意事项,基本同意增设解说标识系统。于保护区管理局综合楼前建立1个户外宣传电子屏,规格为400×250厘米,全彩的Led显示屏,底座为钢架结构;于保护区龙门管理站旁和战坑口设置大型宣传牌2块,规格0.4米×0.29米,采用砖混基座(面饰木纹瓷砖)、框架结构。
六、工程概算
经核定,本工程总概算为1313.47万元,具体分项概算详见附表。
七、请项目单位、设计单位按专家组审查意见进一步优化、完善设计。根据《 (略) 政府投资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251号)的要求,严格按照可研批复、初步设计批复要求实施,不得擅自改变建设内容、规模和标准和建设方案,严格按照批复概算控制投资。严禁在项目中设置培训中心等各类具有住宿、会议、餐饮等接待功能的设施或场所。
八、工程建设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要求,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
九、本批复有效期为二年,需要延期的请在二年期限届满的三十个工作日前,向我委申请延期。本批复只能延期一次,延期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国家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附件:工程概算核定表
2024年1月17日
2024年1月 日
附件
工程概算核定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工程或费用名称 | 概算值 | 备注 | ||
---|---|---|---|---|---|
Ⅰ | 工程费用 | 1108.51 | 含设备购置费529.32 | ||
一 | 管护系统 | 144.63 | |||
1 | 管理局、站、点办公设备及其他设备 | 51.46 | |||
(1) | 办公设备 | 23.10 | 包含台式电脑20台、笔记本电脑3台、多功能一体机5台、高拍仪14台、文件柜10组、移动硬盘20个、多媒体设备3套 | ||
(2) | 供水管道及设备 | 14.89 | 维修供水管道2.5公里及设施1项、 | ||
(3) | 其他设施 | 13.47 | 购置空气开关20个、环保分类垃圾箱80个、太阳能路灯50个 | ||
2 | 确标立界 | 47.66 | 区碑5块、界碑7块、界桩80块 | ||
3 | 滑坡治理 | 45.51 | 5处、740立方米 | ||
二 | 巡护系统 | 137.75 | |||
1 | 巡护路网 | 39.70 | |||
(1) | 维修巡护路 | 29.42 | 20公里,含一座钢架桥 | ||
(2) | 维修巡护桥 | 10.28 | 14座简易桥 | ||
2 | 巡护装备 | 76.05 | 北斗巡护终端49台、执法记录仪15台、野外装备102套 | ||
3 | 交通工具 | 4.00 | 巡护摩托车4辆 | ||
4 | 监测无人机 | 18.00 | 6套 | ||
三 | 科研监测系统 | 474.36 | |||
1 | 视频监控系统 | 173.10 | 监控中心设备1项、视频监控前端设备和防雷设备更新4套、维修供电线路1.65公里、安防监控设备30台、动物监控设备5台和设备箱35个 | ||
2 | 信息管理系统 | 90.00 | 科研物联接入和数据管理系统1套、数据库和档案应用系统1套、可视化决策系统1套和等保测评费用1项 | ||
3 | 生态监测体系 | 84.36 | |||
(1) | 气象监测点 | 58.72 | 1处 | ||
(2) | 水文监测点 | 25.64 | 1处 | ||
4 | 监测设施设备 | 126.90 | 野生动植物专业监测设备1项、卫星导航设备10台、图形工作站3台、移动工作站7台、热成像仪4台、普通红外监测设备175台、4G红外监测设备50台、无线路由器20台、档案柜10组 | ||
四 | 公众教育系统 | 351.77 | |||
1 | 解说标识系统 | 18.65 | |||
(1) | 宣传电子屏 | 10.00 | 400*250厘米的LED屏幕 | ||
(2) | 大型宣传牌 | 8.65 | 2块 | ||
2 | 宣传步道、设备 | 333.12 | 60块 | ||
(1) | 东河生态科普教育步道 | 199.86 | 2500米 | ||
(2) | 龙门生态科普教育步道 | 118.76 | 2000米 | ||
(3) | 植物标识牌 | 10.00 | 1000个 | ||
(4) | 扩音器 | 4.50 | 9个 | ||
Ⅱ | 其它费用 | 142.41 | |||
一 | 项目建设管理费 | 15.68 | |||
二 | 可研编制 | 15.00 | |||
三 | 勘察、设计费 | 46.23 | |||
四 | 施工图审查费 | 9.79 | |||
