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章源钨业废钨资源绿色高效回收新工艺工程研究中心项目拟作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关于对章源钨业废钨资源绿色高效回收新工艺工程研究中心项目拟作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章源钨业废钨资源绿色高效回收新工艺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日-**日(5个工作日)。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告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上述拟作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797-*

通信地址:崇义县行政审批局(崇义县阳岭大道169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评机构

建设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章源钨业废钨资源绿色高效回收新工艺工程研究中心项目

崇义 (略) 本部厂区内西北角闲置锅炉房

崇义 (略)

江西 (略)

章源钨业废钨资源绿色高效回收新工艺工程研究中心项 (略) (略) 崇义县横水镇塔下(具体位于崇义 (略) 本部厂区内西北角闲置锅炉房),项目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7"38.383",北纬25°42"49.008",占地面积517m2。项目属于新建项目,拟利用公司本部厂区内西北角闲置锅炉房进行建设,厂房内分区建设酸浸区、酸溶区、氨溶区、烘干区等,供水、供电及污水处理站、固废临时储存库等公辅环保工程依托本部厂内现有工程。项目拟通过废钨磨削料酸浸出、高温煅烧、碱溶、酸溶、洗涤、氨溶、蒸发结晶等工序制备仲钨酸铵(APT)产品,依托本部厂内现有检测中心(合金厂车间内)测量其纯度。项目建成后,形成年处理300t废钨磨削料(年产272.84t仲钨酸铵产品,年产213.86t硫酸钴溶液副产品)的生产能力。

项目总投资554.9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75万元,占总投资的13.52%。

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使用厂房为闲置空余厂房,基本无土建施工,仅进行设备安装及厂房内部装饰,设备安装及厂房装饰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废固废以及噪声影响,持续时间短,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小。

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1)废气防治措施

酸浸出、酸溶工序的酸性废气采用集气罩收集,收集后经二级碱液吸收塔处理,处理后废气中的氯化氢、硫酸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后通过15m排气筒(DA001)排放。

碳化钨高温煅烧工序的煅烧废气(颗粒物)经收集后通过布袋除尘器+水膜除尘器处理,处理后废气中的颗粒物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后通过15m排气筒(DA002)排放。

氨溶除杂、蒸发结晶工序的碱性废气(NH3)经管道收集后通过二级酸雾净化吸收塔处理,处理后废气中的氨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新改扩建项目二级标准后通过15m排气筒(DA003)排放。

废料回收工艺中未被集气系统收集到的无组织废气通过加强厂房通风换气降低其环境影响,氯化氢、硫酸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氨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表1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

(2)废水防治措施

项目不新增员工,从本部厂内现有员工调用。项目废水类型主要为车间地面冲洗废水、实验室检测废水。

车间地面冲洗废水、实验室检测废水均依托本部厂内现有的综合污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综合污水处理站采用“化学反应+混凝沉淀法+中和+化学反应+混凝沉淀法+中和”处理工艺,处理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后,依托本部厂内现有总排口DW002直接排入崇义小江。

(3)噪声防治措施

项目噪声源主要来源于暗流密封板框压滤机、搅拌槽、风机等机械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约80~85dB(A)。合理规划厂房内平面布置,优先选择高效低噪设备,安装消声器、减震垫等,厂界噪声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

(4)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措施:废滤渣、不合格品收集暂 (略) 回收处理;废布袋在维修更换时由原厂家回收。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暂存:项目一般固废依托本部厂区内现有的固废临时储存库进行暂存。本部现有厂区西北部设置了1间占地1500m2(50m×30m)的固废临时储存库,可储存1~2个月生产产生的固废量(1500t),一般固废暂存区和危险废物暂存库分区设计建设于固废临时储存库内,其中一般工业固废储存区的面积为589m2(碱浸渣:12m×6m;水处理沉渣:12m×6m;炉渣临时堆场:24.4m×18m)。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暂存库应严格按照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GB18599-2020)的要求进行设计、建造和管理。

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措施: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废机油、废含油抹布、废滤布、检测固废分类收集暂存后,定期交由具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危险废物暂存:项目危险废物依托本部厂区内现有的固废临时储存库进行暂存。本部现有厂区西北部设置了1间占地1500m2(50m×30m)的固废临时储存库,一般固废暂存区和危险废物暂存库分区设计建设于固废临时储存库内,其中危险废物贮存库的面积约为240m2(20m×12m)。危险废物暂存库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要求进行设计、建造和管理。各类危险物收集后定期交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处置。

生活垃圾:项目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5)地下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跟踪监测和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全方位进行防控。

