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生态环境厅2024年6月13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审批意见的公示铜仁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程项目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2024年6月13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审批意见的公示铜仁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程项目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 (略)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程项目)环境影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6月13日-2024年6月20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51-*(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
0851-*(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B1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传真:0851-*
通讯地址: (略) 南 (略) 59号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
(略) 南 (略) 270号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B1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邮编:*
序号 | 建设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单位名称 | 建设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1 | (略)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程项目 | (略) 万山区谢桥小龙山 | (略) 垃 (略) | 贵州荔梵环境 (略) | 本工程拟建场 (略) 生活垃圾填埋场旁,工程项目总占地2.5亩,主要建设内容为:运输设施包括医疗废物运输车15辆,医疗废物周转箱3000个;医疗废物热解焚烧处理设施一套,设计处理能力15t/d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冷库一间,冷库设计容积500m3。服务范 (略) 所辖10个区(县)。 | 一、施工期 (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施工过程主要为原材料的装卸、散装物料堆放及设备安装都产生扬尘污染,针对施工大气污染采取:①加强管理,每天清扫,防治建筑原材料散落;②洒水抑尘;③避免大风作业;④建筑垃圾应当密封运输。采取措施后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项目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2)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废水临时沉淀池,施工机械冲洗废水经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现有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因此,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对周边水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3)声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于各种施工机械和建筑施工、材料运输车辆的作业噪声,采取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进行施工噪声的控制。施工机械尽可能选取良好的低噪声设备,以便缩小施工噪声的影响范围,并应加强管理和调度,提高工效后施工期间噪声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限值》(*)标准限值,施工期的噪声对周围敏感点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保护措施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及时清运至合法的生活垃圾处置场处理;建筑垃圾应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送合法的建筑垃圾处置场。施工期固体废物均合理有效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一、运营期 (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①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主要污染物有烟尘、不完全燃烧物、酸性气体(SO2、NOx、HCl、HF)、重金属(Hg、Cd、Pb、As、Cr等)和有机剧毒污染物“二噁英”等几大类,焚烧烟气净化采用“余热锅炉(含SNCR脱硝)+急冷塔+干法脱酸+活性炭喷射+布袋收尘+二级湿法脱酸(碱液吸收塔)+烟气加热工艺”工艺处置,净化后的烟气经45m烟囱排放; ②冷库废气: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经暂存仓排气筒排放; ③进料系统废气:投料口设置集气罩,投料过程产生的废气送二燃室焚烧处置; ④出渣废气:产生的主要废气为粉尘,项目在出渣口设置有水雾喷淋装置,热解炉出渣过程中开启水雾喷淋降尘,减少出渣粉尘排放; ⑤化验室废气:本项目化验室主要用于医疗废物热值、物理组分、污水等分析检测,化验过程中使用的酸性试剂(如盐酸、硫酸等)及有机溶剂会挥发出少量酸雾和VOCs,产生量极少。化验室内设通风橱或万向集气罩,废气经收集后引至化验室屋顶排放; ⑥贮仓粉尘:项目消石灰系统、活性炭喷射系统分别设1个石灰贮仓、1个活性炭贮仓,通过设置布袋除尘处理后通过贮仓顶部以无组织形式排放。 ⑦柴油储罐废气:设置的柴油储罐在卸油和日常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呼吸废气,项目柴油储罐设置有呼吸阀,小呼吸废气通过呼吸阀控制外排;卸油过程在卸油口设置有油气回收装置,卸油产生的大呼吸废气进入油罐车内,减少卸油废气排放量; ⑧食堂油烟废气:项目设置有食堂,项目食堂灶头安装有抽油烟机,收集的油烟采用一台净化效率为60%的油烟净化器处理,处理后通过一根主排气筒排放。 ⑨污水处理站恶臭:污水处理站各池体密闭设置,污水处理站的四周种植常绿乔灌木绿化带。 (2)水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是车间地面冲洗水、运输车辆及医废容器冲洗水、焚烧系统排水和生活污水。 ①焚烧系统脱酸废水: 焚烧装置烟气处理系统产生的脱酸废水,收集进入本项目新建的一套20t/d的三效蒸发装置,处理达标的冷凝水回用于焚烧系统急冷塔用水。 ②项目生产过程中装置废水主要有地坪冲洗废水、车辆清洗废水、周转箱清洗废水、化验室废水,经收集后,送项目建设的污水处理站,经“酸碱中和+絮凝沉淀+生化氧化+活性炭过滤+消毒”处理工艺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05)表2预处理标 (略) (略) (略) 漩水湾污水处理厂处理。 ③员工生活污,通过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再经经“酸碱中和+絮凝沉淀+生化氧化+活性炭过滤+消毒”处理工艺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05)表2预处理标 (略) (略) (略) 漩水湾污水处理厂处理。 (3)声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的主要噪声源为焚烧系统和废气处理系统配套的鼓风机、空压机、各类泵等机械设备,生产中采取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主要包括: ①设备购置时已尽可能选用小功率、低噪声的设备; ②在本项目设备安装时采用减振台座,为减弱风机转动时产生的振动; ③声源设置在室内,起到隔声减噪作用。对高噪声设备车间的采光窗用双层隔声窗; ④在总平面布置中将主要噪声源布置在厂区中间,远离厂界,风机、空压等设备加装隔声罩; ⑤对于高声功率设备,随设备购置专用的减振、消声设备; ⑥建立绿化隔离带,在厂界周围种植乔灌木绿化围墙,起吸声降噪作用。 (4)固体废物保护措施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焚烧炉炉渣、飞灰、底渣、废滤袋、废离子交换树脂、废水处理站污泥及少量生活垃圾。 焚烧炉渣可进入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余热锅炉产生的飞灰、布袋除尘器产生的飞灰、急冷循环水池、碱液循环池产生的底渣、废滤袋、废离子交换树脂定期运送至有资质的危险废物专业单位进行处置;厂区污水处理站预处理废水产生的污泥交由有资质单位收集处置;职工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稿(公示版) | | |||||
评估意见 |
| |||||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 | |||||
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 | |||||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0851-*、* (反馈时间:自本公示生成后5个工作日内) |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 (略)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程项目)环境影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6月13日-2024年6月20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51-*(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
0851-*(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B1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传真:0851-*
通讯地址: (略) 南 (略) 59号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
(略) 南 (略) 270号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B1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邮编:*
序号 | 建设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单位名称 | 建设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1 | (略)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程项目 | (略) 万山区谢桥小龙山 | (略) 垃 (略) | 贵州荔梵环境 (略) | 本工程拟建场 (略) 生活垃圾填埋场旁,工程项目总占地2.5亩,主要建设内容为:运输设施包括医疗废物运输车15辆,医疗废物周转箱3000个;医疗废物热解焚烧处理设施一套,设计处理能力15t/d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冷库一间,冷库设计容积500m3。服务范 (略) 所辖10个区(县)。 | 一、施工期 (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施工过程主要为原材料的装卸、散装物料堆放及设备安装都产生扬尘污染,针对施工大气污染采取:①加强管理,每天清扫,防治建筑原材料散落;②洒水抑尘;③避免大风作业;④建筑垃圾应当密封运输。