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浦兴路街道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的通知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关于印发《浦兴路街道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 (略) 街道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

工作方案》的通知

机关各科室(部门)、各事业单位、各居民区:

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 (略) ”重要理念,深入实施《 (略) 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略) 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等,经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审议通过了《 (略) 街道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略) 浦东新区人民 (略) 街道办事处

2024年4月29日

(略) 街道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 (略) 虹 (略) 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精神,根据《 (略) 浦东新区固体废物资源化再利用若干规定》、《 (略) 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浦东新区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等要求,加快 (略) 街道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提升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实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巩固“ (略) 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创建成果,在市、区垃圾分类第三方测评中,居住区和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整体分类实效 (略) 前150名,力争前120名。公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整体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环境持续优化,便利化程度逐步提升,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6%。完成新区下达的指标任务:

(一)投放点微更新116个,更新维护固定式洗手池、除臭、通风、遮阳防雨、照明等装置;

(二)误时投放点专项更新15个,在全量配置微改造一体化装置的基础上,配置无需手动开门/开桶,以及垃圾桶满溢、不分类投放事件自动监测警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设备;

(三)精品示范居住区创成4个;

(四)固定型服务点设立30个;

(五)惠民回收服务点设立3个;

(六)对分类标志、公示告知牌、点位告知牌、宣传海报等信息进行更新和整合,及时更换破损分类收集容器;

(七)干垃圾量大于91吨/日,湿垃圾量小于56吨/日;

(八)可回收物量大于49吨/日,其中,主体企业量大于38吨/日。

二、组织架构

(略) 街道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管理办、党政办、党建办、服务办、宣统文化办、自治办、城建中心、综合执法队、城运中心和各居民区,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1.社区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街道垃圾分类工作整体推进。切实履行统筹协调、组织推进的职能,总结经验做法,对反复性问题、瓶颈性问题集思广益,推动解决。

2.党政办公室:负责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做好“四个规范”。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督查督导,检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并及时通报,反馈结果。

3.社区党建办公室:负责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居民区年终绩效考评,把各居民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效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健全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齐抓共管,党员、群众、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社区协同推进机制,发挥在职党员对社区垃圾分类的示范带头作用。

4.社区服务办公室:负 (略) 、医院等公共卫生场所垃圾分类实效。

5.社区宣统文化办公室:负责推进学校垃圾分类工作,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组织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完善志愿者队*工作章程、管理办法等基础制度,做好垃圾分类推进工作的舆论宣传等工作。

6.社区自治办公室:负责落实垃圾分类“一小区一方案”。 (略) 落实管理责任,用好居民自治机制,开展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自治活动或自治项目,深化垃圾分类与社区自治的良性互动,形成垃圾分类自治品牌。

7.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负责单位、沿街商铺等分类实效的指导和检查工作。加大对物业的监管力度,持续开展物业服务企业履职情况专项检查。

8.综合行政执法队:负责垃圾分类违法行为的巡查执法,对不达标居住区、单位及沿街商铺加强执法,对未正常履行垃 (略) 进行行政处罚,起到警示作用。

9.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深化“一网统管”工作,加大对社区单位和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检查频率,定期分析发现问题,建立情况通报机制。

10.居民区:负责居民区管辖区域内小区、单位和沿街商铺的分类实效。加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宣传对象做到全覆盖,尤其要重点加强外来租户垃圾分类投放管理的宣传效果,做好群众再发动工作。

四、工作任务

(一)继续巩固居民区垃圾分类实效

1.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结合辖区文化特色至少建成1条垃圾分类居民科 (略) 并广泛组织居民参与体验。 (略) 《居住区、单位、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测评细则》,面上、点上分级分批落实业务培训,确保做到标准一致、手势统一,街道上下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略) 广泛开展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强化对沿街商铺、宾馆、旅馆的宣传,提升个体工商户等群体分类意识。持续做好中小幼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培养,发挥“小手拉大手”影响带动作用。深入居民区开展多形式分类宣传动员活动,提升居民知晓度与参与感。

2.充分发挥志愿者独特作用。加快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组织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完善志愿者队*工作章程、管理办法等基础制度。 (略) ,实现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注册全覆盖,充分利用线上招募、志愿服务项目发布功能,动员广大志愿者,践行低碳生活新时尚。发挥志愿者在社区发动、点位值守、公共场所宣传引导中重要作用,把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打造成特色品牌,实现居住区投放点志愿服务项目全覆盖。

