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师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6月12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八师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6月12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八师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6月12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建设项目审批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各建设项目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日-**日(5个工作日),逾期无反对意见,我局将正式对项目建设进行批复。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993-*

0993-*(八师生态环境局业务一科)

传 真:0993-*

通讯地址: (略) (略) 民中心三楼行政审批区

邮 编:*


拟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公众参与情况

1

十户滩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一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十户滩工业园区

新疆 (略)

新疆新正 (略)

建设内容及规模:(1)新建十户滩220千伏开关站一座,占地面积约3.2389公顷。(2)220千伏出线规模:十户滩220千伏开关站本期出线4回(另备用6回),线路总长约43千米。①新建石总场220千伏开关站至十户滩220kV开关站双回220千伏线路,长约40.5千米。②新建十户滩220千伏开关站-大全双回220kV线路,线路长约2.5千米。(3)对侧220千伏石总场开关站间隔扩建工程以及相关配套光纤通讯工程。

项目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为28704万,其中环保投资136万元。

施工期:

1.生态保护措施:

(1)人员行为规范:1)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2)注意保护植被,禁止随意砍伐灌木、割草等活动,不得偷猎、伤害、恐吓、袭击野生动物。3)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不得在规定区域范围外随意活动和行驶。4)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集中收集、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2)植物保护措施:1)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场地,以保证周围地表和植被不受破坏。2)材料运输过程中对施工道路进行合理的选择,尽量避免过多扰动原地貌,避免在植被完好的地段进行道路修筑工作。3)施工时应在工期安排上合理有序,先设置围栏措施,后进行工程建设,尽量减少对地表和植被的破坏,除施工必须不得不铲除或碾压植被外,不允许以其它任何理由铲除植被,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4)基础开挖时要将表层熟土分装在编织袋内,堆放在临时堆土场的周围,用于施工结束后回填,临时堆土采取四周拦挡、上铺下盖的措施,回填后及时整平。施工中要严格控制临时占地,减少破坏原地貌、植被的面积。5)临时堆土的挡护及苫盖,基础坑开挖好后应尽快浇筑混凝土。6)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应尽量控制作业面,施工后期对各类站场予以土地整治,宜林宜草地段采取土地整治种草恢复植被。7)在塔基基础及杆塔等施工完毕后,应按设计要求立即对塔基基础周边开挖部分进行覆土,并进行平整夯实,以减少水土流失;对作业区、牵张场等施工扰动区地表进行平整,必要时进行喷水增湿,以便自然植被的生长恢复。

(3)动物保护措施:1)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和教育,严禁发生捕捉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提高保护野生动的意识。2)选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及工艺,施工活动主要集中在白天进行,减少夜间作业,避免灯光、噪声对夜间动物活动的惊扰。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野生动物的活动处,应进行避让和保护,以防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同时要杜绝施工人员捕杀野生动物。3)施工期如发现保护动物应采取妥善措施进行保护,不得杀害和损伤保护动物。对受伤的动物应及时联系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及时救治。

(4)工程措施:1)采取尽量减少占地、控制施工范围、减少扰动面积、分层开挖分层回填、减少地表开挖裸露时间、避开雨季及大风天气施工、及时进行迹地恢复等措施;2)严格按照设计的占地面积、基础型式等要求开挖,尽量做到土石方平衡,减少弃土弃渣的产生,施工结束后采用土地整治方法对表面进行整平压实,减少水土流失;3)整个施工过程中,限定作业范围,注意保护原有地貌。4)采取挡土墙、护坡、护面、排水沟等防护措施,剥离的表土和开挖出的土石方采取四周拦挡,上铺下盖等挡护及苫盖措施妥善堆放。

(5)农田保护措施:本工程输电线路沿线占用农田,应在施工前及时办理土地征用手续,采取一次性货币补偿的方式进行补偿,保证受影响的农民生产、生活不受本项目建设的影响,及时与当地农林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沟通,接受其监督;在塔基定位阶段根据沿线实际情况进一步合理避让,将塔基选择无植被(农作物)分布区域进行基础施工。采用架空线路方式跨越农田,使因建设项目建设造成的生态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牵张场、施工生活区等临时工程应尽量避让农田,尽量选择休耕期施工,缩小施工范围,不得践踏农作物;做到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对耕地表层腐殖质土进行分层剥离与堆放,同时采取拦护等措施,表层土用于农田复垦;除施工必须不得不铲除或碾压植被(农作物)外,不允许以其它任何理由铲除植被(农作物),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施工结束后及时对农田进行复垦。

