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越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电解铜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拟批准公示
江西新越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电解铜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拟批准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厅拟对江西 (略) 年产*吨电解铜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审批意见。
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基本情况(摘自环评文件)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4年03月21日 - 2024年03月27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传真):0791-*
通讯地址: (略) 红谷滩区北龙蟠街993号方楼省政务服务中心3楼34、35号窗口
邮编:*
建设名称: | 江西 (略) 年产*吨电解铜项目 |
建设地点: | 江西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 |
建设单位: | 江西 (略) |
编制单位: | 知行道合(江西)环保产 (略) |
项目概况: | 江西 (略) 年产*吨电解铜项目位于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3′17.30″,北纬28°21′9.88″),项目区总占地约99.7亩。本项目属于扩建工程,新建2条电解铜生产线,以建设单位拟建的阳极铜项目产生的铜阳极板及部分外购铜阳极板为原料,以硫酸作为电解液、铜阳极板作为阳极、永久不锈钢作为阴极,通电后,铜从阳极上溶解成铜离子(Cu)向阴极移动,到达阴极后获得电子而在阴极析出纯铜(阴极铜,亦称电解铜),通过剥离得到最终产品。 产品方案:年产*吨A级阴极铜(电解铜),副产3000吨阳极泥。阴极铜(电解铜)产排满足《阴极铜》(GB/T467-2010)中A级品(Cu≥99.9935%)标准要求,副产铜阳极泥满足《铜阳极泥》(YS/T 991-2014)中四级品标准要求。 主要建设内容:新建电解主厂房(包括电解区和净液区)等主体工程;新建原料堆场、产品堆场、储罐区、辅料仓库等贮运工程;依托现有办公楼、食堂、检测中心楼、机修车间、供水、供电、供气及供热系统等公辅工程;新建配套废气及废水处理设施、一般工业固废暂存间、危废暂存间、初期雨水池和事故应急池等环保工程。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废气防治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废气包括电解工段、净液工段等工段酸雾废气等有组织废气,主要污染物为硫酸雾。无组织废气主要为未收集完全的酸雾、储罐大小呼吸废气等。 1.有组织酸雾废气 电解主厂房内的电解液循环槽、上清液循环槽、高位槽、阳极泥贮槽、净化脱铜电解槽等产生的硫酸雾经覆盖并采用负压抽风管道收集,收集的酸雾废气经由2套“三级水喷淋酸雾净化装置”处理,处理后由2根20m高排气筒(DA001和DA002)排放。外排废气中硫酸雾可达到《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3中的标准限值。 2.无组织废气 无组织废气主要是电解主厂房内未被收集的少量硫酸雾和酸罐区卸酸及储罐呼吸产生的无组织酸雾。采取加强设备和管道密封,加强设备的维护,对物料输送管道定期检修,杜绝跑、冒、滴、漏;加强生产车间通风,在厂区及生产车间周围进行绿化等措施,减少无组织废气排放。采取相应措施后,厂界酸雾可满足《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15) 表5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限值要求。 (二)废水防治措施 项目废水主要包括: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水、极板洗涤废水、酸雾吸收定期排水、车间地面冲洗废水、初期雨水和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pH、COD、氨氮、SS等。 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水经基 (略) 排往基地污水处理厂;极板洗涤废水、酸雾吸收定期排水、车间地面冲洗水用作电解车间补充水,初期雨水经混凝沉淀后回用于地面冲洗、酸雾吸收塔补充水;生活污水经现有的“隔油池+化粪池”预处理后达贵溪铜产业循环基地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排入基 (略) ,经基地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后排入信江。 (三)噪声防治措施 项目噪声源主要有风机和泵类等设备,噪声强度约为70~90dB(A)。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和采取隔声、减振、厂界绿化等措施,可将厂界噪声强度控制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3类标准限值内。 (四)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净液黑铜粉(HW48)、废压滤布(HW49)、粗制硫酸镍(暂按危废管理)等危险废物,铜电解残极、初期雨水池沉淀污泥等一般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 净液黑铜粉、废压滤布及粗制硫酸镍等危险废物委托有相应危废经营资质的单位进行综合利用或安全处置;一般固废中铜电解残极回用于建设单位拟建的阳极铜项目阳极炉精炼工序,初期雨水池沉淀污泥委外综合利用;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定期交环卫部门清运。 项目在电解主厂房南面设置一座1000m2危废暂存库,按转运周期2个月设置,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建造和管理,并按《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 1276—2022)要求规范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在电解主厂房北面,原料堆场东侧设置一座500m2一般固废暂存库,用于阳极铜电解残极临时堆放,严格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2020)的要求进行设计、建造和管理。 (五)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为防止建设项目电解液、废水、物料下渗对地下水和厂区土壤造成污染,项目物料、固废存放于储罐和车间内,选用优质设备和管件并加强管理和维护;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原则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原辅材料、危险废物分类存放,生产区进行地面硬化,对重点防治区(电解主厂房、危废暂存库、储罐等区域)及废水收集、输送、处理、排放系统进行相应的防腐防渗处理;加强日常环境管理,严格控制设备和管道的跑、冒、滴、漏现象;设置3个地下水监控井(上游老坞曾家、储罐区旁、下游鲤塘村);厂区内采取绿化措施,设置2个土壤监测点位(电解主厂房附近和储罐区附近);加强定期监测,确保防护及防渗设施完好,一旦出现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问题,应立刻查找渗漏源,并采取有效补漏措施,避免污染地下水和土壤。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防止物料及污水渗漏造成地下水和土壤污染。 (六)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项目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主要来自硫酸、盐酸、铜离子(溶铜液)等泄漏引发的风险,以及设备损坏和污染治理措施失效时导致的污染物事故性排放。 为防止泄漏,规范建设硫酸储罐、盐酸储罐和电解槽,均采用地上式,防止相应的泄漏风险;定期监测和检维修废气收集、净化和排放装置,确保废气处理装置的正常运行;强化地下水污染监控和应急响应;加强危废的运输、贮存管理,做好危废暂存库的防雨、防水、防渗工作。项目落实三级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一级防控将污染物控制在装置区、罐区等;二级防控将污染物控制在事故应急池等;三级防控园区配套风险防控措施。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项目区设置1座750m3初期雨水池和1座300m3事故应急池,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及时收集泄漏废液及废水,杜绝事故废水直接排放。 (七)碳减排措施 总图布置合理设置,减少物流,减少物料运输中二氧化碳排放量;选用高效、节能、先进的设备,项目所需蒸汽采用拟建的*吨/年阳极铜项目余热锅炉产出的蒸汽,并采用园区集中供热作为备用来源,不设置锅炉房,降低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成立能源及碳排放管理领导小组,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数据管理台账和报告等管理制度,加强减污降碳管理。 根据项目能源消耗估算,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51吨标准煤(等价值)。综合项目能源消耗和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情况,二氧化碳排放量折合*.84t/a,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为0.2277t/t产品。 (八)设置防护距离 根据报告书测算,本项目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根据报告书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电解主厂房和储罐区外延100m范围。根据现场 (略) (略) 出具的测绘报告,在该卫生防护距离内没有居民、学校、医院等敏感目标。 (九)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本项目位于环境空气达标区,根据报告书预测结果(AERMOD),正常工况下,项目外排废气中硫酸雾、氯化氢等各主要污染物短期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不超过100%;项目各污染物叠加现状浓度和区域其它在建、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后,主要污染物硫酸雾、氯化氢质量浓度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附录D中相应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报告书预测结果表明,项目产生的噪声经有效治理后,厂界四周噪声均满足GB*—2008中3类标准要求。 以上环保措施是可行的。根据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结果,项目的环境影响是可接受的。 |
