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青洲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报告表拟批准公示
上饶青洲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报告表拟批准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厅拟对上饶青洲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作出审批意见。
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4年04月11日 至 2024年04月17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791-*
通讯地址: (略) 红谷滩区北龙蟠街993号,省政务服务中心(方楼)三楼34-35号窗口
邮编:*
建设名称: | 上饶青洲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
建设地点: | (略) 经开区 |
建设单位: | 国 (略) |
建设项目概况(环评单位提供): | 1.青洲变电站工程:新建青洲220kV变电站一座,为户外式布置。主变容量为1×180MVA,无功补偿3×8+1×10MVar,新建 220kV出线间隔7个、110kV出线间隔2个。 2.青洲~炉塘I、II回22 (略) 工程: (略) 径长10.0km,其中新 (略) 3.0km、新 (略) 1.8km、利用现 (略) 预留侧架线1.9km、利用现 (略) 更换一侧导线1.9km 及利 (略) 更换扩容导线1.4km。新建段导线采用2×JL3/G1A-400/35钢芯高导电率铝绞线,导线更换段导线采用 JNRLH60/LB1A-300/40 铝包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 3.青洲~前山I、II回22 (略) 工程: (略) 径总长17.96km,其中本 (略) 路径长 12.16km(含新建段7.86km及导线更换段4.3km)、完全利用段 5.8km。新建段导线采用 2×JL3/G1A-400/35 钢芯高导电率铝绞线,导线更换段导线采用 JNRLH60/LB1A-240/30 铝包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恢复重建220kV北山电铁Ⅰ线/110kV炉白 (略) 3.05km,导线采用2×JL/G1A-240/30钢芯铝绞线。 4.炉塘~北山牵引站II回改接青洲变22 (略) 工程:新建单 (略) 径长0.19km。导线采用2×JL/G1A-240/30钢芯铝绞线。 5.间隔扩建工程:220kV前山变电站扩建、改造220kV出线间隔各1个;220kV炉塘变电站扩建、改造220kV出线间隔各1个。 本工程总投资为*万元,其中环保投资*元,约占总投资的0.86%。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评单位提供): | 一、项目施工期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施工结束,对环境的影响随之消失。 二、项目营运期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类比监测结果,本项目拟建220kV变电站建成运行后,厂界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值均满足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间隔扩建工程没有增加站址内主变容量,建设内容均在现有站址内进行,间隔扩建对现有站址周边的电磁环境影响很小。 本项目单回架设、双回架 (略) 电磁环境模式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在对地6.5m(经过非居民区时)最小线高下,边导线外地面投影离地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可满足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1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电磁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拟建单回220kV架 (略) 经过居民区,导线对地最低高度取整分别为10m、11m、14m、17m时,距地面1.5m、4.5m、7.5m、10.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可满足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 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拟建双回220kV架 (略) 经过居民区,导线对地最低高度取整分别为10m、11m、14m、16m时,距地面1.5m、4.5m、7.5m、10.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可满足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 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本项 (略) 沿线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除吴洲村徐家组、 (略) (略) 瑞达表面装饰产业园外),在导线对地高度最低7.5m时,其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可满足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为保证电磁环境达标,吴洲村徐家组、 (略) (略) 瑞达表面装饰产业园处导线对地高度需分别抬升至不低于15m、9m及11m。 2、运行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经预测,本项目220kV变电站建成投运后对厂界噪声的贡献值为27dB(A)~40dB(A),能满足GB *-2008中2类环境噪声排放限值要求。变电站评价范围内声环境保护目标处昼间噪声预测值为 42dB(A)~43dB(A),夜间噪声预测值为38dB(A),满足GB 3096-2008中2类环境噪声限值要求。 经声环境影响类比预测结果表明,本项 (略) 建成投运后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能够满足GB 3096-2008中相应的环境噪声限值要求;结合环境保护目标声环境现状值,本项目建成后,评价范围内声环境敏感目标可以满足GB 3096-2008中相应的环境噪声限值要求。 3、水环境影响评价 变电站正常运行时,站区内雨水经收集后汇入地 (略) , (略) 排出站外;生活污水主要为变电站定期巡查维护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生活污水进入站内设置的化粪池,经预处理后定期清掏。 4、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项目运行期间无废气排放,对周围环境空气不会造成影响。 5、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变电站运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变电站定期巡查维护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变电站内产生的废旧蓄电池(危险废物类别为HW31含铅废物,代码为900-052-31),以及变压器废油(危险废物类别为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代码为900-220-08)。 废旧蓄电池及 (略) 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理;变电站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6、环境风险影响评价 本项目在变压器所在四周设封闭环绕的集油沟,并设置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事故油池一座,有效容积67.5m3,主变下方拟建油坑一座,拟建变电站拟选用的主变型号油重约58吨(即64.8m3),目前设计的事故油池有效容积满足《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要求。