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本级延平区、建阳区、武夷新区2024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南平市本级延平区、建阳区、武夷新区2024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略) 本级(延平区、建阳区、武夷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科学安排国有建设用地,制定本计划,计 (略) 人民政府南政地〔2024〕37号文批准,并经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审核,按规定现将有关内容公布如下:
一、计划的目的、意义和编制依据

(一)计划的目的、意义

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管理国有建设用地是做好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供地计划是否合理,对落实一个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年度 (略) 的功能分区与布局有直接影响,也会影响到国家土地管理法规政策的落实和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效果。规范编制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工作,有利于更客观、更准确地了解实际用地需求,提高供地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合理性。积极发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正确引导作用,继续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制,科学安排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落实产业用地政策,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证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计划的有效实施,促进土地供应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土地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

(二)编制依据

根据《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10〕117号)、《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住宅用地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4〕918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要求,按照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积极践行省委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 (略) 重点工作安排,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各类建设项目快速落地,落实20 (略) 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聚焦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护绿、扩绿、转绿”三大行动、“五个一”等生态优势产业和“3+4+5”重点产业集群,支持工业园区标准化、智慧化建设和园区重点支撑项目、补链强链延链项目建设。结合上一年度土地供应情况和2024年项目用地计划需求,高标准高质量开展编制工作。

本次计划的编制 (略) 本级,分三个区域:延平区行政辖区全域、建阳区行政辖区全域(不含武夷新区)、武夷新区规划区(童游组团、将口组团、兴田组团)。计划期为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编制依据主要有:

(1) (略)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

(2)《 (略)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3)《202 (略) 本级(延平区、武夷新区)土地储备计划》(南政地〔2024〕32号);

(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6)《福建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13年本)》;

(7)《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总书记来闽讲话重要精神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中央、省委经济 (略) 委六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方位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对福建、对南平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生态文明“优等生”为定位,以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典范为目标,以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出一条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的可持 (略) ,奋力谱写新时代美丽中国的南平篇章。

坚持发展定位,把握发展目标,锚定发展重点,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房地产调控的决策部署,落实住宅用地调控目标,坚持因城施策, (略) 更新,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所需用地为重点,坚决 (略) 场风险,保持房地产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略) (略) 场平稳健康有序发展。

拓展新发展空间,着力双驱动优布局。科学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构建“双核集聚、轴带引领、两翼腾飞”的城镇空间布局。 (略) 区一体、共同发展,以创建 (略) 、 (略) 和 (略) 为抓手, (略) 新城建设提速、老城更新提质, (略) 、做强产业,不断集聚人气商气,唱好新南平“双城记”。抓住行政中心搬迁后空间重塑、布局重构、资源重组的有利契机,推动武夷新区、建阳区、 (略) 各类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和高效集聚;持续推进延平城区建设, (略) 功能,加快人气商气集聚,促进产城人有机融合,全面 (略) 辐射带动能力;聚力“产城融合” 奋力绘就产业兴、人气旺、城市美的生态新区。

(二)基本原则

(1)城乡统筹原则

建设用地用地供应计划编制的城乡统筹原则就是通过建设用地的供应计划,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结构,改变分散状态,促进人口和经济向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集中;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同步发展。

(2)节约集约用地原则

节约利用主要是从保护土地资源的角度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或技术手段,减少社会经济发展对具有自然价值的土地造成不可逆的消耗;而集约利用是一般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值和收入的一种经营方式。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的节约与集约用地原则,总的来说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建设用地,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需要,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亩产效益。

(3)供需平衡原则

建设用地必须在建设用地供需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分析土地供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提出相应的供地方式。使得建设用地的利用方式不是某一部门的、某一产业、某一时期的、某一种回报的最优,而是整体的最优(经济、社会和生态)和跨时期(代内和代际)的最优。

三、计划指标及配置

(一)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

南平市本级(延平区、建阳区、武夷新区)2024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为501.9014公顷,其中:延平区176.1186公顷、建阳区(不含武夷新区)160.5006公顷、武夷新区165.2822公顷。

(二)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结构

南平市本级(延平区、建阳区、武夷新区)2024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为501.9014公顷,其中:商服用地为41.7023公顷、工矿仓储用地为165.8869公顷、住宅用地为103.1719公顷、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49.569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为73.5891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7.9819公顷。