源头控制:选择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装备和较清洁的原辅材料,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处理工艺、物料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物料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

分区防控:将危险废物暂存库、化工仓库、酸碱罐区、废水处理站、本项目车间等划为重点防渗区,重点防渗区各单元防渗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10-10cm/s,或参照《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执行;将生产区各车间、一般固废暂存区、维修车间、仓库等划为一般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各单元防渗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或参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要求执行;将除重点防渗区及一般防渗区之外的其他区域划为简单防渗区,简单防渗区仅需进行一般地面硬化。

3、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有主要有硫酸、盐酸等。项目通过加强平面布置安全防范、工艺装置安全措施、生产管理防范、贮存管理防范、消防安全措施、其他事故防范措施管理;制定应急预案。

4、设置防护距离

项目无需设置大气防护距离。

卫生防护距离为:以生产车间向外延伸50m区域范围内。根据项目卫生防护距离测绘报告,项目生产车间外扩50m卫生防护距离包络线范围内存在1个保护目标,即生产车间西北侧最近距离47.80m的高胜排组居民房屋1栋。根据崇义县人民政府出具的《关于章源钨业废钨资源绿色高效回收新工艺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的承诺函》:“本环评测算项目卫生防护距离最终确定在生产车间边界设置50m的卫生防护距离,根据项目卫生防护距离测绘报告,该范围内现分布有居民房屋1栋, (略) 、疗养地、学校等。同时我县正筹备实施章源工业片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已计划将高胜排组的63户居民房和公租房全部搬迁。为改善该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的居民生活环境,保障环境安全,我县郑重承诺:在章源钨业废钨资源绿色高效回收新工艺工程研究中心项目正式投产前,完成该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的1栋村庄居民用房搬迁”。因此,本次评价要求:项目生产车间外扩50m卫生防护距离包络线范围内的保护目标(即生产车间西北侧最近距离47.80m的高胜排组居民房屋1栋),必须在项目正式投产前完成搬迁,即可认为该项目50m范围内无敏感目标,即可认为项目建设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另外,按卫生防护距离规定,今后在项目设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新建居民区、医院、学校、食品等敏感目标。

5、总量控制

项目新增排放的废水均纳入现有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达标后直接排放至崇义小江,未超出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负荷,废水污染物CODCr、氨氮纳入厂区现有总量范围内,无需新申请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章源钨业废钨资源绿色高效回收新工艺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日-**日(5个工作日)。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告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上述拟作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797-*

通信地址:崇义县行政审批局(崇义县阳岭大道169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评机构

建设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章源钨业废钨资源绿色高效回收新工艺工程研究中心项目

崇义 (略) 本部厂区内西北角闲置锅炉房

崇义 (略)

江西 (略)

章源钨业废钨资源绿色高效回收新工艺工程研究中心项 (略) (略) 崇义县横水镇塔下(具体位于崇义 (略) 本部厂区内西北角闲置锅炉房),项目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7"38.383",北纬25°42"49.008",占地面积517m2。项目属于新建项目,拟利用公司本部厂区内西北角闲置锅炉房进行建设,厂房内分区建设酸浸区、酸溶区、氨溶区、烘干区等,供水、供电及污水处理站、固废临时储存库等公辅环保工程依托本部厂内现有工程。项目拟通过废钨磨削料酸浸出、高温煅烧、碱溶、酸溶、洗涤、氨溶、蒸发结晶等工序制备仲钨酸铵(APT)产品,依托本部厂内现有检测中心(合金厂车间内)测量其纯度。项目建成后,形成年处理300t废钨磨削料(年产272.84t仲钨酸铵产品,年产213.86t硫酸钴溶液副产品)的生产能力。

项目总投资554.9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75万元,占总投资的13.52%。

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使用厂房为闲置空余厂房,基本无土建施工,仅进行设备安装及厂房内部装饰,设备安装及厂房装饰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废固废以及噪声影响,持续时间短,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小。

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1)废气防治措施

酸浸出、酸溶工序的酸性废气采用集气罩收集,收集后经二级碱液吸收塔处理,处理后废气中的氯化氢、硫酸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后通过15m排气筒(DA001)排放。

碳化钨高温煅烧工序的煅烧废气(颗粒物)经收集后通过布袋除尘器+水膜除尘器处理,处理后废气中的颗粒物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后通过15m排气筒(DA002)排放。

氨溶除杂、蒸发结晶工序的碱性废气(NH3)经管道收集后通过二级酸雾净化吸收塔处理,处理后废气中的氨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新改扩建项目二级标准后通过15m排气筒(DA003)排放。

