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年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兴仁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年公示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2021-2035年)

(略) 自然资源局

2024年3月


前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事关国家安全和民族未来。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保护修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一体化修复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已经成为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重要载体和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科学统筹 (略) 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进一步落实国家、省级、州级生态修复规划安排, (略) 国土空间生态品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略) 委、市政府组织自然资源部门,协同发展改革、生态环境、水务、农业农村、林业等相关部门,编制了《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落实贵州省、黔西南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明确的生态修复任务,在识别区域生态问题、预判重大生态风险的基础上,提出“四区多廊”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目标,旨 (略) 生态安全屏障,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助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合力共建山清水秀的美丽兴仁。

《规划》 (略) 行政辖区,共6个街道、11个镇、1个乡,国土面积1778.39km2。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规划期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规划》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活动的统筹谋划和总体设计,是当前及今后一 (略) 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是相关专项规划和山水林田湖草实施方案的编制依据。


目 录

第一章 生态修复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 自然地理和生态现状

第二节 生态修复工作成效

第三节 生态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规划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规划目标

第三章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第一节 北部大渡口以下干流片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区域

第二节 南部大田河片区生态保育重点区域

第三节 西部马别河片区生态涵养重点区域

第四节 中部麻沙河片区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第四章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部署

第一节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

第二节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第三节 重要廊 (略) 络构建项目

第四节 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项目

第五章 成本效益

第一节 资金需求

第二节 资金筹措

第三节 实施效益

第四节 分阶段实施计划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 创新政策体系

第三节 落实规划传导

第四节 加强科技支撑

第五节 严格评估监管

第六节 强化宣传力度

附表:

附表1: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附表2: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子项目安排表

附图:

附图1: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图

附图2: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部署图



第一章 生态修复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自然地理和生态现状

(略) 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心,位于东经104°54′至105°34′,北纬25°16′至25°47′之间,东邻贞丰县,南接安龙县、 (略) ,西界普安县,北接晴隆县,东北与关岭隔山江相望。 (略) 辖6个街道、11个镇、1个乡,即东湖街道、城南街道、真武山街道、城北街道、*官街道、薏品田园街道、屯脚镇、巴铃镇、百德镇、雨樟镇、潘家庄镇、回龙镇、下山镇、新龙场镇、大山镇、马马崖镇、波阳镇、鲁础营回族乡。

一、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特征。 (略) 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处于珠江流域的南北盘江分水岭上,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中缓边峻,从西北向东南、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降低。 (略) 按地貌可分为岩溶地貌和侵蚀地貌及堆积地貌三种,其中岩溶地貌占71.68%,侵蚀地貌占28.32%,堆积地貌零星分散叠置于岩溶和侵蚀地貌中。 (略) 按地表形成可分为山地、丘陵、盆坝、水域等类型,其中山地面积*亩, (略) 总面积的56.14%;丘陵面积*亩,占总面积的34.39%;盆坝面积*亩,占总面积的9.31%;水域面积*.00亩,占总面积的0.53%。

气候水文特征。 (略) 属高原型北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属暖温冬干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热同季。 (略) 属珠江水系,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上游,分属南、北盘江流域;市境内水资源丰富,河流多发源于南北盘江分水岭断头山的大丫口—马古地一带。市境内属于南盘江流域的面积有244.3km2,主要是南盘江一级支流马别河区, (略) 面积的13.74%;属于北盘江流域的面积为1541km2,包括麻沙河、龙洞河、落水洞河、猪场河、大田河、青底河、屯脚大桥河等7条河流, 总长273.29千米,集雨面积1558.5km2,年径流量10.53亿m3, (略) 总面积的 86.3%。

矿产资源特征。 (略) 矿产资源丰富,是西部十大矿产资源集中区和滇黔桂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各类省下发矿业权共有195个,去重叠后面积为543.13km2,占国土面积的30.54%,主要分布在西北区的潘家庄、下山镇、新龙场镇及城区西南。矿产资源以煤、金为主: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21.5亿吨,远景储量超过45亿吨,国家地质矿产储量认定的“兴仁煤田”,是全国200个 (略) 之一;黄金远景储量超过100吨,黄金资源丰富,被誉为“金都”,是贵州省首 (略) 。

土壤类型特征。土壤类型有山地黄棕壤、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草灰土、水稻土和草作土,受地形、气候、植被和成土母岩的影响,在地势平缓处,多分布黄壤、黄棕壤与红壤等地带性土壤,其面积占土壤总面积的47%;在坡度大、侵蚀较重的地方,土壤性质受母岩影响较大,形成石灰土、紫色土等岩性土壤或非他地带性土壤,其面积约土壤总面积的49%;水稻土是受人为因素影响,强烈水耕熟化形成,约占土壤面积的3%;其他土壤类型约占1%。

森林植被特征。 (略) 森林生长环境优越,林木生长茂盛,森林覆盖率高,林地种类较多,主要植物包括松、杉、楸、樟等159个品种。 (略) 通过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全市林地持续增长,林地面积901.38km2,占总国土面积的50.49%。林地种类主要为乔木林和灌木林,其他林地在国土面积仅为2.78%。其中乔木林面积为538.98km2,占国土面积的30.31%;占林地面积的59.79%;灌木林面积为362.40km2,占国土面积的20.37%;占林地面积的40.21%。乔木林和灌木林 (略) 域内达到了901.38km2,占国土面积的50.49%。

生物多样性特征。 (略) 境内动植物物种丰富。主要有以火把果、悬钩子、水果蔷薇、野花椒、马桑等为主的藤刺灌丛。海拔1600~1800 有常绿落叶混交林分布,乔木树种以青冈栎、多脉青冈栎、包石栎、亮叶水青冈、水青冈等为主,此外还有大穗鹅耳栎、灯台树、五裂槭、响叶杨、光皮桦等。市境内有2个自然保护地:兴仁清水河风景林(州级)自然保护区、兴仁放马坪风景林胜区。其中兴仁清水河风景林(州级)自然保护区是黔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及其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

二、生态现状

生态系统分布。贵州省生态系统分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湿地、农田、城镇和其他七大类, (略) 主要以林地、湿地、农田三类生态系统为主。

生态系统演化。通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及湿地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推动, (略) 森林、湿地和城镇生态系统面积增加;受城镇化建设、工业发展及农业活动影响,农田和其他生态系统面积减少。

生态本底评价。 (略)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主要 (略) 的北部和西部,该区域降水量集中,耕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总体良好。 (略) 生态极脆弱区主要 (略) 的东北部,该区域石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生态环境有其脆弱性。

第二节 生态修复工作成效

(略) 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始终坚持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十三五”期间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导向、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科学规划并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保护,生态修复工作有序推动。着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整治、石漠化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各项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基本完成了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各项目标任务。绿色发展成效显著,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矿山环境修复已显成效

严格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坚持把生态保护和地质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扎实推动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 (略) 以矿产资源集中集聚开采区、历史遗留矿山集中区为重点,针对矿山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问题,矿区弃渣、尾矿不合理堆存等造成的土地压占损毁、地貌景观破坏问题,以煤矿废水为主的污染物造成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扎实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截至目前, (略) 完成了鲁础营堵汆金矿、七寨河金矿历史遗留矿山治理;灶矾山铊矿的污染治理;对潘家庄镇、下山镇的远程露天煤矿环境进行了整治和修复;金兴公司环保问题高标准通过了验收。

二、石漠化治理扎实开展

“十三五”期间, (略) 通过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扎实开展石漠化治理。具体措施包括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缓和人地矛盾;明确相关部门将石漠化防治工作作为各部门行政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石漠化治理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密切结合,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石漠化治理成效显著提升,全市林地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提高至53.22%。

三、土壤污染防治有序展开

(略) 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防控土壤环境风险为目标,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安全为出发点,推动土壤污染防治有序展开。重点通过强化污染源头的防治、加强受污染土地的治理修复,提升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兽药、肥料、农用薄膜等,减少耕地污染。“十三五”期间, (略) 积极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完成堵汆金矿、七寨河金矿等历史遗留矿山的废渣治理及灶矾山铊矿的重金属污染治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了管控。

四、水土流失治理持续开展

“十三五”期间, (略) 通过多措并举持续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了水土资源。 (略) 通过推动自然保护地建设、北盘江省级湿地公园建设、治理石漠化增加林地面积等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和措施,进一步强化了水土保持功能;通过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带动相关部门和社会资金,推动水土流失治理;通过加大植树种草力度、增加植被覆盖率,有效缓解水土流失问题。污水处理和饮用水源等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成效明显: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6.24%;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 4个保护区和22个标准化建设,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

五、林业保护修复建设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 (略) 通过推进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公益林、封山育林、珠江防护林、国家储备林、自然保护区、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低质低效林提质增效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全市林业保护修复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森林面积、 森林覆盖率、活立木总蓄积量、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同步增长,森林质量不断提升,生态功能不断增强,绿色优势越来越显著。 全市林地面积增加至901.38km2,占总国土面积的50.68%, (略) 乃至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生态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态环境本底和基础依然脆弱

(略) 是贵州石漠化类型齐全、分布面积较大的岩溶区域之一,生态环境本底有其脆弱性,防止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任务繁重,矿山生态环境修复难度加大,城镇农村环境承压逐渐增大,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矿山生态环境:矿山开采易造成水土污染、破坏含水层等环境污染;易引起山体滑坡、地表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历史遗留矿山治理难度大。

水环境问题: (略) 虽是两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区,但存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环境承载能力不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

土壤问题: (略) 水土流失脆弱性和石漠化脆弱性形成的生态极弱区面积有23.62km2,占国土面积的1.33%,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脆弱性较强,造成了土壤环境的脆弱性。

林业资源问题:林业资源的总体质量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上。

城镇农村环境问题: (略) 工业生产和矿山开采、工业企 (略) 人口增长、农业生产中农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城镇农村环境造成很大压力。

生物多样性问题: (略) 生态保护极重要区较为破碎、分布零散,缺少关键重要生态基质和生态廊道,且自然生态环境受多工业发展、城镇建设及人为活动等多因素影响,造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威胁。

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系统性不足

生态保护和修复是系统性整体性工程,需要充分认识国土空间生态环境内在机理和规律,建立管理机制和协调机制,落实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理念。 (略) 在以往开展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修复工作中,部分仅针对单一生态系统进行,未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略) 统筹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规划与工程措施,缺乏对实现生态修复整体功能最优化和对跨区域、跨部门协同考虑,导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提升成效不明显。

三、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依然存在

(略) 属于贵 (略) 开发区和特别振兴区—资源型地区,是传统农业和工矿业为主的区域,产业发展“绿色化”水平不高,经济增长方式未得到根本转变,资源环境的硬约束尚未根本缓解。根据《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略) 将以工业立区,全方位打造新型工业包括矿产加工基地、铝材及加工、能源基地。然而以能矿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统筹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压力也将持续加大。经济建设发展推动了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然而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增加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

四、生态修复关键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生态修复主要涉及山水林田湖草国土综合治理、矿山修复治理、石漠化治理、生物多样化保护等,是多行业多领域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在实施生态修复重大工程中,整体性与系统性存在单一化,已实施项目的生态建设标准、技术还不符合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要求。生态修复科技支撑薄弱,县、乡级基层技术推广力量严重缺乏。综合而言,在生态修复标准体系构建、新技术推广、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比较欠缺,关键技术和措施的系统性和长效性不足,工程实践情况与理论研究指导存在不同程度脱节。 (略) 和服务体系不健全,支撑生态保护和修复的调查、监测、评价、预警等能力不足,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五、生态保护修复投入资金不足

(略) 经济发展过去以粗放型经济为主,往往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时间久远造成了一些的历史遗留生态环境问题。 (略) 政府资金薄弱、社会资本难以引入,长时间生态修复资金投入不足且较为分散,配套性不强,导致历史欠账多。“十三五”期间,虽然中央财政、省财政、州级地方部门加大了专项资金的投入,全市积极开展并实施了一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农村环境保护、天然林保护等项目,但生态保护修复投资资金仍存在较大缺口。目前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仍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投资渠道较为单一;亟需在资金筹措方面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探索其他融资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六、生态修复多元化机制尚未健全

由于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存在公益性明显,盈利能力低、项目风险多等特点和问题,加之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修复治理的体系和机制尚未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也不完善,缺乏激励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的有效政策和措施。生态修复产业化培育不足,专业化、市场化的生态修复治理主体凤毛麟角,社会技术力量还较为薄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缺乏有效途径,社会资本进入意愿不强。为保障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的顺利进行,亟需系统性的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包括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政策激励机制、探索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差异化的绩效评价机制等。


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规划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 (略) ,省委、省政府、州政府决策部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以全面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为目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面向生态、农业、城镇三个空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牢牢把握新国发2号文件支持贵州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历史机遇,落实贵州省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充分衔接贵州省、黔西南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切实增强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增强生态系统功能, (略) 的生态品质,助力国土空间优化,推进形成生态保护和修复新格局,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保护优先,恢复为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生态保护修复的重心由事后修复向事前保护转变,由人工修复为主向自然修复为主转变,避免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过多干预。注重生态修复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科学有效性,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略) 境内各类生态问题、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妥善处理保护和发展、整体和重点、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多层次、多领域地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加强顶层设计,整合部门举措,形成工作合力,统筹协调推进。聚焦区域内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和重点生态系统,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各种保护修复措施合理配置,发挥综合治理效益。

系统修复,建管结合。贯彻山水田林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加快生态环境恢复进程。创新多元化投入和建管模式,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不断提高自然生态管理水平,推进形成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保护修复长效机制。