(三)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布局

(1)用地布局重心科学、合理,延平区与建阳区(含武夷新区)占比基本持平,市行政中心搬迁后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持续推动建阳与武夷新区一体化发展,与武夷山同城化发展,延 (略) 域经济中心职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

(2)用地结构上, (略)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设施用地占比大大力推进产业链提升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矿仓储用地占比达33.05%。延平 (略) 更新,抓好老城片区规划改造, (略) 品质,传统优势企业转型升级、增资扩产,推进延平新城产城融合,奋力 (略) (略) ;建阳加快水东新城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渔岭垅、北门、 (略) 片区、龙泰竹业及周边地块等棚户区改造和安置小区项目,融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全力推进国家级竹经 (略) 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壮大医卫产业集群。武夷新区统筹抓好南林核心区、月亮湾、赤岸、新岭等重点片区建设,以建设武夷山国家 (略) 为目标,围绕构建推窗见绿、开门见景、移 (略) 形态, (略) 核心区生活配套服务设施。

四、政策导向和执行标准

(一)新发展阶段建设工作

把握新发展阶段,突出扬优势促超越。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 (略) 向生态文明跨越发展的新方位,围绕绿色发展体系要求,加快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建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发展质量效益全面提升,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水平显著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深化,生态环境质量、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全省前列,努力在全方位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上迈出重要步伐。着力探索将项目用 (略) 发展导向、存量用地消化、低效用地盘活、新增建设用地报批等有机结合。

(二)全 (略) 功能品质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略) 区管理体制, (略) 网格化管理, (略) , (略) 治理“一网统管”,启动 (略) 、 (略) 、 (略) “三城同创”, (略) 、 (略) 、 (略) 。全力 (略) 建设。注重产、城、人融合,处理好职、住、服综合平衡,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现功能混合、组团发展, (略)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深化重点区域、 (略) 设计。

(三)按照“市场+保障的原则进行房地产用地调控

坚持住宅用地供应计划管理,规范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认真贯彻 (略) 场长效机制工作方案和2024年住宅用地供应分类调控工作要求,优先保障保障性住房、拆迁安置房用地、租赁住房用地需求。在保障计划供应规模的基础上,储备一定数量的住宅用地, (略) 场需求,科学供应住宅用地。

(四)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节约集约、优化结构” (略) ,引导转变要素保障过度依赖观念, (略) 土地挖潜更新,实现资源利用质量和效率“双提升”。严格执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突出经济发展支撑项目用地服务,充分保障招商引资、省市重点工程、民生补短板项目和优势产业用地需求。工矿用地、仓储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均实行指导性计划控制,应保尽保。2024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立足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需求,按照以供给引导和制约需求的原则来编制,统一有序、规范供应,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严格按照各类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标准和投资强度来计算建设用地的需求,防止浪费土地。

五、保障措施

(一)舆论宣传

舆论、公众的意见或言论。社会舆论反映人心的向背,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局势的发展,在造成或转移社会风气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国有建设用地计划的编制,是国家加强土地宏观管理的一项战略措施,直接影响到国家土地管理法规政策的落实和土地宏观调控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公众和利益部门的舆论引导,坚持以供给来制约和引导需求的土地利用原则,把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上升为全民的主流意识,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促进人地的和谐发展、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部门配合

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编制,是一个综合平衡过程,牵涉到多部门管理,要进一步强化属地政府、自然资源、住建、财政、发改、林业、商务、文旅等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协调,做好建设用地的管理工作,凡是没有自然资源部门依法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选址和预审意见的,发改部门不予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列入投资计划;自然资源部门不予办理供地手续;金融监管部门不给予贷款。严格实施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合理安排供应时序、规模。

(三)相关激励

激励政策,就是要经济活动的当事人达到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它具有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的内在推动力。必须建立起相关激励机制,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法律的激励机制, (略) 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激励机制、农用地保护的激励机制、农用地向建设用地最优转化激励机制等相关内容,确保2024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能够落到实处。

(四)制度保障

制度表现为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正式的制度是指人们有意识的创造一系列政策法规以及由这一系列规则构成的等级结构。制度具有降低交易成本,为经济提供服务,为合作创造条件,提供激励机制,外部利益内部化等功能而对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作出贡献。建设用地的供给计划本身就是一项建设用地管理的制度安排,关系到各部门各行业的切身利益,在其执行过程中,极易产生外部性,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执行、监督、考评、监测体系,做到权力与权威、谋断与决断的统一,确保2024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能够贯彻执行。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略) 本级(延平区、建阳区、武夷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科学安排国有建设用地,制定本计划,计 (略) 人民政府南政地〔2024〕37号文批准,并经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审核,按规定现将有关内容公布如下:
一、计划的目的、意义和编制依据

