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S547线徐闻县新寮码头至港六路口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前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省道S547线徐闻县新寮码头至港六路口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前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分局拟批准《省道S547线徐闻县新寮码 (略) 口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予公示5个工作日(2024年7月3日至2024年7月9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分局反映。联系地址: (略) 生态环境徐闻分局,邮编:*

联系电话:* 传真:*

项目名称:

省道S547线徐闻县新寮码 (略) 口段改建工程

建设单位:

(略) 事务中心

建设地点:

徐闻县新寮镇

环评机构:

广东 (略)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 (略) 徐闻县新寮镇。项目起点位于徐闻县新寮码头(K0+000),途径岑头村、南海头、西边塘村,终点位于新寮 (略) 口(K5+356.391),路段长约5.356公里。全线采用双向两车 (略) 技术标准,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沥 (略) 面,路基宽度为7.5-8.5米。全线无桥梁,共设置涵洞12道,平面交叉43处,沿线布置相应的交通工程及配套设施。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运输车辆、施工作业等产生的扬尘,路面摊铺沥青产生的沥青烟气等会对周围产生一定影响。

建议建设单位应采取以下控制扬尘、沥青烟的措施:

①开挖过程中,应洒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防止粉尘飞扬。

②建筑材料运输车应按规定配置防洒装备,装载不宜过满,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规划好运输车 (略) 线与时间,尽量避免在交通集中区和居民住宅等敏感区行驶。

③运输车辆加蓬盖,且离开装卸场前先将车辆冲洗干净,减少车轮、底盘等携带 (略) 面。

④对运输过 (略) 面上的泥土要及时清扫,以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扬尘。

⑤施工结束时,应及时对施工占用场地进行清理,恢 (略) 及植被。

⑥在具有良好的大气扩散条件时进行沥青摊铺,沥青混凝土铺设应选在有二级以上的风力条件下进行,以避免局部过高的沥青烟浓度。尤其 (略) 近的敏感点仍然需要加强监测,以防止出现沥青烟中毒事件。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项目施工期废气对周围敏感点和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2、水环境保护措施

1)生活污水

本项目施工人员来源于周边乡镇或者租用就近居民现有生活设施,生活污水依托既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因此,施工生活污水不会对工程区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

2)地表径流水

本项目所在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充沛,特别是夏季暴雨易对施工场地的浮土造成冲刷,造成含有大量悬浮物的地表径流水污染周围环境,严重时 (略) 政排水系统。但 (略) (略) 建设的实际经验表明,只要本项目施工单位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组织,在暴雨、大雨期间暂停施工,并在施工场地建设临时 (略) 排放,可以避免雨水横流现象。

3、声环境保护措施

道路施工产生的噪声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有建设工地就会有施工噪声,防止噪声污染以减小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必要的。为了确保项目施工过程中噪声能够稳定达标排放,项目施工应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相关规定。建议采取如下措施来进一步减轻噪声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

①建设单位应对施工场地进行合理规划,统一布局,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

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高噪声设备在休息时间(中午12时至14时,夜间22时至次日上午7时)作业。如因连续作业确需在夜间施工的,应在开工前报当地相关部门批准,并公告附近居民,以便取得谅解,并尽可能集中时间缩短施工期。

③靠近敏感点施工段,必须使用低噪声施工工艺、施工机械和其他辅助施工设备,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生噪声污染的落后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设备,从根本上降低源强。经调查分析,选低噪型运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噪声声级比同类水平其它车辆降低10~15dB(A),不同型号摊铺机噪声声级可相差5dB(A)。同时要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保持润滑,紧固各部件,减少运行震动噪声。整体设备应安放稳固,并与地面保持良好接触,有条件的应使用减振机座,更好地降低噪声影响。

④减少施工交通噪声。由于施工期间交通运输对环境影响较大,应尽量减少夜间运输量,避免不必要的环境影响,同时限制大型载重车的车速,在 (略) 段时应限速,对运输车辆定期维修、养护,减少或杜绝鸣笛,合理 (略) 线。

(略) 段施工时设置不低于2.5m高的隔声屏障,以减少施工对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还可以降低施工粉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⑥施工时须在环境保护目标处设置施工围栏及降尘措施,减少施工噪声及施工粉尘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⑦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标明粘贴通告和投诉电话,建设单位在接到报案后应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