科技引领,注重实效。充分发挥专家智力支持作用和新环保技术的应用推广,聚焦突出生态问题,完善技术标准,强化技术指导,加强高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与应用。坚持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积极探索乡村生 (略) 径,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可持 (略) ,努力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实现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着力提升生态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实效。

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发挥政府在规划编制及实施中主导作用,由政府牵头明确生态修复各方职责,压实主体责任,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在规划编制、实施各阶段,咨询论证重大问题,要充分听取相关领域专家及社会公众建议,凝聚群众智慧、回应社会期盼,形成多部门合作、多专业协同、各方面参与的生态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第三节 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全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市森林、草地、河湖、湿地、农田、城镇等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二、阶段目标

近期目标。到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山体、河流、湖泊、湿地、森林、农田等生态系统状况明显好转,初步形成以“四区多廊”生态修复格局。全面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有序恢复;森林质量明显提升,野生动植物和特有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断增长;农田生态质量不断提升,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效果明显;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生态功能指数/EI稳定在良好以上,石漠化治理面积434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13公顷,森林质量提升面积3110公顷,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6486公顷。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全部完成,生产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准。重要河库水功能区水质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达到60%;湿地保有量不少于1020公顷,湿地保护率达到82%。全市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超37.5%,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2平方米/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障 100%达标率。

远期目标。到2035年,生态稳定性明显增强,自然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成,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生态修复产业良性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形成,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完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高品质的城乡人居环境全面塑成,美丽宜居、安全健康、绿色低碳的“美丽兴仁”基本实现。

三、规划指标体系

为落实规划愿景和目标管理,规划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方式,构 (略) 生态修复规划指标体系,将抽象的目标及策略具体量化。规划指标体系构建参考《 (略) 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试行)》,通过分解落实《贵州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黔西南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保护规划(2021-2035年)》和《 (略)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生态修复整治类指标;同 (略) 水务、生态、林业、农业农村、发改委等部门“十四五”规划的实际情况分解;充 (略) 本土特色及实际建设需求,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指标体系。指标主要分为生态保护类(5个)、生态品质类(9个)和生态修复类(5个),具体指标因子包括约束性和预期性两种。其中,约束性指标(9个)是为实现规划目标,在规划期内不得突破或必须实现的指标;预期性指标(10个)是指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预期,规划期内要努力实现或不突破的指标。


表2-1 2021-20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

2025年

2035年

属性

生态

保护

1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公顷

*

根据优化结果严格保护

-

约束性

2

自然保护地占比

%

1.77

根据优化结果严格保护

-

约束性

3

森林覆盖率

%

53.22

60%以上

60%以上

约束性

4

湿地保护面积

公顷

1020

≥1020

≥1020

预期性

5

林地保有量

公顷

*

≥*

稳定增长

约束性

生态

品质

6

生态功能指数/EI

无量

-

保持良好

保持良好

约束性

7

湿地保护率

%

81.95

≥82%

≥82%

预期性

8

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

580

≥580

稳定增长

预期性

9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率

%

-

75(80)

85

约束性

10

(略) 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平方米

10

≥12

≥12

约束性

11

千人以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100

100

100

约束性

12

重要河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100

100

100

约束性

13

绿色矿山占大中型生产矿山比例

%

90

100

100

预期性

14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

%

28

≥37.5

≥37.5

预期性

生态

修复

15

石漠化治理面积

公顷

-

434

[1316]

预期性

16

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公顷

-

913

[2767]

预期性

17

森林质量提升面积

公顷

-

3110

[9426]

预期性

18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面积

公顷

-

40.98

-

预期性

19

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

公顷

-

6486

[*]

预期性

1.[ ]内数据表示规划期累计数;

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率:2025 年国家重点保护*生野生物种保护率 75%为

*生野生动物种数保护率,80%为*生野生植物种数保护率,2035 年国家重点保护*生野生动物和*生野生植物种数保护率均达到 85%;

3.森林质量提升:包括低产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


第三章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本规划在《黔西南州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报批稿)提出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单元,以及《 (略)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提出的维育“四区五廊”的生态格局基础上, (略) “双评价”报告,市域自然地理环境、生态本底特征及区域主体功能等,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治理理念,提 (略) “四区多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的目标。

四区是指北部大渡口以下干流片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区域、南部大田河片区生态保育重点区域、西部马别河片区生态涵养重点区域、中部麻沙河片区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区域。该 (略) 湖泊湿地、矿产资源及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丰富区域, (略) 生态问题较为集中的区域,迫切需要开展生态保护及修复。

多 (略) 境内主要的五条河流生态廊道,包括新寨河-北盘江、麻沙河、巴铃河、大田河、鲁础营大桥河等五条河流生态廊道。构建以上述五条河流为核心的重要水生态绿色廊道,保护和修复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第一节 北部大渡口以下干流片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区域

一、重点区域范围

大渡口以下干流片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区 (略) 北部,涉及的区域为:百德镇新厂村、银厂村、周家田村;波阳镇大田角村、堵拐村、普茶村、所宜村、田湾社区、鹧益村;大山镇大山社区、耳期村、上务村、野场村、猪槽箐村;回龙镇孔寨村、马马崖镇阿藏村、大湾村、金钟村、米粮村、田边村、新马场社区、营上村;共5个乡镇22村(社区),面积总计*.98公顷, (略) 总面积的11.31%。其中百德镇2776.27公顷,波阳镇5982.64公顷,大山镇6040.04公顷,回龙镇703.32公顷,马马崖镇4617.71公顷。

二、自然生态状况

大渡口以下干流片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区域境内地势起伏,高差悬殊,地貌以山地为主,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平均海拔1050米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该 (略) 集中连片石漠化最严重的区域。区域范围内主要河流为新寨河、巴玲河等。

境内地势起伏,高差悬殊,地貌以山地为主,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平均海拔105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

三、主要生态问题

该区域受喀斯特地区特殊地质条件的影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一是石漠化问题突出。该区域石漠化面积约5063.11公顷,占该区域总面积约25.16%,其中石漠化程度重度及以上面积305.36公顷, (略) 石漠化面积比例为28.44%, (略) 石漠化集中连片度较高的区域。二是坡耕地较多,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因石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引发土地退化,导致该区域耕地质量等级总体偏低;根据三调统计得出坡耕地面积约1073.53公顷,占区域耕地总面积比例约2.05%。

四、生态修复主攻方向

本区域以开展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为生态修复主攻方向。重点任务:加强重点区域内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整治,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和森林抚育工程,增加林草植被覆盖度,提升区域内森林质量,有效保持水土能力,改善石漠化。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治理措施,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巩固提高水土保持治理成果,遏制水土流失发展,控制各种新的水土流失产生,提高区域生态功能与服务价值。加大区域内土地综合整治力度,提升耕地质量等级,持续开展现代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旱改水项目等。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着力解决乡镇内农用地、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其他任务:同步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森林质量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

第二节 南部大田河片区生态保育重点区域

一、重点区域范围

大田河片区生态保育重点区 (略) 南部,范围涉及的区域为:城南街道办事处保驹村、大山脚村、李关村、鹧鸪园村;屯脚镇蚌街村、场坝社区、大寨社区、九头村、鲤鱼村、马路河村、坡脚村、双龙村、铜鼓村、新山村;薏品田园街道洛渭屯社区、杨泗屯社区;雨樟镇并戛村、长箐村;真武山街道办事处六村、三村;共5个镇(街道)20个村(社区),面积*.1公顷, (略) 总面积的13.44%。其中城南街道办事处6371.95公顷,屯脚镇*.42公顷,薏品田园街道1500.13公顷,雨樟镇3042.06公顷,真武山街道办事处2086.54公顷。

二、自然生态状况

该区域地形以岩溶谷地、丘陵谷地为主,地势高低不平,起伏较大。区域内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较高,林地种类主要为乔木林和灌木林。区域范围内有城南湿地公园,主要河流为大田河、泥浆河、绿荫河等。

三、主要生态问题

该区域森林质量不高,表现为纯林较多、混交林少,同龄林多、异龄林少,森林层次单一、林相单一等问题。

四、生态修复主攻方向

本区域围绕提升区域水土保持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点目标,以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综合治理、水源涵养能力提高及森林质量提升为主攻方向。重点任务:对莲花山、响铃山等山体。泥浆河、马路河、绿荫河等河流以及梨树坪国有林场等环城绿化带进行生态保育,提升生态空间价值。加强水土流失治理,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治理措施,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巩固提高水土保持治理成果,遏制水土流失发展,控制各种新的水土流失产生,提高区域生态功能与服务价值。其他任务:同时开展同步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森林质量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

第三节 西部马别河片区生态涵养重点区域

一、重点区域范围

马别河片区生态涵养重点区 (略) 西部,涉及的范围为:鲁础营回族乡堵氽村、海丰村、民族村、清水河村、索土村、中兴村;共1个乡6个村,面积*.18公顷, (略) 总面积的6.06%。

二、自然生态状况

该区域地貌类型属中亚热带岩溶山原,石灰岩大面积出露,海拔高度1100-1550米,属于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域内有兴仁清水河风景林(州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为喀斯特植被,是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植被保存较好的区域之一。保护区内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猕猴、穿山*、鸢、雕鸮、斑头鸺鹠、白腹锦鸡、白冠长尾雉和蟒等。有野生植物115科32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榉树等。该 (略) 旅游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丰富的区域。

三、主要生态问题

本 (略) 发展、人类活动影响了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现有生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威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推进,导致该区域植被遭受破坏、栖息地侵扰、环境污染等压力增大,生态环境支撑力被削弱。这种对生态空间的破坏和挤占将加重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生境破碎化和面积缩减,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

四、生态修复主攻方向

本区域以兴仁清水河风景林(州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生态廊道修复为主攻方向。重点任务: (略) (自然保护地)生 (略) ,提升自然保护地环境质量监测、预警能力,为区域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开展区域内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摸清区域内动植物、外来入侵物种、水生生物等家底,并结合历史资料深入分析生物物种资源的变化因素,从而提出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政策建议,为有效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提升湖泊湿地、水系岸线绿化水平,开展森林抚育及低产低效林改造,推动水生态廊道建设,保障生物栖息地、 (略) 线的连通性。其他任务:同步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

第四节 中部麻沙河片区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一、重点区域范围

麻沙河片区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区域位于兴仁的中部,涉及的范围为:潘家庄镇粑铺社区、扯尼姑村、褚皮田村、鸡场坪村、接布厂村、弥勒屯村、潘家庄村、坪寨村、团结村、王家寨村、下溪村;下山镇白岩村、厂头村、大坝村、大石村、高武社区、苦森箐村、马乃屯村、马乃营村、茅坪村、民族村、哨上村、下山社区;新龙场镇大屯村、大洼村、冬瓜林村、虎场村、联庄村、龙场社区、民裕村、杨柳树村;共3个镇31个村(社区),面积*.51公顷, (略) 总面积的20.28%。其中潘家庄镇*.64公顷,下山镇*.61公顷,新龙场镇9781.26公顷。

二、自然生态状况

该区域地形多为丘陵谷地,山地面积大,盆地、谷地面积小,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该区域内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均比较丰富。区域范围内开采矿种多为煤矿, (略) 煤炭主要开采区。区域范围内主要河流为麻沙河。

三、主要生态问题

该区域煤炭资源丰富,但采矿活动会引发多类型生态问题。一是诱发地质灾害。矿产开采地带易形成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采矿采空区易造成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在破坏生态环境同时也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加剧水土流失。矿山开采地带及采矿废石、尾矿堆场直接对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形成很多人工裸露地面,伴随雨水冲刷土壤,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三是破坏生物多样性。勘探和采矿活动除破坏植被外,还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干扰,破坏区域内原有的生物生态平衡,带来生物多样性破坏和生态平衡的失调等不利影响,最终造成生物群落减少。

四、生态修复主攻方向

本区域以绿色矿山建设、流域水系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为主攻方向。重点任务:全面推进绿色矿山体系建设,新设采矿权、技改扩能矿山执行绿色矿山标准建设,在正式投产时需符合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生产矿山要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加快改造升级,限期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精准推进生产矿山不再开采区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及非法开采点的矿山生态修复,根据破坏程度轻重,科学分类,通过人工促进、生态重建、转型利用等方式有的放矢地恢复矿山地质环境。开展该片区中幼林抚育及低产低效林改造,强化现有森林资源保护同时实施提质增效工程,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他任务:同步开展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


第四章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部署

《黔西南州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报批稿)将黔西南州划分为三大生态修复单元并部署五大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其 (略) 的重点工程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略) 在黔西南州级重点项目基础上,对应本辖区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略) 重要廊 (略) 络构建项目、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项目,部署子项目6个,具体工程23项。

第一节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

在《黔西南州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报批稿)的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对应中部麻沙河片区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区域,部署麻沙河片区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子项目。

一、麻沙河片区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子项目

围绕矿山生态修复的重点目标,以绿色矿山建设、流域水系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为主攻方向,部署相关建设工程。

专栏4-1麻沙河片区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子项目

1、绿色矿山建设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按贵州省绿色矿山创建标准,对区域范围内涉及的7家矿山企业开展绿色矿山创建第三方评估及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具体矿山名称为:桂兴煤矿、旭东煤矿、振兴煤矿、兴利煤矿、王家寨煤矿、佳顺煤矿、 (略) 兴隆煤矿。

工程实施区域:矿山矿区范围。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

2、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采空区综合治理、水土环境治理、弃土场及尾矿库修复、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综合治理工程共计1200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下山镇、潘家庄镇、新龙场镇矿山矿区范围。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完成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面积480公顷;2026-2030年完成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面积720公顷。