五 | 工程监理费 | 35.59 | |||
六 | 项目招标费 | 4.83 | |||
七 | 项目评估评价、造价咨询、审计费 | 15.29 | |||
Ⅲ | (Ⅰ+Ⅱ)合计 | 1250.92 | |||
Ⅳ | 工程预备费 | 62.55 | Ⅲ×5% | ||
Ⅷ | 工程总概算 | 1313.47 | |||
抄送:省财政厅、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
(略) 发展改革委办公室 2024年1月18日印发 |
(略)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
───────────────────────────────── |
(略) 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复江西官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提升
改造项目初步设计的函
省林业局:
报来《 (略) 林业局关于恳请审批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初步设计的函》(赣林函字〔2024〕9号)及有关材料收悉。根据《 (略) 发展改革委关于重新批复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赣发改农经〔2023〕176号)、 (略) 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关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初步设计评审的报告》(赣评审字〔2023〕257号),经研究,原则同意该项目初步设计,并就有关事项批复如下:
一、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
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项目代码:2202-*-04-01-*)位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其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为:
1.管护系统:(1)滑坡治理:新建护坡5处,共740立方米;(2)确标立界:新增区碑5块、界碑7块、界桩80块;(3)维修供水管道及设施:更换保护区东河管理站DN75供水管道2500米,维修过滤池1座,新建粗滤池1座;(4)办公设备:购置台式电脑20台、笔记本电脑3台、多功能一体打印机5台(均为更新)、高拍仪14台、文件柜10组、移动硬盘20个及多媒体设备3套;(5)其他设施:购置空气开关20个;采购布置环保分类垃圾桶共80个;采购安装太阳能路灯50个(保护区管理局机关及四个保护站各10个)。
2.巡护系统:(1)巡护道路:维修维护保护区巡护步道共20公里,包括龙坑至麻姑尖6公里、李家屋至石花尖4公里、西河管理站至打铁坳8.5公里、山棚至木莲潭1.5公里(含山棚至木莲潭巡护路入口钢架桥);新建简易桥梁2座、维修简易桥梁12座;(2)巡护装备、交通及通讯工具:购置北斗巡护终端49套、执法记录仪15台、野外巡护装备102套,购置巡护摩托车4台、监测无人机设备6套(其中4个管理站各1套,管理局2套)。
3.科研监测系统:(1)安防监控设备:更新35台已损坏的摄像机及设备箱(其中30台更换新设备,5台升级为野生动物监测摄像头);(2)气象、水文监测点:新建西河保护站气象监测点1处、东河保护站水文监测点1处;(3)监控中心设备升级更新:采购应用服务器2台、数据服务器1台、GPU服务器1台、防火墙设备1台、网络硬盘录像机1台、交换机2台、8T硬盘11个、网络存储服务器3台,租赁光纤链路1条(两年);增设65英寸显示屏3台、弱电机柜3台(东河、西河、青洞管理站各增设1台显示屏及弱电机柜);(4)信息管理系统架设:购置科研物联接入与数据管理系统1套、数据库和档案应用系统1套和可视化决策系统1套;(5)监测设备及配套:维修更换4个保护管理站视频监控前端设备共4套;布设175台普通红外监测设备和50台4G红外监测设备;采购野生动植物专业监测设备1项、卫星导航设备10台、图形工作站3台、移动工作站7台、热成像仪4台;布设东河管理站WiFi无线网络;(6)供电线路维修:维修供电线路及通信光纤各1650米(其中东河至龙坑段1500米、龙门管理站150米)。
4.公众教育系统:(1)宣传步道:建设生态科普教育步道共4500米(其中东河站附近建设2500米,龙门管理站附近建设2000米),并配套设置宣传牌、扩音器等宣传设备;(2)宣教设备:于官山保护区管理局综合楼前设置1处全彩大型户外宣传电子屏(4米×2.5米);于保护区内龙门管理站及站坑口设置大型宣传牌2块。
二、管护系统设计
