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生态环境局关于丽江宁蒗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系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拟批准情况公示
丽江市生态环境局关于丽江宁蒗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系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拟批准情况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丽江宁蒗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系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现将拟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日期为2024年6月28日—2024年7月4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5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88-*
传真:0888-*
通讯地址: (略) 古 (略)
邮编:*
项目名称 | 丽江宁蒗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系统建设项目 | |||||||||||||||||||||||||||||||||||||||||||||||||||||||||||||||||||||||||||||||||||||||||||||||||||||||||||||||||||||||||||||||||||||||||||||||||||||||||||||||||||||||||||||||||||||||||||||||||||||||||||||||||||||||||||||||||||||||||||||||||||||||||||||||||||||||||||||||||||||||||||||||||||||||||||||||||||||||||||||||||||||||||||||||||||||||||||||||||||||||||||||||||||||||||||||||||||||||||||||||||||||||||||||||||||||||||||||||||||||
建设地点 | (略) 宁蒗县 | |||||||||||||||||||||||||||||||||||||||||||||||||||||||||||||||||||||||||||||||||||||||||||||||||||||||||||||||||||||||||||||||||||||||||||||||||||||||||||||||||||||||||||||||||||||||||||||||||||||||||||||||||||||||||||||||||||||||||||||||||||||||||||||||||||||||||||||||||||||||||||||||||||||||||||||||||||||||||||||||||||||||||||||||||||||||||||||||||||||||||||||||||||||||||||||||||||||||||||||||||||||||||||||||||||||||||||||||||||||
建设单位 |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气象局 | |||||||||||||||||||||||||||||||||||||||||||||||||||||||||||||||||||||||||||||||||||||||||||||||||||||||||||||||||||||||||||||||||||||||||||||||||||||||||||||||||||||||||||||||||||||||||||||||||||||||||||||||||||||||||||||||||||||||||||||||||||||||||||||||||||||||||||||||||||||||||||||||||||||||||||||||||||||||||||||||||||||||||||||||||||||||||||||||||||||||||||||||||||||||||||||||||||||||||||||||||||||||||||||||||||||||||||||||||||||
评价单位 | 云南中环 (略) | |||||||||||||||||||||||||||||||||||||||||||||||||||||||||||||||||||||||||||||||||||||||||||||||||||||||||||||||||||||||||||||||||||||||||||||||||||||||||||||||||||||||||||||||||||||||||||||||||||||||||||||||||||||||||||||||||||||||||||||||||||||||||||||||||||||||||||||||||||||||||||||||||||||||||||||||||||||||||||||||||||||||||||||||||||||||||||||||||||||||||||||||||||||||||||||||||||||||||||||||||||||||||||||||||||||||||||||||||||||
项目概况: 建设雷达塔1座,并部署1部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项目主要由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组成。 | ||||||||||||||||||||||||||||||||||||||||||||||||||||||||||||||||||||||||||||||||||||||||||||||||||||||||||||||||||||||||||||||||||||||||||||||||||||||||||||||||||||||||||||||||||||||||||||||||||||||||||||||||||||||||||||||||||||||||||||||||||||||||||||||||||||||||||||||||||||||||||||||||||||||||||||||||||||||||||||||||||||||||||||||||||||||||||||||||||||||||||||||||||||||||||||||||||||||||||||||||||||||||||||||||||||||||||||||||||||||
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1大气环境防治措施 (1)场地平整和施工作业面扬尘 ①在施工场地清理阶段,做到先洒水,后清扫,防止扬尘产生。 ②施工场地做到物料堆放覆盖、施工现场地面硬化、物料运输车辆密闭运输。 ③施工场地定期洒水,以有效防止扬尘,在风速大于四级风速气象条件下加大洒水量及洒水频次。 ④临时堆场上 (略) 、防尘布,加大临时堆场区域洒水降尘频率。 (2)道路扬尘 ①建设单位在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文明施工,避免在大风时运输土石方。 ②运输、装卸建筑材料时,要采用轻装轻卸,尤其是泥沙等运输必须控制其散落和扬尘的污染;进出工地的运输车辆减速行驶,车辆限速。 (3)施工机械废气 ①应尽量使用电动施工机械或尾气排放达标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施工机械设备。 ②定期对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进行维护检修。 1.2废水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周期为5个月,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施工废水主要为混凝土养护废水和雨水冲刷产生的含泥沙地表径流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和少量石油类,SS浓度一般400~1000mg/L。施工现场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洗手清洁废水。施工现场设置临时沉淀池,底部铺设工程塑料布进行防渗,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临时沉淀设施(1m3)收集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 1.3噪声防治措施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噪声、作业噪声、运输车辆噪声。为减轻施工期对周围环境影响,项目施工期需注意采取以下措施: (1)在符合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取噪声低、振动小、能耗小的先进设备。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机械噪声增大的现象发生,避免偶发噪声发生; (2)加快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3)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宣传和教育,使他们认真落实各项降噪措施,做到文明施工; (4)运输施工物资应注意合理安排施工物料运输时间。 (5)加强对施工场地的噪声管理,文明施工,做好区内交通组织,施工场地车辆途经沿线村庄时应低速、禁鸣,设立专人负责。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将项目施工期施工机械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施工场界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即:昼间≤70dB,夜间≤55dB。随着项目施工结束,施工噪声污染将随之消失,在严格执行上述措施的前提下,项目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1.4固体废物影响 (1)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清运至附近村庄生活垃圾收集点,定期清运处置。 (2)土石方 根据可研报告,项目占地面积很小,项目挖方量约为120m3,用于站址区域回填及绿化覆土,无弃方产生。 (3)建筑垃圾 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建筑垃圾,根据《环境卫生工程》中“建筑垃圾的产生与循环利用管理”,主要成份以废混凝土、废砖瓦、废木料、废钢材等惰性材料为主,建筑垃圾能回用的进行回收利用,如不能回用的由施工单位及时收集并清运至有关部门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点,禁止与生活垃圾混合,禁止随意丢弃。 1.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进场施工之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保护意识教育,让每一个施工人员了解生态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相关注意事项。教育施工人员,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及相关规定,禁止随意破坏植被和捕猎野生动物,自觉保护好项目周边的各种动物、植物和自然景观。 (2)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控制施工厂界,不得越界施工,贯彻落实“尽量少占地、少破坏植被”的原则,减少对施工区域周边地表植被的压占和扰动,不得随意扩大施工范围; (3)合理安排工期,缩短施工时间,同时施工场地周边设置截排水沟,减少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 (4)施工人员要注意生产和生活用火,以免引发森林火灾,造成对植被和生境的不必要的破坏; (5)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对临时占地进行土地平整,尽快实施生态恢复措施,恢复土地原有使用功能; (6)施工结束后采用当地常见树种对站区空地进行绿化。 该项目永久占地面积很小,仅400m2,对当地土地利用格局不会造成大的改变。 项目永久性占地主要占用林地,主要为云南松,该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重要性都比较低,项目建设对周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将会比较小。且项目占地面积很小,仅400m2,总体而言,项目施工期会造成植物数量减少,但对于项目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影响有限,不会造成评价区内物种多样性及植被多样性的明显减少。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经采取相应措施,工程结束后可逐渐恢复。对植被的生物量、生态功能影响不大,只要采取相应措施,将不会加重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风蚀。所以,项目对植被不会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 评价区未发现无国家级及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不存在对特殊保护植物影响。 综上,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1.6施工期公益林保护措施 项目已充分考虑了尽可能减少占用公益林地,但因雷达项目的特殊性,选址首要确保净空条件满足要求,经过筛选阴山山顶为最适宜的选址。根据《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林资发〔2013〕71号)严格控制工程建设使用国家级公益林地,确需使用的,严格办理使用林地手续。项目为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民生建设项目,按照《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即可满足要求。 要求建设单位施工期间严格采取以下措施: (1)建设单位应按《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林资发〔2013〕71号)、《云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云林规〔2019〕2号)和《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向主管部门履行手续,落实公益林补偿和保护工作。 (2)项目对公益林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为此,根据占用的公益林区域的地形地貌及扰动情况,对临时占用的公益林区域内采取植物恢复措施。对于植物物种的选取,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并且注意乔灌草的合理搭配。植被恢复主要从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着重考虑植被的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3)同时,项目运行后要跟踪监测,加强对临时占用公益林区域内的植被(包括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的管理与养护。 (4)建设单位应根据林业用地的管理规定,按照林地调查结果确定的范围、面积进行作业,办理相关手续,交纳森林资源补偿费,并对临时占用的部分进行施工后的恢复。避免超计划占用林地,严禁随意扩大占地范围。项目必须在取得林地征用审批手续的前提方可开工建设。,不得越界施工,不得滥砍滥伐。 | ||||||||||||||||||||||||||||||||||||||||||||||||||||||||||||||||||||||||||||||||||||||||||||||||||||||||||||||||||||||||||||||||||||||||||||||||||||||||||||||||||||||||||||||||||||||||||||||||||||||||||||||||||||||||||||||||||||||||||||||||||||||||||||||||||||||||||||||||||||||||||||||||||||||||||||||||||||||||||||||||||||||||||||||||||||||||||||||||||||||||||||||||||||||||||||||||||||||||||||||||||||||||||||||||||||||||||||||||||||||
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不设置值班人员,将实现无人值守,远程操作监控运行,仅每周有工作人员巡检一次。 气象雷达为定向发射天线,且垂直方向与地面有一定夹角,天线运行时仅对电磁环境和声环境有影响,项目运营期污染物的排放具体如下: 2.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无生产性废气产生,产生废气主要来源于备用柴油发电机废气,主要污染物为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由于项目使用能源主要为电力,同时使用UPS不间断电源,一般情况下供电部门可以保证雷达站用电,为保障停电时雷达站的用电需求,项目配备1台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电力供应的备用电源。 项目柴油发电机每年使用时间很短,产生的废气量较少,经自然扩散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2.2废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为无人值守,无生产废水产生。 2.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1)噪声源强 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日常运行过程中箱式变压器、发射机、雷达站机房空调室外机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和断电状态下柴油发电机运行时噪声。柴油发电机使用频率较小(只有停电时才会使用,且设备置于室内)。天线罩内和机房内均布置空调,箱式变压器、空调外机置于室外。 表4.2-1 主要产噪设备情况一览表 单位:dB(A)
