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973阳光热线”上线工作预案
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973阳光热线”上线工作预案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973阳光热线”上线工作预案
上线时间:2024年5月6日8:30—9:00
上线领导: 齐志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陪同人员: 张一兵(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
束玲玲(市资规局政策法规科科长)
联络员: 倪 玲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编制
二〇二四年五月二日
主持人:这里是《973阳光热线》节目,今天上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齐志刚,齐局长你好!
齐局长:主持人你好,听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陪同上 (略) 不动产登记中心主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政策法规科科长束玲玲。
张一兵:主持人你好!听众朋友大家好!
束玲玲:主持人你好!听众朋友大家好!
上期热线回复:3月6日上线时我局上线时没有接到热线电话。
主持人:齐局长,我们都知道,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承担着一项重要职能,那就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们注意到,最近,各级都在召开相关的会议安排部署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此项工作人命关天,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来介绍一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首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2 (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
齐局长:好的2023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总体较为平稳,受气候影响,特别是台风“杜苏芮”的侵袭,全年累计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6起,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镇(街)和市直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全市防治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未出现较大险情,安全度过了汛期。总结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做法和经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思想引领,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始终以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开展工作的根本遵循,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应对灾害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将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根本要求。各级 (略) 直各相关部门, (略) 政府 (略) 防汛抗旱指挥部、市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的调度指挥下,认真落实属地责任和部门责任,站位高、责任清、措施细、要求严,依靠大家在属地内和系统内组织协调各方凝聚形成的强大力量,我们确保了责任无缝对接,形成了整体合力。大家也始终本着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以上率下、靠前指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做了大量工作,为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提高责任担当,扎实做好群测群防工作。 (略) 地质灾害隐患点,层层落实了防灾预案和群测群防措施,落实到了防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发放了“两卡一表和告知书”以及监测记录本。按防灾预案进行险情排查,对新发现的可能发生灾害的隐患点也迅速的落实了防灾措施,加强监测,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避险措施防灾减灾。 (三)加强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汛期值班制度。2 (略) 上下实行了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一旦出现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能够得到应急处置。同时特别要求在强降雨、连续降雨和台风等极端恶劣天气期间更是严阵以待,加强防范,确保相关信息及时上传下达,灾害险情得到快速处置。 (四)协调联动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同应急、水利、气象等部门会商分析,密切关注汛情雨情, (略) 、微信群、QQ群、电话等方式发布预警信息,2023年共向防灾人员和监测人员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27条,橙色预警5条,发送信息7000余条。加大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把握不准的切坡建房户人员转移力度,在地质灾害预警级别为橙色时,立即转移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切坡建房户上群众,全年共累计转移155户416人次。 (五)坚持贴近实际,开展形势多样的宣传培训工作。结合“世界地球日”“防灾减灾日”“全国土地日”以及安全生产宣传月等 (略) 区人群集中地通过向过往群众开展现场讲解、咨询和发宣传材料等方式,有效的宣传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同时在有关镇、街道通过举办培训班,对镇、村干部和监测人员进行了地灾防治知识培训,2023年共举办培训班4期,参培人员达140余人,发放宣传专刊、宣传单等500余份。宣传培训工作的积极开展,有效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基层管理人员和监测人员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预报水平。 (六)狠抓搬迁落实,加大灾害点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为彻底杜绝地质灾害隐患点对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有关镇政府、 (略) 政府有关部门统筹乡村振兴、土地整治、生态移民、重点项目建设等,积极开展了搬迁避让和排危除险,2023年对7个隐患点实施了治理措施,其中排危除险3个、工程治理4个,完成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避让搬迁,共解除了11户37人受地质灾害威胁。 主持人:刚才齐局长给我们介绍了2 (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的有关情况,下面请您给我介绍 (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式和具体的举措。 齐局长:我市是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受去年多轮强降雨影响,全市最新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67处,分布于6个镇(街道),其中,黄*镇27个,龙眠街道16个,唐湾镇13个,大关镇5个,青草镇5个,文昌街道1个,共威胁131户464人,威胁财产*元。地质灾害分布和发育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发生发展的过程复杂,动态变化强,特别是近年来极端天气呈增多增强趋势,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不确定性也更为突出。刚才气象部门负责同志通报今年的气象年景趋势预测,希望大家能清 (略) 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体目标 (略) 实际,落实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点,确保无因地灾亡人,并持续加强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各镇(街)及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汛期值班、灾险情巡查、灾险情速报等各项制度。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保障通讯畅通; (略) 格化管理要求,及时更新标识标牌,把地质灾害两卡一表发至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及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强化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和核查,明确责任主体,逐点落实监测防范措施;出现灾险情等突发情况,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速报,做到首报迅速及时、续报完整准确;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设立警示标志, (略) 线和避险方式。 (二)不断深化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要求镇、街道干部包保到村、村干部包保到组到户,确定监测人和落实责任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地质灾害 (略) 络,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员榜样模范作用。要创新工作机制,以建立地质 (略) 格化管理绩效考核机制为抓手,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水平和能力;要充分发挥专业队*技术优势,及时研判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趋势;积极探索专业技术队*向重点镇(街)延伸,进一步强化基层防灾技术力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电话等方式,实时、靶向将预警信息发送到各级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员和受威胁群众手中。 (三)持续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强化汛期与气象、应急等部门会商研判,进一步拓展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积极推动防灾手段由群测群防向“人防+技防”并举的群专结合转变; (略) 级地 (略) 的运用,结合实际完善本地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水平。各镇(街)要根据气象风险预警和实时定向预警等级,切实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人员在预警预报中的重要作用,做到镇(街)有防治责任人,村(居)有监测责任人,灾害隐患点有监测人,确保灾害发生前能及时捕捉灾险情信息,及时发出临灾预警,按照相关规范开展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 (四)常态化开展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各镇(街)及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地质 (略) 格职能,成立地质灾害联防联控互动组织,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工作制度,定点监测、动态监控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情况。不仅要对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风险区以及切坡建房点进行巡查排查,对重点时段、重要区域如城镇和村庄等人员居住密集区域以及新建高速高铁项目沿线,也要开展巡查排查。对巡查发现可能出现险情、灾情的,应立即采取措施,同时向上级政府和应急、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报告。接到灾险情报告后,要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提出具体应急避险措施,确保防患于未然。 (五)全力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立即修订完善本辖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群测群防工作方案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专项避险转移预案。各镇(街)及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切实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成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应急抢险工作;组建群专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不断强化基层应急队*建设,配备必要的应急救灾专业设备;切实加强应急演练,分层级组织,排定应急演练计划,在6月上旬前实施完成,进一步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升各级政府和应急抢险队*应急处置水平,提高受威胁群众临灾避险自救意识和能力,确保一旦发生险情或灾情,能迅速做好应急救援和避让安置工作。 (六)注重源头控制和预防人为引发地质灾害。推动地质灾害防治由单一隐患点管控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转变。各镇(街)及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安徽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同时”制度,强化监管力度,注重预防山区城镇建设、农村宅基地建房和山体过度开发形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严禁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审批新建住宅以及爆破、削坡和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依法查处违反《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的行为,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努力实现地质灾害防治从减少灾害损失主持人:刚才齐局长给我们介绍了2 (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今年的工作安排,下面,还是请齐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知识,让广大听众提高一点防灾减灾能力,首先请齐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类型有哪些?
齐局长:好的。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就地质灾害的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了地质灾害的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请吴局长给我们分别介绍一下
齐局长:好的。崩塌:指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坡上。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
泥石流: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由于泥石流爆发突然,运动很快,能量巨大,来势凶猛,破坏性非常强,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
地面塌陷: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裂缝: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地质现象。
主持人:刚才齐局长给我们介绍了地质灾害的类型,让我们对地质灾害都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地质灾害分哪些级别?
齐局长:好的。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其中: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元以上、*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元以上、*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元以上、*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主持人:地质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那么产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齐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
齐局长:好的。斜坡的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的物质基础。地层的岩性不同,它们的强度各不相同,发生滑坡的难易程度也就不同。花岗岩、石英岩、石灰岩等块状岩石,致密坚硬,抗剪强度大,完全由它们组成的斜坡,很少发生滑坡,而有软弱的泥岩、页岩、煤层和各种地表覆盖层存在的斜坡,很容易发生滑坡。
采矿不按规范,预留矿柱少,乱采滥挖,造成采空区坍塌,导致山体开裂,继而发生崩塌、滑坡。
(略) 、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开挖坡脚,形成人工陡边坡,易引起崩塌、滑坡的发生。
(略) 、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开挖坡脚,形成人工陡边坡,易引起崩塌、滑坡的发生。
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工厂,堆渣堆土等,给斜坡增加荷载,斜坡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便失去平衡,发生崩塌、滑坡。
不适当地开垦农田,乱砍滥伐,破坏植被,有利于雨水等地表水渗入地下、软化岩土,也能诱发崩塌、滑坡。
主持人:刚才齐局长在介绍中提到了泥石流,泥石流对广大听众来说都不是很陌生,那么泥石流的特征及活动特点有哪些?
