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年6月21日已受理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公告
关于2024年6月21日已受理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公告
根据甘孜州生态环境局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设置审核程序的有关规定,近日我局受理了《九龙县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入河排污口扩大设置论证报告》《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扩大设置论证报告》《色达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扩大设置论证报告》《 (略) 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扩大设置论证报告》。现将受理情况予以公告。如有建议意见,请于2024年6月27日前向我局提出。
联系电话:0836—*
九龙县污水处理厂
申请单位 | 九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详细地址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呷尔镇西巷子44号1栋1单元2楼1号 | 邮政编码 | * | ||||||||||||||||||||||
单位性质 | 机关 | 主管机关 | 九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是否涉密 (涉密种类) | 否 | 是否同意公开 | 是 | ||||||||||||||||||||||
取用水量 (万t/年) | / | ||||||||||||||||||||||||
服务面积(km2) | 2.305 | 服务人口 | 3.*人 | ||||||||||||||||||||||
排污口设置类型 | 扩大 | 排污口分类 | 城镇污水处理厂 | ||||||||||||||||||||||
排放方式 | 连续 | 入河方式 | 管道 | ||||||||||||||||||||||
入河排污口位置 | 所在行政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呷尔镇 | ||||||||||||||||||||||||
排入水体名称:九龙河 | |||||||||||||||||||||||||
排入的水功能区名称:九龙河九龙保留区 | |||||||||||||||||||||||||
东经:101°30′28″,北纬:28°59′38″ | |||||||||||||||||||||||||
设计排污能力(t/d) | 4500 | 排污口大小 | DN400mm | ||||||||||||||||||||||
工业废水排放量(t/d) | / | 年排放污水总量(万t) | 164.25 | ||||||||||||||||||||||
生活污水排放量(t/d) | 4500 | ||||||||||||||||||||||||
混合污水排放量(t/d) | / | ||||||||||||||||||||||||
其它污水排放量(t/d) | / | ||||||||||||||||||||||||
污水是否经过处理 | 是 | 污水处理方式 | 预处理(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生化处理(改良型氧化沟+二沉池)+深度处理(纤维转盘滤池) | ||||||||||||||||||||||
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总量 | |||||||||||||||||||||||||
项目名称 | 排放浓度(mg/L) | 总量(吨) | |||||||||||||||||||||||
日排放总量 | 年排放总量 | ||||||||||||||||||||||||
COD | 50 | 0.225 | 82.125 | ||||||||||||||||||||||
BOD5 | 10 | 0.045 | 16.425 | ||||||||||||||||||||||
SS | 10 | 0.045 | 16.425 | ||||||||||||||||||||||
NH3-N | 5 | 0.023 | 8.213 | ||||||||||||||||||||||
TN | 15 | 0.068 | 24.638 | ||||||||||||||||||||||
TP | 0.5 | 0.002 | 0.821 | ||||||||||||||||||||||
排污河道、入河排污口平面位置示意图
申请理由: 1、项目建设背景 近年来,国家对污水治理、环境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将环境保护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略) 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等,对控制水污染、促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都作了政策性和法律性的规定。 甘孜州九龙县污水处理厂于2013年8月取得甘孜藏族自治州环境保护局的《关于甘孜 (略) 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甘环发[2013]268号),项目于2016年4月开始建设,于2017年12月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于2018年1月开始试运行,2019年4月完成竣工环保验收工作,取得竣工环保验收意见。原项目一期工程实际建设内容为:2000m3/d 污水处理厂工程和配套3.981km的截污干管工程,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格栅+调节池+生化池(改良型氧化沟)+二沉池+紫外消毒”工艺。近年来九龙县污水高峰时已达到约3700m3/d,已远超出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根据九龙县的人口增长情况及给排水量增长的趋势,2030 (略) 污水总量约为4500m3/d, (略) 水环境质量和长江流域水体水质,九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拟投资*元建设九龙县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改扩建工程于现有污水处理厂预留用地内建设,本次改扩建处理规模为2500m3/d,结合现状处理设施总计处理规模达到4500m3/d。本次改扩建采用的处理工艺为:预处理(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生化处理(改良型氧化沟+二沉池)+深度处理(纤维转盘滤池),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后经现有排口排入九龙河。项目服务人口约*人,处理的污水不含工业污水。 根据《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0~2030年)》《四川省甘孜州水功能区划》,排污口位于九龙河九龙保留区(一级水功能区),该保留区全长74km,水质目标为Ⅱ类。 本项目处于筹备阶段,还未建设,建设单位正在进行九龙县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目前已进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送审阶段;待后期项目建成后业主开展自主环保竣工验收。根据该项目环评报告(送审稿)结论可知:本项目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规模为4500m3/d,设计出水水质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02)中一级A标准,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九龙河,环评建议总量控制指标为:COD:82.125t/a;NH3-N:8.213t/a;总磷0.821t/a。同时,本项目运营后在污水进出口分别设置1套流量、pH、COD、NH3-N在线监测系统,对项目进出水水质、水量进行实时监测。 2、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九龙县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 建设单位:九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建设地点:九龙县呷尔镇 入河排污口类型:扩大 入河排污口分类:扩大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 排放方式:连续 入河方式:暗管明口 排污口大小:DN400mm 处理工艺:预处理(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生化处理(改良型氧化沟+二沉池)+深度处理(纤维转盘滤池),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 论证排污规模:现有项目污水处理规模0.*m3/d,本项目新增污水处理规模0.*m3/d。 排污口位置:九龙县呷尔镇呷尔大桥上游120米处九龙河左岸,排污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01°30′28″,北纬28°59′38″。 受纳水体水功能区名称:九龙河九龙保留区。水质管理目标为Ⅱ类。 进水水质及排放标准: 进水水质及排放标准一览表
3、入河排污口设置合理性 (1)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纳污水功能区管理要求。 (2)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防洪要求。 (3)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雅砻江流域甘孜州九龙河“一河(湖)一策”管理保护方案。 (4)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5)入河排污口设置对纳污水体生态影响符合要求; (6)入河排污口的设置不影响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4、结论 通过对本项目排污口设置论证分析,本项目是一个减排项目,有利于改善九龙河水质,对九龙河有着明显的正效益。本工程的建设,提高了尾水排放标准,并将区域原本直排散排的生活污水收集后处理,从源头上减少了九龙河的水污染物流入量,正常排污时,有利于减少排污口附近及下游水体中的N、P总量,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的生长,并有利于改善水体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及运行均采取严格有效的防渗防漏措施而且废水能够稳定达标排放,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轻微,因此排污口位置设置合理。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法律法规,项目建设符合区域相关规划,项目选址合理,排污口的设置是合理可行的。 |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