(6)草地保护措施:1)规范施工道路,禁止车辆在草场中随意碾压。2)合理选择施工场地,临时用地选在征地范围内,不得占用其他用地。明确施工范围,减少对施工范围外植被的占用,尽量避免对现有植被的破坏。3)应将草地的表层和生土分别堆放,回填时按照生土、表层土的顺序进行。4)为避免和减少基面土石方开挖量,保持塔基稳定,应尽量采用高低腿塔及主柱加高基础。对个别特殊地形的塔位,当采用常规设计的高低腿及主柱加高基础不能满足基面要求时,可根据定位后的实际情况做特殊的塔腿或基础设计。5)施工结束后播撒当地适宜草种。

(7)林地保护措施:1)项目设计时应避让灌木林地,施工作业范围应控制在设计标准范围内,得随意占用灌木林。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布置铁塔位置,将塔基布置在林木较少地区。做到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堆放采取拦护等措施,表层土用于林地复垦。2)合理设计临时占地,施工临时占地尽量利用植被少的空旷地,少占用原始植被的土地。3)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禁止施工人员对林木滥砍滥伐,严格限制人员的活动范围,减少对沿线的生态环境的破坏。4)建设项目施工前需按国家有关征占用林地程序办理手续。

(8)水土保持措施:1)采取尽量减少占地、控制施工范围、减少扰动面积、减少地表开挖裸露时间、避开雨季及大风天气施工、及时进行迹地恢复等措施;2)严格按照设计的占地面积、基础型式等要求开挖,尽量采用人工方式,避免大开挖,做到土石方平衡,减少弃土的产生,施工结束后采用土地整治方法对弃土表面进行整平压实,减少水土流失;3)采取挡土墙、护坡、护面、排水沟等防护措施,剥离的表土和开挖出的土石方采取四周拦挡,上铺下盖等挡护及苫盖措施妥善堆放;4)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期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体流失,对渣土堆采取围挡以及抑尘网;5)对施工场地占地范围进行表土剥离,将剥离的表土集中堆放在相应场地内,进行苫盖密目网防护。6)工程完结后,对扰动的场地进行洒水,令其自然板结,降低流失量。工程完结后对扰动的区域进行平整。

(9)施工后生态补偿与修复措施:1)施工作业结束后,及时平整各类施工迹地,恢复原有地貌,并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新增水土流失。2)在施工完毕后,应按设计要求立即对开关站内进行道路硬化及对户外配电装置场地区进行碎石铺设覆盖,以减少水土流失。3)建成后对开关站的植被采取有效的植被恢复和异地补偿绿化等措施。

地面积,且占用农田、林地、水浇地要以边角用地为主。合理安排工期。施工临时占地宜采取隔离保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原地貌;⑦尽量避让农田,草地,土地类型涉及林地、农田、草地的,应在施工前及时与相关部门对接办理相应补偿手续及土地征占手续。

(10)防沙治沙措施:施工期及运营期间划定施工区域,强化施工管理,增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施工作业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迹地和堆料场中的各类垃圾,不能回填的挖方平整施工迹地,并压紧夯实。因地制宜地做好施工场地的恢复工作,并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新增水土流失。尽量利用挖出的土方用作其它地方的填方,基本做到挖填方平衡,减少弃土量,避免弃土的水土流失问题;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土地平整,迹地恢复。施工期及运营期间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提出的要求进行管理与控制,杜绝施工期对环境造成污染。

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采取场地围挡、物料覆盖、车辆限速行驶、拉运材料时必须遮盖、场地定期洒水降尘等措施。

3.水环境保护措施 :

(1)施工废水

本项目施工废水排入场地设置的隔油沉淀池,收集沉淀处理后用于洒水抑尘,施工期结束后及时拆除并恢复原貌。

(2)生活污水

施工期生活污水排入施工营地建设的化粪池,定期委托环卫部门由吸污车抽吸拉运至147团污水处理厂处理。

4.声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合理摆放施工机械,尽量使机械远离敏感点,减少机械噪声对声环境的污染;

(2)对于固定类机械设备,可采取基础减震,降低噪声污染;

(3)施工场界要设置噪声防护围栏,降低施工噪声;

