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关于实施兴海县2024年衔接资金项目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兴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关于实施兴海县2024年衔接资金项目的公示

为让公众充分了解和支持兴海县2024年衔接资金项目的建设,使建设单位充分考虑公众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现就该工程的主要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

一、建设项目名称及概要

项目名称(一):2024 年度河卡镇宁曲村种养殖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兴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

建设地点:兴海县河卡镇宁曲村

建设期限:2024年01月~2024年12月。

建设内容:建设牛畜棚2座,每座 542.42 ㎡,共 1084.84 ㎡;饲草料加工车间 1 座,每座 205.54 ㎡;储草棚 1 座,每座 205.54 ㎡;堆粪棚 200.18 ㎡;消毒、兽医室 33.74 ㎡;防疫栏、配套设施及农机机械设备购置,新建主入口处设消毒池1处,监控设备、室外供电工程等配套设施。

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类别:基础设施建设类。

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 529.35 万元,其中 489.10 万元为中央预算内资金;40.25 万元为县财政配套资金。

项目负责人:拉毛卓玛

联农带农:结合“以生产资料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用工按劳取酬、收益按股分红” 为主要内容,成功探索出符合地域发展现状和特点,按照村集体+农牧户的运营模式。下一步,按照“稳妥发展,逐步规范,增加投入,提升素质”的总体思路,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发展与规范并举,做到“四个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善于抓最具特色的产业,以特色产业培育优质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提升的精神理念,努力提升合作社的运营能力,进一步规范业务制度,加强打造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力度,积极创建畜产品加销一体化服务新机制。以多种经营手段,培养一批技术致富能手,带动群众发展三、 四产业的积极性,拓宽就业和增收渠道,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带动牧民就业增 收,实现共同富裕。 项目建设单位将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村集体+农牧户的运营模式,通过 多种方式,带动饲草种植户、养殖户等增产增收, 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提高牧民参与程度

强化牧民主体地位,通过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租赁等形式,确立村集体合作社经营与牧户之间以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方式合作,引导牧户以草地、牲畜、资金、劳动、技术等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营,与牧民 建立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联农带农紧密挂钩,提高牧民组 (略) 场竞争力,激发牧民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二、联农带农机制

一是带动农牧户发展生产方面,引导支持农牧户、脱贫户、监测户等通过 托管、流转耕地等多种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其实现稳定收益。二是吸 纳农牧民劳动力稳定就业,合作社规范用工方式,吸纳脱贫人口、有意愿的农 牧户劳动力就近实现就业,实行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方式,聘用低收 入家庭成员到合作社务工,在解决合作社用工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困难群众的收入水平,稳定增加劳动力工资性收入。三是促进农牧户共享资产收益,合作社的每年收益以按股分红方式,扣除提取的 30%公益金后,70%全部用于合作社分红。公益项目每年义务劳动为 60 天(主要集体活动按每户分配一人义务劳动),每年牦牛的奶制品按合作社人均分配,农牧户通过增加财产性收益提高收入。

三、创新收益分享模式

强化村集体经济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增收机制,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 金、牧民变股东“三变模式”,以村集体领导为核心,村集体合作社为载体,将散弱牧户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结合,构建产业共融、产权共有、村民共治、发展共享的村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四、强化扶持政策与监督投入机制

推进财政资金股权化改革。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将财 政补助资金量化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共同持股,让牧民分享增值效益。强化监督投入机制。将财政扶持资金与联农带农直接挂钩,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 的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项目名称(二):2024年度温泉乡盖什干村种植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兴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

建设地点:兴海县温泉乡盖什干村

建设期限:2024年2月—2024年10月,

建设内容:新建400m2晾晒大棚1座,400m2农具机械库1座,400m2粮食库1座,配套农机机械设备购置等。

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类别: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517.12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财政支持乡村振兴衔接资金480.00万元,其余县级财政配套资金解决。

项目负责人:索南贡

联农带农联结机制

(一)务工就业带动

通过项目实施,可吸纳温泉乡盖什干村及周边地区具有相应劳动能力的农民长期就业或季节性务工,带动周边农户至少60人就地就近就业,发放劳务费30万元以上,实现农户季节性务工收入5000元以上,将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综合收益率达到11.6%。

(二)土地流转带动

通过土地流转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方式,与种植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发展关系,合作社按照平均每亩600元的价格对农户的150亩土地进行流转,年发放土地流转费9万元,让农户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

(三)技术培训带动

经营主体利用自身资源、产业链、技术、市场信息等优势,对兴海县青稞、油菜种植大户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和示范指导,提升种植技术水平、发展产业效益,增加种植户经营性收入。

(四)服务延伸带动

经营主体对有生产经营服务需要的青稞、油菜种植大户,提供青稞、油菜种植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供求信息、仓储等服务,通过减免服务费,降低青稞、油菜种植大户的生产成本。

项目名称(三):兴海县才乃亥村补短板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兴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

