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开表麒麟山光伏发电项目
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开表麒麟山光伏发电项目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我局拟对以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联系电话:0873-*、0873-*(州政务服务中心1楼C区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区C11号生态环境综合窗口)
公示期: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 (略) (略) 中段红河州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科
传 真:0873-*
邮 编:*
项目名称 | 麒麟山光伏发电项目 | 建设地点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 (略) 麒麟山上寨南侧2公里处 | 建设单位 | 宏 (略) |
环评文件类型 | 环境影响报告表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云南 (略) | ||
项目概况 | |||||
项目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 (略) 麒麟山上寨南侧2公里处,属于新建项目,占地面积为111.11hm2(永久占地1.34hm2,临时占地109.77hm2),建设25个3.2MW的光伏子方阵及220kV升压站1座。 |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
施工期: 一、生态影响控制措施 (1)施工活动保证在项目红线范围内进行,禁止超计划占用土地和破坏植被,禁止施工人员违法砍伐树木,禁止到非施工区活动,减少地表扰动;优 (略) 设计,尽量收缩边坡,少占土地, (略) ,除利用 (略) (略) ,其 (略) 应根据项目运行后的使用功能制定恢复措施,光伏 (略) 禁止水泥硬化。 (2)对占地施工破坏植被而造成裸露的土地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利用,采用当地土种进行植被补充,保证项目建设后生物量不减少,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 (3)工程建设开挖时,应将表层土与下层土分开,单独收集并保存表层土,暂时堆放于临时表土堆场,用于今后的植被恢复覆土,以恢复土壤理化性质。 (4)施工过程尽量避免对现有林木植被的破坏,尽量保留现有的林地和草地,严禁破坏项目区周边林木植被、生态保护红线和基本农田。合理安排施工时序,产生的开挖方及时用于场平,有利于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项目施工应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 (5)设置临时表土堆场,布置在光伏发电区内,采取临时拦挡、临时排水和覆盖措施,使用完成后进行生态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发生。就地采集当地植物的种子、幼苗进行种植,不能引用外来物种。 (6)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对项目区植被情况以图文或影像方式进行记录,申报办理林地许可手续时,将记录材料提交林草主管部门存档。建设单位占用林地应取得林草部门的相关审批手续后,方可开工建设。 (7) (略) 排水沟下游设置沉淀池,地表径流经沉淀后再外排,减轻项目施工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 (8) (略) (略) (略) 口处,设置生态保护宣传牌,禁止在工程区域乱砍乱伐、狩猎,并将保护生态环境列入施工单位的责任书,增强施工人员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一定要坚持“先防护、后开工”的原则,以确保两栖和爬行动物的通道,特别是爬行动物通道的通畅。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破坏,降低噪声对动物的影响。 (9)加强施工期间的环境管理,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设立环境保护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环境保护专职人员、监理人员,负责施工区的环境保护宣传、施工人员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和环境保护监理。 (10)建设单位要做好项目区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重点加强项目施工期间的野外火源管理,落实森林草原防火管护人员和措施。 (11)电池组件阵列区内涉及散生木的,应当优化设计、尽量避让。 (12)加 (略) 边坡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的水保措施。 (13)严禁越界施工。 经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可以减缓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污染影响控制措施 1、大气环境控制措施 (1)加强施工现场运输车辆管理。运输的车辆必须车身整洁,装载车厢完好,装载货物堆码整齐,运输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车辆加盖篷布以减少洒落,不 (略) 。 (2)施工场地内车辆应采取低速行驶,道路保持清洁,裸露场地采取洒水降尘措施。 (3)对建筑垃圾及开挖土石方应及时处理、清运,以减少占地,防治粉尘污染。 (4)在施工场地上设置专人负责弃土、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和堆放,临时堆放场地应远离居民区。 (5)表土堆场应及时覆盖,周边洒水抑尘,防治粉尘污染。 (6)推行绿色文明施工管理模式,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合同中依法明确扬尘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和责任,并将防治费用列入工程成本,单独列支,专款专用。 