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6月13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6月13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受理的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日-**日(五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70-*

通讯地址: (略) 昭阳区太平办事处锁营路283号“市民之家”政务服务大厅1楼31-36号综合窗口

邮编:*

**日拟审查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文件

麻柳湾至彝良高速公路(麻柳湾至彝良县城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项目名称

麻柳湾至彝良高速公路(麻柳湾至彝良县城段)

建设地点

(略) 大关县、彝良县

建设单位

(略) 高速公路 (略)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云南 (略)

项目概况

本项目线路全长36.708km(大关县路段长20.086km,彝良县路段长16.622km)。主线共设置桥梁7459.4m/14座(不包含起终点枢纽互通区匝道桥),其中特大桥4311.9m/4座、大桥3057.5m/9座、中桥90m/1座;共设置隧道25646m/10座,其中特长隧道16412m/4座、长隧道8306m/4座、中隧道558 m/1、座短隧道370m/1座;设置互通立交4座;设置停车区1处,收费站2处。项目按全封闭、全立交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80km/h、基宽度25.5m。总投资*.419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3856.5万元,占总投资的0.43%。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施工期:

1、生态影响:(1)施工中被永久占用而消失的自然植被的面积为12.76hm2,占工程占用面积91.86hm2的13.89%,占评价区自然植被(985.48 hm2)面积的1.29%。这些将要永久消失的自然植被包括落叶阔叶林2.58hm2、暖性针叶林5.63hm2和灌丛4.55hm2。上述直接影响中,影响面积最大的是暖性针叶林(5.63hm2),但占评价区暖性针叶林面积的6.84%,受影响程度不大。群落的物种组成趋于简单和次生化,群落稳定性较差,生物多样性程度不高;(2)拟建项目工程占地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工程永久占用林地的面积为27.66hm2,其中永久占用生态公益林面积约5.75hm2,其中国家二级公益林1.28hm2,省级公益林4.47hm2;(3)工程涉及生态红线的占地面积约3.9896hm2,其中彝良县2.4496 hm2,大关县1.54hm2;工程涉及生态保护红线主要为金沙江下游-小江流域水土流失控制生态保护红线,类型是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4)项目涉及彝良国家石漠公园、黄连河风景名胜区。项目占用彝良国家石漠公园总面积为3.8199公顷(其中2.4495公顷为生态保护红线),其中彝良北互通、路基、罗家坪隧道口地面、园树子隧道口地面涉及占用彝良国家石漠公园的保育区3.4613公顷,园树子大桥占用石漠公园体验区0.3586公顷,隧道地下穿越石漠公园4614米。项目岔河枢纽涉及黄连河风景名胜区云台山片区的一般景区,占地面积1.6802公顷(其中0.9947公顷为生态保护红线)。拟采取的措施:禁止在彝良国家石漠公园、黄连河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范围内毁林开道、设置弃土(渣)场和施工营地等。优先利用已有道路作为施工便道,尽可能将施工营(场)地、施工便道等布置在工程占地范围内,减少工程占地,严禁越界施工,边施工边复绿。2、环境空气:项目主要影响为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拟采取措施:(1)在施工工地设置硬质围挡,并采取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和车辆;(2)加强物料堆存及运输管理。在施工工地内堆放水泥、灰土、砂石、建筑土方等易产生扬尘的粉状、粒状和块状建筑材料,应采取“粉状入仓、块状入棚”的原则,采取封闭或者遮盖等防尘措施。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物料落料点应采取湿法除尘、收尘等措施;运输物料、渣土的车辆应采用密闭或其他措施,防止物料遗撒造成扬尘污染;(3)合理布置拌和站。拌和站距村庄、学校、医院及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目标的距离不小于300米,并应设置在当地施工季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3、声环境: 项目主要噪声影响为施工作业机械噪声及爆破作业噪声影响。拟采取的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缩短工期;(2)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3)运输车辆运输过程中,选用符合环保要求的合格车辆,并严格控制载重量和车速;(5)施工期间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相关要求,加强管理,合理安排,降低局部噪声过高。4、固体废物:(1)弃渣:弃渣进入弃渣场处置;(2)建筑垃圾:建筑垃圾部分用于场地回填,不可利用部分运送至沿线附近建筑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2)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依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5、水环境:(1)施工废水:施工废水沉淀后回用不外排。(2)生活污水:施工生产生活区应设置改良式化粪池,沉淀后的污泥定期清理用于农业用肥。6、地下水:加强隧道的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摸清隧址区及周边地下水分布、类型、含水量、补给方式和渗流方向等情况,分析论证因隧道开挖地下水可能涌出的位置和程度,并制定周密的漏水、涌水防治方案。

