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2024年6月18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2024年6月18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我厅拟对以下项目进行审查,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

  联系电话:0871-*、0871-*、0871-*(省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受理窗口)公示期: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 (略) 西山区广福路商业中心A9栋传真:0871-*邮编:*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评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巍山至凤庆高速公路工程

大理州巍 (略) 凤庆县

(略) 高速公路 (略)

云南 (略)

工程线路位于大理州巍 (略) 凤庆县。推荐路线起于巍山县五印乡西侧狗街河村附近,接规划的弥渡至昌宁高速五印北枢纽互通立交,经巍山县五印乡、牛街乡, (略) 凤庆县鲁史镇、小湾镇、大寺乡,终点设凤庆枢纽互通顺接规划的凤庆至永德高速公路。

工程主线全长77.751km,其中大理州境内长28.619km, (略) 境内长49.132km。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25.5m。连接线5条,全长9.787km。其中小湾连接线长2.405km,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60km/h,路基宽12m;牛街连接线长0.485km、鲁史连接线长2.428km、大寺连接线长2.85km,采用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30km/h,路基宽7.5m;顺宁连接线长1.619km,采用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40km/h,路基宽8.5m。主线共设桥梁25.158km/51座,隧道45.787km/24座,桥隧比91.25%;设涵洞17道、互通式立交7处、收费站6处、隧道管理站3处、隧道变电所25座,服务区(双向)、停车区(双向)、养护工区、监控管理分中心、桥隧管理站各1处。

工程总投资*.904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959.68万元,占总投资的0.23%。

1、主要环境影响

(1)生态敏感区

(略) 级自然保护区:工程涉及五道河片区,其中鲁史隧道K49+100~K49+300约200m穿越实验区;K49+300~K49+700约400m穿越缓冲区;隧道入口、出口均位于保护区外,分别距保护区边界3.964km、2.238km。澜沧江大桥K55+800~K56+800约1000m跨越实验区;入口桥墩、出口桥墩均位于保护区外,分别距保护区边界316m、107m;桥面高程海拔1586m,澜沧江(小湾水电站库区)正常蓄水位1240m,相距346m。

②生态保护红线:**日,大理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具《大理白族自治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巍山至凤庆高速公路工程占用“三区三线”查询情况的复函》,明确“不涉及占用生态保护红线”;**日,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具《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巍山至凤庆高速公路涉及“三区三线”敏感性因素的查询意见》,明确“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36.8228公顷”。

③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鲁史隧道(左幅A24ZK48+628~A24ZK49+940段、右幅A24K48+637~A24ZK49+953段),大寺乡隧道(左幅ZK72+030~ZK73+928段、右幅K72+051~K73+954段)下穿《 (略) 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中的“澜沧江中山宽谷常绿阔叶林区”。其中,鲁史隧道进口、出口,大寺乡隧道进口、出口距离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边界分别为3.294km、1.77km,0.728km、2.115km;工程不占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地表。

(2)其它生态环境:工程永久占用自然植被113.5hm2,其中半湿润常绿阔叶林14.66hm2、落叶阔叶林12.35hm2、暖温性针叶林51.23hm2、暖性石灰岩灌丛35.26hm2。占用42株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红椿;永久占用国家级二级公益林地59.0824hm2,省级公益林地11.0165hm2。评价区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略)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种、濒危种、易危种。

(3)地表水:施工期地表水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生产废水,隧道涌水及其施工废水等。运营期路桥面径流、生活污水影响。

(4)声环境: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等作业。运营期主要噪声为交通噪声。

(5)环境空气: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作业、道路运输、砂石料堆存、混凝土拌合站扬尘和沥青烟污染。环评分析,运营期沿线服务设施油烟经专用烟道排放,不会对沿线大气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影响小。

(6)地下水:项目沿线共分布有8处(山箐村取水点1、2,宝华村取水点,落寞山泉点,紫金山取水点,蕨坝林取水点,松子树村取水点,山头村取水点)具饮用功能的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环评分析,工程施工可能对其中的松子树村取水点、山头村取水点造成疏干影响。

(7)固废:主要包括废弃土石方、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8)环境风险: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危险品在运途中突发泄漏、爆炸、燃烧,将对水环境和沿线居民饮水安全造成危害。