经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废气可以得到有效管控,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措施可行。 2、施工期废水防治措施 (1)施工废水:设备冲洗区设置1个沉淀池(2m3),对设备清洗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洒水抑尘,不外排。 (2)雨季径流: (略) 工程区及升压站地势低处设置截排水沟,截排水沟低地势处设置沉砂池, (略) 工程区设7座、升压站区域设1座,每个容积2m3,雨水经收集沉淀后回用于施工期洒水降尘。 (3)加强管理,做好机械的日常维修保养,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另外,雨天应对各类机械、粉状物料进行遮盖防雨。 (4)节约用水,减少施工废水的产生,且尽量避免雨季土石方施工,暴雨期间停止地基开挖等扰动地表类的施工。禁止任何施工废水排入周边地表水。 经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废水可以得到妥善处理,对下游环境影响小,措施可行。 3、噪声控制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施工场界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标准,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 (2)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工程施工所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应事先对其常规工作状态下的噪声进行测量,超过国家标准的机械应禁止入场施工。 (3)对强噪声设备进行一定的隔声及减振处理,在不影响施工情况下将噪声设备尽量不集中安排,固定的机械设备尽量入棚操作。 (4)对施工机械进行维护,减小施工机械的施工噪声,同时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 (5)运输过程中的车辆应尽量避免在夜间运输,限制车速,进出厂区、经过居民点时严禁鸣笛,做到文明行车。 (6)在施工的结构阶段和装修阶段,对建筑物的外部应采用围挡,以减轻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与施工方签订环境管理责任书,具体落实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并且加强与周围可能受影响单位的沟通,减轻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 经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噪声可以得到有效管控,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4、固废控制措施 (1)废弃土石方:项目剥离的表土临时堆放在规划的表土堆场中,用于后期绿化覆土,开挖的土石方全部回填,无弃方。项目临时表土堆场均在项目用地范围内,严禁新增占地,并进行覆盖和拦挡。临时堆土清理后应对临时堆场覆土绿化处理。 (2)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应分类收集,能利用部分外售收购商进行回收利用,不可回收部分委托资质单位清运至政府部门指定的场所进行处置。禁止乱堆乱倒。 (3)生活垃圾:在租用的办公生活区设置临时生活垃圾收集桶,对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进行收集,收集后转运至附近村寨垃圾收集点统一处置。 (4)施工过程中损坏的太阳能电池板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2020)的要求在施工场地内暂存,定期交由专业的回收厂家回收处理。 (5)车辆运输散体物时,必须密封、包扎、覆盖、不得沿途撒漏。 经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固体废物可以得到有效处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运营期: 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严格执行《云南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通知》(云自然资〔2019〕196号)相关要求,光伏板下及周围种植林业或农作物,光伏组件严格执行最低沿高于地面2.5m、桩基间列间距大于4m、行间距大于6.5m的架设要求。 (2)光伏场区等临时用地区域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加强初期、中期的植被抚育工作。尽量采取场地封禁自然恢复,并辅以适当的人工手段;如选取本地常见的乡土物种补种补植。 (3)占用林草地区域,后期光伏场区植被恢复后,生长过程中在满足电站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应尽量减少对下方及周边植物的扰动。在影响电站发电时,应尽量采取人工修剪高度的方式,避免直接清理砍伐。 (4)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禁止人为捕杀;禁止引入外来有害生物。 (5)项目建设按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加强区内的植被恢复与管护工作,减少区域水土流失。 (6)建设单位应做好项目区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重点加强项目运营、检修期间的野外火源管理,落实森林草原防火管护人员和措施。 (7)强化光伏电站运营期环境风险管理,避免泄漏事故发生。 (8)对升压站场内空地和场界四周进行适当绿化。 (9)在满足正常运营的同时,须保证光伏方阵下方不改变林草地用途,不得硬化或作其他用途。 (10)在满足光伏电站正常建设运营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散生木的采伐。 (11)对合适的光伏板下区域采用农林光互补措施种植本土优良的农林植被,恢复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二、污染影响控制措施 1、运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升压站内使用清洁能源,厨房设置1套油烟净化设备,食堂油烟经设备处理后引至屋顶排放。加强日常运行管理,定期清洗油烟净化设备。 (2)保持项目区内环境卫生,减少运营期地面扬尘和飘散物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3) (略) 两旁绿化,设置标志提醒车辆减速慢行, (略) 扬尘、车辆尾气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2、运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1)升压站内实行雨污分流,升压站内食堂废水经1个0.5m3隔油池隔油后,连同其他生活污水经1个容积为2m3的化粪池处理后回用于升压站周边植被施肥。 (2)太阳能电池板尽量在旱季进行清洗,产生的清洗废水由光伏板下方林草植被吸收,不外排。 (3)应定期对化粪池、隔油池进行清掏,建立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制度,以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果。 (4)禁止向地表水体排放任何废水,定期巡逻检查,加强监管及宣传教育。 3、运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 (1)在设备选型上首先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设备,尽量选用低噪声的设备。 (2)采取修筑封闭围墙、围墙外栽种防护林等措施隔音降噪。 (3)变压器基础垫衬采用减震材料等减少噪声的产生强度。 4、运营期固体废物保护措施 (1)生活垃圾: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定期运至周边村寨垃圾收集点统一处置。 (2)废电池板、废元器件:暂存于一般固废暂存间,及时委托专业的回收厂家收购回收处理,不得随意堆放处置和外卖收购商。 (3)事故废油、废铅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收集于专用容器内,在危废暂存间暂存,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4)一般固废暂存间环境管理要求:设置1间32m2一般固废暂存间,严格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2020)有关要求进行设计:a、基础必须进行防渗;b、为加强监督管理,暂存间应按G*.2要求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c、应建立检查维护制度,发现有损坏可能或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d、应建立档案制度,将入场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种类和数量,出入库情况详细记录在案,长期保存,供随时查阅。 (5)危险废物环境管理要求:设置1间面积为40m2的危险废物暂存间,危废暂存间采用全封闭式,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危险废物分类、分区存放,基础必须进行防渗,能防风、防雨、防流失,并按GB*.2修改单要求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危险废物暂存间内按HJ1276设置标志。危险废物定期委托具备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其转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2021年9月18日由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要求执行。配置人员对危险废物进行收集、暂存和保管。建立危险废物产生记录台账,定期检查自行贮存和处置的危险废物记录及相关证明材料,妥善保存危废转移联单及危废处置协议等相关资料。 5、运营期环境风险保护措施 (1)升压站内主变压器处设置1个集油池(7m3)和1个事故油池,事故油池设置为地埋式,容积为50m3,在每个箱式变压器下方基础处设置1个箱变油池(容积均为1.98m3),收集事故情况下变压器的事故废油。主变压器及箱变在事故情况下泄漏的事故废油最终进入事故油池、箱变油池,收集后暂存危废暂存间,委托资质单位清运处置。 (2)严格做好分区防渗工程,施工期加强工程监理和环境监理,提高防渗工程质量,做好照片、录像以及相关文字说明等存档资料。 ①产生的事故油暂存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具体如下: a.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 b.必须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 c.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的容器内须留足够空间,容器顶部与液体表面之间保留100mm以上的空间; d.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 e.用以存放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容器的地方,必须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无裂隙; ②主变压器区、箱式变压器区、集油池(池)、事故油池、箱变油池、危废暂存间等区域按重点防渗区进行建设,防渗技术要求为:防渗层至少为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1×10-7cm/s,或2mm厚高密度聚*烯,或至少2mm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 ③其他生产区和污水处理设施按一般防渗区进行建设,防渗技术要求为:粘土衬层厚度应不小于0.75 m,渗透系数≤1×10-7cm/s。 ④升压站除绿化以外其他区域进行简单防渗,地面采取水泥硬化。 (3)运营期定期检查各储存设施,避免出现泄漏等不良情况。 (4)应及时开展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5)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建立健全的环保管理机制和各项环保规章制度,落实岗位环保责任制,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工作,防止事故排放导致环境问题。 (6)升压站配备相应品种的消防器材,危废暂存间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搬运时应轻卸,防止包装或容器损坏。 严格按照安全、消防部门以及安全预评价的要求设置消防设备。强化禁火区域安全管理,严禁烟火,设置禁火区,区内加强火源管理,严禁吸烟。 