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生态环境局会泽分局关于2024年4月29日会泽县燕麦加工厂建设项目一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曲靖市生态环境局会泽分局关于2024年4月29日会泽县燕麦加工厂建设项目一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曲靖市生态环境局会泽分局关于2024年4月29日会泽县燕麦加工厂建设项目(一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 信 (略) 生态环境局会泽分局
  • 发布时间2024-04-29 15:42:04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现将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对项目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4月29日—2024年5月8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决定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 0874-*

通讯地址:会 (略) 744号5楼(会泽县政务大楼五楼)

邮编:*

项目名称

会泽县燕麦加工厂建设项目(一期)

建设地点

(略) 会泽县会泽工业园区宝云街道绿色食品加工区

建设单位

会泽县聚隆 (略)

环评文件类型

报告表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昆明阳光 (略)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会泽县燕麦加工厂建设项目(一期);

(2)建设地点: (略) 会泽县会泽工业园区宝云街道绿色食品加工区;

(3)建设单位:会泽县聚隆 (略) ;

(4)建设性质:新建;

(5)项目占地:占地面积为*m2,一期项目建设燕麦加工车间及辅助用房,新建厂房面积约5500m2。

(6)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工程内容包括主体工程、储运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主体工程主要为生产厂房及设备等;储运工程主要为物料输送系统;公用工程主要包含供水、供电、排水、消防等公用系统;环保工程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固废等处置措施。

(7)投资总额:项目总投资*元,其中环保投资约135.*元,占总投资的8.47%。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1、大气污染保护措施

(1)砂石料统一堆放,建筑材料堆棚设置围挡,防风、防流失,露天堆存时采取防尘措施,如:洒水抑尘、遮盖等,水泥应设置专门的堆棚堆放;

(2)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及时清运,运输车辆密闭运输;

(3)施工场地四周设置围挡,设置洒水水管洒水降尘;

(4)在进行建筑拆除作业时,设置洒水设施边拆除边洒水,减小扬尘产生量。

2、水污染保护措施

设置临时沉淀池对施工废水进行收集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施工场地洒 水降尘,不外排。

3、噪声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场地四周设置围挡,阻隔噪声;

(2)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并在规定的节假日期间调整施工时间,禁止夜间 (22:00至6:00)及中午(12:00至14:00)施工;

(3)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置产噪设备,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

(4)加强对施工场地噪声管理,文明施工。

4、固体废物

(1)场地平整产生的土石方, (略) 覆盖,仅有可能产生少量土石,基础工程回填场地后,若有回填不完的废弃土石方料根据当地相关规范要求,由施工方运至住建部门制定地点妥善处理;

(2)建造构筑物时会产生建筑垃圾,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建筑垃圾堆场并采取覆盖等措施,将建筑垃圾中能回收的废材料、废包装袋分别收集堆放。废材料、废包装袋及 (略) 处理。其余部分建设单位应运至合法的建筑垃圾场处理,施工期结束后,建筑垃圾禁止在场内堆放。项目混凝土浇灌采用混凝土罐车进行浇灌,不使用袋装水泥,无废弃水泥袋产生。

(3)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清运至站区外垃圾收集点,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

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1、废气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蒸汽发生器产生的生物质燃烧废气经“袋式除尘”处理后通过1根35m高的排气筒(DA001)排放,各污染物排放浓度均能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新建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中燃煤锅炉排放控制要求。本项目燕麦生产加工全过程中所有生产粉尘经负压收集至除尘间,再经3套旋风除尘器+脉冲除尘器联合处理,收集后的粉尘作为饲料统一外售,未被收集的粉尘在车间内呈无组织排放,厂界颗粒物无组织排放可达《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中二级标准浓度限值要求。对区域环境空气影响较小。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产品边角废料、燕麦渣和生活垃圾堆场会产生恶臭,产生原因与管理息息相关,通过对边角废料、燕麦渣粉等固体废物进行日产日清,加强厂区管理等措施,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各池体加盖,异味产生量较小,呈无组织排放,通过采取定期喷洒除臭剂、定期清掏污泥后,异味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异味能得到有效控制,异味影响范围在10m内,且厂界恶臭能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中的二级标准(即臭气浓度<20(无量纲))。

