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圆洞、松林风电场54+63送出线路工程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大方县圆洞、松林风电场54+63送出线路工程

项目名称:大方县圆洞、松林风电场(54+63)MW110kV送出线路工程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大方县黔 (略)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武汉华凯环境 (略)
项目概况:(1)圆洞、松林风电场110kV升压站~雨冲变11 (略) 工程:新建圆洞、松林风电场110kV升压站~雨冲变11 (略) ,全线 (略) 架空出线,线路长度27km,新建96基塔。 (2)雨冲110kV变110kV出线间隔扩建工程:本期在雨冲110kV变扩建1个110kV出线至圆洞、松林风电场110kV升压站。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 响的对策和措施:1 生态保护措施 1.1土地占用保护 (略) 经过山地时杆塔采用高低脚设计等无害化穿越方式,以减少土地占用面积及开挖量; ②应以合同形式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开挖范围及开挖量,不允许就地倾倒弃土,应采取回填等方式妥善处置;此外应尽量避免践踏,合理堆放弃土,在施工完成后,立即清理施工迹地; ③合理规划施 (略) 、牵张场等临时占地,施工要严格在征地范围内进行,禁止在划定范围外施工; ④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要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对施工临时占地及塔基范围内未进行固化的部分,需根据原占地类型进行生态恢复。 1.2对植被保护措施 ①施工应在指定临时施工范围内进行,文明施工,集中堆放材料,严禁破坏施工区域外地表植被; ②塔基开挖时弃土应分层开挖,分层堆放,施工结束后按原土层顺序分层回填,以利于后期植被恢复; ③施工结束后,尽快清理施工场地,并对施工扰动区域进行植 (略) 面恢复; ④导线在经过经济作物和集中林区时,宜采用加高杆塔跨越不砍通道原则,仅对塔基位置周围的林木进行砍伐,对档距中央的林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按跨越考虑,本次砍伐树木主要为松木、杉木、杂木。 ⑤施工临时占地尽量悬着植被稀疏的荒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不得砍伐林木,对于植被密集的地段采用架高铁塔施工,局部交通较差的区域,通过人力或畜力运送材料,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⑥对于无法避免的植被破坏,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向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办理林地手续,并缴纳相关青苗补偿费、林木赔偿费。 1.3水土流失 ①对基础开挖后的裸露开挖面用苫布覆盖,避免降雨时水流直接冲刷,施工时开挖的土石方不允许就地倾倒,应采取回填或异地回填,临时堆土应在土体表面覆上苫布防治水土流失; ②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尽量避免雨季施工作业,做好临时堆土的围护拦挡。 ③在施工过程中,将使用柴油发电机,要求施工单位做好防渗漏油措施,含油设备下铺设吸油毡,油料使用专用容器放置现场并做好警示标示,多余的油料在施工完成后运出现场。 ④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把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如工程中的表土剥离及回覆、带状整地、耕地恢复)、植物措施(如工程中的恢复林地、撒播草籽)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科学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 (略) 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边坡及基坑的开挖,不得随意扩大开挖范围。开挖的余土,有场地堆放的应提前进行挖填平衡计算,尽量利用原土回填,做到土方量挖填平衡。挖出的余土暂时无法回填利用的,应堆放在安全、专用的场地上,同时进行覆盖保护。线路工程开挖弃土的堆放还应注意对塔位安全及农业耕作的影响。 2 对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措施 (1)建议进一 (略) , (略) 穿越生态红线长度; (2)牵张场地、 (略) 等临时占地不可设置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 (3)线路穿越生态保护红线时采取高塔架空走线的无害化穿(跨)越方式; (4)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禁止排放至生态保护红线; (5)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已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禁止排放至生态保护红线。 3 对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措施 (1)避免大面积开挖塔基基面,全方位采用高低腿,尽可能保持山坡的原有地形、地貌,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植被环境; (2)禁止在保护区内设牵张场、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施工完毕后,及时恢复扰动的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3)建筑垃圾统一收集,运至指定地点堆放,不随意丢弃,生活垃圾装袋及时清运或定期运至指定的垃圾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4)施工期所产生的污水利用周围居民已有的卫生设施处理后用作农肥,不直接排入自然水体。 2施工扬尘防治措施 (1)施工单位应文明施工,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工作,开挖土方应集中堆放,及时回填,对不能即使回填的土方采取覆盖薄膜、土工布等措施进行防护,减少扬尘的影响。 (2)施工时,应使用商品混凝土,然后用罐装车运至施工点进行浇筑,避免因混凝土拌制产生扬尘。 (3)加强材料转运与使用的管理,合理装卸,规范操作;在施工工地设置硬质围挡, (略) 清洁,管控料堆和渣土堆放,防治扬尘污染。 (4)进出场地的车辆限制车速, (略) 、堆场及车辆进出时洒水,保持湿润,减少或避免产生扬尘。 (5)施工临时中转土方以及弃土弃渣等要合理堆放,并采用土工布覆盖。 (6)对裸露施工面等施工场地及临时堆土应及时洒水抑尘。 (7)运输车辆在经 (略) 沿线环境保护目标时,应减速慢行,减少扬尘的产生。 (8)施工现场禁止将包装物、可燃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就地燃烧。