6、景观影响和光污染防治措施 (1)光伏板尽量依山势布置,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加强区域的绿化,减少视觉景观单一化。 (2)光伏板外购反光率低的材料。 7、电磁环境控制措施 (1)220kV高压配电装置采用户外GIS布置,减轻站界外的电磁环境影响。 (2)按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和《云南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要求,变电站围墙外延伸3m所形成的区域为安全防护距离,应严格按照《云南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要求进行保护。 (3)升压站在设计中应按有关规程采取系列的控制过电压、电磁感应场强水平的措施,如保证导体和电气设备之间的电气安全距离,设置防雷接地保护装置,选用带屏蔽层的电缆、屏蔽层接地等,将可以有效的降低电磁环境影响。 (4)使用合理、优良的绝缘子来减少绝缘子的表面放电,尽量使用能改善绝缘子表面或沿绝缘子串电压分布的保护装置。 (5)变电站内金属构件,如吊夹、保护环、保护角、垫片、接头、螺栓、闸刀片等应做到表面光滑,尽量避免毛刺的出现。 (6)升压站主变压器、高电压场所设置警告牌,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电磁环境知识的培训,加强宣传教育。 8、服务期结束后对策措施 项目服务期将结束时应建立退役计划,其应包括光伏组件拆除方案、升压站拆除方案、生态恢复方案及项目拆除文明管理制度等,确保项目在服务期结束后能够快速拆除相关设施,及时恢复生态环境。在拆除过程产生固体废物及生态恢复措施如下: (1)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①服务期满后拆除的光伏电池板全部由专业的回收厂家回收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②服务期满后及时联系厂家对逆变器、箱变、变压器等电气设备进行回收利用。 ③电缆拆除后交由资源回收单位收集处理。 ④服务期满后需要对已建成的各类建(构)筑物进行全部拆除,以利于恢复原地表和植被。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经分类收集后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清运至当地住建部门指定地点堆存。 (2)生态恢复措施 ①拆除过程中应尽量减小对土地的扰动,对于项目厂区原绿化土地应保留; ②拆除硬 (略) 基础,对场地进行恢复,在场地内播撒耐旱绿植。 ③拆除光伏方阵区支架、箱变、升压站等混凝土基础后,场地应进行恢复,覆土厚度30cm,并将光伏方阵区侵蚀沟和低洼区域填土、平整,恢复后的场地进行洒水和压实,以固结地表,防止产生扬尘和对土壤的风蚀,进行植被恢复,对于少量不能进行植被恢复的区域,进行平整压实,以减轻水土流失。 ④光伏组件设备拆除完毕后,应做好植被恢复措施。种植乡土物种,并注重乔、灌、草、层间植物有机搭配,科学制定绿化方案,适度补植补种乡土树种、草种。禁止引入外来物种,产生生态入侵。 | |||||
公众参与情况 | |||||
无 |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 |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信息全本公开承诺书 | |||||
拟审批 意见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我局拟对以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联系电话:0873-*、0873-*(州政务服务中心1楼C区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区C11号生态环境综合窗口)
公示期: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 (略) (略) 中段红河州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科
传 真:0873-*
邮 编:*
项目名称 | 麒麟山光伏发电项目 | 建设地点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 (略) 麒麟山上寨南侧2公里处 | 建设单位 | 宏 (略) |
环评文件类型 | 环境影响报告表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云南 (略) | ||
项目概况 | |||||
项目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 (略) 麒麟山上寨南侧2公里处,属于新建项目,占地面积为111.11hm2(永久占地1.34hm2,临时占地109.77hm2),建设25个3.2MW的光伏子方阵及220kV升压站1座。 |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
施工期: 一、生态影响控制措施 (1)施工活动保证在项目红线范围内进行,禁止超计划占用土地和破坏植被,禁止施工人员违法砍伐树木,禁止到非施工区活动,减少地表扰动;优 (略) 设计,尽量收缩边坡,少占土地, (略) ,除利用 (略) (略) ,其 (略) 应根据项目运行后的使用功能制定恢复措施,光伏 (略) 禁止水泥硬化。 (2)对占地施工破坏植被而造成裸露的土地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利用,采用当地土种进行植被补充,保证项目建设后生物量不减少,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 (3)工程建设开挖时,应将表层土与下层土分开,单独收集并保存表层土,暂时堆放于临时表土堆场,用于今后的植被恢复覆土,以恢复土壤理化性质。 (4)施工过程尽量避免对现有林木植被的破坏,尽量保留现有的林地和草地,严禁破坏项目区周边林木植被、生态保护红线和基本农田。合理安排施工时序,产生的开挖方及时用于场平,有利于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项目施工应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 (5)设置临时表土堆场,布置在光伏发电区内,采取临时拦挡、临时排水和覆盖措施,使用完成后进行生态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发生。就地采集当地植物的种子、幼苗进行种植,不能引用外来物种。 (6)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对项目区植被情况以图文或影像方式进行记录,申报办理林地许可手续时,将记录材料提交林草主管部门存档。