3.优化居民区投放模式。各居民区要细化和优化“一小区一方案”,巩固提升居住区投放秩序。进一步优化定时定点居住区节假日投放模式,增加保洁巡查力量,动态调整收运频次,确保节假日期间垃圾分类工作不间断、实效不回弹。城 (略) 规范投放点和垃圾房日常管理,制定日常维护和保洁标准,加大行业检查、网格巡查等监督检查力度。杜绝将垃圾房作为居住空间等挪作他用的现象。持续深化小包垃圾专项治理,对长期不达标小区落实垃圾分类专管员模式。

4.强化分类实效监督测评。通过街道生活垃圾分减联办专项检查、第三方巡查等机制,每周至少一轮全覆盖检查,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列入日常考核。继续实施检查、分析、榜单排名等通报制度,将垃圾分类实效测评考核结果列入对居民区考核指标,对不达标居民区进行通报。对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落实不力、问题暴露多,区、市测评不达标,影响街道排名的,按情节严重程度由主管部门、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约谈、问责。市、区测评不达标的,对责任主体负责人进行履责约谈。对物业公司等管理主体扣减考核分值及扣减补贴发放。

(二)显 (略) 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化运行水平

1.推进设施设备现代化。 (略) 废物箱设置,全 (略) 废物箱投放口改造, (略) 、特色街区等设置精细化分类的废物箱。公园(含口袋公园)、绿地等全覆盖设置精细化分类的废物箱。

2.推进收运作业规范化。优化生活垃圾清运作业模式,合理 (略) 径、时间、频次,确保沿街商铺和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规范管理作业单位,深化作业扰民治理,加强生活垃圾清运作业培训,强化作业服务单位质量评议和评议结果公示制度实施,对于明显存在分类不达标的垃圾拒绝收运并开具通知单。

3.强化数字赋能源头管理。推进“一网统管”生活垃圾分类场景建设和应用。健全 (略) 格化管理事件发现处置机制,优化闭环管理流程,依托街镇城运中心和“一网统管”平台,增设转派城管执法功能,并利用AI识别、物联感知、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更精准地发现、诊断和解决问题,对易发生垃圾不分类、乱 (略) 沿街商铺和场所,实现“一网统管”执法检查全过程、部门联动全方位、智能监管全覆盖。

(三)不断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1.提高可回收物回收服务满意度。推进可回收物回收服 (略) 统一规范的视觉识别系统,大力推进可回收物高品质服务点建设,设立3个面向居民的惠民回收服务点,设置30个固定型服务点或者智能回收箱。因地制宜,单独设置或与装修垃圾房、大件垃圾分类堆放场所合并设置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灵活运用定点回收、自助回收、预约回收、流动回收等服务形式,增强居民可回收物交投、交售体验。强化有偿回收和上门回收服务的全覆盖宣传,强化保洁员对居民交投可回收物的宣传和引导,提升居民对可回收物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率。

2.规范可回收物中转站运行。强化可回收物主体企业管理,落实主体企业实现服务区内全品类可回收物的上门回收服务,尤其是低价值可回收物的托底回收服务。夯实评议制度,清退服务不佳、管理不善、效能不足的主体企业。

五、推进时间节点

(一)启动阶段(2024年4月—2024年5月)。

对区下达任务进行分解细化,明确任务,4月底前摸清底数,对居住区、各类单位、沿街商铺、公共区域等人员、投放点、设施配置、产生量等信息进行全面排摸,更新“一小区一方案”“一单位一方案”。

(二)推进阶段(2024年6月—2024年10月)。

(略) 、区两级分减联办垃圾分类第三方测评,完成2024年度投放点微更新、误时点专项更新及固定型服务点等硬件改造任务,推进4个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居住区建设。

(三)考核阶段(2024年11月—2024年12月)。

11月中旬基本完成各项任务,12月街道分减联办形成各实施单位垃圾分类工作考核评估,各单位落实工作总结及台账资料归整。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 (略) 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各责任单位要强化部门联动,树立“一盘棋”意识,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深化。

(三)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工作实效。持续开展垃圾分类理念“进社区、进学校、 (略) 、进机关、进企业、进公园”活动,培养居民绿色生活方式,进一步营造低碳生活新时尚良好社会风尚。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保持垃圾分类宣传“热度不退,氛围不减”。

