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关于重庆市轨道交通1号线创建城市轨道交通品牌线路自查自评工作情况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重庆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关于重庆市轨道交通1号线创建城市轨道交通品牌线路自查自评工作情况公示

(略) 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打造轨道交通服务品牌线路,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略) 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品牌线路》相关精神, (略) 轨道交通1号线以“‘红’心服务,始终如‘一’”为线路服务口号,以打造“运行更安全、设施更完善、出行更便利、乘客更满意、特色更突出” (略) 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品牌线路为目标,紧紧围绕乘客需求,在乘车服务、便民服务、乘车保障、便民服务、设备设施可靠度等方面进行打造,不断发掘线路特色、提升服务意识。目前已完成自查自评工作。

为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社会监督,现将轨道交通1号线自查自评情况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7日(**日—28日)。公示期间,欢迎社会 (略) 民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监督电话:023-*

电子邮箱:*@*q.com

附件: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创建服务质量品牌线路自评报告


(略) 交通运输委员会

**日


附件


“红”心服务,始终如“一”

——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全力打造服务品牌线路

一、1号线概况

轨道交通1号线东起渝中半岛的朝天门,西至璧山,沿线衔接了渝中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和璧山区,运营里程为45.34公里,共计25座车站。2023年1号线全年运输旅客2.03亿人次,日均客运量55.49万人次,客运强度1.22万人次/公里·日,单日最高客运量达到86.69万人次。

二、1号线线路特色

轨道交通1号线,以“‘红’心服务,始终如‘一’”为线路服务口号。线路主题颜色为石榴红,以“人文风情”为线路文化主题,从民俗史话、民俗风情着手,以车站为载体,采用壁画、浮雕、涂鸦等形式,通过不同的人文元素,多角度回顾重庆发展历程和今昔变化,表现重庆热情、乐观、 (略) 气质,展示巴渝人文鲜明的个性。1号线打造了多个特色站点,例如:小龙坎站,为国内首个地铁涂鸦艺术车站,以“绿色森林”为主题,身在其中,犹如置身于大自然;沙坪坝站,通过《结婚》《赶集》《喝酒》《过节》4幅文化墙,从不同角度体现重庆的传统文化;磁器口站,以“重庆言子”为主题,将重庆生活中常用方言展示在4根文化柱上,呈现出重庆的人文缩影,让来渝的游客感受重庆的味道;赖家桥站,消防安全主题车站,围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向市民们普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消防安全常识。

三、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一)安全运行。今年以来,截至2024年5月,轨道交通1号线未发生5分钟以上晚点(即列车服务可靠度远高于“30万列公里/次”),综合列车正点率始终保持在99.99%以上。

(二)设施设备。全线主要车站和出入口已投入运营。乘客信息服务、电(扶)梯等服务设施使用正常。各车站主要出入口100米范围内实现与公交便捷换乘。

(三)出行服务。车厢干净整洁、通风良好,卫生间升级焕新。进出站及换乘指引清晰,通行良好。早晚高峰有序进出站,持续开展“爱心预约”乘车服务,实现全线无障碍渡板全覆盖。

(四)乘客满意度。近3年轨道交通 (略) 轨道服务质量评价中,线路得分名列前茅,得分均在930分以上。今年以来,截至2024年5月,乘客有效投诉率为0.054次/百万乘次,72小时内回复率为100%。在5月份开展的零投诉月活动中,未发生一件有效投诉。

(五)品牌特色。将轨道交通1号线红色旅游融入品牌设计,提出“‘红’心服务,始终如‘一’”的线路服务口号,通过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 (略) 轨道交通品牌线路。

四、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优化行车组织,提升乘客满意度

为满足乘客出行需求,轨道交通1号线增购18列车,并通过合理安排车辆检修时间等,确保上线列车性能稳定、提升车辆利用率;为缓解节假日客运压力,轨道交通1号线通过延长运营时间、缩短行车间隔、调整运行交路等方式,实现运能精准匹配。2024年元旦、春节、五一、端午等重要节假日延长运营时长1小时, (略) 民及游客夜间出行需要。

(二)建立服务标准,提升窗口服务水平

轨道交通1号线开展员工“标准化服务”、“服务礼仪”等服务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标准化服务水平,通过“服务明星”评选、“平安轨道站”的创建等,向全体员工和乘客传播“‘红’心服务,始终如‘一’”的服务理念。

(三)加强乘客联系,关注乘客需求

为深入了解乘客需求、 (略) 民意见,5月17日—5月26日,轨道交通1号线在部分站点开展了“品牌线路”专项调研,收集有效问卷1000余份, (略) 民意见, (略) 民共同创建品牌线路;依托“常乘客”小程序,围绕品牌线路打造开展相关培训与宣传,宣传品牌线路创建理念;开展“常乘客”进社区宣传、“小家电及公共设施”维修进社区服务、邀请社区居民乘坐体验轨道交通1号线列车等活动, (略) 民对轨道交通1号线了解,提升公众对1号线品牌线路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四)开展便民服务,打造线路特色