原则同意管护系统设计。下阶段应进一步复核边坡周边截水量、排水量,优化、完善截水沟和排水沟设计;根据保护区各功能区界划分,进一步明确区碑、界碑及界桩布设位置;根据水源地水质现状、地形地质情况,进一步优化取水点过滤设计和给水管铺设设计;应结合官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机关及各管理站既有设备情况,合理配置办公及其他设施,核实设备参数。
1.为防止滑坡、塌方发生,保障巡护人员安全,原则同意修建护坡。对战坑、西安林场至王家垴、将军山、青洞口、圳下共5处危险边坡进行治理,护坡总面积740立方米。战砌毛石挡土墙+22.5米仿木纹水泥护栏和7.5米浆砌毛石挡土墙形成围合,以拦挡坑采用浆砌毛石挡土墙的治理方式,在坡底设置22.5米浆下落的不稳定土体;西安林场至王家垴、将军山、青洞口、圳下4处边坡采用毛石混凝土网格护坡的治理方式,网格回填种植土播撒草种,边坡底部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尺寸为0.4米(深)×0.4米(宽)×0.5米(厚),西安林场至王家垴处边坡顶部设置砖砌截水沟,截水沟尺寸为0.45米(深)×0.2米(宽)×0.12米(厚)。
2.为进一步确界立标,基本同意增设部分区碑、界碑及界桩。更换石桥、龙门区碑共2块,新建山北高垴、茶坪、战坑区碑共3块,区碑采用大理石碑面混凝土基座,尺寸为300厘米×150厘米×20厘米;更换保护区林科所、大坝州界碑共2块,新建山南、山北重要界线位置、臣州晒、青洞、战坑、双红、院前界碑共7块,界碑采用花岗岩碑面混凝土基座,尺寸为150厘米×250厘米×60厘米;更换保护区原有部分损坏界桩共60块,新建界桩20块,界桩采用玻璃钢材质,尺寸为15厘米×15厘米×160厘米。
3.为便于管理站日常工作开展,基本同意对供水管道及设施进行维修。废弃原西河管理站水源点,从新水源点建设新的供水设施及供水管道。新水源点位于西河管理站东北侧约2公里一处山涧,已建设有4米×2.9米×2米过滤池一处。现于取水点与既有过滤池之间新建1.2米×2.1米×1.2米混凝土粗滤池,将原有过滤池改造成慢滤池(清理原过滤池后根据相关要求增设排污阀填充滤料层、新增不锈钢盖板),水源过滤后经新建的DN75给水管(约2500米)供给至西河保护站内蓄水池。
4.为保护区适应管理需求,原则同意采购办公设备。官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机关采购台式电脑11台(其中8台更新、3台新增)、新增笔记本电脑3台、采购多功能一体打印机3台(均为更新)、新增高拍仪10台、新增文件柜3组、移动硬盘20个及多媒体设备3套;东河、西河、青洞、龙门4个管理站及高垴、茶坪和3个管护点采购台式电脑9台(均为更新)、采购多功能一体打印机2台(均为新增)、新增4台高拍仪(4个管理站各新增1台)、新增7组文件柜。
5.为改善基层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基本同意购置其他设施。根据既有设备规格及保护区相关要求,购置空气开关20个、采购布置环保分类垃圾桶80个、采购安装太阳能路灯50个(保护区管理局机关及四个保护站各10个)。
三、巡护系统
原则同意巡护系统设计。下阶段应根据场地地形地貌,进一步优化、完善巡护道设计;结合保护区机关及各管理局巡护设备现状,合理配置巡护设备;进一步优化、完善施工组织设计,避免对保护区内部环境造成过多影响。
1.为保障保护区巡护工作顺利开展,基本同意对巡护道路及简易桥进行维修。对龙坑至麻姑尖、李家屋至石花尖、西河管理站至打铁坳、山棚至木莲潭4段共计20公里巡护道路进行维修,清理步道上的杂草、杂灌、倒木等障碍物,对损毁路面进行采用砂石修补平整,陡坡开挖步行台阶或设置原木台阶;山棚至木莲潭入口设置钢架桥,桥长10.2米、宽1.2米,钢架桥每边设2根0.3米×0.3米矩形钢柱,上部结构为钢制下承式拱桥,上部结构与钢柱间设三角斜撑加固,基础采用1.5米×1米筏板基础;对槠树埚、打铁坳入口、塘背、蚕子洞、小来港、青洞口等地12座简易巡护桥进行维修,并在北角林场纸槽、塘背新建2座简易巡护桥,其中新建简易杉木桥1座、新建碎石汀步1处、维修简易杉木桥8座、维修碎石汀步1处、维修简易混凝土汀步1处(采用半径0.15米混凝土仿树干石墩)、维修简易钢架木桥1座(采用混凝土基础+钢架支撑+塑木地板铺设)、维修成品钢架桥1座(采用混凝土基础+成品钢架挑板)。
2.为扩大巡护检查范围,切实保障林区资源安全,预防各类违法案件和突发事件发生,基本同意购置巡护装备、交通及通讯工具。购置巡护摩托车4辆,各管理站1辆;购置监测无人机6套,管理局2套、各管理站1套;购置野外巡护装备102套,装备主要包括巡护服装、手电筒、野外急救包等;购置北斗巡护终端49套、执法记录仪15台。
四、科研监测系统
原则同意科研监测系统设计,下阶段应核实监测中心现有供电电源、变压器容量,以满足用电负荷要求;根据保护区安防、野生动植物活动栖息地等监控、监测需求,合理布设安防视频监控设备及红外监测设备。