经上述措施进行处理后,项目施工噪声通过距离衰减,这种暂时性的噪声对周围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单位应规范处理,将各类垃圾分类,尽量回收其中尚可利用的部分建筑材料,对没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应运送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垃圾处置场。施工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应严格按照《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进行合理处置。

(1)土方开挖时,应首先对适宜进行表土剥离的占地区域进行耕植土剥离,并将剥离的表土临时堆置在周转场内,以备后期绿化覆土及场地复耕使用;同时为减少场地内土方堆置期间降雨对堆体表面的冲刷,遇降雨和大风在堆体的裸露坡面采用土工布苫盖,另外在场地四周布置一圈填土草包(草包用土可直接利用临时堆放土),以防止水土流失。

(2)施工单位加强施工工区生活垃圾的管理,设置密闭式垃圾容器,生活垃圾应当放置于垃圾容器内,并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做到日产日清,不得随意丢弃。

(3)本工程施工产生的机械开挖弃土、建筑垃 (略) 市容卫生管理部门指定地点消纳。

(4)参考《 (略) 区建筑垃圾和建筑散体物料管理办法》( (略) 人民政府文件[2007]70 号),结合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工程弃土提出如下的防治管理措施:

①建设 (略) 容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本辖区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运输单位中选择具体的承运单位。

②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工程施工或者建筑物、构筑物拆除施工安全质量监督手续前,向市容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核发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证,并应当提出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消纳申请。处置证应当载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名称、运输单位名称、工程名称及地点、排放期限、消纳场所、运输车辆车牌号、 (略) 、运输时间等事项。

③施工单位应当配备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排放管理人员,监督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规范装运,确保运输车辆冲洗干净后驶离。

④运输单位应当安排专人对施工现场运输车辆作业进行监督管理,按照施工现场管理要求做好运输车辆密闭启运和清洗工作,保证运输车辆安装的电子信息装置等设备正常、规范使用。

⑤运输车辆应当统一标识,统一安装、 (略) 线、时间和消纳场所的电子信息装置,随车辆携带处置证,并按照交通运输、公安交通等部门 (略) 、时间行驶。

⑥运输车辆应当实行密闭运输;运输途中的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不得泄漏、撒落或者飞扬。

在采取上述相关措施后,本工程弃土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其处理方式合理。

(5)在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进行地表清理,清除硬化混凝土,将工地的剩余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干净

5、水土流失环境影响污染防治措施

防治水土流失,须在建设的全过程中,各种措施合理配套,才能发挥最佳效益。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和工程措施:

①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执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施工前期应重点做好排水,拦挡等临时措施。

②落实施工期的水土流失临时防护措施,避免在暴雨和强降雨条件下进行土建施工作业;施工后期及时跟进水土流失永久防治措施,以免造成水土的大量流失。

③施工前应先修建截水 (略) 基施工,尽可能降低坡面径流冲刷程度。

④路基边坡成形后,应及时布设边 (略) 面绿化措施,以免地表裸露时间过长,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

⑤对于建设工程物料临时堆放场,应采取篷布遮盖,以防止风、雨及地表径流等带来的水土流失,施工场地及材料堆放场在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土地整治,恢复原有状态。通过采取以上防护措施,可将施工期水土流失影响降至最低。

6、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和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过程中现有生态景观环境会发生改变,为妥善保护好沿线生态景观环境,建设单位应注意如下几点:

(1)道路占地对植被的影响防治措施

① (略) 建设尽量在红线范围进行,堆土、堆料不要侵入附近的空地、 (略) 用地等, (略) 生态景观环境。

②在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占用土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工程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

③对于不可 (略) 两侧开挖工程,要明确并严格控制开挖界限,不得任意扩大开挖范围,避免造成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和施工活动对植被的影响防治措施

①施工过程应注意保护相邻地带的树木绿地等植被。 (略) 上的树木应尽量减少砍伐,对无法避免砍伐的树木,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植树补偿,并配套完成绿化、树木种植等恢复工作,以保持自然和生态环境免遭破坏。

