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审批公示:2024年1月29日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格尔木生光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格尔木市那陵郭勒河西铁多金属矿M1矿段采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矿区面积0.8184平方公里,开采矿种为铁多金属矿,属新建项目。项目采用地下开采方式,竖井罐笼双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拟审批公示:2024年1月29日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格尔木生光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格尔木市那陵郭勒河西铁多金属矿M1矿段采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矿区面积0.8184平方公里,开采矿种为铁多金属矿,属新建项目。项目采用地下开采方式,竖井罐笼双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格尔木 (略) (略) 那陵郭勒河西铁多金属矿M1矿段采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日-**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 (略) 南山东路116号

邮编:*

序号

项目

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

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联系

电话

1

格尔木 (略) (略) 那陵郭勒河西铁多金属矿M1矿段采选工程



海 (略) 乌图美仁乡


格尔木 (略)


(略)


矿区面积0.8184平方公里,开采矿种为铁多金属矿,属新建项目。项目采用地下开采方式,竖井(罐笼双提升)开拓方案,采矿方法为全面嗣后充填采矿法、沿走向布置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垂直走向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开采深度3085米至2450米标高,采选规模40万吨/年,服务年限16年。选矿采用破碎+筛分+球磨+浮选+磁选+脱水的选矿工艺,主要产品为铁精矿、铜精矿、锌精矿和硫精矿。项目主要建设采矿系统、选矿系统、尾矿库,并配套建设公用辅助设施。尾矿库总库容为302.0万立方米。

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

(一)开展绿色矿山建设。严格落实原国土资源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 (略)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 (略) (省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将绿色矿山建设和行业规范标准等要求贯穿到矿山规划、设计、建设、运营、闭坑全过程,建设开采方式科学、资源利用高效、企业管理规范、生产工艺环保、矿山环境优美的绿色矿山。

(二)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严格控制占地范围,进一步优化选矿厂、废石场、矿山道路以及辅助、公用设施等布局,减少生态环境扰动;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并结合项目区生态环境特点进行生态恢复。严格控制施工、生产活动范围,落实“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要求,加强矿区生态建设。废石分区堆放于废石场,并及时对废石场进行分区治理恢复。矿山服务期满后,按照矿山闭坑有关规定要求,完成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任务。

(三)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矿山建设运营产生的废土石优先用于井采采空区回填及尾矿库筑坝、道路修筑等,剩余的送至废石场堆存。废石场选址建设应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中Ⅰ类场规定,规范设置截排水沟、拦渣坝。尾矿浓密后通过尾矿输送泵房由管线(一用一备)输送至尾矿库。矿井涌水混凝沉淀池、废石场淋滤液收集池底泥搭配选矿,选厂回用水池底泥送尾矿库。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机油等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后贮存在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有关要求的危废暂存间,定期送具备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危险废物转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执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运至乌图美仁乡生活垃圾收集点。

尾矿部分用于井下充填,剩余排至新建的尾矿库规范堆存。尾矿库设计建设须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中Ⅱ类场要求。运行期应按照《尾矿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尾矿环境管理台账,建立健全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编制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强化库区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及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防止尾矿污染环境。

(四)严格落实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施工场地修建防渗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运营期优化井下涌水封堵措施,减少矿井涌水量,矿井涌水优先用作井下采矿作业用水和选矿生产用水,部分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7-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6-201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等标准后,用于矿区洒水降尘等综合利用。井下生产废水、选矿产生的精矿脱水和尾矿脱水、废石场淋溶水收集池中的淋溶水、尾矿库回水、初期雨水等回用于生产。生活区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到《城市污水 (略) 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后用于绿化降尘。各类生产和生活废水全部回用不外排。

