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大岭风电项目一期工程报告表项目拟作出审批意见公开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桂东大岭风电项目一期工程报告表项目拟作出审批意见公开

经审议,我局拟于近日内批准《桂东大岭风电项目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现就项目环评相关情况予以公示5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向我局来信来电进行反映。

联系地址: (略) 政务服务中心生态环境局窗口 邮编:*

联系电话:0735-*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桂东大岭风电项目一期工程

建设地点

(略) 桂东县寨前镇、四都镇、大塘镇和沙田镇

建设单位

(略)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湖南 (略)

项目概况

建设内容与规模:包括新建13台风电机组,其中8MW的10台、6.7MW的2台、6.6MW的1台,总装机容量为100MW,建设17.85km 35kv集电线路,220kv升压站一座,主变容量为1×200MVA、项目总占地面积18.83hm2(永久用地1.78hm2、临时用地17.05hm2),共设置5个弃渣场。年上网电量为221.83GW?h,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2218h,容量系数为0.253。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声环境:

施工期:(1)施工单位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设备,从源头上降低噪声的影响。应尽量缩短高噪音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配备、使用减震坐垫和隔音装置,降低噪声源的声级强度;(2)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降低运行噪声;(3)施工爆破过程中,优先采用先进爆破技术,如微差松动爆破可降低噪声3~10dB;(4)加强道路养护和车辆的维修保养,在靠近居民路段设减速警示牌,降低机动车辆行使的振动速度。

运营期:8.0MW风电机组平台边界外460m范围的区域划定为风电机组的噪声影响控制区,6.7(6.6)MW风电机组平台边界外383m范围的区域划定为风电机组的噪声影响控制区在该区域范围内,噪声影响控制区内均无声环境敏感点。为保障风电机组运行不对周围声环境敏感目标产生不利影响,运行期应加强对机组的维护,定期检修风机转动连接处,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二、大气环境:

施工期:施工粉尘采取洒水沉降,道路运输粉尘运输过程采取毡布覆盖、道路洒水降尘、控制车速等措施。

运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食堂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在食堂安装油烟净化装置。

三、地表水环境:

施工期:施工设备与车辆清洗必须集中到临时施工生产生活区进行,并在临时施工生产生活区布设隔油沉淀池对上述废水集中收集后进行沉淀和隔油处理,处理后全部回用于道路洒水或场区绿化,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将自行堆肥,主要用于场区的绿化和生态恢复。由于施工期较短,施工期生活污水在化粪池内处理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居民菜地施肥,不外排地表水体。

运营期:为预防变压器油泄漏,主体工程设计在变压器底部设置一个事故集油池,当发生泄漏时,废油可进入事故集油池,含油废水在事故集油池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后废水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用于绿化,经过处理后的污水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废油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运行期污水主要是管理人员的生活污水,排入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用于升压站周边绿化灌溉。

四、固体废物:

施工期:对弃渣采取妥善处理处置措施。堆渣前,先拦后弃,砌筑挡墙,在弃渣的过程中要逐层压实,始终保持渣场平整,并且根据弃渣场的现状,修建完善的截排水设施和沉砂池等防护设施,并考虑场内排水,从而避免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施工完毕后要对渣场进行迹地恢复,加强植树种草等绿化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施工期间在每个施工区设立垃圾桶(箱),安排专人定期定点收集生活垃圾,交由乡镇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后进行卫生填埋。

运营期:运营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后交由乡镇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后进行卫生填埋。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将自行堆肥,主要用于场区的绿化和生态恢复。废润滑油、废液压油、废变压器油时,需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用专门的油桶进行收集。升压站或风机机组更换下来的废机油、废矿物油、废变压器油、废蓄电池、废旧蓄电池等均属于危险废物。建设方须严格按照国家危废转移、处置有关规定进行转移、处置。危险废物依托一期升压站内危废暂存间进行暂存,最终定期交由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合理处置,严禁随意丢弃。

五、风险:

施工期: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及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挡渣坝施工,严格执行先拦后堆;弃渣堆放时,严格施工操作,配备专业人员指挥卸渣及渣体堆放,堆放到一定高度后,进行碾压,预防零星块石滑落;堆渣时严格控制边坡坡度,避免渣场出现滑坡或被暴雨洪水冲溃的可能;运营期设置水土保持监测点,对渣体稳定性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排除险情。