2、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生态敏感区:严禁超范围占地,优化施工工艺,减缓施工噪声和振动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在保护区范围内禁止设置临时用地,严禁废渣、废水进入澜沧江及周边河流;采用低尘湿法作业、高频度巡回洒水、加强裸地覆盖,减缓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做好跨越保护区段桥梁桥面径流收集、沉淀措施;进行生态补偿,用于保护区管理、巡护及生态监测。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施工结束后,选用乡土物种对临时占地区进行生态恢复。

(2)生态环境:严格控制施工范围,控制路基开挖、隧道洞口开挖施工作业面;高填深挖路段,施工时尽量避开雨季,做好边坡截排水沟;表土剥离保存,用于后期绿化和土地复垦,植被恢复采用乡土物种;加强施工管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在施工营地设置生态保护警示牌,严禁捕杀野生动物等。对占地范围内的红椿进行移栽或采种扩繁,对占地范围外评价范围内的其余保护植物、古树名木、濒危和易危种进行挂牌保护。

(3)地表水:施工期,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回用作为附近农肥,禁止向沿线水体排放;施工生产废水经三级沉淀池收集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或生产工序,不外排,对地表水体影响较小。隧道涌水及其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达标后回用,回用不完的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外排,不排入沿线Ⅱ类水体、 (略) 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水体。运营期,服务设施产生的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标准后,雨天暂存于至少具备7d存储能力的储水池,晴天回用于场区绿化及洒水降尘,不外排。

(4)声环境:施工期,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段,禁止高噪声机械夜间(22:00~次日6:00)施工,因生产工艺要求夜间连续施工作业时,应按规定申领夜间施工证并进行公告;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加装减振机座或隔声罩;避免多台高噪设备在同一路段同一时间使用;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适时采用临时声屏障降低施工噪声影响。运营期,严格控制沿线国土空间规划,不在线路两侧噪声超标范围内新建学校、医院、居民住宅等对噪声敏感的建筑物;对于运营近、中期超标的7处声环境保护目标(狗街河村、爱国村、拉去路、箐马佐、左富村、德乐新村、横沟)采取声屏障措施进行降噪,对于近、中期未超标而远期超标的草坝散户进行跟踪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受影响情况确定措施;对实际监测中存在超标的其他声环境保护目标,补充采取降噪措施。

(5)环境空气:施工期,土石方施工作业过程中,作业面采取洒水、喷雾等防尘抑尘措施;施工场地设置硬质围挡并采取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及车辆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加强物料堆存及运输管理,按照“粉状入仓、块状入棚”的原则,采取封闭或者遮盖等防尘措施;沥青拌和站、混凝土拌合站距环境敏感目标距离分别不小于300m和200m等。环评分析,采取上述措施后,工程施工对沿线大气环境影响较小。运营期,加强公路两侧绿化,加强对物料运输车辆的监控和检查,严格执行汽车排放车检制度,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车辆上路;定期对油烟净化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油烟净化设施的正常运行;加强对隧道通风设备的维修、管护,保持隧道通风畅通。

(6)地下水:针对影响,**日云南 (略) 编制了《关于巍山至凤庆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对沿线居民饮用水源(松子树村、山头村)造成影响的供水应急保障方案的说明》,提出了具体防范措施,并承诺“在施工前完成引水管道铺设及蓄水池等建设物资储备保障工作,若由于建设过程中发生水源变小或枯竭,影响居民用水,项目公司承诺及时启动供水应急保障方案实施,确保居民用水安全可靠。若未按供水方案完成将承担相应的责任及后果”。

(7)固废:弃方统一运至弃渣场处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处置。

(8)环境风险防范:临河路段路基和跨河的桥梁路段采用加强型防撞栏设计; (略) 级自然保护区鲁史隧道进出口和跨越澜沧江大桥路段设置限速、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同时澜沧江大桥设径流收集、沉砂事故池;加强危险品运输车辆管理;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公众参与情况

项目于** (略) 交通运输局信息公开专栏网站进行了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价公示,线路优化调整后于**日、2月3日分别在巍山县和凤庆县人民政府网站进行了补充公示。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完成后,于**日~24日、3月14日~27日分别在凤庆县和巍山县人民政府网站进行了第二次环境影响评价网络公示;于**日、17日分别在《云南信息报》进行报纸公示;第二次环评信息公示期间,在项目沿线乡镇及可能受工程施工影响的居民点进行了现场张贴公示。**日、25日,建设单位分别在巍山县、凤庆县人民政府网站进行了报批前公示。公示期间未收到相关反馈意见。

4、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部门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

关于巍山至凤庆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对沿线居民饮用水源(松子树村、山头村)造成影响的供水应急保障方案的说明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我厅拟对以下项目进行审查,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