(五)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按照分区防渗的要求,落实防渗措施,危废暂存间采用重点防渗,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的防渗要求建设。井下涌水处理站、选矿车间、机修间、废石场淋溶水收集池、初期雨水收集池、井下涌水处理站事故池、选厂事故水池、尾矿输送系统事故池等区域采用重点防渗,防渗性能满足不低于6米厚、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7厘米/秒的黏土层防渗性能。加油站储油罐采用双层罐体,输油管线为双层复合管,加油站采用重点防渗,并设置事故池,按照《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要求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废石场采用一般防渗,防渗性能应达到不低于0.75米厚、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5厘米/秒的天然基础层防渗性能。对选厂、工业场地等其他生产区域地面进行硬化。按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2020),在尾矿库主坝和副坝、废石堆场、矿井涌水处理站、选厂、加油站等设置地下水监测井,对地下水进行长期跟踪监测。

(六)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材料堆放、装卸、运输等环节采取有效降尘措施。运营期矿石开采采用湿式凿岩,爆破采用洒水抑尘。废石场、矿石装卸场地及运输道路进行洒水降尘。原矿石堆存于全封闭的原矿仓,成品在封闭的成品库贮存,矿石破碎、筛分等产尘环节含尘废气经袋式除尘处理后,通过排气筒排放。尾矿库通过调节尾矿排放口位置,防止出现干滩扬尘,设置移动式喷淋设施进行洒水抑尘。矿山开采及选矿过程产生的有组织及无组织废气排放应满足《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矿区加油站加油机配套油气回收系统。矿区采暖使用电能。

(七)严格控制噪声环境影响。优先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对高噪声设备进行降噪措施,建设期噪声排放应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运营期应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

(八)做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按要求做好土壤监测,发现监测结果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管控值,须对受损土壤采取控制和消除污染的措施。

(九)严格落实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尾矿输送管线下方设置沟槽,沿线设置事故池,确保事故状态下泄露尾矿全部收集。矿井涌水处理站、加油站、选矿厂等区域设置足够容量的事故池。强化尾矿输送管线、尾矿库选矿废水回水管线、矿井涌水输送管线等泄漏检测。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机构和制度,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做好风险事故防范和应对工作。加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按照相关规范制定并实施自行监测方案,开展废气、废水、土壤、噪声等监测。定期对尾矿库、废石场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在尾矿库、尾矿输送管线、选矿厂、废石场等处安装符合要求的视频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

公众参与:建设单位基本按要求开展了公众参与工作。

0971-*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格尔木 (略) (略) 那陵郭勒河西铁多金属矿M1矿段采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日-**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 (略) 南山东路116号

邮编:*

序号

项目

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

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联系

电话

1

格尔木 (略) (略) 那陵郭勒河西铁多金属矿M1矿段采选工程



海 (略) 乌图美仁乡


格尔木 (略)


(略)


矿区面积0.8184平方公里,开采矿种为铁多金属矿,属新建项目。项目采用地下开采方式,竖井(罐笼双提升)开拓方案,采矿方法为全面嗣后充填采矿法、沿走向布置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垂直走向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开采深度3085米至2450米标高,采选规模40万吨/年,服务年限16年。选矿采用破碎+筛分+球磨+浮选+磁选+脱水的选矿工艺,主要产品为铁精矿、铜精矿、锌精矿和硫精矿。项目主要建设采矿系统、选矿系统、尾矿库,并配套建设公用辅助设施。尾矿库总库容为302.0万立方米。

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

(一)开展绿色矿山建设。严格落实原国土资源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 (略)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 (略) (省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将绿色矿山建设和行业规范标准等要求贯穿到矿山规划、设计、建设、运营、闭坑全过程,建设开采方式科学、资源利用高效、企业管理规范、生产工艺环保、矿山环境优美的绿色矿山。

(二)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严格控制占地范围,进一步优化选矿厂、废石场、矿山道路以及辅助、公用设施等布局,减少生态环境扰动;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并结合项目区生态环境特点进行生态恢复。严格控制施工、生产活动范围,落实“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要求,加强矿区生态建设。废石分区堆放于废石场,并及时对废石场进行分区治理恢复。矿山服务期满后,按照矿山闭坑有关规定要求,完成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任务。

