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沙河院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应用项目报告表拟批准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沙河院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应用项目报告表拟批准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厅拟对广 (略) (略) ( (略) 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应用项目作出审批意见。

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4年04月08日 至 2024年04月12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791-*

通讯地址: (略) 红谷滩区北龙蟠街993号,省政务服务中心(方楼)三楼34-35号窗口

邮编:*

建设名称: 广 (略) (略) ( (略) 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应用项目
建设地点: (略) 章贡区沙河镇沙河组团F2-1地块
建设单位: (略)
建设项目概况(环评单位提供): 本项目属新建工程,建设地点 (略) 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1.放疗科: (1)建设单位拟在医疗综合楼南侧塔楼地下一层开展放射治疗项目,包括:建设2间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每间机房使用1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型号待定,X射线最大能量10MV,电子束最大能量20MeV。每台加速器配套1台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BCT),CBCT为Ⅲ类射线装置,最大管电压150kV,最大管电流500mA,用于放射治疗中准确的剂量投放以及患者摆位校正。(2)建设1间后装治疗机房,后装治疗机内含192Ir放射源1枚,最大装源活度为3.7E+11Bq,属于医用Ⅲ类密封源。(3)配套建设1间CT模拟定位机房,使用1台CT模拟定位机,Ⅲ类射线装置,型号待定,管电压≤140kV,管电流≤800mA。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及后装治疗机治疗项目依托该CT模拟定位机进行定位。 2.核医学科: 建设单位拟在医疗综合楼南侧塔楼一层建设核医学科,设置多间工作用房,包括以下工作场所: (1)核医学科显像及骨转移癌治疗区域(18F、99mTc、89Sr、223Ra、90Y、125I粒籽):核医学科显像及骨转移癌治疗区域使用的核素包括18F、99mTc、89Sr、223Ra。125I粒籽植入在SPECT/CT机房内进行。90Y核素在核医学科显像及骨转移癌治疗区域的储源分装室内进行贮存及分装操作。核医学科显像及骨转移癌治疗区域拟新购1台PET/CT和1台PET/MRI,使用正电子药物18F用于显像诊断;拟新购1台SPECT/CT,使用99mTc核素用于显像诊断;使用6枚Ⅴ类68Ge放射源用于PET/CT、PET/MRI设备校准,放射源存放在PET/CT机房、PET/MRI机房的储源柜内,放射源活度分别为4.625E+07Bq/枚(4枚)、9.25E+07Bq/枚(2枚)。SPECT/CT、PET/CT为Ⅲ类医用射线装置。医疗综合楼南侧塔楼一层核医学科显像及骨转移癌治疗区域涉及核素18F(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5.55E+06Bq(储存)、1.85E+07Bq(使用));99mTc(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9.25E+05Bq(储存)、1.85E+07Bq(使用));89Sr(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2.96E+07Bq);223Ra(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9.62E+07Bq);125I粒籽(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1.78E+07Bq);90Y(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5.0E+08Bq);99mTc(模拟输注)(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3.0E+05Bq);131I(出院扫描)(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2.4E+08Bq。建成后该场所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9.27E+08Bq,属*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2)核医学科131I工作场所:核医学科131I工作场所使用131I进行*癌*亢治疗,进行125I粒籽暂存及装枪。核医学科131I工作场所拟建设放射性核素131I(*癌、*亢及*功测定)治疗功能用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分装服药室、*功测定室、污洗间、被服衰减库、污物暂存间、沐浴更衣间各1间,建设*癌病房6间(每间病房1张床位)。