关于印发《 (略) 街道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

工作方案》的通知

机关各科室(部门)、各事业单位、各居民区:

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 (略) ”重要理念,深入实施《 (略) 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略) 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等,经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审议通过了《 (略) 街道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略) 浦东新区人民 (略) 街道办事处

2024年4月29日

(略) 街道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 (略) 虹 (略) 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精神,根据《 (略) 浦东新区固体废物资源化再利用若干规定》、《 (略) 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浦东新区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等要求,加快 (略) 街道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提升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实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巩固“ (略) 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创建成果,在市、区垃圾分类第三方测评中,居住区和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整体分类实效 (略) 前150名,力争前120名。公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整体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环境持续优化,便利化程度逐步提升,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6%。完成新区下达的指标任务:

(一)投放点微更新116个,更新维护固定式洗手池、除臭、通风、遮阳防雨、照明等装置;

(二)误时投放点专项更新15个,在全量配置微改造一体化装置的基础上,配置无需手动开门/开桶,以及垃圾桶满溢、不分类投放事件自动监测警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设备;

(三)精品示范居住区创成4个;

(四)固定型服务点设立30个;

(五)惠民回收服务点设立3个;

(六)对分类标志、公示告知牌、点位告知牌、宣传海报等信息进行更新和整合,及时更换破损分类收集容器;

(七)干垃圾量大于91吨/日,湿垃圾量小于56吨/日;

(八)可回收物量大于49吨/日,其中,主体企业量大于38吨/日。

二、组织架构

(略) 街道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管理办、党政办、党建办、服务办、宣统文化办、自治办、城建中心、综合执法队、城运中心和各居民区,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1.社区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街道垃圾分类工作整体推进。切实履行统筹协调、组织推进的职能,总结经验做法,对反复性问题、瓶颈性问题集思广益,推动解决。

2.党政办公室:负责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做好“四个规范”。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督查督导,检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并及时通报,反馈结果。

3.社区党建办公室:负责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居民区年终绩效考评,把各居民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效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健全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齐抓共管,党员、群众、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社区协同推进机制,发挥在职党员对社区垃圾分类的示范带头作用。

4.社区服务办公室:负 (略) 、医院等公共卫生场所垃圾分类实效。

5.社区宣统文化办公室:负责推进学校垃圾分类工作,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组织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完善志愿者队*工作章程、管理办法等基础制度,做好垃圾分类推进工作的舆论宣传等工作。

6.社区自治办公室:负责落实垃圾分类“一小区一方案”。 (略) 落实管理责任,用好居民自治机制,开展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自治活动或自治项目,深化垃圾分类与社区自治的良性互动,形成垃圾分类自治品牌。

7.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负责单位、沿街商铺等分类实效的指导和检查工作。加大对物业的监管力度,持续开展物业服务企业履职情况专项检查。

8.综合行政执法队:负责垃圾分类违法行为的巡查执法,对不达标居住区、单位及沿街商铺加强执法,对未正常履行垃 (略) 进行行政处罚,起到警示作用。

9.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深化“一网统管”工作,加大对社区单位和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检查频率,定期分析发现问题,建立情况通报机制。

10.居民区:负责居民区管辖区域内小区、单位和沿街商铺的分类实效。加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宣传对象做到全覆盖,尤其要重点加强外来租户垃圾分类投放管理的宣传效果,做好群众再发动工作。

四、工作任务

(一)继续巩固居民区垃圾分类实效

1.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结合辖区文化特色至少建成1条垃圾分类居民科 (略) 并广泛组织居民参与体验。 (略) 《居住区、单位、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测评细则》,面上、点上分级分批落实业务培训,确保做到标准一致、手势统一,街道上下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略) 广泛开展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强化对沿街商铺、宾馆、旅馆的宣传,提升个体工商户等群体分类意识。持续做好中小幼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培养,发挥“小手拉大手”影响带动作用。深入居民区开展多形式分类宣传动员活动,提升居民知晓度与参与感。

2.充分发挥志愿者独特作用。加快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组织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完善志愿者队*工作章程、管理办法等基础制度。 (略) ,实现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注册全覆盖,充分利用线上招募、志愿服务项目发布功能,动员广大志愿者,践行低碳生活新时尚。发挥志愿者在社区发动、点位值守、公共场所宣传引导中重要作用,把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打造成特色品牌,实现居住区投放点志愿服务项目全覆盖。

