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生态环境局西山分局拟审批《昆明市西山区滇池西岸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公示
昆明市生态环境局西山分局拟审批《昆明市西山区滇池西岸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有关规定,现将拟审批的《 (略) 西山区滇池西岸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一、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略) 西山区滇池西岸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建设地点:西山区碧鸡、海口街道办事处
建设单位: (略) 西山区水务局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内容: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将片区内16 条沟渠的支沟及连通沟渠纳入清淤范围;生态化改造7.17km;绿化恢复4.25公顷;水质或水位监测点19 处,雨量计3 处;坝塘提升一处;截污管29.66km;1 座70m3/d村庄污水处理设施;龙潭水引清工程。
二、项目采取的环保对策措施
序号 | 污染源 | 防治对策措施 |
一 |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 |
1 | 废水 | (1)施工生产废水处理 ①施工机械冲洗产生的含油废水需经隔油池等设施处理达标后回用。 ②施工泥浆废水通过沉淀达标后全部回用不外排,用于场地、道路洒水降尘。 (2)雨季径流 ①施工场地周边应设置排水沟,并在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淀池对地表径流进行沉淀处理后在场地内回用,回用不完的部分外排周边沟渠; ②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在雨天进行土方作业; ③雨天对粉状物料堆放场所和表土临时堆场进行必要的遮蔽。 (3)地下涌水 涌出的地下水经临时沉淀池收集沉淀后回用,多余部分沉淀后外排至沟渠内。 (4)施工运输材料过程应加强管理,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在雨天进行土方作业;雨天对粉状物料堆放场所和表土临时堆场进行必要的遮蔽。 (5)加密施工期水质监测,一旦发生滇池水质监测数据超标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通知滇池管理部门、水务、环保等相关部门,滇管部门必要时采取滇池重要湿地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6)加强施工管理 ①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临时堆场布设在远离水体且符合有关敏感区相关规定的地方,做好遮盖。 ②施工弃渣按水保方案进行了及时清运处置,不在施工区内堆放,加强了运输过程中的管理、没有弃渣散落到水体中。 施工过程中检查车辆状况, (略) 监控,避免出现车辆漏油的现象。 ③工程不单独设置施工生活营地,施工人员分散在区域的村落内,依托村落及乡镇现有的生活设施解决了生活废水排放的问题。 |
2 | 废气 | (1)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工程施工扬尘防控措施如下: ①根据《 (略) 预拌商品混凝土管理办法》规定,项目施工不能在施工现场设置混凝土搅拌站。“禁止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它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气体的物质;禁止接纳或者使用未封闭、无遮盖的运输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车辆; ②加强施工现场运输车辆管理。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必须有遮盖和防护措施,易撒露物质全部实行密闭运输驶入工地的运输车辆必须车身整洁,装载车厢完好,装载货物堆码整齐,不 (略) ;驶出工地的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干净,严 (略) ,限制车速。 ③施工现场进行围挡、工地砂土100%覆盖、施工现场长期裸土进行覆盖或绿化。 ④施工场地需设置洒水设施进行洒水抑尘,尤其是土石方、基础施工阶段及风速较大的天气应加大洒水频率,并在施工作业面易产尘点设置一台雾炮机进行洒水抑尘。 ⑤施工场地粉(粒)状料堆应尽量选在避风处,并对其进行遮盖,防止大量扬尘产生。粉状物料装卸时禁止凌空抛洒。在施工场地上设置专人负责弃土、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和堆放,堆放场地应尽量避开居民区的上风向,必要时加盖蓬布或洒水,防止二次粉尘。 ⑥对建筑垃圾及弃土应及时处理、清运、以减少占地,防止粉尘污染,改善施工场地的环境。 (2)燃油废气防治措施 ①施工机械在进入施工现场时,确保正常的运行时间,减少怠速、减速和加速的时间,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②施工期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没有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和运输车辆超载,不得使用劣质燃料。 (3)恶臭异味防治措施 ①生态清淤工程底泥在清淤河道岸边沥水干化后采用封闭式运输车运输,淤泥运输过程避开了居民密集区。 ②淤泥沥水干化远离滇池重要湿地位置,淤泥经沥水干化后外运处置,不长时间存储,日常采用喷洒除臭剂、苫盖等方式。 |