131I工作场所放射性核素131I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3.55E+09Bq。131I工作场所设有1间125I粒籽植入分装室,用于125I粒籽暂存及装枪,125I粒籽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1.78E+07Bq。建成后131I工作场所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3.57E+09Bq,属*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3)125I粒籽植入:建设单位拟在医疗综合楼南侧塔楼六层建设两间125I (略) 病房(双人间);拟在医疗综合楼南侧塔楼一层核医学科131I工作场所设置1间125I粒籽植入分装室,内配铅罐和植入防护箱,用于125I粒籽暂存及装枪;125I粒籽植入在核医学科显像区域 SPECT/CT 机房内进行。手术完成后患者转移至 (略) 病,供应方将剩余粒籽带走,现场不预留、暂存粒籽源。125I粒籽植入病房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1.78E+07Bq。(4)90Y微球治疗项目:建设单位拟在医疗综合楼四层建设DSA杂交手术室开展90Y微球治疗项目,90Y药物当天由供应方送至核医学科显像区域储源分装室手套箱暂存。除90Y树脂微球需在核医学科储源分装室手套箱内二次分装外,其他90Y炭微球和90Y玻璃微球均无需再次分装。90Y微球输注场所医疗综合楼四层DSA杂交手术室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5E+08Bq,属*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125I粒籽植入病房 (略) 病房并排,视为一个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总的日等效操作量为5.18E+08Bq,属*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核医学项目使用核素药物18F、131I、99mTc、89Sr、223Ra、90Y、125I粒籽均为外购,药物供 (略) 预定的给药量准备好药物, (略) 核医学科相关区域,工作人员在相应分装注射室内进行标记分装等操作。放射性核素送达当天全部使用完,因此该核医学科不会有放射性核素存放过夜。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 建设单位拟在医疗综合楼四层建设4间介入导管手术室和1间DSA杂交手术室,每间机房使用1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含类CT功能,单球管),型号待定,管电压≤125kV,管电流≤1000mA,属于Ⅱ类射线装置,用于开展介入放射学活动。其中杂交手术室内DSA除开展介入手术外,还用于放射性核素90Y(含辅助核素 99mTc)开展肝癌肿瘤治疗。 4.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机(ERCP) 建设单位拟在医疗综合楼三层内镜中心建设1间 ERCP室,使用1台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机开展内镜胰胆手术和血管造影手术,存在同室近台及隔室操作,型号待定,管电压≤125kV,管电流≤1000mA,属于Ⅱ类射线装置。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评单位提供): 项目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为医用直线加速器、DSA、ERCP、CT模拟定位机等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X射线,后装治疗机、放射性药物分装、注射、使用等过程中产生的γ射线、表面污染及放射性固体、液体及气体废物等。 (一)后装治疗机房辐射防护措施 将后装机机房的治疗室及迷道划为控制区,将后装治疗机房北侧毗邻的控制室、准备间划为监督区。拟在后装治疗机表面设置电离辐射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机房出入口防护门上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出入口防护门上方设置工作状态指示灯,工作状态指示灯与防护门、后装治疗机联锁;机房入口防护门设计门-机联锁装置;机房防护门内、外均设置紧急开门装置,防护门设置红外线感应防夹装置。拟在迷道内设置1个视频监控,在治疗室内设置2个视频监控探头;在控制室与治疗室分别设置双向对讲装置。迷路内入口处设置固定式辐射剂量监测系统并具有报警功能。后装治疗机带有自动回源和手动回源功能。在后装治疗机控制室控制台、后装机设备表面人员易触及位置、治疗室迷道出入口及防护门内侧、治疗室四周墙壁、以及治疗室入口处各设置一个急停按钮。机房内配备应急储源容器、长柄镊子等应急设备,并在合适的地方张贴应急指示。机房设置强制排风系统,通风换气次数约为5.2次/h。 (二)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辐射防护措施 医院将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1-2的治疗室及迷道,以及西侧同期运行的后装治疗机房划为控制区,将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1-2北侧的控制室、水冷机房、准备间划为监督区。拟在直线加速器机房出入口防护门上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出入口防护门上方设置工作状态指示灯,工作状态指示灯与防护门、直线加速器联锁。