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市水务局东台市方塘河闸下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东台市水务局东台市方塘河闸下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的相关要求, (略) (略) 方塘河闸下移工程进行二次公示。

一、建设项目名称及概要

项目名称: (略) 方塘河闸下移工程;

建设单位: (略) 水务局;

建设地点: (略) 方南垦区、方东垦区;

建设概况:现状方塘河闸下港道淤积致挡潮闸排水功能衰减严重,让方塘河片区失去了东排入海出路,导致区域现状排涝能力不足 5年一遇,排涝标准较低;另一方面,方塘河闸失去了通航功能,“弶港无港”已基本成为现实,与东台建设渔港经济区的发展要求不相符;此外,2018年方塘河闸被鉴定为四类水闸,虽2021~2022年实施了方塘河闸应急加固工程,但方塘河闸仍存在安全隐患。

按照《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 (略) 防洪规划》《 (略) 里下河区水利治理规划》等规划安排,迫切需要开展方塘河闸下移工程,恢复方塘河东排入海口门,提高区域排涝能力达10年一遇;同时建设渔港套闸,保障地区渔业安全,工程的建设对于提高区域除涝能力,以及推动东台渔港经济区建设、支撑 (略) 副中心等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建设内容为通过闸下移、河道整治等措施,恢复方塘河东排入海口门,提高堤东垦区方塘河片区排涝能力达10年一遇;加固不达标海堤,完善海堤防潮体系;建设渔港套闸,保障地区渔业安全;提高水体流动性,改善水生态环境。

二、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及采取的减缓措施

1、废气: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施工、交通运输扬尘,汽车、施工机械、船舶燃油废气,均无组织排放,采取围挡、洒水、遮盖防尘网、控制车速、道路清洁,使用优质燃料、定期保养、减少怠速时间措施后,对当地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运营期废气为食堂油烟经油烟进化装置处理后排放浓度能够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表2中小型设施要求,对环境影响不大。

2、废水:施工期施工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委托东台 (略) 定期清运,施工冲洗现场设置围堰和防渗措施,机械设备与车辆冲洗废水经隔油处理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冲洗和扬尘抑制,不外排,基坑经常性排水经沉淀后排入周边河流,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经沉淀处理后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船舶含油废水运至岸上委托有资质单位接收处理,采用环保绞吸清淤,减少悬浮物的产生;运营期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委托东台 (略) 定期清运。

3、噪声:施工期对高噪声设备加强养护,围挡、限速限鸣、合理布局,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施工时间管理(夜间不施工);场界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标准要求,本项目施工期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大;运营期为闸站的启闭机,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1类标准,本项目运营期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大。

4、固废:施工期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废油、含油污泥及浮油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废水处理污泥、建筑垃圾 (略) 处理,弃土用作项目周边场地平整,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运营期生活垃圾、清理杂物由环卫部门清运,废润滑油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

5、生态:施工结束后采取绿化、复耕、生态补充等方式,不会改变土地的基本结构类型,不会破坏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海洋:本项目建设对海区冲淤环境的影响不大,影响局限在方塘河闸下移工程疏浚区末端2km范围内,冲淤影响在0.1m之内。邻近工程的实践表明工程实施后两三年内即可达到冲淤平衡,不会对周边敏感区的冲淤环境和地形地貌造成影响,本项目的建设整体上对海域水位的影响很小,工程建设前后工程附近高低潮位基本不变,除水闸外侧河道疏浚段外的海区水位变幅大值在0.02m之内,项目对其它海域的潮位影响可以忽略,对黄沙洋尾部深槽及附近海域水流的整体流场几乎没有影响。方塘河闸下移工程占用纳潮水体体积较小,基本不会对周边其他敏感目标的潮流和潮位过程产生影响。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在施工期,且施工期较短,本项目废气、废水、噪声、固废等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可达标排放;在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风险防范措施和生态修复和补偿的前提下环境影响可控。

就环境保护角度而言,本项目的建设可提高区域排涝能力,扩大外排入海流量,工程具有明显的环境与社会效益,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于拟建地建设是可行的。

四、网络链接及调查范围

(1)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及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

链接:http://**-6AOzGw

提取码:3ubm

(2)征求意见的公众范围及主要事项

项目周边区域的公众是本次调查的重点,同时,关心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其他公众都可以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本次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社会关注程度,主要征求意见事项见公众意见表。

(3)查询纸质报告书的方式及建设单位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 (略) 水务局

联系人:张科

联系电话:0515-*

邮箱:*@*q.com

纸质报告查询方式和途径:

评价单位:南京源 (略)

联系人:林工

地址: (略) 栖霞区紫东路2号

联系电话:025-*

邮箱:*@*uanhenghj.com;

五、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公众可以通过信函、电子邮件(以邮戳日期为准)、传真或者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将填写的公众意见表等提交建设单位,反映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六、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公众在本公示发布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