2、噪声影响分析 (1)评价标准 项目位于 (略) 宁蒗县紫玛街道红旗社区大木杆村,所在区域为声环境1类功能区,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1类标准。 (2)厂界噪声预测模式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21)的要求,项目声环境预测采用的模型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21)附录B(规范性附录)中“B.1工业噪声预测计算模型”。声源位于室内,室内声源可采用等效室外声源声功率级法进行计算。 Lp2=Lp1-(TL+6) 式中:Lp1-靠近开口处(或窗户)室内某倍频带的声压级或A声级,dB; Lp2-靠近开口处(或窗户)室外某倍频带的声压级或A声级,dB; ? TL-隔墙(或窗户)倍频带或A声级的隔声量,dB。 设第i个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为LAi,在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ti;第j个等效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为LAj,在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tj,则项目声源对预测点产生的贡献值(Leqg)为:
式中: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噪声贡献值,dB; T-用于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s; N-室外声源个数; ti-在T时间内i个声源工作时间,s; M- 等效室外声源个数; tj-在T时间内j个声源工作时间,s。 (3)声源与厂界距离 厂界围墙隔声量取值5dB。 项目主要声源与厂界距离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2 项目主要声源与厂界距离 单位:m
(4)厂界预测结果及评价 运营期间噪声源强及影响预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3 项目主要声源在厂界贡献值和达标情况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项目设备产生的噪声在选用低噪声设备和经过厂房阻隔后,东、北厂界昼夜间噪声预测值均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1类标准要求;南、西厂界昼间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1类标准要求,夜间超标。柴油发电机为备用设备,在断电情况下启用,使用时间很少,且项目500m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对环境影响很小,为减缓柴油发电机噪声影响,加强发电机减震垫等的安装及检修,另外,加强厂界四周林木维护,可降低一定的噪声影响。 在不考虑备用发电机情况下,东、南、西、北厂界噪声预测值分别为25.7dB(A)、39.2dB(A)、39.0dB(A)、34.7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1类标准要求。 (5)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噪声评价范围不存在环境保护目标。为了进一步减少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议定期维护保养设备,使设备稳定、低噪声状态运行。项目噪声监测计划见下表。 表2-4 环境监测计划一览表
4.2.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分为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危险废物为UPS电源报废后的废旧蓄电池、柴油发电机等设备维修产生的废机油、箱式变压器事故油。 (1)生活垃圾 项目区内设置1个垃圾桶,巡检人员每周检查一次,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0kg/次计算,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2kg/a,产生的生活垃圾经自主收集后送往附近村庄指定的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2)危险废物 ①废旧蓄电池 项目配电房拟设置不间断电源UPS,目前UPS所用的蓄电池均为免维修的密封铅酸蓄电池,设计寿命普遍是3-5年,每次更换的废旧蓄电池约0.3t,更换下的废旧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31,废物代码为900-052-31。更换下来的废蓄电池收集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②废机油 项目备用柴油发电机设备维修时,每年需更换一次机油,由于备用柴油发电机只有在雷达站停电的情况下启用,每年累计使用时间较短,因此产生的废机油量很少,约为0.01t。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08,废物代码为900-214-08。项目区设置1间2m2的危险废物暂存间,废机油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③箱式变压器事故油 项目站点内配备30kVA箱式变压器一台,箱式变压器底部设置事故油池一座。箱式变压器故障时,底部事故油产生量约0.01t,事故油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08,废物代码为900-220-08。事故油经危废暂存间暂存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处置。 表2-5 固废产生情况一览表
表2-6 危险废物汇总表
(3)危废暂存间建设要求 ①危废暂存间设置应严格按照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2023)的有关规定,做好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防止二次污染,必须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分类管理,分类存放;配备必要的危险品事故防范和应急技术装备; ②危废暂存间地面按照重点防渗区进行防渗处理,防渗层为至少1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烯,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环评建议采用混凝土硬化,并在地面上方采用2mm厚的环氧树脂进行防渗; ③加强工作人员危险品贮存、使用危险品事故防范和应急技术装备常识,危废暂存间管理人员须经过专业知识培训,避免应操作不当造成油品泄漏; ④设置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载危险废物的来源、数量、特性、包装容器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贮存期间,定期对存储容器进行检查,及时更换破损容器; ⑤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盛装危险废物。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及材质要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且必须完好无损;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材质和衬里要与危险废物相容。必须定期对所贮存的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及贮存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 ⑥加强对设备进行检查和巡视,发现漏油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项目运营后,产生的各种固体废物,均可得到合理的处置,处置率达100%。 2.5电磁辐射影响分析 根据《丽江宁蒗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系统建设项目电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结论如下: (1)根据预测结果,近场区天线主射方向的平均功率密度的达标距离为58m,超过此距离均满足0.248W/m2的评价标准要求;近场区天线主射方向的峰值功率状态下全部达标,无超标区域;近场区天线主射方向的电场强度的达标距离为61m,超过此距离均满足9.488V/m的评价标准要求;近场区天线主射方向的磁场强度的达标距离为60m,超过此距离均满足0.0254A/m的评价标准要求。但项目主射方向为0.5°仰角,因此在雷达塔楼61m范围内超标区域位于空中,即15m(雷达塔高度)以上空域为超标区域,对地面影响较小。 (2)依据上一条,估算本项目主瓣方向安全防护距离为61m。 (3)据预测结果,近场区安全防护距离内天线副瓣方向的平均功率密度在离地高度13.20m以下,近场区天线副瓣方向的平均功率密度满足0.248W/m2的评价标准要求;峰值功率密度满足248W/m2的评价标准要求;电场强度满足9.488V/m的评价标准要求;磁场强度满足0.0254A/m的评价标准要求。 近场区安全防护距离内天线副瓣方向的平均功率密度在离地高度13.20m以上,距天线水平距离1m处的天线副瓣方向的平均功率密度不满足0.248W/m2的评价标准要求。 (4)根据预测,在远场区主射范围内,平均功率、瞬时功率条件下任意一点处的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预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的限值要求。 (5)本次将近场区天线水平距离0m<L≤61m划为电磁环境影响控制范围,0m<L≤61m(360°)范围内建筑物高度不得超过13.2m,以雷达塔楼地面海拔高3182m为基准。 环评要求:建设单位需依据天气雷达的电磁环境保护及使用条件要求,本项目划定的电磁环境影响控制距离应在当地规划部门备案,并由相关部门有效控制该范围内新建建筑物高度。 综上所述,项目为天气雷达建设项目,技术成熟、可靠、安全,项目建设区域电磁环境本底现状满足环评标准要求,本项目严格执行报告表及项目设计中提出的相应电磁环境保护措施及要求,能有效控制工程建设对电磁环境的影响。从电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2.6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环境风险评价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施工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炸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2.6.1风险源调查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B所列风险物质,项目对环境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项目涉及的风险物质为:发电机使用的柴油、维修保养更换的废机油和箱式变压器事故油; (2)设备电线及接头的检修及维护, (略) 老化、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火灾事故,引发山火。 2.6.2环境风险分析 (1)环境风险物质特性分析 项目主要为气象雷达站的建设,项目运营期涉及到的风险物质主要为发电机使用的柴油和维修保养更换的废机油,项目运营期涉及的风险物质及其储存量见下表: 表2-7 危险物质数量及分布情况
表2-8 柴油理化性质、危险特性一览表
(2)环境风险物质影响途径 ①柴油、废机油、箱式变压器事故油 泄漏:当柴油、废机油及箱式变压器事故油发生泄漏后,会通过项目区地表入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区域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火灾引发次生反应:柴油、废机油及箱式变压器事故油属于易燃物,泄漏后遇明火、高热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发生火灾、爆炸后燃烧产物主要为NOX、CO2等,当不完全燃烧时将产生CO,将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②设备电线及接头检修及维护, (略) 老化、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火灾事故,引发山火。 4.2.6.3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柴油、废机油泄漏和箱变事故油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①危废暂存间设置应严格按照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2023)的有关规定,做好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防止二次污染,必须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分类管理,分类存放;配备必要的危险品事故防范和应急技术装备; ②危废暂存间地面按照重点防渗区进行防渗处理,防渗层为至少1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烯,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环评建议采用混凝土硬化,并在地面上方采用2mm厚的环氧树脂进行防渗; ③加强工作人员危险品贮存、使用危险品事故防范和应急技术装备常识,危废暂存间管理人员须经过专业知识培训,避免应操作不当造成油品泄漏; ④设置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载危险废物的来源、数量、特性、包装容器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贮存期间,定期对存储容器进行检查,及时更换破损容器; ⑤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盛装危险废物。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及材质要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且必须完好无损;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材质和衬里要与危险废物相容。必须定期对所贮存的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及贮存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 ⑥加强对设备进行检查和巡视,发现漏油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2)箱式变压器事故油泄漏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①箱式变压器事故池(容积2m3)设计需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应严格做好防雨、防渗、防腐蚀措施,定期检查和维护油池;防渗层需满足,防渗层为至少1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烯,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 ②加强工作人员事故防范和应急技术装备的常识,工作人员须经过专业的知识培训,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事故油泄漏; ③加强对设备进行检查和巡视,发现漏油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3)电磁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项目使用的雷达发射机屏蔽体的结构设计合理,不会引起尖端辐射。评价针对事故可能发生的原因,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①正确设置发射机设备各项参数,使其输出匹配,对操作人员需经过严格的上岗培训; ②改进发射机屏蔽接地的效果,避免造成屏蔽体的二次辐射; ③雷达塔顶设置玻璃钢避雷针,避雷针底座安装螺栓使用热镀锌扁钢直 (略) ; ④为防雷电波侵入,电缆进出线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 ⑤为防止非工作人员进入雷达台站内,项目区四周设置2m高围栏。同时为防止人员误入天线顶部,该雷达站天线加装天线罩,并设置高压连锁装置,即人员在工作状态下进入天线罩时,雷达天线高压将自动断电,实现对误入人员的保护; ⑥严格限制天线扫描仰角,仰角应在0.5°以上运行; ⑦近场区0m<L≤61m(360°)范围内建筑物高度不得超过13.2m,以雷达塔楼地面海拔高3182m为基准。 (3)火灾引发的次生反应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①加强设备电线及接头的检修及维护, (略) 老化、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火灾事故。 ②设置危险警示牌,配备消防沙和灭火器。 ③项目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原料的运输、贮存、使用过程的管理;在原料存放和使用过程中,应加强专人管理,禁止吸烟,禁止明火产生,整个车间均要防火防爆;为防止摩擦、冲击等发热、发火花而起火;电气设备应定期检修,发现可能引起火花,短路,发热及电气绝缘损坏,接触电阻;为监视整个厂区的生产运行情况、火灾及安全防范,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事故应急预案,防止爆炸、火灾等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故。 ④严格规范员工操作,做好防护措施,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素质,严格执行作业规程,严禁违章作业,防止因失误操作造成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 4.2.6.4结论 项目涉及的风险物质为柴油和废机油,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类型主要为油品泄漏、电磁环境风险和火灾引发的次生反应。项目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认真落实本评价提出的风险防范措施,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提交当地环保部门备案,定期进行预案演练,将可大大降低项目的环境风险,减少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项目环境风险是可控的。 |
