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庆阳市生态环境局拟作出审批意见的建设项目核与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公示-庆阳超芯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电子辐照加速器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内容
 
发送至邮箱

2024年3月18日庆阳市生态环境局拟作出审批意见的建设项目核与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公示-庆阳超芯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电子辐照加速器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庆阳 (略) 电子辐照加速器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等3个项目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序号

环评文件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单位

环评单位

主要建设内容

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及污染防治措施

1

庆阳 (略) 电子辐照加速器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略) 庆城县

庆阳 (略)

甘肃秦洲核与 (略)

项 (略) 庆城县驿马工业园区,建设单位拟在其1#厂房内西南角建设2间电子加速器辐照室,安装使用 1台DDLH2.5-40/1600型和1台DDLH2.0-50/1800型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用于电线电缆的辐照交联。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属于Ⅱ类射线装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评文件形式应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26.71万元,占总投资的10.6%。

1.电子束、X射线:电子加速器在进行辐照时电子枪发射电子,电子在加速过程中打在加速管壁和机头会产生高能X射线,X射线的贯穿能力极强,会对辐照室周围环境造成辐射影响。主要辐射安全防护措施:(1)加速器自屏蔽措施:本项目电线电缆出口位于迷道侧,线缆设计通过一定的角度穿越迷道内、外墙,考虑到加速器运行产生的射线经几次散射衰减而减弱,根据厂家前期生产设计并投入运行的加速器运行情况,该处的辐射水平略高于环境本底水平。(2)辐照室实体屏蔽措施:辐照室墙体采取相应的实体屏蔽材料,对X射线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3)辐射安全和防护措施:本项目通过设备自身的辐射防护屏蔽设计、设备固有安全性及工作场所合理布局、两区划分管理、安全联锁装置、急停装置、视频监控装置、警示标志等辐射防护设施、措施进行辐射安全防护,能够满足《辐射加工用电子加速器工程通用规范》(GB/T25306-2010)、《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辐射安全与防护》(HJ979-2018)相关辐射防护要求。(4)人员辐射安全措施:工作期间操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报警仪和个人剂量计。当辐射水平达到设定的报警水平时,剂量报警仪会发生声光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建设单位应定期(每季度一次)将个人剂量计送有资质单位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存入个人剂量档案。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参加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及法规培训,并通过考核,持证上岗。周边公众主要依托辐射工作场所的屏蔽体等屏蔽射线。同时,辐射工作场所严格执行“两区划分”管理,在辐照室外粘贴醒目的电离辐射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或靠近,以增加公众与射线源之间的防护距离,避免受到不必要的照射。

2.废气:X射线能造成空气电离从而产生少量臭氧及氮氧化物,由于臭氧产生量小,容易分解为氧气,且辐照室内安装通风系统,产生的废气不会累积,排至环境大气经稀释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轻微。

3.废水:本项目运行不产生放射性废水,工作人员办公及生活废水利用厂区污水收集设施不外排。

4.固废:本项目运行不产生放射性固废。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办公垃圾由建设单位进行统一集中收集,并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5.辐射事故:造成事故照射主要可能是工作人员在加速器束流关闭,但高压开启的情况下,多次进入辐照室进行电缆等相关操作,加速器产生的“暗电流”导致人员受电子束超剂量照射。通过定期检查各项防护设施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严格执行各项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辐射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及法规的培训,增强辐射安全防护意识,以避免或减少辐射事故的发生。

2

(略) (略) 新增2台医用血管造影用X射线装置(DSA)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略) 西峰区

(略) (略)

(略)

(略) 一部地下一层改造两间介入手术室,分别为第三、第四介入手术室,改造前该区域为影像中心医办公室、办公室、打印胶片室、会议室,并新增2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简称DSA),属于Ⅱ类射线装置,进行介入诊断辅助治疗等。设备型号均为:Artis Q Floor型,最大管电压125kV,最大管电流1000mA。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70万元,占总投资的3.5%。

