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动力部110kV胜科线路径迁改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批复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关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动力部110kV胜科线路径迁改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批复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日我局拟对中国工 (略) 动力部110kV胜科线路径迁改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日-**日(5个工作日)。

一、项目名称:110kV胜科线路径迁改工程建设项目。

二、建设地点: (略) 游仙区石马镇。

三、建设单位:中国工 (略) 动力部。

四、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略) 中科鸿 (略) 。

五、项目概况:由于110kV胜科线部分线 (略) 某专项用地红线内, (略) 决定对相应输电线路进行迁改。主要建设内容为:拆除线路长度约1.3km,杆塔9基;新建线路长度约2.5km,杆塔9基。

项目总投资536万元,环保投资13.3万元。

六、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项目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前须制定控制工地扬尘方案,施工期间接受城管部门的监督检查,采取有效防尘措施。风速四级以上易产生扬尘时,建议施工单位应暂停土方开挖,采取覆盖堆料、湿润等措施,有效减少扬尘污染。及时清运施工废弃物,暂时不能清运的应采取覆盖等措施,工程完毕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施工必须使用商品混凝土,不得进行现场搅拌加工混凝土,禁止使用袋装水泥。施工运输车辆严禁不经过冲洗 (略) 道路。无雨日采用洒水车喷水降尘,保持道路清洁、运行状态良好;运输沙、石、水泥、土方、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物质的车辆,必须封盖严密,严禁撒漏;运输路线尽量避免穿越人口集中区、商业繁华区等敏感地段。购置车辆选用尾气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运输线路尽量不穿越人群集中居住区。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并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并采取有效的减振、隔声等措施;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进行施工总平布置,充分利用施工场地的距离衰减作用缓解噪声影响,确保施工噪声场界处实现达标排放;加强施工管理,文明施工,在装卸、搬运钢管、模板等时严禁抛掷;加强车辆管理,建筑材料运输车辆临近敏感点时低速行驶、禁止鸣笛;加强与周围居民沟通,防止扰民纠纷。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地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暂行规定》,对施工废水进行妥善处理,施工产生的废水用于施工现场的洒水降尘,不外排,严禁施工废水乱排、乱流,做到文明施工。输电线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相对较少且分散,依托租用民房已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施工场地应及时清理和清运固体废物,不得丢弃在施工现场。为避免施工垃圾及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影响,在工程施工前应做好施工机构及施工人员的环保培训。明确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应分别收集堆放,其中建筑垃圾可回收部分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部分运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处置场堆放。生活垃圾集中 (略) 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本项目线路土石方主要来源于塔基开挖,输电线路余方可以用于塔基区植被恢复或采用浆砌石挡土墙拦挡后进行植被恢复,对于位于平坦地形的塔基,回填后剩余弃土堆放在铁塔下方夯实。拆除的铁塔钢材、导线、地线及金具由建设单位回收再利用。

(二)项目营运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合理选择线路路径,避让集中居民点。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降低线路的电晕噪声。

(三)项目营运期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输电线路迁改完成后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12m。线路在与其他电力线、通信线、公路等交叉跨越时严格按规程要求留有净空距离。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降低线路的电磁环境影响。

(四)项目营运期生态保护措施:对塔基处加强植被的抚育和管护。在线路维护和检修中仅对影响安全运行的树木进行削枝,不进行砍伐。加强用火管理,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在线路巡视时应避免带入火种,以免引发火灾,破坏植被。维护人员在维护巡线时应尽量选用已有道路或乡村道路,避免新开辟路径,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植被的破坏,鼓励使用无人机等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方式进行巡线维护。

七、相关部门意见:

本项目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本项目属于D4420电力供应业。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9号令),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四、电力——10、电网改造与建设,增量配电网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略) 游仙区自然资源局对本项目路径进行了确认。

联系电话:0816-*( (略) 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安全管理科)