综上分析,项目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2、废水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本项目实行雨污分流排水制,雨水 (略) 收集后,汇入园 (略) ;锅炉排水直接排入园 (略) ,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车间地面及设备清洗废水经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2015)表1中A等级标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园 (略) ,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可确保本项目废水正常情况下不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项目废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3、噪声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① 在设备选型上尽量选用低噪音设备。

② 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备运行正常,避免因设备的非正常运转造成设备噪声增大。

③ 对主要产噪设备等采用减震基础等降噪措施。

以上处理措施在各行业噪声防治中广泛应用,处理效果好,对于本工程其防治措施是可行的。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一般工业固废、生活固废和机修固废。

1、一般工业固废

(1)废包材S1

人工脱包产生,根据业主提供资料,废包材料产生量约为0.5t/a,集中收集至固废间,定期出售给废品收购商。

(2)废麦渣粉S2

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燕麦废渣,由生产设备和除尘设备底部自带收集箱收集,根据物料衡算,产生量约34.918t/a,定期清理,集中存放在成品库内,作为饲料外售。

(3)金属固废S3

红外色选剔除产品中可能掉落的金属零件,具有随机性,产生量约为0.01t/a,由色选机设备底部自带收集箱收集,人工识别,进行设备检修或回收利用。

2、生活固废

(1)生活垃圾

项目劳动定员25人,根据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食宿工作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kg/d·人计算,本项目员工不在项目区食宿,仅为办公垃圾,按0.2kg/d·人计算,员工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为5kg/d,1.5t/a。生活垃圾由项目区工作人员使用带盖式生活垃圾收集桶统一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

(2)化粪池污泥

项目废水进行处理过程中化粪池会产生少量污泥,本项目排入化粪池的废水量约为2484m3/a。污泥主要来源于SS和BOD5的去除。项目SS消减量为0.04t/a,BOD5消减量为0.016t/a,以每去除1kgBOD5产生污泥0.8kg计(既80%),去除BOD5污泥产生量约为0.0128t/a,则污泥总产生量约为0.0528t/a,定期清掏用作农家肥。

3、废机油(危险废物)

车间内生产设备例行检修使用润滑油,可循环利用,但经多次循环过程,机油中混入水分、灰尘、机件磨损产生的金属粉磨等杂质含量升高,使得机油颜色变黑、粘度增高、润滑效率降低,存在少量废油需完全废弃的情况,根据建设单位情况,产生的废机油量约5kg/3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废机油属于危险固废(HW08 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危废代码为:900-214-08,经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委托有资质单位清运处置。

综上分析,项目在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各项固体废弃物收集、储存设施确实实施的情况下,项目所产生的危险废物能够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2023)标准要求中有关规定,项目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处置,各固体废弃物去向明确,处置率达到100%,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4、危险废物贮存及处置影响分析

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按照废物类别分类、分区暂存入厂内危废暂存间内。危险废物贮存具体详细的建设、控制、管理等相关要求详见《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本评价简要列出以下要求:

①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包装形式和污染物迁移途径,采取必要的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以及其他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不应露天堆放危险废物。

②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类别、数量、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和污染防治等要求设置必要的贮存分区,避免不相容的危险废物接触、混合。

③贮存设施或贮存分区内地面、墙面裙脚、堵截泄漏的围堰、接触危险废物的隔板和墙体等应采用坚固的材料建造,表面无裂缝。

④贮存设施地面与裙脚应采取表面防渗措施;表面防渗材料应与所接触的物料或污染物相容,可采用抗渗混凝土、高密度聚*烯膜、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贮存的危险废物直接接触地面的,还应进行基础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