轨道交通1号车站票亭共计安装53个招援电话,实现乘客与车站工作人员“一键通话”,零距离沟通,贴心服务;1号线磁器口站安装20把遮阳伞,为节假日排队乘客遮阳挡雨;1号线14个站点安装了pos机并张贴了配套标识,为乘客支付提供便利;持续开展“爱心预约”服务,秉承一次预约,全网覆盖的原则,为老年人、残疾人等有需要的乘客提供专项乘车服务,共计为60余位有需要的乘客提供乘车服务;同时各车站配备了无障碍渡板,共计33个,实现有爱无碍,打造敬老爱老乘车环境。

(五)改善乘车环境,强化乘车保障

为改善乘车环境,轨道交通1号线每月开展环境专项整治排查,对站内墙面、地面、天花板区域残留污渍以及区间隧道进行冲洗,确保乘车环境干净、舒适;对车站厕所开展升级改造,通过翻修天花板、地面、墙面使卫生间焕然一新,同时,通过优化布局、新增77个卫生间置物架,进一步提升如厕体验;对16个地下车站7500余只照明灯具进行更换,由荧光灯更换为LED节能灯,提升车站亮度;1号线高架车站两端增设站名牌,进一步方便乘客获取站点信息;朝天门站新增设闸机19组,较场口等站主要出入口外加装导流栏杆,乘客进出站更顺畅。

(六)攻坚克难,提升设备维护可靠性

轨道交通1号线已投运10余年,设备设施相对老旧,设备维护压力较大,为此,轨道交通1号线从技术攻关、强化设备设施维护力度入手,确保设备设施可靠度。例如:陈晔劳模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及创新信号机、转辙机等信号设备,已荣获国家专利4个,正在申报专利5个,通过技术攻关极大地提升了信号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列车安全、准点运行;通过调整自动检票机扇门开合方式,提升闸机通行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优化自动售票机条屏显示、更新铭牌及标识,为乘客提供更加清晰和便捷的购票服务。

(七)推行服务标准化,服务更具象化

选取电动列车司机岗位先行试点,开展标准化作业推行工作,通过借鉴行业内外经验,不断优化作业流程和管理模式,精准细化作业标准,定期培训,并建立反馈机制,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引领乘务队*服务水平迈向新高度。这一举措,成功纠正了岗位人员可能存在的不规范操作,显著降低了质量事件发生的概率,确保了列车运行的安全与稳定。

五、下阶段工作目标

轨道交通1号线将紧密围绕“‘红’心服务,始终如‘一’”的服务口号,持续开展线路品牌创建与创新,努力树立服务标杆,不断推进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略) 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打造轨道交通服务品牌线路,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略) 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品牌线路》相关精神, (略) 轨道交通1号线以“‘红’心服务,始终如‘一’”为线路服务口号,以打造“运行更安全、设施更完善、出行更便利、乘客更满意、特色更突出” (略) 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品牌线路为目标,紧紧围绕乘客需求,在乘车服务、便民服务、乘车保障、便民服务、设备设施可靠度等方面进行打造,不断发掘线路特色、提升服务意识。目前已完成自查自评工作。

为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社会监督,现将轨道交通1号线自查自评情况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7日(**日—28日)。公示期间,欢迎社会 (略) 民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监督电话:023-*

电子邮箱:*@*q.com

附件: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创建服务质量品牌线路自评报告


(略) 交通运输委员会

**日


附件


“红”心服务,始终如“一”

——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全力打造服务品牌线路

一、1号线概况

轨道交通1号线东起渝中半岛的朝天门,西至璧山,沿线衔接了渝中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和璧山区,运营里程为45.34公里,共计25座车站。2023年1号线全年运输旅客2.03亿人次,日均客运量55.49万人次,客运强度1.22万人次/公里·日,单日最高客运量达到86.69万人次。

二、1号线线路特色

轨道交通1号线,以“‘红’心服务,始终如‘一’”为线路服务口号。线路主题颜色为石榴红,以“人文风情”为线路文化主题,从民俗史话、民俗风情着手,以车站为载体,采用壁画、浮雕、涂鸦等形式,通过不同的人文元素,多角度回顾重庆发展历程和今昔变化,表现重庆热情、乐观、 (略) 气质,展示巴渝人文鲜明的个性。1号线打造了多个特色站点,例如:小龙坎站,为国内首个地铁涂鸦艺术车站,以“绿色森林”为主题,身在其中,犹如置身于大自然;沙坪坝站,通过《结婚》《赶集》《喝酒》《过节》4幅文化墙,从不同角度体现重庆的传统文化;磁器口站,以“重庆言子”为主题,将重庆生活中常用方言展示在4根文化柱上,呈现出重庆的人文缩影,让来渝的游客感受重庆的味道;赖家桥站,消防安全主题车站,围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向市民们普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消防安全常识。

三、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一)安全运行。今年以来,截至2024年5月,轨道交通1号线未发生5分钟以上晚点(即列车服务可靠度远高于“30万列公里/次”),综合列车正点率始终保持在99.99%以上。