1.电离辐射:射线装置运行时,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和公众可能受到射线和漏射线的外照射。(1)工作场所布局:根据《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中对X射线机房布局要求,通过合理设置X射线、机房门、窗和管线口位置;充分考虑邻近及周围场所的人员防护与安全;机房设备布局满足相关要求,并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2)工作场所分区: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要求,在辐射工作场所内划出控制区和监督区,以减少对工作人员和公众的X射线外照射。(3)辐射安全和防护措施:DSA手术室与操作台之间安装铅玻璃观察窗;机房门外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放射防护注意事项、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处设置“射线有害,灯亮勿入”的警示语句;平开机房门有自动闭门装置;机房上方吊顶安装换气扇,废气通过排风管道排出室外;为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定期送有资质单位检测,检测结果存入个人剂量监测档案;辐射工作人员必须通过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才能持证上岗;医院配备1台辐射巡测仪,定期对辐射场所周围环境进行监测。(4)个人防护用品及辅助防护设施:根据《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个人防护用品应配备铅橡胶围裙、铅橡胶围脖、铅防护眼镜、介入防护手套、铅橡胶帽子等;辅助防护设施应配备铅悬挂防护屏或铅防护吊帘、床侧防护吊帘或床侧防护屏和移动铅防护屏风等。根据报告表对DSA运行阶段环境和人员辐射影响的计算和分析,DSA手术室屏蔽体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μSv/h的标准限值,职业人员年有效剂量低于5mSv以及公众人员年有效剂量低于0.1mSv的剂量约束限值,均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关于“剂量限值”的规定。

2.废气:设备运行时产生的X射线与空气作用可以使气体分子或原子电离,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产生的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通过排风装置和外界空气对流,对人员和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3.废水:项目不使用废显影液和定影液,生活污水依托现有污水处理设施。

4.固废:项目2台DSA每年约进行1100台介入手术,每台手术约产生0.5kg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年产生量为550kg,集中回收后,转移至医疗废物暂存间,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定期统一回收处理。

5.辐射事故:造成事故照射主要包括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或误操作;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措施失效;检查与维护状态下,设备维修人员反操作规程或误操作;人员误入工作场所等几种情形。医院应从辐射安全管理、辐射安全意识两方面着手,提高辐射安全文化素养,加强辐射防护意识,预防减少辐射事故发生。

3

正 (略) 新增1台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装置(DSA)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略) 正宁县

正 (略)

(略)

项目拟在医技楼一楼东南角新建一间介入手术室及其配套房间,安装使用1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简称DSA),属于Ⅱ类射线装置,进行外周介入、脑血管介入、心脏介入等治疗。设备型号为:Artis ZeeⅢ ceiling型,最大管电压125kV,最大管电流1000mA。项目总投资858.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20万元,占总投资的14%。

1.电离辐射:射线装置运行时,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和公众可能受到射线和漏射线的外照射。(1)工作场所布局:根据《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中对X射线机房布局要求,通过合理设置X射线、机房门、窗和管线口位置;充分考虑邻近及周围场所的人员防护与安全;机房设备布局满足相关要求,并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2)工作场所分区: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要求,在辐射工作场所内划出控制区和监督区,以减少对工作人员和公众的X射线外照射。(3)辐射安全和防护措施:DSA手术室与操作台之间安装铅玻璃观察窗;机房门外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放射防护注意事项、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处设置“射线有害,灯亮勿入”的警示语句;平开机房门有自动闭门装置;机房上方吊顶安装换气扇,废气通过排风管道排出室外;为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定期送有资质单位检测,检测结果存入个人剂量监测档案;辐射工作人员必须通过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才能持证上岗;医院配备1台辐射巡测仪,定期对辐射场所周围环境进行监测。(4)个人防护用品及辅助防护设施:根据《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个人防护用品应配备铅橡胶围裙、铅橡胶围脖、铅防护眼镜、介入防护手套、铅橡胶帽子等;辅助防护设施应配备铅悬挂防护屏或铅防护吊帘、床侧防护吊帘或床侧防护屏和移动铅防护屏风等。根据报告表对DSA运行阶段环境和人员辐射影响的计算和分析,DSA手术室屏蔽体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μSv/h的标准限值,职业人员年有效剂量低于5mSv以及公众人员年有效剂量低于0.1mSv的剂量约束限值,均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关于“剂量限值”的规定。

2.废气:设备运行时产生的X射线与空气作用可以使气体分子或原子电离,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产生的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通过排风装置和外界空气对流,对人员和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3.废水:项目不使用废显影液和定影液,生活污水依托现有污水处理设施。

4.固废:项目每台手术约产生0.5kg医疗废物,每年约进行500台介入手术,医疗废物年产生量为250kg,集中回收后,转移至医疗废物暂存间,交由有回收医疗废物资质的单位定期统一回收处理。

5.辐射事故:造成事故照射主要包括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或误操作;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措施失效;检查与维护状态下,设备维修人员反操作规程或误操作;人员误入工作场所等几种情形。医院应从辐射安全管理、辐射安全意识两方面着手,提高辐射安全文化素养,加强辐射防护意识,预防减少辐射事故发生。