(略) 基铺设过程中严禁再 (略) 两侧的土方作为取土区域。

通过采取以上防护措施,可将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分局拟批准《省道S547线徐闻县新寮码 (略) 口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予公示5个工作日(2024年7月3日至2024年7月9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分局反映。联系地址: (略) 生态环境徐闻分局,邮编:*

联系电话:* 传真:*

项目名称:

省道S547线徐闻县新寮码 (略) 口段改建工程

建设单位:

(略) 事务中心

建设地点:

徐闻县新寮镇

环评机构:

广东 (略)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 (略) 徐闻县新寮镇。项目起点位于徐闻县新寮码头(K0+000),途径岑头村、南海头、西边塘村,终点位于新寮 (略) 口(K5+356.391),路段长约5.356公里。全线采用双向两车 (略) 技术标准,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沥 (略) 面,路基宽度为7.5-8.5米。全线无桥梁,共设置涵洞12道,平面交叉43处,沿线布置相应的交通工程及配套设施。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运输车辆、施工作业等产生的扬尘,路面摊铺沥青产生的沥青烟气等会对周围产生一定影响。

建议建设单位应采取以下控制扬尘、沥青烟的措施:

①开挖过程中,应洒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防止粉尘飞扬。

②建筑材料运输车应按规定配置防洒装备,装载不宜过满,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规划好运输车 (略) 线与时间,尽量避免在交通集中区和居民住宅等敏感区行驶。

③运输车辆加蓬盖,且离开装卸场前先将车辆冲洗干净,减少车轮、底盘等携带 (略) 面。

④对运输过 (略) 面上的泥土要及时清扫,以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扬尘。

⑤施工结束时,应及时对施工占用场地进行清理,恢 (略) 及植被。

⑥在具有良好的大气扩散条件时进行沥青摊铺,沥青混凝土铺设应选在有二级以上的风力条件下进行,以避免局部过高的沥青烟浓度。尤其 (略) 近的敏感点仍然需要加强监测,以防止出现沥青烟中毒事件。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项目施工期废气对周围敏感点和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2、水环境保护措施

1)生活污水

本项目施工人员来源于周边乡镇或者租用就近居民现有生活设施,生活污水依托既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因此,施工生活污水不会对工程区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

2)地表径流水

本项目所在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充沛,特别是夏季暴雨易对施工场地的浮土造成冲刷,造成含有大量悬浮物的地表径流水污染周围环境,严重时 (略) 政排水系统。但 (略) (略) 建设的实际经验表明,只要本项目施工单位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组织,在暴雨、大雨期间暂停施工,并在施工场地建设临时 (略) 排放,可以避免雨水横流现象。

3、声环境保护措施

道路施工产生的噪声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有建设工地就会有施工噪声,防止噪声污染以减小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必要的。为了确保项目施工过程中噪声能够稳定达标排放,项目施工应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相关规定。建议采取如下措施来进一步减轻噪声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

①建设单位应对施工场地进行合理规划,统一布局,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

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高噪声设备在休息时间(中午12时至14时,夜间22时至次日上午7时)作业。如因连续作业确需在夜间施工的,应在开工前报当地相关部门批准,并公告附近居民,以便取得谅解,并尽可能集中时间缩短施工期。

③靠近敏感点施工段,必须使用低噪声施工工艺、施工机械和其他辅助施工设备,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生噪声污染的落后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设备,从根本上降低源强。经调查分析,选低噪型运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噪声声级比同类水平其它车辆降低10~15dB(A),不同型号摊铺机噪声声级可相差5dB(A)。同时要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保持润滑,紧固各部件,减少运行震动噪声。整体设备应安放稳固,并与地面保持良好接触,有条件的应使用减振机座,更好地降低噪声影响。

④减少施工交通噪声。由于施工期间交通运输对环境影响较大,应尽量减少夜间运输量,避免不必要的环境影响,同时限制大型载重车的车速,在 (略) 段时应限速,对运输车辆定期维修、养护,减少或杜绝鸣笛,合理 (略) 线。

(略) 段施工时设置不低于2.5m高的隔声屏障,以减少施工对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还可以降低施工粉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⑥施工时须在环境保护目标处设置施工围栏及降尘措施,减少施工噪声及施工粉尘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⑦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标明粘贴通告和投诉电话,建设单位在接到报案后应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