申请单位1 | (略) | 法人代表2 | 陈小平 | ||||||
详细地址3 | 色达县金 (略) 19号 | 邮政编码 | * | ||||||
单位性质4 | 企业 | 主管机关 | |||||||
联系人 | 陈小平 | 联系电话 | * | ||||||
取用水量 (万t/年)5 | / | ||||||||
服务面积(km2) | 主要服务范围为色达县现状城区以及规划区范围(2.7km2) | 服务人口 | *人 | ||||||
排污口设置类型6 | 新建 | 排污口分类6 | 工业排污口 | ||||||
改建 | 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 | √ | |||||||
扩大 | √ | 农业排口 | |||||||
其他排口 | |||||||||
排放方式6 | 连续 | √ | 入河方式6 | 明渠()、管道(√) 泵站()、涵闸() 潜没()、其他() | |||||
间歇 | |||||||||
入河排污口位置 | 所在行政区7: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色柯镇 | ||||||||
排入水体名称8:则青沟 | |||||||||
排入的水功能区名称9:色曲色达保留区 | |||||||||
设计排污能力(t/d)10 | 4500 | 排污口大小 | DN500 | ||||||
工业废水排放量(t/d)11 | 年排放污水总量(万t)11 | 164.25 | |||||||
生活污水排放量(t/d)11 | 4500 | ||||||||
混合污水排放量(t/d)11 | |||||||||
其它污水排放量(t/d)11 |
污水是否经过处理 | 是 | 污水处理方式12 | 采用“粗格栅提升泵站+细格栅沉砂池+缺氧池+氧化池+二沉池+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紫外线消毒”处理工艺 | |||
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总量 | ||||||
项目名称13 | 排放浓度(mg/L)14 | 总 量(t) | ||||
日排放总量15 | 年排放总量16 | |||||
COD | 50 | 0.225 | 82.12 | |||
NH3-N | 5 | 0.0225 | 8.21 | |||
TP | 0.5 | 0.* | 0.82 | |||
TN | 15 | 0.0675 | 24.64 | |||
SS | 10 | 0.045 | 16.42 | |||
BOD5 | 10 | 0.045 | 16.42 | |||
排污河道、入河排污口平面位置示意图17:
|
申请理由18: 1、项目建设背景 (略) 污水处理厂位于色达县县城色曲河下游1.05km处(即县城生态蓄水坝下游830m)V18县道与色曲河之间的空地上,服务范围为色达县县城的生活污水。污水厂近期总设计处理规模为1500m3/d,处理工艺采用“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A/O+MBR+二沉池+紫外消毒渠”工艺,出厂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后排入则青沟。 建设单 (略) (略) 于2013年7月编制完成《甘孜 (略) 生活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同年8月26日取得《关于甘孜 (略) 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甘孜藏族自治州环境保护局,甘环发[2013]270号)。根据《甘孜 (略) 生活污水处理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2014年)及设计资料所述,污水厂退水通过埋管排入色曲与则青沟汇口处。色曲州级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位于甘孜州色达县境内,色曲干、支流上,为分析污水厂退水对保护区的影响,根据色达县农牧局要求,污水厂需编制《 (略) 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对色曲州级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影响评价专题报告》,现已取得了相关批复(甘农牧发〔2019〕149号),珍稀鱼类报告分析了污水厂对保护区的影响,同时建议污水厂排污口设置在色曲支沟则青沟,退水经则青沟稀释降解后再汇入色曲。2019年12月31日取得了甘孜州生态环境局关于《甘孜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书》的批复(甘环发〔2019〕334号)。因项目需提标改造,2020 年2月, (略) 环境保 (略) 编制完成《甘孜 (略) 生活污水厂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2020年3月25日取得《关于甘孜 (略) 生活污水厂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甘孜州色达生态环境局,色环审批[2020]2号)。2020年9月,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完善相关申报资料取得甘孜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核发的排污许可证,证书编号:*MA67C17A9T001R。2020年6月22日,该项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在甘孜州色达生态环境局进行了备案并取得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备案号为*-2021-011-L)。2021年12月,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并取得专家验收意见。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设计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处理规模1500m3/d,于2021年5月建成投入试运行。根据现状调查, (略) 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处理负荷基本上已达到满负荷运转。目前县城排水方式为雨污分流制,但县城部 (略) 仍未接通,随着本项 (略) 的建 (略) 政项目的实施,后期城 (略) 将逐渐完善,污水收集量逐渐增加,现状处理规模已无法满足现状污水处理需求,更无法满足远期(2030年)需求, (略) 拟投资开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并以“色达县城及洛若镇污水处理厂扩容扩建项目”名称申请立项和项目备案。 该项目已在全国投资 (略) (四川)进行了备案,备案号为:川投资备【2307-*-04-01-*】FGQB-0013号,并已委托四川 (略) 进行色达县城及洛若镇污水处理厂扩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目前已进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报批阶段;待后期项目建成后业主开展自主环保竣工验收。根据该项目环评报告(送审稿)结论可知:本项目污水处理厂扩容后总设计处理规模为4500m3/d,设计出水水质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02)中一级A标准,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则青沟,环评建议总量控制指标为:CODCr:82.12t/a,NH3-N:8.21t/a,总磷:0.82t/a,总氮:2.7375t/a。同时,本项目运营后在污水进出口分别设置1套pH、COD、氨氮、SS在线监测系统,对项目进出水水质、水量进行实时监测。 2、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扩大设置论证 建设单位:色达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建设地点:色达县色柯镇 建设进度:按照项目施工安排,预计2024年6月开工,2025年3月建成投入运行。 项目性质:扩建 排污口类型: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类型代码SH) 排污口位置:甘孜州色达县色柯镇则青沟右岸(距色曲1km处),东经100°22′07",北纬 32°14′26"。 排放方式:连续排放(暗管明口岸边排放) 排污口利用可行性:根据《色达县城及洛若镇污水处理厂扩容扩建项目初步设计报告》,本项目不新建排污管道及排污口门,利用污水处理厂现有已建排污管道及口门,现有排污管道采用DN300混凝土管(明管)排入则青沟。 根据污水处理厂一期设计资料,排污管道设计最小过流流量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5.2.1排水管渠的流量计算公示Q=Av进行计算,其中:Q-设计流量(m3/s),A-水流有效断面面积(m2),v-流速(m/s)。设计污水排放管道流速为0.8m/s,重力流污水管道按照非满流计算,最大设计充满度按照排水规范取值为0.70,根据计算得出本项目排污管道过流能力最小值为0.396m3/s。扩建项目实施后设计最大尾水排放量为4500m3/d即0.052m3/s,因此,现有排污管道能够满足扩建后的尾水排放需求。 建设规模:从原有处理规模1500m3/d扩大至4500m3/d。 服务范围:扩建项目建设完成后纳污范围为色达县现状城区以及规划区范围内所有生活污水。 服务人口:服务人口约*人,服务面积约2.7平方公里。 进水水质及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所含污染物种类及其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工艺:采用“粗格栅提升泵站+细格栅沉砂池+缺氧池+氧化池+二沉池+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紫外线消毒”处理工艺。 3、入河排污口设置合理性 (1)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防洪要求。 (2)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纳污水功能区管理要求。 (3)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四川省色曲河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 (4)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水污染防治规划。 (5)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城镇相关规划。 (6)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水生态保护要求的适合性。 (7)入河排污口的设置不影响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4、结论 通过对本项目排污口设置论证分析,正常排放情况下,工程建设能有效的削减区域污水中污染物排放量,对水域纳污能力影响有利。事故排放情况下,本项目对雅砻江水质产生不良影响较轻微,修建排污口后不改变排入水体的水质类别,对下游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不对其第三者权益产生不利影响,本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基本合理。 |