(一)计划的目的、意义

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管理国有建设用地是做好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供地计划是否合理,对落实一个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年度 (略) 的功能分区与布局有直接影响,也会影响到国家土地管理法规政策的落实和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效果。规范编制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工作,有利于更客观、更准确地了解实际用地需求,提高供地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合理性。积极发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正确引导作用,继续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制,科学安排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落实产业用地政策,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证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计划的有效实施,促进土地供应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土地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

(二)编制依据

根据《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10〕117号)、《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住宅用地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4〕918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要求,按照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积极践行省委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 (略) 重点工作安排,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各类建设项目快速落地,落实20 (略) 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聚焦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护绿、扩绿、转绿”三大行动、“五个一”等生态优势产业和“3+4+5”重点产业集群,支持工业园区标准化、智慧化建设和园区重点支撑项目、补链强链延链项目建设。结合上一年度土地供应情况和2024年项目用地计划需求,高标准高质量开展编制工作。

本次计划的编制 (略) 本级,分三个区域:延平区行政辖区全域、建阳区行政辖区全域(不含武夷新区)、武夷新区规划区(童游组团、将口组团、兴田组团)。计划期为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编制依据主要有:

(1) (略)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

(2)《 (略)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3)《202 (略) 本级(延平区、武夷新区)土地储备计划》(南政地〔2024〕32号);

(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6)《福建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13年本)》;

(7)《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总书记来闽讲话重要精神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中央、省委经济 (略) 委六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方位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对福建、对南平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生态文明“优等生”为定位,以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典范为目标,以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出一条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的可持 (略) ,奋力谱写新时代美丽中国的南平篇章。

坚持发展定位,把握发展目标,锚定发展重点,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房地产调控的决策部署,落实住宅用地调控目标,坚持因城施策, (略) 更新,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所需用地为重点,坚决 (略) 场风险,保持房地产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略) (略) 场平稳健康有序发展。

拓展新发展空间,着力双驱动优布局。科学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构建“双核集聚、轴带引领、两翼腾飞”的城镇空间布局。 (略) 区一体、共同发展,以创建 (略) 、 (略) 和 (略) 为抓手, (略) 新城建设提速、老城更新提质, (略) 、做强产业,不断集聚人气商气,唱好新南平“双城记”。抓住行政中心搬迁后空间重塑、布局重构、资源重组的有利契机,推动武夷新区、建阳区、 (略) 各类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和高效集聚;持续推进延平城区建设, (略) 功能,加快人气商气集聚,促进产城人有机融合,全面 (略) 辐射带动能力;聚力“产城融合” 奋力绘就产业兴、人气旺、城市美的生态新区。

(二)基本原则

(1)城乡统筹原则

建设用地用地供应计划编制的城乡统筹原则就是通过建设用地的供应计划,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结构,改变分散状态,促进人口和经济向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集中;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同步发展。

(2)节约集约用地原则

节约利用主要是从保护土地资源的角度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或技术手段,减少社会经济发展对具有自然价值的土地造成不可逆的消耗;而集约利用是一般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值和收入的一种经营方式。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的节约与集约用地原则,总的来说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建设用地,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需要,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亩产效益。

(3)供需平衡原则

建设用地必须在建设用地供需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分析土地供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提出相应的供地方式。使得建设用地的利用方式不是某一部门的、某一产业、某一时期的、某一种回报的最优,而是整体的最优(经济、社会和生态)和跨时期(代内和代际)的最优。

三、计划指标及配置

(一)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

南平市本级(延平区、建阳区、武夷新区)2024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为501.9014公顷,其中:延平区176.1186公顷、建阳区(不含武夷新区)160.5006公顷、武夷新区165.2822公顷。

(二)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结构

南平市本级(延平区、建阳区、武夷新区)2024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为501.9014公顷,其中:商服用地为41.7023公顷、工矿仓储用地为165.8869公顷、住宅用地为103.1719公顷、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49.569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为73.5891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7.9819公顷。