齐局长:典型泥石流分为形成、流通、堆积等三区,沟谷也相应具备三种不同形态。
沟床纵坡降越大,越有利于泥石流的发生,但比降在10-30%的发生频率最高。因此,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区,其持续时间很短,一般仅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其活动特点是:高速、突发、周期复活、链生和群发性,其破坏方式有淤埋、冲毁、堵河阻水和弯道爬高、超高危害(如1979年四川雅安、1984年云南东川泥石流死亡人数各为100多人)
主持人:刚才齐局长给我们介绍了地质灾害发生的类型,原因等等,为了提高大家的防灾减灾意识,请齐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有哪些?
齐局长:好的。地质灾害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前兆,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崩塌前兆是: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动物出现异常。
滑坡前兆是: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枯;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滑坡前缘出现鼓丘;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如发现上述的一些征兆,尤其是发现山体出现裂缝,则可能存在发生崩塌、滑坡的隐患,长期降雨或暴雨则可能诱发泥石流。
主持人:刚才齐局长给我们介绍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比如说滑坡,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肉眼怎样识别滑坡体是否稳定?
齐局长: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衣表迹象和特征,粗略地判断它的稳定性如何。
(一)已稳定的堆积层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 (略) 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无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缓,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坍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迹象:
4、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二)不稳定的滑坡具有下列迹象: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较长,坡面高低不平:
2、 (略) ,面积不大,且不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4、滑坡体表面有 (略) ,参差不齐:
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标志只是一般而论,较为准确的判断,尚需作出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主持人:感谢齐局长来到我们直播间。谢谢广大听众朋友的收听,再见!
齐局长:再见。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973阳光热线”上线工作预案
上线时间:2024年5月6日8:30—9:00
上线领导: 齐志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陪同人员: 张一兵(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
束玲玲(市资规局政策法规科科长)
联络员: 倪 玲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编制
二〇二四年五月二日
主持人:这里是《973阳光热线》节目,今天上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齐志刚,齐局长你好!
齐局长:主持人你好,听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陪同上 (略) 不动产登记中心主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政策法规科科长束玲玲。
张一兵:主持人你好!听众朋友大家好!
束玲玲:主持人你好!听众朋友大家好!
上期热线回复:3月6日上线时我局上线时没有接到热线电话。
主持人:齐局长,我们都知道,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承担着一项重要职能,那就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们注意到,最近,各级都在召开相关的会议安排部署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此项工作人命关天,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来介绍一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首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2 (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
齐局长:好的2023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总体较为平稳,受气候影响,特别是台风“杜苏芮”的侵袭,全年累计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6起,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镇(街)和市直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全市防治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未出现较大险情,安全度过了汛期。总结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做法和经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思想引领,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始终以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开展工作的根本遵循,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应对灾害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将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根本要求。各级 (略) 直各相关部门, (略) 政府 (略) 防汛抗旱指挥部、市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的调度指挥下,认真落实属地责任和部门责任,站位高、责任清、措施细、要求严,依靠大家在属地内和系统内组织协调各方凝聚形成的强大力量,我们确保了责任无缝对接,形成了整体合力。大家也始终本着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以上率下、靠前指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做了大量工作,为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提高责任担当,扎实做好群测群防工作。 (略) 地质灾害隐患点,层层落实了防灾预案和群测群防措施,落实到了防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发放了“两卡一表和告知书”以及监测记录本。按防灾预案进行险情排查,对新发现的可能发生灾害的隐患点也迅速的落实了防灾措施,加强监测,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避险措施防灾减灾。 (三)加强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汛期值班制度。2 (略) 上下实行了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一旦出现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能够得到应急处置。同时特别要求在强降雨、连续降雨和台风等极端恶劣天气期间更是严阵以待,加强防范,确保相关信息及时上传下达,灾害险情得到快速处置。 (四)协调联动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同应急、水利、气象等部门会商分析,密切关注汛情雨情, (略) 、微信群、QQ群、电话等方式发布预警信息,2023年共向防灾人员和监测人员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27条,橙色预警5条,发送信息7000余条。加大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把握不准的切坡建房户人员转移力度,在地质灾害预警级别为橙色时,立即转移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切坡建房户上群众,全年共累计转移155户416人次。 (五)坚持贴近实际,开展形势多样的宣传培训工作。