运营期:升压站内设置污油排蓄系统,变压器下铺设一卵石层,四周设有排油槽并与事故油池相连,一旦变压器事故时排油或漏油,所有的油水混合物将渗过卵石层并通过排油槽到达事故集油池,事故集油池收集的漏油单独外运处置。本项目主变压器配套有事故集油池,可以储存泄漏的变压器油。箱式变压器各配套建设合规范要求的事故油收集装置,定期检查,发现漏油后及时处理,泄漏的变压器油单独外运处置。

编制应急预案,制定应急计划,成立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全权负责本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处理和处置。

六、生态:

施工期:做好施工人员环境保护宣教工作,禁止捕杀野生动物和从事其他有碍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禁止施工人员砍伐施工区外的保护树种及其他林木。严格划定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的行走路线,避免对施工范围之外的区域的植被造成碾压和破坏。防止渣场因堆渣过多、堆渣过高造成失稳垮塌造成渣场周边植被和动物生境的破坏。对施工范围内的地表植被,施工前应先剥离并移地养护保存,以便施工中或施工后恢复利用。在场内道路、基础平台工程的施工中,平整回填所需的土石方应尽量直接利用开挖出来的土石方,剩余的土石方应移至附近较为隐蔽的凹地回填压实,上面覆盖疏松土壤后,再将剥离的植被及时移植上去。应根据具体的植被类型采取不同的移植措施,确保其成活率。

运营期:为减缓工程建设对施工迹地区植被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应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根据风机区、道路区、弃渣场区、升压站区、集电线路区植被情况和地质地貌情况等实行不同的恢复方案。保护现有自然植被,恢复因工程施工对施工区周围植被产生的破坏,并通过加快对评价区的植树造林,尽快恢复工程临时占用的林地,从根本上有效地保护评价区鸟类及其他动物。

(7)电磁环境

通过类比分析预测,本项目升压站投运后,升压站站界四周及评价范围内的电磁环境水平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100μT的标准限值要求。

经审议,我局拟于近日内批准《桂东大岭风电项目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现就项目环评相关情况予以公示5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向我局来信来电进行反映。

联系地址: (略) 政务服务中心生态环境局窗口 邮编:*

联系电话:0735-*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桂东大岭风电项目一期工程

建设地点

(略) 桂东县寨前镇、四都镇、大塘镇和沙田镇

建设单位

(略)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湖南 (略)

项目概况

建设内容与规模:包括新建13台风电机组,其中8MW的10台、6.7MW的2台、6.6MW的1台,总装机容量为100MW,建设17.85km 35kv集电线路,220kv升压站一座,主变容量为1×200MVA、项目总占地面积18.83hm2(永久用地1.78hm2、临时用地17.05hm2),共设置5个弃渣场。年上网电量为221.83GW?h,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2218h,容量系数为0.253。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声环境:

施工期:(1)施工单位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设备,从源头上降低噪声的影响。应尽量缩短高噪音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配备、使用减震坐垫和隔音装置,降低噪声源的声级强度;(2)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降低运行噪声;(3)施工爆破过程中,优先采用先进爆破技术,如微差松动爆破可降低噪声3~10dB;(4)加强道路养护和车辆的维修保养,在靠近居民路段设减速警示牌,降低机动车辆行使的振动速度。

运营期:8.0MW风电机组平台边界外460m范围的区域划定为风电机组的噪声影响控制区,6.7(6.6)MW风电机组平台边界外383m范围的区域划定为风电机组的噪声影响控制区在该区域范围内,噪声影响控制区内均无声环境敏感点。为保障风电机组运行不对周围声环境敏感目标产生不利影响,运行期应加强对机组的维护,定期检修风机转动连接处,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二、大气环境:

施工期:施工粉尘采取洒水沉降,道路运输粉尘运输过程采取毡布覆盖、道路洒水降尘、控制车速等措施。

运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食堂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在食堂安装油烟净化装置。

三、地表水环境:

施工期:施工设备与车辆清洗必须集中到临时施工生产生活区进行,并在临时施工生产生活区布设隔油沉淀池对上述废水集中收集后进行沉淀和隔油处理,处理后全部回用于道路洒水或场区绿化,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将自行堆肥,主要用于场区的绿化和生态恢复。由于施工期较短,施工期生活污水在化粪池内处理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居民菜地施肥,不外排地表水体。

运营期:为预防变压器油泄漏,主体工程设计在变压器底部设置一个事故集油池,当发生泄漏时,废油可进入事故集油池,含油废水在事故集油池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后废水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用于绿化,经过处理后的污水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废油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运行期污水主要是管理人员的生活污水,排入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用于升压站周边绿化灌溉。

四、固体废物:

施工期:对弃渣采取妥善处理处置措施。堆渣前,先拦后弃,砌筑挡墙,在弃渣的过程中要逐层压实,始终保持渣场平整,并且根据弃渣场的现状,修建完善的截排水设施和沉砂池等防护设施,并考虑场内排水,从而避免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施工完毕后要对渣场进行迹地恢复,加强植树种草等绿化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施工期间在每个施工区设立垃圾桶(箱),安排专人定期定点收集生活垃圾,交由乡镇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后进行卫生填埋。

运营期:运营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后交由乡镇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后进行卫生填埋。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将自行堆肥,主要用于场区的绿化和生态恢复。废润滑油、废液压油、废变压器油时,需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用专门的油桶进行收集。升压站或风机机组更换下来的废机油、废矿物油、废变压器油、废蓄电池、废旧蓄电池等均属于危险废物。建设方须严格按照国家危废转移、处置有关规定进行转移、处置。危险废物依托一期升压站内危废暂存间进行暂存,最终定期交由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合理处置,严禁随意丢弃。

五、风险:

施工期: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及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挡渣坝施工,严格执行先拦后堆;弃渣堆放时,严格施工操作,配备专业人员指挥卸渣及渣体堆放,堆放到一定高度后,进行碾压,预防零星块石滑落;堆渣时严格控制边坡坡度,避免渣场出现滑坡或被暴雨洪水冲溃的可能;运营期设置水土保持监测点,对渣体稳定性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排除险情。

运营期:升压站内设置污油排蓄系统,变压器下铺设一卵石层,四周设有排油槽并与事故油池相连,一旦变压器事故时排油或漏油,所有的油水混合物将渗过卵石层并通过排油槽到达事故集油池,事故集油池收集的漏油单独外运处置。本项目主变压器配套有事故集油池,可以储存泄漏的变压器油。箱式变压器各配套建设合规范要求的事故油收集装置,定期检查,发现漏油后及时处理,泄漏的变压器油单独外运处置。

编制应急预案,制定应急计划,成立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全权负责本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处理和处置。

六、生态:

施工期:做好施工人员环境保护宣教工作,禁止捕杀野生动物和从事其他有碍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禁止施工人员砍伐施工区外的保护树种及其他林木。严格划定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的行走路线,避免对施工范围之外的区域的植被造成碾压和破坏。防止渣场因堆渣过多、堆渣过高造成失稳垮塌造成渣场周边植被和动物生境的破坏。对施工范围内的地表植被,施工前应先剥离并移地养护保存,以便施工中或施工后恢复利用。在场内道路、基础平台工程的施工中,平整回填所需的土石方应尽量直接利用开挖出来的土石方,剩余的土石方应移至附近较为隐蔽的凹地回填压实,上面覆盖疏松土壤后,再将剥离的植被及时移植上去。应根据具体的植被类型采取不同的移植措施,确保其成活率。

运营期:为减缓工程建设对施工迹地区植被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应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根据风机区、道路区、弃渣场区、升压站区、集电线路区植被情况和地质地貌情况等实行不同的恢复方案。保护现有自然植被,恢复因工程施工对施工区周围植被产生的破坏,并通过加快对评价区的植树造林,尽快恢复工程临时占用的林地,从根本上有效地保护评价区鸟类及其他动物。

(7)电磁环境

通过类比分析预测,本项目升压站投运后,升压站站界四周及评价范围内的电磁环境水平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100μT的标准限值要求。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