3 | 固体废物 | (1)工程弃土石 表土和开挖产生且用于回填的土石方将用编织袋装袋后码放至作业带内暂存,不能用于回填的土石方则直接运至指定的弃渣堆放场地内集中堆存,不在施工作业带内临时堆放。 (2)淤泥 河道清淤工程清淤污泥经袋装后在河道一侧堆置进行沥水干化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全部运至合法的弃渣场处置。 (3)生活垃圾 ①在施工区设置垃圾箱,并经常喷洒灭害灵等药水,防止苍蝇等传染媒介滋生; ②设专人定时进行卫生清理工作,委托当地环卫部门进行定期清运,集中将施工生活垃圾就近运往各工程区附近的乡镇垃圾收集点。 ③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 (略) 等施工用地及时进行场地清理,清理建筑垃圾及各种杂物,对其周围的生活垃圾进行场地清理,并用生石灰、石炭酸进行消毒,做好施工迹地恢复工作。 |
4 | 噪声 | ①施工单位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尽量选择低噪声设备和工艺,降低源强;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振动大的机械设备使用减振机座降低噪声;空压机配备消声器。 ②交通噪声污染治理措施一般采用声源控制、声传播途径控制及受声点的防护三种方式。声源控制措施包括采 (略) 面、设置限速标志等;声传播途径控制措施包括设置声屏障、种植绿化林带等。 ③严格遵守《 (略)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略) 人民政府第 72 号令)关于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的相关规定: a.建筑施工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b.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十五日以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 ④对强噪声设备进行一定的隔声及减振处理; ⑤在进行物料运输时,应合理安排运输时间,禁止在夜间进行,施工场地的施工车辆出入地点应尽量远离敏感点,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禁鸣; ⑥合理安排工期,减短施工时间;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做到文明施工; ⑥应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步骤,采取诸如分段浇筑等方式,尽量减短噪声持续排放的时间; |
5 |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 工程截污管采用HDP (略) ,施工期做 (略) 下埋设碎石垫层、配电柜底下实行水泥硬化,污水处理站中各设备设施采用水泥混凝土墙面并在池壁地面以下及垫层顶面刷专用防腐涂料3遍,池内壁用环氧树脂高分子防水胶粉涂抹2遍;人工湿地采用砂垫层防渗措施,降低污水泄露造成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风险。 |
6 | 生态环境 | 1.严格控制项目建设用地 禁止扩大本工程占地范围,要严格划定施工活动范围,施工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施工占地区以外的保护地域。 施工人员、施工车辆和各种设备应 (略) 线行驶, 不得随 (略) 和碾压工程占地外的植被。 2.优化施工方案 要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采用先进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同时做好机械保养, 降低噪声等环境影响,从而避免施工机械噪声过大,影响施工区域周边动物正常的觅食、繁殖、活动。施工单位应优化施工方案,沟渠清淤和沿线生态修复工程尽量选择在入滇枯水季节施工。并抓紧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施工时间。 施工期尽量避开动物的繁殖季节。提出优化调整建议,取消白莲寺龙潭出水沟清淤和白莲寺龙潭引清工程。 3.严格施工过程管理 施工过程中要对开挖的土石方堆放进行临时拦挡并按照水土保持中的要求, 采用彩布条临时覆盖,设置临时拦挡设施,避免形成新的水土流失。 在施工结束后及时对占地进行草本植物、灌木并结合乔木的植被恢复措施。 施工结束后,工程占地必须尽快进行土地整治后覆土绿化恢复,避免形成新 的水土流失。 4.强化施工环境管理 建设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废弃土石方和生活垃圾等,须按 照本环评中提出的固废处置措施进行处置,严禁随意堆放于生态敏感区(滇池生态保护核心区)范围内,压占保护区的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植物配置应尽量选择当地乡土植物,禁止引入外来入侵物种,植物引入需征得林业局及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同意。 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 ①控制施工范围, 注意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防止施工人员因行为不当对古树名木造成破坏。 ②后期施工时发现其他占地范围内分布有保护植物需上报当地林业局,根据林业局及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意见采取保护措施,实在无法避让情况下采取就地保护或者移栽,并保证其成活。 