色达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
申请单位1 | (略) | 法人代表2 | 陈小平 | ||||||
详细地址3 | 色达县金 (略) 19号 | 邮政编码 | * | ||||||
单位性质4 | 企业 | 主管机关 | |||||||
联系人 | 陈小平 | 联系电话 | * | ||||||
取用水量 (万t/年)5 | / | ||||||||
服务面积(km2) | 主要服务范围为色达县洛若镇 (略) (3.37km2) | 服务人口 | 保密 | ||||||
排污口设置类型6 | 新建 | 排污口分类6 | 工业排污口 | ||||||
改建 | 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 | √ | |||||||
扩大 | √ | 农业排口 | |||||||
其他排口 | |||||||||
排放方式6 | 连续 | √ | 入河方式6 | 明渠()、管道(√) 泵站()、涵闸() 潜没()、其他() | |||||
间歇 | |||||||||
入河排污口位置 | 所在行政区7: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洛若镇 | ||||||||
排入水体名称8:色曲河 | |||||||||
排入的水功能区名称9:色曲色达保留区 | |||||||||
设计排污能力(t/d)10 | 4500 | 排污口大小 | DN300 | ||||||
工业废水排放量(t/d)11 | 年排放污水总量(万t)11 | 164.25 | |||||||
生活污水排放量(t/d)11 | 4500 | ||||||||
混合污水排放量(t/d)11 | |||||||||
其它污水排放量(t/d)11 |
污水是否经过处理 | 是 | 污水处理方式12 | 采用“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接触氧化池及二沉池+深度处理(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紫外消毒渠”处理工艺 | |||
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总量 | ||||||
项目名称13 | 排放浓度(mg/L)14 | 总 量(t) | ||||
日排放总量15 | 年排放总量16 | |||||
COD | 50 | 0.225 | 82.12 | |||
NH3-N | 5 | 0.0225 | 8.21 | |||
TP | 0.5 | 0.* | 0.82 | |||
TN | 15 | 0.0675 | 24.64 | |||
SS | 10 | 0.045 | 16.42 | |||
BOD5 | 10 | 0.045 | 16.42 | |||
排污河道、入河排污口平面位置示意图17:
|
申请理由18: 1、项目建设背景 2015年色达县洛若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启动建设(下称为一期工程),污水厂位于色达县洛若镇规划镇区下游1.8km处(团结大道下游2.4km处), (略) (G546)与色曲河之间平地,服务范围为色达县洛若镇的生活污水。一期工程于2015年8月取得环评批复文件(甘环发[2015]247 号),于2017年10月建成完工。一期工程立项规模为1700m3/d及 (略) 工程,但最终按照1500m3/d的处理能力进行的设计和实际建设(详见技改工程环评批复、入河排污口论证批复及技改工程环保竣工验收收意见),处理工艺采用“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改良型氧化沟+二沉池+紫外消毒渠”工艺,出水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02)一级标准B标准,处理达标后最终排入色曲河。由于项目所在地处于高原地区,受气温、原水污染物浓度等影响,氧化沟内活性污泥生长困难,导致污水经处理后难以达到一级标准B标准,无法实现达标排放,故该项目未进行环保竣工验收。 因此,2020年业主启动了色达县洛若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技改工程(下称为一期技改工程,环评批复:色环审批[2020]1 号),一期技改工程总投资为*元,主要技改了生化工艺部分,将一期工程的两组改良型氧化沟改变用途,一组改为事故应急池,另一组改为污水调节池;同时对氧化沟池体池壁保温并加盖;新建了A/O生物池+MBR膜池+清水池及配套设施,一期技改工程实施后,处理能力仍为1500m3/d,技改完成后工艺为“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 调节池+A/O+MBR +紫外消毒渠”,尾水出水标准提升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02)一级标准A准,服务范围不变,该持改工程已于2020年09月29日取得排污许可证并于2021年12月完成环保竣工验收,2023年完成排污许可证延续。 色达洛若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入河排污口于2020年9月29日取得甘孜州生态环境局关于《甘孜州色达县洛若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人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书》的批复(甘环发〔2020]267号)。入河排污口坐标:100°27′45.4"E,32°6′17.0"N。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旅游业的兴旺,洛若镇人口不断增加,同时为引入处 (略) 生活污水,目前色达县洛若镇污水处理能力已无法满足污水量增长的需求,为解决此问题,扩建污水处理厂规模十分迫切,因此本次拟对色达县洛若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改扩建(下称为二期改扩建工程),本项目污水厂扩建在不新增用地情况下进行建设。建设内容为:新增处理规模3000m3/d,新建接触生化池及二沉池和深度处理车间,新增污水处理设备、污泥脱水系统更换、在线监测仪更换、新增实验室设备、一期工程整改、检查修复洛若镇及厂 (略) 分流等,处理工艺采用“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接触氧化池及二沉池+深度处理(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紫外消毒渠”,出水标准仍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02)一级标准A准,服务范围进行了扩大,即 (略) 污水纳入洛若镇污水处理厂内进行处理。该项目已在全国投资 (略) (四川)进行了备案,备案号为:川投资备【2307-*-04-01-*】FGQB-0013号,并已委托四川 (略) 进行色达县城及洛若镇污水处理厂扩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目前已进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送审阶段;待后期项目建成后业主开展自主环保竣工验收。 根据该项目环评报告(送审稿)结论可知:本项目污水处理厂扩容后总设计处理规模为4500m3/d,设计出水水质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02)中一级A标准,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色曲河,环评建议总量控制指标为:CODCr:85.78t/a,NH3-N:8.58t/a,总磷:0.86t/a,总氮:25.74t/a。 2、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色达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扩大设置论证 建设单位: (略) 建设地点:色达县洛若镇 项目性质:扩建 排污口类型: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类型代码SH) 排污口位置:甘孜州色达县洛若镇色曲河左岸,东经东经100°27′45.4″,北纬32°6′17.0″。 排放方式:连续排放(暗管明口岸边排放) 排污口利用可行性:根据《色达县城及洛若镇污水处理厂扩容扩建项目初步设计报告》,本项目不新建排污管道及排污口门,利用污水处理厂现有已建排污管道及口门,现有排污管道采用DN300HDPE管(暗管明口)排入色曲河。 根据污水处理厂一期设计资料,排污管道设计最小过流流量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5.2.1排水管渠的流量计算公示Q=Av进行计算,其中:Q-设计流量(m3/s),A-水流有效断面面积(m2),v-流速(m/s)。设计污水排放管道流速为0.8m/s,重力流污水管道按照非满流计算,最大设计充满度按照排水规范取值为0.70,根据计算得出本项目排污管道过流能力最小值为0.396m3/s。扩建项目实施后设计最大尾水排放量为4500m3/d即0.052m3/s,因此,现有排污管道能够满足扩建后的尾水排放需求。 建设规模:从原有处理规模1500m3/d扩大至4500m3/d。 服务范围:扩建项目建设完成后纳污范围为色达县洛若镇 (略) 的生活污水。 服务人口:服务人口为洛若镇场镇0.*人 (略) 的人口(因保密原因,人口数据不公开)的总合,服务面积约3.37平方公里。 进水水质及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所含污染物种类及其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工艺:采用“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接触氧化池及二沉池+深度处理(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紫外消毒渠”处理工艺。 3、入河排污口设置合理性 (1)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防洪要求。 (2)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纳污水功能区管理要求。 (3)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四川省色曲河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 (4)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水污染防治规划。 (5)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城镇相关规划。 (6)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水生态保护要求的适合性。 (7)入河排污口的设置不影响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4、结论 通过对本项目排污口设置论证分析,正常排放情况下,工程建设能有效的削减区域污水中污染物排放量,对水域纳污能力影响有利。事故排放情况下,本项目对色曲河水质产生不良影响,修建排污口后不改变排入水体的水质类别,对下游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不对其第三者权益产生不利影响,本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基本合理。 |
(略) 污水处理厂