3、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通过废弃矿山土地复垦、植被复绿等方式,对重点区域内无法确认治理恢复责任主体的废弃矿山进行修复,促进废弃矿山损毁土地的转型利用,以改善废弃矿山周边生态环境。修复面积共计27.26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潘家庄镇的扯尼姑村、褚皮田村、鸡场坪村;下山镇的白岩村、苦森箐村、茅坪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

4、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水源涵养林建设、矿山生态复绿、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坡改梯”等治理方式,推进潘家庄镇、下山镇等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做好城镇、农村、景区周边及矿区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该区域规划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面积6477.31公顷,其中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14.2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5063.11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潘家庄镇的接布厂村;下山镇的白岩村、大石村、哨上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66.69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1670.79公顷;2026-2035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47.51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3392.32公顷。

5、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森林质量提升项目主要包括森林抚育(不含国家公益林)、低产低效林改造、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森林抚育主要是针对中幼林及病虫害林,按照森林演替规律和林分发育阶段不同,采取抚育间伐、补植补造、卫生伐、割灌除草等不同措施,通过调整林分密度、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分健康状况、增强林分活力,最终促进林木生长。低产低效林改造针对质量等级较低林地,主要是对结构退化、生长退化、立地退化的低效林进行改造。该区域规划森林质量提升项目面积7014.67公顷,其中森林抚育1304.29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869.52公顷,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4840.86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潘家庄镇的扯尼姑村、团结村、褚皮田村;下山镇的厂头村、大坝村、放马坪畜牧改良示范场、茅坪村;新龙场镇的冬瓜林村、民裕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 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430.42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286.94公顷,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面积1597.48公顷;2026-2035 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873.87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582.58公顷,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面积3243.38公顷。

6、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根据三调最新成果,以25°以下耕地为原始数据,扣除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已实施退耕还林范围、土壤污染范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已实施土地整治类项目界线等因素,选取耕地集中连片度较高的区域约6653.58公顷面积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兼具水土流失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具体工程措施包括土地平整、 (略) 、灌溉排水、土壤改良等。

工程实施区域:潘家庄镇的粑铺社区、扯尼姑村、褚皮田村、鸡场坪村、接布厂村,弥勒屯村、团结村;下山镇的白岩村、厂头村、大石村、苦森箐村、马乃屯村、马乃营村、民族村、哨上村;新龙场镇的大屯村、大洼村、龙场社区、杨柳树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含提质改造)项目面积2195.68公顷;2026-2035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含提质改造)项目面积4457.9公顷。

第二节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在《黔西南州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报批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对应大渡口以下干流片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区域、大田河片区生态保育重点区域、马别河片区生态涵养重点区域,分别部署大渡口以下干流片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子项目、大田河片区生态保育重点子项目、马别河片区生态涵养重点子项目。

一、大渡口以下干流片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子项目

围绕改善区域生态脆弱现状、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的重点目标,以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耕地质量提升为主攻方向,部署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破损受损山体修复、森林质量提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等工程。

专栏4-2大渡口以下干流片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子项目

1、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

主要建设内容: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水源涵养林建设、矿山生态复绿、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坡改梯”等治理方式,推进百德镇、波阳镇、大山镇、回龙镇、马马崖镇等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做好城镇、农村、景区周边及矿区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该区域规划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面积*.25公顷,其中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46.45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9383.80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百德镇新厂村、银厂村、周家田村;波阳镇大田角村、鹧益村、田湾社区;大山镇的耳期村、上务村、野场村;回龙镇的孔寨村;马马崖镇的大湾村、营上村、阿藏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6.33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3096.70公顷;2026-2035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00.12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6287.09公顷。

2、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通过废弃矿山土地复垦、植被复绿等方式,对重点区域内无法确认治理恢复责任主体的废弃矿山进行修复,促进废弃矿山损毁土地的转型利用,以改善废弃矿山周边生态环境。修复面积共计3.19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百德镇的银厂村;波阳镇的普茶村;大山镇的猪槽箐村;马马崖镇的营上村、大湾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

3、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森林质量提升项目主要包括森林抚育(不含国家公益林)、低产低效林改造、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森林抚育主要是针对中幼林及病虫害林,按照森林演替规律和林分发育阶段不同,采取抚育间伐、补植补造、卫生伐、割灌除草等不同措施,通过调整林分密度、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分健康状况、增强林分活力,最终促进林木生长。低产低效林改造针对质量等级较低林地,主要是对结构退化、生长退化、立地退化的低效林进行改造。

该区域规划森林质量提升项目面积4415.67公顷,其中森林抚育83.36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55.58公顷,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4276.73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百德镇的周家田村;波阳镇的普茶村、田湾社区;大山镇的野场村;马马崖镇的阿藏村、大湾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 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27.51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18.34公顷,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面积1411.32公顷;2026-2035 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55.85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37.24公顷,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面积2865.41公顷。

4、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根据三调最新成果,以25°以下耕地为原始数据,扣除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已实施退耕还林范围、土壤污染范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已实施土地整治类项目界线等因素,选取耕地集中连片度较高的区域约5191.84公顷面积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兼具水土流失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具体工程措施包括土地平整、 (略) 、灌溉排水、土壤改良等。

工程实施区域:百德镇的新厂村、银厂村、周家田村;波阳镇的大田角村、普茶村、鹧益村;大山镇的耳期村、野场村、上务村;回龙镇的孔寨村;马马崖镇的阿藏村、大湾村、米粮村的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含提质改造)项目面积1713.31公顷;2026-2035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含提质改造)项目面积3478.53公顷。

二、大田河片区生态保育重点子项目

围绕提升区域水土保持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点目标,以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综合治理、水源涵养能力提高及森林质量提升为主攻方向,部署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森林质量提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等工程。

专栏4-3大田河片区生态保育重点子项目

1、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

主要建设内容: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水源涵养林建设、矿山生态复绿、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坡改梯”等治理方式,推进城南街道办事处、屯脚镇、薏品田园街道、雨樟镇镇等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做好城镇、农村、景区周边及矿区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该区域规划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面积1074.43公顷,其中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36.01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638.42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城南街道办事处的鹧鸪园村;屯脚镇的蚌街村;薏品田园街道的杨泗屯社区;雨樟镇的并戛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3.88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210.68公顷;2026-2035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92.13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427.74公顷。

2、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通过废弃矿山土地复垦、植被复绿等方式,对重点区域内无法确认治理恢复责任主体的废弃矿山进行修复,促进废弃矿山损毁土地的转型利用,以改善废弃矿山周边生态环境。修复面积共计10.25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城南街道办事处的大山脚村、鹧鸪园村;屯 (略) 河村;薏品田园街道的杨泗屯社区。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

3、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森林质量提升项目主要包括森林抚育(不含国家公益林)、低产低效林改造、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森林抚育主要是针对中幼林及病虫害林,按照森林演替规律和林分发育阶段不同,采取抚育间伐、补植补造、卫生伐、割灌除草等不同措施,通过调整林分密度、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分健康状况、增强林分活力,最终促进林木生长。低产低效林改造针对质量等级较低林地,主要是对结构退化、生长退化、立地退化的低效林进行改造。该区域规划森林质量提升项目面积7242.08公顷,其中森林抚育1569.22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1046.14公顷,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4626.72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城南街道办事处的保驹村、鹧鸪园村;屯脚镇的九头村、马路河村、新山村;薏品田园街道的杨泗屯社区;雨樟镇的并戛村、长箐村;真武山街道办事处的六村、三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 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517.84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345.23公顷,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面积1526.82公顷;2026-2035 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051.37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700.92公顷,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面积3099.90公顷。

4、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根据三调最新成果,以25°以下耕地为原始数据,扣除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已实施退耕还林范围、土壤污染范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已实施土地整治类项目界线等因素,选取耕地集中连片度较高的区域约6049.42公顷面积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兼具水土流失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具体工程措施包括土地平整、 (略) 、灌溉排水、土壤改良等。

工程实施区域:城南街道办事处的大山脚村、李关村、鹧鸪园村;屯脚镇的九头村、鲤鱼村、马路河村、新山村;薏品田园街道的杨泗屯社区、洛渭屯社区;雨樟镇的并戛村、长箐村;真武山街道办事处的六村、三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含提质改造)项目面积1996.31公顷;2026-2035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含提质改造)项目面积4053.11公顷。

三、马别河片区生态涵养重点子项目

以兴仁清水河风景林(州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生态廊道修复为主攻方向, (略) (自然保护地)生 (略) 、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河湖岸线生态保护修复、森林质量提升、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破损受损山体修复、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

其中, (略) 建设、生物多样性调查及河湖岸线修复三大工程详见重要生态廊 (略) 络构建项目、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项目专栏。

专栏4-4马别河片区生态涵养重点子项目

1、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森林质量提升项目主要包括森林抚育(不含国家公益林)、低产低效林改造、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森林抚育主要是针对中幼林及病虫害林,按照森林演替规律和林分发育阶段不同,采取抚育间伐、补植补造、卫生伐、割灌除草等不同措施,通过调整林分密度、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分健康状况、增强林分活力,最终促进林木生长。低产低效林改造针对质量等级较低林地,主要是对结构退化、生长退化、立地退化的低效林进行改造。

该区域规划森林质量提升项目面积6496.50公顷,其中森林抚育170.50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113.67公顷,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6212.33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鲁础营回族乡的海丰村、清水河村、索土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 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56.27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37.51公顷,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面积2050.07公顷;2026-2035 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14.24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76.16公顷,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面积4162.26公顷。

2、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通过废弃矿山土地复垦、植被复绿等方式,对重点区域内无法确认治理恢复责任主体的废弃矿山进行修复,促进废弃矿山损毁土地的转型利用,以改善废弃矿山周边生态环境。修复面积共计0.28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鲁础营回族乡的索土村。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

3、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

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水源涵养林建设、矿山生态复绿、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坡改梯”等治理方式,推进城南街道办事处、屯脚镇、薏品田园街道、雨樟镇镇等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做好城镇、农村、景区周边及矿区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该区域规划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面积1885.72公顷,其中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1.05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1714.67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鲁础营回族乡的海丰村、清水河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6.45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565.82公顷;2026-2035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4.6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1148.85公顷。

4、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根据三调最新成果,以25°以下耕地为原始数据,扣除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已实施退耕还林范围、土壤污染范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已实施土地整治类项目界线等因素,选取耕地集中连片度较高的区域约1762.3公顷面积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兼具水土流失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具体工程措施包括土地平整、 (略) 、灌溉排水、土壤改良等。

工程实施区域:鲁础营回族乡的堵氽村、海丰村、民族村、清水河村、索土村、中兴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含提质改造)项目面积581.56公顷;2026-2035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含提质改造)项目面积1180.74公顷。

第三节 重要廊 (略) 络构建项目

围 (略) 城市景观廊道连通性、构建生物多样性 (略) 络格局的重要目标,以河湖岸线治理、湖泊湿地保护、城区绿地开敞空间增加为主攻方向,部署水生态廊道构建、城市生态廊道构建工程。

专栏4-5重要廊 (略) 络构建项目

1、水生态廊道构建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构建以新寨河-北盘江、麻沙河、巴铃河、马路河、鲁础营大桥河等河流为核心的“重要水生态绿色廊道,进行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构建生态化河道,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提高河流岸线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在河湖生态系统构建基础上,开展河道、湖泊岸线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力争打造出生态化、多层次化的, (略) 主要河湖岸线的“岸绿景美”水生态廊道系统。

工程实施区域: (略) 主要湖泊、河流。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 (略) 河、麻沙河等河流河道综合治理;2026-2035年在巴铃河、新寨河-北盘江、鲁础营大桥河等河流河道综合治理。

2、城市生态廊道构建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 (略) 的自然优势,充分利用现状河流、湖泊湿地、城市山体、森林资源等, (略) 中心城区周边建设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山体公园等,加快推进由“城市中的公园”到“ (略) ”转变。

工程实施区域:城南街道办事处、薏品田园街道、真武山街道办事处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35年

第四节 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项目

围 (略) 生态系统监测监管能力、提升生态修复工程信息化治理能力的重要目标,以摸清生态家底、修复工程实施效果评估为主攻方向,部署生态状况调研、生态 (略) 建设、生态制度体系构建等工程。

专栏4-6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项目

1、 (略) 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开展能源消耗与碳达峰预测分析调查工作。 (略) 能源消耗及未来碳 达峰时间进行预测, (略) 碳中和、能耗双控等方案,提出节能减排的对策和建议, (略)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水生物调查等工作。 (略) 生物多样性状况调查与评估, (略) 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 (略) 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评估,制定外来入侵物种预防与应急管理方案,构建外来 (略) 络; (略) 特有种或指示性生物状况调查与评估, (略) 水生生物保护规划。

工程实施区域: (略) 全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

2、兴仁生态 (略) 建设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一 (略) 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监管项目。依托卫星、无人机,建设水质自动站、空气自动站、摄像头等,实现水、土、气、声、生态等生态环境资源要素的协同化管理体系, (略) 重要生态源地如自然保护地、天然林集中区等 (略) ,配套建设生态环境监管指挥中心,提升监察、监测、预警和预报能力。 (略) 建设项目。统筹规划,加快水利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略) 级智慧水务建设成效,建立 (略) ,数据一个库,设施一张图, (略) 的水务 (略) 络,实现监控可视化,资源共享化,决策科学化,管理 (略) 。

工程实施区域: (略) 全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

3、兴仁生态制度体系构建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一是 (略) 生态补偿制度, (略) 森林、湿地、水流、耕地四个重点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对自然保护地、河流源头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量化生态补偿的专项绩效考核目标及相应的奖惩机制,实现生态补偿资金专款专用。二是构建清晰严明的领导责任体系、积极主动的企业行动体系、开放文明的全民参与体系、高效严格的监管执法体系、公平 (略) 场体系、公开透明的环境信用体系、严密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工程实施区域: (略) 全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


