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关于文山广南西畴X波段双偏振雷达系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关于文山广南西畴X波段双偏振雷达系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文山州生态环境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日-**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76-*、0876-*(州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受理窗口)

通信地址: (略) 河西路38号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邮编:*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文山广南(西畴)X波段双偏振雷达系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文山广南(西畴)X波段双偏振雷达系统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略) 西畴县气象局

建设地点: (略) 文山州西畴县西洒镇瓦厂村委会撒菜冲

建设性质:新建

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总占地面积400m2,均为永久占地,总建筑面积37.58m2,建设设备机房、铁塔、变压器等。

项目投资:总投资68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8万元,占总投资的4.11%。

一、主要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一)施工期

1.废气: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场地平整、物料堆放、道路运输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产生的尾气,施工扬尘经洒水降尘、篷布遮盖后影响较小,施工机械尾气经大气稀释扩散后影响较小。

2.废水: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洗手废水及混凝土养护废水,施工现场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现场设置临时沉淀设施,底部铺设工程塑料布进行防渗,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临时沉淀池收集沉淀后用于洒水降尘,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3.声环境: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加强管理、文明施工,项目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废弃包装材料,建筑垃圾及土石方等,生活垃圾收集后清运至附近村庄收集点,包装材料收集后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收集后与生活垃圾一同处置。建筑垃圾收集后清运至指定地点,土石方内部平衡,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率100%,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5.生态环境: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生态影响途径有: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施工扰动等。项目占地会改变土地利用功能,影响当地生态环境。项目施工过程中会造成地表扰动和地表植被的破坏造成生物量的损失。施工时的土方开挖以及建设过程中的地表扰动和植被破坏将会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各类施工机械噪声和施工人员活动可能会引起某些动物个体的迁移,使得工程范围内动物种类、数量减少,动物分布发生变化。

进场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保护意识教育,禁止随意破坏植被,自觉保护好项目周边的各种动物、植物和自然景观。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控制临时占地面积,贯彻落实“尽量少占地、少破坏植被”的原则,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值,减少对施工区域周边地表植被的压占和扰动,不得随意扩大施工范围;合理安排工期,缩短施工时间,在施工场地周边设置截排水沟,减少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施工人员要注意生产和生活用火,以免引发森林火灾,造成对植被和生境的不必要的破坏;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对临时占地进行土地平整,尽快实施生态恢复措施,恢复土地原有使用功能;施工结束后采用当地常见树种对站区空地进行绿化。

工程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经采取相应措施,工程结束后可逐渐恢复。工程永久占地主要是机房占地,占地面积很小,对植被的生物量、生态功能影响不大,采取相应措施后不会加重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风蚀。项目对植被不会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

项目永久性占地主要占用稀树草丛,这些植被类型是所在区域的主体,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重要性都比较低,项目建设对周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将会比较小。评价区未发现 (略) 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不存在对特殊保护植物的影响。总体而言,项目施工期会造成植物数量减少,但对于项目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影响有限,不会造成评价区内物种多样性及植被多样性的明显减少。

6.生物多样性:项目位于滇东南喀斯特东南季风阔叶林优先保护区域。主要保护物种以华盖木、福建柏、望天树、蜂猴、云豹、黑颈长尾雉等为代表。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未发 (略) 级等保护动植物,未发现华盖木、福建柏、望天树、蜂猴、云豹、黑颈长尾雉等动植物。施工期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后,对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二)运营期

1.废气:项目运营期无生产性废气产生,产生废气主要来源于备用柴油发电机废气,主要污染物为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由于项目使用能源主要为电力,同时使用UPS不间断电源,一般情况下供电部门可以保证雷达站用电,为保障停电时雷达站的用电需求,项目配备1台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电力供应的备用电源。项目柴油发电机每年使用时间很短,产生的废气量较少,经自然扩散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2.废水:项目运营期无生产废水产生,不设置值班人员,无污水产生。

3.声环境:运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日常运行过程中发射机、雷达站机房空调室外机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和断电状态下柴油发电机运行时噪声。根据预测结果,项目设备产生的噪声在选用低噪声设备和经过阻隔后,各厂界噪声预测值均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要求(昼间≤55dB,夜间≤45dB)。项目周边50m范围内无敏感点分别,项目建设不会对敏感点声环境产生影响。为了进一步减少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议定期维护保养设备,使设备稳定、低噪声状态运行。

