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

内容
 
发送至邮箱

丹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

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单位):

《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已经县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丹棱县人民政府

2024年7月12日

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2021—2030年)









二〇二四年七月

目 录

前言6

一、规划背景

(一)区域概况

(二)“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

(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资源潜力分析

二、规划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26

(三)目标任务

三、建设标准及内容

(一)田块整治

(二)土壤改良

(三)灌溉排水

(四) (略)

(五)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六)农田输配电

(七)科技服务

(八)管护利用

(九)体制机制

四、区域布局和建设重点

(一)建设分区

(二)北部浅丘生态农业片区

(三)中部平坝农业片区

(四) (略) 农业片区

(五)重点工程

(六)实施任务分解

五、典型设计

(一)田块整治

(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

(三)山坪塘设计

(四)蓄水池设计

(五)道路设计

(六)科技推广

六、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

(一)强化工程建设管理

(二)强化项目信息管理

(三)强化建后管护利用

七、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二)资金筹措

八、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

九、环境影响分析

(一)对区域水资源平衡的影响分析

(二)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三)农业投入品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十、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二)明确责任分工

(三)严格监督考核

(四)落实资金保障

(五)加大科技支撑

(六)做好风险防控

附件

附图1-丹棱县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分布图

附图2-丹棱县坡度空间分布图

附表1-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储备库

前言

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重要农产品供给、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丹棱县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以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生态友好为目标,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19年以来,党中央、 (略) 、省政府先后提出“修编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农田建设规划体系”的要求,由此可见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重要性。根据《 (略) 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和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20〕51号)、《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和《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等相关文件要求,特编制《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在总结丹棱县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的基础上,梳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全省、市、县产业规划方案,明确未来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内容、建设任务、资金筹措渠道,提出加强工程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以及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政策措施等,是指导全县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依据。规划期限为2021-2030年,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水平年为2030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期目标年为2030年。

一、规划背景

(一)区域概况

1.区位状况

丹棱县隶属 (略) ,位于东经103°53′—北纬30°04′,区域面积450平方千米。地处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岷江以西,青衣江以东, (略) 蒲江县, (略) 东坡区、洪雅县, (略) 夹 (略) 名山区相邻。丹棱县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仅90公里、 (略) 65公里。境内广洪高速、国道G351横穿东西,省道S401 (略) 、S1 (略) 纵贯南北。

2.交通条件

丹棱县全面实施“交通强县”战略,以“ (略) ”建设为抓手,坚持“敞开北大门、融入大成都、拥抱大峨眉、建设大交通” (略) ,全力构建“一空两轨两高三快”的综合交通骨架。

县域内广洪高速、国道G351横穿东西,省道S401 (略) 、S1 (略) 纵贯南北,与县域 (略) 构建了“一环六射”的 (略) 络。其中两条省道能快速对接雅安、成都,实现了与成新蒲快速通道、蒲名快速、成雅高铁、成蒲高铁、成雅高速的互联互通。

3.地形地貌

丹棱县地处总岗山南麓,地貌以浅丘为主,全县幅员面积450平方千米。县域内地势整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全县山区、丘区、坝区面积各占三分之一,海拔436-1126米。

4.农业气候特征

丹棱县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区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且分布不均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315天,日照1140小时,年平均气温16.7℃,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多东南风。

5.水资源状况

丹棱境内水系发达,河湖交错,境内流经安溪河、丹棱河、金牛河等河流,大小溪河122条;年径流量3.5亿立方米;建有中小型水库61座,库容量*立方米。

6.社会经济状况

截至2020年底,丹棱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72.57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3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4.85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33.20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结构优化比为20.0:34.2:45.8。县域户籍人口16.*人,其中城镇人口6.*人,乡村人口9.*人,城镇化水平为42.36%。根据七普数据,县域常住人口14.*人,城镇常住人口6.*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2.7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1671元,增长8.4%。

7.耕地状况

根据丹棱县202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67.*亩,其中耕地面积5.*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76%,耕地中水田共3.*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9.56%;旱地共2.*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0.44%。坡度<15°的耕地共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83%。耕地质量为优等质量(1-4等)的耕地共0.*亩,占耕地总面积0.51%;高等质量(5-8等)的耕地共5.*亩,占耕地总面积99.49%。

图1-1丹棱县耕地空间分布图

图1-2丹棱县耕地坡度级别空间分布图

图1-3丹棱县耕地质量等别空间分布图

(二)“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略) 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全社会积极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提升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1.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明显

丹棱县集中连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健全农田灌排渠系,完善田 (略)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形成“田网、路网、渠网”三网配套。超额完成《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下达建设任务,高标准农田建设亮点不断涌现。

根据丹棱县2020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全县耕地面积5.*亩。截至2020年底,通过田块平整、土地整治、土壤改良、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备,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亩,占全县耕地面积53.97%;其中已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面积0.*亩,占已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的6.26%。

各乡镇建设情况见表1-1、图1-4。其中仁美镇、张场镇建设情况较好,已建面积分别为1.*亩、1.*亩。

表1-1 丹棱县各乡镇已建高标准农田质量评价分析表

乡镇

行政村

2011-2020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亩)

2019-2020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亩)

2011-2018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亩)

符合

基本符合

需要提

质改造

小计

齐乐镇

黄金村

5.14




5.14

5.14

龙鹄村

3.09


3.09



3.09

狮子社区

27.28


6.43

20.85


27.28

石河村

9.38


1.29


8.09

9.38

宿场村

40


8.82


31.18

40

中隆社区

91.6




91.6

91.6

小计

176.49


19.63

20.85

136.01

176.49

仁美镇

高河村

2271.59


2271.59



2271.59

光明村

746.45


746.45



746.45

桂香村

1196.02


31.02

5.6

1159.4

1196.02

金藏村

2764.44


135.92

2262.22

366.3

2764.44

里仁社区

656.27


653.75

2.52


656.27

罗沟村

616.95


616.95



616.95

双桥场镇

6.86



6.86


6.86

双桥社区

773.42



10.04

763.38

773.42

五龙村

3682.28


569.03

1216.66

1896.59

3682.28

雄义村

734.96


734.96



734.96

中山村

1871.04



37.74

1833.3

1871.04

小计

*.28


5759.67

3541.64

6018.97

*.28

顺龙乡

官厅村

302.44




302.44

302.44

青云村

194.19




194.19

194.19

小计

496.63




496.63

496.63

杨场镇

曾坝村

2143.03

2143.03





大兴村

261.98

111.13


150.85


150.85

凤凰村

1.56



1.56


1.56

何场社区

58.95



58.95


58.95

金牛社区

823.04

823.04





小计

3288.56

3077.2


211.36


211.36

张场镇

河湾村

1805.13

301.51


1501.58

2.04

1503.62

金峡村

2659.1


51.01

2607.31

0.78

2659.1

三合村

859.33


857.27


2.06

859.33

岐山村

956.56

956.56





锁江社区

3291.8



14.06

3277.74

3291.80

万年村

1116.62




1116.62

1116.62

文武村

1932.67



3.37

1929.30

1932.67

小计

*.21


908.28

4126.32

6328.54

*.14

总计

*.17

3077.2

6687.58

7900.17

*.15

*.9

图1-4丹棱县2011-2020年已建高标田质量等级空间分布图

2.农田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合理布局农田生态环境防护,与田块整治、道路建设、灌排沟渠完善等工程措施和集成绿色农业技术相结合,优化农田生态格局,强化农田生态环境的防护力,提升农田生态的水土保持能力与保肥能力,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率,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同时也实现节水、节电、节肥、节药,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改善农村环境,绿色农业发展实现持续性发展,为生态宜居打下坚实基础。