第五章 成本效益 第一节 资金需求

根据政府部门工作定额及相关行业标准,结合黔西南州已实施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综合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森林质量提升、土地综合整治、河道综合治理等类型项目的生态修复项目投资预算数据,综合运用系数法、加总法、单位面积投资估算法等,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总投资测算为54.75亿元。

第二节 资金筹措

根据《 (略) 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0〕19 号)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自然资源领域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21〕2 号)文件要求,将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生态受益范围较广的重点生态保护修复,确认为省、市、县级共同财政事权,由省、市、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将生态受益范围地域性较强的其他生态保护修复, (略) 、县级财政事权,由市、县承担支出责任。根据《 (略) 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国办发〔2021〕40号)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函〔2023〕4 号)文件要求,社会资本可在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城镇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通过自主投资、与政府合作、公益参与等模式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基于相关政策文件支撑,充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是一项工作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的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在后续工程实施过程中,可采取政府 (略) 场投入相结合,中央和地方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相结合,现有投资渠道与新开专项相结合,形成“中央财政支持、地方自筹、专项资金整合、社会资本投入、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化资金筹集渠道,合理划分支出责任,确保生态修复重点子项目落地实施。 (略) 此前开展相关工作资金来源情况,本规划安排的生态修复项目采取“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为主+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地方自筹(社会资本、银行贷款等)”的多样化资金筹措渠道。

第三节 实施效益

一、生态效益分析

提升生态安全水平。规划实施后能显著提升森林质量、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能力,植被覆盖率和绿化质量大大提高,提升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积累营养物质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保存和延续等多项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兴仁生态安全水平,构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整体格局。实施特殊保护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02.4平方公里。构建“四区五廊”的生态保护格局,构建 (略) 络格局,筑牢珠江上游生态屏障。

改善土地生态现状。通过在全域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水土流失防治,加强种植业及养殖业污染防治、减少化肥使用、畜禽粪污和秸秆资源化利用, 有效减少土地面源污染。实施以坡改梯、保土耕作为主的坡耕地整治措施,以水保林、经果林为主的人工林草措施,新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趋势。经过生态修复整治,切实改善土地生态现状,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

维护生物多样性。通过新寨河-北盘江、麻沙河、巴铃河、大田河、鲁础营大桥河等五条生态廊道的建设, (略) 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等串联起来,增强了生态空间的范围和质量,加速了基质内部的生物因素交流,影响了更广大地域空间上的生物、物质、能量的循环流动。对野生动物的交流、迁移起到了促进作用,提高了种群间基因交换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栖息地之间缺乏连接性使地方种群困于孤岛而造成的种群衰退,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将得到有效保护。

二、经济效益分析

提高居民收入。规划实施后,通过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形成以林业资源为依托、以商品林基地为龙头、以林业商品产业和绿色旅游产业为一体的林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比较发达、系统和绿色的林农产业。重点发展特色经果林产业, (略) 场需求,积极新建和改建经果林种植区,同时引进深加工企业,增加产业附加值;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提高农田综合生产力,增加亩均农地经济产出,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保持农户持续稳定增收态势;通过生态资源整合,推动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绿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增加旅游效益。随着生态系统恢复和景观生态环境打造, (略) 旅游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项目上引入社会资本,实行“谁保护、谁受益”的策略,采取重点打造景观优美、林相健康、生态优良、功能健全的森林康养基地的策略,建设生态旅游示范 (略) 其他产业的发展,拉动地方就业和经济增长,提高整体收益。

(略) 生态绿色发展。 (略) 的青山绿水等生态资源得到良好保护, (略) 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生活提供重要基础。水土流失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与水质提升、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等项目的实施将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增加了生态产品的产出, (略) 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提供条件。同时,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生态旅游建设等多种生态修复+经营模式,为兴仁生态产品价值 (略) 径,有效提高当地城乡居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三、社会效益分析

增强生态保护观念。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一项全民公益事业,在开展综合整治的同时建设一批生态修复宣教设施,并定期开展生态修复宣教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民众的生态建设意识、环境保护观念,同时也培养一批生态修复专业技术人才,其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综合水平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为后续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促进文化旅游繁荣。本规划将生态修复与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通过旅游资源的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 (略) 城镇区域、放马坪风景名胜景区、兴仁清水河风景林(州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广大乡村等旅游片区生态旅游环境进行整体提升,为游客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态空间,发挥生态环境在繁荣区域特色文化旅游等方面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改善人居环境。通过生态修复重点工程的实施,统筹推进国土绿化和人居环境整治,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及排水设施建设, (略) 防洪减灾能力;全面推进农村卫生厕所革命,巩固提升垃圾分类成果,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优化“三生”空间格局, (略) 空间和公园形态有机融合的整体,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发挥山水生态优势,共建山、水、人、景高度融合的宜居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永续发展。

创造就业机会。生态修复保护规划与农业、工业、旅游业紧密结合,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和商业多样性提供了良好条件。提前布局相关生态产业,开展与生态相关的经营活动, (略)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为群众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带动区域整体发展,增强社会稳定。生态修复规划的实施,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资源,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兴仁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略) 在全州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恢复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示范作用。

第四节 分阶段实施计划

按照各部门职能和工作安排,优先修复部分突出生态问题, (略) 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内容进行时序分工和安排:“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为25.03亿元,2026-2035 年计划投资为29.72亿元。



表5-1 兴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分阶段实施计划表

序号

工程建设内容

工程量

近期(2021-2025 年)

近期资金安排(万元)

远期(2026-2035 年)

远期资金安排(万元)

1

绿色矿山建设工程

7座

7座

2100

——

——

2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1200公顷

480公顷

*

720公顷

*

3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工程

40.98公顷

40.98公顷

1024.5

4

水土流失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71公顷

6457.35公顷

3228.68

*.36公顷

6555.18

5

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92公顷

8305.74公顷

8305.74

*.18公顷

*.18

6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14公顷

6486.85公顷

*.1

*.29公顷

*.74

7

水生态廊道构建工程

202.8公里

*

8

城市生态廊道构建工程

——

公园建设、兴仁植物园建设

*

公园建设、提质改造

*

9

(略) 工程

——

——

800

——

——

10

兴仁生态 (略) 建设工程

——

——

5000

——

——

11

兴仁生态制度体系构建工程

——

600

——

——

合计

——

——

*.02

——

*.1


第六章 保障措施

强化工作组织和部门协调,从组织领导、政策体系、科技支撑、评估监督、宣传教育等方面制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建立规程统一、目标衔接、要素融合、政策协同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长效机制,切实推动规划的实施落地,促进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 (略) 级各有关部门应深刻认识生态修复的重要性,要加强组织领导,更加自觉、坚定、全面学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分工要求,细化工作任务。强化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间的协调配合,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协调机制,协调机制办公 (略) 自然资源局。 (略) 委领导,各有关部门、镇(街道、乡)人民政府共治、共建、共管, 社会资本主体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和公众有效监督的工作机制, 共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第二节 创新政策体系

(略) 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办法,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资金支持力度,统筹现有矿山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环保专项资金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土地整治等相关资金,按照“职责不变、渠道不乱、资金整合、打捆使用”的原则,优先支持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积极引入社会资金,试点有偿式生态修复。符合政府性基金投向的项目,鼓励申请基金支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探索生态保护、环境修复、自然资源与城乡土地开发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严格资金管理,项目建设资金严格执行“专人管理,单独建账,独立核算”的有关规定,各级财政采用专账管理措施,确保中央奖补、省级筹措资金专项用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强化财务审计和监督制度,定期、不定期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开展审计, 每一项工程结束都要有审计部门的决算审计报告,资金监管部门负责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和监督。通过审计与监督的有效结合,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确保资金安全。

第三节 落实规划传导

(略) —镇—村三级传导体系。市人民政府将保护修复目标、指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党委、政府、基层组织及各相关部门,落实责任,分工合作。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将规划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本部门年度计划,制定目标任务书和实施方案,具体落实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指导和支持。

第四节 加强科技支撑

依托贵州省自然资源“一张图”和贵州省 (略) ,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信息化方案,构建生态修复规划 (略) ,建设生态修复数据库。加强理论方法体系与相关标准的建立,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完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积极推广先进理念与适用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组建农业、林业、国土、地质、矿产、环保等相关领域多学科生态修复咨询专家库,加强生态修复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推进与省内外重点高校和企业之间的生态保护修复的产学研合作,强化生态修复技术支撑。

第五节 严格评估监管

科学设立考核评价指标和考评机制,建立监测、评估、管控、考核等全流程、全周期的适应性监管体系。强化对生态修复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动态分析本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特别是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做好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提出评估改进意见,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

第六节 强化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生态恢复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减少人为造成新的植被破坏。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贯彻各项生态恢复法律法规,形成全社会关注和关心生态恢复的时代氛围。 (略) 和各类媒体, 加强对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生态保护相关政策的解读和培训教育,不断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生态保护修复意识;鼓励和引导群众参与生态修复工作,利用自然保护区和各类自然公园,让群众感受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提高公众认可度, 营造全民生态保护的社会氛围。


附表: 附表1: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附表2: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子项目安排表


附表1: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序号

州级级生态修复单元

重点区域名称

涉及乡(镇)

村(居)个数

1

中北部山地水土保持修复单元

北部大渡口以下干流片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区域

百德镇、波阳镇、回龙镇、马马崖镇

22

2

南部大田河片区生态保育重点区域

城南街道办事处、屯脚镇、薏品田园街道、雨樟镇、真武山街道办事处

20

3

西部马别河片区生态涵养重点区域

鲁础营回族乡

6

4

中部麻沙河片区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潘家庄镇、下山镇、新龙场镇

31


附表2: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子项目安排表

序号

州级生态修复重点项目

生态修复子项目

工程区域

工程建设内容

保护修复手段

主要工作量

建设时序

资金需求 (万元)

1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

麻沙河片区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子项目

潘家庄镇粑铺社区、扯尼姑村、褚皮田村、鸡场坪村、接布厂村、弥勒屯村、潘家庄村、坪寨村、团结村、王家寨村、下溪村;下山镇白岩村、厂头村、大坝村、大石村、高武社区、苦森箐村、马乃屯村、马乃营村、茅坪村、民族村、哨上村、下山社区;新龙场镇大屯村、大洼村、冬瓜林村、虎场村、联庄村、龙场社区、民裕村、杨柳树村

绿色矿山建设工程

优化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促进节能减排等

7座矿山

2021-2025年

2100.00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采空区综合治理、水土环境治理、弃土场及尾矿库修复、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

1200公顷

2021-2030年

*.00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工程

矿山土地复垦、植被复绿等方式

27.26公顷

2021-2025年

681.50

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修建小型水保工程、坡改梯等

6477.31公顷

2021-2035年

3238.66

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低产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等

7014.67公顷

2021-2035年

7014.67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略) 建设、土地平整、灌排工程建设等

6653.58公顷

2021-2035年

*.48

2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大渡口以下干流片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子项目

百德镇新厂村、银厂村、周家田村;波阳镇大田角村、堵拐村、普茶村、所宜村、田湾社区、鹧益村;大山镇大山社区、耳期村、上务村、野场村、猪槽箐村;回龙镇孔寨村、马马崖镇阿藏村、大湾村、金钟村、米粮村、田边村、新马场社区、营上村

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

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修建小型水保工程、坡改梯等

*.25公顷

2021-2035年

5065.13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工程

矿山土地复垦、植被复绿等方式

3.19公顷

2021-2025年

79.75

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低产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等

4415.67公顷

2021-2035年

4415.67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略) 建设、土地平整、灌排工程建设等

5191.84公顷

2021-2035年

*.04

大田河片区生态保育重点子项目

城南街道办事处保驹村、大山脚村、李关村、鹧鸪园村;屯脚镇蚌街村、场坝社区、大寨社区、九头村、鲤鱼村、马路河村、坡脚村、双龙村、铜鼓村、新山村;薏品田园街道洛渭屯社区、杨泗屯社区;雨樟镇并戛村、长箐村;真武山街道办事处六村、三村

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

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修建小型水保工程、坡改梯等

1074.43公顷

2021-2035年

537.22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工程

矿山土地复垦、植被复绿等方式

10.25公顷

2021-2025年

256.25

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低产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等

7242.08公顷

2021-2035年

7242.08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略) 建设、土地平整、灌排工程建设等

6049.42公顷

2021-2035年

*.52

马别河片区生态涵养重点子项目

鲁础营回族乡堵氽村、海丰村、民族村、清水河村、索土村、中兴村

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低产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等

6496.50公顷

2021-2035年

6496.50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工程

矿山土地复垦、植被复绿等方式

0.28公顷

2021-2025年

7.00

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

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修建小型水保工程坡改梯等

1885.72公顷

2021-2035年

942.86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略) 建设、土地平整、灌排工程建设等

1762.3公顷

2021-2035年

*.80

3

——

重要廊 (略) 络构建子项目

(略) 全域

水生态廊道构建工程

河湖岸线治理、湖泊湿地保护保育等

——

2021-2035年

*.00

城市生态廊道构建工程

自然保护地保护、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等

——

2021-2035年

*.00

4

——

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子项目

(略) 全域

(略) 工程

生态本底调查等

——

2021-2025年

800.00

兴仁生态 (略) 建设工程

(略) 搭建等

——

2021-2025年

5000.00

兴仁生态制度体系构建工程

生态制度体系构建等

——

2021-2025年

600.00

合计

*.12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2021-2035年)