3.优化居民区投放模式。各居民区要细化和优化“一小区一方案”,巩固提升居住区投放秩序。进一步优化定时定点居住区节假日投放模式,增加保洁巡查力量,动态调整收运频次,确保节假日期间垃圾分类工作不间断、实效不回弹。城 (略) 规范投放点和垃圾房日常管理,制定日常维护和保洁标准,加大行业检查、网格巡查等监督检查力度。杜绝将垃圾房作为居住空间等挪作他用的现象。持续深化小包垃圾专项治理,对长期不达标小区落实垃圾分类专管员模式。

4.强化分类实效监督测评。通过街道生活垃圾分减联办专项检查、第三方巡查等机制,每周至少一轮全覆盖检查,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列入日常考核。继续实施检查、分析、榜单排名等通报制度,将垃圾分类实效测评考核结果列入对居民区考核指标,对不达标居民区进行通报。对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落实不力、问题暴露多,区、市测评不达标,影响街道排名的,按情节严重程度由主管部门、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约谈、问责。市、区测评不达标的,对责任主体负责人进行履责约谈。对物业公司等管理主体扣减考核分值及扣减补贴发放。

(二)显 (略) 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化运行水平

1.推进设施设备现代化。 (略) 废物箱设置,全 (略) 废物箱投放口改造, (略) 、特色街区等设置精细化分类的废物箱。公园(含口袋公园)、绿地等全覆盖设置精细化分类的废物箱。

2.推进收运作业规范化。优化生活垃圾清运作业模式,合理 (略) 径、时间、频次,确保沿街商铺和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规范管理作业单位,深化作业扰民治理,加强生活垃圾清运作业培训,强化作业服务单位质量评议和评议结果公示制度实施,对于明显存在分类不达标的垃圾拒绝收运并开具通知单。

3.强化数字赋能源头管理。推进“一网统管”生活垃圾分类场景建设和应用。健全 (略) 格化管理事件发现处置机制,优化闭环管理流程,依托街镇城运中心和“一网统管”平台,增设转派城管执法功能,并利用AI识别、物联感知、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更精准地发现、诊断和解决问题,对易发生垃圾不分类、乱 (略) 沿街商铺和场所,实现“一网统管”执法检查全过程、部门联动全方位、智能监管全覆盖。

(三)不断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1.提高可回收物回收服务满意度。推进可回收物回收服 (略) 统一规范的视觉识别系统,大力推进可回收物高品质服务点建设,设立3个面向居民的惠民回收服务点,设置30个固定型服务点或者智能回收箱。因地制宜,单独设置或与装修垃圾房、大件垃圾分类堆放场所合并设置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灵活运用定点回收、自助回收、预约回收、流动回收等服务形式,增强居民可回收物交投、交售体验。强化有偿回收和上门回收服务的全覆盖宣传,强化保洁员对居民交投可回收物的宣传和引导,提升居民对可回收物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率。

2.规范可回收物中转站运行。强化可回收物主体企业管理,落实主体企业实现服务区内全品类可回收物的上门回收服务,尤其是低价值可回收物的托底回收服务。夯实评议制度,清退服务不佳、管理不善、效能不足的主体企业。

五、推进时间节点

(一)启动阶段(2024年4月—2024年5月)。

对区下达任务进行分解细化,明确任务,4月底前摸清底数,对居住区、各类单位、沿街商铺、公共区域等人员、投放点、设施配置、产生量等信息进行全面排摸,更新“一小区一方案”“一单位一方案”。

(二)推进阶段(2024年6月—2024年10月)。

(略) 、区两级分减联办垃圾分类第三方测评,完成2024年度投放点微更新、误时点专项更新及固定型服务点等硬件改造任务,推进4个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居住区建设。

(三)考核阶段(2024年11月—2024年12月)。

11月中旬基本完成各项任务,12月街道分减联办形成各实施单位垃圾分类工作考核评估,各单位落实工作总结及台账资料归整。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 (略) 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各责任单位要强化部门联动,树立“一盘棋”意识,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深化。

(三)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工作实效。持续开展垃圾分类理念“进社区、进学校、 (略) 、进机关、进企业、进公园”活动,培养居民绿色生活方式,进一步营造低碳生活新时尚良好社会风尚。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保持垃圾分类宣传“热度不退,氛围不减”。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