3.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促进全县土地集中连片,完善灌排水系统、农田输配电、道路及相关配套设施,提升耕地质量,积极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经营,带动全县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与升级,提升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与产出率,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生和对资源利用方式、经营方式、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有效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成效和意义重大。

截至2020年底,粮油播种面积增长至*公顷,同比上年增长0.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93公顷,同比上年增长0.7%;粮食总产达5.*吨,同比上年增产1.7%。通过不断建设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及生产配套设施,极大改善农田生产条件,粮油亩产得以提升,农田防洪抗旱、防病抗灾等防护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所提高,农田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大部分形成稳产高产的良田,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坚实基础。

4.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提升了农民平均收入水平,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和满意度。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方面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扩大了农民增收的途径,解放了大批劳动力进城务工,让农民通过参与工程建设增加劳务收入;另外,粮食产能的提高也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收益。在农民满意度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农民广泛参与的高标准农田实施机制,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工程质量监督、项目验收及建后管护利用等工作,把农民意愿真正落到实处。

5.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截至2020年底,丹棱县共建 (略) 3160.51公里,其中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建成1251.32公里,相比2011年新建3069.11公里,增长3357.89%;全县通村覆盖率达到100%,联网贯通率达84%,覆盖全县5个乡镇、50个建制村(通村委会、小学),惠及农村人口近9.*,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今后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6.耕地质量有效改善

截至2020年底,丹棱县共有耕地5.*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86%。耕地类型主要包括旱地和水田,其中旱地2.*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40.44%;水田3.*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59.56%。据2019年三调数据统计,“十二五”期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将区域内平均耕地等级提高到4.3,其中水田平均耕地等级提高到4.55,旱地平均耕地等级提高到4.11。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需求迫切

长期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相关部门编制标准未统一,在资金使用、投入标准、建设内容、组织实施等各方面要求不尽一致,造成部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质量不高、受到自然灾害损害、农田基础设施管护不力,存在不同程度的设施损毁问题。尤其是部分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低、工程老化、设施不配套、抗灾减灾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与实施力度。

2.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不健全

部分区域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仍然存在田间工程设施产权不明、管护权责不清、管护资金短缺、管护责任难落实等问题,影响高标准农田效益的持续发挥。此外,当前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用途管控监测工作不到位,还需建立农田建设信息化管理机制,加强农田监管数字化系统建设,逐步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上图入库、占补平衡等措施,逐步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数字化管理。

3.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专业人员缺乏

当前从事农田建设及管理人员不足,尤其缺乏项目建设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等相关业务的整合,农田建设管理系统人员配备和技术支撑亟待加强。

4.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压力不断增大

随着物价上涨、农村劳动力短缺及工资水平不断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随之提高。参照现有国家、省级财政补助标准,难以满足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的实际需要。尤其考虑到“十四五”期间新建资源潜力较大、条件较差的农田,按专家论证及基层反映实际情 (略) 丹棱县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投资标准不低于3000元,才能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2022)九个方面的全部要求,因此需要切实增加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真正保障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效用。

5.耕地非粮化状况亟待改善

(略) 各县区2024年1-2月自然资源动态监测数据,丹棱县2024年1-2月耕地流出共4376.02亩,其中齐乐镇耕地流出面积30.63亩,占总面积0.70%;仁美镇耕地流出面积2531.26亩,占总面积57.84%;顺龙乡耕地流出面积56.47亩,占总面积1.29%;杨场镇耕地流出面积749.75亩,占总面积17.13%;张场镇耕地流出面积1007.91亩,占总面积23.03%。空间分布详情见表1-2、图1-5。

表1-2丹棱县2024年1-2月耕地流出情况表

行政区

面积(亩)

百分比(%)

齐乐镇

30.63

0.70

仁美镇

2531.26

57.84

顺龙乡

56.47

1.29

杨场镇

749.75

17.13

张场镇

1007.91

23.03

总计

4376.02

100.00

图1-5丹棱县2024年1-2月耕地流出情况空间分布图

(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

1.提升耕地产能,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需要

在农业比较效益驱动下,中国耕地“非粮化”现象呈现逐步扩大趋势,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为有效解决耕地“非粮化”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略) 。“十三五”期间,丹棱县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但由于建设范围广、投资大,大部分区域至今未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一些区域建设投入不足,田、土、水、路工程尚有待进一步配套完善。要保障区域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稳步提升耕地粮食产能,尚需要扩大资金来源,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筑牢区域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2.创建先进示范区,加快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 (略) 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乡村振兴先进区创建工作要求,全县在2011-2030期间要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高产稳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3.*亩。但由于建设任务重、投资大,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距离乡村振兴先进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而且部分建成区建设标准低、提升改造空间较大。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但是创建乡村振兴先进示范区的基本任务,而且更是加快推动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

3.打造安溪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丹棱 (略) 西部丘陵生态农业区,在本区域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有利于转化眉山空间承载优势、有利于转化眉山资源禀赋优势;有利于推动丹棱、蒲江联合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形成“丹棱县安溪河粮油现代农业园+蒲江丑柑产业园”的农业联动发展格局;有利于补齐产业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粮食供给能力;有利于落实水资源高效利用,切实保护县域内多处水源保护地。

(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资源潜力分析

1.高标准农田新建潜力分析

基于现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2022)》、《四川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综合考虑地形地貌、现有耕地资源、永久基本农田分布情况,新增建设项目的建设区域应相对集中,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无潜在地质灾害,建设区域外有相对完善、能直接为建设区提供保障的基础设施。限制建设区域包括水资源贫乏区域,水土流失易发区、沙化区等生态脆弱区域,历史遗留的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严重损毁且难以恢复的区域,安全利用类耕地,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区域,内*滩涂等区域。禁止在严格管控类耕地,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退耕还林区、退牧还草区,河流、湖泊、水库水面及其保护范围等区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防止破坏生态环境。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连片度要求和三调最小上图面积标准,经过分析,全区一般耕地范围内剩余可新建高标准农田潜力(剔除400㎡以下地块)1.*亩;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剩余可新建高标准农田潜力(剔除400㎡以下地块)0.*亩。可新建高标准农田潜力区共计1.*亩。各乡镇高标准农田新建潜力分布情况见表1-3、图1-6。