(略) 自然资源局

2024年3月


前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事关国家安全和民族未来。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保护修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一体化修复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已经成为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重要载体和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科学统筹 (略) 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进一步落实国家、省级、州级生态修复规划安排, (略) 国土空间生态品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略) 委、市政府组织自然资源部门,协同发展改革、生态环境、水务、农业农村、林业等相关部门,编制了《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落实贵州省、黔西南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明确的生态修复任务,在识别区域生态问题、预判重大生态风险的基础上,提出“四区多廊”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目标,旨 (略) 生态安全屏障,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助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合力共建山清水秀的美丽兴仁。

《规划》 (略) 行政辖区,共6个街道、11个镇、1个乡,国土面积1778.39km2。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规划期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规划》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活动的统筹谋划和总体设计,是当前及今后一 (略) 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是相关专项规划和山水林田湖草实施方案的编制依据。


目 录

第一章 生态修复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 自然地理和生态现状

第二节 生态修复工作成效

第三节 生态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规划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规划目标

第三章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第一节 北部大渡口以下干流片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区域

第二节 南部大田河片区生态保育重点区域

第三节 西部马别河片区生态涵养重点区域

第四节 中部麻沙河片区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第四章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部署

第一节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

第二节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第三节 重要廊 (略) 络构建项目

第四节 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项目

第五章 成本效益

第一节 资金需求

第二节 资金筹措

第三节 实施效益

第四节 分阶段实施计划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 创新政策体系

第三节 落实规划传导

第四节 加强科技支撑

第五节 严格评估监管

第六节 强化宣传力度

附表:

附表1: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附表2: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子项目安排表

附图:

附图1: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图

附图2: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部署图



第一章 生态修复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自然地理和生态现状

(略) 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心,位于东经104°54′至105°34′,北纬25°16′至25°47′之间,东邻贞丰县,南接安龙县、 (略) ,西界普安县,北接晴隆县,东北与关岭隔山江相望。 (略) 辖6个街道、11个镇、1个乡,即东湖街道、城南街道、真武山街道、城北街道、*官街道、薏品田园街道、屯脚镇、巴铃镇、百德镇、雨樟镇、潘家庄镇、回龙镇、下山镇、新龙场镇、大山镇、马马崖镇、波阳镇、鲁础营回族乡。

一、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特征。 (略) 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处于珠江流域的南北盘江分水岭上,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中缓边峻,从西北向东南、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降低。 (略) 按地貌可分为岩溶地貌和侵蚀地貌及堆积地貌三种,其中岩溶地貌占71.68%,侵蚀地貌占28.32%,堆积地貌零星分散叠置于岩溶和侵蚀地貌中。 (略) 按地表形成可分为山地、丘陵、盆坝、水域等类型,其中山地面积*亩, (略) 总面积的56.14%;丘陵面积*亩,占总面积的34.39%;盆坝面积*亩,占总面积的9.31%;水域面积*.00亩,占总面积的0.53%。

气候水文特征。 (略) 属高原型北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属暖温冬干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热同季。 (略) 属珠江水系,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上游,分属南、北盘江流域;市境内水资源丰富,河流多发源于南北盘江分水岭断头山的大丫口—马古地一带。市境内属于南盘江流域的面积有244.3km2,主要是南盘江一级支流马别河区, (略) 面积的13.74%;属于北盘江流域的面积为1541km2,包括麻沙河、龙洞河、落水洞河、猪场河、大田河、青底河、屯脚大桥河等7条河流, 总长273.29千米,集雨面积1558.5km2,年径流量10.53亿m3, (略) 总面积的 86.3%。

矿产资源特征。 (略) 矿产资源丰富,是西部十大矿产资源集中区和滇黔桂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各类省下发矿业权共有195个,去重叠后面积为543.13km2,占国土面积的30.54%,主要分布在西北区的潘家庄、下山镇、新龙场镇及城区西南。矿产资源以煤、金为主: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21.5亿吨,远景储量超过45亿吨,国家地质矿产储量认定的“兴仁煤田”,是全国200个 (略) 之一;黄金远景储量超过100吨,黄金资源丰富,被誉为“金都”,是贵州省首 (略) 。

土壤类型特征。土壤类型有山地黄棕壤、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草灰土、水稻土和草作土,受地形、气候、植被和成土母岩的影响,在地势平缓处,多分布黄壤、黄棕壤与红壤等地带性土壤,其面积占土壤总面积的47%;在坡度大、侵蚀较重的地方,土壤性质受母岩影响较大,形成石灰土、紫色土等岩性土壤或非他地带性土壤,其面积约土壤总面积的49%;水稻土是受人为因素影响,强烈水耕熟化形成,约占土壤面积的3%;其他土壤类型约占1%。

森林植被特征。 (略) 森林生长环境优越,林木生长茂盛,森林覆盖率高,林地种类较多,主要植物包括松、杉、楸、樟等159个品种。 (略) 通过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全市林地持续增长,林地面积901.38km2,占总国土面积的50.49%。林地种类主要为乔木林和灌木林,其他林地在国土面积仅为2.78%。其中乔木林面积为538.98km2,占国土面积的30.31%;占林地面积的59.79%;灌木林面积为362.40km2,占国土面积的20.37%;占林地面积的40.21%。乔木林和灌木林 (略) 域内达到了901.38km2,占国土面积的50.49%。

生物多样性特征。 (略) 境内动植物物种丰富。主要有以火把果、悬钩子、水果蔷薇、野花椒、马桑等为主的藤刺灌丛。海拔1600~1800 有常绿落叶混交林分布,乔木树种以青冈栎、多脉青冈栎、包石栎、亮叶水青冈、水青冈等为主,此外还有大穗鹅耳栎、灯台树、五裂槭、响叶杨、光皮桦等。市境内有2个自然保护地:兴仁清水河风景林(州级)自然保护区、兴仁放马坪风景林胜区。其中兴仁清水河风景林(州级)自然保护区是黔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及其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

二、生态现状

生态系统分布。贵州省生态系统分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湿地、农田、城镇和其他七大类, (略) 主要以林地、湿地、农田三类生态系统为主。

生态系统演化。通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及湿地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推动, (略) 森林、湿地和城镇生态系统面积增加;受城镇化建设、工业发展及农业活动影响,农田和其他生态系统面积减少。

生态本底评价。 (略)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主要 (略) 的北部和西部,该区域降水量集中,耕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总体良好。 (略) 生态极脆弱区主要 (略) 的东北部,该区域石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生态环境有其脆弱性。

第二节 生态修复工作成效

(略) 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始终坚持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十三五”期间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导向、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科学规划并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保护,生态修复工作有序推动。着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整治、石漠化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各项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基本完成了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各项目标任务。绿色发展成效显著,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矿山环境修复已显成效

严格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坚持把生态保护和地质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扎实推动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 (略) 以矿产资源集中集聚开采区、历史遗留矿山集中区为重点,针对矿山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问题,矿区弃渣、尾矿不合理堆存等造成的土地压占损毁、地貌景观破坏问题,以煤矿废水为主的污染物造成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扎实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截至目前, (略) 完成了鲁础营堵汆金矿、七寨河金矿历史遗留矿山治理;灶矾山铊矿的污染治理;对潘家庄镇、下山镇的远程露天煤矿环境进行了整治和修复;金兴公司环保问题高标准通过了验收。

二、石漠化治理扎实开展

“十三五”期间, (略) 通过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扎实开展石漠化治理。具体措施包括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缓和人地矛盾;明确相关部门将石漠化防治工作作为各部门行政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石漠化治理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密切结合,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石漠化治理成效显著提升,全市林地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提高至53.22%。

三、土壤污染防治有序展开

(略) 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防控土壤环境风险为目标,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安全为出发点,推动土壤污染防治有序展开。重点通过强化污染源头的防治、加强受污染土地的治理修复,提升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兽药、肥料、农用薄膜等,减少耕地污染。“十三五”期间, (略) 积极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完成堵汆金矿、七寨河金矿等历史遗留矿山的废渣治理及灶矾山铊矿的重金属污染治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了管控。

四、水土流失治理持续开展

“十三五”期间, (略) 通过多措并举持续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了水土资源。 (略) 通过推动自然保护地建设、北盘江省级湿地公园建设、治理石漠化增加林地面积等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和措施,进一步强化了水土保持功能;通过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带动相关部门和社会资金,推动水土流失治理;通过加大植树种草力度、增加植被覆盖率,有效缓解水土流失问题。污水处理和饮用水源等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成效明显: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6.24%;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 4个保护区和22个标准化建设,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

五、林业保护修复建设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 (略) 通过推进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公益林、封山育林、珠江防护林、国家储备林、自然保护区、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低质低效林提质增效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全市林业保护修复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森林面积、 森林覆盖率、活立木总蓄积量、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同步增长,森林质量不断提升,生态功能不断增强,绿色优势越来越显著。 全市林地面积增加至901.38km2,占总国土面积的50.68%, (略) 乃至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生态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态环境本底和基础依然脆弱

(略) 是贵州石漠化类型齐全、分布面积较大的岩溶区域之一,生态环境本底有其脆弱性,防止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任务繁重,矿山生态环境修复难度加大,城镇农村环境承压逐渐增大,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矿山生态环境:矿山开采易造成水土污染、破坏含水层等环境污染;易引起山体滑坡、地表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历史遗留矿山治理难度大。

水环境问题: (略) 虽是两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区,但存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环境承载能力不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

土壤问题: (略) 水土流失脆弱性和石漠化脆弱性形成的生态极弱区面积有23.62km2,占国土面积的1.33%,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脆弱性较强,造成了土壤环境的脆弱性。

林业资源问题:林业资源的总体质量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上。

城镇农村环境问题: (略) 工业生产和矿山开采、工业企 (略) 人口增长、农业生产中农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城镇农村环境造成很大压力。

生物多样性问题: (略) 生态保护极重要区较为破碎、分布零散,缺少关键重要生态基质和生态廊道,且自然生态环境受多工业发展、城镇建设及人为活动等多因素影响,造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威胁。

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系统性不足

生态保护和修复是系统性整体性工程,需要充分认识国土空间生态环境内在机理和规律,建立管理机制和协调机制,落实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理念。 (略) 在以往开展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修复工作中,部分仅针对单一生态系统进行,未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略) 统筹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规划与工程措施,缺乏对实现生态修复整体功能最优化和对跨区域、跨部门协同考虑,导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提升成效不明显。

三、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依然存在

(略) 属于贵 (略) 开发区和特别振兴区—资源型地区,是传统农业和工矿业为主的区域,产业发展“绿色化”水平不高,经济增长方式未得到根本转变,资源环境的硬约束尚未根本缓解。根据《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略) 将以工业立区,全方位打造新型工业包括矿产加工基地、铝材及加工、能源基地。然而以能矿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统筹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压力也将持续加大。经济建设发展推动了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然而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增加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

四、生态修复关键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生态修复主要涉及山水林田湖草国土综合治理、矿山修复治理、石漠化治理、生物多样化保护等,是多行业多领域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在实施生态修复重大工程中,整体性与系统性存在单一化,已实施项目的生态建设标准、技术还不符合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要求。生态修复科技支撑薄弱,县、乡级基层技术推广力量严重缺乏。综合而言,在生态修复标准体系构建、新技术推广、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比较欠缺,关键技术和措施的系统性和长效性不足,工程实践情况与理论研究指导存在不同程度脱节。 (略) 和服务体系不健全,支撑生态保护和修复的调查、监测、评价、预警等能力不足,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五、生态保护修复投入资金不足

(略) 经济发展过去以粗放型经济为主,往往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时间久远造成了一些的历史遗留生态环境问题。 (略) 政府资金薄弱、社会资本难以引入,长时间生态修复资金投入不足且较为分散,配套性不强,导致历史欠账多。“十三五”期间,虽然中央财政、省财政、州级地方部门加大了专项资金的投入,全市积极开展并实施了一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农村环境保护、天然林保护等项目,但生态保护修复投资资金仍存在较大缺口。目前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仍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投资渠道较为单一;亟需在资金筹措方面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探索其他融资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六、生态修复多元化机制尚未健全

由于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存在公益性明显,盈利能力低、项目风险多等特点和问题,加之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修复治理的体系和机制尚未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也不完善,缺乏激励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的有效政策和措施。生态修复产业化培育不足,专业化、市场化的生态修复治理主体凤毛麟角,社会技术力量还较为薄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缺乏有效途径,社会资本进入意愿不强。为保障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的顺利进行,亟需系统性的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包括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政策激励机制、探索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差异化的绩效评价机制等。


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规划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 (略) ,省委、省政府、州政府决策部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以全面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为目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面向生态、农业、城镇三个空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牢牢把握新国发2号文件支持贵州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历史机遇,落实贵州省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充分衔接贵州省、黔西南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切实增强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增强生态系统功能, (略) 的生态品质,助力国土空间优化,推进形成生态保护和修复新格局,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保护优先,恢复为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生态保护修复的重心由事后修复向事前保护转变,由人工修复为主向自然修复为主转变,避免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过多干预。注重生态修复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科学有效性,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略) 境内各类生态问题、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妥善处理保护和发展、整体和重点、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多层次、多领域地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加强顶层设计,整合部门举措,形成工作合力,统筹协调推进。聚焦区域内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和重点生态系统,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各种保护修复措施合理配置,发挥综合治理效益。

系统修复,建管结合。贯彻山水田林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加快生态环境恢复进程。创新多元化投入和建管模式,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不断提高自然生态管理水平,推进形成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保护修复长效机制。

科技引领,注重实效。充分发挥专家智力支持作用和新环保技术的应用推广,聚焦突出生态问题,完善技术标准,强化技术指导,加强高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与应用。坚持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积极探索乡村生 (略) 径,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可持 (略) ,努力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实现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着力提升生态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实效。