建设地点:2023 年 05 月~2023 年 10 月

建设内容:项目新建农具库房一栋建筑 面积为963.88㎡,结构形式为钢结构门式钢架。新建室外混凝土硬化地面晒 谷场 2031.48㎡。购置设备翻斗车一辆、拖拉机一辆、喷杆喷雾机一台。

项目属性:新建

项目类别:基础设施建设类。

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200.66万元,其中2023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88.92 万元,县财政资金11.74万元。

项目负责人:时秀庆

第一节 利益联结模式

坚持创建“务农、为农、兴农”的主体要求与任务导向,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产增收和增效增收,让农民充分分享项目利益成果。通过入股分红带动模式和务工带动模式,将养殖基地与农户的利益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整体。

务工带动:鼓励合作社优先吸纳当地贫困牧户长期就业或季节性务工,合理确定工资水平,保障工资收入。

第二节 联农带农方式

项目实施后,可带动村内及周边其他产业发展,共同致富。全村共有186户725人,通过项目建设将养殖户、种植户的利益连接起来,户均年纯收入显著提高,带动项目区农牧户增收。吸纳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鼓励基地优先吸纳当地农牧户,以长期就业和季节性务工相结合的方式,合理确定工资水平,保障农民工资收入。本项目将新增长期就业岗位,根据协议优先聘用下鹿圈村的富余劳动力。按年工资收入,带动务工人员增收。

第三节 村集体经济收益

为更好地推动唐乃亥乡下鹿圈村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和凝聚群众功能,结合唐乃亥乡下鹿圈村实际,每年拿出收益的6%作为村集体经济收益资金,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于扩大再生产资金。可分配收益资金的 50%用于扩大再生产,特别是对群众广泛参与、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项目优先列支,保证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2、用于干部绩效奖励。可分配收益资金10%用于干部绩效奖励。

3、用于镇内公益事业发展。可分配收益资金的40%用于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救灾救济等公益事业,着力改善民生。

项目名称(四):兴海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兴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

建设地点:兴海县野马台村、塔洞村

建设期限:2024年1月~2024年5月。

建设内容:根据兴海县野马台村、塔洞村农业生产需求情况,本次设备购置主要为两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购置农机设备拖拉机、翻转犁等共14台。

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类别:基础设施建设类。

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147.76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财政支持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40.00万元,其余县级财政配套资金解决。

项目负责人:卓玛叶庆

联农带农:1、务工就业带动

通过项目实施,可吸纳兴海县野马台村、塔洞村及周边地区具有相应劳动能力的农民长期就业或季节性务工,带动周边农户至少70人就地就近就业,发放劳务费35万元以上,实现农户季节性务工收入5000元以上,将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综合收益率达到11.3%。

2、土地流转带动

通过土地流转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方式,与种植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发展关系,合作社按照平均每亩600元的价格对农户的150亩土地进行流转,年发放土地流转费9万元,让农户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

3、技术培训带动

经营主体利用自身资源、产业链、技术、市场信息等优势,对兴海县青稞、油菜种植大户开展青稞、油菜种植技术培训和示范指导,提升种植技术水平、发展产业效益,增加种植户经营性收入。

4、服务延伸带动

经营主体对有生产经营服务需要的青稞、油菜种植大户,提供青稞、油菜种植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供求信息、仓储等服务,通过减免服务费,降低青稞、油菜种植大户的生产成本。

项目名称(五):兴海县莫多村、麻日毛村补短板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兴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

建设地点:兴海县麻日毛村、莫多村

建设期限:2024年06月~2024年09月

建设内容:该项目主要分二个村建设内容分别为:

1、对2022年兴海县龙藏乡麻日毛村种植、养殖产业发展项目。进行补短板,在已建车间做室外配套三级污水沉淀池一座。为满足生产需求对原加工车间内部进行升级改造(主要改造内容为):

a.拆除部分原有墙体(拆除的原有墙体为200厚混凝土加气块隔墙)。

b.根据使用要求室内增设换鞋、更衣室、洗消间、调料间、包装室、内部参观走廊等,分隔墙体及吊顶所用材料均为洁净板材,洁净板为岩棉机制净化板型号950型,墙面洁净板厚度为100mm厚,吊顶为50mm厚,包装间与参观通道做玻璃隔断。

c.根据室内改造情况对原有照明配电及设备用电线路进行改造并满足使用要求。

d.该项目为食品加工车间,为满足使用要求室内增设紫外线消毒灯具。

e.分割台安装玻璃隔断,玻璃采用10厚钢化玻璃。

f.室内对掉落的吊顶,破损的地面做维修处理。

2、对兴海县曲世安镇莫多村 (略) 级财政专项扶贫藏羊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室外配套水电工程,新建产业用水3.0公里及养殖场地内管网工程(水源地在项目2.0公里处现有供水房内)、新建养殖区内场地用电线路,购置设备自走式青饲料收割机1台,11.2吨运输车一辆。

建设性质:新建及改建

项目类别: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258.38万元,其中2024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39.02万元,县财政资金19.36万元。

项目负责人:吾青杰

联农带农:

第一节 利益联结模式

坚持创建“务农、为农、兴农”的主体要求与任务导向,确立农牧民的主体地位,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带动衣牧民就业增收、增产增收和增效增收,让农牧民充分分享项目利益成果。通过入股分红带动模式和务工带动模式,将养殖基地与农户的利益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整体。

务工带动:鼓励合作社优先吸纳当地贫困牧户长期就业或季节性务工,合理确定工资水平,保障工资收入。

第二节 村集体经济收益

效益主要体现在完成推动兴海县养殖业的同时,有效提高农牧民收入;

通过绿色食品加工及销售示范,带动民族村养殖业和商户高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将带动兴海县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有效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粗放经营向集约化转变,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建立起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防疫、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种植业实现持续增产,农牧民收入渠道有效拓宽,牧民经济收入的显著。

项目名称(六):兴海县温泉乡温泉村牦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兴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

建设地点:兴海县温泉乡温泉村

建设期限:2024年1月~2024年12月。

建设内容:新建500㎡畜棚2座,300㎡草料棚1座,200㎡挤奶棚1座,消毒室、兽医室、防疫栏等辅助设施。

项目属性:新增

项目类别:基础设施建设类。

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本项目总投资为329.28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财政支持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00.00万元,其余县级财政配套资金解决。

项目负责人:吾青杰

联农带农:

1、农牧利益联结

项目建设单位将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牧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多种方式,带动饲草种植户、养殖户等增产增收,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1.1 建立“契约式”利益联结机制

公司建立订单产销利益共同体,引导牧户和消费者以订单合作方式促进产销定向联结,农牧户前期获得生产经营资金和稳定货源的同时,使消费者获得质优价廉产品和体验式服务;鼓励生产基地农牧户与加工企业通过签订购销合同稳定经营收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升规模效益。

1.2 建立“分红式”利益联结机制

以加盟等形式建立企业与农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体,通过“互联网”让项目区内农牧民群众以小股权投资产业项目,根据股份享受相应的产业服务或取得收益分红,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营体系。

1.3 建立“股权式”利益联结机制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整合耕地进行折股量化,建立股权式的发展模式,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养殖农牧业股权合作利益联结共同体,通过互联网平台让农牧户能以小份股权参与农牧业发展模式,实现饲草料加工项目经营者与广大消费者的互惠共赢。

2、村集体经济收益

项目建成后年出栏育肥牛200头以上,出栏牛体重150Kg以上,出栏 (略) 场价8000元/头计算,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60万元,年草场租金、人员工资、草料等各种成本估计为110万元,可实现利润50万元,项目效益显著。根据《村级集体经济经济收益管理办法》,规范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收益资金用于:

a、收益资金优先用于扩大再生产特别是对农民群众广泛参与、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项目优先列支,保证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b、补充村级组织运转经费。

b、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注重把可分配收益资金向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等公益事业倾斜,有效治理“六乱”,着力改善民生,在做好困难党员、困难群众扶贫帮困的基础上)。

项目名称(七): 兴海县2024年子科滩镇黄清村种养殖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兴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

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在子科滩镇黄清村

建设期限:2024年1月~2024年12月。

建设内容:建设牛棚1494.66㎡;储草棚205.54㎡;饲料库房200.18㎡;加工车间205.07㎡;堆粪棚200.18㎡;消毒、兽医室33.74㎡;防疫栏等配套设施及设备购置,新建主入口处设消毒池1处;室外供水管网及监控设备、室外供电工程等配套设施。设备有冷库设备1套、锯骨机1套、真空包装设备1套、工作台5组、手消盆及其他设备1项、拖拉机1辆、撒料车2辆、小型装载机1辆。。

项目属性:新增

项目类别:基础设施建设类。

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总投资493.14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用392.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52%;设备购置费用57.70万元。

项目负责人:赵生辉

联农带农机

(一)、资产收益带动:

随着兴海县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步伐的加快,城乡人民群众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县内外群众尤其是对高原绿色生态鲜奶、鲜肉、酥油、酸奶等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县内外城乡居民对绿色生态环保牦牛肉和鲜奶等产品需求量增多。该项目会很好的保证保质保量的绿色食品。该项目成立后,其所有权归兴海县子科滩镇直亥买村乡村所有,由兴海县子科滩镇直亥买村乡村根据实际情况,以兴海县子科滩镇直亥买村乡村养殖专业合作社形式作为该项目主体。并同合作社经营主体签署《委托经营管理协议》,项目由运营后,预计给村内每年固定向村集体缴纳按项目资产6%的收益金36.41万元,收益金的分配使用参照《村集体经济收益管理办法》,具体由兴海县子科滩镇直亥买村乡村村民大会商议决定。

(二)、务工就业带动:

就业就是民生之本,转移就是致富之路,培训就是增添后劲,创业就是开展事业。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培训创业工作,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劳务协作为纽带基地建立为根底,品牌建立为抓手,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打破,完善公共效劳机制,引导更多的人走出去、稳下来、能致富的劳务输转之路。兴海县子科滩镇直亥买村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项目项目运营后,兴海县子科滩镇直亥买村乡村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营主体,带动兴海县子科滩镇直亥买村乡村村民就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雇佣兴海县子科滩镇直亥买村乡村村民,并配合兴海县乃亥乡辖区范围内脱贫人员的扶持政策,预计在兴海县子科滩镇直亥买村乡村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环节可带动务工就业总共可带动11人就业,增收12.3万元。

