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生态环境局审查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示表-巫山县三溪乡后椅村四组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附属长距离输送廊道项目
巫山县生态环境局审查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示表-巫山县三溪乡后椅村四组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附属长距离输送廊道项目
巫山县生态环境局审查巫山县三溪乡后椅村四组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附属长距离输送廊道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现公告有关环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2024年2月26日—2024年3月1日。环评文件查询方式http://**。反馈意见受理方式为电子邮箱:*@*63.com ,传真:023--*。通讯地址:巫山县净坛二路 361号巫山县生态环境局,邮编:*。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可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局提出听证申请。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相关部门意见 |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
1 | 巫山县三溪乡后椅村四组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附属长距离输送廊道项目 | 巫山县三溪乡后椅村、石印村、田家村 | 重庆中交 (略) | 重庆 (略) | 该项目地面占地面积约18745m2, 其中永久占地面积约10084m2, 临时占地面积约8661m2;新建1座转运站,安装2条皮带机,廊道全长7.53km,起点标高为+950.00m,终点标高为+505.00m,包括明洞段、隧道段和明廊段,全部采用封闭结构,建成后廊道设计最大输送能力为400万t/a的生产能力。设计内容主要由主体工程、临时工程、依托工程、公用工程和环保工程五部分组成。该项目总投资63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00万元。 | (1)水防治措施:施工废水由沉砂池+隔油池+沉淀池,回用于施工或洒水降尘。施工场地设化粪池,定时清掏后用作旱地或林地肥料。隧道涌水应设截水管经由衬砌背后引出并导入沉淀池,避免和洞内施工污水汇合外排,隧道涌水经沉淀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部分回用于施工,多余的隧道施工涌水可排入附近山涧溪流。(2)废气防治措施:施工期不定期洒水,用滞尘防护网,运输车辆用加盖篷布,车厢表层渣土应喷水加湿并平整压实,运输道路应注意清扫,车辆适当定时冲洗;隧道施工作业人员采用湿式凿岩,机械通风,喷雾洒水等措施相结合。运营期:廊道全线采取封闭措施,明廊段利用彩钢棚全密闭;转运站采用隔间密闭,内置封闭漏斗和溜管减小装卸落差,同时在溜管进、出口处采取喷雾洒水措施;胶带运输速度≤5m/s,且在地下段和封闭架空段内部运行,可有效减少输送扬尘产生。(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使用低噪声的设备,合理爆破,文明施工。受关闭煤矿采空区影响的廊道段加强设计工作(尤其是进入采空区垮落带及导水裂隙带),采用结构及地基处理等(如填充法、注浆、柔性支护、超前支护等)相关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护。选择合理的爆破时差、控制段最大装药量、采用微差起爆、控制掘进进尺、采用光面爆破及预裂爆破技术。运营期廊道大部分线路位于地下,全线封闭隔声、选用低噪声设备,机壳包裹隔音材料,出口安装消声、减震,定期维修。(4)固废防治措施:施工期该项目开挖土石方量为20.65万m3,表土约0.43万m3,废石约5万方,可利用价值的石料约15.2万m3。全部表土和约3万方废石用于项目场地平整和明洞段回填。剩余约2万方废石作为弃渣由三溪乡人民政府接收,调配至三溪乡石印村用于历史遗留矿坑复垦。有利用价值的石料由相关主管部门统一调运至附近矿山进行综合利用。废皮带更换后不在项目场地内暂存直接交由厂家回收。少量废机油桶、废机油、含油棉纱手套暂存在矿山工业广场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运营期:项目不设置办公区,有专人定期对廊道沿线及转运站进行巡检,无生活垃圾产生和排放。设备维修产生的废机油,由废油桶收集后,暂存在矿山工业广场的危废 暂存间内,并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5)环境风险影响保护措施:加强巡检,定期检查隧道有无出现裂缝、渗出现象,并及时进行修补和封堵。对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采取人工检测与自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段设置隧道感烟探测器,在洞口设置大屏幕电子显示屏,进行实施监控。建立通风检测制度,定期检查维修电器,配置安全防护用品、应急救援物资及消防设施。(6)生态环境防治措施:严格划定施工范围;明洞段两侧及端向5m范围内为临时用地,明廊段施工作业控制在永久用地红线内。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便道的选址和修建。禁止越界施工和滥砍滥伐。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加强对林地的保护。严禁猎捕廊道沿线的各种动物。廊道明洞段和明廊段施工时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开挖的表土和废石全部回填。隧道段开挖无法回填的剩余废石约2万m3,运至三溪乡政府指定的地点进行矿坑复垦回填。有利用价值的石料运至附近矿山加工后外售。 合理安排工序,土石方开挖尽量避开雨季,如无法错开雨季,应做好采取编织袋装土拦挡、苫布苫盖的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明洞段地表可撒播草籽进行绿化。1#明廊段和2#明廊段对永久设施外的区域及时清理、松土、覆盖耕作土,复耕或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绿化可采用乔灌草混种,乔木灌木隔行而植,面上撒播草籽。施工场地周围设置雨水截水沟。隧道洞口边、仰坡开挖边缘线外5~10m外,设置浆砌片石截水天沟,防止雨水冲刷洞口边、仰坡。隧道内侧水沟与洞外路基水沟衔接过渡,形成完善的排水体系。隧道洞口位于下坡段时,在距离洞口3m处在路基上设置横截沟,通过隧道两侧边沟排出或在洞口处设置排水设施排出。排水设施尾部设置沉砂池,雨水经沉砂后排入附近山涧溪流。对廊道进出洞口、明廊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景观设计,使其融入周边自然景观。 | 《 (略) 巫山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略) 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项目代码:2311-*-04-01-*》。 | 报告表 |
