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城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关于2024年2月28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晋城市城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关于2024年2月28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 (略) 年产11万吨铸造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2月28日-2024年3月5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 (略) 城区中原街城区三馆

邮编:*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建设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略) 年产11万吨

铸造技术改造项目

晋城城区

(略)

山西人和 (略)

(略) 位于南村绿色智能铸造创新产业园金秋片区,主要经营铸管、铸件、金属管道、铸造生铁冶炼等业务,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为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金秋铸造拟在原有冶铸一体化及1万吨铸管铸件项目基础上,进行年产11万吨铸造项目技术改造,主要内容为:①将原有年产1万吨铸件生产线

及配套设施技改为年产3万吨全自动化铸件生产线,新增1条垂直造型浇注线,后处理精整线不变。②将原有附属设施124m3铸造高炉拆除,新建1座230m3铸造高炉。③拆除原有28㎡烧结机,新建90㎡烧结机。④建设1条废钢、废铁精整清理线。⑤淘汰原有铸管一车间13台DN50-200水冷离心机,更换为DN50-100水冷离心机,产能变为4万吨/年。项目建成后,年产成品烧结矿43.2万吨(其中:净烧结矿37.2万吨、高炉返矿6万吨)、铸造铁水24.15万吨、灰铁铸管8万吨(一车间、二车间各4万吨)、灰铁排水管件及特殊规格灰铁排水管3万t。铸造高炉铁水除自用外,其余供南村绿色智能铸造创新产业园区内其他铸造企业使用。

在项目建设及运行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全面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措施,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按《报告书》规定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原辅材料输送、贮存及生产工艺过程中无组织排放控制,采取密闭、封闭等有效措施,确保大气污染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二)严格落实废水污染防治措施。该项目用水采取清浊分流、循环使用、一水多用、合理串接“排污”、水质稳定等节约水资源技术,串接“排污”是按高水质系统的排水作为低水质系统的补充水,流程为:净循环水系统→浊循环水系统。净环水的排水用于浊环水系统的补充水。项目建成后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均循环利用不外排。确保不会对区域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

(三)严格落实固废污染防治措施。项目产生的各类危险废物在危废贮存点贮存,纳入公司危废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危废贮存点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23)要求,设立危险废物标志,采取防渗漏、隔离设施、报警装置和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设施。基础防渗层采用2mm厚高密度聚*烯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产生的危险废物要及时送至危废贮存点,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确保危废最终得到合理处置。生活垃圾在厂区定点设置垃圾箱,分类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四)严格按《报告书》要求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振、风机房隔声降噪、安装消声器、加装隔声罩等措施,确保噪声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五)严格落实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项目运行期地下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全方位进行防控。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 (略) 年产11万吨铸造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2月28日-2024年3月5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 (略) 城区中原街城区三馆

邮编:*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建设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略) 年产11万吨

铸造技术改造项目

晋城城区

(略)

山西人和 (略)

(略) 位于南村绿色智能铸造创新产业园金秋片区,主要经营铸管、铸件、金属管道、铸造生铁冶炼等业务,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为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金秋铸造拟在原有冶铸一体化及1万吨铸管铸件项目基础上,进行年产11万吨铸造项目技术改造,主要内容为:①将原有年产1万吨铸件生产线

及配套设施技改为年产3万吨全自动化铸件生产线,新增1条垂直造型浇注线,后处理精整线不变。②将原有附属设施124m3铸造高炉拆除,新建1座230m3铸造高炉。③拆除原有28㎡烧结机,新建90㎡烧结机。④建设1条废钢、废铁精整清理线。⑤淘汰原有铸管一车间13台DN50-200水冷离心机,更换为DN50-100水冷离心机,产能变为4万吨/年。项目建成后,年产成品烧结矿43.2万吨(其中:净烧结矿37.2万吨、高炉返矿6万吨)、铸造铁水24.15万吨、灰铁铸管8万吨(一车间、二车间各4万吨)、灰铁排水管件及特殊规格灰铁排水管3万t。铸造高炉铁水除自用外,其余供南村绿色智能铸造创新产业园区内其他铸造企业使用。

在项目建设及运行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全面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措施,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按《报告书》规定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原辅材料输送、贮存及生产工艺过程中无组织排放控制,采取密闭、封闭等有效措施,确保大气污染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二)严格落实废水污染防治措施。该项目用水采取清浊分流、循环使用、一水多用、合理串接“排污”、水质稳定等节约水资源技术,串接“排污”是按高水质系统的排水作为低水质系统的补充水,流程为:净循环水系统→浊循环水系统。净环水的排水用于浊环水系统的补充水。项目建成后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均循环利用不外排。确保不会对区域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

(三)严格落实固废污染防治措施。项目产生的各类危险废物在危废贮存点贮存,纳入公司危废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危废贮存点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23)要求,设立危险废物标志,采取防渗漏、隔离设施、报警装置和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设施。基础防渗层采用2mm厚高密度聚*烯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产生的危险废物要及时送至危废贮存点,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确保危废最终得到合理处置。生活垃圾在厂区定点设置垃圾箱,分类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四)严格按《报告书》要求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振、风机房隔声降噪、安装消声器、加装隔声罩等措施,确保噪声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五)严格落实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项目运行期地下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全方位进行防控。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