一旦排油或漏油,所有的油水将通过油槽到达事故油池,经静置分离,含油废物及含油污水及时交由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单位处置,不外排。因此,本项目运行后的环境风险可控。 三、污染防治措施 1、电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变电站架空出线避开居民密集区,变电站附近高压危险区域应设警告牌;合理选择配电架构高度、对地和相间距离;合理选择杆塔塔型、导线排列型式等 (略) 工频电场和磁感应强度;在吴洲村徐家组、 (略) (略) 瑞达表面装饰产业园处导线对地高度需分别抬升至不低于15m、9m及11m; (略) 对地、交叉跨越距离满足电力设计规程要求; (略) 铁塔座架上应于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明严禁攀登,以防居民尤其是儿童发生意外, (略) 线下的耕地、园地等场所应给出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 (略) 走廊附近居民有关高 (略) 和环保知识的宣传、解释工作;开展运营期电磁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切实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电磁影响。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变电站四周设置围墙,有效阻隔了其运行期产生的噪声;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电气设备,合理规划变电站平面布置;主变压器基础垫衬减振材料;合理选择导线截面 (略) 的电晕噪声水平;加强变电站和输电线运营管理,确保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声环境质量达标,减少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 3、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项目拟在青洲220kV变电站变压器所在四周设封闭环绕的集油沟,并设置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事故油池一座,有效容积可满足主变油量100%的泄漏容纳。事故废油由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回收,产生的含油废水及其他含油废物委托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单位安全处置。 |
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提供): | 本工程在公众参与期间,未收到与本工程环境保护有关的公众意见。 |
相关环保措施承诺(建设单位提供): | (1)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避免夜间施工;施工废水经简易沉淀后回用;施工场地设置围挡,洒水降尘;施工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妥善处理,建筑垃圾及时清运。 (2)在下阶段设计和建设中,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充分重视和认真实施相关环保措施。 (3)在下阶段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过程中,随时听取及收集公众对本项工程建设的意见,充分理解公众对电磁环境影响的担心,及时进行科学宣传和客观解释,积极妥善地处理好公众意见,避免有关纠纷事件的发生。 (4)在项目实施中加强项目环境管理,定期对施工员进行文明施工教育,减少植被破坏。 (5)加强对电磁环境的运行管理,保证各指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6)工程建成投运后,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自主验收,并报环保部门备案。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做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建设单位提供): | \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厅拟对上饶青洲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作出审批意见。
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4年04月11日 至 2024年04月17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791-*
通讯地址: (略) 红谷滩区北龙蟠街993号,省政务服务中心(方楼)三楼34-35号窗口
邮编:*
建设名称: | 上饶青洲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
建设地点: | (略) 经开区 |
建设单位: | 国 (略) |
建设项目概况(环评单位提供): | 1.青洲变电站工程:新建青洲220kV变电站一座,为户外式布置。主变容量为1×180MVA,无功补偿3×8+1×10MVar,新建 220kV出线间隔7个、110kV出线间隔2个。 2.青洲~炉塘I、II回22 (略) 工程: (略) 径长10.0km,其中新 (略) 3.0km、新 (略) 1.8km、利用现 (略) 预留侧架线1.9km、利用现 (略) 更换一侧导线1.9km 及利 (略) 更换扩容导线1.4km。新建段导线采用2×JL3/G1A-400/35钢芯高导电率铝绞线,导线更换段导线采用 JNRLH60/LB1A-300/40 铝包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 3.青洲~前山I、II回22 (略) 工程: (略) 径总长17.96km,其中本 (略) 路径长 12.16km(含新建段7.86km及导线更换段4.3km)、完全利用段 5.8km。新建段导线采用 2×JL3/G1A-400/35 钢芯高导电率铝绞线,导线更换段导线采用 JNRLH60/LB1A-240/30 铝包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恢复重建220kV北山电铁Ⅰ线/110kV炉白 (略) 3.05km,导线采用2×JL/G1A-240/30钢芯铝绞线。 4.炉塘~北山牵引站II回改接青洲变22 (略) 工程:新建单 (略) 径长0.19km。导线采用2×JL/G1A-240/30钢芯铝绞线。 5.间隔扩建工程:220kV前山变电站扩建、改造220kV出线间隔各1个;220kV炉塘变电站扩建、改造220kV出线间隔各1个。 本工程总投资为*万元,其中环保投资*元,约占总投资的0.86%。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评单位提供): | 一、项目施工期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施工结束,对环境的影响随之消失。 二、项目营运期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类比监测结果,本项目拟建220kV变电站建成运行后,厂界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值均满足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间隔扩建工程没有增加站址内主变容量,建设内容均在现有站址内进行,间隔扩建对现有站址周边的电磁环境影响很小。 本项目单回架设、双回架 (略) 电磁环境模式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在对地6.5m(经过非居民区时)最小线高下,边导线外地面投影离地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可满足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1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电磁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拟建单回220kV架 (略) 经过居民区,导线对地最低高度取整分别为10m、11m、14m、17m时,距地面1.5m、4.5m、7.5m、10.