4.固体废物: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分为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危险废物为UPS电源报废后的废旧蓄电池和柴油发电机等设备维修产生的废机油、箱式变压器事故油。

(1)生活垃圾:项目区内设置1个垃圾桶,巡检人员每周检查一次,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0kg/次计算,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2kg/a,产生的生活垃圾经自主收集后送往附近村庄指定的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2)危险废物:①废旧蓄电池:项目配电房拟设置不间断电源UPS,目前UPS所用的蓄电池均为免维修的密封铅酸蓄电池,设计寿命普遍是3-5年,每次更换的废旧蓄电池约0.3t,更换下的废旧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31,废物代码为900-052-31。更换下来的废蓄电池由厂家当场拉走处理,不在站内暂存。②废机油:项目备用柴油发电机设备维修时,每年需更换一次机油,由于备用柴油发电机只有在雷达站停电的情况下启用,每年累计使用时间较短,因此产生的废机油量很少,约为0.01t。项目区设置1间1m2的危险废物暂存间,废机油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③箱式变压器事故油:项目站点内配备50kVA箱式变压器一台,箱式变压器故障时,事故油产生量约0.01t,箱式变压器底部设置事故油池一座,事故油经危废暂存间暂存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处置。

5.电磁环境:根据预测结果,近场区天线主射方向的平均功率密度的达标距离为58m,超过此距离均满足0.248W/m2的评价标准要求;近场区天线主射方向的峰值功率状态下全部达标,无超标区域;近场区天线主射方向的电场强度的达标距离为61m,超过此距离均满足9.488V/m的评价标准要求;近场区天线主射方向的磁场强度的达标距离为60m,超过此距离均满足0.0254A/m的评价标准要求。但项目主射方向为0.5°仰角,因此在雷达塔楼61m范围内超标区域位于空中,即15m(雷达塔高度)以上空域为超标区域,对地面影响较小。

估算出本项目主瓣方向达标防护距离为61m。据预测结果,近场区安全防护距离内天线副瓣方向的平均功率密度在离地高度13.20m以下,近场区天线副瓣方向的平均功率密度满足0.248W/m2的评价标准要求;峰值功率密度满足248W/m2的评价标准要求;电场强度满足9.488V/m的评价标准要求;磁场强度满足0.0254A/m的评价标准要求。近场区安全防护距离内天线副瓣方向的平均功率密度在离地高度13.20m以上,距天线水平距离1m处的天线副瓣方向的平均功率密度不满足0.248W/m2的评价标准要求。

在远场区主射范围内,平均功率、瞬时功率条件下任意一点处的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预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的限值要求。

本次将近场区天线水平距离0m<L≤61m划为电磁环境影响控制范围,0m<L≤61m(360°)范围内建筑物高度不得超过13.2m,以雷达塔楼地面海拔高1862m为基准。

6.环境风险:项目环境风险主要为:(1)项目涉及的风险物质为:柴油、废机油、箱变事故油;(2)设备电线及接头的检修及维护,防止因线路老化、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火灾事故,引发山火。(3)雷达设备操作不当或出现故障,造成雷达工作角度低于0°,对地面范围进行扫描,造成地面电磁环境超标。

危废暂存间设置应严格按照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的有关规定,做好防雨、防渗、防晒、防淋溶,防止二次污染,必须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分类管理,分类存放;配备必要的危险品事故防范和应急技术装备。

加强设备电线及接头的检修及维护,防止因线路老化、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火灾事故。设置危险警示牌,配备消防沙和灭火器。项目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原料的运输、贮存、使用过程的管理;为监视整个厂区的生产运行情况、火灾及安全防范,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事故应急预案,防止爆炸、火灾等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故。

正确设置发射机设备各项参数,使其输出匹配,对操作人员需经过严格的上岗培训;防止非工作人员进入雷达台站内,项目区四周设置2m高围栏。为防止人员误入天线顶部,该雷达站天线加装天线罩,并设置高压连锁装置,即人员在工作状态下进入天线罩时,雷达天线高压将自动断电,实现对误入人员的保护;严格限制天线扫描仰角,仰角应在0.5°以上运行。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项目使用的雷达发射机屏蔽体的结构设计合理,不会引起尖端辐射。

7.选址合理性分析:项目选址综合分析情况见下表:

比较项目

候选站址

站址1

站址2

站址3

基础信息

站名地址

撒菜冲

玉腊瞭望塔

熊家梁子

经/纬度

104°41′56.731″ E

23°31′7.442″ N

104.* E

23.* N

104.* E

23.* N

海拔高度

1862米

2020米

1671米

探测环境情况

净空条件

遮挡角情况

无遮挡,净空条件好。

无遮挡,净空条件好。

无遮挡,净空条件好。

净空环境保持情况

能保持。

能保持。

能保持。

电磁环境情况

工作频段9300MHz-9500MHz内,背景噪声测量值为-68.272dBm。环境噪声折算后为-153.272dBm,低于拟建雷达最大允许干扰限值-150dBm。

山顶北部有高压输电线路经过,最近距离约250米,电磁环境应能满足建站要求。

四周500米内无110KV以上输变电设备,也无其他无线电设施,电磁环境应能满足建站要求。

基础条件

供电

2000米处接入

就地接入

1000米处接入

通信

租用

租用

租用

道路

3米宽土路

3米宽土路

无路

环境安全(说明运行环境是否有利于无人值守)

利于

利于

利于

潜在风险因素

因山体陡峭,施工道路修建极为困难,成本不可控。

综合排序意见

1

2

3

经过遮挡角、障碍物、干扰源、建设条件、维护成本等比选,项目最优候选站址为撒菜冲,其余2个候选站址建设条件较差,需劈山开路,由于山体为纯岩石,修建施工道路极为困难,建设成本较高,基本不具备建设条件。撒菜冲站址建设条件较好,交通和维护方便,电磁环境符合建站要求,探测环境能保持长期稳定。项目选址位于文山州西畴县西洒镇瓦厂村委会撒菜冲,不在居民区范围, (略) 及集镇规划范围内;选址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天然林、公益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基本农田等敏感区,该项目选址合理。

二、评估结论

(一)《报告表》编制质量

《报告表》编制基本规范,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基本可行,评价结论可信。《报告表》基本满足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可作为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

(二)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本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文山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 (略) 主体功能区规划》、《 (略) 生态功能区划》、《 (略) 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和《 (略) 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0)》等相关要求。项目占地不涉及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红线等环境敏感区,不占用天然林、 (略) 级公益林等。建设单位应严格落实《报告表》及本评估报告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意见、建议,项目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控制,其影响程度在区域环境容量可以承受的范围。从区域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文山广南(西畴)X波段双偏振雷达系统建设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日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文山州生态环境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日-**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76-*、0876-*(州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受理窗口)

通信地址: (略) 河西路38号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邮编:*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文山广南(西畴)X波段双偏振雷达系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文山广南(西畴)X波段双偏振雷达系统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略) 西畴县气象局

建设地点: (略) 文山州西畴县西洒镇瓦厂村委会撒菜冲

建设性质:新建

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总占地面积400m2,均为永久占地,总建筑面积37.58m2,建设设备机房、铁塔、变压器等。

项目投资:总投资68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8万元,占总投资的4.11%。

一、主要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一)施工期

1.废气: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场地平整、物料堆放、道路运输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产生的尾气,施工扬尘经洒水降尘、篷布遮盖后影响较小,施工机械尾气经大气稀释扩散后影响较小。

2.废水: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洗手废水及混凝土养护废水,施工现场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现场设置临时沉淀设施,底部铺设工程塑料布进行防渗,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临时沉淀池收集沉淀后用于洒水降尘,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3.声环境: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加强管理、文明施工,项目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废弃包装材料,建筑垃圾及土石方等,生活垃圾收集后清运至附近村庄收集点,包装材料收集后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收集后与生活垃圾一同处置。建筑垃圾收集后清运至指定地点,土石方内部平衡,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率100%,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5.生态环境: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生态影响途径有: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施工扰动等。项目占地会改变土地利用功能,影响当地生态环境。项目施工过程中会造成地表扰动和地表植被的破坏造成生物量的损失。施工时的土方开挖以及建设过程中的地表扰动和植被破坏将会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各类施工机械噪声和施工人员活动可能会引起某些动物个体的迁移,使得工程范围内动物种类、数量减少,动物分布发生变化。

进场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保护意识教育,禁止随意破坏植被,自觉保护好项目周边的各种动物、植物和自然景观。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控制临时占地面积,贯彻落实“尽量少占地、少破坏植被”的原则,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值,减少对施工区域周边地表植被的压占和扰动,不得随意扩大施工范围;合理安排工期,缩短施工时间,在施工场地周边设置截排水沟,减少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施工人员要注意生产和生活用火,以免引发森林火灾,造成对植被和生境的不必要的破坏;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对临时占地进行土地平整,尽快实施生态恢复措施,恢复土地原有使用功能;施工结束后采用当地常见树种对站区空地进行绿化。