(4)在项目施工期,应设立临时隔声屏障,在施工的结构阶段应采用围挡,以降低设备噪声对周围的影响,严禁夜间施工。

5.固体废弃物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多余土方用于项目区场地平整;施工期建筑垃圾采用分类收集的方式进行收集,可再生利用分收集后出售,不可再生部分 (略) 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要求办理相关手续,由建设单位进行合理清运处置;生活垃圾收集后由147团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运营期:

1. 声环境保护措施

(1)开关站在设计时,从建筑上考虑采用吸音材料,合理布置站区,并在开关站四周设置2.5m高实体围墙以减少噪声对人员的影响。开关站运行时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

(2)优化输电线路的导线特性,如提高表面光洁度、适当加大导线截面直径等,降低线路噪声水平。输电线路正常运行下,两侧随距离延伸,噪声逐渐衰减,线路运行时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工业园区段线路运行时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本工程投运后噪声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 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线路工频电磁场强满足《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相关要求,线路穿越公路、通讯线、电力线时,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留有足够净空距离,控制地面最大场强,使线路运行产生的电场强度对交叉跨越的对象无影响;做好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及环保标志的悬挂设立工作,禁止无关人员靠近带电架构;对员工进行电磁基础知识培训,在巡检带电维修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曝露在电磁场中的时间;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加强电磁水平监测;加强架空线路巡检工作,确保线路的安全运行;架空线路杆塔上设置警示标志,线路及杆塔下方严禁长时间停留;建立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响应机制,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降低风险事故概率。项目对周边的电磁环境影响较小。

4. 生态保护措施

(1)在塔基基础及杆塔等施工完毕后,应按设计要求立即对塔基基础周边开挖部分进行覆土,并进行平整夯实,以减少水土流失;对作业区、牵张场等施工扰动区地表进行平整,必要时进行喷水增湿,以便自然植被的生长恢复;

(2)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按照设计要求应立即对开关站内进行道路硬化及对户外配电装置场地区进行碎石铺设覆盖,以减少水土流失。对于不具备人工恢复条件的,施工结束后应压实整平,待自然恢复。对植被发育欠佳且具备人工恢复条件的塔位段,在运行期可播撒草籽恢复植被。

通过落实上述措施,本工程运行期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可得到有效减缓。

八师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6月12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建设项目审批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各建设项目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日-**日(5个工作日),逾期无反对意见,我局将正式对项目建设进行批复。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993-*

0993-*(八师生态环境局业务一科)

传 真:0993-*

通讯地址: (略) (略) 民中心三楼行政审批区

邮 编:*


拟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公众参与情况

1

十户滩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一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十户滩工业园区

新疆 (略)

新疆新正 (略)

建设内容及规模:(1)新建十户滩220千伏开关站一座,占地面积约3.2389公顷。(2)220千伏出线规模:十户滩220千伏开关站本期出线4回(另备用6回),线路总长约43千米。①新建石总场220千伏开关站至十户滩220kV开关站双回220千伏线路,长约40.5千米。②新建十户滩220千伏开关站-大全双回220kV线路,线路长约2.5千米。(3)对侧220千伏石总场开关站间隔扩建工程以及相关配套光纤通讯工程。

项目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为28704万,其中环保投资136万元。

施工期:

1.生态保护措施:

(1)人员行为规范:1)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2)注意保护植被,禁止随意砍伐灌木、割草等活动,不得偷猎、伤害、恐吓、袭击野生动物。3)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不得在规定区域范围外随意活动和行驶。4)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集中收集、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2)植物保护措施:1)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场地,以保证周围地表和植被不受破坏。2)材料运输过程中对施工道路进行合理的选择,尽量避免过多扰动原地貌,避免在植被完好的地段进行道路修筑工作。3)施工时应在工期安排上合理有序,先设置围栏措施,后进行工程建设,尽量减少对地表和植被的破坏,除施工必须不得不铲除或碾压植被外,不允许以其它任何理由铲除植被,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4)基础开挖时要将表层熟土分装在编织袋内,堆放在临时堆土场的周围,用于施工结束后回填,临时堆土采取四周拦挡、上铺下盖的措施,回填后及时整平。施工中要严格控制临时占地,减少破坏原地貌、植被的面积。5)临时堆土的挡护及苫盖,基础坑开挖好后应尽快浇筑混凝土。6)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应尽量控制作业面,施工后期对各类站场予以土地整治,宜林宜草地段采取土地整治种草恢复植被。7)在塔基基础及杆塔等施工完毕后,应按设计要求立即对塔基基础周边开挖部分进行覆土,并进行平整夯实,以减少水土流失;对作业区、牵张场等施工扰动区地表进行平整,必要时进行喷水增湿,以便自然植被的生长恢复。