  联系电话:0871-*、0871-*、0871-*(省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受理窗口)公示期: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 (略) 西山区广福路商业中心A9栋传真:0871-*邮编:*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评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巍山至凤庆高速公路工程

大理州巍 (略) 凤庆县

(略) 高速公路 (略)

云南 (略)

工程线路位于大理州巍 (略) 凤庆县。推荐路线起于巍山县五印乡西侧狗街河村附近,接规划的弥渡至昌宁高速五印北枢纽互通立交,经巍山县五印乡、牛街乡, (略) 凤庆县鲁史镇、小湾镇、大寺乡,终点设凤庆枢纽互通顺接规划的凤庆至永德高速公路。

工程主线全长77.751km,其中大理州境内长28.619km, (略) 境内长49.132km。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25.5m。连接线5条,全长9.787km。其中小湾连接线长2.405km,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60km/h,路基宽12m;牛街连接线长0.485km、鲁史连接线长2.428km、大寺连接线长2.85km,采用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30km/h,路基宽7.5m;顺宁连接线长1.619km,采用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40km/h,路基宽8.5m。主线共设桥梁25.158km/51座,隧道45.787km/24座,桥隧比91.25%;设涵洞17道、互通式立交7处、收费站6处、隧道管理站3处、隧道变电所25座,服务区(双向)、停车区(双向)、养护工区、监控管理分中心、桥隧管理站各1处。

工程总投资*.904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959.68万元,占总投资的0.23%。

1、主要环境影响

(1)生态敏感区

(略) 级自然保护区:工程涉及五道河片区,其中鲁史隧道K49+100~K49+300约200m穿越实验区;K49+300~K49+700约400m穿越缓冲区;隧道入口、出口均位于保护区外,分别距保护区边界3.964km、2.238km。澜沧江大桥K55+800~K56+800约1000m跨越实验区;入口桥墩、出口桥墩均位于保护区外,分别距保护区边界316m、107m;桥面高程海拔1586m,澜沧江(小湾水电站库区)正常蓄水位1240m,相距346m。

②生态保护红线:**日,大理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具《大理白族自治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巍山至凤庆高速公路工程占用“三区三线”查询情况的复函》,明确“不涉及占用生态保护红线”;**日,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具《 (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巍山至凤庆高速公路涉及“三区三线”敏感性因素的查询意见》,明确“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36.8228公顷”。

③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鲁史隧道(左幅A24ZK48+628~A24ZK49+940段、右幅A24K48+637~A24ZK49+953段),大寺乡隧道(左幅ZK72+030~ZK73+928段、右幅K72+051~K73+954段)下穿《 (略) 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中的“澜沧江中山宽谷常绿阔叶林区”。其中,鲁史隧道进口、出口,大寺乡隧道进口、出口距离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边界分别为3.294km、1.77km,0.728km、2.115km;工程不占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地表。

(2)其它生态环境:工程永久占用自然植被113.5hm2,其中半湿润常绿阔叶林14.66hm2、落叶阔叶林12.35hm2、暖温性针叶林51.23hm2、暖性石灰岩灌丛35.26hm2。占用42株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红椿;永久占用国家级二级公益林地59.0824hm2,省级公益林地11.0165hm2。评价区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略)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种、濒危种、易危种。

(3)地表水:施工期地表水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生产废水,隧道涌水及其施工废水等。运营期路桥面径流、生活污水影响。

(4)声环境: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等作业。运营期主要噪声为交通噪声。

(5)环境空气: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作业、道路运输、砂石料堆存、混凝土拌合站扬尘和沥青烟污染。环评分析,运营期沿线服务设施油烟经专用烟道排放,不会对沿线大气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影响小。

(6)地下水:项目沿线共分布有8处(山箐村取水点1、2,宝华村取水点,落寞山泉点,紫金山取水点,蕨坝林取水点,松子树村取水点,山头村取水点)具饮用功能的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环评分析,工程施工可能对其中的松子树村取水点、山头村取水点造成疏干影响。

(7)固废:主要包括废弃土石方、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8)环境风险: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危险品在运途中突发泄漏、爆炸、燃烧,将对水环境和沿线居民饮水安全造成危害。

