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县农业农村局关于2023年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情况的报告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洪雅县农业农村局关于2023年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情况的报告


洪雅县农业农村局

关于2023年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情况的报 告

按照《洪雅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现将本单位2023年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工作机制。一是成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专班,由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站股负责人为成员,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村能源开发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由分管领导兼任。二是制定下发《洪雅县“十四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21-2025)》《洪雅县2023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洪雅县2023年农药减量控害工作方案》《洪雅县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方案》《洪雅县2023年农用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相关部门及乡镇工作职责,形成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共同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三是根据农时季节特点及时召开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分析难点、突出重点,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落实责任、细化措施,明确到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一是如期启动洪雅县2022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进一步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二是近年来,全县统筹项目资金6500余万元,铺设沼液输送管道700余公里,覆盖种植面积达7万亩,将47家规模以上养殖场、养殖专业户全部纳入管网,以龙头带片编织成一张“区域大网”。片区外养殖者按照就近消纳原则,实行“1+1”小循环,实现一个畜禽养殖场配套一片种植园,以点带面结合形成了一批“局域小网”。全县每年通过管网输送60万方沼液到田间,将10万吨粪渣进行加工形成商品有机肥。三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成功培育第三方农业社会化服务专业组织,指导养殖企业与之签订粪污消纳协议,建立有偿消纳机制。沼液管网和设备的管理维护落实专人负责,确保了正常运行,有效解决了养殖企业的粪污消纳难题,在粪污处理成本大大降低同时,种植户自行开展田间灌溉,减少了化肥使用,每亩实现节本增收约300元。

(三)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 (略) (略) 植保所开展技术合作,在中保镇、东岳镇、将军镇、柳江镇进行化肥、化学农药减量试验示范。依托种植大户、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化肥农药减量示范点,集成推广减量技术和措施。目前已新建化肥农药减量示范点2个,累计建成化肥农药减量示范点24个、示范面积2万亩。二是开展畜禽粪污沼液还田,实现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采用“三位一体”种养循环模式,依托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绿色种养循环示范项目,积极开展畜禽粪污沼液还田。截至目前,畜禽粪污沼液还田沼液量达65.2万方、施用有机肥1万吨。三是针对不同农时季节病虫害发生规律,适时开展区域内水稻、茶叶等粮经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运用生物农药、诱虫灯、黄板等绿色防控技术手段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截至目前,安装性诱捕器3万套,悬挂诱虫色板10万张、释放6万袋捕食螨,绿色防控面积累计达22万亩。

(四)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一是制定“四化责任利用分工表”,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人、目标明确,确保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落到实处。二是以水稻、玉米和油菜秸秆直接还田为重点,依托企业、专合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做好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利用。截至目前,全县秸秆还田面积约6.4万亩,综合利用量为8.5万吨。三是印发《洪雅县2023年秸秆台账调查的通知》,对目标任务、调查内容、填报要求进行了培训,强化工作举措,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五)扎实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废旧农膜回收。一是将农用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二是开展农药“押金制”售卖、农用包装废弃物“有偿制”回收, (略) 定期上门回收农用包装废弃物,对农用包装废弃物回收、转运、处理环节进行补贴。建立农药押金回收追溯平台,实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线上监管。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205个回收点,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5.6吨。三是推广一膜多手用、适时揭膜、*膜等技术,引导农户科学使用0.015毫米及以上的优质农膜,不随意丢弃、自觉*捡、及时送交回收废旧农膜。示范推广玉米直播、水稻露地育秧等节膜面积15万亩,有效减少了农膜使用量。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13个回收点,回收利用138吨。

(六)扎实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 (略) 科农动 (略) 与县政府签订了《动物无害化处理合作协议》,对全县病死畜禽及产品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截至目前,共处置病死生猪1802头、牛510头、三腺胎衣等产品5074.6千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七)持续推进农村土壤污染防治。一是建立土壤质量环境监测点。在全县共建立耕地质量调查点39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4个(其中:省级监测点2个,县级监测点2个),为推动粮食产能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二是推广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根据土壤理化性质、农作物类型、种植习惯、环境管理要求等因素,围绕 “天府粮仓”柳江-东岳示范片建设项目,对酸性土壤或偏酸性土壤采取措施,施用土壤调理剂160吨、有机肥700吨、石灰120吨进行调节,提高了土壤环境质量,确保了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稳步提升。三是以点带面,修复利用。今年在柳江镇凤凰村、花溪社区、两河村、万湖村、兴胜村以及将军镇高岩社区、联和村、阳坪村、杨场社区投资393.83万元实施耕地生产障碍修复利用项目,建立7个修复利用综合效果评价田间试验点,推进落实耕地生产障碍修复利用面积1万亩。四是科学测报、精准施策。每年底发布耕地质量监测报告,分析耕地质量情况,指出各地耕地质量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建议。