表1-3丹棱县高标准农田新建潜力分析表

乡镇(街道)

行政村

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区(亩)

一般耕地建设潜力区(亩)

总计(亩)

齐乐镇

黄金村


66.05

66.05

龙鹄村


83.6

83.6

宿场村


55.45

55.45

小计


205.1

205.1

仁美镇

高河村


84.95

84.95

光明村

550

680.69

1230.69

桂香村


323.56

323.56

金藏村


648.52

648.52

里仁社区

550

166.81

716.81

罗沟村


54.47

54.47

双桥社区


344

344

五龙村

1600

1024.92

2624.92

雄义村


189.96

189.96

中山村


651.52

651.52

小计

2700

4169.4

6869.4

杨场镇

曾坝村


50.97

50.97

大兴村


50.64

50.64

古井村


510.03

510.03

金龙村

1600

70.1

1670.1

金牛社区


235.19

235.19

朱沟村


260.46

260.46

小计

1600

1177.39

2777.39

张场镇

大田坎村

294

1705.69

1999.69

峨山村


201.93

201.93

河湾村

607


607

金峡村


426.28

426.28

廖店村


398.12

398.12

岐山村


153.18

153.18

三合村


61.55

61.55

锁江社区


981.95

981.95

万年村


239.96

239.96

文武村


489.63

489.63

小计

901

4658.29

5559.29

总计

5201

*.18

*.18

图1-6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空间分布图

2.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潜力分析

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2022),改造提升项目优先选择已建高标准农田中建成年份较早、投入较低等建设内容全面不达标的建设区域,对于建设内容部分达标的项目区允许各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有针对性的改造提升。对建设内容达标的已建高标准农田,若在规划期内达到规定使用年限,可逐步开展改造提升。依据以上高标田建设标准,在基本符合区域与需要改造提升区域选择改造提升潜力区。在已建高标准农田范围内,将需要改造提升区列为一级改造提升潜力区,将基本符合区列为二级改造提升潜力区。经过分析,一级改造提升区共2.*亩,占已建高标田面积39.61%;二级改造提升区共2.*亩,占已建高标田面积33.28%。各乡镇改造潜力分布情况见表1-4、图1-7。

表1-4丹棱县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潜力分析表

乡镇(街道)

行政村

一级改造提升潜力区(亩)

二级改造提升潜力区(亩)

总计(亩)

齐乐镇

黄金村

7.07


7.07

狮子社区


21.98

21.98

石河村

8.09


8.09

宿场村

37.72


37.72

中隆社区

74.45


74.45

小计

127.33

21.98

149.30

仁美镇

桂香村

1220.71

6.41

1227.11

金藏村

1157.46

2074.73

3232.19

里仁社区


3.79

3.79

双桥场镇


6.86

6.86

双桥社区

787.26

10.22

797.48

五龙村

1956.21

1233.66

3189.88

雄义村


2.19

2.19

中山村

1900.07

37.74

1937.81

小计

7021.71

3375.61

*.32

顺龙乡

官厅村

307.55


307.55

青云村

190.82


190.82

小计

498.38


498.38

杨场镇

大兴村


132.71

132.71

凤凰村


1.78

1.78

何场社区


70.32

70.32

小计


204.81

204.81

张场镇

河湾村

3.33

1471.96

1475.29

金峡村

1.60

2460.52

2462.12

三合村

2.06


2.06

锁江社区

3346.61

136.59

3483.21

万年村

1184.02

27.41

1211.43

文武村

1931.98

113.56

2045.54

小计

6469.60

4210.05

*.65

总计

*.02

7812.45

*.47

图1-7丹棱县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潜力空间分布图

二、规划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对四川“三农”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总书记关于保证粮食安全,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指示和明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战略,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以永久基本农田为重点区域,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和建成质量并重、工程建设与建后管护并重,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相协调,面上推进和示范引领相结合,实现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切实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保障全县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完善和优化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自主筹资投劳建设高标准农田,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是科学布局、突出重点。衔接国土空间、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水资源利用等规划,综合考虑区域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粮食生产能力等条件,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选择重点建设区域,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分年分批推进实施。

三是建改并举、绿色生态。在保质、保量完成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对已建项目区经评估认定未达标的高标准农田进行改造提升。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切实加强水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四是分类施策、综合配套。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特征及生产主要障碍因素,按照综合治理原则,因地制宜确定项目区建设重点、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确保建成达标的高标准农田。

五是建管并重、良性运行。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和利用评价,建立完善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管护利用制度,落实管护主体、人员和经费,确保建设成效。

六是依法严管、良田良用。综合运用遥感监控等技术,加快项目全面上图入库,实现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资源共享。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全部纳入永久基本农田管理,实现良田粮用,坚决制止“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三)目标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新要求,省农业农村厅在关于守牢建好“天府良田”扎实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到2032年将符合立项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精准完成建设高标准农田任务,决定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过2021-2030年的新建和改造提升,全县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权责明确、主体多元、保障有力的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形成,集中建成旱涝保收、集中连片、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地力肥沃、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农业强省奠定坚实基础,彻底解决区域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环节

2021-2025年,全县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达3.*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亩;新建高效节水灌溉0.*亩;建成绿色农田示范区1个、土壤地力培肥示范点1个。

2026-2030年,全县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达3.*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亩;建成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个、数字农田示范区1个。

基本实现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节水率达10%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覆盖率达100%。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权责明确、主体多元、保障有力的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形成。

表2-1丹棱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目标值

属性

1

高标准农田保有量

到2025年3.*亩

约束性

其中

(1)

2021-2025年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

0.*亩

约束性

(2)

2021-2025年规划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面积

0.*亩

约束性

2

高标准农田保有量

到2030年3.*亩

约束性

其中

(1)

2026-2030年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

0.*亩

约束性

(2)

2026-2030年规划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面积

0.*亩

约束性

3

2021-2030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0.*亩

预期性

4

绿色农田示范区

1个

预期性

5

数字农田示范区

1个

预期性

6

土壤地力培肥示范点

1个

预期性

7

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

1个

预期性

8

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新增高标准农田粮食亩均产能提高100kg以上

预期性

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产能不低于当地高标准农田产能的平均水平

9

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节水率

10%以上

预期性

10

建成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覆盖率

100%

预期性

三、建设标准及内容

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兼顾油料、糖料、棉花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坚持数量、质量、生态相统一,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2022)、《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DB51/1872-2014)等国家、 (略) 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结合丹棱县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制订分区域、分类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及定额,健全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标准。针对丘陵地区田块较分散、季节性干旱、水土流失等粮食生产主要制约因素,优化高标准农田空间布局,建设小型水源工程,加强坡面水系,提 (略) 通达率。围绕稳固提升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和薯类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功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粮食年均亩产能达到750公斤。