经上述措施进行处理后,项目施工噪声通过距离衰减,这种暂时性的噪声对周围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单位应规范处理,将各类垃圾分类,尽量回收其中尚可利用的部分建筑材料,对没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应运送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垃圾处置场。施工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应严格按照《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进行合理处置。

(1)土方开挖时,应首先对适宜进行表土剥离的占地区域进行耕植土剥离,并将剥离的表土临时堆置在周转场内,以备后期绿化覆土及场地复耕使用;同时为减少场地内土方堆置期间降雨对堆体表面的冲刷,遇降雨和大风在堆体的裸露坡面采用土工布苫盖,另外在场地四周布置一圈填土草包(草包用土可直接利用临时堆放土),以防止水土流失。

(2)施工单位加强施工工区生活垃圾的管理,设置密闭式垃圾容器,生活垃圾应当放置于垃圾容器内,并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做到日产日清,不得随意丢弃。

(3)本工程施工产生的机械开挖弃土、建筑垃 (略) 市容卫生管理部门指定地点消纳。

(4)参考《 (略) 区建筑垃圾和建筑散体物料管理办法》( (略) 人民政府文件[2007]70 号),结合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工程弃土提出如下的防治管理措施:

①建设 (略) 容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本辖区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运输单位中选择具体的承运单位。

②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工程施工或者建筑物、构筑物拆除施工安全质量监督手续前,向市容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核发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证,并应当提出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消纳申请。处置证应当载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名称、运输单位名称、工程名称及地点、排放期限、消纳场所、运输车辆车牌号、 (略) 、运输时间等事项。

③施工单位应当配备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排放管理人员,监督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规范装运,确保运输车辆冲洗干净后驶离。

④运输单位应当安排专人对施工现场运输车辆作业进行监督管理,按照施工现场管理要求做好运输车辆密闭启运和清洗工作,保证运输车辆安装的电子信息装置等设备正常、规范使用。

⑤运输车辆应当统一标识,统一安装、 (略) 线、时间和消纳场所的电子信息装置,随车辆携带处置证,并按照交通运输、公安交通等部门 (略) 、时间行驶。

⑥运输车辆应当实行密闭运输;运输途中的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不得泄漏、撒落或者飞扬。

在采取上述相关措施后,本工程弃土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其处理方式合理。

(5)在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进行地表清理,清除硬化混凝土,将工地的剩余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干净

5、水土流失环境影响污染防治措施

防治水土流失,须在建设的全过程中,各种措施合理配套,才能发挥最佳效益。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和工程措施:

①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执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施工前期应重点做好排水,拦挡等临时措施。

②落实施工期的水土流失临时防护措施,避免在暴雨和强降雨条件下进行土建施工作业;施工后期及时跟进水土流失永久防治措施,以免造成水土的大量流失。

③施工前应先修建截水 (略) 基施工,尽可能降低坡面径流冲刷程度。

④路基边坡成形后,应及时布设边 (略) 面绿化措施,以免地表裸露时间过长,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

⑤对于建设工程物料临时堆放场,应采取篷布遮盖,以防止风、雨及地表径流等带来的水土流失,施工场地及材料堆放场在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土地整治,恢复原有状态。通过采取以上防护措施,可将施工期水土流失影响降至最低。

6、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和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过程中现有生态景观环境会发生改变,为妥善保护好沿线生态景观环境,建设单位应注意如下几点:

(1)道路占地对植被的影响防治措施

① (略) 建设尽量在红线范围进行,堆土、堆料不要侵入附近的空地、 (略) 用地等, (略) 生态景观环境。

②在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占用土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工程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

③对于不可 (略) 两侧开挖工程,要明确并严格控制开挖界限,不得任意扩大开挖范围,避免造成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和施工活动对植被的影响防治措施

①施工过程应注意保护相邻地带的树木绿地等植被。 (略) 上的树木应尽量减少砍伐,对无法避免砍伐的树木,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植树补偿,并配套完成绿化、树木种植等恢复工作,以保持自然和生态环境免遭破坏。

(略) 基铺设过程中严禁再 (略) 两侧的土方作为取土区域。

通过采取以上防护措施,可将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