(略) 生态环境局
2024年6月28日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丽江宁蒗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系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现将拟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日期为2024年6月28日—2024年7月4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5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88-*
传真:0888-*
通讯地址: (略) 古 (略)
邮编:*
项目名称 | 丽江宁蒗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系统建设项目 | |||||||||||||||||||||||||||||||||||||||||||||||||||||||||||||||||||||||||||||||||||||||||||||||||||||||||||||||||||||||||||||||||||||||||||||||||||||||||||||||||||||||||||||||||||||||||||||||||||||||||||||||||||||||||||||||||||||||||||||||||||||||||||||||||||||||||||||||||||||||||||||||||||||||||||||||||||||||||||||||||||||||||||||||||||||||||||||||||||||||||||||||||||||||||||||||||||||||||||||||||||||||||||||||||||||||||||||||||||||
建设地点 | (略) 宁蒗县 | |||||||||||||||||||||||||||||||||||||||||||||||||||||||||||||||||||||||||||||||||||||||||||||||||||||||||||||||||||||||||||||||||||||||||||||||||||||||||||||||||||||||||||||||||||||||||||||||||||||||||||||||||||||||||||||||||||||||||||||||||||||||||||||||||||||||||||||||||||||||||||||||||||||||||||||||||||||||||||||||||||||||||||||||||||||||||||||||||||||||||||||||||||||||||||||||||||||||||||||||||||||||||||||||||||||||||||||||||||||
建设单位 |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气象局 | |||||||||||||||||||||||||||||||||||||||||||||||||||||||||||||||||||||||||||||||||||||||||||||||||||||||||||||||||||||||||||||||||||||||||||||||||||||||||||||||||||||||||||||||||||||||||||||||||||||||||||||||||||||||||||||||||||||||||||||||||||||||||||||||||||||||||||||||||||||||||||||||||||||||||||||||||||||||||||||||||||||||||||||||||||||||||||||||||||||||||||||||||||||||||||||||||||||||||||||||||||||||||||||||||||||||||||||||||||||
评价单位 | 云南中环 (略) | |||||||||||||||||||||||||||||||||||||||||||||||||||||||||||||||||||||||||||||||||||||||||||||||||||||||||||||||||||||||||||||||||||||||||||||||||||||||||||||||||||||||||||||||||||||||||||||||||||||||||||||||||||||||||||||||||||||||||||||||||||||||||||||||||||||||||||||||||||||||||||||||||||||||||||||||||||||||||||||||||||||||||||||||||||||||||||||||||||||||||||||||||||||||||||||||||||||||||||||||||||||||||||||||||||||||||||||||||||||
项目概况: 建设雷达塔1座,并部署1部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项目主要由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组成。 | ||||||||||||||||||||||||||||||||||||||||||||||||||||||||||||||||||||||||||||||||||||||||||||||||||||||||||||||||||||||||||||||||||||||||||||||||||||||||||||||||||||||||||||||||||||||||||||||||||||||||||||||||||||||||||||||||||||||||||||||||||||||||||||||||||||||||||||||||||||||||||||||||||||||||||||||||||||||||||||||||||||||||||||||||||||||||||||||||||||||||||||||||||||||||||||||||||||||||||||||||||||||||||||||||||||||||||||||||||||||
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1大气环境防治措施 (1)场地平整和施工作业面扬尘 ①在施工场地清理阶段,做到先洒水,后清扫,防止扬尘产生。 ②施工场地做到物料堆放覆盖、施工现场地面硬化、物料运输车辆密闭运输。 ③施工场地定期洒水,以有效防止扬尘,在风速大于四级风速气象条件下加大洒水量及洒水频次。 ④临时堆场上 (略) 、防尘布,加大临时堆场区域洒水降尘频率。 (2)道路扬尘 ①建设单位在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文明施工,避免在大风时运输土石方。 ②运输、装卸建筑材料时,要采用轻装轻卸,尤其是泥沙等运输必须控制其散落和扬尘的污染;进出工地的运输车辆减速行驶,车辆限速。 (3)施工机械废气 ①应尽量使用电动施工机械或尾气排放达标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施工机械设备。 ②定期对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进行维护检修。 1.2废水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周期为5个月,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施工废水主要为混凝土养护废水和雨水冲刷产生的含泥沙地表径流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和少量石油类,SS浓度一般400~1000mg/L。施工现场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洗手清洁废水。施工现场设置临时沉淀池,底部铺设工程塑料布进行防渗,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临时沉淀设施(1m3)收集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 1.3噪声防治措施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噪声、作业噪声、运输车辆噪声。为减轻施工期对周围环境影响,项目施工期需注意采取以下措施: (1)在符合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取噪声低、振动小、能耗小的先进设备。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机械噪声增大的现象发生,避免偶发噪声发生; (2)加快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3)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宣传和教育,使他们认真落实各项降噪措施,做到文明施工; (4)运输施工物资应注意合理安排施工物料运输时间。 (5)加强对施工场地的噪声管理,文明施工,做好区内交通组织,施工场地车辆途经沿线村庄时应低速、禁鸣,设立专人负责。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将项目施工期施工机械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施工场界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即:昼间≤70dB,夜间≤55dB。