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修建田间沟渠、 (略) 、生态冲沟、生态田土坎、生态水塘等,将耕地整理成“田成方、 (略) 、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产稳产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 (略)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方面的工程,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通过修建排灌站、防渗渠道、渠系建筑物、开挖疏浚沟渠、 (略) 等措施,完善田间基本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开展田、水、路、林等综合整治,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增加高标准农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持之以恒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建设过程中注重保留生态底色,重点保护林盘、山体、水体等生态要素,改善区域农田生态环境,显著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田块整治

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容量等因素,进一步优化农田结构布局,合理划分和适度归并田块,平整土地,减小农田地表坡降。根据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效率、灌排效率和防止风害等因素,合理确定田块的长度和宽度。深翻、深松土地,通过客土充填、剥离回填肥沃的表土层,改善农田耕作层。在平原区重点进行格田化或条田化建设,在山地丘陵区因地制宜修筑梯田,增强农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通过客土填充、剥离回填表土层等措施平整土地,合理调整农田地表坡降,提高灌溉排水效率。建成后农田土体厚度宜达到50厘米以上,耕作层厚度宜达到20厘米以上,丘陵区梯田化率宜不低于90%,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一般不超过8%,形成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

(二)土壤改良

因地制宜建设秸秆还田和农家肥积造设施,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针对山丘中上部土壤瘠薄化或酸化问题,冲沟土壤潜育化问题,推行深耕深松、客土回填、施用石灰质物质等土壤调理剂、水旱轮作等措施,开展土壤改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土壤养分相对均衡。结合耕地质量监测点现状分布情况,每3.*亩左右建设1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开展长期定位监测。土壤有机质含量宜达到20g/kg以上,土壤pH值宜保持在5.5~7.5,耕地质量等级宜达到4.5等以上。根据不同区域生产条件,因地制宜推广轮作、间作或休耕模式,减轻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三)灌溉排水

建设小型泵站、蓄水设施等,加强雨水集蓄利用,开展沟渠清淤整治,提高供水保障能力。配套灌排设施,完善田间灌排工程体系。鼓励实施生态化灌溉与排水工程,优先选择本土材料和工艺。平原区以集水区为单元, (略) 和排水系统。丘陵、山区重点建设通田到地的田间渠系。发展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农田生态化灌排系统,保护农田生态环境。配套输配电设施,满足生产和管理需要。农田灌溉保证率不低于50%,水稻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1~3d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3d排至田面无积水;旱作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5~10年一遇,1~3d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3d排至田面无积水。

(四) (略)

优 (略) 布局, (略) 网密度、路面宽度、路面材质,整修和 (略) 、 (略) , (略) 应随坡就势。 (略) 面宽度不宜超过3.5m, (略) 面宽度一般不超过2m。合理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坡道、桥涵、错车点和末端掉头点等附属设施,提 (略) 通达率和农业生产效率。适度建设生 (略) ,材料和工艺尽量本土化,因地制宜 (略) 面及附属设施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略) 通达率平原区达到100%,山地丘陵区达到90%以上,满足机械化作业、农资运输和其他农业生产活动的需要。

(五)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构建生态沟渠、道路、林网和塘堰湿地系统,充分保留生态底色,重点保护林盘、山体、水体等生态要素。以生态脆弱农田保护为重点,加强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根据防护需要,新建、修复农 (略) , (略) 、沟、渠两侧应适时适地,选择合适的树种设置农田防护林带,提 (略) 建设水平,建成后,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不低于80%,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在水土流失易发地区,合理修筑岸坡防护、河道治理、坡面防护等设施。保留原有的景观风貌,优先选用天然建材和乡土作物,进行生态化设计;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恢复受损生态功能;实施“三网”配套、生态修复、种养循环、质量提升和环境保护“五大工程”;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种养循环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

(六)农田输配电

为配合智慧农业的推进,农村电力基础设施进一步升级完善。对于需要电力配送与数字化管理的农田,铺设高压与低 (略) ,并在区域内设置配套电力输送设备;完 (略) ,以保障现代化农田的电力供应;农田输配电工程布设与排灌、道路工程相结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七)科技服务

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将优良品种应用至田间,发挥农业科技作用,提高农田可持续利用水平。在基础条件好、建设潜力大、工作积极性高的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示范,强化工程建设与农机农艺技术集成应用,鼓励开展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改造模式创新。开展绿色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提升农田生态功能。选取一批土壤酸化、退化和工程性缺水等区域,因地制宜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试验示范。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科技攻关与引进推广相结合,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八)管护利用

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主体和责任,引入信息化农田保护管理制度,实现建设项目上图入库,精准管理;建立奖补机制,引导和激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和村集体等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的运行管护。健全管护机制,完善项目监管系统,加强管护资金使用监督,探索项目评审进村组、项目区农民集体为业主等项目管理新制度;完善监测、监管系统,全面动态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建后管护、土地利用及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等情况。实现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数量和质量的保护,持续产生效益,发挥作用。

(九)体制机制

为保证高标准农田工程持续推进,制定合理的建设管理、资金管理、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等,规范开展工作。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推进项目建设、管理一体化。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管护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调动受益主体管护积极性,确保建成的工程设施正常运行。将工程建后管护落实情况纳入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范围。通过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和考核评价制度,促进参建单位按照规范和标准实施项目;严格质量控制、巡查和监理工作,做到进度、质量并重。

四、区域布局和建设重点

(一)建设分区

依据《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略)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丹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丹棱县农业现代化专项规划》等规划文件,根据县域内各地气候类型、地形地貌、耕地等别、农业结构、种植业布局,综合考虑土地开发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资源禀赋和土地整治潜力分布状况等因素,将全县高标准农田打造为“北中南三区”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格局,并确定分区建设任务与重点。

三区:沿北部山区形成北部浅丘生态农业片区,提升农田生产生态功能,将单一的生产性农业向生产、生态、生活相结合的方向拓展,大力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绿色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有机结合,提升农田生态保护能力和耕地自然景观水平;县域中部依托良好地势条件进一步深化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趋势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形成以粮油现代产业为特色的中部平坝农业片区;县域南部依托近郊区位优势,结合平坝地形地貌特色 (略) 现代农业片区。

图4-1 丹棱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空间分布图

(二)北部浅丘生态农业片区

本区域将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灌溉保证率、防治水土流失作为此区域的建设重点内容,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形成良性循环开放的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层次农业体系。

1.基本情况

位于丹棱县北部, (略) 东坡区, (略) ,涵盖张场镇、顺龙乡。本区域以中低山地为主,主要发展粮油产业,耕地平整度不高,地块相对较小,田坎防护水平不高。区域内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1.*亩,占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总面积的40.80%。

本区域涉及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项目,主要涉及张场镇东部。

2.建设重点

针对低山区耕地平整度不高,地块相对较小,田坎防护水平不高、土壤肥力不够、水土流失易发等粮食生产主要制约因素,重点保护耕作层、改良土壤、提高梯田 (略) 通达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围绕稳固提升水稻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亩均粮食产能达到800公斤。