申请单位1 | 新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法人代表2 | 四郎翁加 | ||||||
详细地址3 | 新龙县茹龙镇吾西新区干部周转房二期 | 邮政编码 | * | ||||||
单位性质4 | 机关 | 主管机关 | |||||||
联系人 | 黄晓茂 | 联系电话 | * | ||||||
取用水量 (万t/年)5 | / | ||||||||
服务面积(km2) | 主要服务范围为新龙县现状城区以及规划区范围。(1.8km2) | 服务人口 | *人 | ||||||
排污口设置类型6 | 新建 | 排污口分类6 | 工业排污口 | ||||||
改建 | 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 | √ | |||||||
扩大 | √ | 农业排口 | |||||||
其他排口 | |||||||||
排放方式6 | 连续 | √ | 入河方式6 | 明渠()、管道(√) 泵站()、涵闸() 潜没()、其他() | |||||
间歇 | |||||||||
入河排污口位置 | 所在行政区7: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 | ||||||||
排入水体名称8:雅砻江 | |||||||||
排入的水功能区名称9:雅砻江石渠甘孜西昌保留区 | |||||||||
设计排污能力(t/d)10 | 3000 | 排污口大小 | DN400 | ||||||
工业废水排放量(t/d)11 | 年排放污水总量(万t)11 | 109.5 | |||||||
生活污水排放量(t/d)11 | 3000 | ||||||||
混合污水排放量(t/d)11 | |||||||||
其它污水排放量(t/d)11 |
污水是否经过处理 | 是 | 污水处理方式12 | A2/O+絮凝过滤+紫外消毒工艺 | |||
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总量 | ||||||
项目名称13 | 排放浓度(mg/L)14 | 总 量(t) | ||||
日排放总量15 | 年排放总量16 | |||||
CODCr | 50 | 0.15 | 54.75 | |||
BOD5 | 10 | 0.03 | 10.95 | |||
SS | 10 | 0.03 | 10.95 | |||
NH3-N | 5 | 0.015 | 5.48 | |||
TP | 0.5 | 0.0015 | 0.55 | |||
TN | 15 | 0.045 | 16.43 | |||
排污河道、入河排污口平面位置示意图17:
|
申请理由18: 1、项目建设背景 (略) 污水处理厂厂址位于新龙县县城雅砻江下游1.4km处雅砻江南岸,原有污水处理规模1500m3/d,配套铺 (略) 12.678km,采用“生物流化床和生物滤池复合工艺”,该工艺出水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为适应新的国家环保标准,以及满足新龙县日益增长的污水排放需求, (略) 污水处理厂需要进行扩容提标升级改造,生活污水处理规模为0.*m3/d,其中本次二期扩容0.*m3/d,提标改造规模为0.*m3/d,采用“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 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氧化池+混凝池+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紫外线消毒”工艺改造后让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后排入雅砻江。 建设单位委托西藏国策 (略) 于2013年8月编制完成《甘孜 (略) 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2013年8月30日,甘孜州环境保护局出具了《关于甘孜 (略) 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甘环发[2013]274号)。项目环评设计处理能力为2000m3/d。为节约资金,建设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拟将设计处理能力改为1500m3/d,因设计污水处理能力发生变化,建设单位委托编制了《甘孜 (略) 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2014年5月19日取得了《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甘孜 (略) 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川发改环资[2014]382号)同意该污水厂处理能力变为1500m3/d。2019年1月8日取得了甘孜州水务局关于对《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书》的批复(甘水审〔2019〕4号)。2020年10月,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并取得专家验收意见。2023年10月,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完善相关申报资料取得甘孜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核发的排污许可证,证书编号:**R。 原工程(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设计时为分两期建设,一期1500m3/d(原项目),二期1500m3/d(本次扩建)。根据现状调查, (略) 生活污水厂目前进水水量接近1500m3/d(根据2023年统计数据,4~5月存在超负荷运行情况)。目前县城部 (略) 仍未接通,随 (略) 的建 (略) 政项目的实施,后期城 (略) 将逐渐完善,污水收集量逐渐增加,现状处理规模已无法满足现状需求更无法满足远期(2035年)需求,因此新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拟投资*元建设“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及原设施设备改造项目”。 根据可研报告,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及原设施设备改造项目排污口不发生改变,新增尾水依托污水处理厂现有工程已建排污口, (略) 径、排污口排放位置及排放方式均不发生改变,该项目已取得新龙县发展和改革局出具的《关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及原设施设备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新发改投【2024】15号),并已委托四川 (略) 进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及原设施设备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目前已取得环境影响报告批复;待后期项目建成后业主开展自主环保竣工验收。根据该项目环评报告(报批稿)结论可知:本项目污水处理厂扩容后总设计处理规模为3000m3/d,设计出水水质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02)中一级A标准,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雅砻江,环评建议总量控制指标为:CODCr:54.75t/a,NH3-N:5.48t/a,总磷:0.55t/a,总氮:16.43t/a。同时,本项目运营后在污水进水总管分别设置流量、COD、氨氮、总磷、总氮在线监测系统,废水总排口分别设置流量、pH、水温、COD、氨氮、总磷、总氮在线监测系统,对项目进出水水质、水量进行实时监测。 2、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扩大设置论证 建设单位:新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建设地点:新龙县县城雅砻江下游1.4km处雅砻江南岸 建设进度:未建成 项目性质:扩建 排污口类型: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类型代码SH) 排污口位置:新龙县县城雅砻江下游1.4km处雅砻江南岸(雅砻江左岸),东经:100°17′47",北纬:30°55′59",排污口高程为3020.9m,高于河床约8.4m,出口口门形态为圆形管道。 排放方式:连续排放(暗管明口岸边排放) 排污口利用情况:根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及原设施设备改造项目设计报告,本项目不新建排污管道及排污口门,利用污水处理厂现有已建排污管道及口门,现有排污管道采用DN400聚*烯波纹管道排入雅砻江。 根据原污水处理厂设计资料,排污管道设计最小过流流量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5.2.1排水管渠的流量计算公式Q=Av进行计算,其中:Q-设计流量(m3/s),A-水流有效断面面积(m2),v-流速(m/s)。设计污水排放管道流速为0.8m/s,重力流污水管道按照非满流计算,最大设计充满度按照排水规范取值为0.70,根据计算得出本项目排污管道过流能力最小值为0.396m3/s。扩建项目实施后设计最大尾水排放量为3000m3/d即0.0347m3/s,因此,现有排污管道能够满足扩建后的尾水排放需求。 建设规模:从原有处理规模1500m3/d扩大至3000m3/d。 服务范围:扩建项目建设完成后纳污范围为新龙县现状城区以及规划区范围内所有生活污水。 服务人口:服务人口约*人。 进水水质及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所含污染物种类及其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工艺:“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氧化池+混凝池+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紫外线消毒”。 3、入河排污口设置合理性 (1)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防洪要求。 (2)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纳污水功能区管理要求。 (3)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四川省雅砻江(新龙段)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 (4)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水污染防治规划。 (5)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城镇相关规划。 (6)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水生态保护要求的适合性。 (7)入河排污口的设置不影响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4、结论 通过对本项目排污口设置论证分析,正常排放情况下,工程建设能有效的削减区域污水中污染物排放量,对水域纳污能力影响有利。事故排放情况下,本项目对雅砻江水质产生不良影响较轻微,修建排污口后不改变排入水体的水质类别,对下游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不对其第三者权益产生不利影响,本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基本合理。 |