随着项目施工结束,施工噪声污染将随之消失,在严格执行上述措施的前提下,项目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1.4固体废物影响 (1)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清运至附近村庄生活垃圾收集点,定期清运处置。 (2)土石方 根据可研报告,项目占地面积很小,项目挖方量约为120m3,用于站址区域回填及绿化覆土,无弃方产生。 (3)建筑垃圾 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建筑垃圾,根据《环境卫生工程》中“建筑垃圾的产生与循环利用管理”,主要成份以废混凝土、废砖瓦、废木料、废钢材等惰性材料为主,建筑垃圾能回用的进行回收利用,如不能回用的由施工单位及时收集并清运至有关部门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点,禁止与生活垃圾混合,禁止随意丢弃。 1.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进场施工之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保护意识教育,让每一个施工人员了解生态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相关注意事项。教育施工人员,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及相关规定,禁止随意破坏植被和捕猎野生动物,自觉保护好项目周边的各种动物、植物和自然景观。 (2)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控制施工厂界,不得越界施工,贯彻落实“尽量少占地、少破坏植被”的原则,减少对施工区域周边地表植被的压占和扰动,不得随意扩大施工范围; (3)合理安排工期,缩短施工时间,同时施工场地周边设置截排水沟,减少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 (4)施工人员要注意生产和生活用火,以免引发森林火灾,造成对植被和生境的不必要的破坏; (5)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对临时占地进行土地平整,尽快实施生态恢复措施,恢复土地原有使用功能; (6)施工结束后采用当地常见树种对站区空地进行绿化。 该项目永久占地面积很小,仅400m2,对当地土地利用格局不会造成大的改变。 项目永久性占地主要占用林地,主要为云南松,该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重要性都比较低,项目建设对周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将会比较小。且项目占地面积很小,仅400m2,总体而言,项目施工期会造成植物数量减少,但对于项目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影响有限,不会造成评价区内物种多样性及植被多样性的明显减少。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经采取相应措施,工程结束后可逐渐恢复。对植被的生物量、生态功能影响不大,只要采取相应措施,将不会加重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风蚀。所以,项目对植被不会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 评价区未发现无国家级及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不存在对特殊保护植物影响。 综上,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1.6施工期公益林保护措施 项目已充分考虑了尽可能减少占用公益林地,但因雷达项目的特殊性,选址首要确保净空条件满足要求,经过筛选阴山山顶为最适宜的选址。根据《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林资发〔2013〕71号)严格控制工程建设使用国家级公益林地,确需使用的,严格办理使用林地手续。项目为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民生建设项目,按照《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即可满足要求。 要求建设单位施工期间严格采取以下措施: (1)建设单位应按《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林资发〔2013〕71号)、《云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云林规〔2019〕2号)和《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向主管部门履行手续,落实公益林补偿和保护工作。 (2)项目对公益林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为此,根据占用的公益林区域的地形地貌及扰动情况,对临时占用的公益林区域内采取植物恢复措施。对于植物物种的选取,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并且注意乔灌草的合理搭配。植被恢复主要从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着重考虑植被的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3)同时,项目运行后要跟踪监测,加强对临时占用公益林区域内的植被(包括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的管理与养护。 (4)建设单位应根据林业用地的管理规定,按照林地调查结果确定的范围、面积进行作业,办理相关手续,交纳森林资源补偿费,并对临时占用的部分进行施工后的恢复。避免超计划占用林地,严禁随意扩大占地范围。项目必须在取得林地征用审批手续的前提方可开工建设。,不得越界施工,不得滥砍滥伐。 | ||||||||||||||||||||||||||||||||||||||||||||||||||||||||||||||||||||||||||||||||||||||||||||||||||||||||||||||||||||||||||||||||||||||||||||||||||||||||||||||||||||||||||||||||||||||||||||||||||||||||||||||||||||||||||||||||||||||||||||||||||||||||||||||||||||||||||||||||||||||||||||||||||||||||||||||||||||||||||||||||||||||||||||||||||||||||||||||||||||||||||||||||||||||||||||||||||||||||||||||||||||||||||||||||||||||||||||||||||||||
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不设置值班人员,将实现无人值守,远程操作监控运行,仅每周有工作人员巡检一次。 气象雷达为定向发射天线,且垂直方向与地面有一定夹角,天线运行时仅对电磁环境和声环境有影响,项目运营期污染物的排放具体如下: 2.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无生产性废气产生,产生废气主要来源于备用柴油发电机废气,主要污染物为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由于项目使用能源主要为电力,同时使用UPS不间断电源,一般情况下供电部门可以保证雷达站用电,为保障停电时雷达站的用电需求,项目配备1台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电力供应的备用电源。 项目柴油发电机每年使用时间很短,产生的废气量较少,经自然扩散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2.2废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为无人值守,无生产废水产生。 2.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1)噪声源强 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日常运行过程中箱式变压器、发射机、雷达站机房空调室外机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和断电状态下柴油发电机运行时噪声。柴油发电机使用频率较小(只有停电时才会使用,且设备置于室内)。天线罩内和机房内均布置空调,箱式变压器、空调外机置于室外。 表4.2-1 主要产噪设备情况一览表 单位:dB(A)