营运期:1、生态环境:营运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 2、环境空气:对于配套服务设施的油烟废气处理达《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要求后经烟道达标排放。3、声环境:(1)对中期超标的长陀、魏家包包、曾家坪子、彝良县城段共4处设置3330延米声屏障,费用共计1165.5万元。(2)对于远期夜间超标的田坝子、大河村、驰宏小区共3个敏感点进行跟踪监测,跟踪监测费用5万元,预留上述3个敏感点噪声超标治理费用共200万元,敏感点噪声超标治理措施均为安装声屏障。对线路主线K35+780~项目终点经过彝良县城乡总体规划规划区,预留穿越规划区噪声超标治理费用共100万元。4、固体废物:停车区、隧道管理所等处的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定期清运至附近县城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5、水环境:养护工区、停车区服务设施的污水建议采用A2/O工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绿化标准后,晴天用于停车区或者公路绿化,雨天排入储水池,待晴天回用于绿化。其余收费站、隧道管理所等其他服务设施产生的生活污水量均较小,可采用改良化粪池处理,处理后由当地居民定期清掏并外运肥田,不外排。6、地下水:根据沿线停车区设施设置情况,对地下水水质可能产生影响的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位区、一般客车休息区、停车区生活污水生化处理设备区等采取防渗措施。7、环境风险:在跨河大桥桥头,设置“谨慎驾驶”警示牌和危险品车辆限速标志,跨河、伴河桥梁设置实体式混凝土防撞护栏。跨越Ⅱ类水体的设置径流事故收集池12个。

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进行了网络、报纸、现场公示,公示期间未收到公众反对意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受理的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日-**日(五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70-*

通讯地址: (略) 昭阳区太平办事处锁营路283号“市民之家”政务服务大厅1楼31-36号综合窗口

邮编:*

**日拟审查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文件

麻柳湾至彝良高速公路(麻柳湾至彝良县城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项目名称

麻柳湾至彝良高速公路(麻柳湾至彝良县城段)

建设地点

(略) 大关县、彝良县

建设单位

(略) 高速公路 (略)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云南 (略)

项目概况

本项目线路全长36.708km(大关县路段长20.086km,彝良县路段长16.622km)。主线共设置桥梁7459.4m/14座(不包含起终点枢纽互通区匝道桥),其中特大桥4311.9m/4座、大桥3057.5m/9座、中桥90m/1座;共设置隧道25646m/10座,其中特长隧道16412m/4座、长隧道8306m/4座、中隧道558 m/1、座短隧道370m/1座;设置互通立交4座;设置停车区1处,收费站2处。项目按全封闭、全立交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80km/h、基宽度25.5m。总投资*.419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3856.5万元,占总投资的0.43%。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施工期:

1、生态影响:(1)施工中被永久占用而消失的自然植被的面积为12.76hm2,占工程占用面积91.86hm2的13.89%,占评价区自然植被(985.48 hm2)面积的1.29%。这些将要永久消失的自然植被包括落叶阔叶林2.58hm2、暖性针叶林5.63hm2和灌丛4.55hm2。上述直接影响中,影响面积最大的是暖性针叶林(5.63hm2),但占评价区暖性针叶林面积的6.84%,受影响程度不大。群落的物种组成趋于简单和次生化,群落稳定性较差,生物多样性程度不高;(2)拟建项目工程占地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工程永久占用林地的面积为27.66hm2,其中永久占用生态公益林面积约5.75hm2,其中国家二级公益林1.28hm2,省级公益林4.47hm2;(3)工程涉及生态红线的占地面积约3.9896hm2,其中彝良县2.4496 hm2,大关县1.54hm2;工程涉及生态保护红线主要为金沙江下游-小江流域水土流失控制生态保护红线,类型是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4)项目涉及彝良国家石漠公园、黄连河风景名胜区。项目占用彝良国家石漠公园总面积为3.8199公顷(其中2.4495公顷为生态保护红线),其中彝良北互通、路基、罗家坪隧道口地面、园树子隧道口地面涉及占用彝良国家石漠公园的保育区3.4613公顷,园树子大桥占用石漠公园体验区0.3586公顷,隧道地下穿越石漠公园4614米。项目岔河枢纽涉及黄连河风景名胜区云台山片区的一般景区,占地面积1.6802公顷(其中0.9947公顷为生态保护红线)。拟采取的措施:禁止在彝良国家石漠公园、黄连河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范围内毁林开道、设置弃土(渣)场和施工营地等。优先利用已有道路作为施工便道,尽可能将施工营(场)地、施工便道等布置在工程占地范围内,减少工程占地,严禁越界施工,边施工边复绿。2、环境空气:项目主要影响为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拟采取措施:(1)在施工工地设置硬质围挡,并采取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和车辆;(2)加强物料堆存及运输管理。在施工工地内堆放水泥、灰土、砂石、建筑土方等易产生扬尘的粉状、粒状和块状建筑材料,应采取“粉状入仓、块状入棚”的原则,采取封闭或者遮盖等防尘措施。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物料落料点应采取湿法除尘、收尘等措施;运输物料、渣土的车辆应采用密闭或其他措施,防止物料遗撒造成扬尘污染;(3)合理布置拌和站。拌和站距村庄、学校、医院及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目标的距离不小于300米,并应设置在当地施工季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3、声环境: 项目主要噪声影响为施工作业机械噪声及爆破作业噪声影响。拟采取的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缩短工期;(2)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3)运输车辆运输过程中,选用符合环保要求的合格车辆,并严格控制载重量和车速;(5)施工期间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相关要求,加强管理,合理安排,降低局部噪声过高。4、固体废物:(1)弃渣:弃渣进入弃渣场处置;(2)建筑垃圾:建筑垃圾部分用于场地回填,不可利用部分运送至沿线附近建筑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2)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依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5、水环境:(1)施工废水:施工废水沉淀后回用不外排。(2)生活污水:施工生产生活区应设置改良式化粪池,沉淀后的污泥定期清理用于农业用肥。6、地下水:加强隧道的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摸清隧址区及周边地下水分布、类型、含水量、补给方式和渗流方向等情况,分析论证因隧道开挖地下水可能涌出的位置和程度,并制定周密的漏水、涌水防治方案。

营运期:1、生态环境:营运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 2、环境空气:对于配套服务设施的油烟废气处理达《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要求后经烟道达标排放。3、声环境:(1)对中期超标的长陀、魏家包包、曾家坪子、彝良县城段共4处设置3330延米声屏障,费用共计1165.5万元。(2)对于远期夜间超标的田坝子、大河村、驰宏小区共3个敏感点进行跟踪监测,跟踪监测费用5万元,预留上述3个敏感点噪声超标治理费用共200万元,敏感点噪声超标治理措施均为安装声屏障。对线路主线K35+780~项目终点经过彝良县城乡总体规划规划区,预留穿越规划区噪声超标治理费用共100万元。4、固体废物:停车区、隧道管理所等处的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定期清运至附近县城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5、水环境:养护工区、停车区服务设施的污水建议采用A2/O工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绿化标准后,晴天用于停车区或者公路绿化,雨天排入储水池,待晴天回用于绿化。其余收费站、隧道管理所等其他服务设施产生的生活污水量均较小,可采用改良化粪池处理,处理后由当地居民定期清掏并外运肥田,不外排。6、地下水:根据沿线停车区设施设置情况,对地下水水质可能产生影响的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位区、一般客车休息区、停车区生活污水生化处理设备区等采取防渗措施。7、环境风险:在跨河大桥桥头,设置“谨慎驾驶”警示牌和危险品车辆限速标志,跨河、伴河桥梁设置实体式混凝土防撞护栏。跨越Ⅱ类水体的设置径流事故收集池12个。

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进行了网络、报纸、现场公示,公示期间未收到公众反对意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