加强对重点保护动物的保护: 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严禁施工人员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 5.水生生态保护及减缓措施 ①为降低施工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有上游来水的河道清淤应严格按施工要求分段进行,且只对表层污染严重的淤泥进行清除,保留下层污染程度轻的淤泥作为下一步生态恢复的基底。 ②尽量保护原来的水生植物的种类多样性,在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工程中尽量避免和减少对原来植物的破坏。 ③施工期间加强对水域内保护动物的观测,倘若发现有因工程施工导致受伤的,应立即 (略) 西山区渔政监督管理站报告,及时将受伤保护动物 (略) 西山区渔政监督管理站指派的地点进行保护。 ④加强附近水域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跟踪监测,及时了解工程对渔业生态及渔业资源的实际影响。 ⑤严禁施工人员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水体电鱼、捕捞、毒鱼、炸鱼等等破坏鱼 类的行为。 ⑥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本环评提出的防治废水、废渣、噪声的措施,避免因废水、废渣、噪声的处置措施不当对栖息在浅水区的底栖鱼类和浮游鱼类造成影响。 6.管理措施 ①加强对工程施工的相关领导、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教育,明确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觉保护周围环境、自然资源。 ②与当地林业部门加强配合, 加强施工期的用火管理, 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加强巡护,防止砍伐树木、捕杀鸟类等伤害野生动植物的行为发生。 7.*生生态保护及减缓措施 ①淤泥沥水处理后及时外运处置,不得长时间堆放,堆放淤泥的施工作业区外侧设置截、排水沟,经沉淀处理达标后外排临近污水管,严禁超标尾水排入滇池及周边河道。 ②对迁徙能力强的兽类及鸟类动物,尽可能避免在其繁殖、育雏(哺育)季节施工,搜捕工区内的迁徙能力弱的两栖类保护级动物,在工程影响区域外的适宜生境区域放归(养)。 ③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④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一旦发现保护级动植物,应立即向上级报告,禁止私自处理。上级部门应联系林业等部门,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立即采取移栽、捕捉放生等保护措施。 ⑤规范施工活动,防止人为对工程范围外土壤、植被的破坏。 |
二 | 运营期环保对策措施 | |
1 | 废水 | 本项目建成后各片区设置运维管护人员,负责项目区河道清理、水生植物控制与养护,同时对项目区内设置的人工湿地、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农田退水净化系统、监测系统等进行维护,确保项目区内水质达标、各设施稳定运行。 本项目管理人员为项目附近居民,均依托现有生活设施,无新增废水产生。 |
2 |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 ①运营期 (略) 进行周期性巡回检查,注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日常进水水量变化周期,有跑冒滴漏或其他异常现象的应及时检修; ②定期清理删渣、一体化处理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污泥定期外运、人工湿地植物及时收割处理,保证黑荞母村一体化污水处理站的正常运行,降低污水非正常排放造成周围土壤污染。 |
3 | 大气 | 化粪池、一体化污水处理站产生的少量恶臭污染物,通过周边山林绿化及大气扩散后,可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4 | 固体 废物 | 本项目管理人员为项目附近居民,管理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依托现有生活垃圾收集装置,与河道管理清理出的杂物和收割的水生植物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本项目固废均经过合理处置,不外排。 |
5 | 噪声 | (1)在泵机底座设置减振装置,取水泵房应采用隔音吸声材料处理,泵房要真空玻璃门窗和封闭条,确保泵房的密闭效果良好,以控制运营噪声源强和噪声传播途径。 (2)加强泵房内泵机等产噪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泵站在门窗密闭条件下运营。 (3)加强泵房周围绿化,种植树木。 |
6 | 风险 | (1)生态恢复、生态步道建设和湿地植物均采用本土乡土物种,项目后期须做好外来入侵植物的防范工作,组织人员定期对外来入侵植物进行清除,防止入侵植物在工程区域内大范围扩散。 (2)项目运行期在工程扰动区域设置生物多样性监测样点,及时掌握工程扰动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后期要加强示范点项目的运行期管理及跟踪监测,一旦生态环境状况发生异常,及时采取风险应急措施,并及时向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 |