废料回收工艺中未被集气系统收集到的无组织废气通过加强厂房通风换气降低其环境影响,氯化氢、硫酸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氨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表1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

(2)废水防治措施

项目不新增员工,从本部厂内现有员工调用。项目废水类型主要为车间地面冲洗废水、实验室检测废水。

车间地面冲洗废水、实验室检测废水均依托本部厂内现有的综合污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综合污水处理站采用“化学反应+混凝沉淀法+中和+化学反应+混凝沉淀法+中和”处理工艺,处理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后,依托本部厂内现有总排口DW002直接排入崇义小江。

(3)噪声防治措施

项目噪声源主要来源于暗流密封板框压滤机、搅拌槽、风机等机械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约80~85dB(A)。合理规划厂房内平面布置,优先选择高效低噪设备,安装消声器、减震垫等,厂界噪声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

(4)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措施:废滤渣、不合格品收集暂 (略) 回收处理;废布袋在维修更换时由原厂家回收。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暂存:项目一般固废依托本部厂区内现有的固废临时储存库进行暂存。本部现有厂区西北部设置了1间占地1500m2(50m×30m)的固废临时储存库,可储存1~2个月生产产生的固废量(1500t),一般固废暂存区和危险废物暂存库分区设计建设于固废临时储存库内,其中一般工业固废储存区的面积为589m2(碱浸渣:12m×6m;水处理沉渣:12m×6m;炉渣临时堆场:24.4m×18m)。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暂存库应严格按照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GB18599-2020)的要求进行设计、建造和管理。

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措施: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废机油、废含油抹布、废滤布、检测固废分类收集暂存后,定期交由具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危险废物暂存:项目危险废物依托本部厂区内现有的固废临时储存库进行暂存。本部现有厂区西北部设置了1间占地1500m2(50m×30m)的固废临时储存库,一般固废暂存区和危险废物暂存库分区设计建设于固废临时储存库内,其中危险废物贮存库的面积约为240m2(20m×12m)。危险废物暂存库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要求进行设计、建造和管理。各类危险物收集后定期交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处置。

生活垃圾:项目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5)地下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跟踪监测和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全方位进行防控。

源头控制:选择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装备和较清洁的原辅材料,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处理工艺、物料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物料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

分区防控:将危险废物暂存库、化工仓库、酸碱罐区、废水处理站、本项目车间等划为重点防渗区,重点防渗区各单元防渗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10-10cm/s,或参照《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执行;将生产区各车间、一般固废暂存区、维修车间、仓库等划为一般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各单元防渗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或参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要求执行;将除重点防渗区及一般防渗区之外的其他区域划为简单防渗区,简单防渗区仅需进行一般地面硬化。

3、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有主要有硫酸、盐酸等。项目通过加强平面布置安全防范、工艺装置安全措施、生产管理防范、贮存管理防范、消防安全措施、其他事故防范措施管理;制定应急预案。

4、设置防护距离

项目无需设置大气防护距离。

卫生防护距离为:以生产车间向外延伸50m区域范围内。根据项目卫生防护距离测绘报告,项目生产车间外扩50m卫生防护距离包络线范围内存在1个保护目标,即生产车间西北侧最近距离47.80m的高胜排组居民房屋1栋。根据崇义县人民政府出具的《关于章源钨业废钨资源绿色高效回收新工艺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的承诺函》:“本环评测算项目卫生防护距离最终确定在生产车间边界设置50m的卫生防护距离,根据项目卫生防护距离测绘报告,该范围内现分布有居民房屋1栋, (略) 、疗养地、学校等。同时我县正筹备实施章源工业片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已计划将高胜排组的63户居民房和公租房全部搬迁。为改善该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的居民生活环境,保障环境安全,我县郑重承诺:在章源钨业废钨资源绿色高效回收新工艺工程研究中心项目正式投产前,完成该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的1栋村庄居民用房搬迁”。因此,本次评价要求:项目生产车间外扩50m卫生防护距离包络线范围内的保护目标(即生产车间西北侧最近距离47.80m的高胜排组居民房屋1栋),必须在项目正式投产前完成搬迁,即可认为该项目50m范围内无敏感目标,即可认为项目建设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另外,按卫生防护距离规定,今后在项目设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新建居民区、医院、学校、食品等敏感目标。

5、总量控制

项目新增排放的废水均纳入现有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达标后直接排放至崇义小江,未超出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负荷,废水污染物CODCr、氨氮纳入厂区现有总量范围内,无需新申请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