(三)、生产创业带动:

养殖业是发展带动就业劳动里力比较密集的行业,养殖业吸纳大量劳动力,共同为经济的良性发展做出贡献。本项目依托兴海县子科滩镇直亥买村乡村丰富的牦牛资源为依,结合项目区农牧耦合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牦牛自繁自养的成功经验禀赋优势,发展牦牛养殖业,利用已建成的牦牛养殖产业项目,在项目运营后,带动周边地区村民、利用建立牦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打造牦牛肉绿色食品优势品牌,促进天然草场保护和生态畜牧业发展,符 (略) 产业政策,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和农户的发展,预计可带动300户参与牦牛养殖生产经营,综合可产生收益18万元,户均年增收0.06万元。

(四)、订单收购带动:

兴海县子科滩镇直亥买村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项目项目运营后,兴海县子科滩镇直亥买村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年在本村或周边村以符合当地实际共同月定的合理保护价格优先收购当地牧草、饲料等。

项目名称(八):兴海县曲什安镇大米滩村面粉厂提质增效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兴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

建设地点:兴海县曲什安镇大米滩村

建设期限:2024年 01 月~2024年 8月

建设内容:新建建筑面积为188.49平方米钢遮结构雨棚1座;购置处理量15吨小麦烘干机1台及热源设备等

项目属性:新建

项目类别:基础设施建设类。

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49.99万元,其中:46.66万元为中央预算内资金;3.33万元为县财政配套资金

项目负责人:玛尼才让

联农带农:结合“以生产资料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用工按劳取酬、收益按股分红”为主要内容,成功探索出符合地域发展现状和特点,按照村集体+农牧户的运营模式。下一步,按照“稳妥发展,逐步规范,增加投入,提升素质”的总体思路,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发展与规范并举,做到“四个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善于抓最具特色的产业,以特色产业培育优质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提升的精神理念,努力提升合作社的运营能力,进一步规范业务制度,加强打造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力度,积极创建畜产品加销一体化服务新机制。以多种经营手段,培养一批技术致富能手,带动群众发展三、四产业的积极性,拓宽就业和增收渠道,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带动牧民就业增收,实现共同富裕。

项目建设单位将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村集体+农牧户的运营模式,通过多种方式,带动饲草种植户等增产增收, 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提高牧民参与程度

强化牧民主体地位,通过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租赁等形式,确立村集体合作社经营与牧户之间以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方式合作,引导牧户以草地、牲畜、资金、劳动、技术等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营,与牧民建立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联农带农紧密挂钩,提高牧民组 (略) 场竞争力,激发牧民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二、联农带农机制

一是带动农牧户发展生产方面,引导支持农牧户、脱贫户、监测户等通过托管、流转耕地等多种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其实现稳定收益。二是吸纳农牧民劳动力稳定就业,合作社规范用工方式,吸纳脱贫人口、有意愿的农牧户劳动力就近实现就业,实行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方式,聘用低收入家庭成员到合作社务工,在解决合作社用工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困难群众的收入水平,稳定增加劳动力工资性收入。三是促进农牧户共享资产收益,合作社的每年收益以按股分红方式,扣除提取的30%公益金后,70%全部用于合作社分红。公益项目每年义务劳动为60天(主要集体活动按每户分配一人义务劳动),农牧户通过增加财产性收益提高收入。

三、创新收益分享模式

强化村集体经济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增收机制,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牧民变股东“三变模式”,以村集体领导为核心,村集体合作社为载体,将散弱牧户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结合,构建产业共融、产权共有、村民共治、发展共享的村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四、强化扶持政策与监督投入机制

推进财政资金股权化改革。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将财政补助资金量化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共同持股,让牧民分享增值效益。强化监督投入机制。将财政扶持资金与联农带农直接挂钩,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二)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行政主管单位:兴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

电 话:0974-*

通讯地址:兴海县子科滩镇北大街农牧路 2号

邮 编:*

建设质量监督单位:兴海县农牧和水利综合服务中心

质量监督电话:0974-*

监督举报电话:12317

(三)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为使项目区公众更多地了解该项目的进展情况及发挥“以工代赈”政策效益,特发出此公告,征求各方面对项目建设措施以及增加贫困农牧民群众经济收入方面的要求和建议,以便我们及时、准确地掌握具体情况。

主要包括:①工程占地对项目区群众生活及农业生产的影响;②项目建设在施工布置、施工噪声、施工废水、土地占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③愿意响应“以工代赈”政策,参与项目建设增加收入的贫困农牧民群众情况;④其他相关建议与意见。

(四)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公众可就征求意见的主要事项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或者按照有关公告要求的其他方式发表对工程及环评工作的意见、看法,发表意见的同时请提供您详细的联系方式。建设单位将真实记录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公众意见、建议向相关部门反映。

