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市富海产业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项目-琼海市富海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

内容
 
发送至邮箱

琼海市富海产业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项目-琼海市富海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 (略) 行政审批服务局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拟对琼海市富海产业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项目-琼海市富海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 现将拟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在公示期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书面提出听证申请。

传真:0898-*

通讯地址: (略) 嘉积镇金海路政务服务中心

邮编:*

传真:

通讯地址:

邮编:

琼海市富海产业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项目-琼海市富海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
(略) (略) "
(略) 嘉积镇富海产业园东北侧原外环北路
海南纳川 (略)
项目用地面积25223.09平方米(37.83亩),主要建设各污水处理池体、巴氏计量槽、污泥脱水间(含加药间)、鼓风机房及变配电间、离子除臭装置以及综合管理楼、附属用房、进出水水质分析间等。
项目建设符合 (略) 产业政策、符合三线一单管理要求、符合相关规划,选址可行。项目运营期间会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及固体废物等,拟采取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可行,各污染物可实现达标排放,建设后对环境的影响符合相应环境功能区的要求。根据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公众均支持项目建设,无反对意见。项目在认真贯彻落实报告书所提出的治理措施并确保其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通过强化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项目建成后不会改变周围环境质量现有功能和水平,环境影响可接受。综上所述,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鼓励类项目,不属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中的禁止准入类和许可准入类,不属于《 (略) 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19年版)》中的禁止类、限制类,符合《 (略)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略) 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及整合)》《 (略) 嘉积城区“十四五”污水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符合“三区三线”“三线一单”相关管控要求。
项目符合《 (略)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略) 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及整合)》《 (略) 嘉积城区“十四五”污水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符合“三区三线”“三线一单”相关管控要求,选址合理。
/
本项目不涉及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尾水处理达标后排入塔洋河,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为化学需氧量(COD)54.75t/a,氨氮(NH3-N)2.74t/a,总氮(TN)21.9t/a。
项目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污水进厂→粗格栅→厂内提升泵站→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配水池→改良A2/O生化反应池→平流沉淀池→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接触消毒池→巴氏计量槽→尾水排放”工艺。废水经处理后尾水主要污染物(COD、BOD5、氨氮、TP)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限值,其它污染物浓度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其中TN严于一级A,达到≤12mg/L,即出水水质达到准Ⅳ类标准,达标尾水排入塔洋河。项目将粗格栅、提升泵池、细格栅、旋流沉砂池、配水池、调节池、生化池、平流沉淀池、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接触消毒池、巴氏计量渠、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间(含加药间)、污水污泥管道等可能发生地下水污染的工程单元设置为重点防渗区,防止废污水的渗漏。危废暂存间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防渗技术要求进行防渗。在运营过程中加强管理,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制定风险预警方案,设立应急设施,防止跑、冒、滴、漏及非正常状况下废污水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项目在粗格栅、细格栅、污泥脱水机出口及螺旋输送机上方设置密闭集气罩,厌氧池、污泥缓冲池、污泥堆场均采取密闭空间,厌氧池上方采用玻璃钢盖板,污泥缓冲池设置混凝土盖板,盖板均预留废气收集口,污泥堆场(在污泥脱水间内)为封闭车间,设置废气收集管道。上述产臭单元通过设置集气罩或密闭措施,采用吸气式负压收集,通过收集管道将恶臭气体输送至离子除臭装置进行处理。除臭系统风量为8000m3/h,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为95%。臭气经除臭系统处理后通过一根15m排气筒排放。项目备用柴油发电机采用符合国标的轻质柴油,实验操作在通风橱内完成,餐饮废气采用油烟净化装置处理。项目噪声源主要为风机、水泵等设备运行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产噪设备设置于池体内或安有隔声门窗的密闭车间内,采取基础减震措施,风机安装消声器,同时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厂区绿化。项目产生的栅渣、沉渣、生活垃圾收集后定期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污泥按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进行鉴别,如果属于危险废物,应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不属于危险废物的污泥经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要求后送至嘉积污泥处置中心进行处置,还应满足嘉积污泥处置中心相关要求。废机油和实验室废液定期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妥善处置。项目针对可能产生土壤污染的污染源、污染物的迁移途径,按照“源头控制、过程防控、污染监控”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措施。在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进入土壤环境。厂区地面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洒落地面的污染物渗入下部土壤环境,并设置渗漏、泄露污染物的收集措施。制定土壤跟踪监测计划,建立土壤跟踪监测制度。项目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可行。
1、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项目区域现状NH3、H2S超标率均为0%,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中的浓度限值要求,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2、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塔洋河丰水期与枯水期四个监测断面所有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没有出现超标状况,水质较好。3、根据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项目区域昼间噪声在50.7~52.7dB(A)之间,夜间噪声在40.7~43.2dB(A)之间,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项目北侧黄坭岭村的昼间噪声在53.2~54.2dB(A)之间,夜间噪声在42.8~44dB(A)之间,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声环境质量现状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因此,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良好。4、根据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在项目场地、上下游及侧向共布设5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5个监测点位的所有监测因子除总大肠菌群外,其他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5、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在项目占地范围内布置3个柱状样点和1个表层样点,占地范围外布置2个表层样点,项目占地范围内4个监测点的46项因子全部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要求,占地范围外2个监测点的8项因子全部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风险筛选值要求,项目拟建场地及周边土壤环境质量较好。
项目不涉及重大危险源,环境风险潜势为Ⅰ,主要环境风险类型为危险物质次氯酸钠溶液泄漏。项目在工程设计及生产运行过程中,严格落实环境风险事故防控措施,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加强施工及生产人员的管理,可有效减少运行风险,降低事故危害和环境污染,将环境风险控制到最小程度。在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做好应急预案的前提下,本项目的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环评信息公开期间,未收到公众对项目建设的反馈意见。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 (略) 行政审批服务局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拟对琼海市富海产业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项目-琼海市富海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 现将拟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在公示期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书面提出听证申请。