机房入口防护门设计门-机联锁装置,防护门内、外均设置紧急开门装置。防护门设置红外线感应防夹装置。拟在迷道内拟设置1个视频监控,治疗室内设置2个视频监控探头;控制室与治疗室设置双向对讲装置;迷道内入口处设置固定式辐射剂量监测系统并具有报警功能。拟在直线加速器机房控制室控制台、直线加速器设备表面人员易触及位置、治疗室迷道出入口及防护门内侧、治疗室四周墙壁、以及治疗室入口处各设置一个急停按钮。机房设置强制排风系统,通风换气次数约4.3次/h。 (三)DSA、ERCP、CT 模拟定位机等其他射线装置机房辐射防护措施 项目DSA、ERCP、CT模拟定位机机房四周墙体、顶棚、地面、防护门及有用线束方向的铅当量厚度、机房最小有效使用面积和最小单边长度等均满足《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20)要求。对拟建项目工作场所实行分区管理,将 DSA、ERCP、CT 模拟定位机机房内均划为控制区,各机房屏蔽体外作为项目功能用房的控制室等区域划为监督区。各机房平开式机房门均设置自动闭门装置,推拉式防护门均设置曝光时关闭机房门的管理措施。各机房门外均设计安装醒目的电离辐射标志和工作状态指示灯,且工作状态指示灯能与机房门有效联动;灯箱处拟设置警示语句;各机房均拟设置观察窗;主束均避免了有用线束直接照射门、窗和管线口位置;有用线束均未直接照射工作人员操作位;各机房内均拟设置动力排风装置,保持良好通风。 (四)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辐射防护措施 1.对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实行分区管理。 (1)医疗综合楼南侧塔楼一层核医学科131I工作场所:将本项目131I工作场所的*癌病房(6间,1张床位/间)、相连的患者通道、分装服药室、*功测定室、污洗间、被服衰减库、125I粒籽植入分装室、污物暂存间等划分为控制区。将131I工作场所的沐浴更衣间、配餐间及控制区外30cm区域划为监督区。 (2)医疗综合楼南侧塔楼一层核医学科显像及骨转移癌治疗区域:将SPECT/CT 显像、PET显像及骨转移治疗区域的PET/CT机房、PET/MRI 机房、SPECT/CT 机房、储源分装室、废物间、 运动负荷抢救室、PET注射室、SPECT注射室、PET等候室(含PET/MRI 等候室)、SPECT 等候室、ECT 留观室卫生间、PET留观室、污洗间、VIP 候诊室及给药后患者通道等区域划分 为控制区。将SPECT/CT机房控制室、PET/CT机房控制室、PET/MRI 机房控制室、沐浴更衣间及控制区外30cm区域划为监督区。 (3)125I (略) 病房 (略) 病房:将125I (略) 病房 (略) 病房划为控制区,将东侧外30cm区域和北侧外30cm患区域划为监督区。 (4)医疗综合楼四层手术中心DSA杂交手术室:医院将90Y输注场所(医疗综合楼四层手术中心DSA杂交手术室)划为控制区。将相邻控制室、缓冲间以及DSA机房外其余30cm区域划为监督区。 2.医院对核医学科划分各核素操作、药物送达及废物清理的工作时段,通过时间空间控制交通模式管理,辐射工作人员及患者有独立的出入 (略) 线,并在各通道出、入口设置了门禁系统,防止无关人员入内,防止交叉污染,避免公众、工作人员受到不必要的外照射;设置放射性药物和废物运输通道, (略) 线设计短捷,通过时间控制,药物运输、废物转移过程不对其他人员造成不必要的外照射。从核医学科控制区离开的人员和物品均应进行表面污染水平监测,如表面污染水平超出《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2002)规定的表面污染控制水平,应采取相应的去污措施。 (五)废物处理措施 1.后装治疗机 后装治疗机诊疗过程中不产生放射性的废气和废水,拟设置强制排风系统;医院拟与供源厂家签订废源回收协议,报废或退役放射源由供源厂家于机房内直接换源回收,并负责运输,并及时备案。 2.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感生放射性气体,机房设置了机械排风装置,感生放射性废气随空气排出,对环境影响较小。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更换的靶等部件作为放射性固废处置,由生产厂家回收。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X射线能量在10MV时,冷却水会有微量感生放射性。因冷却水循环使用,不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3. DSA、 ERCP、CT 模拟定位机 DSA、ERCP、CT模拟定位机应用过程中无放射性废气、废水、固废产生。 4.核医学科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本项目核医学科非密封源使用过程中产生放射性废水、放射性废气及放射性固体废物。 (1)放射性废水 89Sr、223Ra骨转移瘤治疗和125I粒籽源植入均不产生放射性废水。其他核素产生的放射性废水量如下:①显像工作场所(99mTc、18F等):该区域 PET显像、99mTc(显像检查、90Y模拟输注)、工作人员清洗产生废水总量为0.804m3/天,201m3/年,主要含有核素 99mTc、18F。②核医学科131I工作场所: (略) 患者及工作人员清洗产生废水量为1m3/天,250m3/年,主要含有核素 131I。*亢患者、*功测定患者服 (略) ,一般不产生含放射性废水。③90Y微球治疗场所:90Y微球输注手术 (略) 一般均不产生放射性废水,患者排泄物主要采用尿液收集袋收集后置于铅罐中转移至核医学科废物间铅废物桶中贮存衰变 30 天后,经监测总α不大于1Bq/L、总β不大于10Bq/L 后,方可直接排入流量大于10倍排放注量的普通下水道。医院设置了2套独立的放射性废液衰变池,分别收集显像及骨转移癌治疗区域、131I工作场所的放射性废水。