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钦南区水利局关于钦州北过境线公路钦南区涉河工程建设方案的批复

内容
 
发送至邮箱

钦州市钦南区水利局关于钦州北过境线公路钦南区涉河工程建设方案的批复

广西钦州葛洲坝 (略) :

你公司报来的钦州北过境线公路钦南区涉河工程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及相关资料已收悉。现依据钦州北过境线公路钦南区涉河工程防洪评价报告的审查意见,就有关事项批复如下:

一、工程建设必要性

钦州北过境线(钦州北环线段)高速公路是广西实施国家战略高速公路网规划《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18—2030 年)》中“12 条过境线”的一条,是区域干线公路。项目起 (略) 钦南区黄屋屯镇西北合那高速与兰海高速交叉位置,顺接合那高速,终点位于菠萝坪西南S43六钦高速交叉位置,路线全长42.683公里。是打造“西部*海新通道”,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需要;是落实广西公路网规划,完善区域路 网结构的需要; (略) 框架, (略) 空间布局,改善地方投资环境, (略) 形象的需要;推进区域综合交通系统建设,打造北部湾港口高效 集疏运交通体系的需要;打造舒适、高效的交通网络、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的需要;是加强边防建设,保障高速战备公路功能的需要。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紧迫的。

二、工程建设涉河情况

(一)米标互通

米标互 (略) 钦南区黄屋屯镇米标村东北侧,为钦州北过境线公路与G75兰海高速公路交叉的枢纽互通,枢纽主线及各匝道桥上跨茅岭江二级支流那发河。米标互通共有5座桥梁(包括道路主线及匝道桥)跨越那发河,分别为米标互通K0+057.2大桥、米标互通AK1+095.5匝道桥、米标互通EK0+443.44匝道桥、米标互通FK0+279匝道桥、米标互通GK0+959.7匝道桥,米标互通涉河内容除桥梁外,还包含两段河道改道。

(二)前进中桥

前进中 (略) 钦南区黄屋屯镇前进村东侧,桥梁上跨茅岭江支流滩浪沟。前进中桥距离水支沟村滩浪沟桥约 700m。

(三)K4+825 车行天桥

桥 (略) 钦南区黄屋屯镇水车沟村北侧,桥梁上跨茅岭江支流滩浪沟。车行天桥距离水支沟村滩浪沟桥约20m。

三、涉河工程建设方案

(一)米标互通

米标枢纽与G75兰海高速相交,顺接S60合那高速,由原“T型”交叉改为“十字型”交叉,实现南北方向与东西方向的交通量的转换。互通主线桥及各匝道桥上部结构采用钢箱梁或者连续小箱梁,下部结构桥台采用柱式台,桥墩采用柱式墩,墩台采用桩基础。各桥墩墩柱分为1.3m、1.4m、1.6m、1.8m,现状地面高程在13.1~46.9m之间。那发河 K0+050-EK0+800 段河道改道长度 434m(改道前),改道后河道长度为404.459m;LHK2083+040-120段河道改道总长度86.5m(改造前),改道后河道总长度78.923m,河道改造设计标准为5年一遇。

(二)前进中桥

前进中桥在桩号K4+250横跨滩浪沟,桥跨布置为4×20m,在2#~3#桥墩之间跨越主河道,0#~2#墩台布置在河道右岸台地,3#~4#墩台布置在河道左岸台地,主河槽内不设置有桥墩;桥梁处河道弯曲,左岸为凸岸,右岸为凹岸,桥墩布置基本为顺水流布置。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后张)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桥台采用肋板台,桥墩采用柱式墩,墩台采用桩基础。跨河桥墩墩柱直径为1.3m,现状地面高程在11.03~11.49m之间。

(三)K4+825 车行天桥

K4+825车行天桥上跨主线后在4#~5#墩之间跨越滩浪沟,桥跨布置为25+35+25+3×20m,0#~4#墩台布置在河道左岸台地,5#~6#墩台布置在河道右岸台地,主河槽内不设置有桥墩;桥梁处河道微弯,桥墩布置与水流方向斜交。全桥共2联,上部结构第1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后张)连续箱梁,第2联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0号桥台采用柱式台,6号桥台采用肋板台,桥墩采用柱式墩,墩台采用桩基础。跨河桥墩墩柱直径分为1.3m、1.6m,现状地面高程在11.4~13.8m之间。