7 | 生态 | (1)污染控制 项目营运后,可设置公告牌严禁游客乱丢垃圾及践踏、损毁绿化植物,垃圾定期由环卫部门清扫。 工程运营后,对绿化植物进行修剪,修剪的枝叶不得随意丢弃,严禁将枝叶倒入河道内。 项目运营期,加强植物生产情况的巡检,发现植被恢复受阻,要进行植被的补植补种。 在项目区内设置告示牌和警告牌,宣传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加强公众的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教育。 加强对项目区内的生态保护,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执法。 (2)环境管理 拟建项目营运期 要严格遵守《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等有关管理规定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将提出环境监测项目和计划实施, 并落实必要的监测经费。工程运行期,安排专职管理人员对项目区域内所有沟渠进行日常巡查,负责河道清理、水生植物控制与养护,同时对项目区内设置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坝塘提升工程和水泵进行维护,确保项目区内水质达标、各设施稳定运行。 |
三、公众参与情况
本次评价在报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前,于2023年3月17日-2023年3月30日进行了全文公示, (略) 址:http://**
shtml。于2024年3月29日, (略) 评估中心组织的专家论证。
四、环评文件放置地点:
(略) 西山区 (略) (电子文本)
五、公示时间:
自公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六、征求公众参与的主要事项
本次公示主要征求公众对拟建项目区域环境质量的看法,对目前区域范围内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认识,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对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对本项目建设的态度。
七、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在本次信息公示后,公众可通过向指定地址发送电子邮件、电话、信函或者面谈等方式发表关于该项目建设及验收工作的意见看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 (略) 西山区滇池西岸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核意见要求听证。
八、反馈方式:
(略) 生态环境局西山分局
Email:*@*q.com
电话/传真:0871-* 0871-*
通信地址: (略) 西山区兴苑新居2栋1楼
邮编:*
附件:
(略) 西山区滇池西岸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报批稿) 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有关规定,现将拟审批的《 (略) 西山区滇池西岸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一、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略) 西山区滇池西岸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建设地点:西山区碧鸡、海口街道办事处
建设单位: (略) 西山区水务局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内容: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将片区内16 条沟渠的支沟及连通沟渠纳入清淤范围;生态化改造7.17km;绿化恢复4.25公顷;水质或水位监测点19 处,雨量计3 处;坝塘提升一处;截污管29.66km;1 座70m3/d村庄污水处理设施;龙潭水引清工程。
二、项目采取的环保对策措施
序号 | 污染源 | 防治对策措施 |
一 |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 |
1 | 废水 | (1)施工生产废水处理 ①施工机械冲洗产生的含油废水需经隔油池等设施处理达标后回用。 ②施工泥浆废水通过沉淀达标后全部回用不外排,用于场地、道路洒水降尘。 (2)雨季径流 ①施工场地周边应设置排水沟,并在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淀池对地表径流进行沉淀处理后在场地内回用,回用不完的部分外排周边沟渠; ②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在雨天进行土方作业; ③雨天对粉状物料堆放场所和表土临时堆场进行必要的遮蔽。 (3)地下涌水 涌出的地下水经临时沉淀池收集沉淀后回用,多余部分沉淀后外排至沟渠内。 (4)施工运输材料过程应加强管理,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在雨天进行土方作业;雨天对粉状物料堆放场所和表土临时堆场进行必要的遮蔽。 (5)加密施工期水质监测,一旦发生滇池水质监测数据超标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通知滇池管理部门、水务、环保等相关部门,滇管部门必要时采取滇池重要湿地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6)加强施工管理 ①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临时堆场布设在远离水体且符合有关敏感区相关规定的地方,做好遮盖。 ②施工弃渣按水保方案进行了及时清运处置,不在施工区内堆放,加强了运输过程中的管理、没有弃渣散落到水体中。 施工过程中检查车辆状况, (略) 监控,避免出现车辆漏油的现象。 ③工程不单独设置施工生活营地,施工人员分散在区域的村落内,依托村落及乡镇现有的生活设施解决了生活废水排放的问题。 |
