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5月10日拟作出的核与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5月10日拟作出的核与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5月10日拟作出的核与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4年5月10日我局拟对2个核与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5月11日-2024年5月16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电话:0830-*。
传真:0830-*。
通讯地址: (略) 江 (略) 二段 (略) 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科。
邮政编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 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 对策和措施 |
1 | 泸州瓦窑坝 220 千伏输变电工程 | (略) 江阳区、龙马潭区 | (略) (略) | 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 | 项 (略) 江阳区、龙马潭区范围内。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一)瓦窑坝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主变户外布置,本期:主变容量2×180MVA,220kV 出线2回,110kV出线6回,10kV出线24回,无功补偿 2×(3×8)Mvar,35kV消弧线圈2×1000kVA;终期:主变容量3×180MVA,220kV 出线10回,110kV出线14回,10kV出线36回,无功补偿3×(3×8+2×10)Mvar,35kV消弧线圈2×1000+2×630kVA;220kV和110kV配电装置均为户内GIS布置。新建220kV配电装置楼、110kV配电装置楼、警卫室、事故油池等。 (二) 间隔扩建工程。扩建泸州500kV变电站、玉观220kV变电站220kV 出线间隔各1个;扩建望龙220kV变电站、林庄220kV变电站220kV 出线间隔各2个。以上扩建工程均在既有变电站内进行,不新征占地。 (三)泸州—瓦窑坝22 (略) 工程。新 (略) 13km,单回三角排列,导线采用双分裂;新 (略) 0.32km,单回埋地电缆,额定电流为820A。 (四)玉观—瓦窑坝220kV 线路工程。新 (略) 4.6km,单回三角排列,导线采用双分裂;新 (略) 0.2km,单回埋地电缆,额定电流为820A。 (五)望龙—林庄220kV 线路工程。新 (略) 2×16.5km,同塔双回架设,垂直逆相序排列,导线采用双分裂,额定电流为820A。 项目总投资*万元,环保投资144.*元,占总投资比例约0.38%。 |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及时清运施工废弃物,暂时不能清运的应采取覆盖等措施;砂、石料运输禁止超载,采用封闭式运输车辆或采取覆盖措施;变电站施工场地围挡顶部安装喷淋降尘系统;施工场地做到“六必须、六不准”。 (二)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瓦窑坝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产生的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全部回用于施工现场的洒水降尘,生活污水经旱厕收集后用作农肥;泸州500kV变电站220kV间隔扩建工程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站内既有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用于站区绿化,不外排,其余3个既有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站内已建的化粪池收集后用作农肥; (略)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周边民房已有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处理后用作农肥。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优化设备布局,选用低噪声设备,高噪声施工工段设置实体围挡工棚,声环境敏感目标一侧设置声屏障等。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处置;建筑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由建设单位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运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处理场进行合理处置;变电站新建工程土石方做到平衡,线路工程和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产生余方就地平整回填。 (五)生态保护措施 临时占地尽量布置在地势平坦、植被稀疏地带;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等区域进行植被恢复。 二、运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电磁环境影响防范措施 变电站。电气设备接地,配电装置采用GIS组合电器,对各类开关、连线母线进行组合并密封,站内平行导线的相序排列避免同相布置,尽量减少同相母线交叉与相同转角布置。 (略) 。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 (略) 的电磁环境影响。线路选择时尽量避开敏感点,在与其他电力线、通信线、公路等交叉跨越时严格按规程要求留有净空距离。线路工程对地净空距离应满足《110kV~750kV架 (略) 设计规范》(*)相关要求。 确保工程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相关限值要求。 (二)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变电站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 (略) 合 (略) 路径,避让集中居民点。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 (略) 的电晕噪声。确保工程周围区域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相应功能区要求。 (三)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处 (略) (略) 。 (四)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事故油坑、事故油池和排油管区域采取重点防渗措施,防止地下水及土壤污染。 (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废蓄电池、事故废油、含油棉纱、含油手套等含油废物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