2、噪声影响分析 (1)评价标准 项目位于 (略) 宁蒗县紫玛街道红旗社区大木杆村,所在区域为声环境1类功能区,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1类标准。 (2)厂界噪声预测模式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21)的要求,项目声环境预测采用的模型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21)附录B(规范性附录)中“B.1工业噪声预测计算模型”。声源位于室内,室内声源可采用等效室外声源声功率级法进行计算。 Lp2=Lp1-(TL+6) 式中:Lp1-靠近开口处(或窗户)室内某倍频带的声压级或A声级,dB; Lp2-靠近开口处(或窗户)室外某倍频带的声压级或A声级,dB; ? TL-隔墙(或窗户)倍频带或A声级的隔声量,dB。 设第i个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为LAi,在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ti;第j个等效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为LAj,在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tj,则项目声源对预测点产生的贡献值(Leqg)为:
式中: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噪声贡献值,dB; T-用于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s; N-室外声源个数; ti-在T时间内i个声源工作时间,s; M- 等效室外声源个数; tj-在T时间内j个声源工作时间,s。 (3)声源与厂界距离 厂界围墙隔声量取值5dB。 项目主要声源与厂界距离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2 项目主要声源与厂界距离 单位:m
(4)厂界预测结果及评价 运营期间噪声源强及影响预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3 项目主要声源在厂界贡献值和达标情况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项目设备产生的噪声在选用低噪声设备和经过厂房阻隔后,东、北厂界昼夜间噪声预测值均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1类标准要求;南、西厂界昼间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1类标准要求,夜间超标。柴油发电机为备用设备,在断电情况下启用,使用时间很少,且项目500m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对环境影响很小,为减缓柴油发电机噪声影响,加强发电机减震垫等的安装及检修,另外,加强厂界四周林木维护,可降低一定的噪声影响。 在不考虑备用发电机情况下,东、南、西、北厂界噪声预测值分别为25.7dB(A)、39.2dB(A)、39.0dB(A)、34.7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1类标准要求。 (5)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噪声评价范围不存在环境保护目标。为了进一步减少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议定期维护保养设备,使设备稳定、低噪声状态运行。项目噪声监测计划见下表。 表2-4 环境监测计划一览表
4.2.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分为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危险废物为UPS电源报废后的废旧蓄电池、柴油发电机等设备维修产生的废机油、箱式变压器事故油。 (1)生活垃圾 项目区内设置1个垃圾桶,巡检人员每周检查一次,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0kg/次计算,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2kg/a,产生的生活垃圾经自主收集后送往附近村庄指定的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2)危险废物 ①废旧蓄电池 项目配电房拟设置不间断电源UPS,目前UPS所用的蓄电池均为免维修的密封铅酸蓄电池,设计寿命普遍是3-5年,每次更换的废旧蓄电池约0.3t,更换下的废旧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31,废物代码为900-052-31。更换下来的废蓄电池收集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②废机油 项目备用柴油发电机设备维修时,每年需更换一次机油,由于备用柴油发电机只有在雷达站停电的情况下启用,每年累计使用时间较短,因此产生的废机油量很少,约为0.01t。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08,废物代码为900-214-08。项目区设置1间2m2的危险废物暂存间,废机油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③箱式变压器事故油 项目站点内配备30kVA箱式变压器一台,箱式变压器底部设置事故油池一座。箱式变压器故障时,底部事故油产生量约0.01t,事故油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08,废物代码为900-220-08。事故油经危废暂存间暂存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处置。 表2-5 固废产生情况一览表
表2-6 危险废物汇总表
(3)危废暂存间建设要求 ①危废暂存间设置应严格按照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2023)的有关规定,做好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防止二次污染,必须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分类管理,分类存放;配备必要的危险品事故防范和应急技术装备; ②危废暂存间地面按照重点防渗区进行防渗处理,防渗层为至少1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烯,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环评建议采用混凝土硬化,并在地面上方采用2mm厚的环氧树脂进行防渗; ③加强工作人员危险品贮存、使用危险品事故防范和应急技术装备常识,危废暂存间管理人员须经过专业知识培训,避免应操作不当造成油品泄漏; ④设置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载危险废物的来源、数量、特性、包装容器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贮存期间,定期对存储容器进行检查,及时更换破损容器; ⑤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盛装危险废物。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及材质要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且必须完好无损;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材质和衬里要与危险废物相容。必须定期对所贮存的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及贮存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 ⑥加强对设备进行检查和巡视,发现漏油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项目运营后,产生的各种固体废物,均可得到合理的处置,处置率达100%。 2.5电磁辐射影响分析 根据《丽江宁蒗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系统建设项目电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结论如下: (1)根据预测结果,近场区天线主射方向的平均功率密度的达标距离为58m,超过此距离均满足0.248W/m2的评价标准要求;近场区天线主射方向的峰值功率状态下全部达标,无超标区域;近场区天线主射方向的电场强度的达标距离为61m,超过此距离均满足9.488V/m的评价标准要求;近场区天线主射方向的磁场强度的达标距离为60m,超过此距离均满足0.0254A/m的评价标准要求。但项目主射方向为0.5°仰角,因此在雷达塔楼61m范围内超标区域位于空中,即15m(雷达塔高度)以上空域为超标区域,对地面影响较小。 (2)依据上一条,估算本项目主瓣方向安全防护距离为61m。 (3)据预测结果,近场区安全防护距离内天线副瓣方向的平均功率密度在离地高度13.20m以下,近场区天线副瓣方向的平均功率密度满足0.248W/m2的评价标准要求;峰值功率密度满足248W/m2的评价标准要求;电场强度满足9.488V/m的评价标准要求;磁场强度满足0.0254A/m的评价标准要求。 近场区安全防护距离内天线副瓣方向的平均功率密度在离地高度13.20m以上,距天线水平距离1m处的天线副瓣方向的平均功率密度不满足0.248W/m2的评价标准要求。 (4)根据预测,在远场区主射范围内,平均功率、瞬时功率条件下任意一点处的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预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的限值要求。 (5)本次将近场区天线水平距离0m<L≤61m划为电磁环境影响控制范围,0m<L≤61m(360°)范围内建筑物高度不得超过13.2m,以雷达塔楼地面海拔高3182m为基准。 环评要求:建设单位需依据天气雷达的电磁环境保护及使用条件要求,本项目划定的电磁环境影响控制距离应在当地规划部门备案,并由相关部门有效控制该范围内新建建筑物高度。 综上所述,项目为天气雷达建设项目,技术成熟、可靠、安全,项目建设区域电磁环境本底现状满足环评标准要求,本项目严格执行报告表及项目设计中提出的相应电磁环境保护措施及要求,能有效控制工程建设对电磁环境的影响。从电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2.6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环境风险评价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施工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炸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2.6.1风险源调查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B所列风险物质,项目对环境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项目涉及的风险物质为:发电机使用的柴油、维修保养更换的废机油和箱式变压器事故油; (2)设备电线及接头的检修及维护, (略) 老化、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火灾事故,引发山火。 2.6.2环境风险分析 (1)环境风险物质特性分析 项目主要为气象雷达站的建设,项目运营期涉及到的风险物质主要为发电机使用的柴油和维修保养更换的废机油,项目运营期涉及的风险物质及其储存量见下表: 表2-7 危险物质数量及分布情况
表2-8 柴油理化性质、危险特性一览表
(2)环境风险物质影响途径 ①柴油、废机油、箱式变压器事故油 泄漏:当柴油、废机油及箱式变压器事故油发生泄漏后,会通过项目区地表入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区域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火灾引发次生反应:柴油、废机油及箱式变压器事故油属于易燃物,泄漏后遇明火、高热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发生火灾、爆炸后燃烧产物主要为NOX、CO2等,当不完全燃烧时将产生CO,将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②设备电线及接头检修及维护, (略) 老化、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火灾事故,引发山火。 4.2.6.3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柴油、废机油泄漏和箱变事故油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①危废暂存间设置应严格按照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2023)的有关规定,做好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防止二次污染,必须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分类管理,分类存放;配备必要的危险品事故防范和应急技术装备; ②危废暂存间地面按照重点防渗区进行防渗处理,防渗层为至少1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烯,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环评建议采用混凝土硬化,并在地面上方采用2mm厚的环氧树脂进行防渗; ③加强工作人员危险品贮存、使用危险品事故防范和应急技术装备常识,危废暂存间管理人员须经过专业知识培训,避免应操作不当造成油品泄漏; ④设置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载危险废物的来源、数量、特性、包装容器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贮存期间,定期对存储容器进行检查,及时更换破损容器; ⑤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盛装危险废物。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及材质要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且必须完好无损;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材质和衬里要与危险废物相容。必须定期对所贮存的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及贮存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 ⑥加强对设备进行检查和巡视,发现漏油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2)箱式变压器事故油泄漏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①箱式变压器事故池(容积2m3)设计需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应严格做好防雨、防渗、防腐蚀措施,定期检查和维护油池;防渗层需满足,防渗层为至少1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烯,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 ②加强工作人员事故防范和应急技术装备的常识,工作人员须经过专业的知识培训,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事故油泄漏; ③加强对设备进行检查和巡视,发现漏油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3)电磁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项目使用的雷达发射机屏蔽体的结构设计合理,不会引起尖端辐射。评价针对事故可能发生的原因,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①正确设置发射机设备各项参数,使其输出匹配,对操作人员需经过严格的上岗培训; ②改进发射机屏蔽接地的效果,避免造成屏蔽体的二次辐射; ③雷达塔顶设置玻璃钢避雷针,避雷针底座安装螺栓使用热镀锌扁钢直 (略) ; ④为防雷电波侵入,电缆进出线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 ⑤为防止非工作人员进入雷达台站内,项目区四周设置2m高围栏。同时为防止人员误入天线顶部,该雷达站天线加装天线罩,并设置高压连锁装置,即人员在工作状态下进入天线罩时,雷达天线高压将自动断电,实现对误入人员的保护; ⑥严格限制天线扫描仰角,仰角应在0.5°以上运行; ⑦近场区0m<L≤61m(360°)范围内建筑物高度不得超过13.2m,以雷达塔楼地面海拔高3182m为基准。 (3)火灾引发的次生反应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①加强设备电线及接头的检修及维护, (略) 老化、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火灾事故。 ②设置危险警示牌,配备消防沙和灭火器。 ③项目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原料的运输、贮存、使用过程的管理;在原料存放和使用过程中,应加强专人管理,禁止吸烟,禁止明火产生,整个车间均要防火防爆;为防止摩擦、冲击等发热、发火花而起火;电气设备应定期检修,发现可能引起火花,短路,发热及电气绝缘损坏,接触电阻;为监视整个厂区的生产运行情况、火灾及安全防范,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事故应急预案,防止爆炸、火灾等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故。 ④严格规范员工操作,做好防护措施,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素质,严格执行作业规程,严禁违章作业,防止因失误操作造成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 4.2.6.4结论 项目涉及的风险物质为柴油和废机油,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类型主要为油品泄漏、电磁环境风险和火灾引发的次生反应。项目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认真落实本评价提出的风险防范措施,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提交当地环保部门备案,定期进行预案演练,将可大大降低项目的环境风险,减少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项目环境风险是可控的。 |
(略) 生态环境局
2024年6月28日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