项目名称:大方县圆洞、松林风电场(54+63)MW110kV送出线路工程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大方县黔 (略)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武汉华凯环境 (略)
项目概况:(1)圆洞、松林风电场110kV升压站~雨冲变11 (略) 工程:新建圆洞、松林风电场110kV升压站~雨冲变11 (略) ,全线 (略) 架空出线,线路长度27km,新建96基塔。 (2)雨冲110kV变110kV出线间隔扩建工程:本期在雨冲110kV变扩建1个110kV出线至圆洞、松林风电场110kV升压站。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 响的对策和措施:1 生态保护措施 1.1土地占用保护 (略) 经过山地时杆塔采用高低脚设计等无害化穿越方式,以减少土地占用面积及开挖量; ②应以合同形式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开挖范围及开挖量,不允许就地倾倒弃土,应采取回填等方式妥善处置;此外应尽量避免践踏,合理堆放弃土,在施工完成后,立即清理施工迹地; ③合理规划施 (略) 、牵张场等临时占地,施工要严格在征地范围内进行,禁止在划定范围外施工; ④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要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对施工临时占地及塔基范围内未进行固化的部分,需根据原占地类型进行生态恢复。 1.2对植被保护措施 ①施工应在指定临时施工范围内进行,文明施工,集中堆放材料,严禁破坏施工区域外地表植被; ②塔基开挖时弃土应分层开挖,分层堆放,施工结束后按原土层顺序分层回填,以利于后期植被恢复; ③施工结束后,尽快清理施工场地,并对施工扰动区域进行植 (略) 面恢复; ④导线在经过经济作物和集中林区时,宜采用加高杆塔跨越不砍通道原则,仅对塔基位置周围的林木进行砍伐,对档距中央的林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按跨越考虑,本次砍伐树木主要为松木、杉木、杂木。 ⑤施工临时占地尽量悬着植被稀疏的荒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不得砍伐林木,对于植被密集的地段采用架高铁塔施工,局部交通较差的区域,通过人力或畜力运送材料,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⑥对于无法避免的植被破坏,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向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办理林地手续,并缴纳相关青苗补偿费、林木赔偿费。 1.3水土流失 ①对基础开挖后的裸露开挖面用苫布覆盖,避免降雨时水流直接冲刷,施工时开挖的土石方不允许就地倾倒,应采取回填或异地回填,临时堆土应在土体表面覆上苫布防治水土流失; ②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尽量避免雨季施工作业,做好临时堆土的围护拦挡。 ③在施工过程中,将使用柴油发电机,要求施工单位做好防渗漏油措施,含油设备下铺设吸油毡,油料使用专用容器放置现场并做好警示标示,多余的油料在施工完成后运出现场。 ④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把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如工程中的表土剥离及回覆、带状整地、耕地恢复)、植物措施(如工程中的恢复林地、撒播草籽)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科学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 (略) 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边坡及基坑的开挖,不得随意扩大开挖范围。开挖的余土,有场地堆放的应提前进行挖填平衡计算,尽量利用原土回填,做到土方量挖填平衡。挖出的余土暂时无法回填利用的,应堆放在安全、专用的场地上,同时进行覆盖保护。线路工程开挖弃土的堆放还应注意对塔位安全及农业耕作的影响。 2 对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措施 (1)建议进一 (略) , (略) 穿越生态红线长度; (2)牵张场地、 (略) 等临时占地不可设置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 (3)线路穿越生态保护红线时采取高塔架空走线的无害化穿(跨)越方式; (4)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禁止排放至生态保护红线; (5)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已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禁止排放至生态保护红线。 3 对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措施 (1)避免大面积开挖塔基基面,全方位采用高低腿,尽可能保持山坡的原有地形、地貌,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植被环境; (2)禁止在保护区内设牵张场、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施工完毕后,及时恢复扰动的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3)建筑垃圾统一收集,运至指定地点堆放,不随意丢弃,生活垃圾装袋及时清运或定期运至指定的垃圾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4)施工期所产生的污水利用周围居民已有的卫生设施处理后用作农肥,不直接排入自然水体。 2施工扬尘防治措施 (1)施工单位应文明施工,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工作,开挖土方应集中堆放,及时回填,对不能即使回填的土方采取覆盖薄膜、土工布等措施进行防护,减少扬尘的影响。 (2)施工时,应使用商品混凝土,然后用罐装车运至施工点进行浇筑,避免因混凝土拌制产生扬尘。 (3)加强材料转运与使用的管理,合理装卸,规范操作;在施工工地设置硬质围挡, (略) 清洁,管控料堆和渣土堆放,防治扬尘污染。 (4)进出场地的车辆限制车速, (略) 、堆场及车辆进出时洒水,保持湿润,减少或避免产生扬尘。 (5)施工临时中转土方以及弃土弃渣等要合理堆放,并采用土工布覆盖。 (6)对裸露施工面等施工场地及临时堆土应及时洒水抑尘。 (7)运输车辆在经 (略) 沿线环境保护目标时,应减速慢行,减少扬尘的产生。 (8)施工现场禁止将包装物、可燃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就地燃烧。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