⑤同一贮存设施宜采用相同的防渗、防腐工艺(包括防渗、防腐结构或材料),防渗、防腐材料应覆盖所有可能与废物及其渗滤液、渗漏液等接触的构筑物表面;采用不同防渗、防腐工艺应分别建设贮存分区。

⑥在常温常压下不易水解、不易挥发的固态危险废物可分类堆放贮存,其他固态危险废物应装入容器或包装物内贮存。液态危险废物应装入容器内贮存,或直接采用贮存池、贮存罐区贮存半固态危险废物应装入容器或包装袋内贮存,或直接采用贮存池贮存。

⑦危险废物存入贮存设施前应对危险废物类别和特性与危险废物标签等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一致性进行核验,不一致的或类别、特性不明的不应存入。

⑧应定期检查危险废物的贮存状况,及时清理贮存设施地面,更换破损泄漏的危险废物贮存容器和包装物,保证堆存危险废物的防雨、防风、防扬尘等设施功能完好。

⑨贮存设施运行期间,应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并保存。贮存设施所有者或运营者应建立贮存设施全部档案,包括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监测和环境应急等,应按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整理和归档。

⑩容器和包装物材质、内衬应与盛装的危险废物相容。

?使用容器盛装液态、半固态危险废物时,容器内部应留有适当的空间,以适应因温度变化等可能引发的收缩和膨胀,防止其导致容器渗漏或永久变形。

?容器和包装物外表面应保持清洁。

综上所述,项目在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各项固体废弃物收集、储存设施确实实施的情况下,项目所产生的危险废物能够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中有关规定,项目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处置,各固体废弃物去向明确,且均得到有效的处理、处置,固废处置率为100%,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结论

会泽县燕麦加工厂建设项目(一期)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合理,项目建设满足“三线一单”的管理要求,项目选址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和声环境质量现状均可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要求,本项目产生的废气、噪声在采取措施后均能达标排放,废水综合利用不外排,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可得到合理处置,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格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可接受。从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项目的环境影响可行。

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信息全文公开的承诺书

注:项目概况、项目主要环境影响、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部分由建设单位填写。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部分由行政审批机关填写。


曲靖市生态环境局会泽分局关于2024年4月29日会泽县燕麦加工厂建设项目(一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 信 (略) 生态环境局会泽分局
  • 发布时间2024-04-29 15:42:04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现将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对项目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4月29日—2024年5月8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决定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 0874-*

通讯地址:会 (略) 744号5楼(会泽县政务大楼五楼)

邮编:*

项目名称

会泽县燕麦加工厂建设项目(一期)

建设地点

(略) 会泽县会泽工业园区宝云街道绿色食品加工区

建设单位

会泽县聚隆 (略)

环评文件类型

报告表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昆明阳光 (略)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会泽县燕麦加工厂建设项目(一期);

(2)建设地点: (略) 会泽县会泽工业园区宝云街道绿色食品加工区;

(3)建设单位:会泽县聚隆 (略) ;

(4)建设性质:新建;

(5)项目占地:占地面积为*m2,一期项目建设燕麦加工车间及辅助用房,新建厂房面积约5500m2。

(6)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工程内容包括主体工程、储运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主体工程主要为生产厂房及设备等;储运工程主要为物料输送系统;公用工程主要包含供水、供电、排水、消防等公用系统;环保工程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固废等处置措施。

(7)投资总额:项目总投资*元,其中环保投资约135.*元,占总投资的8.47%。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1、大气污染保护措施

(1)砂石料统一堆放,建筑材料堆棚设置围挡,防风、防流失,露天堆存时采取防尘措施,如:洒水抑尘、遮盖等,水泥应设置专门的堆棚堆放;

(2)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及时清运,运输车辆密闭运输;

(3)施工场地四周设置围挡,设置洒水水管洒水降尘;

(4)在进行建筑拆除作业时,设置洒水设施边拆除边洒水,减小扬尘产生量。

2、水污染保护措施

设置临时沉淀池对施工废水进行收集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施工场地洒 水降尘,不外排。