根据甘孜州生态环境局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设置审核程序的有关规定,近日我局受理了《九龙县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入河排污口扩大设置论证报告》《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扩大设置论证报告》《色达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扩大设置论证报告》《 (略) 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扩大设置论证报告》。现将受理情况予以公告。如有建议意见,请于2024年6月27日前向我局提出。
联系电话:0836—*
九龙县污水处理厂
申请单位 | 九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详细地址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呷尔镇西巷子44号1栋1单元2楼1号 | 邮政编码 | * | ||||||||||||||||||||||
单位性质 | 机关 | 主管机关 | 九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是否涉密 (涉密种类) | 否 | 是否同意公开 | 是 | ||||||||||||||||||||||
取用水量 (万t/年) | / | ||||||||||||||||||||||||
服务面积(km2) | 2.305 | 服务人口 | 3.*人 | ||||||||||||||||||||||
排污口设置类型 | 扩大 | 排污口分类 | 城镇污水处理厂 | ||||||||||||||||||||||
排放方式 | 连续 | 入河方式 | 管道 | ||||||||||||||||||||||
入河排污口位置 | 所在行政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呷尔镇 | ||||||||||||||||||||||||
排入水体名称:九龙河 | |||||||||||||||||||||||||
排入的水功能区名称:九龙河九龙保留区 | |||||||||||||||||||||||||
东经:101°30′28″,北纬:28°59′38″ | |||||||||||||||||||||||||
设计排污能力(t/d) | 4500 | 排污口大小 | DN400mm | ||||||||||||||||||||||
工业废水排放量(t/d) | / | 年排放污水总量(万t) | 164.25 | ||||||||||||||||||||||
生活污水排放量(t/d) | 4500 | ||||||||||||||||||||||||
混合污水排放量(t/d) | / | ||||||||||||||||||||||||
其它污水排放量(t/d) | / | ||||||||||||||||||||||||
污水是否经过处理 | 是 | 污水处理方式 | 预处理(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生化处理(改良型氧化沟+二沉池)+深度处理(纤维转盘滤池) | ||||||||||||||||||||||
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总量 | |||||||||||||||||||||||||
项目名称 | 排放浓度(mg/L) | 总量(吨) | |||||||||||||||||||||||
日排放总量 | 年排放总量 | ||||||||||||||||||||||||
COD | 50 | 0.225 | 82.125 | ||||||||||||||||||||||
BOD5 | 10 | 0.045 | 16.425 | ||||||||||||||||||||||
SS | 10 | 0.045 | 16.425 | ||||||||||||||||||||||
NH3-N | 5 | 0.023 | 8.213 | ||||||||||||||||||||||
TN | 15 | 0.068 | 24.638 | ||||||||||||||||||||||
TP | 0.5 | 0.002 | 0.821 | ||||||||||||||||||||||
排污河道、入河排污口平面位置示意图
申请理由: 1、项目建设背景 近年来,国家对污水治理、环境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将环境保护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略) 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等,对控制水污染、促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都作了政策性和法律性的规定。 甘孜州九龙县污水处理厂于2013年8月取得甘孜藏族自治州环境保护局的《关于甘孜 (略) 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甘环发[2013]268号),项目于2016年4月开始建设,于2017年12月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于2018年1月开始试运行,2019年4月完成竣工环保验收工作,取得竣工环保验收意见。原项目一期工程实际建设内容为:2000m3/d 污水处理厂工程和配套3.981km的截污干管工程,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格栅+调节池+生化池(改良型氧化沟)+二沉池+紫外消毒”工艺。近年来九龙县污水高峰时已达到约3700m3/d,已远超出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根据九龙县的人口增长情况及给排水量增长的趋势,2030 (略) 污水总量约为4500m3/d, (略) 水环境质量和长江流域水体水质,九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拟投资*元建设九龙县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改扩建工程于现有污水处理厂预留用地内建设,本次改扩建处理规模为2500m3/d,结合现状处理设施总计处理规模达到4500m3/d。本次改扩建采用的处理工艺为:预处理(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生化处理(改良型氧化沟+二沉池)+深度处理(纤维转盘滤池),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后经现有排口排入九龙河。项目服务人口约*人,处理的污水不含工业污水。 根据《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0~2030年)》《四川省甘孜州水功能区划》,排污口位于九龙河九龙保留区(一级水功能区),该保留区全长74km,水质目标为Ⅱ类。 本项目处于筹备阶段,还未建设,建设单位正在进行九龙县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目前已进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送审阶段;待后期项目建成后业主开展自主环保竣工验收。根据该项目环评报告(送审稿)结论可知:本项目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规模为4500m3/d,设计出水水质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02)中一级A标准,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九龙河,环评建议总量控制指标为:COD:82.125t/a;NH3-N:8.213t/a;总磷0.821t/a。同时,本项目运营后在污水进出口分别设置1套流量、pH、COD、NH3-N在线监测系统,对项目进出水水质、水量进行实时监测。 2、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九龙县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 建设单位:九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建设地点:九龙县呷尔镇 入河排污口类型:扩大 入河排污口分类:扩大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 排放方式:连续 入河方式:暗管明口 排污口大小:DN400mm 处理工艺:预处理(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生化处理(改良型氧化沟+二沉池)+深度处理(纤维转盘滤池),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 论证排污规模:现有项目污水处理规模0.*m3/d,本项目新增污水处理规模0.*m3/d。 排污口位置:九龙县呷尔镇呷尔大桥上游120米处九龙河左岸,排污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01°30′28″,北纬28°59′38″。 受纳水体水功能区名称:九龙河九龙保留区。水质管理目标为Ⅱ类。 进水水质及排放标准: 进水水质及排放标准一览表
3、入河排污口设置合理性 (1)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纳污水功能区管理要求。 (2)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防洪要求。 (3)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雅砻江流域甘孜州九龙河“一河(湖)一策”管理保护方案。 (4)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5)入河排污口设置对纳污水体生态影响符合要求; (6)入河排污口的设置不影响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4、结论 通过对本项目排污口设置论证分析,本项目是一个减排项目,有利于改善九龙河水质,对九龙河有着明显的正效益。本工程的建设,提高了尾水排放标准,并将区域原本直排散排的生活污水收集后处理,从源头上减少了九龙河的水污染物流入量,正常排污时,有利于减少排污口附近及下游水体中的N、P总量,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的生长,并有利于改善水体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及运行均采取严格有效的防渗防漏措施而且废水能够稳定达标排放,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轻微,因此排污口位置设置合理。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法律法规,项目建设符合区域相关规划,项目选址合理,排污口的设置是合理可行的。 |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
申请单位1 | (略) | 法人代表2 | 陈小平 | ||||||
详细地址3 | 色达县金 (略) 19号 | 邮政编码 | * | ||||||
单位性质4 | 企业 | 主管机关 | |||||||