公示期限:**日—**日(5个工作日)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略) 生态环境局辐射环境监理站 0934-*(电话) 0934-*(传真) *@*63.com(邮箱)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庆阳 (略) 电子辐照加速器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等3个项目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序号

环评文件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单位

环评单位

主要建设内容

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及污染防治措施

1

庆阳 (略) 电子辐照加速器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略) 庆城县

庆阳 (略)

甘肃秦洲核与 (略)

项 (略) 庆城县驿马工业园区,建设单位拟在其1#厂房内西南角建设2间电子加速器辐照室,安装使用 1台DDLH2.5-40/1600型和1台DDLH2.0-50/1800型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用于电线电缆的辐照交联。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属于Ⅱ类射线装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评文件形式应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26.71万元,占总投资的10.6%。

1.电子束、X射线:电子加速器在进行辐照时电子枪发射电子,电子在加速过程中打在加速管壁和机头会产生高能X射线,X射线的贯穿能力极强,会对辐照室周围环境造成辐射影响。主要辐射安全防护措施:(1)加速器自屏蔽措施:本项目电线电缆出口位于迷道侧,线缆设计通过一定的角度穿越迷道内、外墙,考虑到加速器运行产生的射线经几次散射衰减而减弱,根据厂家前期生产设计并投入运行的加速器运行情况,该处的辐射水平略高于环境本底水平。(2)辐照室实体屏蔽措施:辐照室墙体采取相应的实体屏蔽材料,对X射线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3)辐射安全和防护措施:本项目通过设备自身的辐射防护屏蔽设计、设备固有安全性及工作场所合理布局、两区划分管理、安全联锁装置、急停装置、视频监控装置、警示标志等辐射防护设施、措施进行辐射安全防护,能够满足《辐射加工用电子加速器工程通用规范》(GB/T25306-2010)、《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辐射安全与防护》(HJ979-2018)相关辐射防护要求。(4)人员辐射安全措施:工作期间操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报警仪和个人剂量计。当辐射水平达到设定的报警水平时,剂量报警仪会发生声光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建设单位应定期(每季度一次)将个人剂量计送有资质单位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存入个人剂量档案。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参加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及法规培训,并通过考核,持证上岗。周边公众主要依托辐射工作场所的屏蔽体等屏蔽射线。同时,辐射工作场所严格执行“两区划分”管理,在辐照室外粘贴醒目的电离辐射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或靠近,以增加公众与射线源之间的防护距离,避免受到不必要的照射。

2.废气:X射线能造成空气电离从而产生少量臭氧及氮氧化物,由于臭氧产生量小,容易分解为氧气,且辐照室内安装通风系统,产生的废气不会累积,排至环境大气经稀释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轻微。

3.废水:本项目运行不产生放射性废水,工作人员办公及生活废水利用厂区污水收集设施不外排。

4.固废:本项目运行不产生放射性固废。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办公垃圾由建设单位进行统一集中收集,并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5.辐射事故:造成事故照射主要可能是工作人员在加速器束流关闭,但高压开启的情况下,多次进入辐照室进行电缆等相关操作,加速器产生的“暗电流”导致人员受电子束超剂量照射。通过定期检查各项防护设施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严格执行各项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辐射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及法规的培训,增强辐射安全防护意识,以避免或减少辐射事故的发生。

2

(略) (略) 新增2台医用血管造影用X射线装置(DSA)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略) 西峰区

(略) (略)

(略)

(略) 一部地下一层改造两间介入手术室,分别为第三、第四介入手术室,改造前该区域为影像中心医办公室、办公室、打印胶片室、会议室,并新增2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简称DSA),属于Ⅱ类射线装置,进行介入诊断辅助治疗等。设备型号均为:Artis Q Floor型,最大管电压125kV,最大管电流1000mA。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70万元,占总投资的3.5%。

