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后公布

内容
 
发送至邮箱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后公布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于2024年6月13日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桂政函〔2024〕75号)批准,现予以公布。

为落实中共中央、 (略) 关于建立“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提高国土空间规划治理水平,特编制《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国土空间作出的总体安排,是指导全县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其他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本依据。

一、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本《规划》范围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域空间,包括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级。县域层级要统筹全域全要素规划管理,侧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战略部署和总体格局,县域范围即规划范围。中心城区层级要细化土地使用和空间布局,对各类建设用地作出具体安排,侧重功能完善和结构优化,中心城区包含主城区和河池港两个片区。

二、战略定位和规划目标

战略定位: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黔桂民族生态旅游区重要节点、中国山泉水之都和中国米香型白酒核心生产基地、 (略) 后花园。

城市性质:中国仫佬文化旅游名城、中国生态 (略) 、绿色产业现代化新城。

规划目标:至2025年,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良好开局。县域常住人口规模达到27.*人,城镇化率达到48.23%,城镇开发边界拓展倍数1.19倍。中心城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服务人口达到11.*人。至2035年,建设成为综合实力强、生态环境优越、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新罗城。县域常住人口规模达到27.*人,城镇化率达到57.78%,城镇开发边界拓展倍数1.19倍。中心城区的公共服务职能全面升级,城乡人居环境品质全面提升,中心城区服务人口达到14.*人。至本世纪中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家园,塑 (略) 底蕴和文化意境,形成生产生活皆有保障的居住福地,全面建成绿色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旅游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的社会主义民族强县。

三、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筑牢国土空间底线。到2035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5.*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0.*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733.6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19倍以内。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 (略) 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守住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在自治区主体功能区划分中罗城定位为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将主体功能区划分细化至乡镇一级,形成“3+1”主体功能分区布局。其中“3”即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等三个基本功能类型;“1”为叠加功能区,即能源资源富集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怀群镇、兼爱乡、纳翁乡、乔善乡、宝坛乡、天河镇、黄金镇等7个乡镇;农产品主产区包括龙岸镇和四把镇;城市化地区包括东门镇和小长安镇。

确立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生态文明战略,强化产城高质量协同发展,构建“两山六水五片区、一带一环两轴线、一心一副三节点”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构筑绿色和美的农业空间。构建“两带、四区、多点”的农业生产格局。

保护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构建“一心四核、一屏一区、两廊多支”的生态格局。

建设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构建“双核、四轴、四重点”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四、提升城乡空间品质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城镇以及乡村社区生活圈设置,开展三次生活圈建设,形成面向中心城区、乡镇、行政村的三次生活圈。

促进全域和美乡村建设。根据村庄人口规模、产业特色、交通区位等,将全县村庄划分为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四种类型,并分类施策推进村庄保护建设。全县141个行政村(社区)中,共有城郊融合型24个,集聚提升型94个,特色保护型16个,搬迁撤并型7个。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根据自然保护区、传统村落、文保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及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形成“一心两带三节点四区”保护利用结构。

塑造仫佬民族特色风貌。以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及诗意的山水为基底,以悠远的仫佬族文化为依托,以“文化体验、水源涵养、康养度假”为旅游发展方向,依据“山、水、林、田、文、景、城、村”的空间融合策略,确定罗城为“山水园林、仫佬古县”的城乡风貌定位。

五、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完善综合 (略) 络。 (略) 运输,保留现 (略) 罗城火车站,规划桂林至河池高铁(罗城段); (略) 运输,积极融入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提升融江航道等级为Ⅲ级水运航道; (略) 运输,新建龙胜至峒 (略) (融安至罗城段、罗城至宜州段),推进柳州高速 (略) (罗城经柳城至鹿寨段),远期规划罗城经环江至南 (略) ,保留现有主要 (略) ,远期将国道G357、G242四把镇至河 (略) 段升 (略) 。

(略) 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廊道、区域一体化供水、雨水、污水、环卫、能源、信息基础设施等系统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 (略) 、 (略) 、 (略) 、新型 (略) , (略) 络协调布局。

建立和完善综合性、多层次的防灾减灾规划和应急救援体系。提升洪涝、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

六、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加强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国土综合整治方面积极推动农用地整理和开发宜耕后备资源,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加快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略) 更新行动盘活城镇低效用地。生态修复方面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与水源涵养保护,重点推进石漠化与水土流失治理,并开展土壤污染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全面实施矿山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推进河道、湿地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开展森林生态修复治理。