(略) 水务局

**日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的相关要求, (略) (略) 方塘河闸下移工程进行二次公示。

一、建设项目名称及概要

项目名称: (略) 方塘河闸下移工程;

建设单位: (略) 水务局;

建设地点: (略) 方南垦区、方东垦区;

建设概况:现状方塘河闸下港道淤积致挡潮闸排水功能衰减严重,让方塘河片区失去了东排入海出路,导致区域现状排涝能力不足 5年一遇,排涝标准较低;另一方面,方塘河闸失去了通航功能,“弶港无港”已基本成为现实,与东台建设渔港经济区的发展要求不相符;此外,2018年方塘河闸被鉴定为四类水闸,虽2021~2022年实施了方塘河闸应急加固工程,但方塘河闸仍存在安全隐患。

按照《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 (略) 防洪规划》《 (略) 里下河区水利治理规划》等规划安排,迫切需要开展方塘河闸下移工程,恢复方塘河东排入海口门,提高区域排涝能力达10年一遇;同时建设渔港套闸,保障地区渔业安全,工程的建设对于提高区域除涝能力,以及推动东台渔港经济区建设、支撑 (略) 副中心等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建设内容为通过闸下移、河道整治等措施,恢复方塘河东排入海口门,提高堤东垦区方塘河片区排涝能力达10年一遇;加固不达标海堤,完善海堤防潮体系;建设渔港套闸,保障地区渔业安全;提高水体流动性,改善水生态环境。

二、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及采取的减缓措施

1、废气: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施工、交通运输扬尘,汽车、施工机械、船舶燃油废气,均无组织排放,采取围挡、洒水、遮盖防尘网、控制车速、道路清洁,使用优质燃料、定期保养、减少怠速时间措施后,对当地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运营期废气为食堂油烟经油烟进化装置处理后排放浓度能够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表2中小型设施要求,对环境影响不大。

2、废水:施工期施工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委托东台 (略) 定期清运,施工冲洗现场设置围堰和防渗措施,机械设备与车辆冲洗废水经隔油处理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冲洗和扬尘抑制,不外排,基坑经常性排水经沉淀后排入周边河流,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经沉淀处理后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船舶含油废水运至岸上委托有资质单位接收处理,采用环保绞吸清淤,减少悬浮物的产生;运营期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委托东台 (略) 定期清运。

3、噪声:施工期对高噪声设备加强养护,围挡、限速限鸣、合理布局,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施工时间管理(夜间不施工);场界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标准要求,本项目施工期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大;运营期为闸站的启闭机,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1类标准,本项目运营期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大。

4、固废:施工期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废油、含油污泥及浮油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废水处理污泥、建筑垃圾 (略) 处理,弃土用作项目周边场地平整,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运营期生活垃圾、清理杂物由环卫部门清运,废润滑油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

5、生态:施工结束后采取绿化、复耕、生态补充等方式,不会改变土地的基本结构类型,不会破坏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海洋:本项目建设对海区冲淤环境的影响不大,影响局限在方塘河闸下移工程疏浚区末端2km范围内,冲淤影响在0.1m之内。邻近工程的实践表明工程实施后两三年内即可达到冲淤平衡,不会对周边敏感区的冲淤环境和地形地貌造成影响,本项目的建设整体上对海域水位的影响很小,工程建设前后工程附近高低潮位基本不变,除水闸外侧河道疏浚段外的海区水位变幅大值在0.02m之内,项目对其它海域的潮位影响可以忽略,对黄沙洋尾部深槽及附近海域水流的整体流场几乎没有影响。方塘河闸下移工程占用纳潮水体体积较小,基本不会对周边其他敏感目标的潮流和潮位过程产生影响。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在施工期,且施工期较短,本项目废气、废水、噪声、固废等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可达标排放;在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风险防范措施和生态修复和补偿的前提下环境影响可控。

就环境保护角度而言,本项目的建设可提高区域排涝能力,扩大外排入海流量,工程具有明显的环境与社会效益,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于拟建地建设是可行的。

四、网络链接及调查范围

(1)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及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

链接:http://**-6AOzGw

提取码:3ubm

(2)征求意见的公众范围及主要事项

项目周边区域的公众是本次调查的重点,同时,关心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其他公众都可以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本次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社会关注程度,主要征求意见事项见公众意见表。

(3)查询纸质报告书的方式及建设单位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 (略) 水务局

联系人:张科

联系电话:0515-*

邮箱:*@*q.com

纸质报告查询方式和途径:

评价单位:南京源 (略)

联系人:林工

地址: (略) 栖霞区紫东路2号

联系电话:025-*

邮箱:*@*uanhenghj.com;

五、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公众可以通过信函、电子邮件(以邮戳日期为准)、传真或者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将填写的公众意见表等提交建设单位,反映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六、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公众在本公示发布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

(略) 水务局

**日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