工程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经采取相应措施,工程结束后可逐渐恢复。工程永久占地主要是机房占地,占地面积很小,对植被的生物量、生态功能影响不大,采取相应措施后不会加重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风蚀。项目对植被不会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

项目永久性占地主要占用稀树草丛,这些植被类型是所在区域的主体,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重要性都比较低,项目建设对周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将会比较小。评价区未发现 (略) 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不存在对特殊保护植物的影响。总体而言,项目施工期会造成植物数量减少,但对于项目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影响有限,不会造成评价区内物种多样性及植被多样性的明显减少。

6.生物多样性:项目位于滇东南喀斯特东南季风阔叶林优先保护区域。主要保护物种以华盖木、福建柏、望天树、蜂猴、云豹、黑颈长尾雉等为代表。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未发 (略) 级等保护动植物,未发现华盖木、福建柏、望天树、蜂猴、云豹、黑颈长尾雉等动植物。施工期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后,对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二)运营期

1.废气:项目运营期无生产性废气产生,产生废气主要来源于备用柴油发电机废气,主要污染物为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由于项目使用能源主要为电力,同时使用UPS不间断电源,一般情况下供电部门可以保证雷达站用电,为保障停电时雷达站的用电需求,项目配备1台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电力供应的备用电源。项目柴油发电机每年使用时间很短,产生的废气量较少,经自然扩散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2.废水:项目运营期无生产废水产生,不设置值班人员,无污水产生。

3.声环境:运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日常运行过程中发射机、雷达站机房空调室外机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和断电状态下柴油发电机运行时噪声。根据预测结果,项目设备产生的噪声在选用低噪声设备和经过阻隔后,各厂界噪声预测值均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要求(昼间≤55dB,夜间≤45dB)。项目周边50m范围内无敏感点分别,项目建设不会对敏感点声环境产生影响。为了进一步减少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议定期维护保养设备,使设备稳定、低噪声状态运行。

4.固体废物: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分为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危险废物为UPS电源报废后的废旧蓄电池和柴油发电机等设备维修产生的废机油、箱式变压器事故油。

(1)生活垃圾:项目区内设置1个垃圾桶,巡检人员每周检查一次,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0kg/次计算,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2kg/a,产生的生活垃圾经自主收集后送往附近村庄指定的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2)危险废物:①废旧蓄电池:项目配电房拟设置不间断电源UPS,目前UPS所用的蓄电池均为免维修的密封铅酸蓄电池,设计寿命普遍是3-5年,每次更换的废旧蓄电池约0.3t,更换下的废旧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31,废物代码为900-052-31。更换下来的废蓄电池由厂家当场拉走处理,不在站内暂存。②废机油:项目备用柴油发电机设备维修时,每年需更换一次机油,由于备用柴油发电机只有在雷达站停电的情况下启用,每年累计使用时间较短,因此产生的废机油量很少,约为0.01t。项目区设置1间1m2的危险废物暂存间,废机油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③箱式变压器事故油:项目站点内配备50kVA箱式变压器一台,箱式变压器故障时,事故油产生量约0.01t,箱式变压器底部设置事故油池一座,事故油经危废暂存间暂存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处置。

5.电磁环境:根据预测结果,近场区天线主射方向的平均功率密度的达标距离为58m,超过此距离均满足0.248W/m2的评价标准要求;近场区天线主射方向的峰值功率状态下全部达标,无超标区域;近场区天线主射方向的电场强度的达标距离为61m,超过此距离均满足9.488V/m的评价标准要求;近场区天线主射方向的磁场强度的达标距离为60m,超过此距离均满足0.0254A/m的评价标准要求。但项目主射方向为0.5°仰角,因此在雷达塔楼61m范围内超标区域位于空中,即15m(雷达塔高度)以上空域为超标区域,对地面影响较小。

估算出本项目主瓣方向达标防护距离为61m。据预测结果,近场区安全防护距离内天线副瓣方向的平均功率密度在离地高度13.20m以下,近场区天线副瓣方向的平均功率密度满足0.248W/m2的评价标准要求;峰值功率密度满足248W/m2的评价标准要求;电场强度满足9.488V/m的评价标准要求;磁场强度满足0.0254A/m的评价标准要求。近场区安全防护距离内天线副瓣方向的平均功率密度在离地高度13.20m以上,距天线水平距离1m处的天线副瓣方向的平均功率密度不满足0.248W/m2的评价标准要求。