巫山县生态环境局审查巫山县三溪乡后椅村四组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附属长距离输送廊道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现公告有关环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2024年2月26日—2024年3月1日。环评文件查询方式http://**。反馈意见受理方式为电子邮箱:*@*63.com ,传真:023--*。通讯地址:巫山县净坛二路 361号巫山县生态环境局,邮编:*。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可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局提出听证申请。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相关部门意见 |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
1 | 巫山县三溪乡后椅村四组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附属长距离输送廊道项目 | 巫山县三溪乡后椅村、石印村、田家村 | 重庆中交 (略) | 重庆 (略) | 该项目地面占地面积约18745m2, 其中永久占地面积约10084m2, 临时占地面积约8661m2;新建1座转运站,安装2条皮带机,廊道全长7.53km,起点标高为+950.00m,终点标高为+505.00m,包括明洞段、隧道段和明廊段,全部采用封闭结构,建成后廊道设计最大输送能力为400万t/a的生产能力。设计内容主要由主体工程、临时工程、依托工程、公用工程和环保工程五部分组成。该项目总投资63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00万元。 | (1)水防治措施:施工废水由沉砂池+隔油池+沉淀池,回用于施工或洒水降尘。施工场地设化粪池,定时清掏后用作旱地或林地肥料。隧道涌水应设截水管经由衬砌背后引出并导入沉淀池,避免和洞内施工污水汇合外排,隧道涌水经沉淀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部分回用于施工,多余的隧道施工涌水可排入附近山涧溪流。(2)废气防治措施:施工期不定期洒水,用滞尘防护网,运输车辆用加盖篷布,车厢表层渣土应喷水加湿并平整压实,运输道路应注意清扫,车辆适当定时冲洗;隧道施工作业人员采用湿式凿岩,机械通风,喷雾洒水等措施相结合。运营期:廊道全线采取封闭措施,明廊段利用彩钢棚全密闭;转运站采用隔间密闭,内置封闭漏斗和溜管减小装卸落差,同时在溜管进、出口处采取喷雾洒水措施;胶带运输速度≤5m/s,且在地下段和封闭架空段内部运行,可有效减少输送扬尘产生。(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使用低噪声的设备,合理爆破,文明施工。受关闭煤矿采空区影响的廊道段加强设计工作(尤其是进入采空区垮落带及导水裂隙带),采用结构及地基处理等(如填充法、注浆、柔性支护、超前支护等)相关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护。选择合理的爆破时差、控制段最大装药量、采用微差起爆、控制掘进进尺、采用光面爆破及预裂爆破技术。运营期廊道大部分线路位于地下,全线封闭隔声、选用低噪声设备,机壳包裹隔音材料,出口安装消声、减震,定期维修。(4)固废防治措施:施工期该项目开挖土石方量为20.65万m3,表土约0.43万m3,废石约5万方,可利用价值的石料约15.2万m3。全部表土和约3万方废石用于项目场地平整和明洞段回填。剩余约2万方废石作为弃渣由三溪乡人民政府接收,调配至三溪乡石印村用于历史遗留矿坑复垦。有利用价值的石料由相关主管部门统一调运至附近矿山进行综合利用。废皮带更换后不在项目场地内暂存直接交由厂家回收。少量废机油桶、废机油、含油棉纱手套暂存在矿山工业广场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运营期:项目不设置办公区,有专人定期对廊道沿线及转运站进行巡检,无生活垃圾产生和排放。设备维修产生的废机油,由废油桶收集后,暂存在矿山工业广场的危废 暂存间内,并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5)环境风险影响保护措施:加强巡检,定期检查隧道有无出现裂缝、渗出现象,并及时进行修补和封堵。对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采取人工检测与自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段设置隧道感烟探测器,在洞口设置大屏幕电子显示屏,进行实施监控。建立通风检测制度,定期检查维修电器,配置安全防护用品、应急救援物资及消防设施。(6)生态环境防治措施:严格划定施工范围;明洞段两侧及端向5m范围内为临时用地,明廊段施工作业控制在永久用地红线内。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便道的选址和修建。禁止越界施工和滥砍滥伐。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加强对林地的保护。严禁猎捕廊道沿线的各种动物。廊道明洞段和明廊段施工时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开挖的表土和废石全部回填。隧道段开挖无法回填的剩余废石约2万m3,运至三溪乡政府指定的地点进行矿坑复垦回填。有利用价值的石料运至附近矿山加工后外售。 合理安排工序,土石方开挖尽量避开雨季,如无法错开雨季,应做好采取编织袋装土拦挡、苫布苫盖的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明洞段地表可撒播草籽进行绿化。1#明廊段和2#明廊段对永久设施外的区域及时清理、松土、覆盖耕作土,复耕或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绿化可采用乔灌草混种,乔木灌木隔行而植,面上撒播草籽。施工场地周围设置雨水截水沟。隧道洞口边、仰坡开挖边缘线外5~10m外,设置浆砌片石截水天沟,防止雨水冲刷洞口边、仰坡。隧道内侧水沟与洞外路基水沟衔接过渡,形成完善的排水体系。隧道洞口位于下坡段时,在距离洞口3m处在路基上设置横截沟,通过隧道两侧边沟排出或在洞口处设置排水设施排出。排水设施尾部设置沉砂池,雨水经沉砂后排入附近山涧溪流。对廊道进出洞口、明廊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景观设计,使其融入周边自然景观。 | 《 (略) 巫山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略) 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项目代码:2311-*-04-01-*》。 | 报告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