四、设计洪水标准

本项目桥梁按全年1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水下施工导流标准为5年一遇。

五、工程建设对河道的影响

(一)米标互通

米标互通河段集水面积为19.21km2,100年、50年、10年、5年一遇洪水设计洪峰流量分别为 368、317、197、144m3/s;米标互通河段改道前100年、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分别为19.92~19.59、17.68~17.15m。河道改道建设后,主河槽宽度增大,河道改道起点上游以上河道断面水位最大减小了0.21m(20%);在1%、20%不同频率设计水位条件下,桥址附近洪水水位最大壅高分别为0.015m、0.011m,水影响范围为桥址上游47.7m、41.3m;桥梁产生的壅水幅度和范围较小,对主河道行洪影响较小。在各频率洪水条件下,那发河米标互通河段流速采样点流速最大增加值为0.267m3/s,流速变化影响范围及幅度有限,不会改变河道整体河势的稳定性。对现有或者规划防洪工程或者其他水利工程影响较小,对河道行洪、河势稳定、堤防安全和岸坡稳定、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防汛抢险及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影响不大。

(二)前进中桥

前进中桥河段集水面积为11.96km2,100年、50年、10年、5年一遇洪水设计洪峰流量分别为290、251、158、118m3/s;天然100年、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分别为15.76、14.35m。前进中桥流速采样点流速最大增加值为0.218m3/s,流速变化影响范围及幅度有限,不会改变河道整体河势的稳定性。对现有或者规划防洪工程或者其他水利工程影响较小,对河道行洪、河势稳定、堤防安全和岸坡稳定、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防汛抢险及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影响不大。

(三)K4+825 车行天桥

车行天桥河段集水面积为17.88km2,100年、50年、10年、5年一遇洪水设计洪峰流量分别为379、328、207、154m3/s;天然100年、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分别为13.22、12.21m。K4+825车行天桥流速采样点流速最大增加值为0.044m3/s;流速变化影响范围及幅度有限,不会改变河道整体河势的稳定性。对现有或者规划防洪工程或者其他水利工程影响较小,对河道行洪、河势稳定、堤防安全和岸坡稳定、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防汛抢险及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影响不大。

六、其他注意事项

(一)项目建设须接受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工程施工期若安排在汛期,项目单位须按规定编制工程度汛方案及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防汛指挥部门备案,定期向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通报项目的实施情况。

(二)施工期间,禁止乱堆放弃土、弃渣,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措施,确保安全度汛,汛期施工遇到险情应及时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

(三)禁止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浆、泥砂等排入河道,若因施工工艺要求,如施工围堰等,施工完成后要及时清理还原河道,降低施工过程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

(四)施工完成后,及时、妥善、彻底清理施工围堰和弃渣,恢复河道正常行洪,并保障两岸堤围的安全。

(五)项目建设和运行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有影响的,由你公司负责协调并承担相应责任。

综合所述,基本同意该项目的防洪评价结论。

(略) 钦南区水利局

**日


广西钦州葛洲坝 (略) :

你公司报来的钦州北过境线公路钦南区涉河工程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及相关资料已收悉。现依据钦州北过境线公路钦南区涉河工程防洪评价报告的审查意见,就有关事项批复如下:

一、工程建设必要性

钦州北过境线(钦州北环线段)高速公路是广西实施国家战略高速公路网规划《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18—2030 年)》中“12 条过境线”的一条,是区域干线公路。项目起 (略) 钦南区黄屋屯镇西北合那高速与兰海高速交叉位置,顺接合那高速,终点位于菠萝坪西南S43六钦高速交叉位置,路线全长42.683公里。是打造“西部*海新通道”,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需要;是落实广西公路网规划,完善区域路 网结构的需要; (略) 框架, (略) 空间布局,改善地方投资环境, (略) 形象的需要;推进区域综合交通系统建设,打造北部湾港口高效 集疏运交通体系的需要;打造舒适、高效的交通网络、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的需要;是加强边防建设,保障高速战备公路功能的需要。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紧迫的。

二、工程建设涉河情况

(一)米标互通

米标互 (略) 钦南区黄屋屯镇米标村东北侧,为钦州北过境线公路与G75兰海高速公路交叉的枢纽互通,枢纽主线及各匝道桥上跨茅岭江二级支流那发河。米标互通共有5座桥梁(包括道路主线及匝道桥)跨越那发河,分别为米标互通K0+057.2大桥、米标互通AK1+095.5匝道桥、米标互通EK0+443.44匝道桥、米标互通FK0+279匝道桥、米标互通GK0+959.7匝道桥,米标互通涉河内容除桥梁外,还包含两段河道改道。

(二)前进中桥

前进中 (略) 钦南区黄屋屯镇前进村东侧,桥梁上跨茅岭江支流滩浪沟。前进中桥距离水支沟村滩浪沟桥约 700m。

(三)K4+825 车行天桥

桥 (略) 钦南区黄屋屯镇水车沟村北侧,桥梁上跨茅岭江支流滩浪沟。车行天桥距离水支沟村滩浪沟桥约20m。

三、涉河工程建设方案

(一)米标互通

米标枢纽与G75兰海高速相交,顺接S60合那高速,由原“T型”交叉改为“十字型”交叉,实现南北方向与东西方向的交通量的转换。互通主线桥及各匝道桥上部结构采用钢箱梁或者连续小箱梁,下部结构桥台采用柱式台,桥墩采用柱式墩,墩台采用桩基础。各桥墩墩柱分为1.3m、1.4m、1.6m、1.8m,现状地面高程在13.1~46.9m之间。那发河 K0+050-EK0+800 段河道改道长度 434m(改道前),改道后河道长度为404.459m;LHK2083+040-120段河道改道总长度86.5m(改造前),改道后河道总长度78.923m,河道改造设计标准为5年一遇。