显像及骨转移癌治疗区域放射性废水处理拟设置1个前处理池,1个集水池(有效容积10m3),4个衰变池(有效容积12.5m3/个),以及1个排放集水井(有效容积10m3),为推流式衰变池。该区域放射性废水产生量为0.804m3/天,能有效收集连续排放74.6天的废水。废水排放时,排放集水井中99mTc、18F核素含量均低于相应的1ALImin,满足GB*—2002 中放射性废液排放的相关要求,每次排放后,医院应用不少于3倍排放量的水进行冲洗。131I工作场所放射性废液处理拟设4级并联式衰变池,每个有效容积均为69.6m3,总有效容积278.4m3。按工作人员清洗废 (略) 患者产生废水1m3/天计,单个池可以至少收集连续69天产生的放射性废水,当单个池收集废水满后暂存衰变,剩余3个池可继续收集约207天的废水,则单个衰变池中废水至少暂存207天,符合《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 1188—2021)中“对于槽式衰变池贮存方式:所含核素半衰期大于24小时的放射性废液暂存时间超过10倍最长半衰期(含131I核素的暂存超过180天)”的相关要求。 (2)放射性废气 本项目含放射性废气主要为核医学科工作场所产生的含131I废气。医院拟在核医学科工作场所设置手套箱,手套箱设置单独的排风管道,废气经活性炭吸附过滤装置过滤后经排放系统直通屋顶高出屋脊排放。90Y 微球治疗区域设置有单独的排气管道,排气管道经排风井至医疗综合楼楼顶的排气口排出。本项目131I工作场所、显像及骨转移癌治疗区域、DSA杂交手术室、125I粒籽植入病房、 (略) 病房均设计了通风系统,能使场所内保持良好的通风,工作场所的气流流向遵循自清洁区向监督区再向控制区的方向设计,保持工作场所的负压和各区之间的压差,以防止放射性气体及气溶胶对工作场所造成交叉污染。最终排放口位于屋顶。 (3)放射性固体废物 ①131I工作场所:131I工作场所年产生含放射性固体废物量约 96.67kg/a,主要为一次性手套、吸水纸、纸杯、口罩、放射性污染的物品、通风过滤系统更换的活性炭等。*癌区域设有污物间用于单独暂存含 131I 放射性固体废物,设有被服衰减库存放*癌患者用过后的被服,衰变至少一个半衰期再进行清洗。②核医学科显像(99mTc、18F):99mTc 显像年产生含放射性固体废物约 166.67kg/a,PET显像年产生含放射性固体废物约 416.67kg/a,主要有使用后的注射器、一次性手套、吸水纸、口罩、放射性污染的物品、通风过滤系统更换的活性炭等。③125I粒籽工作过程中产生废弃的125I粒籽源收集在铅罐内,暂存在131I工作场所的粒籽植入间保险柜内,最终交由药物供应商回收处置。④90Y:90Y 微球输注过程产生的放射性固废物主要是使用后的注射器、输注管、输入装置、毛巾、护理垫、棉签、手套等,年产生量约 50kg。⑤骨转移瘤治疗(89Sr、223Ra):骨转移瘤治疗年产生含放射性固体废物共约13.33kg/a,主要有使用后的注射器、一次性手套、吸水纸、口罩、放射性污染的物品、通风过滤系统更换的活性炭等,核医学科为各区域场所配备铅废物桶,分别收集各类核素放射性固体废物。桶表面有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内放置专用塑料袋直接收纳废物,装满后的废物袋应密封,不破漏。对于注射器和碎玻璃器皿等含尖刺及棱角的放射性废物,应先装入硬纸盒或其他包装材料中,然后再装入专用塑料袋内。塑料袋满后,在表面显著位置标示废物类型、核素种类、比活度水平和存放日期等说明,各类核素放射性废物在污物间分类暂存至规定时间,经监测辐射剂量率满足所处环境本底水平,α表面污染小于0.08Bq/cm2、β表面污染小于0.8Bq/cm2的,对废物清洁解控并作为医疗废物处理。 5.V类密封源 本项目68Ge密封源属于V类密封源,使用过程中无放射性废水及放射性废气产生。废旧的68Ge密封源交由生产厂家回收处理。 6.非放射性气体 本项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 X、γ射线与空气作用可产生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等非放射性气体,各机房内设置排风系统,经机房通风系统排出室外,对人员影响较小。 (六)辐射安全管理措施 医院成立了放射防护管理领导小组并明确了职责。制定了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等辐射安全管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发生辐射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公安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对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与射线装置应用场所安全防护状况进行年度评估,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当立即进行整改。医院拟为辐射工作人员配备铅衣、铅帽、铅围脖、铅眼镜、放射性污染防护服、铅橡胶围裙、铅屏风等必要的辐射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医院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均需参加生态环境部门组织的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培训,并且考核成绩合格;医院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均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提供): /