(1)田块整治

优化高标准农田空间布局,提高田块格田化程度。修建条田为主,归并田块,调整田型,形成“田网”。结合当地地形、机耕需求和耕作便利度,因地制宜确定田块长度、宽度和坡降。建成后,耕作层厚度达到20cm以上。

(2)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建设工程,治理土壤酸化;建设秸秆还田和农家肥积造设施,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施用石灰质物质等土壤调理剂,改良黄壤酸化问题;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0g/kg以上,耕层土壤pH值保持在5.5-7.5,耕地质量等级宜达到3.5等以上。

(3)灌溉排水

配套小型水源工程,完善农田灌溉排水设施,理顺坡面水系,提高拦蓄和排泄坡面径流能力;配套小型水源工程,加强雨水集蓄利用,开展沟渠清淤整治;实施生态化灌溉与排水工程;发展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配套输配电设施,满足生产和管理需要。水稻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0%,水稻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旱作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5~10年一遇。

(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进一步优 (略) 布局,优先改造利 (略) 。重点整治农村机耕道、田 (略) ,形 (略) 网,配套农机下田通道,提高农田通达度、农机作业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路网的建设应满足农业生产作业需要和农业机械化的要求, (略) 的路面宽度宜为3~4m, (略) 面宽度宜为2.5m,一般采用泥结碎石、砂石 (略) 面;合 (略) (略) 网密度,形成宜 (略) 网,促进田间生产作业效率的提高和耕作成本的降低。建设中应尽 (略) 占地面积,与沟渠结合布置,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 (略) 通达率达到100%。

(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耕地土壤侵蚀治理为重点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合理修筑沟道治理、坡面防护等设施,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不低于90%。

(6) (略)

田块、沟渠、道路等工程结 (略) 建设,与村庄环境相协调。兼顾生态和景观要求,结合立地条件、水源条件、交通状况 (略) 树种。

(三)中部平坝农业片区

依托良好的区域地势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围绕稳固提升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亩均粮食产能达到750公斤。针对此区域梯田台位明显、田块高差较大、田块面积小的特点,改造坡耕地、完善灌溉渠系,开展地力培肥,实施缓坡梯田,形成梯田化布局。以水稻、油菜为主导产业布局粮食生产功能区,推动粮经复合高效生态农业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技术园区。

1.基本情况

位于丹棱县中部, (略) 洪雅县,涵盖仁美镇、齐乐镇。本区域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略有起伏,耕地相对集中连片,以发展粮油产业为主。区域内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1.*亩,占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总面积的48.16%。

本区域涉及新建高标田项目及改造提升高标田项目,主要涉及仁美镇北部与齐乐镇东部。

2.建设重点

以提升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行水平条田、集中连片建设,增强机械化水平为主,围绕稳固提升水稻、油菜籽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年亩均粮食产能达到900公斤。

(1)田块整治

整治坡耕地,提高梯田、梯地化程度;修筑梯田,沿等高线调整合并田块,根据坡度大小,采用坡改梯、坡改缓技术;田面宽度应便于机械化作业和田间管理,配套坡面防护设施;梯田化率达90%以上,耕地耕作层厚度达到20cm以上。

(2)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建设工程,治理土壤酸化;建设秸秆还田和农家肥积造设施,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施用石灰质物质等土壤调理剂,改良黄壤酸化问题;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0g/kg以上,耕层土壤pH值保持在5.5-7.5,耕地质量等级宜达到4.5等以上。

(3)灌溉排水

开展中小灌区灌排设施建设与维修,挖掘现有水利工程潜力,辅以塘坝、排灌站、雨水集蓄工程等小型水源工程建设,重点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和水利建设;发展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配套输配电设施,满足生产和管理需要。水稻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0%,水稻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旱作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5~10年一遇。

(4) (略)

(略) 通达度为主要目的,根据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运输及农机作业要求,修整和 (略) 、 (略) ,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坡道、桥涵、错车点和末端掉头点等附属设施;适度建设生 (略) , (略) 面及附属设施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略) 面宽度宜为3m, (略) 面宽度宜为1~2m。建成后, (略) 通达率达到90%,以方便农业机械化生产和田间人工作业。

(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耕地土壤侵蚀治理为重点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合理修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和坡面防护等设施,提高水土保持和防洪能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不低于90%。

(四) (略) 农业片区

本区域依托近郊优势, (略) 农业片区,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 (略) 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布局农业融合发展区,重点推进农商文旅体养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生态价值转化。

1.基本情况

位于丹棱县南部,南邻夹江县,涵盖杨场镇。本区域以平坝地形为主,旱地水田分布相对均匀,重点以稻米为主导产业。区域内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0.*亩,占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总面积的11.04%。

本区域涉及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主要涉及杨场镇中部。

2.建设重点

针对田块较分散等粮食生产主要制约因素,以提升 (略) 、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优化梯田布局,提升耕地生产力, (略) 通达率为主,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年亩均粮食产能达到750公斤。

(1)田块整治

整治坡耕地,提高梯田、梯地化程度;沿等高线调整合并田块,根据坡度大小,采用坡改梯、坡改缓技术;梯田化率宜达到90%以上,耕地耕作层厚度达到20cm以上。

(2)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建设工程,治理土壤酸化;建设秸秆还田和农家肥积造设施,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施用石灰质物质等土壤调理剂,改良黄壤酸化问题;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0g/kg以上,耕层土壤pH值保持在5.5-7.5,耕地质量等级宜达到4.5等以上。

(3)灌溉排水

开展中小灌区灌排设施建设与维修,挖掘现有水利工程潜力,辅以塘坝、排灌站、雨水集蓄工程等小型水源工程建设,重点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和水利建设;发展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配套输配电设施,满足生产和管理需要。水稻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0%,水稻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旱作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5~10年一遇。

(4) (略)

(略) 通达度为主要目的,根据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运输及农机作业要求,修整和 (略) 、 (略) ,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坡道、桥涵、错车点和末端掉头点等附属设施;适度建设生 (略) , (略) 面及附属设施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略) 面宽度宜为3~3.5m, (略) 面宽度宜为2m。建成后, (略) 通达率不低于90%,以方便农业机械化生产和田间人工作业。

(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着重控制田间水土流失,保护田间基础设施。开展坡耕地土壤侵蚀治理,合理修筑坡面防护、沟道治理等设施,增强水土保持能力,提高地质灾害治理与防范能力。完善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推行土壤改良、生态沟渠和生 (略) 等工程措施,打造集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景观改善为一体的高标准绿色农田;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不低于90%。

(五)重点工程

以高标准农田现代化发展为导向,以三区为重点区域,集聚要素资源,推进示范区建设。树立高标准农田现代化建设标杆,筑牢粮食生产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可持续发展根基。