兴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

**日


为让公众充分了解和支持兴海县2024年衔接资金项目的建设,使建设单位充分考虑公众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现就该工程的主要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

一、建设项目名称及概要

项目名称(一):2024 年度河卡镇宁曲村种养殖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兴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

建设地点:兴海县河卡镇宁曲村

建设期限:2024年01月~2024年12月。

建设内容:建设牛畜棚2座,每座 542.42 ㎡,共 1084.84 ㎡;饲草料加工车间 1 座,每座 205.54 ㎡;储草棚 1 座,每座 205.54 ㎡;堆粪棚 200.18 ㎡;消毒、兽医室 33.74 ㎡;防疫栏、配套设施及农机机械设备购置,新建主入口处设消毒池1处,监控设备、室外供电工程等配套设施。

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类别:基础设施建设类。

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 529.35 万元,其中 489.10 万元为中央预算内资金;40.25 万元为县财政配套资金。

项目负责人:拉毛卓玛

联农带农:结合“以生产资料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用工按劳取酬、收益按股分红” 为主要内容,成功探索出符合地域发展现状和特点,按照村集体+农牧户的运营模式。下一步,按照“稳妥发展,逐步规范,增加投入,提升素质”的总体思路,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发展与规范并举,做到“四个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善于抓最具特色的产业,以特色产业培育优质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提升的精神理念,努力提升合作社的运营能力,进一步规范业务制度,加强打造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力度,积极创建畜产品加销一体化服务新机制。以多种经营手段,培养一批技术致富能手,带动群众发展三、 四产业的积极性,拓宽就业和增收渠道,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带动牧民就业增 收,实现共同富裕。 项目建设单位将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村集体+农牧户的运营模式,通过 多种方式,带动饲草种植户、养殖户等增产增收, 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提高牧民参与程度

强化牧民主体地位,通过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租赁等形式,确立村集体合作社经营与牧户之间以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方式合作,引导牧户以草地、牲畜、资金、劳动、技术等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营,与牧民 建立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联农带农紧密挂钩,提高牧民组 (略) 场竞争力,激发牧民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二、联农带农机制

一是带动农牧户发展生产方面,引导支持农牧户、脱贫户、监测户等通过 托管、流转耕地等多种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其实现稳定收益。二是吸 纳农牧民劳动力稳定就业,合作社规范用工方式,吸纳脱贫人口、有意愿的农 牧户劳动力就近实现就业,实行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方式,聘用低收 入家庭成员到合作社务工,在解决合作社用工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困难群众的收入水平,稳定增加劳动力工资性收入。三是促进农牧户共享资产收益,合作社的每年收益以按股分红方式,扣除提取的 30%公益金后,70%全部用于合作社分红。公益项目每年义务劳动为 60 天(主要集体活动按每户分配一人义务劳动),每年牦牛的奶制品按合作社人均分配,农牧户通过增加财产性收益提高收入。

三、创新收益分享模式

强化村集体经济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增收机制,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 金、牧民变股东“三变模式”,以村集体领导为核心,村集体合作社为载体,将散弱牧户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结合,构建产业共融、产权共有、村民共治、发展共享的村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四、强化扶持政策与监督投入机制

推进财政资金股权化改革。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将财 政补助资金量化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共同持股,让牧民分享增值效益。强化监督投入机制。将财政扶持资金与联农带农直接挂钩,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 的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项目名称(二):2024年度温泉乡盖什干村种植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兴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

建设地点:兴海县温泉乡盖什干村

建设期限:2024年2月—2024年10月,

建设内容:新建400m2晾晒大棚1座,400m2农具机械库1座,400m2粮食库1座,配套农机机械设备购置等。

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类别: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517.12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财政支持乡村振兴衔接资金480.00万元,其余县级财政配套资金解决。

项目负责人:索南贡

联农带农联结机制

(一)务工就业带动

通过项目实施,可吸纳温泉乡盖什干村及周边地区具有相应劳动能力的农民长期就业或季节性务工,带动周边农户至少60人就地就近就业,发放劳务费30万元以上,实现农户季节性务工收入5000元以上,将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综合收益率达到11.6%。

(二)土地流转带动

通过土地流转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方式,与种植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发展关系,合作社按照平均每亩600元的价格对农户的150亩土地进行流转,年发放土地流转费9万元,让农户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

(三)技术培训带动

经营主体利用自身资源、产业链、技术、市场信息等优势,对兴海县青稞、油菜种植大户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和示范指导,提升种植技术水平、发展产业效益,增加种植户经营性收入。

(四)服务延伸带动

经营主体对有生产经营服务需要的青稞、油菜种植大户,提供青稞、油菜种植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供求信息、仓储等服务,通过减免服务费,降低青稞、油菜种植大户的生产成本。

项目名称(三):兴海县才乃亥村补短板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兴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

建设地点:2023 年 05 月~2023 年 10 月

建设内容:项目新建农具库房一栋建筑 面积为963.88㎡,结构形式为钢结构门式钢架。新建室外混凝土硬化地面晒 谷场 2031.48㎡。购置设备翻斗车一辆、拖拉机一辆、喷杆喷雾机一台。