相关环保措施承诺(建设单位提供):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做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建设单位提供):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厅拟对广 (略) (略) ( (略) 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应用项目作出审批意见。

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4年04月08日 至 2024年04月12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791-*

通讯地址: (略) 红谷滩区北龙蟠街993号,省政务服务中心(方楼)三楼34-35号窗口

邮编:*

建设名称: 广 (略) (略) ( (略) 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应用项目
建设地点: (略) 章贡区沙河镇沙河组团F2-1地块
建设单位: (略)
建设项目概况(环评单位提供): 本项目属新建工程,建设地点 (略) 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1.放疗科: (1)建设单位拟在医疗综合楼南侧塔楼地下一层开展放射治疗项目,包括:建设2间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每间机房使用1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型号待定,X射线最大能量10MV,电子束最大能量20MeV。每台加速器配套1台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BCT),CBCT为Ⅲ类射线装置,最大管电压150kV,最大管电流500mA,用于放射治疗中准确的剂量投放以及患者摆位校正。(2)建设1间后装治疗机房,后装治疗机内含192Ir放射源1枚,最大装源活度为3.7E+11Bq,属于医用Ⅲ类密封源。(3)配套建设1间CT模拟定位机房,使用1台CT模拟定位机,Ⅲ类射线装置,型号待定,管电压≤140kV,管电流≤800mA。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及后装治疗机治疗项目依托该CT模拟定位机进行定位。 2.核医学科: 建设单位拟在医疗综合楼南侧塔楼一层建设核医学科,设置多间工作用房,包括以下工作场所: (1)核医学科显像及骨转移癌治疗区域(18F、99mTc、89Sr、223Ra、90Y、125I粒籽):核医学科显像及骨转移癌治疗区域使用的核素包括18F、99mTc、89Sr、223Ra。125I粒籽植入在SPECT/CT机房内进行。90Y核素在核医学科显像及骨转移癌治疗区域的储源分装室内进行贮存及分装操作。核医学科显像及骨转移癌治疗区域拟新购1台PET/CT和1台PET/MRI,使用正电子药物18F用于显像诊断;拟新购1台SPECT/CT,使用99mTc核素用于显像诊断;使用6枚Ⅴ类68Ge放射源用于PET/CT、PET/MRI设备校准,放射源存放在PET/CT机房、PET/MRI机房的储源柜内,放射源活度分别为4.625E+07Bq/枚(4枚)、9.25E+07Bq/枚(2枚)。SPECT/CT、PET/CT为Ⅲ类医用射线装置。医疗综合楼南侧塔楼一层核医学科显像及骨转移癌治疗区域涉及核素18F(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5.55E+06Bq(储存)、1.85E+07Bq(使用));99mTc(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9.25E+05Bq(储存)、1.85E+07Bq(使用));89Sr(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2.96E+07Bq);223Ra(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9.62E+07Bq);125I粒籽(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1.78E+07Bq);90Y(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5.0E+08Bq);99mTc(模拟输注)(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3.0E+05Bq);131I(出院扫描)(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2.4E+08Bq。建成后该场所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9.27E+08Bq,属*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2)核医学科131I工作场所:核医学科131I工作场所使用131I进行*癌*亢治疗,进行125I粒籽暂存及装枪。核医学科131I工作场所拟建设放射性核素131I(*癌、*亢及*功测定)治疗功能用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分装服药室、*功测定室、污洗间、被服衰减库、污物暂存间、沐浴更衣间各1间,建设*癌病房6间(每间病房1张床位)。131I工作场所放射性核素131I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3.55E+09Bq。131I工作场所设有1间125I粒籽植入分装室,用于125I粒籽暂存及装枪,125I粒籽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1.78E+07Bq。