1.为对进入保护区人员和车辆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控,同意更新安防监控设备及配套设施。按照充分利旧、经济节约的原则,监控立杆、供电部分、网络部分、交换机、网络硬盘录像机利旧,更换35台安防视频监控设备(其中30台安防摄像机、5台野生动物监测摄像头);配套维修保护区林内监控设备供电线路及弱电通信线路1600米(其中东河至龙坑段1500米、龙门管理站150米),采用地埋电缆方式同步敷设光缆和电缆。
2.为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同意增设气象、水温监测点。于西河管理站附近新建气象监测点1处,占地面积625平方米(25米×25米),平整场地后安装温湿度传感器、风向风速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地温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总辐射计量器、紫外线传感器、日照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等监测设备,以及通信、供电、防雷、安装立柱、设备箱及led显示屏等配套设备,沿场地边缘设置PVC材质保护围栏,监测数据通过4G无线通信技术传输至监控中心保存备份;于东河管理站附近新增水文监测点1处,布设监控杆于水流旁,监控杆上安装水位计、流量计、温度计、水质分析仪等监测设备,以及太阳能供电系统、配套通信供电线缆及安装支架等配套设备,监测数据通过4G无线通信技术传输至监控中心保存备份。
3.为满足保护区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办公需要,原则同意对监控中心设备进行更新升级以及增设信息管理系统。对局总监控中心的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GPU服务器、防火墙、网络硬盘录像机、交换机、硬盘、网络存储服务器、光纤链路等9项设备进行更新升级;于东河、西河、青洞管理站分监控中心分别增设1台显示大屏(65寸144Hz高刷4K)和1台机柜;以监控中心升级的设备为基础,增设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科研物联接入与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和档案应用系统、可视化决策系统。
4.为开展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活动规律和栖息地研究,同意采购监测设备及其配套设施。在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云豹等野生动物的重要活动区域及迁徙通道,分别布设175台普通红外监测设备和50台4G红外监测设备对其进行抓拍;购置野生动植物专业监测设备1套(包含2台野生动物专业监测设备、1台野生植物专业监测设备和7个镜头)、10台卫星导航设备、4台热成像仪、10台工作站(其中3台图形工作站、7台移动工作站);购置20台无线路由器,建设覆盖东河管理站全部区域的WIFI网络。
五、公众教育系统
原则同意公众教育系统设计。下阶段应进一步调查东河管理站、龙门管理站周边地形地貌、道路现状,优化、完善教育步道设计。
1.为宣传生态科普知识,方便大众了解、体验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状况,基本同意在东河管理站附近、龙门管理站附近增设教育步道,步道周边增设配套设施。东河管理站教育步道由大坝洲至将军洞,沿溪流方向铺设,步道全长2500米,宽度为1.2米,厚度为1米,采用混凝土浇注、塑木铺设,基础采用柱下独基,跨河桥梁采用混凝土桥墩仿木纹设计;龙门管理站教育步道由八方电站至龙门,沿原有土质道路和水渠上铺设,步道全长2000米,宽度为1.2米,厚度为1米,采用混凝土浇注、塑木铺设,基础采用柱下独基;配套布设生态科普宣传牌1000个,并于沿途设置扬声器共计9个。
2.为直观介绍保护区野生动植物情况、宣传生态价值以及提示注意事项,基本同意增设解说标识系统。于保护区管理局综合楼前建立1个户外宣传电子屏,规格为400×250厘米,全彩的Led显示屏,底座为钢架结构;于保护区龙门管理站旁和战坑口设置大型宣传牌2块,规格0.4米×0.29米,采用砖混基座(面饰木纹瓷砖)、框架结构。
六、工程概算
经核定,本工程总概算为1313.47万元,具体分项概算详见附表。
七、请项目单位、设计单位按专家组审查意见进一步优化、完善设计。根据《 (略) 政府投资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251号)的要求,严格按照可研批复、初步设计批复要求实施,不得擅自改变建设内容、规模和标准和建设方案,严格按照批复概算控制投资。严禁在项目中设置培训中心等各类具有住宿、会议、餐饮等接待功能的设施或场所。