结合“世界地球日”“防灾减灾日”“全国土地日”以及安全生产宣传月等 (略) 区人群集中地通过向过往群众开展现场讲解、咨询和发宣传材料等方式,有效的宣传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同时在有关镇、街道通过举办培训班,对镇、村干部和监测人员进行了地灾防治知识培训,2023年共举办培训班4期,参培人员达140余人,发放宣传专刊、宣传单等500余份。宣传培训工作的积极开展,有效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基层管理人员和监测人员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预报水平。 (六)狠抓搬迁落实,加大灾害点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为彻底杜绝地质灾害隐患点对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有关镇政府、 (略) 政府有关部门统筹乡村振兴、土地整治、生态移民、重点项目建设等,积极开展了搬迁避让和排危除险,2023年对7个隐患点实施了治理措施,其中排危除险3个、工程治理4个,完成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避让搬迁,共解除了11户37人受地质灾害威胁。 主持人:刚才齐局长给我们介绍了2 (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的有关情况,下面请您给我介绍 (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式和具体的举措。 齐局长:我市是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受去年多轮强降雨影响,全市最新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67处,分布于6个镇(街道),其中,黄*镇27个,龙眠街道16个,唐湾镇13个,大关镇5个,青草镇5个,文昌街道1个,共威胁131户464人,威胁财产*元。地质灾害分布和发育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发生发展的过程复杂,动态变化强,特别是近年来极端天气呈增多增强趋势,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不确定性也更为突出。刚才气象部门负责同志通报今年的气象年景趋势预测,希望大家能清 (略) 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体目标 (略) 实际,落实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点,确保无因地灾亡人,并持续加强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各镇(街)及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汛期值班、灾险情巡查、灾险情速报等各项制度。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保障通讯畅通; (略) 格化管理要求,及时更新标识标牌,把地质灾害两卡一表发至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及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强化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和核查,明确责任主体,逐点落实监测防范措施;出现灾险情等突发情况,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速报,做到首报迅速及时、续报完整准确;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设立警示标志, (略) 线和避险方式。 (二)不断深化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要求镇、街道干部包保到村、村干部包保到组到户,确定监测人和落实责任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地质灾害 (略) 络,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员榜样模范作用。要创新工作机制,以建立地质 (略) 格化管理绩效考核机制为抓手,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水平和能力;要充分发挥专业队*技术优势,及时研判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趋势;积极探索专业技术队*向重点镇(街)延伸,进一步强化基层防灾技术力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电话等方式,实时、靶向将预警信息发送到各级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员和受威胁群众手中。 (三)持续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强化汛期与气象、应急等部门会商研判,进一步拓展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积极推动防灾手段由群测群防向“人防+技防”并举的群专结合转变; (略) 级地 (略) 的运用,结合实际完善本地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水平。各镇(街)要根据气象风险预警和实时定向预警等级,切实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人员在预警预报中的重要作用,做到镇(街)有防治责任人,村(居)有监测责任人,灾害隐患点有监测人,确保灾害发生前能及时捕捉灾险情信息,及时发出临灾预警,按照相关规范开展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 (四)常态化开展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各镇(街)及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地质 (略) 格职能,成立地质灾害联防联控互动组织,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工作制度,定点监测、动态监控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情况。不仅要对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风险区以及切坡建房点进行巡查排查,对重点时段、重要区域如城镇和村庄等人员居住密集区域以及新建高速高铁项目沿线,也要开展巡查排查。对巡查发现可能出现险情、灾情的,应立即采取措施,同时向上级政府和应急、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报告。接到灾险情报告后,要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提出具体应急避险措施,确保防患于未然。 (五)全力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立即修订完善本辖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群测群防工作方案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专项避险转移预案。各镇(街)及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切实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成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应急抢险工作;组建群专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不断强化基层应急队*建设,配备必要的应急救灾专业设备;切实加强应急演练,分层级组织,排定应急演练计划,在6月上旬前实施完成,进一步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升各级政府和应急抢险队*应急处置水平,提高受威胁群众临灾避险自救意识和能力,确保一旦发生险情或灾情,能迅速做好应急救援和避让安置工作。 (六)注重源头控制和预防人为引发地质灾害。推动地质灾害防治由单一隐患点管控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转变。各镇(街)及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安徽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同时”制度,强化监管力度,注重预防山区城镇建设、农村宅基地建房和山体过度开发形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严禁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审批新建住宅以及爆破、削坡和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依法查处违反《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的行为,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努力实现地质灾害防治从减少灾害损失主持人:刚才齐局长给我们介绍了2 (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今年的工作安排,下面,还是请齐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知识,让广大听众提高一点防灾减灾能力,首先请齐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类型有哪些?