建成后131I工作场所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3.57E+09Bq,属*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3)125I粒籽植入:建设单位拟在医疗综合楼南侧塔楼六层建设两间125I (略) 病房(双人间);拟在医疗综合楼南侧塔楼一层核医学科131I工作场所设置1间125I粒籽植入分装室,内配铅罐和植入防护箱,用于125I粒籽暂存及装枪;125I粒籽植入在核医学科显像区域 SPECT/CT 机房内进行。手术完成后患者转移至 (略) 病,供应方将剩余粒籽带走,现场不预留、暂存粒籽源。125I粒籽植入病房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1.78E+07Bq。(4)90Y微球治疗项目:建设单位拟在医疗综合楼四层建设DSA杂交手术室开展90Y微球治疗项目,90Y药物当天由供应方送至核医学科显像区域储源分装室手套箱暂存。除90Y树脂微球需在核医学科储源分装室手套箱内二次分装外,其他90Y炭微球和90Y玻璃微球均无需再次分装。90Y微球输注场所医疗综合楼四层DSA杂交手术室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5E+08Bq,属*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125I粒籽植入病房 (略) 病房并排,视为一个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总的日等效操作量为5.18E+08Bq,属*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核医学项目使用核素药物18F、131I、99mTc、89Sr、223Ra、90Y、125I粒籽均为外购,药物供 (略) 预定的给药量准备好药物, (略) 核医学科相关区域,工作人员在相应分装注射室内进行标记分装等操作。放射性核素送达当天全部使用完,因此该核医学科不会有放射性核素存放过夜。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 建设单位拟在医疗综合楼四层建设4间介入导管手术室和1间DSA杂交手术室,每间机房使用1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含类CT功能,单球管),型号待定,管电压≤125kV,管电流≤1000mA,属于Ⅱ类射线装置,用于开展介入放射学活动。其中杂交手术室内DSA除开展介入手术外,还用于放射性核素90Y(含辅助核素 99mTc)开展肝癌肿瘤治疗。 4.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机(ERCP) 建设单位拟在医疗综合楼三层内镜中心建设1间 ERCP室,使用1台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机开展内镜胰胆手术和血管造影手术,存在同室近台及隔室操作,型号待定,管电压≤125kV,管电流≤1000mA,属于Ⅱ类射线装置。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评单位提供): 项目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为医用直线加速器、DSA、ERCP、CT模拟定位机等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X射线,后装治疗机、放射性药物分装、注射、使用等过程中产生的γ射线、表面污染及放射性固体、液体及气体废物等。 (一)后装治疗机房辐射防护措施 将后装机机房的治疗室及迷道划为控制区,将后装治疗机房北侧毗邻的控制室、准备间划为监督区。拟在后装治疗机表面设置电离辐射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机房出入口防护门上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出入口防护门上方设置工作状态指示灯,工作状态指示灯与防护门、后装治疗机联锁;机房入口防护门设计门-机联锁装置;机房防护门内、外均设置紧急开门装置,防护门设置红外线感应防夹装置。拟在迷道内设置1个视频监控,在治疗室内设置2个视频监控探头;在控制室与治疗室分别设置双向对讲装置。迷路内入口处设置固定式辐射剂量监测系统并具有报警功能。后装治疗机带有自动回源和手动回源功能。在后装治疗机控制室控制台、后装机设备表面人员易触及位置、治疗室迷道出入口及防护门内侧、治疗室四周墙壁、以及治疗室入口处各设置一个急停按钮。机房内配备应急储源容器、长柄镊子等应急设备,并在合适的地方张贴应急指示。机房设置强制排风系统,通风换气次数约为5.2次/h。 (二)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辐射防护措施 医院将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1-2的治疗室及迷道,以及西侧同期运行的后装治疗机房划为控制区,将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1-2北侧的控制室、水冷机房、准备间划为监督区。拟在直线加速器机房出入口防护门上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出入口防护门上方设置工作状态指示灯,工作状态指示灯与防护门、直线加速器联锁。机房入口防护门设计门-机联锁装置,防护门内、外均设置紧急开门装置。防护门设置红外线感应防夹装置。拟在迷道内拟设置1个视频监控,治疗室内设置2个视频监控探头;控制室与治疗室设置双向对讲装置;迷道内入口处设置固定式辐射剂量监测系统并具有报警功能。