充分衔接自 (略) 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规划中的生态修复任务,落实自 (略) 生态修复分区要求,结合罗城自然生态本底条件、生态系统主导功能和受损问题、国土综合整治修复能力考虑,科学划定县域国土空间7个综合性生态修复分区。

七、区域协同

主动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在服务贸易等方面的合作,有效导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产业资本、技术及人才资源,探索实行委托招商、中介招商,吸引一批企业到罗城投资。

积极深化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互补,利用罗 (略) 、 (略) 的交通便利条件,积极融入柳州、河 (略) 圈的建设,打造现代化卫星城。

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修复共治共保。生态环境协同防治,与周边县区共同落实自治区关键生态空间、自然保护区等相关保护管理要求,在矿山污染治理、石漠化治理等方面共同修复,构建区域生态共同体。

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略) 旅游发展“广西大健康产业龙头基地”和“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依托特色资源,着力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在品牌创建、项目合作、品牌营销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建旅游区域合作联盟战略,推动环江—罗城—宜州共同打造跨区域 (略) 线,形成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新格局。

八、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明确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中心城区包括东门镇所辖的桥头、凤凰、狮子山、白马、五里香5个社区以及大福、勒俄、古耀、德音、平洛、章罗、永安、凤梧、横岸、中石、佑洞11个行政村、四把镇所辖的新印村以及小长安镇所辖的牛毕、下梧2个行政村。

(略) 空间结构和布局。基于主城区与河池港片区的联动发展,将中心城区构建成“一城一港,一心一轴”的空间结构。

主城区形成“一核两轴五心五组团”的空间结构,以沿东 (略) 仫佬大道、 (略) 和南 (略) 凤凰大道、迎宾大道形成的两条空间 (略) 空间发展的“十”字型骨架,串联各个组团。

河池港片区形成“两核三轴两组团”空间结构,以综合服务中心和生活服务中心为核心, (略) 站前大道、 (略) 、 (略) 三条空间发展轴作为河池港片区发展轴,形成港西、港东两个工业组团。

九、规划实施保障

加强权威性和执行刚性。坚决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规划编制实施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确保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坚持“多规合一”,强化规划权威性和执行刚性,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

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科学编制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地落实。下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当依据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修改,不得突破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约束性指标。经依法批准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修改的依据。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应当遵循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纳入国土空间详细规划。

强化规划实施监督。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和 (略) ,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和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制度,强化社会监督。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

2024年6月17日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于2024年6月13日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桂政函〔2024〕75号)批准,现予以公布。

为落实中共中央、 (略) 关于建立“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提高国土空间规划治理水平,特编制《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国土空间作出的总体安排,是指导全县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其他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本依据。

一、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本《规划》范围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域空间,包括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级。县域层级要统筹全域全要素规划管理,侧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战略部署和总体格局,县域范围即规划范围。中心城区层级要细化土地使用和空间布局,对各类建设用地作出具体安排,侧重功能完善和结构优化,中心城区包含主城区和河池港两个片区。

二、战略定位和规划目标

战略定位: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黔桂民族生态旅游区重要节点、中国山泉水之都和中国米香型白酒核心生产基地、 (略) 后花园。

城市性质:中国仫佬文化旅游名城、中国生态 (略) 、绿色产业现代化新城。

规划目标:至2025年,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良好开局。县域常住人口规模达到27.*人,城镇化率达到48.23%,城镇开发边界拓展倍数1.19倍。中心城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服务人口达到11.*人。至2035年,建设成为综合实力强、生态环境优越、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新罗城。县域常住人口规模达到27.*人,城镇化率达到57.78%,城镇开发边界拓展倍数1.19倍。中心城区的公共服务职能全面升级,城乡人居环境品质全面提升,中心城区服务人口达到14.*人。至本世纪中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家园,塑 (略) 底蕴和文化意境,形成生产生活皆有保障的居住福地,全面建成绿色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旅游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的社会主义民族强县。

三、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筑牢国土空间底线。到2035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5.*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0.*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733.6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19倍以内。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 (略) 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守住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在自治区主体功能区划分中罗城定位为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将主体功能区划分细化至乡镇一级,形成“3+1”主体功能分区布局。其中“3”即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等三个基本功能类型;“1”为叠加功能区,即能源资源富集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怀群镇、兼爱乡、纳翁乡、乔善乡、宝坛乡、天河镇、黄金镇等7个乡镇;农产品主产区包括龙岸镇和四把镇;城市化地区包括东门镇和小长安镇。

确立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生态文明战略,强化产城高质量协同发展,构建“两山六水五片区、一带一环两轴线、一心一副三节点”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构筑绿色和美的农业空间。构建“两带、四区、多点”的农业生产格局。