公众参与情况: | 建设单位依法开展了公众参与。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厅拟对江西 (略) 年产*吨电解铜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审批意见。
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基本情况(摘自环评文件)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4年03月21日 - 2024年03月27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传真):0791-*
通讯地址: (略) 红谷滩区北龙蟠街993号方楼省政务服务中心3楼34、35号窗口
邮编:*
建设名称: | 江西 (略) 年产*吨电解铜项目 |
建设地点: | 江西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 |
建设单位: | 江西 (略) |
编制单位: | 知行道合(江西)环保产 (略) |
项目概况: | 江西 (略) 年产*吨电解铜项目位于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3′17.30″,北纬28°21′9.88″),项目区总占地约99.7亩。本项目属于扩建工程,新建2条电解铜生产线,以建设单位拟建的阳极铜项目产生的铜阳极板及部分外购铜阳极板为原料,以硫酸作为电解液、铜阳极板作为阳极、永久不锈钢作为阴极,通电后,铜从阳极上溶解成铜离子(Cu)向阴极移动,到达阴极后获得电子而在阴极析出纯铜(阴极铜,亦称电解铜),通过剥离得到最终产品。 产品方案:年产*吨A级阴极铜(电解铜),副产3000吨阳极泥。阴极铜(电解铜)产排满足《阴极铜》(GB/T467-2010)中A级品(Cu≥99.9935%)标准要求,副产铜阳极泥满足《铜阳极泥》(YS/T 991-2014)中四级品标准要求。 主要建设内容:新建电解主厂房(包括电解区和净液区)等主体工程;新建原料堆场、产品堆场、储罐区、辅料仓库等贮运工程;依托现有办公楼、食堂、检测中心楼、机修车间、供水、供电、供气及供热系统等公辅工程;新建配套废气及废水处理设施、一般工业固废暂存间、危废暂存间、初期雨水池和事故应急池等环保工程。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废气防治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废气包括电解工段、净液工段等工段酸雾废气等有组织废气,主要污染物为硫酸雾。无组织废气主要为未收集完全的酸雾、储罐大小呼吸废气等。 1.有组织酸雾废气 电解主厂房内的电解液循环槽、上清液循环槽、高位槽、阳极泥贮槽、净化脱铜电解槽等产生的硫酸雾经覆盖并采用负压抽风管道收集,收集的酸雾废气经由2套“三级水喷淋酸雾净化装置”处理,处理后由2根20m高排气筒(DA001和DA002)排放。外排废气中硫酸雾可达到《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3中的标准限值。 2.无组织废气 无组织废气主要是电解主厂房内未被收集的少量硫酸雾和酸罐区卸酸及储罐呼吸产生的无组织酸雾。采取加强设备和管道密封,加强设备的维护,对物料输送管道定期检修,杜绝跑、冒、滴、漏;加强生产车间通风,在厂区及生产车间周围进行绿化等措施,减少无组织废气排放。采取相应措施后,厂界酸雾可满足《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15) 表5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限值要求。 (二)废水防治措施 项目废水主要包括: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水、极板洗涤废水、酸雾吸收定期排水、车间地面冲洗废水、初期雨水和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pH、COD、氨氮、SS等。 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水经基 (略) 排往基地污水处理厂;极板洗涤废水、酸雾吸收定期排水、车间地面冲洗水用作电解车间补充水,初期雨水经混凝沉淀后回用于地面冲洗、酸雾吸收塔补充水;生活污水经现有的“隔油池+化粪池”预处理后达贵溪铜产业循环基地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排入基 (略) ,经基地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后排入信江。 (三)噪声防治措施 项目噪声源主要有风机和泵类等设备,噪声强度约为70~90dB(A)。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和采取隔声、减振、厂界绿化等措施,可将厂界噪声强度控制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3类标准限值内。 (四)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净液黑铜粉(HW48)、废压滤布(HW49)、粗制硫酸镍(暂按危废管理)等危险废物,铜电解残极、初期雨水池沉淀污泥等一般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 净液黑铜粉、废压滤布及粗制硫酸镍等危险废物委托有相应危废经营资质的单位进行综合利用或安全处置;一般固废中铜电解残极回用于建设单位拟建的阳极铜项目阳极炉精炼工序,初期雨水池沉淀污泥委外综合利用;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定期交环卫部门清运。 