采取措施后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项目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2)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废水临时沉淀池,施工机械冲洗废水经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现有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因此,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对周边水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3)声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于各种施工机械和建筑施工、材料运输车辆的作业噪声,采取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进行施工噪声的控制。施工机械尽可能选取良好的低噪声设备,以便缩小施工噪声的影响范围,并应加强管理和调度,提高工效后施工期间噪声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限值》(*)标准限值,施工期的噪声对周围敏感点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保护措施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及时清运至合法的生活垃圾处置场处理;建筑垃圾应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送合法的建筑垃圾处置场。施工期固体废物均合理有效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一、运营期 (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①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主要污染物有烟尘、不完全燃烧物、酸性气体(SO2、NOx、HCl、HF)、重金属(Hg、Cd、Pb、As、Cr等)和有机剧毒污染物“二噁英”等几大类,焚烧烟气净化采用“余热锅炉(含SNCR脱硝)+急冷塔+干法脱酸+活性炭喷射+布袋收尘+二级湿法脱酸(碱液吸收塔)+烟气加热工艺”工艺处置,净化后的烟气经45m烟囱排放; ②冷库废气: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经暂存仓排气筒排放; ③进料系统废气:投料口设置集气罩,投料过程产生的废气送二燃室焚烧处置; ④出渣废气:产生的主要废气为粉尘,项目在出渣口设置有水雾喷淋装置,热解炉出渣过程中开启水雾喷淋降尘,减少出渣粉尘排放; ⑤化验室废气:本项目化验室主要用于医疗废物热值、物理组分、污水等分析检测,化验过程中使用的酸性试剂(如盐酸、硫酸等)及有机溶剂会挥发出少量酸雾和VOCs,产生量极少。化验室内设通风橱或万向集气罩,废气经收集后引至化验室屋顶排放; ⑥贮仓粉尘:项目消石灰系统、活性炭喷射系统分别设1个石灰贮仓、1个活性炭贮仓,通过设置布袋除尘处理后通过贮仓顶部以无组织形式排放。 ⑦柴油储罐废气:设置的柴油储罐在卸油和日常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呼吸废气,项目柴油储罐设置有呼吸阀,小呼吸废气通过呼吸阀控制外排;卸油过程在卸油口设置有油气回收装置,卸油产生的大呼吸废气进入油罐车内,减少卸油废气排放量; ⑧食堂油烟废气:项目设置有食堂,项目食堂灶头安装有抽油烟机,收集的油烟采用一台净化效率为60%的油烟净化器处理,处理后通过一根主排气筒排放。 ⑨污水处理站恶臭:污水处理站各池体密闭设置,污水处理站的四周种植常绿乔灌木绿化带。 (2)水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是车间地面冲洗水、运输车辆及医废容器冲洗水、焚烧系统排水和生活污水。 ①焚烧系统脱酸废水: 焚烧装置烟气处理系统产生的脱酸废水,收集进入本项目新建的一套20t/d的三效蒸发装置,处理达标的冷凝水回用于焚烧系统急冷塔用水。 ②项目生产过程中装置废水主要有地坪冲洗废水、车辆清洗废水、周转箱清洗废水、化验室废水,经收集后,送项目建设的污水处理站,经“酸碱中和+絮凝沉淀+生化氧化+活性炭过滤+消毒”处理工艺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05)表2预处理标 (略) (略) (略) 漩水湾污水处理厂处理。 ③员工生活污,通过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再经经“酸碱中和+絮凝沉淀+生化氧化+活性炭过滤+消毒”处理工艺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05)表2预处理标 (略) (略) (略) 漩水湾污水处理厂处理。 (3)声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的主要噪声源为焚烧系统和废气处理系统配套的鼓风机、空压机、各类泵等机械设备,生产中采取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主要包括: ①设备购置时已尽可能选用小功率、低噪声的设备; ②在本项目设备安装时采用减振台座,为减弱风机转动时产生的振动; ③声源设置在室内,起到隔声减噪作用。对高噪声设备车间的采光窗用双层隔声窗; ④在总平面布置中将主要噪声源布置在厂区中间,远离厂界,风机、空压等设备加装隔声罩; ⑤对于高声功率设备,随设备购置专用的减振、消声设备; ⑥建立绿化隔离带,在厂界周围种植乔灌木绿化围墙,起吸声降噪作用。 (4)固体废物保护措施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焚烧炉炉渣、飞灰、底渣、废滤袋、废离子交换树脂、废水处理站污泥及少量生活垃圾。 焚烧炉渣可进入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余热锅炉产生的飞灰、布袋除尘器产生的飞灰、急冷循环水池、碱液循环池产生的底渣、废滤袋、废离子交换树脂定期运送至有资质的危险废物专业单位进行处置;厂区污水处理站预处理废水产生的污泥交由有资质单位收集处置;职工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稿(公示版) | | |||||
评估意见 |
| |||||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 | |||||
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 | |||||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0851-*、* (反馈时间:自本公示生成后5个工作日内) |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