八、工程建设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要求,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
九、本批复有效期为二年,需要延期的请在二年期限届满的三十个工作日前,向我委申请延期。本批复只能延期一次,延期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国家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附件:工程概算核定表
2024年1月17日
2024年1月 日
附件
工程概算核定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工程或费用名称 | 概算值 | 备注 | ||
---|---|---|---|---|---|
Ⅰ | 工程费用 | 1108.51 | 含设备购置费529.32 | ||
一 | 管护系统 | 144.63 | |||
1 | 管理局、站、点办公设备及其他设备 | 51.46 | |||
(1) | 办公设备 | 23.10 | 包含台式电脑20台、笔记本电脑3台、多功能一体机5台、高拍仪14台、文件柜10组、移动硬盘20个、多媒体设备3套 | ||
(2) | 供水管道及设备 | 14.89 | 维修供水管道2.5公里及设施1项、 | ||
(3) | 其他设施 | 13.47 | 购置空气开关20个、环保分类垃圾箱80个、太阳能路灯50个 | ||
2 | 确标立界 | 47.66 | 区碑5块、界碑7块、界桩80块 | ||
3 | 滑坡治理 | 45.51 | 5处、740立方米 | ||
二 | 巡护系统 | 137.75 | |||
1 | 巡护路网 | 39.70 | |||
(1) | 维修巡护路 | 29.42 | 20公里,含一座钢架桥 | ||
(2) | 维修巡护桥 | 10.28 | 14座简易桥 | ||
2 | 巡护装备 | 76.05 | 北斗巡护终端49台、执法记录仪15台、野外装备102套 | ||
3 | 交通工具 | 4.00 | 巡护摩托车4辆 | ||
4 | 监测无人机 | 18.00 | 6套 | ||
三 | 科研监测系统 | 474.36 | |||
1 | 视频监控系统 | 173.10 | 监控中心设备1项、视频监控前端设备和防雷设备更新4套、维修供电线路1.65公里、安防监控设备30台、动物监控设备5台和设备箱35个 | ||
2 | 信息管理系统 | 90.00 | 科研物联接入和数据管理系统1套、数据库和档案应用系统1套、可视化决策系统1套和等保测评费用1项 | ||
3 | 生态监测体系 | 84.36 | |||
(1) | 气象监测点 | 58.72 | 1处 | ||
(2) | 水文监测点 | 25.64 | 1处 | ||
4 | 监测设施设备 | 126.90 | 野生动植物专业监测设备1项、卫星导航设备10台、图形工作站3台、移动工作站7台、热成像仪4台、普通红外监测设备175台、4G红外监测设备50台、无线路由器20台、档案柜10组 | ||
四 | 公众教育系统 | 351.77 | |||
1 | 解说标识系统 | 18.65 | |||
(1) | 宣传电子屏 | 10.00 | 400*250厘米的LED屏幕 | ||
(2) | 大型宣传牌 | 8.65 | 2块 | ||
2 | 宣传步道、设备 | 333.12 | 60块 | ||
(1) | 东河生态科普教育步道 | 199.86 | 2500米 | ||
(2) | 龙门生态科普教育步道 | 118.76 | 2000米 | ||
(3) | 植物标识牌 | 10.00 | 1000个 | ||
(4) | 扩音器 | 4.50 | 9个 | ||
Ⅱ | 其它费用 | 142.41 | |||
一 | 项目建设管理费 | 15.68 | |||
二 | 可研编制 | 15.00 | |||
三 | 勘察、设计费 | 46.23 | |||
四 | 施工图审查费 | 9.79 | |||
五 | 工程监理费 | 35.59 | |||
六 | 项目招标费 | 4.83 | |||
七 | 项目评估评价、造价咨询、审计费 | 15.29 | |||
Ⅲ | (Ⅰ+Ⅱ)合计 | 1250.92 | |||
Ⅳ | 工程预备费 | 62.55 | Ⅲ×5% | ||
Ⅷ | 工程总概算 | 1313.47 | |||
抄送:省财政厅、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
(略) 发展改革委办公室 2024年1月18日印发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