2 | 废气 | (1)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工程施工扬尘防控措施如下: ①根据《 (略) 预拌商品混凝土管理办法》规定,项目施工不能在施工现场设置混凝土搅拌站。“禁止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它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气体的物质;禁止接纳或者使用未封闭、无遮盖的运输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车辆; ②加强施工现场运输车辆管理。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必须有遮盖和防护措施,易撒露物质全部实行密闭运输驶入工地的运输车辆必须车身整洁,装载车厢完好,装载货物堆码整齐,不 (略) ;驶出工地的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干净,严 (略) ,限制车速。 ③施工现场进行围挡、工地砂土100%覆盖、施工现场长期裸土进行覆盖或绿化。 ④施工场地需设置洒水设施进行洒水抑尘,尤其是土石方、基础施工阶段及风速较大的天气应加大洒水频率,并在施工作业面易产尘点设置一台雾炮机进行洒水抑尘。 ⑤施工场地粉(粒)状料堆应尽量选在避风处,并对其进行遮盖,防止大量扬尘产生。粉状物料装卸时禁止凌空抛洒。在施工场地上设置专人负责弃土、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和堆放,堆放场地应尽量避开居民区的上风向,必要时加盖蓬布或洒水,防止二次粉尘。 ⑥对建筑垃圾及弃土应及时处理、清运、以减少占地,防止粉尘污染,改善施工场地的环境。 (2)燃油废气防治措施 ①施工机械在进入施工现场时,确保正常的运行时间,减少怠速、减速和加速的时间,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②施工期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没有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和运输车辆超载,不得使用劣质燃料。 (3)恶臭异味防治措施 ①生态清淤工程底泥在清淤河道岸边沥水干化后采用封闭式运输车运输,淤泥运输过程避开了居民密集区。 ②淤泥沥水干化远离滇池重要湿地位置,淤泥经沥水干化后外运处置,不长时间存储,日常采用喷洒除臭剂、苫盖等方式。 |
3 | 固体废物 | (1)工程弃土石 表土和开挖产生且用于回填的土石方将用编织袋装袋后码放至作业带内暂存,不能用于回填的土石方则直接运至指定的弃渣堆放场地内集中堆存,不在施工作业带内临时堆放。 (2)淤泥 河道清淤工程清淤污泥经袋装后在河道一侧堆置进行沥水干化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全部运至合法的弃渣场处置。 (3)生活垃圾 ①在施工区设置垃圾箱,并经常喷洒灭害灵等药水,防止苍蝇等传染媒介滋生; ②设专人定时进行卫生清理工作,委托当地环卫部门进行定期清运,集中将施工生活垃圾就近运往各工程区附近的乡镇垃圾收集点。 ③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 (略) 等施工用地及时进行场地清理,清理建筑垃圾及各种杂物,对其周围的生活垃圾进行场地清理,并用生石灰、石炭酸进行消毒,做好施工迹地恢复工作。 |
4 | 噪声 | ①施工单位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尽量选择低噪声设备和工艺,降低源强;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振动大的机械设备使用减振机座降低噪声;空压机配备消声器。 ②交通噪声污染治理措施一般采用声源控制、声传播途径控制及受声点的防护三种方式。声源控制措施包括采 (略) 面、设置限速标志等;声传播途径控制措施包括设置声屏障、种植绿化林带等。 ③严格遵守《 (略)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略) 人民政府第 72 号令)关于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的相关规定: a.建筑施工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b.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十五日以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 ④对强噪声设备进行一定的隔声及减振处理; ⑤在进行物料运输时,应合理安排运输时间,禁止在夜间进行,施工场地的施工车辆出入地点应尽量远离敏感点,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禁鸣; ⑥合理安排工期,减短施工时间;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做到文明施工; ⑥应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步骤,采取诸如分段浇筑等方式,尽量减短噪声持续排放的时间; |
5 |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 工程截污管采用HDP (略) ,施工期做 (略) 下埋设碎石垫层、配电柜底下实行水泥硬化,污水处理站中各设备设施采用水泥混凝土墙面并在池壁地面以下及垫层顶面刷专用防腐涂料3遍,池内壁用环氧树脂高分子防水胶粉涂抹2遍;人工湿地采用砂垫层防渗措施,降低污水泄露造成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风险。 |