(二)前进中桥

前进中桥在桩号K4+250横跨滩浪沟,桥跨布置为4×20m,在2#~3#桥墩之间跨越主河道,0#~2#墩台布置在河道右岸台地,3#~4#墩台布置在河道左岸台地,主河槽内不设置有桥墩;桥梁处河道弯曲,左岸为凸岸,右岸为凹岸,桥墩布置基本为顺水流布置。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后张)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桥台采用肋板台,桥墩采用柱式墩,墩台采用桩基础。跨河桥墩墩柱直径为1.3m,现状地面高程在11.03~11.49m之间。

(三)K4+825 车行天桥

K4+825车行天桥上跨主线后在4#~5#墩之间跨越滩浪沟,桥跨布置为25+35+25+3×20m,0#~4#墩台布置在河道左岸台地,5#~6#墩台布置在河道右岸台地,主河槽内不设置有桥墩;桥梁处河道微弯,桥墩布置与水流方向斜交。全桥共2联,上部结构第1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后张)连续箱梁,第2联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0号桥台采用柱式台,6号桥台采用肋板台,桥墩采用柱式墩,墩台采用桩基础。跨河桥墩墩柱直径分为1.3m、1.6m,现状地面高程在11.4~13.8m之间。

四、设计洪水标准

本项目桥梁按全年1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水下施工导流标准为5年一遇。

五、工程建设对河道的影响

(一)米标互通

米标互通河段集水面积为19.21km2,100年、50年、10年、5年一遇洪水设计洪峰流量分别为 368、317、197、144m3/s;米标互通河段改道前100年、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分别为19.92~19.59、17.68~17.15m。河道改道建设后,主河槽宽度增大,河道改道起点上游以上河道断面水位最大减小了0.21m(20%);在1%、20%不同频率设计水位条件下,桥址附近洪水水位最大壅高分别为0.015m、0.011m,水影响范围为桥址上游47.7m、41.3m;桥梁产生的壅水幅度和范围较小,对主河道行洪影响较小。在各频率洪水条件下,那发河米标互通河段流速采样点流速最大增加值为0.267m3/s,流速变化影响范围及幅度有限,不会改变河道整体河势的稳定性。对现有或者规划防洪工程或者其他水利工程影响较小,对河道行洪、河势稳定、堤防安全和岸坡稳定、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防汛抢险及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影响不大。

(二)前进中桥

前进中桥河段集水面积为11.96km2,100年、50年、10年、5年一遇洪水设计洪峰流量分别为290、251、158、118m3/s;天然100年、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分别为15.76、14.35m。前进中桥流速采样点流速最大增加值为0.218m3/s,流速变化影响范围及幅度有限,不会改变河道整体河势的稳定性。对现有或者规划防洪工程或者其他水利工程影响较小,对河道行洪、河势稳定、堤防安全和岸坡稳定、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防汛抢险及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影响不大。

(三)K4+825 车行天桥

车行天桥河段集水面积为17.88km2,100年、50年、10年、5年一遇洪水设计洪峰流量分别为379、328、207、154m3/s;天然100年、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分别为13.22、12.21m。K4+825车行天桥流速采样点流速最大增加值为0.044m3/s;流速变化影响范围及幅度有限,不会改变河道整体河势的稳定性。对现有或者规划防洪工程或者其他水利工程影响较小,对河道行洪、河势稳定、堤防安全和岸坡稳定、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防汛抢险及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影响不大。

六、其他注意事项

(一)项目建设须接受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工程施工期若安排在汛期,项目单位须按规定编制工程度汛方案及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防汛指挥部门备案,定期向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通报项目的实施情况。

(二)施工期间,禁止乱堆放弃土、弃渣,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措施,确保安全度汛,汛期施工遇到险情应及时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

(三)禁止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浆、泥砂等排入河道,若因施工工艺要求,如施工围堰等,施工完成后要及时清理还原河道,降低施工过程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

(四)施工完成后,及时、妥善、彻底清理施工围堰和弃渣,恢复河道正常行洪,并保障两岸堤围的安全。

(五)项目建设和运行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有影响的,由你公司负责协调并承担相应责任。

综合所述,基本同意该项目的防洪评价结论。

(略) 钦南区水利局

**日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