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发挥政府在规划编制及实施中主导作用,由政府牵头明确生态修复各方职责,压实主体责任,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在规划编制、实施各阶段,咨询论证重大问题,要充分听取相关领域专家及社会公众建议,凝聚群众智慧、回应社会期盼,形成多部门合作、多专业协同、各方面参与的生态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第三节 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全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市森林、草地、河湖、湿地、农田、城镇等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二、阶段目标

近期目标。到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山体、河流、湖泊、湿地、森林、农田等生态系统状况明显好转,初步形成以“四区多廊”生态修复格局。全面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有序恢复;森林质量明显提升,野生动植物和特有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断增长;农田生态质量不断提升,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效果明显;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生态功能指数/EI稳定在良好以上,石漠化治理面积434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13公顷,森林质量提升面积3110公顷,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6486公顷。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全部完成,生产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准。重要河库水功能区水质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达到60%;湿地保有量不少于1020公顷,湿地保护率达到82%。全市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超37.5%,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2平方米/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障 100%达标率。

远期目标。到2035年,生态稳定性明显增强,自然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成,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生态修复产业良性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形成,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完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高品质的城乡人居环境全面塑成,美丽宜居、安全健康、绿色低碳的“美丽兴仁”基本实现。

三、规划指标体系

为落实规划愿景和目标管理,规划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方式,构 (略) 生态修复规划指标体系,将抽象的目标及策略具体量化。规划指标体系构建参考《 (略) 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试行)》,通过分解落实《贵州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黔西南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保护规划(2021-2035年)》和《 (略)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生态修复整治类指标;同 (略) 水务、生态、林业、农业农村、发改委等部门“十四五”规划的实际情况分解;充 (略) 本土特色及实际建设需求,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指标体系。指标主要分为生态保护类(5个)、生态品质类(9个)和生态修复类(5个),具体指标因子包括约束性和预期性两种。其中,约束性指标(9个)是为实现规划目标,在规划期内不得突破或必须实现的指标;预期性指标(10个)是指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预期,规划期内要努力实现或不突破的指标。


表2-1 2021-20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

2025年

2035年

属性

生态

保护

1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公顷

*

根据优化结果严格保护

-

约束性

2

自然保护地占比

%

1.77

根据优化结果严格保护

-

约束性

3

森林覆盖率

%

53.22

60%以上

60%以上

约束性

4

湿地保护面积

公顷

1020

≥1020

≥1020

预期性

5

林地保有量

公顷

*

≥*

稳定增长

约束性

生态

品质

6

生态功能指数/EI

无量

-

保持良好

保持良好

约束性

7

湿地保护率

%

81.95

≥82%

≥82%

预期性

8

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

580

≥580

稳定增长

预期性

9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率

%

-

75(80)

85

约束性

10

(略) 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平方米

10

≥12

≥12

约束性

11

千人以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100

100

100

约束性

12

重要河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100

100

100

约束性

13

绿色矿山占大中型生产矿山比例

%

90

100

100

预期性

14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

%

28

≥37.5

≥37.5

预期性

生态

修复

15

石漠化治理面积

公顷

-

434

[1316]

预期性

16

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公顷

-

913

[2767]

预期性

17

森林质量提升面积

公顷

-

3110

[9426]

预期性

18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面积

公顷

-

40.98

-

预期性

19

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

公顷

-

6486

[*]

预期性

1.[ ]内数据表示规划期累计数;

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率:2025 年国家重点保护*生野生物种保护率 75%为

*生野生动物种数保护率,80%为*生野生植物种数保护率,2035 年国家重点保护*生野生动物和*生野生植物种数保护率均达到 85%;

3.森林质量提升:包括低产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


第三章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本规划在《黔西南州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报批稿)提出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单元,以及《 (略)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提出的维育“四区五廊”的生态格局基础上, (略) “双评价”报告,市域自然地理环境、生态本底特征及区域主体功能等,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治理理念,提 (略) “四区多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的目标。

四区是指北部大渡口以下干流片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区域、南部大田河片区生态保育重点区域、西部马别河片区生态涵养重点区域、中部麻沙河片区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区域。该 (略) 湖泊湿地、矿产资源及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丰富区域, (略) 生态问题较为集中的区域,迫切需要开展生态保护及修复。

多 (略) 境内主要的五条河流生态廊道,包括新寨河-北盘江、麻沙河、巴铃河、大田河、鲁础营大桥河等五条河流生态廊道。构建以上述五条河流为核心的重要水生态绿色廊道,保护和修复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第一节 北部大渡口以下干流片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区域

一、重点区域范围

大渡口以下干流片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区 (略) 北部,涉及的区域为:百德镇新厂村、银厂村、周家田村;波阳镇大田角村、堵拐村、普茶村、所宜村、田湾社区、鹧益村;大山镇大山社区、耳期村、上务村、野场村、猪槽箐村;回龙镇孔寨村、马马崖镇阿藏村、大湾村、金钟村、米粮村、田边村、新马场社区、营上村;共5个乡镇22村(社区),面积总计*.98公顷, (略) 总面积的11.31%。其中百德镇2776.27公顷,波阳镇5982.64公顷,大山镇6040.04公顷,回龙镇703.32公顷,马马崖镇4617.71公顷。

二、自然生态状况

大渡口以下干流片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区域境内地势起伏,高差悬殊,地貌以山地为主,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平均海拔1050米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该 (略) 集中连片石漠化最严重的区域。区域范围内主要河流为新寨河、巴玲河等。

境内地势起伏,高差悬殊,地貌以山地为主,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平均海拔105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

三、主要生态问题

该区域受喀斯特地区特殊地质条件的影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一是石漠化问题突出。该区域石漠化面积约5063.11公顷,占该区域总面积约25.16%,其中石漠化程度重度及以上面积305.36公顷, (略) 石漠化面积比例为28.44%, (略) 石漠化集中连片度较高的区域。二是坡耕地较多,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因石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引发土地退化,导致该区域耕地质量等级总体偏低;根据三调统计得出坡耕地面积约1073.53公顷,占区域耕地总面积比例约2.05%。

四、生态修复主攻方向

本区域以开展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为生态修复主攻方向。重点任务:加强重点区域内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整治,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和森林抚育工程,增加林草植被覆盖度,提升区域内森林质量,有效保持水土能力,改善石漠化。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治理措施,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巩固提高水土保持治理成果,遏制水土流失发展,控制各种新的水土流失产生,提高区域生态功能与服务价值。加大区域内土地综合整治力度,提升耕地质量等级,持续开展现代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旱改水项目等。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着力解决乡镇内农用地、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其他任务:同步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森林质量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

第二节 南部大田河片区生态保育重点区域

一、重点区域范围

大田河片区生态保育重点区 (略) 南部,范围涉及的区域为:城南街道办事处保驹村、大山脚村、李关村、鹧鸪园村;屯脚镇蚌街村、场坝社区、大寨社区、九头村、鲤鱼村、马路河村、坡脚村、双龙村、铜鼓村、新山村;薏品田园街道洛渭屯社区、杨泗屯社区;雨樟镇并戛村、长箐村;真武山街道办事处六村、三村;共5个镇(街道)20个村(社区),面积*.1公顷, (略) 总面积的13.44%。其中城南街道办事处6371.95公顷,屯脚镇*.42公顷,薏品田园街道1500.13公顷,雨樟镇3042.06公顷,真武山街道办事处2086.54公顷。

二、自然生态状况

该区域地形以岩溶谷地、丘陵谷地为主,地势高低不平,起伏较大。区域内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较高,林地种类主要为乔木林和灌木林。区域范围内有城南湿地公园,主要河流为大田河、泥浆河、绿荫河等。

三、主要生态问题

该区域森林质量不高,表现为纯林较多、混交林少,同龄林多、异龄林少,森林层次单一、林相单一等问题。

四、生态修复主攻方向

本区域围绕提升区域水土保持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点目标,以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综合治理、水源涵养能力提高及森林质量提升为主攻方向。重点任务:对莲花山、响铃山等山体。泥浆河、马路河、绿荫河等河流以及梨树坪国有林场等环城绿化带进行生态保育,提升生态空间价值。加强水土流失治理,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治理措施,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巩固提高水土保持治理成果,遏制水土流失发展,控制各种新的水土流失产生,提高区域生态功能与服务价值。其他任务:同时开展同步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森林质量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

第三节 西部马别河片区生态涵养重点区域

一、重点区域范围

马别河片区生态涵养重点区 (略) 西部,涉及的范围为:鲁础营回族乡堵氽村、海丰村、民族村、清水河村、索土村、中兴村;共1个乡6个村,面积*.18公顷, (略) 总面积的6.06%。

二、自然生态状况

该区域地貌类型属中亚热带岩溶山原,石灰岩大面积出露,海拔高度1100-1550米,属于低纬度的高原性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域内有兴仁清水河风景林(州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为喀斯特植被,是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植被保存较好的区域之一。保护区内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猕猴、穿山*、鸢、雕鸮、斑头鸺鹠、白腹锦鸡、白冠长尾雉和蟒等。有野生植物115科32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榉树等。该 (略) 旅游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丰富的区域。

三、主要生态问题

本 (略) 发展、人类活动影响了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现有生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威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推进,导致该区域植被遭受破坏、栖息地侵扰、环境污染等压力增大,生态环境支撑力被削弱。这种对生态空间的破坏和挤占将加重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生境破碎化和面积缩减,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

四、生态修复主攻方向

本区域以兴仁清水河风景林(州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生态廊道修复为主攻方向。重点任务: (略) (自然保护地)生 (略) ,提升自然保护地环境质量监测、预警能力,为区域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开展区域内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摸清区域内动植物、外来入侵物种、水生生物等家底,并结合历史资料深入分析生物物种资源的变化因素,从而提出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政策建议,为有效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提升湖泊湿地、水系岸线绿化水平,开展森林抚育及低产低效林改造,推动水生态廊道建设,保障生物栖息地、 (略) 线的连通性。其他任务:同步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

第四节 中部麻沙河片区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一、重点区域范围

麻沙河片区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区域位于兴仁的中部,涉及的范围为:潘家庄镇粑铺社区、扯尼姑村、褚皮田村、鸡场坪村、接布厂村、弥勒屯村、潘家庄村、坪寨村、团结村、王家寨村、下溪村;下山镇白岩村、厂头村、大坝村、大石村、高武社区、苦森箐村、马乃屯村、马乃营村、茅坪村、民族村、哨上村、下山社区;新龙场镇大屯村、大洼村、冬瓜林村、虎场村、联庄村、龙场社区、民裕村、杨柳树村;共3个镇31个村(社区),面积*.51公顷, (略) 总面积的20.28%。其中潘家庄镇*.64公顷,下山镇*.61公顷,新龙场镇9781.26公顷。

二、自然生态状况

该区域地形多为丘陵谷地,山地面积大,盆地、谷地面积小,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该区域内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均比较丰富。区域范围内开采矿种多为煤矿, (略) 煤炭主要开采区。区域范围内主要河流为麻沙河。

三、主要生态问题

该区域煤炭资源丰富,但采矿活动会引发多类型生态问题。一是诱发地质灾害。矿产开采地带易形成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采矿采空区易造成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在破坏生态环境同时也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加剧水土流失。矿山开采地带及采矿废石、尾矿堆场直接对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形成很多人工裸露地面,伴随雨水冲刷土壤,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三是破坏生物多样性。勘探和采矿活动除破坏植被外,还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干扰,破坏区域内原有的生物生态平衡,带来生物多样性破坏和生态平衡的失调等不利影响,最终造成生物群落减少。

四、生态修复主攻方向

本区域以绿色矿山建设、流域水系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为主攻方向。重点任务:全面推进绿色矿山体系建设,新设采矿权、技改扩能矿山执行绿色矿山标准建设,在正式投产时需符合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生产矿山要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加快改造升级,限期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精准推进生产矿山不再开采区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及非法开采点的矿山生态修复,根据破坏程度轻重,科学分类,通过人工促进、生态重建、转型利用等方式有的放矢地恢复矿山地质环境。开展该片区中幼林抚育及低产低效林改造,强化现有森林资源保护同时实施提质增效工程,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他任务:同步开展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


第四章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部署

《黔西南州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报批稿)将黔西南州划分为三大生态修复单元并部署五大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其 (略) 的重点工程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略) 在黔西南州级重点项目基础上,对应本辖区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略) 重要廊 (略) 络构建项目、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项目,部署子项目6个,具体工程23项。

第一节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

在《黔西南州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报批稿)的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对应中部麻沙河片区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区域,部署麻沙河片区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子项目。

一、麻沙河片区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子项目

围绕矿山生态修复的重点目标,以绿色矿山建设、流域水系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为主攻方向,部署相关建设工程。

专栏4-1麻沙河片区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子项目

1、绿色矿山建设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按贵州省绿色矿山创建标准,对区域范围内涉及的7家矿山企业开展绿色矿山创建第三方评估及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具体矿山名称为:桂兴煤矿、旭东煤矿、振兴煤矿、兴利煤矿、王家寨煤矿、佳顺煤矿、 (略) 兴隆煤矿。

工程实施区域:矿山矿区范围。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

2、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采空区综合治理、水土环境治理、弃土场及尾矿库修复、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综合治理工程共计1200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下山镇、潘家庄镇、新龙场镇矿山矿区范围。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完成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面积480公顷;2026-2030年完成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面积720公顷。