在远场区主射范围内,平均功率、瞬时功率条件下任意一点处的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预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的限值要求。

本次将近场区天线水平距离0m<L≤61m划为电磁环境影响控制范围,0m<L≤61m(360°)范围内建筑物高度不得超过13.2m,以雷达塔楼地面海拔高1862m为基准。

6.环境风险:项目环境风险主要为:(1)项目涉及的风险物质为:柴油、废机油、箱变事故油;(2)设备电线及接头的检修及维护,防止因线路老化、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火灾事故,引发山火。(3)雷达设备操作不当或出现故障,造成雷达工作角度低于0°,对地面范围进行扫描,造成地面电磁环境超标。

危废暂存间设置应严格按照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的有关规定,做好防雨、防渗、防晒、防淋溶,防止二次污染,必须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分类管理,分类存放;配备必要的危险品事故防范和应急技术装备。

加强设备电线及接头的检修及维护,防止因线路老化、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火灾事故。设置危险警示牌,配备消防沙和灭火器。项目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原料的运输、贮存、使用过程的管理;为监视整个厂区的生产运行情况、火灾及安全防范,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事故应急预案,防止爆炸、火灾等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故。

正确设置发射机设备各项参数,使其输出匹配,对操作人员需经过严格的上岗培训;防止非工作人员进入雷达台站内,项目区四周设置2m高围栏。为防止人员误入天线顶部,该雷达站天线加装天线罩,并设置高压连锁装置,即人员在工作状态下进入天线罩时,雷达天线高压将自动断电,实现对误入人员的保护;严格限制天线扫描仰角,仰角应在0.5°以上运行。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项目使用的雷达发射机屏蔽体的结构设计合理,不会引起尖端辐射。

7.选址合理性分析:项目选址综合分析情况见下表:

比较项目

候选站址

站址1

站址2

站址3

基础信息

站名地址

撒菜冲

玉腊瞭望塔

熊家梁子

经/纬度

104°41′56.731″ E

23°31′7.442″ N

104.* E

23.* N

104.* E

23.* N

海拔高度

1862米

2020米

1671米

探测环境情况

净空条件

遮挡角情况

无遮挡,净空条件好。

无遮挡,净空条件好。

无遮挡,净空条件好。

净空环境保持情况

能保持。

能保持。

能保持。

电磁环境情况

工作频段9300MHz-9500MHz内,背景噪声测量值为-68.272dBm。环境噪声折算后为-153.272dBm,低于拟建雷达最大允许干扰限值-150dBm。

山顶北部有高压输电线路经过,最近距离约250米,电磁环境应能满足建站要求。

四周500米内无110KV以上输变电设备,也无其他无线电设施,电磁环境应能满足建站要求。

基础条件

供电

2000米处接入

就地接入

1000米处接入

通信

租用

租用

租用

道路

3米宽土路

3米宽土路

无路

环境安全(说明运行环境是否有利于无人值守)

利于

利于

利于

潜在风险因素

因山体陡峭,施工道路修建极为困难,成本不可控。

综合排序意见

1

2

3

经过遮挡角、障碍物、干扰源、建设条件、维护成本等比选,项目最优候选站址为撒菜冲,其余2个候选站址建设条件较差,需劈山开路,由于山体为纯岩石,修建施工道路极为困难,建设成本较高,基本不具备建设条件。撒菜冲站址建设条件较好,交通和维护方便,电磁环境符合建站要求,探测环境能保持长期稳定。项目选址位于文山州西畴县西洒镇瓦厂村委会撒菜冲,不在居民区范围, (略) 及集镇规划范围内;选址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天然林、公益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基本农田等敏感区,该项目选址合理。

二、评估结论

(一)《报告表》编制质量

《报告表》编制基本规范,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基本可行,评价结论可信。《报告表》基本满足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可作为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

(二)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本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文山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 (略) 主体功能区规划》、《 (略) 生态功能区划》、《 (略) 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和《 (略) 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0)》等相关要求。项目占地不涉及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红线等环境敏感区,不占用天然林、 (略) 级公益林等。建设单位应严格落实《报告表》及本评估报告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意见、建议,项目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控制,其影响程度在区域环境容量可以承受的范围。从区域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文山广南(西畴)X波段双偏振雷达系统建设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日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