(三)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布局

(1)用地布局重心科学、合理,延平区与建阳区(含武夷新区)占比基本持平,市行政中心搬迁后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持续推动建阳与武夷新区一体化发展,与武夷山同城化发展,延 (略) 域经济中心职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

(2)用地结构上, (略)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设施用地占比大大力推进产业链提升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矿仓储用地占比达33.05%。延平 (略) 更新,抓好老城片区规划改造, (略) 品质,传统优势企业转型升级、增资扩产,推进延平新城产城融合,奋力 (略) (略) ;建阳加快水东新城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渔岭垅、北门、 (略) 片区、龙泰竹业及周边地块等棚户区改造和安置小区项目,融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全力推进国家级竹经 (略) 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壮大医卫产业集群。武夷新区统筹抓好南林核心区、月亮湾、赤岸、新岭等重点片区建设,以建设武夷山国家 (略) 为目标,围绕构建推窗见绿、开门见景、移 (略) 形态, (略) 核心区生活配套服务设施。

四、政策导向和执行标准

(一)新发展阶段建设工作

把握新发展阶段,突出扬优势促超越。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 (略) 向生态文明跨越发展的新方位,围绕绿色发展体系要求,加快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建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发展质量效益全面提升,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水平显著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深化,生态环境质量、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全省前列,努力在全方位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上迈出重要步伐。着力探索将项目用 (略) 发展导向、存量用地消化、低效用地盘活、新增建设用地报批等有机结合。

(二)全 (略) 功能品质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略) 区管理体制, (略) 网格化管理, (略) , (略) 治理“一网统管”,启动 (略) 、 (略) 、 (略) “三城同创”, (略) 、 (略) 、 (略) 。全力 (略) 建设。注重产、城、人融合,处理好职、住、服综合平衡,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现功能混合、组团发展, (略)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深化重点区域、 (略) 设计。

(三)按照“市场+保障的原则进行房地产用地调控

坚持住宅用地供应计划管理,规范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认真贯彻 (略) 场长效机制工作方案和2024年住宅用地供应分类调控工作要求,优先保障保障性住房、拆迁安置房用地、租赁住房用地需求。在保障计划供应规模的基础上,储备一定数量的住宅用地, (略) 场需求,科学供应住宅用地。

(四)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节约集约、优化结构” (略) ,引导转变要素保障过度依赖观念, (略) 土地挖潜更新,实现资源利用质量和效率“双提升”。严格执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突出经济发展支撑项目用地服务,充分保障招商引资、省市重点工程、民生补短板项目和优势产业用地需求。工矿用地、仓储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均实行指导性计划控制,应保尽保。2024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立足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需求,按照以供给引导和制约需求的原则来编制,统一有序、规范供应,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严格按照各类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标准和投资强度来计算建设用地的需求,防止浪费土地。

五、保障措施

(一)舆论宣传

舆论、公众的意见或言论。社会舆论反映人心的向背,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局势的发展,在造成或转移社会风气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国有建设用地计划的编制,是国家加强土地宏观管理的一项战略措施,直接影响到国家土地管理法规政策的落实和土地宏观调控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公众和利益部门的舆论引导,坚持以供给来制约和引导需求的土地利用原则,把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上升为全民的主流意识,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促进人地的和谐发展、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部门配合

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编制,是一个综合平衡过程,牵涉到多部门管理,要进一步强化属地政府、自然资源、住建、财政、发改、林业、商务、文旅等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协调,做好建设用地的管理工作,凡是没有自然资源部门依法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选址和预审意见的,发改部门不予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列入投资计划;自然资源部门不予办理供地手续;金融监管部门不给予贷款。严格实施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合理安排供应时序、规模。

(三)相关激励

激励政策,就是要经济活动的当事人达到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它具有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的内在推动力。必须建立起相关激励机制,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法律的激励机制, (略) 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激励机制、农用地保护的激励机制、农用地向建设用地最优转化激励机制等相关内容,确保2024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能够落到实处。

(四)制度保障

制度表现为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正式的制度是指人们有意识的创造一系列政策法规以及由这一系列规则构成的等级结构。制度具有降低交易成本,为经济提供服务,为合作创造条件,提供激励机制,外部利益内部化等功能而对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作出贡献。建设用地的供给计划本身就是一项建设用地管理的制度安排,关系到各部门各行业的切身利益,在其执行过程中,极易产生外部性,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执行、监督、考评、监测体系,做到权力与权威、谋断与决断的统一,确保2024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能够贯彻执行。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