3、噪声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场地四周设置围挡,阻隔噪声;

(2)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并在规定的节假日期间调整施工时间,禁止夜间 (22:00至6:00)及中午(12:00至14:00)施工;

(3)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置产噪设备,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

(4)加强对施工场地噪声管理,文明施工。

4、固体废物

(1)场地平整产生的土石方, (略) 覆盖,仅有可能产生少量土石,基础工程回填场地后,若有回填不完的废弃土石方料根据当地相关规范要求,由施工方运至住建部门制定地点妥善处理;

(2)建造构筑物时会产生建筑垃圾,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建筑垃圾堆场并采取覆盖等措施,将建筑垃圾中能回收的废材料、废包装袋分别收集堆放。废材料、废包装袋及 (略) 处理。其余部分建设单位应运至合法的建筑垃圾场处理,施工期结束后,建筑垃圾禁止在场内堆放。项目混凝土浇灌采用混凝土罐车进行浇灌,不使用袋装水泥,无废弃水泥袋产生。

(3)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清运至站区外垃圾收集点,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

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1、废气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蒸汽发生器产生的生物质燃烧废气经“袋式除尘”处理后通过1根35m高的排气筒(DA001)排放,各污染物排放浓度均能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新建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中燃煤锅炉排放控制要求。本项目燕麦生产加工全过程中所有生产粉尘经负压收集至除尘间,再经3套旋风除尘器+脉冲除尘器联合处理,收集后的粉尘作为饲料统一外售,未被收集的粉尘在车间内呈无组织排放,厂界颗粒物无组织排放可达《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中二级标准浓度限值要求。对区域环境空气影响较小。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产品边角废料、燕麦渣和生活垃圾堆场会产生恶臭,产生原因与管理息息相关,通过对边角废料、燕麦渣粉等固体废物进行日产日清,加强厂区管理等措施,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各池体加盖,异味产生量较小,呈无组织排放,通过采取定期喷洒除臭剂、定期清掏污泥后,异味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异味能得到有效控制,异味影响范围在10m内,且厂界恶臭能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中的二级标准(即臭气浓度<20(无量纲))。

综上分析,项目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2、废水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本项目实行雨污分流排水制,雨水 (略) 收集后,汇入园 (略) ;锅炉排水直接排入园 (略) ,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车间地面及设备清洗废水经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2015)表1中A等级标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园 (略) ,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可确保本项目废水正常情况下不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项目废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3、噪声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① 在设备选型上尽量选用低噪音设备。

② 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备运行正常,避免因设备的非正常运转造成设备噪声增大。

③ 对主要产噪设备等采用减震基础等降噪措施。

以上处理措施在各行业噪声防治中广泛应用,处理效果好,对于本工程其防治措施是可行的。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一般工业固废、生活固废和机修固废。

1、一般工业固废

(1)废包材S1

人工脱包产生,根据业主提供资料,废包材料产生量约为0.5t/a,集中收集至固废间,定期出售给废品收购商。

(2)废麦渣粉S2

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燕麦废渣,由生产设备和除尘设备底部自带收集箱收集,根据物料衡算,产生量约34.918t/a,定期清理,集中存放在成品库内,作为饲料外售。

(3)金属固废S3

红外色选剔除产品中可能掉落的金属零件,具有随机性,产生量约为0.01t/a,由色选机设备底部自带收集箱收集,人工识别,进行设备检修或回收利用。

2、生活固废

(1)生活垃圾

项目劳动定员25人,根据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食宿工作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kg/d·人计算,本项目员工不在项目区食宿,仅为办公垃圾,按0.2kg/d·人计算,员工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为5kg/d,1.5t/a。生活垃圾由项目区工作人员使用带盖式生活垃圾收集桶统一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