联系人 | 陈小平 | 联系电话 | * | ||||||
取用水量 (万t/年)5 | / | ||||||||
服务面积(km2) | 主要服务范围为色达县现状城区以及规划区范围(2.7km2) | 服务人口 | *人 | ||||||
排污口设置类型6 | 新建 | 排污口分类6 | 工业排污口 | ||||||
改建 | 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 | √ | |||||||
扩大 | √ | 农业排口 | |||||||
其他排口 | |||||||||
排放方式6 | 连续 | √ | 入河方式6 | 明渠()、管道(√) 泵站()、涵闸() 潜没()、其他() | |||||
间歇 | |||||||||
入河排污口位置 | 所在行政区7: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色柯镇 | ||||||||
排入水体名称8:则青沟 | |||||||||
排入的水功能区名称9:色曲色达保留区 | |||||||||
设计排污能力(t/d)10 | 4500 | 排污口大小 | DN500 | ||||||
工业废水排放量(t/d)11 | 年排放污水总量(万t)11 | 164.25 | |||||||
生活污水排放量(t/d)11 | 4500 | ||||||||
混合污水排放量(t/d)11 | |||||||||
其它污水排放量(t/d)11 |
污水是否经过处理 | 是 | 污水处理方式12 | 采用“粗格栅提升泵站+细格栅沉砂池+缺氧池+氧化池+二沉池+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紫外线消毒”处理工艺 | |||
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总量 | ||||||
项目名称13 | 排放浓度(mg/L)14 | 总 量(t) | ||||
日排放总量15 | 年排放总量16 | |||||
COD | 50 | 0.225 | 82.12 | |||
NH3-N | 5 | 0.0225 | 8.21 | |||
TP | 0.5 | 0.* | 0.82 | |||
TN | 15 | 0.0675 | 24.64 | |||
SS | 10 | 0.045 | 16.42 | |||
BOD5 | 10 | 0.045 | 16.42 | |||
排污河道、入河排污口平面位置示意图17:
|
申请理由18: 1、项目建设背景 (略) 污水处理厂位于色达县县城色曲河下游1.05km处(即县城生态蓄水坝下游830m)V18县道与色曲河之间的空地上,服务范围为色达县县城的生活污水。污水厂近期总设计处理规模为1500m3/d,处理工艺采用“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A/O+MBR+二沉池+紫外消毒渠”工艺,出厂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后排入则青沟。 建设单 (略) (略) 于2013年7月编制完成《甘孜 (略) 生活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同年8月26日取得《关于甘孜 (略) 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甘孜藏族自治州环境保护局,甘环发[2013]270号)。根据《甘孜 (略) 生活污水处理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2014年)及设计资料所述,污水厂退水通过埋管排入色曲与则青沟汇口处。色曲州级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位于甘孜州色达县境内,色曲干、支流上,为分析污水厂退水对保护区的影响,根据色达县农牧局要求,污水厂需编制《 (略) 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对色曲州级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影响评价专题报告》,现已取得了相关批复(甘农牧发〔2019〕149号),珍稀鱼类报告分析了污水厂对保护区的影响,同时建议污水厂排污口设置在色曲支沟则青沟,退水经则青沟稀释降解后再汇入色曲。2019年12月31日取得了甘孜州生态环境局关于《甘孜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书》的批复(甘环发〔2019〕334号)。因项目需提标改造,2020 年2月, (略) 环境保 (略) 编制完成《甘孜 (略) 生活污水厂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2020年3月25日取得《关于甘孜 (略) 生活污水厂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甘孜州色达生态环境局,色环审批[2020]2号)。2020年9月,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完善相关申报资料取得甘孜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核发的排污许可证,证书编号:*MA67C17A9T001R。2020年6月22日,该项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在甘孜州色达生态环境局进行了备案并取得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备案号为*-2021-011-L)。2021年12月,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并取得专家验收意见。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设计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处理规模1500m3/d,于2021年5月建成投入试运行。根据现状调查, (略) 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处理负荷基本上已达到满负荷运转。目前县城排水方式为雨污分流制,但县城部 (略) 仍未接通,随着本项 (略) 的建 (略) 政项目的实施,后期城 (略) 将逐渐完善,污水收集量逐渐增加,现状处理规模已无法满足现状污水处理需求,更无法满足远期(2030年)需求, (略) 拟投资开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并以“色达县城及洛若镇污水处理厂扩容扩建项目”名称申请立项和项目备案。 该项目已在全国投资 (略) (四川)进行了备案,备案号为:川投资备【2307-*-04-01-*】FGQB-0013号,并已委托四川 (略) 进行色达县城及洛若镇污水处理厂扩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目前已进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报批阶段;待后期项目建成后业主开展自主环保竣工验收。根据该项目环评报告(送审稿)结论可知:本项目污水处理厂扩容后总设计处理规模为4500m3/d,设计出水水质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02)中一级A标准,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则青沟,环评建议总量控制指标为:CODCr:82.12t/a,NH3-N:8.21t/a,总磷:0.82t/a,总氮:2.7375t/a。同时,本项目运营后在污水进出口分别设置1套pH、COD、氨氮、SS在线监测系统,对项目进出水水质、水量进行实时监测。 2、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扩大设置论证 建设单位:色达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建设地点:色达县色柯镇 建设进度:按照项目施工安排,预计2024年6月开工,2025年3月建成投入运行。 项目性质:扩建 排污口类型: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类型代码SH) 排污口位置:甘孜州色达县色柯镇则青沟右岸(距色曲1km处),东经100°22′07",北纬 32°14′26"。 排放方式:连续排放(暗管明口岸边排放) 排污口利用可行性:根据《色达县城及洛若镇污水处理厂扩容扩建项目初步设计报告》,本项目不新建排污管道及排污口门,利用污水处理厂现有已建排污管道及口门,现有排污管道采用DN300混凝土管(明管)排入则青沟。 根据污水处理厂一期设计资料,排污管道设计最小过流流量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5.2.1排水管渠的流量计算公示Q=Av进行计算,其中:Q-设计流量(m3/s),A-水流有效断面面积(m2),v-流速(m/s)。设计污水排放管道流速为0.8m/s,重力流污水管道按照非满流计算,最大设计充满度按照排水规范取值为0.70,根据计算得出本项目排污管道过流能力最小值为0.396m3/s。扩建项目实施后设计最大尾水排放量为4500m3/d即0.052m3/s,因此,现有排污管道能够满足扩建后的尾水排放需求。 建设规模:从原有处理规模1500m3/d扩大至4500m3/d。 服务范围:扩建项目建设完成后纳污范围为色达县现状城区以及规划区范围内所有生活污水。 服务人口:服务人口约*人,服务面积约2.7平方公里。 进水水质及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所含污染物种类及其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工艺:采用“粗格栅提升泵站+细格栅沉砂池+缺氧池+氧化池+二沉池+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紫外线消毒”处理工艺。 3、入河排污口设置合理性 (1)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防洪要求。 (2)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纳污水功能区管理要求。 (3)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四川省色曲河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 (4)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水污染防治规划。 (5)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城镇相关规划。 (6)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水生态保护要求的适合性。 (7)入河排污口的设置不影响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4、结论 通过对本项目排污口设置论证分析,正常排放情况下,工程建设能有效的削减区域污水中污染物排放量,对水域纳污能力影响有利。事故排放情况下,本项目对雅砻江水质产生不良影响较轻微,修建排污口后不改变排入水体的水质类别,对下游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不对其第三者权益产生不利影响,本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基本合理。 |
色达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