传 真:0816-*

邮箱:*@*q.com

通讯地址: (略) 涪城区玉泉中路10-1号

邮 编:*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日我局拟对中国工 (略) 动力部110kV胜科线路径迁改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日-**日(5个工作日)。

一、项目名称:110kV胜科线路径迁改工程建设项目。

二、建设地点: (略) 游仙区石马镇。

三、建设单位:中国工 (略) 动力部。

四、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略) 中科鸿 (略) 。

五、项目概况:由于110kV胜科线部分线 (略) 某专项用地红线内, (略) 决定对相应输电线路进行迁改。主要建设内容为:拆除线路长度约1.3km,杆塔9基;新建线路长度约2.5km,杆塔9基。

项目总投资536万元,环保投资13.3万元。

六、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项目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前须制定控制工地扬尘方案,施工期间接受城管部门的监督检查,采取有效防尘措施。风速四级以上易产生扬尘时,建议施工单位应暂停土方开挖,采取覆盖堆料、湿润等措施,有效减少扬尘污染。及时清运施工废弃物,暂时不能清运的应采取覆盖等措施,工程完毕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施工必须使用商品混凝土,不得进行现场搅拌加工混凝土,禁止使用袋装水泥。施工运输车辆严禁不经过冲洗 (略) 道路。无雨日采用洒水车喷水降尘,保持道路清洁、运行状态良好;运输沙、石、水泥、土方、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物质的车辆,必须封盖严密,严禁撒漏;运输路线尽量避免穿越人口集中区、商业繁华区等敏感地段。购置车辆选用尾气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运输线路尽量不穿越人群集中居住区。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并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并采取有效的减振、隔声等措施;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进行施工总平布置,充分利用施工场地的距离衰减作用缓解噪声影响,确保施工噪声场界处实现达标排放;加强施工管理,文明施工,在装卸、搬运钢管、模板等时严禁抛掷;加强车辆管理,建筑材料运输车辆临近敏感点时低速行驶、禁止鸣笛;加强与周围居民沟通,防止扰民纠纷。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地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暂行规定》,对施工废水进行妥善处理,施工产生的废水用于施工现场的洒水降尘,不外排,严禁施工废水乱排、乱流,做到文明施工。输电线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相对较少且分散,依托租用民房已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施工场地应及时清理和清运固体废物,不得丢弃在施工现场。为避免施工垃圾及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影响,在工程施工前应做好施工机构及施工人员的环保培训。明确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应分别收集堆放,其中建筑垃圾可回收部分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部分运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处置场堆放。生活垃圾集中 (略) 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本项目线路土石方主要来源于塔基开挖,输电线路余方可以用于塔基区植被恢复或采用浆砌石挡土墙拦挡后进行植被恢复,对于位于平坦地形的塔基,回填后剩余弃土堆放在铁塔下方夯实。拆除的铁塔钢材、导线、地线及金具由建设单位回收再利用。

(二)项目营运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合理选择线路路径,避让集中居民点。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降低线路的电晕噪声。

(三)项目营运期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输电线路迁改完成后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12m。线路在与其他电力线、通信线、公路等交叉跨越时严格按规程要求留有净空距离。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降低线路的电磁环境影响。

(四)项目营运期生态保护措施:对塔基处加强植被的抚育和管护。在线路维护和检修中仅对影响安全运行的树木进行削枝,不进行砍伐。加强用火管理,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在线路巡视时应避免带入火种,以免引发火灾,破坏植被。维护人员在维护巡线时应尽量选用已有道路或乡村道路,避免新开辟路径,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植被的破坏,鼓励使用无人机等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方式进行巡线维护。

七、相关部门意见:

本项目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本项目属于D4420电力供应业。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9号令),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四、电力——10、电网改造与建设,增量配电网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略) 游仙区自然资源局对本项目路径进行了确认。

联系电话:0816-*( (略) 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安全管理科)

传 真:0816-*

邮箱:*@*q.com

通讯地址: (略) 涪城区玉泉中路10-1号

邮 编:*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