1.绿色农田示范工程

以“三网”配套、生态修复、中央循环、质量提升、环境保护“五大工程”为重点,大力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绿色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有机结合,提升农田生态保护能力和耕地自然景观水平,打造集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景观改善为一体的高标准绿色农田。

计划在中部平坝农业片区建成绿色农田示范区1个,以现代化粮油作物为特色,结合粮油种植业,结合仁美镇、齐乐镇及周边乡镇现状产业情况, (略) 需求为导向,初步围绕粮油、蔬菜种植等产业组团,提升农田生产生态功能,大力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绿色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提升农田耕地地力。规划在近期(2021-2025年)完成。

2.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工程

(1)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

综合考虑土壤类型、土地利用、耕地质量、管理水平等因素,科学布设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监测点密度一般3.*亩左右建设1个),开展农田生产条件、土壤墒情、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农业投入品、作物产量、农田设施管护等监测。建立集图形、属性为一体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成果管理信息系统。

计划在 (略) 农业区建成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个;综合土壤类型、土地利用、耕地质量等因素,科学布局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开展农业生产条件、土壤主要理化形状、作物产量、农田设施管护等监测。着重农田地力提升工程,以土壤改良、土壤培肥、障碍土层消除工程为重点,大力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工程建设。建立集图形、属性为一体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成果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在远期(2026-2030年)完成。

(2)土壤地力培肥示范点

重点在丘陵、山区等区域选择土壤肥力较弱农田,开展耕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依据《石灰质改良酸性土壤技术规范》,通过施用农用石灰质物质等土壤调理剂,提升土壤pH值。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还田、秸秆还田、粮豆轮(间、套)作、农牧结合等措施,改良培肥土壤。

计划在北部浅丘生态农业片区建成土壤地力培肥示范点1个。结合乡镇现状产业情况,选择部分区域集中开展土壤地力培肥建设示范,提升农田生产功能;以“三网”配套、生态修复、种养循环、质量提升、环境保护“五大工程”为重点,围绕土壤改良、土壤培肥工程建设,大力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绿色农业发展,提升农田生态保护能力。规划在近期(2021-2025年)完成。

3.数字农田示范工程

在平原、丘陵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开展数字农田示范建设,推动农田建设、生产、管护相融合,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重点 (略) 、大数据、 (略) 、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田建设、生产、管护中的应用。配套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点,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农田建设和管理测控系统,对工程建后管护和农田利用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实行农田灌溉排水等田间智能作业,提升生产精准化、智慧化水平。

计划在中部平坝农业区建成数字农田示范区1个,围绕土地管理工程建设,开展数字农田示范建设、推动农田建设、生产、管护相融合、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 (略) 、大数据、智能监测等信息技术在农田建设、生产、管护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中的应用,加强土地权属管理、耕地质量评价监测、建后管护措施。规划在远期(2026-2030年)完成。

4.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科学确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目标,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积极引导农户、农业企业、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参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以提灌和井灌为主要灌溉方式、现代化水平和土地流转率较高的水稻区,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积极引进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到2030年,计划在全域完成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面积0.*亩,主要涉及仁美镇光明村。规划在近期(2021-2025年)完成。

(六)实施任务分解

1.乡镇任务安排

根据四川省下达丹棱县的高标准农田十年规划建设任务,衔接国土“三调”成果,基于高标田新建与改造潜力区、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等基础因素,兼顾耕地资源、粮食产量、水利发展、耕地有效灌溉面积等其他因素,合理确定规划期内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及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

2021-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区覆盖丹棱县行政区内4个乡镇、19个行政村,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共2.*亩(其中新建0.*亩,改造提升1.*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共0.*亩。规划实施过程中,根据丹棱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变化情况、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评价结果等,可按照程序对未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实行动态调整。拟建设高标田空间分布情况见表4-1、图4-2、图4-3。

表4-1丹棱县2021-2030年拟建设高标田规模统计表

乡镇(街道)

行政村

新建面积(亩)

改造提升面积(亩)

高效节水灌溉

面积(亩)

仁美镇

光明村

752.93


400

桂香村


1182.92


金藏村


2390.42


双桥社区


642.41


里仁社区

250



五龙村

1191.33

2869.93


中山村


1400.22


小计

2194.26

8485.9

400

顺龙乡

官厅村


247.52


青云村


174.63


小计


422.15


杨场镇

古井村

450.55



金龙村

1531.17



金牛社区

245.81



朱沟村

217.03



小计

2444.56



张场镇

大田坎村

1900



河湾村

606.84

897.35


金峡村


1080.53


锁江社区


2799.78


万年村


685.81


文武村


1748.6


小计

2506.84

7212.07


总计

7145.66

*.12

400

图4-2丹棱县2021-2030年拟建设高标准农田空间分布图

图4-3丹棱县2021-2030年拟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空间分布图

2.年度任务安排

通过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收集村民关于本村及本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并根据相应年度资金安排进行项目调整,规划出下列高标准农田年度建设计划。按照“逐步推进、保质保量”原则,统一组织项目实施,全面统筹推进整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工程。

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原则上选择已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稳定种植粮食作物、区位条件好、改造后增产增收效益明显、土地流转率较高、群众积极性高的建设区域;对于已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水毁等自然损毁较严重的建设区域,可纳入改造提升任务。在具有灌溉条件的旱作农业区和现代化水平及土地流转率较高的水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优先选择具有灌溉条件的旱作农业区,以提灌和井灌为主要灌溉方式、现代化水平和土地流转率较高的水稻区。

(1)2021年项目规划(已实施)

2021年规划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张场镇(大田坎村)、仁美镇(里仁社区、光明村)。建设内容:新建3.0米宽机耕道768米,整治3.0米宽机耕道166米,新建2.0 (略) 3656米,新建机耕道错车道3处、回车场2处, (略) 错车道23处、回车场8处;灌溉与排水工程衬砌沟渠6815米,新建泵房1座;新建主干管1213米、支干管1152米、支管6515米,给水栓189处,跨沟套管29处,穿路套管10处,闸阀箱76个,闸阀151个。田型调整82.5亩;地力培肥2700亩。

(2)2022年项目规划(已实施)

2022年规划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仁美镇(五龙村)、张场镇(河湾村)。建设内容:整治 (略) 1064米; (略) 附属设施36处。整治排灌渠4144米;配套渠系建筑物138处,其他水利措施8处。建设耕地质量监测调查采样点位5个。土地平整252亩。地力培肥面积1000亩。

(3)2023年项目规划

2023年规划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张场镇(河湾村、金峡村、文武村)、仁美镇(金藏村)。建设内容:整 (略) 7615米, (略) 附属设施93处;整治排灌渠*米,配套渠系建筑物981处,其他水利措施20处;进行土地平整1049亩;土壤培肥面积5000亩(其中:土地平整所在区域1049亩,购买商品有机肥;其余3951亩通过科技培训,引导项目区种植户自行开展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措施进行土壤培肥);确定耕地质量监测调查采样点位8个,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建成后,开展地理坐标、耕地立地条件、土壤自然属性、土壤健康、田间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等调查,采集土样化验养分含量,反映项目区耕地质量变化状况。