建设单位占用林地应取得林草部门的相关审批手续后,方可开工建设。 (7) (略) 排水沟下游设置沉淀池,地表径流经沉淀后再外排,减轻项目施工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 (8) (略) (略) (略) 口处,设置生态保护宣传牌,禁止在工程区域乱砍乱伐、狩猎,并将保护生态环境列入施工单位的责任书,增强施工人员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一定要坚持“先防护、后开工”的原则,以确保两栖和爬行动物的通道,特别是爬行动物通道的通畅。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破坏,降低噪声对动物的影响。 (9)加强施工期间的环境管理,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设立环境保护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环境保护专职人员、监理人员,负责施工区的环境保护宣传、施工人员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和环境保护监理。 (10)建设单位要做好项目区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重点加强项目施工期间的野外火源管理,落实森林草原防火管护人员和措施。 (11)电池组件阵列区内涉及散生木的,应当优化设计、尽量避让。 (12)加 (略) 边坡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的水保措施。 (13)严禁越界施工。 经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可以减缓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污染影响控制措施 1、大气环境控制措施 (1)加强施工现场运输车辆管理。运输的车辆必须车身整洁,装载车厢完好,装载货物堆码整齐,运输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车辆加盖篷布以减少洒落,不 (略) 。 (2)施工场地内车辆应采取低速行驶,道路保持清洁,裸露场地采取洒水降尘措施。 (3)对建筑垃圾及开挖土石方应及时处理、清运,以减少占地,防治粉尘污染。 (4)在施工场地上设置专人负责弃土、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和堆放,临时堆放场地应远离居民区。 (5)表土堆场应及时覆盖,周边洒水抑尘,防治粉尘污染。 (6)推行绿色文明施工管理模式,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合同中依法明确扬尘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和责任,并将防治费用列入工程成本,单独列支,专款专用。 经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废气可以得到有效管控,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措施可行。 2、施工期废水防治措施 (1)施工废水:设备冲洗区设置1个沉淀池(2m3),对设备清洗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洒水抑尘,不外排。 (2)雨季径流: (略) 工程区及升压站地势低处设置截排水沟,截排水沟低地势处设置沉砂池, (略) 工程区设7座、升压站区域设1座,每个容积2m3,雨水经收集沉淀后回用于施工期洒水降尘。 (3)加强管理,做好机械的日常维修保养,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另外,雨天应对各类机械、粉状物料进行遮盖防雨。 (4)节约用水,减少施工废水的产生,且尽量避免雨季土石方施工,暴雨期间停止地基开挖等扰动地表类的施工。禁止任何施工废水排入周边地表水。 经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废水可以得到妥善处理,对下游环境影响小,措施可行。 3、噪声控制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施工场界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标准,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 (2)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工程施工所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应事先对其常规工作状态下的噪声进行测量,超过国家标准的机械应禁止入场施工。 (3)对强噪声设备进行一定的隔声及减振处理,在不影响施工情况下将噪声设备尽量不集中安排,固定的机械设备尽量入棚操作。 (4)对施工机械进行维护,减小施工机械的施工噪声,同时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 (5)运输过程中的车辆应尽量避免在夜间运输,限制车速,进出厂区、经过居民点时严禁鸣笛,做到文明行车。 (6)在施工的结构阶段和装修阶段,对建筑物的外部应采用围挡,以减轻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与施工方签订环境管理责任书,具体落实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并且加强与周围可能受影响单位的沟通,减轻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 经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噪声可以得到有效管控,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4、固废控制措施 (1)废弃土石方:项目剥离的表土临时堆放在规划的表土堆场中,用于后期绿化覆土,开挖的土石方全部回填,无弃方。项目临时表土堆场均在项目用地范围内,严禁新增占地,并进行覆盖和拦挡。临时堆土清理后应对临时堆场覆土绿化处理。 (2)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应分类收集,能利用部分外售收购商进行回收利用,不可回收部分委托资质单位清运至政府部门指定的场所进行处置。禁止乱堆乱倒。 (3)生活垃圾:在租用的办公生活区设置临时生活垃圾收集桶,对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进行收集,收集后转运至附近村寨垃圾收集点统一处置。 (4)施工过程中损坏的太阳能电池板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2020)的要求在施工场地内暂存,定期交由专业的回收厂家回收处理。 (5)车辆运输散体物时,必须密封、包扎、覆盖、不得沿途撒漏。 经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固体废物可以得到有效处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运营期: 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严格执行《云南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通知》(云自然资〔2019〕196号)相关要求,光伏板下及周围种植林业或农作物,光伏组件严格执行最低沿高于地面2.5m、桩基间列间距大于4m、行间距大于6.5m的架设要求。 (2)光伏场区等临时用地区域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加强初期、中期的植被抚育工作。尽量采取场地封禁自然恢复,并辅以适当的人工手段;如选取本地常见的乡土物种补种补植。 (3)占用林草地区域,后期光伏场区植被恢复后,生长过程中在满足电站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应尽量减少对下方及周边植物的扰动。在影响电站发电时,应尽量采取人工修剪高度的方式,避免直接清理砍伐。 (4)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禁止人为捕杀;禁止引入外来有害生物。 (5)项目建设按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加强区内的植被恢复与管护工作,减少区域水土流失。 (6)建设单位应做好项目区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重点加强项目运营、检修期间的野外火源管理,落实森林草原防火管护人员和措施。 (7)强化光伏电站运营期环境风险管理,避免泄漏事故发生。 (8)对升压站场内空地和场界四周进行适当绿化。 (9)在满足正常运营的同时,须保证光伏方阵下方不改变林草地用途,不得硬化或作其他用途。 (10)在满足光伏电站正常建设运营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散生木的采伐。 (11)对合适的光伏板下区域采用农林光互补措施种植本土优良的农林植被,恢复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二、污染影响控制措施 1、运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升压站内使用清洁能源,厨房设置1套油烟净化设备,食堂油烟经设备处理后引至屋顶排放。加强日常运行管理,定期清洗油烟净化设备。 (2)保持项目区内环境卫生,减少运营期地面扬尘和飘散物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3) (略) 两旁绿化,设置标志提醒车辆减速慢行, (略) 扬尘、车辆尾气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2、运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1)升压站内实行雨污分流,升压站内食堂废水经1个0.5m3隔油池隔油后,连同其他生活污水经1个容积为2m3的化粪池处理后回用于升压站周边植被施肥。 (2)太阳能电池板尽量在旱季进行清洗,产生的清洗废水由光伏板下方林草植被吸收,不外排。 (3)应定期对化粪池、隔油池进行清掏,建立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制度,以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果。 (4)禁止向地表水体排放任何废水,定期巡逻检查,加强监管及宣传教育。 3、运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 (1)在设备选型上首先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设备,尽量选用低噪声的设备。 (2)采取修筑封闭围墙、围墙外栽种防护林等措施隔音降噪。 (3)变压器基础垫衬采用减震材料等减少噪声的产生强度。 4、运营期固体废物保护措施 (1)生活垃圾: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定期运至周边村寨垃圾收集点统一处置。 (2)废电池板、废元器件:暂存于一般固废暂存间,及时委托专业的回收厂家收购回收处理,不得随意堆放处置和外卖收购商。 (3)事故废油、废铅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收集于专用容器内,在危废暂存间暂存,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4)一般固废暂存间环境管理要求:设置1间32m2一般固废暂存间,严格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2020)有关要求进行设计:a、基础必须进行防渗;b、为加强监督管理,暂存间应按G*.2要求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c、应建立检查维护制度,发现有损坏可能或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d、应建立档案制度,将入场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种类和数量,出入库情况详细记录在案,长期保存,供随时查阅。 (5)危险废物环境管理要求:设置1间面积为40m2的危险废物暂存间,危废暂存间采用全封闭式,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危险废物分类、分区存放,基础必须进行防渗,能防风、防雨、防流失,并按GB*.2修改单要求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危险废物暂存间内按HJ1276设置标志。危险废物定期委托具备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其转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2021年9月18日由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要求执行。