(3)动物保护措施:1)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和教育,严禁发生捕捉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提高保护野生动的意识。2)选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及工艺,施工活动主要集中在白天进行,减少夜间作业,避免灯光、噪声对夜间动物活动的惊扰。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野生动物的活动处,应进行避让和保护,以防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同时要杜绝施工人员捕杀野生动物。3)施工期如发现保护动物应采取妥善措施进行保护,不得杀害和损伤保护动物。对受伤的动物应及时联系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及时救治。

(4)工程措施:1)采取尽量减少占地、控制施工范围、减少扰动面积、分层开挖分层回填、减少地表开挖裸露时间、避开雨季及大风天气施工、及时进行迹地恢复等措施;2)严格按照设计的占地面积、基础型式等要求开挖,尽量做到土石方平衡,减少弃土弃渣的产生,施工结束后采用土地整治方法对表面进行整平压实,减少水土流失;3)整个施工过程中,限定作业范围,注意保护原有地貌。4)采取挡土墙、护坡、护面、排水沟等防护措施,剥离的表土和开挖出的土石方采取四周拦挡,上铺下盖等挡护及苫盖措施妥善堆放。

(5)农田保护措施:本工程输电线路沿线占用农田,应在施工前及时办理土地征用手续,采取一次性货币补偿的方式进行补偿,保证受影响的农民生产、生活不受本项目建设的影响,及时与当地农林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沟通,接受其监督;在塔基定位阶段根据沿线实际情况进一步合理避让,将塔基选择无植被(农作物)分布区域进行基础施工。采用架空线路方式跨越农田,使因建设项目建设造成的生态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牵张场、施工生活区等临时工程应尽量避让农田,尽量选择休耕期施工,缩小施工范围,不得践踏农作物;做到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对耕地表层腐殖质土进行分层剥离与堆放,同时采取拦护等措施,表层土用于农田复垦;除施工必须不得不铲除或碾压植被(农作物)外,不允许以其它任何理由铲除植被(农作物),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施工结束后及时对农田进行复垦。

(6)草地保护措施:1)规范施工道路,禁止车辆在草场中随意碾压。2)合理选择施工场地,临时用地选在征地范围内,不得占用其他用地。明确施工范围,减少对施工范围外植被的占用,尽量避免对现有植被的破坏。3)应将草地的表层和生土分别堆放,回填时按照生土、表层土的顺序进行。4)为避免和减少基面土石方开挖量,保持塔基稳定,应尽量采用高低腿塔及主柱加高基础。对个别特殊地形的塔位,当采用常规设计的高低腿及主柱加高基础不能满足基面要求时,可根据定位后的实际情况做特殊的塔腿或基础设计。5)施工结束后播撒当地适宜草种。

(7)林地保护措施:1)项目设计时应避让灌木林地,施工作业范围应控制在设计标准范围内,得随意占用灌木林。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布置铁塔位置,将塔基布置在林木较少地区。做到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堆放采取拦护等措施,表层土用于林地复垦。2)合理设计临时占地,施工临时占地尽量利用植被少的空旷地,少占用原始植被的土地。3)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禁止施工人员对林木滥砍滥伐,严格限制人员的活动范围,减少对沿线的生态环境的破坏。4)建设项目施工前需按国家有关征占用林地程序办理手续。

(8)水土保持措施:1)采取尽量减少占地、控制施工范围、减少扰动面积、减少地表开挖裸露时间、避开雨季及大风天气施工、及时进行迹地恢复等措施;2)严格按照设计的占地面积、基础型式等要求开挖,尽量采用人工方式,避免大开挖,做到土石方平衡,减少弃土的产生,施工结束后采用土地整治方法对弃土表面进行整平压实,减少水土流失;3)采取挡土墙、护坡、护面、排水沟等防护措施,剥离的表土和开挖出的土石方采取四周拦挡,上铺下盖等挡护及苫盖措施妥善堆放;4)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期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体流失,对渣土堆采取围挡以及抑尘网;5)对施工场地占地范围进行表土剥离,将剥离的表土集中堆放在相应场地内,进行苫盖密目网防护。6)工程完结后,对扰动的场地进行洒水,令其自然板结,降低流失量。工程完结后对扰动的区域进行平整。