(2)化粪池污泥

项目废水进行处理过程中化粪池会产生少量污泥,本项目排入化粪池的废水量约为2484m3/a。污泥主要来源于SS和BOD5的去除。项目SS消减量为0.04t/a,BOD5消减量为0.016t/a,以每去除1kgBOD5产生污泥0.8kg计(既80%),去除BOD5污泥产生量约为0.0128t/a,则污泥总产生量约为0.0528t/a,定期清掏用作农家肥。

3、废机油(危险废物)

车间内生产设备例行检修使用润滑油,可循环利用,但经多次循环过程,机油中混入水分、灰尘、机件磨损产生的金属粉磨等杂质含量升高,使得机油颜色变黑、粘度增高、润滑效率降低,存在少量废油需完全废弃的情况,根据建设单位情况,产生的废机油量约5kg/3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废机油属于危险固废(HW08 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危废代码为:900-214-08,经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委托有资质单位清运处置。

综上分析,项目在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各项固体废弃物收集、储存设施确实实施的情况下,项目所产生的危险废物能够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2023)标准要求中有关规定,项目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处置,各固体废弃物去向明确,处置率达到100%,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4、危险废物贮存及处置影响分析

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按照废物类别分类、分区暂存入厂内危废暂存间内。危险废物贮存具体详细的建设、控制、管理等相关要求详见《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本评价简要列出以下要求:

①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包装形式和污染物迁移途径,采取必要的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以及其他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不应露天堆放危险废物。

②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类别、数量、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和污染防治等要求设置必要的贮存分区,避免不相容的危险废物接触、混合。

③贮存设施或贮存分区内地面、墙面裙脚、堵截泄漏的围堰、接触危险废物的隔板和墙体等应采用坚固的材料建造,表面无裂缝。

④贮存设施地面与裙脚应采取表面防渗措施;表面防渗材料应与所接触的物料或污染物相容,可采用抗渗混凝土、高密度聚*烯膜、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贮存的危险废物直接接触地面的,还应进行基础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

⑤同一贮存设施宜采用相同的防渗、防腐工艺(包括防渗、防腐结构或材料),防渗、防腐材料应覆盖所有可能与废物及其渗滤液、渗漏液等接触的构筑物表面;采用不同防渗、防腐工艺应分别建设贮存分区。

⑥在常温常压下不易水解、不易挥发的固态危险废物可分类堆放贮存,其他固态危险废物应装入容器或包装物内贮存。液态危险废物应装入容器内贮存,或直接采用贮存池、贮存罐区贮存半固态危险废物应装入容器或包装袋内贮存,或直接采用贮存池贮存。

⑦危险废物存入贮存设施前应对危险废物类别和特性与危险废物标签等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一致性进行核验,不一致的或类别、特性不明的不应存入。

⑧应定期检查危险废物的贮存状况,及时清理贮存设施地面,更换破损泄漏的危险废物贮存容器和包装物,保证堆存危险废物的防雨、防风、防扬尘等设施功能完好。

⑨贮存设施运行期间,应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并保存。贮存设施所有者或运营者应建立贮存设施全部档案,包括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监测和环境应急等,应按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整理和归档。

⑩容器和包装物材质、内衬应与盛装的危险废物相容。

?使用容器盛装液态、半固态危险废物时,容器内部应留有适当的空间,以适应因温度变化等可能引发的收缩和膨胀,防止其导致容器渗漏或永久变形。

?容器和包装物外表面应保持清洁。

综上所述,项目在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各项固体废弃物收集、储存设施确实实施的情况下,项目所产生的危险废物能够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中有关规定,项目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处置,各固体废弃物去向明确,且均得到有效的处理、处置,固废处置率为100%,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结论

会泽县燕麦加工厂建设项目(一期)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合理,项目建设满足“三线一单”的管理要求,项目选址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和声环境质量现状均可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要求,本项目产生的废气、噪声在采取措施后均能达标排放,废水综合利用不外排,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可得到合理处置,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格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可接受。从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项目的环境影响可行。

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信息全文公开的承诺书

注:项目概况、项目主要环境影响、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部分由建设单位填写。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部分由行政审批机关填写。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