6 | 生态环境 | 1.严格控制项目建设用地 禁止扩大本工程占地范围,要严格划定施工活动范围,施工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施工占地区以外的保护地域。 施工人员、施工车辆和各种设备应 (略) 线行驶, 不得随 (略) 和碾压工程占地外的植被。 2.优化施工方案 要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采用先进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同时做好机械保养, 降低噪声等环境影响,从而避免施工机械噪声过大,影响施工区域周边动物正常的觅食、繁殖、活动。施工单位应优化施工方案,沟渠清淤和沿线生态修复工程尽量选择在入滇枯水季节施工。并抓紧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施工时间。 施工期尽量避开动物的繁殖季节。提出优化调整建议,取消白莲寺龙潭出水沟清淤和白莲寺龙潭引清工程。 3.严格施工过程管理 施工过程中要对开挖的土石方堆放进行临时拦挡并按照水土保持中的要求, 采用彩布条临时覆盖,设置临时拦挡设施,避免形成新的水土流失。 在施工结束后及时对占地进行草本植物、灌木并结合乔木的植被恢复措施。 施工结束后,工程占地必须尽快进行土地整治后覆土绿化恢复,避免形成新 的水土流失。 4.强化施工环境管理 建设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废弃土石方和生活垃圾等,须按 照本环评中提出的固废处置措施进行处置,严禁随意堆放于生态敏感区(滇池生态保护核心区)范围内,压占保护区的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植物配置应尽量选择当地乡土植物,禁止引入外来入侵物种,植物引入需征得林业局及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同意。 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 ①控制施工范围, 注意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防止施工人员因行为不当对古树名木造成破坏。 ②后期施工时发现其他占地范围内分布有保护植物需上报当地林业局,根据林业局及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意见采取保护措施,实在无法避让情况下采取就地保护或者移栽,并保证其成活。 加强对重点保护动物的保护: 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严禁施工人员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 5.水生生态保护及减缓措施 ①为降低施工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有上游来水的河道清淤应严格按施工要求分段进行,且只对表层污染严重的淤泥进行清除,保留下层污染程度轻的淤泥作为下一步生态恢复的基底。 ②尽量保护原来的水生植物的种类多样性,在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工程中尽量避免和减少对原来植物的破坏。 ③施工期间加强对水域内保护动物的观测,倘若发现有因工程施工导致受伤的,应立即 (略) 西山区渔政监督管理站报告,及时将受伤保护动物 (略) 西山区渔政监督管理站指派的地点进行保护。 ④加强附近水域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跟踪监测,及时了解工程对渔业生态及渔业资源的实际影响。 ⑤严禁施工人员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水体电鱼、捕捞、毒鱼、炸鱼等等破坏鱼 类的行为。 ⑥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本环评提出的防治废水、废渣、噪声的措施,避免因废水、废渣、噪声的处置措施不当对栖息在浅水区的底栖鱼类和浮游鱼类造成影响。 6.管理措施 ①加强对工程施工的相关领导、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教育,明确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觉保护周围环境、自然资源。 ②与当地林业部门加强配合, 加强施工期的用火管理, 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加强巡护,防止砍伐树木、捕杀鸟类等伤害野生动植物的行为发生。 7.*生生态保护及减缓措施 ①淤泥沥水处理后及时外运处置,不得长时间堆放,堆放淤泥的施工作业区外侧设置截、排水沟,经沉淀处理达标后外排临近污水管,严禁超标尾水排入滇池及周边河道。 ②对迁徙能力强的兽类及鸟类动物,尽可能避免在其繁殖、育雏(哺育)季节施工,搜捕工区内的迁徙能力弱的两栖类保护级动物,在工程影响区域外的适宜生境区域放归(养)。 ③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④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一旦发现保护级动植物,应立即向上级报告,禁止私自处理。上级部门应联系林业等部门,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立即采取移栽、捕捉放生等保护措施。 ⑤规范施工活动,防止人为对工程范围外土壤、植被的破坏。 |
二 | 运营期环保对策措施 | |