(4)2024年项目规划

2024年规划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杨场镇(金龙村、古井村、金牛社区)。建设内容:整治2.5 (略) 1公里;新建100m3蓄水池2口;整治排灌渠3公里;整治田块1100亩;土壤培肥1600亩。

(5)2025年项目规划

2025年规划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改造提升0.*亩,投资金额*元,其中新建工程投资*元,改造提升工程投资*元。建设地点涉及仁美镇(五龙村、光明村)、张场镇(河湾村)。建设内容:整治3.5 (略) 1公里;整治2.0 (略) 1公里;整治2.5 (略) 1公里;新建100m3蓄水池4口;整治排灌渠6公里;整治田块700亩;土壤培肥2500亩。

(6)2026年项目规划

2026年规划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杨场镇(金龙村、金牛社区、朱沟村)。建设内容:整治2.0 (略) 1公里;整治2.5 (略) 1.2公里;新建100m3蓄水池2口;整治排灌渠3公里;整治田块300亩;土壤培肥800亩。

(7)2028年项目规划

2028年规划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顺龙乡(官厅村、青云村)。建设内容:整治2.0 (略) 0.5公里;新建100m3蓄水池1口;整治排灌渠1公里;整治田块100亩;土壤培肥400亩。

(8)2029年项目规划

2029年规划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张场镇(锁江社区、万年村)。建设内容:整治2.5 (略) 2公里;新建100m3蓄水池4口;整治排灌渠8公里;整治田块1000亩;土壤培肥3500亩。

(9)2030年项目规划

2030年规划改造提升0.43高标准农田万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仁美镇(桂香村、金藏村、双桥社区、中山村)。建设内容:整治2.5 (略) 2公里;新建100m3蓄水池3口;整治排灌渠5公里;整治田块1000亩;土壤培肥3000亩。

具体实施年度及项目储备安排见附表1、图4-4、图4-5。

图4-4丹棱县2021-2030年拟新建高标准农田分年度任务图

图4-5丹棱县2021-2030年拟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分年度任务图

五、典型设计

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2022)、四川省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技术规程(DB51T1386-2011)、四川省粮田建设等级标准(DB51T846-2008)、《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DB51/1872-2014)等规定及丹棱县近几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内容,合理确定田块整治、高效节水灌溉、山坪塘设计、蓄水池设计、道路设计、科技推广等相关任务工程要求及内容,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参考示范。

(一)田块整治

耕作田块是由田间末级固定沟、渠、路、田坎等围成的,满足农业作业需要的基本耕作单元。应因地制宜进行耕作田块布置,合理规划,提高田块归并程度,实现耕作田块相对集中。耕作田块的长度和宽度应根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灌溉与排水效率等因素确定,并充分考虑水蚀、风蚀。

(1)格田整理

1.田块调型

项目区属于浅丘地形,土层厚度在0.3~0.6m,耕作熟土厚0.25m。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将项目区400亩集中连片的原有大小不等、高低不平、田型极不规则,且难以实现自流灌、排和机械化耕种收割的田块,通过挖高填低田型调整等措施实施后,合并成2亩以上的大田块,新建的田间主干道与乡村机耕道纵横相连, (略) ,水利设施配套实施后达到每块农田能直接灌、排, (略) 直,建设机械化耕种收获方便的高标准农田。

2.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

土地平整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很多,其计算方法的选用与地形情况、测量精度和平整度有很大关系。本设计用田间推土工程量的计算方法。

①田块内平整

其主要计算方法有散点法和截面法,对丘陵坡地地形变化坡度较大区域采用截面法计算。结合本项目特点,采用散点法计算田间推移工程量。

田块内平整土方量计算,首先对平整区按地形、地类分区,划分若干单元,尽量保证各单元挖填平衡;其次,在每一平整单元内,依照项目区实测1:1000地形图,分别量算单元内沟、渠、坑塘及各地类面积,统计相应高程;第三,按面积对各地类高程加权平均,计算单元区平整高程;第四,根据单元平整高程对单元区各地类面积结合地面坡降计算平整工程量。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依照项目区实测1:1000地形图,分别量算田块内沟、渠、坑塘及各地类面积,统计相应高程。为简化计算,分别选取三个有代表性的高程点,按照各自所代表面积进行加权平均,得出田块参照整理高程。计算公式为:

式中:Lc——田块参照整理高程,m;

Li——各典型地类代表高程,m;

Ai——各典型地类所占面积,m2

其次,结合现状地形,确定各田块田面整理坡降,考虑到项目区地形条件,田面整理坡降不宜大于1/1000。由于田块面积较小,可忽略田面坡降对平整土方量的影响,按参照整理高程作为平整后的田面高程。

第三,按照预先确定的田块设计原则,对各田块进行平整,推高填低,保证各田块单元挖填平衡。土方工程量仅计挖方(或填方)。计算公式为:

Ai×(Li-Lc),Li≥Lc

式中:V——田块平整土方量,m3。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最后累计计算各单元平整工程量。

②田间土方调配

项目区内田块内部平整是田块内找平,不存在田块之间的土方转移。对区内个别田块需要调入调出土方的,调土运距按加权平均统一取1km。

3.田埂

典型田埂:田埂设计坎高为0.6~1.2m,具体尺寸根据不同坡度而定。坎顶宽60cm和80cm两种,坎顶现浇10cm (略) 面,*@*00的双向钢筋,田埂两面采用120mm厚M7.5条石,坡比为1:0.25,田埂基础采用M7.5浆砌预制C20砼块(详见设计图),预制C20砼块规格为25cm*25cm*75cm,田埂基础必须置于坚硬的基岩或土质上,从而保证田埂稳定,不垮塌。施工中,应根据需要对较高的田埂下游临水面水平间隔2.5m设置一处泄水孔,每间隔10m设置一处1cm沥青收缩缝。

一般田埂:石坎设计坎高为原田高度,具体尺寸根据不同坡度而定。坎顶宽根据原田埂宽,田面上游临水面采用120mm厚M7.5条石,坡比为1:0.25,田面下游临水面保持原状(详见设计图),田埂基础采用浆砌预制C20砼块,C20砼块规格为25cm*25cm*75cm,田埂基础必须置于坚硬的基岩或土质上,从而保证石坎稳定,不坍塌。

田埂布局: (略) 适当位置上建典型田埂,在相邻高度大的情况下建一般田埂。

4.表土剥离及回填

将项目建设区域熟化土层25cm厚的表土搬运到附近场地放置,待建设完成后,将熟化土壤进行复原,能有效的保护地表熟土资源不流失,不浪费,保证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