传真:0898-*

通讯地址: (略) 嘉积镇金海路政务服务中心

邮编:*

传真:

通讯地址:

邮编:

琼海市富海产业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项目-琼海市富海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
(略) (略) "
(略) 嘉积镇富海产业园东北侧原外环北路
海南纳川 (略)
项目用地面积25223.09平方米(37.83亩),主要建设各污水处理池体、巴氏计量槽、污泥脱水间(含加药间)、鼓风机房及变配电间、离子除臭装置以及综合管理楼、附属用房、进出水水质分析间等。
项目建设符合 (略) 产业政策、符合三线一单管理要求、符合相关规划,选址可行。项目运营期间会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及固体废物等,拟采取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可行,各污染物可实现达标排放,建设后对环境的影响符合相应环境功能区的要求。根据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公众均支持项目建设,无反对意见。项目在认真贯彻落实报告书所提出的治理措施并确保其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通过强化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项目建成后不会改变周围环境质量现有功能和水平,环境影响可接受。综上所述,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鼓励类项目,不属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中的禁止准入类和许可准入类,不属于《 (略) 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19年版)》中的禁止类、限制类,符合《 (略)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略) 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及整合)》《 (略) 嘉积城区“十四五”污水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符合“三区三线”“三线一单”相关管控要求。
项目符合《 (略)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略) 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及整合)》《 (略) 嘉积城区“十四五”污水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符合“三区三线”“三线一单”相关管控要求,选址合理。
/
本项目不涉及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尾水处理达标后排入塔洋河,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为化学需氧量(COD)54.75t/a,氨氮(NH3-N)2.74t/a,总氮(TN)21.9t/a。
项目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污水进厂→粗格栅→厂内提升泵站→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配水池→改良A2/O生化反应池→平流沉淀池→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接触消毒池→巴氏计量槽→尾水排放”工艺。废水经处理后尾水主要污染物(COD、BOD5、氨氮、TP)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限值,其它污染物浓度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其中TN严于一级A,达到≤12mg/L,即出水水质达到准Ⅳ类标准,达标尾水排入塔洋河。项目将粗格栅、提升泵池、细格栅、旋流沉砂池、配水池、调节池、生化池、平流沉淀池、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接触消毒池、巴氏计量渠、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间(含加药间)、污水污泥管道等可能发生地下水污染的工程单元设置为重点防渗区,防止废污水的渗漏。危废暂存间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防渗技术要求进行防渗。在运营过程中加强管理,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制定风险预警方案,设立应急设施,防止跑、冒、滴、漏及非正常状况下废污水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项目在粗格栅、细格栅、污泥脱水机出口及螺旋输送机上方设置密闭集气罩,厌氧池、污泥缓冲池、污泥堆场均采取密闭空间,厌氧池上方采用玻璃钢盖板,污泥缓冲池设置混凝土盖板,盖板均预留废气收集口,污泥堆场(在污泥脱水间内)为封闭车间,设置废气收集管道。上述产臭单元通过设置集气罩或密闭措施,采用吸气式负压收集,通过收集管道将恶臭气体输送至离子除臭装置进行处理。除臭系统风量为8000m3/h,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为95%。臭气经除臭系统处理后通过一根15m排气筒排放。项目备用柴油发电机采用符合国标的轻质柴油,实验操作在通风橱内完成,餐饮废气采用油烟净化装置处理。项目噪声源主要为风机、水泵等设备运行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产噪设备设置于池体内或安有隔声门窗的密闭车间内,采取基础减震措施,风机安装消声器,同时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厂区绿化。项目产生的栅渣、沉渣、生活垃圾收集后定期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污泥按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进行鉴别,如果属于危险废物,应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不属于危险废物的污泥经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要求后送至嘉积污泥处置中心进行处置,还应满足嘉积污泥处置中心相关要求。废机油和实验室废液定期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妥善处置。项目针对可能产生土壤污染的污染源、污染物的迁移途径,按照“源头控制、过程防控、污染监控”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措施。在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进入土壤环境。厂区地面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洒落地面的污染物渗入下部土壤环境,并设置渗漏、泄露污染物的收集措施。制定土壤跟踪监测计划,建立土壤跟踪监测制度。项目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可行。
1、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项目区域现状NH3、H2S超标率均为0%,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中的浓度限值要求,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2、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塔洋河丰水期与枯水期四个监测断面所有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没有出现超标状况,水质较好。3、根据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项目区域昼间噪声在50.7~52.7dB(A)之间,夜间噪声在40.7~43.2dB(A)之间,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项目北侧黄坭岭村的昼间噪声在53.2~54.2dB(A)之间,夜间噪声在42.8~44dB(A)之间,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声环境质量现状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因此,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良好。4、根据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在项目场地、上下游及侧向共布设5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5个监测点位的所有监测因子除总大肠菌群外,其他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5、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在项目占地范围内布置3个柱状样点和1个表层样点,占地范围外布置2个表层样点,项目占地范围内4个监测点的46项因子全部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要求,占地范围外2个监测点的8项因子全部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风险筛选值要求,项目拟建场地及周边土壤环境质量较好。
项目不涉及重大危险源,环境风险潜势为Ⅰ,主要环境风险类型为危险物质次氯酸钠溶液泄漏。项目在工程设计及生产运行过程中,严格落实环境风险事故防控措施,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加强施工及生产人员的管理,可有效减少运行风险,降低事故危害和环境污染,将环境风险控制到最小程度。在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做好应急预案的前提下,本项目的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环评信息公开期间,未收到公众对项目建设的反馈意见。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