配置人员对危险废物进行收集、暂存和保管。建立危险废物产生记录台账,定期检查自行贮存和处置的危险废物记录及相关证明材料,妥善保存危废转移联单及危废处置协议等相关资料。 5、运营期环境风险保护措施 (1)升压站内主变压器处设置1个集油池(7m3)和1个事故油池,事故油池设置为地埋式,容积为50m3,在每个箱式变压器下方基础处设置1个箱变油池(容积均为1.98m3),收集事故情况下变压器的事故废油。主变压器及箱变在事故情况下泄漏的事故废油最终进入事故油池、箱变油池,收集后暂存危废暂存间,委托资质单位清运处置。 (2)严格做好分区防渗工程,施工期加强工程监理和环境监理,提高防渗工程质量,做好照片、录像以及相关文字说明等存档资料。 ①产生的事故油暂存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具体如下: a.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 b.必须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 c.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的容器内须留足够空间,容器顶部与液体表面之间保留100mm以上的空间; d.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 e.用以存放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容器的地方,必须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无裂隙; ②主变压器区、箱式变压器区、集油池(池)、事故油池、箱变油池、危废暂存间等区域按重点防渗区进行建设,防渗技术要求为:防渗层至少为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1×10-7cm/s,或2mm厚高密度聚*烯,或至少2mm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 ③其他生产区和污水处理设施按一般防渗区进行建设,防渗技术要求为:粘土衬层厚度应不小于0.75 m,渗透系数≤1×10-7cm/s。 ④升压站除绿化以外其他区域进行简单防渗,地面采取水泥硬化。 (3)运营期定期检查各储存设施,避免出现泄漏等不良情况。 (4)应及时开展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5)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建立健全的环保管理机制和各项环保规章制度,落实岗位环保责任制,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工作,防止事故排放导致环境问题。 (6)升压站配备相应品种的消防器材,危废暂存间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搬运时应轻卸,防止包装或容器损坏。 严格按照安全、消防部门以及安全预评价的要求设置消防设备。强化禁火区域安全管理,严禁烟火,设置禁火区,区内加强火源管理,严禁吸烟。 6、景观影响和光污染防治措施 (1)光伏板尽量依山势布置,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加强区域的绿化,减少视觉景观单一化。 (2)光伏板外购反光率低的材料。 7、电磁环境控制措施 (1)220kV高压配电装置采用户外GIS布置,减轻站界外的电磁环境影响。 (2)按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和《云南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要求,变电站围墙外延伸3m所形成的区域为安全防护距离,应严格按照《云南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要求进行保护。 (3)升压站在设计中应按有关规程采取系列的控制过电压、电磁感应场强水平的措施,如保证导体和电气设备之间的电气安全距离,设置防雷接地保护装置,选用带屏蔽层的电缆、屏蔽层接地等,将可以有效的降低电磁环境影响。 (4)使用合理、优良的绝缘子来减少绝缘子的表面放电,尽量使用能改善绝缘子表面或沿绝缘子串电压分布的保护装置。 (5)变电站内金属构件,如吊夹、保护环、保护角、垫片、接头、螺栓、闸刀片等应做到表面光滑,尽量避免毛刺的出现。 (6)升压站主变压器、高电压场所设置警告牌,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电磁环境知识的培训,加强宣传教育。 8、服务期结束后对策措施 项目服务期将结束时应建立退役计划,其应包括光伏组件拆除方案、升压站拆除方案、生态恢复方案及项目拆除文明管理制度等,确保项目在服务期结束后能够快速拆除相关设施,及时恢复生态环境。在拆除过程产生固体废物及生态恢复措施如下: (1)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①服务期满后拆除的光伏电池板全部由专业的回收厂家回收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②服务期满后及时联系厂家对逆变器、箱变、变压器等电气设备进行回收利用。 ③电缆拆除后交由资源回收单位收集处理。 ④服务期满后需要对已建成的各类建(构)筑物进行全部拆除,以利于恢复原地表和植被。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经分类收集后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清运至当地住建部门指定地点堆存。 (2)生态恢复措施 ①拆除过程中应尽量减小对土地的扰动,对于项目厂区原绿化土地应保留; ②拆除硬 (略) 基础,对场地进行恢复,在场地内播撒耐旱绿植。 ③拆除光伏方阵区支架、箱变、升压站等混凝土基础后,场地应进行恢复,覆土厚度30cm,并将光伏方阵区侵蚀沟和低洼区域填土、平整,恢复后的场地进行洒水和压实,以固结地表,防止产生扬尘和对土壤的风蚀,进行植被恢复,对于少量不能进行植被恢复的区域,进行平整压实,以减轻水土流失。 ④光伏组件设备拆除完毕后,应做好植被恢复措施。种植乡土物种,并注重乔、灌、草、层间植物有机搭配,科学制定绿化方案,适度补植补种乡土树种、草种。禁止引入外来物种,产生生态入侵。 | |||||
公众参与情况 | |||||
无 |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 |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信息全本公开承诺书 | |||||
拟审批 意见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