3、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通过废弃矿山土地复垦、植被复绿等方式,对重点区域内无法确认治理恢复责任主体的废弃矿山进行修复,促进废弃矿山损毁土地的转型利用,以改善废弃矿山周边生态环境。修复面积共计27.26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潘家庄镇的扯尼姑村、褚皮田村、鸡场坪村;下山镇的白岩村、苦森箐村、茅坪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

4、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水源涵养林建设、矿山生态复绿、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坡改梯”等治理方式,推进潘家庄镇、下山镇等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做好城镇、农村、景区周边及矿区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该区域规划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面积6477.31公顷,其中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14.2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5063.11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潘家庄镇的接布厂村;下山镇的白岩村、大石村、哨上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66.69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1670.79公顷;2026-2035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47.51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3392.32公顷。

5、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森林质量提升项目主要包括森林抚育(不含国家公益林)、低产低效林改造、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森林抚育主要是针对中幼林及病虫害林,按照森林演替规律和林分发育阶段不同,采取抚育间伐、补植补造、卫生伐、割灌除草等不同措施,通过调整林分密度、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分健康状况、增强林分活力,最终促进林木生长。低产低效林改造针对质量等级较低林地,主要是对结构退化、生长退化、立地退化的低效林进行改造。该区域规划森林质量提升项目面积7014.67公顷,其中森林抚育1304.29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869.52公顷,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4840.86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潘家庄镇的扯尼姑村、团结村、褚皮田村;下山镇的厂头村、大坝村、放马坪畜牧改良示范场、茅坪村;新龙场镇的冬瓜林村、民裕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 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430.42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286.94公顷,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面积1597.48公顷;2026-2035 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873.87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582.58公顷,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面积3243.38公顷。

6、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根据三调最新成果,以25°以下耕地为原始数据,扣除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已实施退耕还林范围、土壤污染范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已实施土地整治类项目界线等因素,选取耕地集中连片度较高的区域约6653.58公顷面积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兼具水土流失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具体工程措施包括土地平整、 (略) 、灌溉排水、土壤改良等。

工程实施区域:潘家庄镇的粑铺社区、扯尼姑村、褚皮田村、鸡场坪村、接布厂村,弥勒屯村、团结村;下山镇的白岩村、厂头村、大石村、苦森箐村、马乃屯村、马乃营村、民族村、哨上村;新龙场镇的大屯村、大洼村、龙场社区、杨柳树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含提质改造)项目面积2195.68公顷;2026-2035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含提质改造)项目面积4457.9公顷。

第二节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在《黔西南州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报批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对应大渡口以下干流片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区域、大田河片区生态保育重点区域、马别河片区生态涵养重点区域,分别部署大渡口以下干流片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子项目、大田河片区生态保育重点子项目、马别河片区生态涵养重点子项目。

一、大渡口以下干流片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子项目

围绕改善区域生态脆弱现状、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的重点目标,以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耕地质量提升为主攻方向,部署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破损受损山体修复、森林质量提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等工程。

专栏4-2大渡口以下干流片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子项目

1、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

主要建设内容: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水源涵养林建设、矿山生态复绿、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坡改梯”等治理方式,推进百德镇、波阳镇、大山镇、回龙镇、马马崖镇等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做好城镇、农村、景区周边及矿区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该区域规划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面积*.25公顷,其中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46.45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9383.80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百德镇新厂村、银厂村、周家田村;波阳镇大田角村、鹧益村、田湾社区;大山镇的耳期村、上务村、野场村;回龙镇的孔寨村;马马崖镇的大湾村、营上村、阿藏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6.33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3096.70公顷;2026-2035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00.12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6287.09公顷。

2、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通过废弃矿山土地复垦、植被复绿等方式,对重点区域内无法确认治理恢复责任主体的废弃矿山进行修复,促进废弃矿山损毁土地的转型利用,以改善废弃矿山周边生态环境。修复面积共计3.19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百德镇的银厂村;波阳镇的普茶村;大山镇的猪槽箐村;马马崖镇的营上村、大湾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

3、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森林质量提升项目主要包括森林抚育(不含国家公益林)、低产低效林改造、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森林抚育主要是针对中幼林及病虫害林,按照森林演替规律和林分发育阶段不同,采取抚育间伐、补植补造、卫生伐、割灌除草等不同措施,通过调整林分密度、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分健康状况、增强林分活力,最终促进林木生长。低产低效林改造针对质量等级较低林地,主要是对结构退化、生长退化、立地退化的低效林进行改造。

该区域规划森林质量提升项目面积4415.67公顷,其中森林抚育83.36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55.58公顷,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4276.73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百德镇的周家田村;波阳镇的普茶村、田湾社区;大山镇的野场村;马马崖镇的阿藏村、大湾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 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27.51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18.34公顷,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面积1411.32公顷;2026-2035 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55.85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37.24公顷,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面积2865.41公顷。

4、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根据三调最新成果,以25°以下耕地为原始数据,扣除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已实施退耕还林范围、土壤污染范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已实施土地整治类项目界线等因素,选取耕地集中连片度较高的区域约5191.84公顷面积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兼具水土流失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具体工程措施包括土地平整、 (略) 、灌溉排水、土壤改良等。

工程实施区域:百德镇的新厂村、银厂村、周家田村;波阳镇的大田角村、普茶村、鹧益村;大山镇的耳期村、野场村、上务村;回龙镇的孔寨村;马马崖镇的阿藏村、大湾村、米粮村的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含提质改造)项目面积1713.31公顷;2026-2035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含提质改造)项目面积3478.53公顷。

二、大田河片区生态保育重点子项目

围绕提升区域水土保持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点目标,以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综合治理、水源涵养能力提高及森林质量提升为主攻方向,部署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森林质量提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等工程。

专栏4-3大田河片区生态保育重点子项目

1、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

主要建设内容: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水源涵养林建设、矿山生态复绿、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坡改梯”等治理方式,推进城南街道办事处、屯脚镇、薏品田园街道、雨樟镇镇等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做好城镇、农村、景区周边及矿区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该区域规划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面积1074.43公顷,其中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36.01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638.42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城南街道办事处的鹧鸪园村;屯脚镇的蚌街村;薏品田园街道的杨泗屯社区;雨樟镇的并戛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3.88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210.68公顷;2026-2035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92.13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427.74公顷。

2、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通过废弃矿山土地复垦、植被复绿等方式,对重点区域内无法确认治理恢复责任主体的废弃矿山进行修复,促进废弃矿山损毁土地的转型利用,以改善废弃矿山周边生态环境。修复面积共计10.25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城南街道办事处的大山脚村、鹧鸪园村;屯 (略) 河村;薏品田园街道的杨泗屯社区。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

3、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森林质量提升项目主要包括森林抚育(不含国家公益林)、低产低效林改造、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森林抚育主要是针对中幼林及病虫害林,按照森林演替规律和林分发育阶段不同,采取抚育间伐、补植补造、卫生伐、割灌除草等不同措施,通过调整林分密度、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分健康状况、增强林分活力,最终促进林木生长。低产低效林改造针对质量等级较低林地,主要是对结构退化、生长退化、立地退化的低效林进行改造。该区域规划森林质量提升项目面积7242.08公顷,其中森林抚育1569.22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1046.14公顷,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4626.72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城南街道办事处的保驹村、鹧鸪园村;屯脚镇的九头村、马路河村、新山村;薏品田园街道的杨泗屯社区;雨樟镇的并戛村、长箐村;真武山街道办事处的六村、三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 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517.84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345.23公顷,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面积1526.82公顷;2026-2035 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051.37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700.92公顷,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面积3099.90公顷。

4、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根据三调最新成果,以25°以下耕地为原始数据,扣除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已实施退耕还林范围、土壤污染范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已实施土地整治类项目界线等因素,选取耕地集中连片度较高的区域约6049.42公顷面积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兼具水土流失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具体工程措施包括土地平整、 (略) 、灌溉排水、土壤改良等。

工程实施区域:城南街道办事处的大山脚村、李关村、鹧鸪园村;屯脚镇的九头村、鲤鱼村、马路河村、新山村;薏品田园街道的杨泗屯社区、洛渭屯社区;雨樟镇的并戛村、长箐村;真武山街道办事处的六村、三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含提质改造)项目面积1996.31公顷;2026-2035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含提质改造)项目面积4053.11公顷。

三、马别河片区生态涵养重点子项目

以兴仁清水河风景林(州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生态廊道修复为主攻方向, (略) (自然保护地)生 (略) 、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河湖岸线生态保护修复、森林质量提升、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破损受损山体修复、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

其中, (略) 建设、生物多样性调查及河湖岸线修复三大工程详见重要生态廊 (略) 络构建项目、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项目专栏。

专栏4-4马别河片区生态涵养重点子项目

1、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森林质量提升项目主要包括森林抚育(不含国家公益林)、低产低效林改造、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森林抚育主要是针对中幼林及病虫害林,按照森林演替规律和林分发育阶段不同,采取抚育间伐、补植补造、卫生伐、割灌除草等不同措施,通过调整林分密度、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分健康状况、增强林分活力,最终促进林木生长。低产低效林改造针对质量等级较低林地,主要是对结构退化、生长退化、立地退化的低效林进行改造。

该区域规划森林质量提升项目面积6496.50公顷,其中森林抚育170.50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113.67公顷,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6212.33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鲁础营回族乡的海丰村、清水河村、索土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 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56.27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37.51公顷,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面积2050.07公顷;2026-2035 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14.24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76.16公顷,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面积4162.26公顷。

2、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通过废弃矿山土地复垦、植被复绿等方式,对重点区域内无法确认治理恢复责任主体的废弃矿山进行修复,促进废弃矿山损毁土地的转型利用,以改善废弃矿山周边生态环境。修复面积共计0.28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鲁础营回族乡的索土村。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

3、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

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水源涵养林建设、矿山生态复绿、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坡改梯”等治理方式,推进城南街道办事处、屯脚镇、薏品田园街道、雨樟镇镇等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做好城镇、农村、景区周边及矿区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该区域规划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面积1885.72公顷,其中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1.05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1714.67公顷。

工程实施区域:鲁础营回族乡的海丰村、清水河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6.45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565.82公顷;2026-2035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4.6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1148.85公顷。

4、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根据三调最新成果,以25°以下耕地为原始数据,扣除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已实施退耕还林范围、土壤污染范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已实施土地整治类项目界线等因素,选取耕地集中连片度较高的区域约1762.3公顷面积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兼具水土流失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具体工程措施包括土地平整、 (略) 、灌溉排水、土壤改良等。

工程实施区域:鲁础营回族乡的堵氽村、海丰村、民族村、清水河村、索土村、中兴村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含提质改造)项目面积581.56公顷;2026-2035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含提质改造)项目面积1180.74公顷。

第三节 重要廊 (略) 络构建项目

围 (略) 城市景观廊道连通性、构建生物多样性 (略) 络格局的重要目标,以河湖岸线治理、湖泊湿地保护、城区绿地开敞空间增加为主攻方向,部署水生态廊道构建、城市生态廊道构建工程。

专栏4-5重要廊 (略) 络构建项目

1、水生态廊道构建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构建以新寨河-北盘江、麻沙河、巴铃河、马路河、鲁础营大桥河等河流为核心的“重要水生态绿色廊道,进行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构建生态化河道,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提高河流岸线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在河湖生态系统构建基础上,开展河道、湖泊岸线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力争打造出生态化、多层次化的, (略) 主要河湖岸线的“岸绿景美”水生态廊道系统。

工程实施区域: (略) 主要湖泊、河流。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 (略) 河、麻沙河等河流河道综合治理;2026-2035年在巴铃河、新寨河-北盘江、鲁础营大桥河等河流河道综合治理。

2、城市生态廊道构建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 (略) 的自然优势,充分利用现状河流、湖泊湿地、城市山体、森林资源等, (略) 中心城区周边建设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山体公园等,加快推进由“城市中的公园”到“ (略) ”转变。

工程实施区域:城南街道办事处、薏品田园街道、真武山街道办事处等区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35年

第四节 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项目

围 (略) 生态系统监测监管能力、提升生态修复工程信息化治理能力的重要目标,以摸清生态家底、修复工程实施效果评估为主攻方向,部署生态状况调研、生态 (略) 建设、生态制度体系构建等工程。

专栏4-6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项目

1、 (略) 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开展能源消耗与碳达峰预测分析调查工作。 (略) 能源消耗及未来碳 达峰时间进行预测, (略) 碳中和、能耗双控等方案,提出节能减排的对策和建议, (略)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水生物调查等工作。 (略) 生物多样性状况调查与评估, (略) 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 (略) 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评估,制定外来入侵物种预防与应急管理方案,构建外来 (略) 络; (略) 特有种或指示性生物状况调查与评估, (略) 水生生物保护规划。

工程实施区域: (略) 全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

2、兴仁生态 (略) 建设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一 (略) 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监管项目。依托卫星、无人机,建设水质自动站、空气自动站、摄像头等,实现水、土、气、声、生态等生态环境资源要素的协同化管理体系, (略) 重要生态源地如自然保护地、天然林集中区等 (略) ,配套建设生态环境监管指挥中心,提升监察、监测、预警和预报能力。 (略) 建设项目。统筹规划,加快水利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略) 级智慧水务建设成效,建立 (略) ,数据一个库,设施一张图, (略) 的水务 (略) 络,实现监控可视化,资源共享化,决策科学化,管理 (略) 。

工程实施区域: (略) 全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

3、兴仁生态制度体系构建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一是 (略) 生态补偿制度, (略) 森林、湿地、水流、耕地四个重点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对自然保护地、河流源头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量化生态补偿的专项绩效考核目标及相应的奖惩机制,实现生态补偿资金专款专用。二是构建清晰严明的领导责任体系、积极主动的企业行动体系、开放文明的全民参与体系、高效严格的监管执法体系、公平 (略) 场体系、公开透明的环境信用体系、严密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工程实施区域: (略) 全域。