项目属性:新建

项目类别:基础设施建设类。

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200.66万元,其中2023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88.92 万元,县财政资金11.74万元。

项目负责人:时秀庆

第一节 利益联结模式

坚持创建“务农、为农、兴农”的主体要求与任务导向,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产增收和增效增收,让农民充分分享项目利益成果。通过入股分红带动模式和务工带动模式,将养殖基地与农户的利益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整体。

务工带动:鼓励合作社优先吸纳当地贫困牧户长期就业或季节性务工,合理确定工资水平,保障工资收入。

第二节 联农带农方式

项目实施后,可带动村内及周边其他产业发展,共同致富。全村共有186户725人,通过项目建设将养殖户、种植户的利益连接起来,户均年纯收入显著提高,带动项目区农牧户增收。吸纳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鼓励基地优先吸纳当地农牧户,以长期就业和季节性务工相结合的方式,合理确定工资水平,保障农民工资收入。本项目将新增长期就业岗位,根据协议优先聘用下鹿圈村的富余劳动力。按年工资收入,带动务工人员增收。

第三节 村集体经济收益

为更好地推动唐乃亥乡下鹿圈村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和凝聚群众功能,结合唐乃亥乡下鹿圈村实际,每年拿出收益的6%作为村集体经济收益资金,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于扩大再生产资金。可分配收益资金的 50%用于扩大再生产,特别是对群众广泛参与、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项目优先列支,保证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2、用于干部绩效奖励。可分配收益资金10%用于干部绩效奖励。

3、用于镇内公益事业发展。可分配收益资金的40%用于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救灾救济等公益事业,着力改善民生。

项目名称(四):兴海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兴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

建设地点:兴海县野马台村、塔洞村

建设期限:2024年1月~2024年5月。

建设内容:根据兴海县野马台村、塔洞村农业生产需求情况,本次设备购置主要为两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购置农机设备拖拉机、翻转犁等共14台。

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类别:基础设施建设类。

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147.76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财政支持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40.00万元,其余县级财政配套资金解决。

项目负责人:卓玛叶庆

联农带农:1、务工就业带动

通过项目实施,可吸纳兴海县野马台村、塔洞村及周边地区具有相应劳动能力的农民长期就业或季节性务工,带动周边农户至少70人就地就近就业,发放劳务费35万元以上,实现农户季节性务工收入5000元以上,将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综合收益率达到11.3%。

2、土地流转带动

通过土地流转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方式,与种植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发展关系,合作社按照平均每亩600元的价格对农户的150亩土地进行流转,年发放土地流转费9万元,让农户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

3、技术培训带动

经营主体利用自身资源、产业链、技术、市场信息等优势,对兴海县青稞、油菜种植大户开展青稞、油菜种植技术培训和示范指导,提升种植技术水平、发展产业效益,增加种植户经营性收入。

4、服务延伸带动

经营主体对有生产经营服务需要的青稞、油菜种植大户,提供青稞、油菜种植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供求信息、仓储等服务,通过减免服务费,降低青稞、油菜种植大户的生产成本。

项目名称(五):兴海县莫多村、麻日毛村补短板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兴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

建设地点:兴海县麻日毛村、莫多村

建设期限:2024年06月~2024年09月

建设内容:该项目主要分二个村建设内容分别为:

1、对2022年兴海县龙藏乡麻日毛村种植、养殖产业发展项目。进行补短板,在已建车间做室外配套三级污水沉淀池一座。为满足生产需求对原加工车间内部进行升级改造(主要改造内容为):

a.拆除部分原有墙体(拆除的原有墙体为200厚混凝土加气块隔墙)。

b.根据使用要求室内增设换鞋、更衣室、洗消间、调料间、包装室、内部参观走廊等,分隔墙体及吊顶所用材料均为洁净板材,洁净板为岩棉机制净化板型号950型,墙面洁净板厚度为100mm厚,吊顶为50mm厚,包装间与参观通道做玻璃隔断。

c.根据室内改造情况对原有照明配电及设备用电线路进行改造并满足使用要求。

d.该项目为食品加工车间,为满足使用要求室内增设紫外线消毒灯具。

e.分割台安装玻璃隔断,玻璃采用10厚钢化玻璃。

f.室内对掉落的吊顶,破损的地面做维修处理。

2、对兴海县曲世安镇莫多村 (略) 级财政专项扶贫藏羊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室外配套水电工程,新建产业用水3.0公里及养殖场地内管网工程(水源地在项目2.0公里处现有供水房内)、新建养殖区内场地用电线路,购置设备自走式青饲料收割机1台,11.2吨运输车一辆。

建设性质:新建及改建

项目类别: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258.38万元,其中2024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39.02万元,县财政资金19.36万元。

项目负责人:吾青杰

联农带农:

第一节 利益联结模式

坚持创建“务农、为农、兴农”的主体要求与任务导向,确立农牧民的主体地位,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带动衣牧民就业增收、增产增收和增效增收,让农牧民充分分享项目利益成果。通过入股分红带动模式和务工带动模式,将养殖基地与农户的利益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整体。