1 | 废水 | 本项目建成后各片区设置运维管护人员,负责项目区河道清理、水生植物控制与养护,同时对项目区内设置的人工湿地、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农田退水净化系统、监测系统等进行维护,确保项目区内水质达标、各设施稳定运行。 本项目管理人员为项目附近居民,均依托现有生活设施,无新增废水产生。 |
2 |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 ①运营期 (略) 进行周期性巡回检查,注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日常进水水量变化周期,有跑冒滴漏或其他异常现象的应及时检修; ②定期清理删渣、一体化处理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污泥定期外运、人工湿地植物及时收割处理,保证黑荞母村一体化污水处理站的正常运行,降低污水非正常排放造成周围土壤污染。 |
3 | 大气 | 化粪池、一体化污水处理站产生的少量恶臭污染物,通过周边山林绿化及大气扩散后,可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4 | 固体 废物 | 本项目管理人员为项目附近居民,管理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依托现有生活垃圾收集装置,与河道管理清理出的杂物和收割的水生植物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本项目固废均经过合理处置,不外排。 |
5 | 噪声 | (1)在泵机底座设置减振装置,取水泵房应采用隔音吸声材料处理,泵房要真空玻璃门窗和封闭条,确保泵房的密闭效果良好,以控制运营噪声源强和噪声传播途径。 (2)加强泵房内泵机等产噪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泵站在门窗密闭条件下运营。 (3)加强泵房周围绿化,种植树木。 |
6 | 风险 | (1)生态恢复、生态步道建设和湿地植物均采用本土乡土物种,项目后期须做好外来入侵植物的防范工作,组织人员定期对外来入侵植物进行清除,防止入侵植物在工程区域内大范围扩散。 (2)项目运行期在工程扰动区域设置生物多样性监测样点,及时掌握工程扰动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后期要加强示范点项目的运行期管理及跟踪监测,一旦生态环境状况发生异常,及时采取风险应急措施,并及时向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 |
7 | 生态 | (1)污染控制 项目营运后,可设置公告牌严禁游客乱丢垃圾及践踏、损毁绿化植物,垃圾定期由环卫部门清扫。 工程运营后,对绿化植物进行修剪,修剪的枝叶不得随意丢弃,严禁将枝叶倒入河道内。 项目运营期,加强植物生产情况的巡检,发现植被恢复受阻,要进行植被的补植补种。 在项目区内设置告示牌和警告牌,宣传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加强公众的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教育。 加强对项目区内的生态保护,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执法。 (2)环境管理 拟建项目营运期 要严格遵守《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等有关管理规定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将提出环境监测项目和计划实施, 并落实必要的监测经费。工程运行期,安排专职管理人员对项目区域内所有沟渠进行日常巡查,负责河道清理、水生植物控制与养护,同时对项目区内设置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坝塘提升工程和水泵进行维护,确保项目区内水质达标、各设施稳定运行。 |
三、公众参与情况
本次评价在报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前,于2023年3月17日-2023年3月30日进行了全文公示, (略) 址:http://**
shtml。于2024年3月29日, (略) 评估中心组织的专家论证。
四、环评文件放置地点:
(略) 西山区 (略) (电子文本)
五、公示时间:
自公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六、征求公众参与的主要事项
本次公示主要征求公众对拟建项目区域环境质量的看法,对目前区域范围内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认识,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对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对本项目建设的态度。
七、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在本次信息公示后,公众可通过向指定地址发送电子邮件、电话、信函或者面谈等方式发表关于该项目建设及验收工作的意见看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 (略) 西山区滇池西岸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核意见要求听证。
八、反馈方式:
(略) 生态环境局西山分局
Email:*@*q.com
电话/传真:0871-* 0871-*
通信地址: (略) 西山区兴苑新居2栋1楼
邮编:*
附件:
(略) 西山区滇池西岸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报批稿) 公示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