2、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生态敏感区:严禁超范围占地,优化施工工艺,减缓施工噪声和振动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在保护区范围内禁止设置临时用地,严禁废渣、废水进入澜沧江及周边河流;采用低尘湿法作业、高频度巡回洒水、加强裸地覆盖,减缓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做好跨越保护区段桥梁桥面径流收集、沉淀措施;进行生态补偿,用于保护区管理、巡护及生态监测。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施工结束后,选用乡土物种对临时占地区进行生态恢复。

(2)生态环境:严格控制施工范围,控制路基开挖、隧道洞口开挖施工作业面;高填深挖路段,施工时尽量避开雨季,做好边坡截排水沟;表土剥离保存,用于后期绿化和土地复垦,植被恢复采用乡土物种;加强施工管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在施工营地设置生态保护警示牌,严禁捕杀野生动物等。对占地范围内的红椿进行移栽或采种扩繁,对占地范围外评价范围内的其余保护植物、古树名木、濒危和易危种进行挂牌保护。

(3)地表水:施工期,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回用作为附近农肥,禁止向沿线水体排放;施工生产废水经三级沉淀池收集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或生产工序,不外排,对地表水体影响较小。隧道涌水及其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达标后回用,回用不完的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外排,不排入沿线Ⅱ类水体、 (略) 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水体。运营期,服务设施产生的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标准后,雨天暂存于至少具备7d存储能力的储水池,晴天回用于场区绿化及洒水降尘,不外排。

(4)声环境:施工期,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段,禁止高噪声机械夜间(22:00~次日6:00)施工,因生产工艺要求夜间连续施工作业时,应按规定申领夜间施工证并进行公告;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加装减振机座或隔声罩;避免多台高噪设备在同一路段同一时间使用;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适时采用临时声屏障降低施工噪声影响。运营期,严格控制沿线国土空间规划,不在线路两侧噪声超标范围内新建学校、医院、居民住宅等对噪声敏感的建筑物;对于运营近、中期超标的7处声环境保护目标(狗街河村、爱国村、拉去路、箐马佐、左富村、德乐新村、横沟)采取声屏障措施进行降噪,对于近、中期未超标而远期超标的草坝散户进行跟踪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受影响情况确定措施;对实际监测中存在超标的其他声环境保护目标,补充采取降噪措施。

(5)环境空气:施工期,土石方施工作业过程中,作业面采取洒水、喷雾等防尘抑尘措施;施工场地设置硬质围挡并采取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及车辆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加强物料堆存及运输管理,按照“粉状入仓、块状入棚”的原则,采取封闭或者遮盖等防尘措施;沥青拌和站、混凝土拌合站距环境敏感目标距离分别不小于300m和200m等。环评分析,采取上述措施后,工程施工对沿线大气环境影响较小。运营期,加强公路两侧绿化,加强对物料运输车辆的监控和检查,严格执行汽车排放车检制度,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车辆上路;定期对油烟净化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油烟净化设施的正常运行;加强对隧道通风设备的维修、管护,保持隧道通风畅通。

(6)地下水:针对影响,**日云南 (略) 编制了《关于巍山至凤庆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对沿线居民饮用水源(松子树村、山头村)造成影响的供水应急保障方案的说明》,提出了具体防范措施,并承诺“在施工前完成引水管道铺设及蓄水池等建设物资储备保障工作,若由于建设过程中发生水源变小或枯竭,影响居民用水,项目公司承诺及时启动供水应急保障方案实施,确保居民用水安全可靠。若未按供水方案完成将承担相应的责任及后果”。

(7)固废:弃方统一运至弃渣场处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处置。

(8)环境风险防范:临河路段路基和跨河的桥梁路段采用加强型防撞栏设计; (略) 级自然保护区鲁史隧道进出口和跨越澜沧江大桥路段设置限速、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同时澜沧江大桥设径流收集、沉砂事故池;加强危险品运输车辆管理;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公众参与情况

项目于** (略) 交通运输局信息公开专栏网站进行了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价公示,线路优化调整后于**日、2月3日分别在巍山县和凤庆县人民政府网站进行了补充公示。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完成后,于**日~24日、3月14日~27日分别在凤庆县和巍山县人民政府网站进行了第二次环境影响评价网络公示;于**日、17日分别在《云南信息报》进行报纸公示;第二次环评信息公示期间,在项目沿线乡镇及可能受工程施工影响的居民点进行了现场张贴公示。**日、25日,建设单位分别在巍山县、凤庆县人民政府网站进行了报批前公示。公示期间未收到相关反馈意见。

4、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部门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

关于巍山至凤庆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对沿线居民饮用水源(松子树村、山头村)造成影响的供水应急保障方案的说明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