申请单位1 | (略) | 法人代表2 | 陈小平 | ||||||
详细地址3 | 色达县金 (略) 19号 | 邮政编码 | * | ||||||
单位性质4 | 企业 | 主管机关 | |||||||
联系人 | 陈小平 | 联系电话 | * | ||||||
取用水量 (万t/年)5 | / | ||||||||
服务面积(km2) | 主要服务范围为色达县洛若镇 (略) (3.37km2) | 服务人口 | 保密 | ||||||
排污口设置类型6 | 新建 | 排污口分类6 | 工业排污口 | ||||||
改建 | 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 | √ | |||||||
扩大 | √ | 农业排口 | |||||||
其他排口 | |||||||||
排放方式6 | 连续 | √ | 入河方式6 | 明渠()、管道(√) 泵站()、涵闸() 潜没()、其他() | |||||
间歇 | |||||||||
入河排污口位置 | 所在行政区7: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洛若镇 | ||||||||
排入水体名称8:色曲河 | |||||||||
排入的水功能区名称9:色曲色达保留区 | |||||||||
设计排污能力(t/d)10 | 4500 | 排污口大小 | DN300 | ||||||
工业废水排放量(t/d)11 | 年排放污水总量(万t)11 | 164.25 | |||||||
生活污水排放量(t/d)11 | 4500 | ||||||||
混合污水排放量(t/d)11 | |||||||||
其它污水排放量(t/d)11 |
污水是否经过处理 | 是 | 污水处理方式12 | 采用“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接触氧化池及二沉池+深度处理(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紫外消毒渠”处理工艺 | |||
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总量 | ||||||
项目名称13 | 排放浓度(mg/L)14 | 总 量(t) | ||||
日排放总量15 | 年排放总量16 | |||||
COD | 50 | 0.225 | 82.12 | |||
NH3-N | 5 | 0.0225 | 8.21 | |||
TP | 0.5 | 0.* | 0.82 | |||
TN | 15 | 0.0675 | 24.64 | |||
SS | 10 | 0.045 | 16.42 | |||
BOD5 | 10 | 0.045 | 16.42 | |||
排污河道、入河排污口平面位置示意图17:
|
申请理由18: 1、项目建设背景 2015年色达县洛若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启动建设(下称为一期工程),污水厂位于色达县洛若镇规划镇区下游1.8km处(团结大道下游2.4km处), (略) (G546)与色曲河之间平地,服务范围为色达县洛若镇的生活污水。一期工程于2015年8月取得环评批复文件(甘环发[2015]247 号),于2017年10月建成完工。一期工程立项规模为1700m3/d及 (略) 工程,但最终按照1500m3/d的处理能力进行的设计和实际建设(详见技改工程环评批复、入河排污口论证批复及技改工程环保竣工验收收意见),处理工艺采用“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改良型氧化沟+二沉池+紫外消毒渠”工艺,出水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02)一级标准B标准,处理达标后最终排入色曲河。由于项目所在地处于高原地区,受气温、原水污染物浓度等影响,氧化沟内活性污泥生长困难,导致污水经处理后难以达到一级标准B标准,无法实现达标排放,故该项目未进行环保竣工验收。 因此,2020年业主启动了色达县洛若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技改工程(下称为一期技改工程,环评批复:色环审批[2020]1 号),一期技改工程总投资为*元,主要技改了生化工艺部分,将一期工程的两组改良型氧化沟改变用途,一组改为事故应急池,另一组改为污水调节池;同时对氧化沟池体池壁保温并加盖;新建了A/O生物池+MBR膜池+清水池及配套设施,一期技改工程实施后,处理能力仍为1500m3/d,技改完成后工艺为“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 调节池+A/O+MBR +紫外消毒渠”,尾水出水标准提升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02)一级标准A准,服务范围不变,该持改工程已于2020年09月29日取得排污许可证并于2021年12月完成环保竣工验收,2023年完成排污许可证延续。 色达洛若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入河排污口于2020年9月29日取得甘孜州生态环境局关于《甘孜州色达县洛若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人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书》的批复(甘环发〔2020]267号)。入河排污口坐标:100°27′45.4"E,32°6′17.0"N。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旅游业的兴旺,洛若镇人口不断增加,同时为引入处 (略) 生活污水,目前色达县洛若镇污水处理能力已无法满足污水量增长的需求,为解决此问题,扩建污水处理厂规模十分迫切,因此本次拟对色达县洛若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改扩建(下称为二期改扩建工程),本项目污水厂扩建在不新增用地情况下进行建设。建设内容为:新增处理规模3000m3/d,新建接触生化池及二沉池和深度处理车间,新增污水处理设备、污泥脱水系统更换、在线监测仪更换、新增实验室设备、一期工程整改、检查修复洛若镇及厂 (略) 分流等,处理工艺采用“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接触氧化池及二沉池+深度处理(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紫外消毒渠”,出水标准仍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02)一级标准A准,服务范围进行了扩大,即 (略) 污水纳入洛若镇污水处理厂内进行处理。该项目已在全国投资 (略) (四川)进行了备案,备案号为:川投资备【2307-*-04-01-*】FGQB-0013号,并已委托四川 (略) 进行色达县城及洛若镇污水处理厂扩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目前已进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送审阶段;待后期项目建成后业主开展自主环保竣工验收。 根据该项目环评报告(送审稿)结论可知:本项目污水处理厂扩容后总设计处理规模为4500m3/d,设计出水水质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02)中一级A标准,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色曲河,环评建议总量控制指标为:CODCr:85.78t/a,NH3-N:8.58t/a,总磷:0.86t/a,总氮:25.74t/a。 2、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色达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扩大设置论证 建设单位: (略) 建设地点:色达县洛若镇 项目性质:扩建 排污口类型: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类型代码SH) 排污口位置:甘孜州色达县洛若镇色曲河左岸,东经东经100°27′45.4″,北纬32°6′17.0″。 排放方式:连续排放(暗管明口岸边排放) 排污口利用可行性:根据《色达县城及洛若镇污水处理厂扩容扩建项目初步设计报告》,本项目不新建排污管道及排污口门,利用污水处理厂现有已建排污管道及口门,现有排污管道采用DN300HDPE管(暗管明口)排入色曲河。 根据污水处理厂一期设计资料,排污管道设计最小过流流量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5.2.1排水管渠的流量计算公示Q=Av进行计算,其中:Q-设计流量(m3/s),A-水流有效断面面积(m2),v-流速(m/s)。设计污水排放管道流速为0.8m/s,重力流污水管道按照非满流计算,最大设计充满度按照排水规范取值为0.70,根据计算得出本项目排污管道过流能力最小值为0.396m3/s。扩建项目实施后设计最大尾水排放量为4500m3/d即0.052m3/s,因此,现有排污管道能够满足扩建后的尾水排放需求。 建设规模:从原有处理规模1500m3/d扩大至4500m3/d。 服务范围:扩建项目建设完成后纳污范围为色达县洛若镇 (略) 的生活污水。 服务人口:服务人口为洛若镇场镇0.*人 (略) 的人口(因保密原因,人口数据不公开)的总合,服务面积约3.37平方公里。 进水水质及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所含污染物种类及其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工艺:采用“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接触氧化池及二沉池+深度处理(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紫外消毒渠”处理工艺。 3、入河排污口设置合理性 (1)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防洪要求。 (2)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纳污水功能区管理要求。 (3)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四川省色曲河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 (4)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水污染防治规划。 (5)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城镇相关规划。 (6)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水生态保护要求的适合性。 (7)入河排污口的设置不影响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4、结论 通过对本项目排污口设置论证分析,正常排放情况下,工程建设能有效的削减区域污水中污染物排放量,对水域纳污能力影响有利。事故排放情况下,本项目对色曲河水质产生不良影响,修建排污口后不改变排入水体的水质类别,对下游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不对其第三者权益产生不利影响,本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基本合理。 |
(略) 污水处理厂
申请单位1 | 新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法人代表2 | 四郎翁加 | ||||||