拟在直线加速器机房控制室控制台、直线加速器设备表面人员易触及位置、治疗室迷道出入口及防护门内侧、治疗室四周墙壁、以及治疗室入口处各设置一个急停按钮。机房设置强制排风系统,通风换气次数约4.3次/h。 (三)DSA、ERCP、CT 模拟定位机等其他射线装置机房辐射防护措施 项目DSA、ERCP、CT模拟定位机机房四周墙体、顶棚、地面、防护门及有用线束方向的铅当量厚度、机房最小有效使用面积和最小单边长度等均满足《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20)要求。对拟建项目工作场所实行分区管理,将 DSA、ERCP、CT 模拟定位机机房内均划为控制区,各机房屏蔽体外作为项目功能用房的控制室等区域划为监督区。各机房平开式机房门均设置自动闭门装置,推拉式防护门均设置曝光时关闭机房门的管理措施。各机房门外均设计安装醒目的电离辐射标志和工作状态指示灯,且工作状态指示灯能与机房门有效联动;灯箱处拟设置警示语句;各机房均拟设置观察窗;主束均避免了有用线束直接照射门、窗和管线口位置;有用线束均未直接照射工作人员操作位;各机房内均拟设置动力排风装置,保持良好通风。 (四)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辐射防护措施 1.对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实行分区管理。 (1)医疗综合楼南侧塔楼一层核医学科131I工作场所:将本项目131I工作场所的*癌病房(6间,1张床位/间)、相连的患者通道、分装服药室、*功测定室、污洗间、被服衰减库、125I粒籽植入分装室、污物暂存间等划分为控制区。将131I工作场所的沐浴更衣间、配餐间及控制区外30cm区域划为监督区。 (2)医疗综合楼南侧塔楼一层核医学科显像及骨转移癌治疗区域:将SPECT/CT 显像、PET显像及骨转移治疗区域的PET/CT机房、PET/MRI 机房、SPECT/CT 机房、储源分装室、废物间、 运动负荷抢救室、PET注射室、SPECT注射室、PET等候室(含PET/MRI 等候室)、SPECT 等候室、ECT 留观室卫生间、PET留观室、污洗间、VIP 候诊室及给药后患者通道等区域划分 为控制区。将SPECT/CT机房控制室、PET/CT机房控制室、PET/MRI 机房控制室、沐浴更衣间及控制区外30cm区域划为监督区。 (3)125I (略) 病房 (略) 病房:将125I (略) 病房 (略) 病房划为控制区,将东侧外30cm区域和北侧外30cm患区域划为监督区。 (4)医疗综合楼四层手术中心DSA杂交手术室:医院将90Y输注场所(医疗综合楼四层手术中心DSA杂交手术室)划为控制区。将相邻控制室、缓冲间以及DSA机房外其余30cm区域划为监督区。 2.医院对核医学科划分各核素操作、药物送达及废物清理的工作时段,通过时间空间控制交通模式管理,辐射工作人员及患者有独立的出入 (略) 线,并在各通道出、入口设置了门禁系统,防止无关人员入内,防止交叉污染,避免公众、工作人员受到不必要的外照射;设置放射性药物和废物运输通道, (略) 线设计短捷,通过时间控制,药物运输、废物转移过程不对其他人员造成不必要的外照射。从核医学科控制区离开的人员和物品均应进行表面污染水平监测,如表面污染水平超出《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2002)规定的表面污染控制水平,应采取相应的去污措施。 (五)废物处理措施 1.后装治疗机 后装治疗机诊疗过程中不产生放射性的废气和废水,拟设置强制排风系统;医院拟与供源厂家签订废源回收协议,报废或退役放射源由供源厂家于机房内直接换源回收,并负责运输,并及时备案。 2.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感生放射性气体,机房设置了机械排风装置,感生放射性废气随空气排出,对环境影响较小。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更换的靶等部件作为放射性固废处置,由生产厂家回收。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X射线能量在10MV时,冷却水会有微量感生放射性。因冷却水循环使用,不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3. DSA、 ERCP、CT 模拟定位机 DSA、ERCP、CT模拟定位机应用过程中无放射性废气、废水、固废产生。 4.核医学科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本项目核医学科非密封源使用过程中产生放射性废水、放射性废气及放射性固体废物。 (1)放射性废水 89Sr、223Ra骨转移瘤治疗和125I粒籽源植入均不产生放射性废水。其他核素产生的放射性废水量如下:①显像工作场所(99mTc、18F等):该区域 PET显像、99mTc(显像检查、90Y模拟输注)、工作人员清洗产生废水总量为0.804m3/天,201m3/年,主要含有核素 99mTc、18F。②核医学科131I工作场所: (略) 患者及工作人员清洗产生废水量为1m3/天,250m3/年,主要含有核素 131I。*亢患者、*功测定患者服 (略) ,一般不产生含放射性废水。③90Y微球治疗场所:90Y微球输注手术 (略) 一般均不产生放射性废水,患者排泄物主要采用尿液收集袋收集后置于铅罐中转移至核医学科废物间铅废物桶中贮存衰变 30 天后,经监测总α不大于1Bq/L、总β不大于10Bq/L 后,方可直接排入流量大于10倍排放注量的普通下水道。医院设置了2套独立的放射性废液衰变池,分别收集显像及骨转移癌治疗区域、131I工作场所的放射性废水。显像及骨转移癌治疗区域放射性废水处理拟设置1个前处理池,1个集水池(有效容积10m3),4个衰变池(有效容积12.5m3/个),以及1个排放集水井(有效容积10m3),为推流式衰变池。该区域放射性废水产生量为0.804m3/天,能有效收集连续排放74.6天的废水。