务工带动:鼓励合作社优先吸纳当地贫困牧户长期就业或季节性务工,合理确定工资水平,保障工资收入。

第二节 村集体经济收益

效益主要体现在完成推动兴海县养殖业的同时,有效提高农牧民收入;

通过绿色食品加工及销售示范,带动民族村养殖业和商户高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将带动兴海县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有效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粗放经营向集约化转变,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建立起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防疫、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种植业实现持续增产,农牧民收入渠道有效拓宽,牧民经济收入的显著。

项目名称(六):兴海县温泉乡温泉村牦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兴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

建设地点:兴海县温泉乡温泉村

建设期限:2024年1月~2024年12月。

建设内容:新建500㎡畜棚2座,300㎡草料棚1座,200㎡挤奶棚1座,消毒室、兽医室、防疫栏等辅助设施。

项目属性:新增

项目类别:基础设施建设类。

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本项目总投资为329.28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财政支持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00.00万元,其余县级财政配套资金解决。

项目负责人:吾青杰

联农带农:

1、农牧利益联结

项目建设单位将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牧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多种方式,带动饲草种植户、养殖户等增产增收,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1.1 建立“契约式”利益联结机制

公司建立订单产销利益共同体,引导牧户和消费者以订单合作方式促进产销定向联结,农牧户前期获得生产经营资金和稳定货源的同时,使消费者获得质优价廉产品和体验式服务;鼓励生产基地农牧户与加工企业通过签订购销合同稳定经营收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升规模效益。

1.2 建立“分红式”利益联结机制

以加盟等形式建立企业与农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体,通过“互联网”让项目区内农牧民群众以小股权投资产业项目,根据股份享受相应的产业服务或取得收益分红,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营体系。

1.3 建立“股权式”利益联结机制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整合耕地进行折股量化,建立股权式的发展模式,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养殖农牧业股权合作利益联结共同体,通过互联网平台让农牧户能以小份股权参与农牧业发展模式,实现饲草料加工项目经营者与广大消费者的互惠共赢。

2、村集体经济收益

项目建成后年出栏育肥牛200头以上,出栏牛体重150Kg以上,出栏 (略) 场价8000元/头计算,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60万元,年草场租金、人员工资、草料等各种成本估计为110万元,可实现利润50万元,项目效益显著。根据《村级集体经济经济收益管理办法》,规范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收益资金用于:

a、收益资金优先用于扩大再生产特别是对农民群众广泛参与、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项目优先列支,保证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b、补充村级组织运转经费。

b、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注重把可分配收益资金向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等公益事业倾斜,有效治理“六乱”,着力改善民生,在做好困难党员、困难群众扶贫帮困的基础上)。

项目名称(七): 兴海县2024年子科滩镇黄清村种养殖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兴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

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在子科滩镇黄清村

建设期限:2024年1月~2024年12月。

建设内容:建设牛棚1494.66㎡;储草棚205.54㎡;饲料库房200.18㎡;加工车间205.07㎡;堆粪棚200.18㎡;消毒、兽医室33.74㎡;防疫栏等配套设施及设备购置,新建主入口处设消毒池1处;室外供水管网及监控设备、室外供电工程等配套设施。设备有冷库设备1套、锯骨机1套、真空包装设备1套、工作台5组、手消盆及其他设备1项、拖拉机1辆、撒料车2辆、小型装载机1辆。。

项目属性:新增

项目类别:基础设施建设类。

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总投资493.14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用392.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52%;设备购置费用57.70万元。

项目负责人:赵生辉

联农带农机

(一)、资产收益带动:

随着兴海县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步伐的加快,城乡人民群众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县内外群众尤其是对高原绿色生态鲜奶、鲜肉、酥油、酸奶等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县内外城乡居民对绿色生态环保牦牛肉和鲜奶等产品需求量增多。该项目会很好的保证保质保量的绿色食品。该项目成立后,其所有权归兴海县子科滩镇直亥买村乡村所有,由兴海县子科滩镇直亥买村乡村根据实际情况,以兴海县子科滩镇直亥买村乡村养殖专业合作社形式作为该项目主体。并同合作社经营主体签署《委托经营管理协议》,项目由运营后,预计给村内每年固定向村集体缴纳按项目资产6%的收益金36.41万元,收益金的分配使用参照《村集体经济收益管理办法》,具体由兴海县子科滩镇直亥买村乡村村民大会商议决定。

(二)、务工就业带动:

就业就是民生之本,转移就是致富之路,培训就是增添后劲,创业就是开展事业。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培训创业工作,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劳务协作为纽带基地建立为根底,品牌建立为抓手,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打破,完善公共效劳机制,引导更多的人走出去、稳下来、能致富的劳务输转之路。兴海县子科滩镇直亥买村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项目项目运营后,兴海县子科滩镇直亥买村乡村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营主体,带动兴海县子科滩镇直亥买村乡村村民就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雇佣兴海县子科滩镇直亥买村乡村村民,并配合兴海县乃亥乡辖区范围内脱贫人员的扶持政策,预计在兴海县子科滩镇直亥买村乡村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环节可带动务工就业总共可带动11人就业,增收12.3万元。