1.电离辐射:射线装置运行时,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和公众可能受到射线和漏射线的外照射。(1)工作场所布局:根据《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中对X射线机房布局要求,通过合理设置X射线、机房门、窗和管线口位置;充分考虑邻近及周围场所的人员防护与安全;机房设备布局满足相关要求,并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2)工作场所分区: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要求,在辐射工作场所内划出控制区和监督区,以减少对工作人员和公众的X射线外照射。(3)辐射安全和防护措施:DSA手术室与操作台之间安装铅玻璃观察窗;机房门外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放射防护注意事项、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处设置“射线有害,灯亮勿入”的警示语句;平开机房门有自动闭门装置;机房上方吊顶安装换气扇,废气通过排风管道排出室外;为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定期送有资质单位检测,检测结果存入个人剂量监测档案;辐射工作人员必须通过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才能持证上岗;医院配备1台辐射巡测仪,定期对辐射场所周围环境进行监测。(4)个人防护用品及辅助防护设施:根据《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个人防护用品应配备铅橡胶围裙、铅橡胶围脖、铅防护眼镜、介入防护手套、铅橡胶帽子等;辅助防护设施应配备铅悬挂防护屏或铅防护吊帘、床侧防护吊帘或床侧防护屏和移动铅防护屏风等。根据报告表对DSA运行阶段环境和人员辐射影响的计算和分析,DSA手术室屏蔽体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μSv/h的标准限值,职业人员年有效剂量低于5mSv以及公众人员年有效剂量低于0.1mSv的剂量约束限值,均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关于“剂量限值”的规定。

2.废气:设备运行时产生的X射线与空气作用可以使气体分子或原子电离,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产生的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通过排风装置和外界空气对流,对人员和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3.废水:项目不使用废显影液和定影液,生活污水依托现有污水处理设施。

4.固废:项目2台DSA每年约进行1100台介入手术,每台手术约产生0.5kg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年产生量为550kg,集中回收后,转移至医疗废物暂存间,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定期统一回收处理。

5.辐射事故:造成事故照射主要包括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或误操作;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措施失效;检查与维护状态下,设备维修人员反操作规程或误操作;人员误入工作场所等几种情形。医院应从辐射安全管理、辐射安全意识两方面着手,提高辐射安全文化素养,加强辐射防护意识,预防减少辐射事故发生。

3

正 (略) 新增1台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装置(DSA)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略) 正宁县

正 (略)

(略)

项目拟在医技楼一楼东南角新建一间介入手术室及其配套房间,安装使用1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简称DSA),属于Ⅱ类射线装置,进行外周介入、脑血管介入、心脏介入等治疗。设备型号为:Artis ZeeⅢ ceiling型,最大管电压125kV,最大管电流1000mA。项目总投资858.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20万元,占总投资的14%。

1.电离辐射:射线装置运行时,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和公众可能受到射线和漏射线的外照射。(1)工作场所布局:根据《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中对X射线机房布局要求,通过合理设置X射线、机房门、窗和管线口位置;充分考虑邻近及周围场所的人员防护与安全;机房设备布局满足相关要求,并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2)工作场所分区: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要求,在辐射工作场所内划出控制区和监督区,以减少对工作人员和公众的X射线外照射。(3)辐射安全和防护措施:DSA手术室与操作台之间安装铅玻璃观察窗;机房门外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放射防护注意事项、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处设置“射线有害,灯亮勿入”的警示语句;平开机房门有自动闭门装置;机房上方吊顶安装换气扇,废气通过排风管道排出室外;为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定期送有资质单位检测,检测结果存入个人剂量监测档案;辐射工作人员必须通过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才能持证上岗;医院配备1台辐射巡测仪,定期对辐射场所周围环境进行监测。(4)个人防护用品及辅助防护设施:根据《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个人防护用品应配备铅橡胶围裙、铅橡胶围脖、铅防护眼镜、介入防护手套、铅橡胶帽子等;辅助防护设施应配备铅悬挂防护屏或铅防护吊帘、床侧防护吊帘或床侧防护屏和移动铅防护屏风等。根据报告表对DSA运行阶段环境和人员辐射影响的计算和分析,DSA手术室屏蔽体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μSv/h的标准限值,职业人员年有效剂量低于5mSv以及公众人员年有效剂量低于0.1mSv的剂量约束限值,均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关于“剂量限值”的规定。

2.废气:设备运行时产生的X射线与空气作用可以使气体分子或原子电离,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产生的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通过排风装置和外界空气对流,对人员和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3.废水:项目不使用废显影液和定影液,生活污水依托现有污水处理设施。

4.固废:项目每台手术约产生0.5kg医疗废物,每年约进行500台介入手术,医疗废物年产生量为250kg,集中回收后,转移至医疗废物暂存间,交由有回收医疗废物资质的单位定期统一回收处理。

5.辐射事故:造成事故照射主要包括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或误操作;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措施失效;检查与维护状态下,设备维修人员反操作规程或误操作;人员误入工作场所等几种情形。医院应从辐射安全管理、辐射安全意识两方面着手,提高辐射安全文化素养,加强辐射防护意识,预防减少辐射事故发生。

公示期限:**日—**日(5个工作日)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略) 生态环境局辐射环境监理站 0934-*(电话) 0934-*(传真) *@*63.com(邮箱)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