(二)设施设备。全线主要车站和出入口已投入运营。乘客信息服务、电(扶)梯等服务设施使用正常。各车站主要出入口100米范围内实现与公交便捷换乘。

(三)出行服务。车厢干净整洁、通风良好,卫生间升级焕新。进出站及换乘指引清晰,通行良好。早晚高峰有序进出站,持续开展“爱心预约”乘车服务,实现全线无障碍渡板全覆盖。

(四)乘客满意度。近3年轨道交通 (略) 轨道服务质量评价中,线路得分名列前茅,得分均在930分以上。今年以来,截至2024年5月,乘客有效投诉率为0.054次/百万乘次,72小时内回复率为100%。在5月份开展的零投诉月活动中,未发生一件有效投诉。

(五)品牌特色。将轨道交通1号线红色旅游融入品牌设计,提出“‘红’心服务,始终如‘一’”的线路服务口号,通过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 (略) 轨道交通品牌线路。

四、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优化行车组织,提升乘客满意度

为满足乘客出行需求,轨道交通1号线增购18列车,并通过合理安排车辆检修时间等,确保上线列车性能稳定、提升车辆利用率;为缓解节假日客运压力,轨道交通1号线通过延长运营时间、缩短行车间隔、调整运行交路等方式,实现运能精准匹配。2024年元旦、春节、五一、端午等重要节假日延长运营时长1小时, (略) 民及游客夜间出行需要。

(二)建立服务标准,提升窗口服务水平

轨道交通1号线开展员工“标准化服务”、“服务礼仪”等服务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标准化服务水平,通过“服务明星”评选、“平安轨道站”的创建等,向全体员工和乘客传播“‘红’心服务,始终如‘一’”的服务理念。

(三)加强乘客联系,关注乘客需求

为深入了解乘客需求、 (略) 民意见,5月17日—5月26日,轨道交通1号线在部分站点开展了“品牌线路”专项调研,收集有效问卷1000余份, (略) 民意见, (略) 民共同创建品牌线路;依托“常乘客”小程序,围绕品牌线路打造开展相关培训与宣传,宣传品牌线路创建理念;开展“常乘客”进社区宣传、“小家电及公共设施”维修进社区服务、邀请社区居民乘坐体验轨道交通1号线列车等活动, (略) 民对轨道交通1号线了解,提升公众对1号线品牌线路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四)开展便民服务,打造线路特色

轨道交通1号车站票亭共计安装53个招援电话,实现乘客与车站工作人员“一键通话”,零距离沟通,贴心服务;1号线磁器口站安装20把遮阳伞,为节假日排队乘客遮阳挡雨;1号线14个站点安装了pos机并张贴了配套标识,为乘客支付提供便利;持续开展“爱心预约”服务,秉承一次预约,全网覆盖的原则,为老年人、残疾人等有需要的乘客提供专项乘车服务,共计为60余位有需要的乘客提供乘车服务;同时各车站配备了无障碍渡板,共计33个,实现有爱无碍,打造敬老爱老乘车环境。

(五)改善乘车环境,强化乘车保障

为改善乘车环境,轨道交通1号线每月开展环境专项整治排查,对站内墙面、地面、天花板区域残留污渍以及区间隧道进行冲洗,确保乘车环境干净、舒适;对车站厕所开展升级改造,通过翻修天花板、地面、墙面使卫生间焕然一新,同时,通过优化布局、新增77个卫生间置物架,进一步提升如厕体验;对16个地下车站7500余只照明灯具进行更换,由荧光灯更换为LED节能灯,提升车站亮度;1号线高架车站两端增设站名牌,进一步方便乘客获取站点信息;朝天门站新增设闸机19组,较场口等站主要出入口外加装导流栏杆,乘客进出站更顺畅。

(六)攻坚克难,提升设备维护可靠性

轨道交通1号线已投运10余年,设备设施相对老旧,设备维护压力较大,为此,轨道交通1号线从技术攻关、强化设备设施维护力度入手,确保设备设施可靠度。例如:陈晔劳模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及创新信号机、转辙机等信号设备,已荣获国家专利4个,正在申报专利5个,通过技术攻关极大地提升了信号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列车安全、准点运行;通过调整自动检票机扇门开合方式,提升闸机通行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优化自动售票机条屏显示、更新铭牌及标识,为乘客提供更加清晰和便捷的购票服务。

(七)推行服务标准化,服务更具象化

选取电动列车司机岗位先行试点,开展标准化作业推行工作,通过借鉴行业内外经验,不断优化作业流程和管理模式,精准细化作业标准,定期培训,并建立反馈机制,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引领乘务队*服务水平迈向新高度。这一举措,成功纠正了岗位人员可能存在的不规范操作,显著降低了质量事件发生的概率,确保了列车运行的安全与稳定。

五、下阶段工作目标

轨道交通1号线将紧密围绕“‘红’心服务,始终如‘一’”的服务口号,持续开展线路品牌创建与创新,努力树立服务标杆,不断推进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