(9)施工后生态补偿与修复措施:1)施工作业结束后,及时平整各类施工迹地,恢复原有地貌,并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新增水土流失。2)在施工完毕后,应按设计要求立即对开关站内进行道路硬化及对户外配电装置场地区进行碎石铺设覆盖,以减少水土流失。3)建成后对开关站的植被采取有效的植被恢复和异地补偿绿化等措施。

地面积,且占用农田、林地、水浇地要以边角用地为主。合理安排工期。施工临时占地宜采取隔离保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原地貌;⑦尽量避让农田,草地,土地类型涉及林地、农田、草地的,应在施工前及时与相关部门对接办理相应补偿手续及土地征占手续。

(10)防沙治沙措施:施工期及运营期间划定施工区域,强化施工管理,增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施工作业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迹地和堆料场中的各类垃圾,不能回填的挖方平整施工迹地,并压紧夯实。因地制宜地做好施工场地的恢复工作,并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新增水土流失。尽量利用挖出的土方用作其它地方的填方,基本做到挖填方平衡,减少弃土量,避免弃土的水土流失问题;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土地平整,迹地恢复。施工期及运营期间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提出的要求进行管理与控制,杜绝施工期对环境造成污染。

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采取场地围挡、物料覆盖、车辆限速行驶、拉运材料时必须遮盖、场地定期洒水降尘等措施。

3.水环境保护措施 :

(1)施工废水

本项目施工废水排入场地设置的隔油沉淀池,收集沉淀处理后用于洒水抑尘,施工期结束后及时拆除并恢复原貌。

(2)生活污水

施工期生活污水排入施工营地建设的化粪池,定期委托环卫部门由吸污车抽吸拉运至147团污水处理厂处理。

4.声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合理摆放施工机械,尽量使机械远离敏感点,减少机械噪声对声环境的污染;

(2)对于固定类机械设备,可采取基础减震,降低噪声污染;

(3)施工场界要设置噪声防护围栏,降低施工噪声;

(4)在项目施工期,应设立临时隔声屏障,在施工的结构阶段应采用围挡,以降低设备噪声对周围的影响,严禁夜间施工。

5.固体废弃物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多余土方用于项目区场地平整;施工期建筑垃圾采用分类收集的方式进行收集,可再生利用分收集后出售,不可再生部分 (略) 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要求办理相关手续,由建设单位进行合理清运处置;生活垃圾收集后由147团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运营期:

1. 声环境保护措施

(1)开关站在设计时,从建筑上考虑采用吸音材料,合理布置站区,并在开关站四周设置2.5m高实体围墙以减少噪声对人员的影响。开关站运行时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

(2)优化输电线路的导线特性,如提高表面光洁度、适当加大导线截面直径等,降低线路噪声水平。输电线路正常运行下,两侧随距离延伸,噪声逐渐衰减,线路运行时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工业园区段线路运行时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本工程投运后噪声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 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线路工频电磁场强满足《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相关要求,线路穿越公路、通讯线、电力线时,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留有足够净空距离,控制地面最大场强,使线路运行产生的电场强度对交叉跨越的对象无影响;做好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及环保标志的悬挂设立工作,禁止无关人员靠近带电架构;对员工进行电磁基础知识培训,在巡检带电维修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曝露在电磁场中的时间;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加强电磁水平监测;加强架空线路巡检工作,确保线路的安全运行;架空线路杆塔上设置警示标志,线路及杆塔下方严禁长时间停留;建立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响应机制,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降低风险事故概率。项目对周边的电磁环境影响较小。

4. 生态保护措施

(1)在塔基基础及杆塔等施工完毕后,应按设计要求立即对塔基基础周边开挖部分进行覆土,并进行平整夯实,以减少水土流失;对作业区、牵张场等施工扰动区地表进行平整,必要时进行喷水增湿,以便自然植被的生长恢复;

(2)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按照设计要求应立即对开关站内进行道路硬化及对户外配电装置场地区进行碎石铺设覆盖,以减少水土流失。对于不具备人工恢复条件的,施工结束后应压实整平,待自然恢复。对植被发育欠佳且具备人工恢复条件的塔位段,在运行期可播撒草籽恢复植被。

通过落实上述措施,本工程运行期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可得到有效减缓。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