(八)全面推动天然水域“十年禁渔”工作。一是建立天然水域禁渔网格化监管。依托河湖长制建立网格化长效管理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段负责”原则,将全县主要江、河、湖、库分段实行网格化监管。二是多渠道宣传、强化“十年禁渔”意识。通过展板、横幅、宣传单、会议等形式加强“十年禁渔”法律法规宣传,“十年禁渔”知晓率达到百分之百。截至目前,发放“十年禁渔”宣传挂历、宣传扇等宣传资料2万份,制作生态段长公示牌60个,悬挂横幅60余条,宣传车巡回宣传200余次。三是强化执法监管。开展“护渔百日联合执法行动”“2023渔政亮剑”“三无船舶专项整治行动”以及对周公 (略) 级保护区开展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共开展联合执法30余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劝诫违规垂钓人员200余人次,查办涉渔案件8件,移交司法机关7起,刑事起诉3人,拆解竹筏3艘、清理销毁网具30余副,放生野生河鱼20余公斤。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村容村貌再提升。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实施“五边”整治、“五园”重奏、“五改”提质、“五员”带头“四大行动”,确保村庄干净整洁有序。

(二)抓提档升级。一是实施好2023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项目,全面提升全县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提高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二是积极争取资金投入,促进化肥、化学农药减量工作有效开展。三是加强对农用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工作实效。四是多方位组织开展科学用肥用药培训、宣传,增加农民专业化知识,提升其环保意识。

(三)抓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责任落实长效机制。按照包干制度要求,落实局科级领导干部包镇督导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确保每个环节有人管、有人抓。二是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对破坏水生态、土壤污染等农业农村污染生产活动开展专项检查,确保能主动发现辖区内农业生态环保问题并及时消除环保隐患。对涉嫌环保违法行为拒不整改或消极整改的,及时移送相关执法部门进行处理。

洪雅县农业农村局

**日

  

洪雅县农业农村局

关于2023年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情况的报 告

按照《洪雅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现将本单位2023年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工作机制。一是成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专班,由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站股负责人为成员,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村能源开发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由分管领导兼任。二是制定下发《洪雅县“十四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21-2025)》《洪雅县2023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洪雅县2023年农药减量控害工作方案》《洪雅县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方案》《洪雅县2023年农用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相关部门及乡镇工作职责,形成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共同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三是根据农时季节特点及时召开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分析难点、突出重点,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落实责任、细化措施,明确到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一是如期启动洪雅县2022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进一步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二是近年来,全县统筹项目资金6500余万元,铺设沼液输送管道700余公里,覆盖种植面积达7万亩,将47家规模以上养殖场、养殖专业户全部纳入管网,以龙头带片编织成一张“区域大网”。片区外养殖者按照就近消纳原则,实行“1+1”小循环,实现一个畜禽养殖场配套一片种植园,以点带面结合形成了一批“局域小网”。全县每年通过管网输送60万方沼液到田间,将10万吨粪渣进行加工形成商品有机肥。三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成功培育第三方农业社会化服务专业组织,指导养殖企业与之签订粪污消纳协议,建立有偿消纳机制。沼液管网和设备的管理维护落实专人负责,确保了正常运行,有效解决了养殖企业的粪污消纳难题,在粪污处理成本大大降低同时,种植户自行开展田间灌溉,减少了化肥使用,每亩实现节本增收约300元。

(三)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 (略) (略) 植保所开展技术合作,在中保镇、东岳镇、将军镇、柳江镇进行化肥、化学农药减量试验示范。依托种植大户、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化肥农药减量示范点,集成推广减量技术和措施。目前已新建化肥农药减量示范点2个,累计建成化肥农药减量示范点24个、示范面积2万亩。二是开展畜禽粪污沼液还田,实现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采用“三位一体”种养循环模式,依托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绿色种养循环示范项目,积极开展畜禽粪污沼液还田。截至目前,畜禽粪污沼液还田沼液量达65.2万方、施用有机肥1万吨。三是针对不同农时季节病虫害发生规律,适时开展区域内水稻、茶叶等粮经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运用生物农药、诱虫灯、黄板等绿色防控技术手段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截至目前,安装性诱捕器3万套,悬挂诱虫色板10万张、释放6万袋捕食螨,绿色防控面积累计达22万亩。