项目在电解主厂房南面设置一座1000m2危废暂存库,按转运周期2个月设置,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建造和管理,并按《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 1276—2022)要求规范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在电解主厂房北面,原料堆场东侧设置一座500m2一般固废暂存库,用于阳极铜电解残极临时堆放,严格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2020)的要求进行设计、建造和管理。 (五)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为防止建设项目电解液、废水、物料下渗对地下水和厂区土壤造成污染,项目物料、固废存放于储罐和车间内,选用优质设备和管件并加强管理和维护;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原则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原辅材料、危险废物分类存放,生产区进行地面硬化,对重点防治区(电解主厂房、危废暂存库、储罐等区域)及废水收集、输送、处理、排放系统进行相应的防腐防渗处理;加强日常环境管理,严格控制设备和管道的跑、冒、滴、漏现象;设置3个地下水监控井(上游老坞曾家、储罐区旁、下游鲤塘村);厂区内采取绿化措施,设置2个土壤监测点位(电解主厂房附近和储罐区附近);加强定期监测,确保防护及防渗设施完好,一旦出现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问题,应立刻查找渗漏源,并采取有效补漏措施,避免污染地下水和土壤。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防止物料及污水渗漏造成地下水和土壤污染。 (六)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项目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主要来自硫酸、盐酸、铜离子(溶铜液)等泄漏引发的风险,以及设备损坏和污染治理措施失效时导致的污染物事故性排放。 为防止泄漏,规范建设硫酸储罐、盐酸储罐和电解槽,均采用地上式,防止相应的泄漏风险;定期监测和检维修废气收集、净化和排放装置,确保废气处理装置的正常运行;强化地下水污染监控和应急响应;加强危废的运输、贮存管理,做好危废暂存库的防雨、防水、防渗工作。项目落实三级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一级防控将污染物控制在装置区、罐区等;二级防控将污染物控制在事故应急池等;三级防控园区配套风险防控措施。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项目区设置1座750m3初期雨水池和1座300m3事故应急池,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及时收集泄漏废液及废水,杜绝事故废水直接排放。 (七)碳减排措施 总图布置合理设置,减少物流,减少物料运输中二氧化碳排放量;选用高效、节能、先进的设备,项目所需蒸汽采用拟建的*吨/年阳极铜项目余热锅炉产出的蒸汽,并采用园区集中供热作为备用来源,不设置锅炉房,降低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成立能源及碳排放管理领导小组,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数据管理台账和报告等管理制度,加强减污降碳管理。 根据项目能源消耗估算,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51吨标准煤(等价值)。综合项目能源消耗和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情况,二氧化碳排放量折合*.84t/a,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为0.2277t/t产品。 (八)设置防护距离 根据报告书测算,本项目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根据报告书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电解主厂房和储罐区外延100m范围。根据现场 (略) (略) 出具的测绘报告,在该卫生防护距离内没有居民、学校、医院等敏感目标。 (九)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本项目位于环境空气达标区,根据报告书预测结果(AERMOD),正常工况下,项目外排废气中硫酸雾、氯化氢等各主要污染物短期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不超过100%;项目各污染物叠加现状浓度和区域其它在建、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后,主要污染物硫酸雾、氯化氢质量浓度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附录D中相应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报告书预测结果表明,项目产生的噪声经有效治理后,厂界四周噪声均满足GB*—2008中3类标准要求。 以上环保措施是可行的。根据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结果,项目的环境影响是可接受的。 |
公众参与情况: | 建设单位依法开展了公众参与。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