保护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构建“一心四核、一屏一区、两廊多支”的生态格局。

建设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构建“双核、四轴、四重点”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四、提升城乡空间品质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城镇以及乡村社区生活圈设置,开展三次生活圈建设,形成面向中心城区、乡镇、行政村的三次生活圈。

促进全域和美乡村建设。根据村庄人口规模、产业特色、交通区位等,将全县村庄划分为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四种类型,并分类施策推进村庄保护建设。全县141个行政村(社区)中,共有城郊融合型24个,集聚提升型94个,特色保护型16个,搬迁撤并型7个。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根据自然保护区、传统村落、文保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及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形成“一心两带三节点四区”保护利用结构。

塑造仫佬民族特色风貌。以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及诗意的山水为基底,以悠远的仫佬族文化为依托,以“文化体验、水源涵养、康养度假”为旅游发展方向,依据“山、水、林、田、文、景、城、村”的空间融合策略,确定罗城为“山水园林、仫佬古县”的城乡风貌定位。

五、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完善综合 (略) 络。 (略) 运输,保留现 (略) 罗城火车站,规划桂林至河池高铁(罗城段); (略) 运输,积极融入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提升融江航道等级为Ⅲ级水运航道; (略) 运输,新建龙胜至峒 (略) (融安至罗城段、罗城至宜州段),推进柳州高速 (略) (罗城经柳城至鹿寨段),远期规划罗城经环江至南 (略) ,保留现有主要 (略) ,远期将国道G357、G242四把镇至河 (略) 段升 (略) 。

(略) 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廊道、区域一体化供水、雨水、污水、环卫、能源、信息基础设施等系统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 (略) 、 (略) 、 (略) 、新型 (略) , (略) 络协调布局。

建立和完善综合性、多层次的防灾减灾规划和应急救援体系。提升洪涝、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

六、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加强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国土综合整治方面积极推动农用地整理和开发宜耕后备资源,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加快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略) 更新行动盘活城镇低效用地。生态修复方面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与水源涵养保护,重点推进石漠化与水土流失治理,并开展土壤污染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全面实施矿山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推进河道、湿地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开展森林生态修复治理。

充分衔接自 (略) 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规划中的生态修复任务,落实自 (略) 生态修复分区要求,结合罗城自然生态本底条件、生态系统主导功能和受损问题、国土综合整治修复能力考虑,科学划定县域国土空间7个综合性生态修复分区。

七、区域协同

主动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在服务贸易等方面的合作,有效导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产业资本、技术及人才资源,探索实行委托招商、中介招商,吸引一批企业到罗城投资。

积极深化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互补,利用罗 (略) 、 (略) 的交通便利条件,积极融入柳州、河 (略) 圈的建设,打造现代化卫星城。

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修复共治共保。生态环境协同防治,与周边县区共同落实自治区关键生态空间、自然保护区等相关保护管理要求,在矿山污染治理、石漠化治理等方面共同修复,构建区域生态共同体。

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略) 旅游发展“广西大健康产业龙头基地”和“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依托特色资源,着力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在品牌创建、项目合作、品牌营销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建旅游区域合作联盟战略,推动环江—罗城—宜州共同打造跨区域 (略) 线,形成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新格局。

八、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明确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中心城区包括东门镇所辖的桥头、凤凰、狮子山、白马、五里香5个社区以及大福、勒俄、古耀、德音、平洛、章罗、永安、凤梧、横岸、中石、佑洞11个行政村、四把镇所辖的新印村以及小长安镇所辖的牛毕、下梧2个行政村。

(略) 空间结构和布局。基于主城区与河池港片区的联动发展,将中心城区构建成“一城一港,一心一轴”的空间结构。

主城区形成“一核两轴五心五组团”的空间结构,以沿东 (略) 仫佬大道、 (略) 和南 (略) 凤凰大道、迎宾大道形成的两条空间 (略) 空间发展的“十”字型骨架,串联各个组团。

河池港片区形成“两核三轴两组团”空间结构,以综合服务中心和生活服务中心为核心, (略) 站前大道、 (略) 、 (略) 三条空间发展轴作为河池港片区发展轴,形成港西、港东两个工业组团。

九、规划实施保障

加强权威性和执行刚性。坚决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规划编制实施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确保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坚持“多规合一”,强化规划权威性和执行刚性,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

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科学编制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地落实。下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当依据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修改,不得突破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约束性指标。经依法批准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修改的依据。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应当遵循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纳入国土空间详细规划。

强化规划实施监督。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和 (略) ,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和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制度,强化社会监督。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

2024年6月17日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