工程建设时序:2021-2025年。


第五章 成本效益 第一节 资金需求

根据政府部门工作定额及相关行业标准,结合黔西南州已实施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综合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森林质量提升、土地综合整治、河道综合治理等类型项目的生态修复项目投资预算数据,综合运用系数法、加总法、单位面积投资估算法等,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总投资测算为54.75亿元。

第二节 资金筹措

根据《 (略) 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0〕19 号)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自然资源领域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21〕2 号)文件要求,将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生态受益范围较广的重点生态保护修复,确认为省、市、县级共同财政事权,由省、市、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将生态受益范围地域性较强的其他生态保护修复, (略) 、县级财政事权,由市、县承担支出责任。根据《 (略) 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国办发〔2021〕40号)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函〔2023〕4 号)文件要求,社会资本可在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城镇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通过自主投资、与政府合作、公益参与等模式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基于相关政策文件支撑,充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是一项工作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的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在后续工程实施过程中,可采取政府 (略) 场投入相结合,中央和地方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相结合,现有投资渠道与新开专项相结合,形成“中央财政支持、地方自筹、专项资金整合、社会资本投入、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化资金筹集渠道,合理划分支出责任,确保生态修复重点子项目落地实施。 (略) 此前开展相关工作资金来源情况,本规划安排的生态修复项目采取“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为主+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地方自筹(社会资本、银行贷款等)”的多样化资金筹措渠道。

第三节 实施效益

一、生态效益分析

提升生态安全水平。规划实施后能显著提升森林质量、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能力,植被覆盖率和绿化质量大大提高,提升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积累营养物质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保存和延续等多项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兴仁生态安全水平,构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整体格局。实施特殊保护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02.4平方公里。构建“四区五廊”的生态保护格局,构建 (略) 络格局,筑牢珠江上游生态屏障。

改善土地生态现状。通过在全域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水土流失防治,加强种植业及养殖业污染防治、减少化肥使用、畜禽粪污和秸秆资源化利用, 有效减少土地面源污染。实施以坡改梯、保土耕作为主的坡耕地整治措施,以水保林、经果林为主的人工林草措施,新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趋势。经过生态修复整治,切实改善土地生态现状,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

维护生物多样性。通过新寨河-北盘江、麻沙河、巴铃河、大田河、鲁础营大桥河等五条生态廊道的建设, (略) 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等串联起来,增强了生态空间的范围和质量,加速了基质内部的生物因素交流,影响了更广大地域空间上的生物、物质、能量的循环流动。对野生动物的交流、迁移起到了促进作用,提高了种群间基因交换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栖息地之间缺乏连接性使地方种群困于孤岛而造成的种群衰退,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将得到有效保护。

二、经济效益分析

提高居民收入。规划实施后,通过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形成以林业资源为依托、以商品林基地为龙头、以林业商品产业和绿色旅游产业为一体的林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比较发达、系统和绿色的林农产业。重点发展特色经果林产业, (略) 场需求,积极新建和改建经果林种植区,同时引进深加工企业,增加产业附加值;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提高农田综合生产力,增加亩均农地经济产出,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保持农户持续稳定增收态势;通过生态资源整合,推动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绿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增加旅游效益。随着生态系统恢复和景观生态环境打造, (略) 旅游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项目上引入社会资本,实行“谁保护、谁受益”的策略,采取重点打造景观优美、林相健康、生态优良、功能健全的森林康养基地的策略,建设生态旅游示范 (略) 其他产业的发展,拉动地方就业和经济增长,提高整体收益。

(略) 生态绿色发展。 (略) 的青山绿水等生态资源得到良好保护, (略) 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生活提供重要基础。水土流失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与水质提升、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等项目的实施将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增加了生态产品的产出, (略) 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提供条件。同时,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生态旅游建设等多种生态修复+经营模式,为兴仁生态产品价值 (略) 径,有效提高当地城乡居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三、社会效益分析

增强生态保护观念。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一项全民公益事业,在开展综合整治的同时建设一批生态修复宣教设施,并定期开展生态修复宣教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民众的生态建设意识、环境保护观念,同时也培养一批生态修复专业技术人才,其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综合水平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为后续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促进文化旅游繁荣。本规划将生态修复与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通过旅游资源的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 (略) 城镇区域、放马坪风景名胜景区、兴仁清水河风景林(州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广大乡村等旅游片区生态旅游环境进行整体提升,为游客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态空间,发挥生态环境在繁荣区域特色文化旅游等方面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改善人居环境。通过生态修复重点工程的实施,统筹推进国土绿化和人居环境整治,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及排水设施建设, (略) 防洪减灾能力;全面推进农村卫生厕所革命,巩固提升垃圾分类成果,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优化“三生”空间格局, (略) 空间和公园形态有机融合的整体,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发挥山水生态优势,共建山、水、人、景高度融合的宜居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永续发展。

创造就业机会。生态修复保护规划与农业、工业、旅游业紧密结合,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和商业多样性提供了良好条件。提前布局相关生态产业,开展与生态相关的经营活动, (略)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为群众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带动区域整体发展,增强社会稳定。生态修复规划的实施,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资源,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兴仁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略) 在全州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恢复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示范作用。

第四节 分阶段实施计划

按照各部门职能和工作安排,优先修复部分突出生态问题, (略) 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内容进行时序分工和安排:“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为25.03亿元,2026-2035 年计划投资为29.72亿元。



表5-1 兴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分阶段实施计划表

序号

工程建设内容

工程量

近期(2021-2025 年)

近期资金安排(万元)

远期(2026-2035 年)

远期资金安排(万元)

1

绿色矿山建设工程

7座

7座

2100

——

——

2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1200公顷

480公顷

*

720公顷

*

3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工程

40.98公顷

40.98公顷

1024.5

4

水土流失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71公顷

6457.35公顷

3228.68

*.36公顷

6555.18

5

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92公顷

8305.74公顷

8305.74

*.18公顷

*.18

6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14公顷

6486.85公顷

*.1

*.29公顷

*.74

7

水生态廊道构建工程

202.8公里

*

8

城市生态廊道构建工程

——

公园建设、兴仁植物园建设

*

公园建设、提质改造

*

9

(略) 工程

——

——

800

——

——

10

兴仁生态 (略) 建设工程

——

——

5000

——

——

11

兴仁生态制度体系构建工程

——

600

——

——

合计

——

——

*.02

——

*.1


第六章 保障措施

强化工作组织和部门协调,从组织领导、政策体系、科技支撑、评估监督、宣传教育等方面制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建立规程统一、目标衔接、要素融合、政策协同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长效机制,切实推动规划的实施落地,促进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 (略) 级各有关部门应深刻认识生态修复的重要性,要加强组织领导,更加自觉、坚定、全面学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分工要求,细化工作任务。强化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间的协调配合,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协调机制,协调机制办公 (略) 自然资源局。 (略) 委领导,各有关部门、镇(街道、乡)人民政府共治、共建、共管, 社会资本主体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和公众有效监督的工作机制, 共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第二节 创新政策体系

(略) 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办法,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资金支持力度,统筹现有矿山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环保专项资金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土地整治等相关资金,按照“职责不变、渠道不乱、资金整合、打捆使用”的原则,优先支持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积极引入社会资金,试点有偿式生态修复。符合政府性基金投向的项目,鼓励申请基金支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探索生态保护、环境修复、自然资源与城乡土地开发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严格资金管理,项目建设资金严格执行“专人管理,单独建账,独立核算”的有关规定,各级财政采用专账管理措施,确保中央奖补、省级筹措资金专项用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强化财务审计和监督制度,定期、不定期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开展审计, 每一项工程结束都要有审计部门的决算审计报告,资金监管部门负责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和监督。通过审计与监督的有效结合,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确保资金安全。

第三节 落实规划传导

(略) —镇—村三级传导体系。市人民政府将保护修复目标、指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党委、政府、基层组织及各相关部门,落实责任,分工合作。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将规划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本部门年度计划,制定目标任务书和实施方案,具体落实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指导和支持。

第四节 加强科技支撑

依托贵州省自然资源“一张图”和贵州省 (略) ,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信息化方案,构建生态修复规划 (略) ,建设生态修复数据库。加强理论方法体系与相关标准的建立,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完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积极推广先进理念与适用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组建农业、林业、国土、地质、矿产、环保等相关领域多学科生态修复咨询专家库,加强生态修复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推进与省内外重点高校和企业之间的生态保护修复的产学研合作,强化生态修复技术支撑。

第五节 严格评估监管

科学设立考核评价指标和考评机制,建立监测、评估、管控、考核等全流程、全周期的适应性监管体系。强化对生态修复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动态分析本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特别是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做好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提出评估改进意见,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

第六节 强化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生态恢复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减少人为造成新的植被破坏。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贯彻各项生态恢复法律法规,形成全社会关注和关心生态恢复的时代氛围。 (略) 和各类媒体, 加强对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生态保护相关政策的解读和培训教育,不断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生态保护修复意识;鼓励和引导群众参与生态修复工作,利用自然保护区和各类自然公园,让群众感受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提高公众认可度, 营造全民生态保护的社会氛围。


附表: 附表1: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附表2: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子项目安排表


附表1: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序号

州级级生态修复单元

重点区域名称

涉及乡(镇)

村(居)个数

1

中北部山地水土保持修复单元

北部大渡口以下干流片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区域

百德镇、波阳镇、回龙镇、马马崖镇

22

2

南部大田河片区生态保育重点区域

城南街道办事处、屯脚镇、薏品田园街道、雨樟镇、真武山街道办事处

20

3

西部马别河片区生态涵养重点区域

鲁础营回族乡

6

4

中部麻沙河片区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潘家庄镇、下山镇、新龙场镇

31


附表2: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子项目安排表

序号

州级生态修复重点项目

生态修复子项目

工程区域

工程建设内容

保护修复手段

主要工作量

建设时序

资金需求 (万元)

1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

麻沙河片区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子项目

潘家庄镇粑铺社区、扯尼姑村、褚皮田村、鸡场坪村、接布厂村、弥勒屯村、潘家庄村、坪寨村、团结村、王家寨村、下溪村;下山镇白岩村、厂头村、大坝村、大石村、高武社区、苦森箐村、马乃屯村、马乃营村、茅坪村、民族村、哨上村、下山社区;新龙场镇大屯村、大洼村、冬瓜林村、虎场村、联庄村、龙场社区、民裕村、杨柳树村

绿色矿山建设工程

优化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促进节能减排等

7座矿山

2021-2025年

2100.00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采空区综合治理、水土环境治理、弃土场及尾矿库修复、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

1200公顷

2021-2030年

*.00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工程

矿山土地复垦、植被复绿等方式

27.26公顷

2021-2025年

681.50

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修建小型水保工程、坡改梯等

6477.31公顷

2021-2035年

3238.66

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低产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等

7014.67公顷

2021-2035年

7014.67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略) 建设、土地平整、灌排工程建设等

6653.58公顷

2021-2035年

*.48

2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大渡口以下干流片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子项目

百德镇新厂村、银厂村、周家田村;波阳镇大田角村、堵拐村、普茶村、所宜村、田湾社区、鹧益村;大山镇大山社区、耳期村、上务村、野场村、猪槽箐村;回龙镇孔寨村、马马崖镇阿藏村、大湾村、金钟村、米粮村、田边村、新马场社区、营上村

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

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修建小型水保工程、坡改梯等

*.25公顷

2021-2035年

5065.13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工程

矿山土地复垦、植被复绿等方式

3.19公顷

2021-2025年

79.75

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低产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等

4415.67公顷

2021-2035年

4415.67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略) 建设、土地平整、灌排工程建设等

5191.84公顷

2021-2035年

*.04

大田河片区生态保育重点子项目

城南街道办事处保驹村、大山脚村、李关村、鹧鸪园村;屯脚镇蚌街村、场坝社区、大寨社区、九头村、鲤鱼村、马路河村、坡脚村、双龙村、铜鼓村、新山村;薏品田园街道洛渭屯社区、杨泗屯社区;雨樟镇并戛村、长箐村;真武山街道办事处六村、三村

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

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修建小型水保工程、坡改梯等

1074.43公顷

2021-2035年

537.22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工程

矿山土地复垦、植被复绿等方式

10.25公顷

2021-2025年

256.25

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低产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等

7242.08公顷

2021-2035年

7242.08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略) 建设、土地平整、灌排工程建设等

6049.42公顷

2021-2035年

*.52

马别河片区生态涵养重点子项目

鲁础营回族乡堵氽村、海丰村、民族村、清水河村、索土村、中兴村

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低产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等

6496.50公顷

2021-2035年

6496.50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工程

矿山土地复垦、植被复绿等方式

0.28公顷

2021-2025年

7.00

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

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修建小型水保工程坡改梯等

1885.72公顷

2021-2035年

942.86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略) 建设、土地平整、灌排工程建设等

1762.3公顷

2021-2035年

*.80

3

——

重要廊 (略) 络构建子项目

(略) 全域

水生态廊道构建工程

河湖岸线治理、湖泊湿地保护保育等

——

2021-2035年

*.00

城市生态廊道构建工程

自然保护地保护、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等

——

2021-2035年

*.00

4

——

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子项目

(略) 全域

(略) 工程

生态本底调查等

——

2021-2025年

800.00

兴仁生态 (略) 建设工程

(略) 搭建等

——

2021-2025年

5000.00

兴仁生态制度体系构建工程

生态制度体系构建等

——

2021-2025年

600.00

合计

*.12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附件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