废水排放时,排放集水井中99mTc、18F核素含量均低于相应的1ALImin,满足GB*—2002 中放射性废液排放的相关要求,每次排放后,医院应用不少于3倍排放量的水进行冲洗。131I工作场所放射性废液处理拟设4级并联式衰变池,每个有效容积均为69.6m3,总有效容积278.4m3。按工作人员清洗废 (略) 患者产生废水1m3/天计,单个池可以至少收集连续69天产生的放射性废水,当单个池收集废水满后暂存衰变,剩余3个池可继续收集约207天的废水,则单个衰变池中废水至少暂存207天,符合《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 1188—2021)中“对于槽式衰变池贮存方式:所含核素半衰期大于24小时的放射性废液暂存时间超过10倍最长半衰期(含131I核素的暂存超过180天)”的相关要求。 (2)放射性废气 本项目含放射性废气主要为核医学科工作场所产生的含131I废气。医院拟在核医学科工作场所设置手套箱,手套箱设置单独的排风管道,废气经活性炭吸附过滤装置过滤后经排放系统直通屋顶高出屋脊排放。90Y 微球治疗区域设置有单独的排气管道,排气管道经排风井至医疗综合楼楼顶的排气口排出。本项目131I工作场所、显像及骨转移癌治疗区域、DSA杂交手术室、125I粒籽植入病房、 (略) 病房均设计了通风系统,能使场所内保持良好的通风,工作场所的气流流向遵循自清洁区向监督区再向控制区的方向设计,保持工作场所的负压和各区之间的压差,以防止放射性气体及气溶胶对工作场所造成交叉污染。最终排放口位于屋顶。 (3)放射性固体废物 ①131I工作场所:131I工作场所年产生含放射性固体废物量约 96.67kg/a,主要为一次性手套、吸水纸、纸杯、口罩、放射性污染的物品、通风过滤系统更换的活性炭等。*癌区域设有污物间用于单独暂存含 131I 放射性固体废物,设有被服衰减库存放*癌患者用过后的被服,衰变至少一个半衰期再进行清洗。②核医学科显像(99mTc、18F):99mTc 显像年产生含放射性固体废物约 166.67kg/a,PET显像年产生含放射性固体废物约 416.67kg/a,主要有使用后的注射器、一次性手套、吸水纸、口罩、放射性污染的物品、通风过滤系统更换的活性炭等。③125I粒籽工作过程中产生废弃的125I粒籽源收集在铅罐内,暂存在131I工作场所的粒籽植入间保险柜内,最终交由药物供应商回收处置。④90Y:90Y 微球输注过程产生的放射性固废物主要是使用后的注射器、输注管、输入装置、毛巾、护理垫、棉签、手套等,年产生量约 50kg。⑤骨转移瘤治疗(89Sr、223Ra):骨转移瘤治疗年产生含放射性固体废物共约13.33kg/a,主要有使用后的注射器、一次性手套、吸水纸、口罩、放射性污染的物品、通风过滤系统更换的活性炭等,核医学科为各区域场所配备铅废物桶,分别收集各类核素放射性固体废物。桶表面有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内放置专用塑料袋直接收纳废物,装满后的废物袋应密封,不破漏。对于注射器和碎玻璃器皿等含尖刺及棱角的放射性废物,应先装入硬纸盒或其他包装材料中,然后再装入专用塑料袋内。塑料袋满后,在表面显著位置标示废物类型、核素种类、比活度水平和存放日期等说明,各类核素放射性废物在污物间分类暂存至规定时间,经监测辐射剂量率满足所处环境本底水平,α表面污染小于0.08Bq/cm2、β表面污染小于0.8Bq/cm2的,对废物清洁解控并作为医疗废物处理。 5.V类密封源 本项目68Ge密封源属于V类密封源,使用过程中无放射性废水及放射性废气产生。废旧的68Ge密封源交由生产厂家回收处理。 6.非放射性气体 本项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 X、γ射线与空气作用可产生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等非放射性气体,各机房内设置排风系统,经机房通风系统排出室外,对人员影响较小。 (六)辐射安全管理措施 医院成立了放射防护管理领导小组并明确了职责。制定了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等辐射安全管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发生辐射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公安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对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与射线装置应用场所安全防护状况进行年度评估,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当立即进行整改。医院拟为辐射工作人员配备铅衣、铅帽、铅围脖、铅眼镜、放射性污染防护服、铅橡胶围裙、铅屏风等必要的辐射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医院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均需参加生态环境部门组织的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培训,并且考核成绩合格;医院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均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提供): /
相关环保措施承诺(建设单位提供):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做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建设单位提供): /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