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可满足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 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拟建双回220kV架 (略) 经过居民区,导线对地最低高度取整分别为10m、11m、14m、16m时,距地面1.5m、4.5m、7.5m、10.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可满足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 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本项 (略) 沿线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除吴洲村徐家组、 (略) (略) 瑞达表面装饰产业园外),在导线对地高度最低7.5m时,其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可满足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为保证电磁环境达标,吴洲村徐家组、 (略) (略) 瑞达表面装饰产业园处导线对地高度需分别抬升至不低于15m、9m及11m。 2、运行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经预测,本项目220kV变电站建成投运后对厂界噪声的贡献值为27dB(A)~40dB(A),能满足GB *-2008中2类环境噪声排放限值要求。变电站评价范围内声环境保护目标处昼间噪声预测值为 42dB(A)~43dB(A),夜间噪声预测值为38dB(A),满足GB 3096-2008中2类环境噪声限值要求。 经声环境影响类比预测结果表明,本项 (略) 建成投运后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能够满足GB 3096-2008中相应的环境噪声限值要求;结合环境保护目标声环境现状值,本项目建成后,评价范围内声环境敏感目标可以满足GB 3096-2008中相应的环境噪声限值要求。 3、水环境影响评价 变电站正常运行时,站区内雨水经收集后汇入地 (略) , (略) 排出站外;生活污水主要为变电站定期巡查维护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生活污水进入站内设置的化粪池,经预处理后定期清掏。 4、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项目运行期间无废气排放,对周围环境空气不会造成影响。 5、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变电站运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变电站定期巡查维护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变电站内产生的废旧蓄电池(危险废物类别为HW31含铅废物,代码为900-052-31),以及变压器废油(危险废物类别为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代码为900-220-08)。 废旧蓄电池及 (略) 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理;变电站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6、环境风险影响评价 本项目在变压器所在四周设封闭环绕的集油沟,并设置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事故油池一座,有效容积67.5m3,主变下方拟建油坑一座,拟建变电站拟选用的主变型号油重约58吨(即64.8m3),目前设计的事故油池有效容积满足《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要求。一旦排油或漏油,所有的油水将通过油槽到达事故油池,经静置分离,含油废物及含油污水及时交由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单位处置,不外排。因此,本项目运行后的环境风险可控。 三、污染防治措施 1、电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变电站架空出线避开居民密集区,变电站附近高压危险区域应设警告牌;合理选择配电架构高度、对地和相间距离;合理选择杆塔塔型、导线排列型式等 (略) 工频电场和磁感应强度;在吴洲村徐家组、 (略) (略) 瑞达表面装饰产业园处导线对地高度需分别抬升至不低于15m、9m及11m; (略) 对地、交叉跨越距离满足电力设计规程要求; (略) 铁塔座架上应于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明严禁攀登,以防居民尤其是儿童发生意外, (略) 线下的耕地、园地等场所应给出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 (略) 走廊附近居民有关高 (略) 和环保知识的宣传、解释工作;开展运营期电磁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切实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电磁影响。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变电站四周设置围墙,有效阻隔了其运行期产生的噪声;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电气设备,合理规划变电站平面布置;主变压器基础垫衬减振材料;合理选择导线截面 (略) 的电晕噪声水平;加强变电站和输电线运营管理,确保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声环境质量达标,减少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 3、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项目拟在青洲220kV变电站变压器所在四周设封闭环绕的集油沟,并设置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事故油池一座,有效容积可满足主变油量100%的泄漏容纳。事故废油由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回收,产生的含油废水及其他含油废物委托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单位安全处置。 |
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提供): | 本工程在公众参与期间,未收到与本工程环境保护有关的公众意见。 |
相关环保措施承诺(建设单位提供): | (1)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避免夜间施工;施工废水经简易沉淀后回用;施工场地设置围挡,洒水降尘;施工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妥善处理,建筑垃圾及时清运。 (2)在下阶段设计和建设中,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充分重视和认真实施相关环保措施。 (3)在下阶段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过程中,随时听取及收集公众对本项工程建设的意见,充分理解公众对电磁环境影响的担心,及时进行科学宣传和客观解释,积极妥善地处理好公众意见,避免有关纠纷事件的发生。 (4)在项目实施中加强项目环境管理,定期对施工员进行文明施工教育,减少植被破坏。 (5)加强对电磁环境的运行管理,保证各指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6)工程建成投运后,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自主验收,并报环保部门备案。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做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建设单位提供): | \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