(四)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一是制定“四化责任利用分工表”,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人、目标明确,确保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落到实处。二是以水稻、玉米和油菜秸秆直接还田为重点,依托企业、专合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做好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利用。截至目前,全县秸秆还田面积约6.4万亩,综合利用量为8.5万吨。三是印发《洪雅县2023年秸秆台账调查的通知》,对目标任务、调查内容、填报要求进行了培训,强化工作举措,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五)扎实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废旧农膜回收。一是将农用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二是开展农药“押金制”售卖、农用包装废弃物“有偿制”回收, (略) 定期上门回收农用包装废弃物,对农用包装废弃物回收、转运、处理环节进行补贴。建立农药押金回收追溯平台,实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线上监管。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205个回收点,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5.6吨。三是推广一膜多手用、适时揭膜、*膜等技术,引导农户科学使用0.015毫米及以上的优质农膜,不随意丢弃、自觉*捡、及时送交回收废旧农膜。示范推广玉米直播、水稻露地育秧等节膜面积15万亩,有效减少了农膜使用量。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13个回收点,回收利用138吨。

(六)扎实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 (略) 科农动 (略) 与县政府签订了《动物无害化处理合作协议》,对全县病死畜禽及产品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截至目前,共处置病死生猪1802头、牛510头、三腺胎衣等产品5074.6千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七)持续推进农村土壤污染防治。一是建立土壤质量环境监测点。在全县共建立耕地质量调查点39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4个(其中:省级监测点2个,县级监测点2个),为推动粮食产能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二是推广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根据土壤理化性质、农作物类型、种植习惯、环境管理要求等因素,围绕 “天府粮仓”柳江-东岳示范片建设项目,对酸性土壤或偏酸性土壤采取措施,施用土壤调理剂160吨、有机肥700吨、石灰120吨进行调节,提高了土壤环境质量,确保了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稳步提升。三是以点带面,修复利用。今年在柳江镇凤凰村、花溪社区、两河村、万湖村、兴胜村以及将军镇高岩社区、联和村、阳坪村、杨场社区投资393.83万元实施耕地生产障碍修复利用项目,建立7个修复利用综合效果评价田间试验点,推进落实耕地生产障碍修复利用面积1万亩。四是科学测报、精准施策。每年底发布耕地质量监测报告,分析耕地质量情况,指出各地耕地质量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建议。

(八)全面推动天然水域“十年禁渔”工作。一是建立天然水域禁渔网格化监管。依托河湖长制建立网格化长效管理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段负责”原则,将全县主要江、河、湖、库分段实行网格化监管。二是多渠道宣传、强化“十年禁渔”意识。通过展板、横幅、宣传单、会议等形式加强“十年禁渔”法律法规宣传,“十年禁渔”知晓率达到百分之百。截至目前,发放“十年禁渔”宣传挂历、宣传扇等宣传资料2万份,制作生态段长公示牌60个,悬挂横幅60余条,宣传车巡回宣传200余次。三是强化执法监管。开展“护渔百日联合执法行动”“2023渔政亮剑”“三无船舶专项整治行动”以及对周公 (略) 级保护区开展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共开展联合执法30余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劝诫违规垂钓人员200余人次,查办涉渔案件8件,移交司法机关7起,刑事起诉3人,拆解竹筏3艘、清理销毁网具30余副,放生野生河鱼20余公斤。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村容村貌再提升。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实施“五边”整治、“五园”重奏、“五改”提质、“五员”带头“四大行动”,确保村庄干净整洁有序。

(二)抓提档升级。一是实施好2023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项目,全面提升全县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提高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二是积极争取资金投入,促进化肥、化学农药减量工作有效开展。三是加强对农用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工作实效。四是多方位组织开展科学用肥用药培训、宣传,增加农民专业化知识,提升其环保意识。

(三)抓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责任落实长效机制。按照包干制度要求,落实局科级领导干部包镇督导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确保每个环节有人管、有人抓。二是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对破坏水生态、土壤污染等农业农村污染生产活动开展专项检查,确保能主动发现辖区内农业生态环保问题并及时消除环保隐患。对涉嫌环保违法行为拒不整改或消极整改的,及时移送相关执法部门进行处理。

洪雅县农业农村局

**日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