泸州瓦窑坝 220kV 变电站 110kV配套工程 | (略) 江阳区 | (略) (略) | 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 | 项 (略) 江阳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一)玉观—新房子三回π入瓦窑坝11 (略) 工程。新 (略) 长2×0.3km(其中2×0.15km按同塔双回架设,导线排列方式为垂直逆相序,0.15km+0.15km按2个单回架设,导线采用双回塔单边挂线),导线均采用双分裂。新 (略) 长2×0.45km,改接单 (略) 长约0.02km。拆除原110kV玉新三线铁塔1基、 (略) 0.26km、拆除改接 (略) 0.02km。 (二)玉观—冯嘴π入瓦窑坝11 (略) 工程。 (略) 长2×0.60km,双回电缆敷设。 (三)玉观、新房子、冯嘴变电站110kV保护完善工程。更换既有变电站内11 (略) 保护装置各1套。 项目总投资*元,环保投资11.*元,占总投资比例约0.92%。 |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及时清运施工废弃物,暂时不能清运的应采取覆盖等措施;运输砂、石料等易产生扬尘车辆,采用封闭式运输或采取覆盖措施, (略) 线尽量避免穿越人口集中区、商业繁华区等敏感地段;施工场地做到“六必须、六不准”。 (二)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经周边民房现有设施处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进行施工总平布置,选用低噪声设备等措施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集 (略) 政环卫统一清运;拆除的固体废物中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合规处置;开挖多余土石方用于塔基区和电力沟两侧植被恢复。 (五)生态保护措施 减少临时占地,临时占地尽量布置在地势平坦、植被稀疏地带;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等区域进行植被恢复。 二、运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电磁环境影响防范措施 (略) 导线最低对地高度满足《110kV~750kV架 (略) 设计规范》(*)相关要求。 (略) 径选择时避开敏感点,在与其他电力线、通信线、公路等交叉跨越时严格按规程要求留有净空距离。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 (略) 的电磁环境影响。电缆 (略) 采用地下电缆方式敷设, (略) 的金属护套或屏蔽层进行接地安装。确保工程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相关限值要求。 (二)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合理选 (略) 路径,避让集中居民点。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 (略) 的电晕噪声。确保工程周围区域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相应功能区要求。 |
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5月10日拟作出的核与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4年5月10日我局拟对2个核与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5月11日-2024年5月16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电话:0830-*。
传真:0830-*。
通讯地址: (略) 江 (略) 二段 (略) 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科。
邮政编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 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 对策和措施 |
1 | 泸州瓦窑坝 220 千伏输变电工程 | (略) 江阳区、龙马潭区 | (略) (略) | 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 | 项 (略) 江阳区、龙马潭区范围内。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一)瓦窑坝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主变户外布置,本期:主变容量2×180MVA,220kV 出线2回,110kV出线6回,10kV出线24回,无功补偿 2×(3×8)Mvar,35kV消弧线圈2×1000kVA;终期:主变容量3×180MVA,220kV 出线10回,110kV出线14回,10kV出线36回,无功补偿3×(3×8+2×10)Mvar,35kV消弧线圈2×1000+2×630kVA;220kV和110kV配电装置均为户内GIS布置。新建220kV配电装置楼、110kV配电装置楼、警卫室、事故油池等。 (二) 间隔扩建工程。扩建泸州500kV变电站、玉观220kV变电站220kV 出线间隔各1个;扩建望龙220kV变电站、林庄220kV变电站220kV 出线间隔各2个。以上扩建工程均在既有变电站内进行,不新征占地。 (三)泸州—瓦窑坝22 (略) 工程。新 (略) 13km,单回三角排列,导线采用双分裂;新 (略) 0.32km,单回埋地电缆,额定电流为820A。 (四)玉观—瓦窑坝220kV 线路工程。新 (略) 4.6km,单回三角排列,导线采用双分裂;新 (略) 0.2km,单回埋地电缆,额定电流为820A。 (五)望龙—林庄220kV 线路工程。新 (略) 2×16.5km,同塔双回架设,垂直逆相序排列,导线采用双分裂,额定电流为820A。 项目总投资*万元,环保投资144.*元,占总投资比例约0.38%。 |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及时清运施工废弃物,暂时不能清运的应采取覆盖等措施;砂、石料运输禁止超载,采用封闭式运输车辆或采取覆盖措施;变电站施工场地围挡顶部安装喷淋降尘系统;施工场地做到“六必须、六不准”。 (二)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瓦窑坝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产生的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全部回用于施工现场的洒水降尘,生活污水经旱厕收集后用作农肥;泸州500kV变电站220kV间隔扩建工程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站内既有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用于站区绿化,不外排,其余3个既有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站内已建的化粪池收集后用作农肥; (略)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周边民房已有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处理后用作农肥。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优化设备布局,选用低噪声设备,高噪声施工工段设置实体围挡工棚,声环境敏感目标一侧设置声屏障等。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处置;建筑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由建设单位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运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处理场进行合理处置;变电站新建工程土石方做到平衡,线路工程和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产生余方就地平整回填。 (五)生态保护措施 临时占地尽量布置在地势平坦、植被稀疏地带;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等区域进行植被恢复。 二、运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电磁环境影响防范措施 变电站。电气设备接地,配电装置采用GIS组合电器,对各类开关、连线母线进行组合并密封,站内平行导线的相序排列避免同相布置,尽量减少同相母线交叉与相同转角布置。 (略) 。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 (略) 的电磁环境影响。线路选择时尽量避开敏感点,在与其他电力线、通信线、公路等交叉跨越时严格按规程要求留有净空距离。线路工程对地净空距离应满足《110kV~750kV架 (略) 设计规范》(*)相关要求。 确保工程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相关限值要求。 (二)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变电站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 (略) 合 (略) 路径,避让集中居民点。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 (略) 的电晕噪声。确保工程周围区域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相应功能区要求。 (三)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处 (略) (略) 。 (四)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事故油坑、事故油池和排油管区域采取重点防渗措施,防止地下水及土壤污染。 (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废蓄电池、事故废油、含油棉纱、含油手套等含油废物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
泸州瓦窑坝 220kV 变电站 110kV配套工程 | (略) 江阳区 | (略) (略) | 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 | 项 (略) 江阳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一)玉观—新房子三回π入瓦窑坝11 (略) 工程。新 (略) 长2×0.3km(其中2×0.15km按同塔双回架设,导线排列方式为垂直逆相序,0.15km+0.15km按2个单回架设,导线采用双回塔单边挂线),导线均采用双分裂。新 (略) 长2×0.45km,改接单 (略) 长约0.02km。拆除原110kV玉新三线铁塔1基、 (略) 0.26km、拆除改接 (略) 0.02km。 (二)玉观—冯嘴π入瓦窑坝11 (略) 工程。 (略) 长2×0.60km,双回电缆敷设。 (三)玉观、新房子、冯嘴变电站110kV保护完善工程。更换既有变电站内11 (略) 保护装置各1套。 项目总投资*元,环保投资11.*元,占总投资比例约0.92%。 |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及时清运施工废弃物,暂时不能清运的应采取覆盖等措施;运输砂、石料等易产生扬尘车辆,采用封闭式运输或采取覆盖措施, (略) 线尽量避免穿越人口集中区、商业繁华区等敏感地段;施工场地做到“六必须、六不准”。 (二)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经周边民房现有设施处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进行施工总平布置,选用低噪声设备等措施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集 (略) 政环卫统一清运;拆除的固体废物中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合规处置;开挖多余土石方用于塔基区和电力沟两侧植被恢复。 (五)生态保护措施 减少临时占地,临时占地尽量布置在地势平坦、植被稀疏地带;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等区域进行植被恢复。 二、运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电磁环境影响防范措施 (略) 导线最低对地高度满足《110kV~750kV架 (略) 设计规范》(*)相关要求。 (略) 径选择时避开敏感点,在与其他电力线、通信线、公路等交叉跨越时严格按规程要求留有净空距离。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 (略) 的电磁环境影响。电缆 (略) 采用地下电缆方式敷设, (略) 的金属护套或屏蔽层进行接地安装。确保工程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相关限值要求。 (二)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合理选 (略) 路径,避让集中居民点。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 (略) 的电晕噪声。确保工程周围区域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相应功能区要求。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