详细地址3 | 新龙县茹龙镇吾西新区干部周转房二期 | 邮政编码 | * | ||||||
单位性质4 | 机关 | 主管机关 | |||||||
联系人 | 黄晓茂 | 联系电话 | * | ||||||
取用水量 (万t/年)5 | / | ||||||||
服务面积(km2) | 主要服务范围为新龙县现状城区以及规划区范围。(1.8km2) | 服务人口 | *人 | ||||||
排污口设置类型6 | 新建 | 排污口分类6 | 工业排污口 | ||||||
改建 | 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 | √ | |||||||
扩大 | √ | 农业排口 | |||||||
其他排口 | |||||||||
排放方式6 | 连续 | √ | 入河方式6 | 明渠()、管道(√) 泵站()、涵闸() 潜没()、其他() | |||||
间歇 | |||||||||
入河排污口位置 | 所在行政区7: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 | ||||||||
排入水体名称8:雅砻江 | |||||||||
排入的水功能区名称9:雅砻江石渠甘孜西昌保留区 | |||||||||
设计排污能力(t/d)10 | 3000 | 排污口大小 | DN400 | ||||||
工业废水排放量(t/d)11 | 年排放污水总量(万t)11 | 109.5 | |||||||
生活污水排放量(t/d)11 | 3000 | ||||||||
混合污水排放量(t/d)11 | |||||||||
其它污水排放量(t/d)11 |
污水是否经过处理 | 是 | 污水处理方式12 | A2/O+絮凝过滤+紫外消毒工艺 | |||
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总量 | ||||||
项目名称13 | 排放浓度(mg/L)14 | 总 量(t) | ||||
日排放总量15 | 年排放总量16 | |||||
CODCr | 50 | 0.15 | 54.75 | |||
BOD5 | 10 | 0.03 | 10.95 | |||
SS | 10 | 0.03 | 10.95 | |||
NH3-N | 5 | 0.015 | 5.48 | |||
TP | 0.5 | 0.0015 | 0.55 | |||
TN | 15 | 0.045 | 16.43 | |||
排污河道、入河排污口平面位置示意图17:
|
申请理由18: 1、项目建设背景 (略) 污水处理厂厂址位于新龙县县城雅砻江下游1.4km处雅砻江南岸,原有污水处理规模1500m3/d,配套铺 (略) 12.678km,采用“生物流化床和生物滤池复合工艺”,该工艺出水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为适应新的国家环保标准,以及满足新龙县日益增长的污水排放需求, (略) 污水处理厂需要进行扩容提标升级改造,生活污水处理规模为0.*m3/d,其中本次二期扩容0.*m3/d,提标改造规模为0.*m3/d,采用“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 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氧化池+混凝池+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紫外线消毒”工艺改造后让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后排入雅砻江。 建设单位委托西藏国策 (略) 于2013年8月编制完成《甘孜 (略) 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2013年8月30日,甘孜州环境保护局出具了《关于甘孜 (略) 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甘环发[2013]274号)。项目环评设计处理能力为2000m3/d。为节约资金,建设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拟将设计处理能力改为1500m3/d,因设计污水处理能力发生变化,建设单位委托编制了《甘孜 (略) 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2014年5月19日取得了《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甘孜 (略) 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川发改环资[2014]382号)同意该污水厂处理能力变为1500m3/d。2019年1月8日取得了甘孜州水务局关于对《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书》的批复(甘水审〔2019〕4号)。2020年10月,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并取得专家验收意见。2023年10月,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完善相关申报资料取得甘孜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核发的排污许可证,证书编号:**R。 原工程(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设计时为分两期建设,一期1500m3/d(原项目),二期1500m3/d(本次扩建)。根据现状调查, (略) 生活污水厂目前进水水量接近1500m3/d(根据2023年统计数据,4~5月存在超负荷运行情况)。目前县城部 (略) 仍未接通,随 (略) 的建 (略) 政项目的实施,后期城 (略) 将逐渐完善,污水收集量逐渐增加,现状处理规模已无法满足现状需求更无法满足远期(2035年)需求,因此新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拟投资*元建设“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及原设施设备改造项目”。 根据可研报告,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及原设施设备改造项目排污口不发生改变,新增尾水依托污水处理厂现有工程已建排污口, (略) 径、排污口排放位置及排放方式均不发生改变,该项目已取得新龙县发展和改革局出具的《关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及原设施设备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新发改投【2024】15号),并已委托四川 (略) 进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及原设施设备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目前已取得环境影响报告批复;待后期项目建成后业主开展自主环保竣工验收。根据该项目环评报告(报批稿)结论可知:本项目污水处理厂扩容后总设计处理规模为3000m3/d,设计出水水质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02)中一级A标准,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雅砻江,环评建议总量控制指标为:CODCr:54.75t/a,NH3-N:5.48t/a,总磷:0.55t/a,总氮:16.43t/a。同时,本项目运营后在污水进水总管分别设置流量、COD、氨氮、总磷、总氮在线监测系统,废水总排口分别设置流量、pH、水温、COD、氨氮、总磷、总氮在线监测系统,对项目进出水水质、水量进行实时监测。 2、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扩大设置论证 建设单位:新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建设地点:新龙县县城雅砻江下游1.4km处雅砻江南岸 建设进度:未建成 项目性质:扩建 排污口类型: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类型代码SH) 排污口位置:新龙县县城雅砻江下游1.4km处雅砻江南岸(雅砻江左岸),东经:100°17′47",北纬:30°55′59",排污口高程为3020.9m,高于河床约8.4m,出口口门形态为圆形管道。 排放方式:连续排放(暗管明口岸边排放) 排污口利用情况:根 (略) 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及原设施设备改造项目设计报告,本项目不新建排污管道及排污口门,利用污水处理厂现有已建排污管道及口门,现有排污管道采用DN400聚*烯波纹管道排入雅砻江。 根据原污水处理厂设计资料,排污管道设计最小过流流量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5.2.1排水管渠的流量计算公式Q=Av进行计算,其中:Q-设计流量(m3/s),A-水流有效断面面积(m2),v-流速(m/s)。设计污水排放管道流速为0.8m/s,重力流污水管道按照非满流计算,最大设计充满度按照排水规范取值为0.70,根据计算得出本项目排污管道过流能力最小值为0.396m3/s。扩建项目实施后设计最大尾水排放量为3000m3/d即0.0347m3/s,因此,现有排污管道能够满足扩建后的尾水排放需求。 建设规模:从原有处理规模1500m3/d扩大至3000m3/d。 服务范围:扩建项目建设完成后纳污范围为新龙县现状城区以及规划区范围内所有生活污水。 服务人口:服务人口约*人。 进水水质及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所含污染物种类及其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工艺:“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氧化池+混凝池+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紫外线消毒”。 3、入河排污口设置合理性 (1)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防洪要求。 (2)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纳污水功能区管理要求。 (3)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四川省雅砻江(新龙段)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 (4)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水污染防治规划。 (5)入河排污口设置符合城镇相关规划。 (6)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水生态保护要求的适合性。 (7)入河排污口的设置不影响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4、结论 通过对本项目排污口设置论证分析,正常排放情况下,工程建设能有效的削减区域污水中污染物排放量,对水域纳污能力影响有利。事故排放情况下,本项目对雅砻江水质产生不良影响较轻微,修建排污口后不改变排入水体的水质类别,对下游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不对其第三者权益产生不利影响,本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基本合理。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