齐局长:好的。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就地质灾害的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了地质灾害的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请吴局长给我们分别介绍一下
齐局长:好的。崩塌:指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坡上。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
泥石流: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由于泥石流爆发突然,运动很快,能量巨大,来势凶猛,破坏性非常强,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
地面塌陷: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裂缝: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地质现象。
主持人:刚才齐局长给我们介绍了地质灾害的类型,让我们对地质灾害都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地质灾害分哪些级别?
齐局长:好的。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其中: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元以上、*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元以上、*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元以上、*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主持人:地质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那么产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齐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
齐局长:好的。斜坡的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的物质基础。地层的岩性不同,它们的强度各不相同,发生滑坡的难易程度也就不同。花岗岩、石英岩、石灰岩等块状岩石,致密坚硬,抗剪强度大,完全由它们组成的斜坡,很少发生滑坡,而有软弱的泥岩、页岩、煤层和各种地表覆盖层存在的斜坡,很容易发生滑坡。
采矿不按规范,预留矿柱少,乱采滥挖,造成采空区坍塌,导致山体开裂,继而发生崩塌、滑坡。
(略) 、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开挖坡脚,形成人工陡边坡,易引起崩塌、滑坡的发生。
(略) 、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开挖坡脚,形成人工陡边坡,易引起崩塌、滑坡的发生。
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工厂,堆渣堆土等,给斜坡增加荷载,斜坡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便失去平衡,发生崩塌、滑坡。
不适当地开垦农田,乱砍滥伐,破坏植被,有利于雨水等地表水渗入地下、软化岩土,也能诱发崩塌、滑坡。
主持人:刚才齐局长在介绍中提到了泥石流,泥石流对广大听众来说都不是很陌生,那么泥石流的特征及活动特点有哪些?
齐局长:典型泥石流分为形成、流通、堆积等三区,沟谷也相应具备三种不同形态。
沟床纵坡降越大,越有利于泥石流的发生,但比降在10-30%的发生频率最高。因此,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区,其持续时间很短,一般仅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其活动特点是:高速、突发、周期复活、链生和群发性,其破坏方式有淤埋、冲毁、堵河阻水和弯道爬高、超高危害(如1979年四川雅安、1984年云南东川泥石流死亡人数各为100多人)
主持人:刚才齐局长给我们介绍了地质灾害发生的类型,原因等等,为了提高大家的防灾减灾意识,请齐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有哪些?
齐局长:好的。地质灾害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前兆,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崩塌前兆是: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动物出现异常。
滑坡前兆是: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枯;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滑坡前缘出现鼓丘;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如发现上述的一些征兆,尤其是发现山体出现裂缝,则可能存在发生崩塌、滑坡的隐患,长期降雨或暴雨则可能诱发泥石流。
主持人:刚才齐局长给我们介绍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比如说滑坡,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肉眼怎样识别滑坡体是否稳定?
齐局长: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衣表迹象和特征,粗略地判断它的稳定性如何。
(一)已稳定的堆积层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 (略) 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无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缓,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坍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迹象:
4、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二)不稳定的滑坡具有下列迹象: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较长,坡面高低不平:
2、 (略) ,面积不大,且不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4、滑坡体表面有 (略) ,参差不齐:
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标志只是一般而论,较为准确的判断,尚需作出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主持人:感谢齐局长来到我们直播间。谢谢广大听众朋友的收听,再见!
齐局长:再见。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