(三)、生产创业带动:

养殖业是发展带动就业劳动里力比较密集的行业,养殖业吸纳大量劳动力,共同为经济的良性发展做出贡献。本项目依托兴海县子科滩镇直亥买村乡村丰富的牦牛资源为依,结合项目区农牧耦合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牦牛自繁自养的成功经验禀赋优势,发展牦牛养殖业,利用已建成的牦牛养殖产业项目,在项目运营后,带动周边地区村民、利用建立牦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打造牦牛肉绿色食品优势品牌,促进天然草场保护和生态畜牧业发展,符 (略) 产业政策,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和农户的发展,预计可带动300户参与牦牛养殖生产经营,综合可产生收益18万元,户均年增收0.06万元。

(四)、订单收购带动:

兴海县子科滩镇直亥买村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项目项目运营后,兴海县子科滩镇直亥买村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年在本村或周边村以符合当地实际共同月定的合理保护价格优先收购当地牧草、饲料等。

项目名称(八):兴海县曲什安镇大米滩村面粉厂提质增效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兴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

建设地点:兴海县曲什安镇大米滩村

建设期限:2024年 01 月~2024年 8月

建设内容:新建建筑面积为188.49平方米钢遮结构雨棚1座;购置处理量15吨小麦烘干机1台及热源设备等

项目属性:新建

项目类别:基础设施建设类。

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49.99万元,其中:46.66万元为中央预算内资金;3.33万元为县财政配套资金

项目负责人:玛尼才让

联农带农:结合“以生产资料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用工按劳取酬、收益按股分红”为主要内容,成功探索出符合地域发展现状和特点,按照村集体+农牧户的运营模式。下一步,按照“稳妥发展,逐步规范,增加投入,提升素质”的总体思路,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发展与规范并举,做到“四个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善于抓最具特色的产业,以特色产业培育优质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提升的精神理念,努力提升合作社的运营能力,进一步规范业务制度,加强打造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力度,积极创建畜产品加销一体化服务新机制。以多种经营手段,培养一批技术致富能手,带动群众发展三、四产业的积极性,拓宽就业和增收渠道,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带动牧民就业增收,实现共同富裕。

项目建设单位将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村集体+农牧户的运营模式,通过多种方式,带动饲草种植户等增产增收, 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提高牧民参与程度

强化牧民主体地位,通过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租赁等形式,确立村集体合作社经营与牧户之间以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方式合作,引导牧户以草地、牲畜、资金、劳动、技术等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营,与牧民建立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联农带农紧密挂钩,提高牧民组 (略) 场竞争力,激发牧民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二、联农带农机制

一是带动农牧户发展生产方面,引导支持农牧户、脱贫户、监测户等通过托管、流转耕地等多种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其实现稳定收益。二是吸纳农牧民劳动力稳定就业,合作社规范用工方式,吸纳脱贫人口、有意愿的农牧户劳动力就近实现就业,实行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方式,聘用低收入家庭成员到合作社务工,在解决合作社用工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困难群众的收入水平,稳定增加劳动力工资性收入。三是促进农牧户共享资产收益,合作社的每年收益以按股分红方式,扣除提取的30%公益金后,70%全部用于合作社分红。公益项目每年义务劳动为60天(主要集体活动按每户分配一人义务劳动),农牧户通过增加财产性收益提高收入。

三、创新收益分享模式

强化村集体经济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增收机制,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牧民变股东“三变模式”,以村集体领导为核心,村集体合作社为载体,将散弱牧户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结合,构建产业共融、产权共有、村民共治、发展共享的村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四、强化扶持政策与监督投入机制

推进财政资金股权化改革。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将财政补助资金量化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共同持股,让牧民分享增值效益。强化监督投入机制。将财政扶持资金与联农带农直接挂钩,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二)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行政主管单位:兴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

电 话:0974-*

通讯地址:兴海县子科滩镇北大街农牧路 2号

邮 编:*

建设质量监督单位:兴海县农牧和水利综合服务中心

质量监督电话:0974-*

监督举报电话:12317

(三)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为使项目区公众更多地了解该项目的进展情况及发挥“以工代赈”政策效益,特发出此公告,征求各方面对项目建设措施以及增加贫困农牧民群众经济收入方面的要求和建议,以便我们及时、准确地掌握具体情况。

主要包括:①工程占地对项目区群众生活及农业生产的影响;②项目建设在施工布置、施工噪声、施工废水、土地占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③愿意响应“以工代赈”政策,参与项目建设增加收入的贫困农牧民群众情况;④其他相关建议与意见。

(四)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公众可就征求意见的主要事项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或者按照有关公告要求的其他方式发表对工程及环评工作的意见、看法,发表意见的同时请提供您详细的联系方式。建设单位将真实记录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公众意见、建议向相关部门反映。

兴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

**日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