(三)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矿山建设运营产生的废土石优先用于井采采空区回填及尾矿库筑坝、道路修筑等,剩余的送至废石场堆存。废石场选址建设应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中Ⅰ类场规定,规范设置截排水沟、拦渣坝。尾矿浓密后通过尾矿输送泵房由管线(一用一备)输送至尾矿库。矿井涌水混凝沉淀池、废石场淋滤液收集池底泥搭配选矿,选厂回用水池底泥送尾矿库。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机油等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后贮存在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有关要求的危废暂存间,定期送具备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危险废物转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执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运至乌图美仁乡生活垃圾收集点。

尾矿部分用于井下充填,剩余排至新建的尾矿库规范堆存。尾矿库设计建设须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中Ⅱ类场要求。运行期应按照《尾矿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尾矿环境管理台账,建立健全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编制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强化库区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及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防止尾矿污染环境。

(四)严格落实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施工场地修建防渗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运营期优化井下涌水封堵措施,减少矿井涌水量,矿井涌水优先用作井下采矿作业用水和选矿生产用水,部分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7-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6-201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等标准后,用于矿区洒水降尘等综合利用。井下生产废水、选矿产生的精矿脱水和尾矿脱水、废石场淋溶水收集池中的淋溶水、尾矿库回水、初期雨水等回用于生产。生活区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到《城市污水 (略) 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后用于绿化降尘。各类生产和生活废水全部回用不外排。

(五)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按照分区防渗的要求,落实防渗措施,危废暂存间采用重点防渗,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的防渗要求建设。井下涌水处理站、选矿车间、机修间、废石场淋溶水收集池、初期雨水收集池、井下涌水处理站事故池、选厂事故水池、尾矿输送系统事故池等区域采用重点防渗,防渗性能满足不低于6米厚、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7厘米/秒的黏土层防渗性能。加油站储油罐采用双层罐体,输油管线为双层复合管,加油站采用重点防渗,并设置事故池,按照《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要求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废石场采用一般防渗,防渗性能应达到不低于0.75米厚、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5厘米/秒的天然基础层防渗性能。对选厂、工业场地等其他生产区域地面进行硬化。按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2020),在尾矿库主坝和副坝、废石堆场、矿井涌水处理站、选厂、加油站等设置地下水监测井,对地下水进行长期跟踪监测。

(六)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材料堆放、装卸、运输等环节采取有效降尘措施。运营期矿石开采采用湿式凿岩,爆破采用洒水抑尘。废石场、矿石装卸场地及运输道路进行洒水降尘。原矿石堆存于全封闭的原矿仓,成品在封闭的成品库贮存,矿石破碎、筛分等产尘环节含尘废气经袋式除尘处理后,通过排气筒排放。尾矿库通过调节尾矿排放口位置,防止出现干滩扬尘,设置移动式喷淋设施进行洒水抑尘。矿山开采及选矿过程产生的有组织及无组织废气排放应满足《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矿区加油站加油机配套油气回收系统。矿区采暖使用电能。

(七)严格控制噪声环境影响。优先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对高噪声设备进行降噪措施,建设期噪声排放应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运营期应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

(八)做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按要求做好土壤监测,发现监测结果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管控值,须对受损土壤采取控制和消除污染的措施。

(九)严格落实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尾矿输送管线下方设置沟槽,沿线设置事故池,确保事故状态下泄露尾矿全部收集。矿井涌水处理站、加油站、选矿厂等区域设置足够容量的事故池。强化尾矿输送管线、尾矿库选矿废水回水管线、矿井涌水输送管线等泄漏检测。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机构和制度,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做好风险事故防范和应对工作。加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按照相关规范制定并实施自行监测方案,开展废气、废水、土壤、噪声等监测。定期对尾矿库、废石场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在尾矿库、尾矿输送管线、选矿厂、废石场等处安装符合要求的视频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

公众参与:建设单位基本按要求开展了公众参与工作。

0971-*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