5.坡改梯设计

旱地坡改梯设计主要依据地形、坡度、土层厚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项目区地处丘陵,坡改梯区域的坡度为6°~25°,主要以耕作方便、埂坎稳定为原则。按生态要求,选择项目区内土质埂坎。根据原地面坡度,土埂高度H设计为1.0~1.5m,土埂边坡选用1:0.5;田块的长度就地势而定,约为50~200m,各田块宽度视坡度而定,梯田6°-10°每隔1.2m高程设置一排土埂,10°~15°每隔1.5m设置一排土埂,15°~20°每隔1.7m设置一排土埂,20°~25°每隔2m设置一排土埂。土埂高出台面为0.2m,在清好埂基的基础上,逐层上土加夯,每层约0.2m,夯实后约为0.15m,每层上土之前对夯实面要挖毛增强结合,土埂外侧用人工拍打土埂,拍打成设计坡度。

图5-1典型梯田平整后断面设计示意图

图中:B-田面净宽;

Bn-土埂宽;

Bm-田面毛宽;

在修筑田坎时,土中不能夹有树根、砾石、草皮等杂物且修筑时应分层夯实。

对于表层熟土,可采用逐台下移法,即整个坡面梯田从下向上修,现将最下面一台梯田修平,不保留表土;将第二台拟修梯田田面的表土取起,推到第一台田面上,均匀铺好;第二台梯田修平后,将第三台拟修梯田田面的表土取出,推到第二台田面上,均匀铺好,如此逐台进行,直到各台修平。

(2)新建沟渠道设计

1.渠道纵断面设计

1)设计原则

本次对现状土渠或现状已衬砌渠道进行拆除重建,纵断面已相对稳定,这个纵断面,就是所有田间渠道或排洪渠道的实测纵比降,这是渠道在流量变幅不大的情况下,多年运行冲淤平衡的结果。考虑到渠段两端的田块的因素,因此该比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重复性,即当外界改变该比降时冲淤平衡的趋势将抵制这种变化,并将其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因此整治设计时的渠段比降,原则上采用实测比降,局部地方挖填个别渠段成平坡,实测比降是反坡的作相应调整。

纵断面设计原则是:

①不改变现有用水体系,结合原渠道断面,利用现有进出口高程调整明渠比降,尽量保留和利用原有完好的建筑物作横、纵断面设计;

②尽量少占耕地;

③尽量利用原渠道,挖填平衡,减少工程量,节约投资。

2)进出口水位的确定

渠段的进出口渠底高程均采用现状渠道的底板高程或测量的实测高程,综合考虑渠道挖填平衡来分段控制。

根据以上原则,本工程沟渠的纵断面比降为1/12-1/2000的区间范围,每条渠道的纵比降以渠道纵断面设计图纸为准,进出口高程的控制以现状衬砌渠道或土渠的底板高程进行控制,故进出口水位、底板高程以纵断面设计图纸为准。

2.渠道横断面设计

1)渠道横断面比较

(略) 丹棱县农田水利建设实践经验和当地建材实际情况,设计选用两个方案进行比较:①现浇C20砼三面防渗衬砌方案(梯形断面);②边墙采用M7.5浆砌卵石衬砌、底板采用现浇C20砼方案(梯形断面);③边墙采用M7.5浆砌砖衬砌、底板采用现浇C20砼方案(矩形断面)。通过对典型段渠道工程单位长度的工程量、投资以及施工难度、防渗效果、工程使用年限等方面比较择优选用。渠道防渗衬砌技术方案比较情况详见下表。

表5-1 渠道衬砌技术方案比较表(0.4*0.5m每延米)

项 目

M7.5浆砌砖边墙+现浇C20砼底板衬砌方案

C20砼衬砌方案

1、结构尺寸

40×50cm

40×50cm

边坡厚度(cm)

24

15

渠底厚度(cm)

10

15

2、主要工程量



土石开挖(m3)

0.15

0.13

土石回填(m3)

0.08

0.10

M10浆砌卵石(m3)

0.11


C20砼(m3)

0.037

0.28

3、单位长造价(元)

75.65

154.25

4、施工难度

简单

相对复杂

5、防渗效果﹡

较好

6、使用年限﹡

整体性、耐久性较好

整体性、耐久性好

使用年限25~40年

使用年限25~40年

使用年限25~40年

使用年限25~40年

表5-2渠道衬砌技术方案比较表(0.8*0.9m每延米)

项 目

M7.5浆砌卵石边墙+现浇C20砼底板衬砌方案

C20砼衬砌方案

1、结构尺寸

80×90cm

80×90cm

边坡厚度(cm)

20

15

渠底厚度(cm)

10

15

2、主要工程量



土石开挖(m3)

0.26

0.25

土石回填(m3)

0.15

0.18

M10浆砌卵石(m3)

0.22


C20砼(m3)

0.037

0.35

3、单位长造价(元)

145.25

255.35

4、施工难度

简单

相对复杂

5、防渗效果﹡

较好

6、使用年限﹡

整体性、耐久性较好

整体性、耐久性好

使用年限25~40年

使用年限25~40年

使用年限25~40年

使用年限25~40年

注:见《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 T *-2010)

通过上述方案比较可知,40×50cm渠道断面采用M7.5浆砌砖边墙+现浇C20砼底板衬砌方案比现浇C20砼衬砌方案单位长造价便宜*;80×90cm渠道断面采用M7.5浆砌卵石边墙+现浇C20砼底板衬砌方案比现浇C20砼衬砌方案单位造价便宜*,考虑到当地材料及渠道在整体性、耐久性和防渗效果等方面都差不多,且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砖砌及卵石浆砌比较方便,同时项目区在该项目前已实施很多类似渠道,项目很好,生态效益佳,故对项目区中新建及整治渠道高度>60cm时选用M7.5浆砌卵石边墙+现浇C20砼底板衬砌方案;渠道高度≤60cm时选用M7.5浆砌砖边墙+现浇C20砼底板衬砌方案。

2)渠道横断面设计

①设计原则

保证设计输水能力,边坡稳定和水流安全通畅;

渠道各分段之间以及重要建筑物上、下游水面平顺衔接;

尽量使设计断面与原断面相吻合,以减少挖填方量,对断面大于设计断面在不影响渠道顺直情况下采取不回填;

渠道在各级流量运行时,满足不冲不淤,占地少,工程量小,施工运行和管理方便的原则。

②边坡系数

参照运行多年渠道稳定的边坡系数情况确定渠道设计边坡系数。本项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过水断面采用m=0~1.5。

新建及整治渠道高度>0.6m时,采用梯形过水断面,底板采用C20砼衬砌10cm,边墙采用M7.5浆砌卵石衬砌,衬砌厚度根据渠道高度及边坡确定,高度≤0.6m时,采用矩形过水断面,底板采用C20砼衬砌10cm,边墙采用M7.5浆砌砖衬砌24cm。

图5-2梯形渠道设计图

图5-3梯形渠道设计图

(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

(1)设计标准

灌溉模数按照灌水定额、作物种植面积和灌水延续时间用下式计算:

式中:q为净灌溉模数(m3/s·万亩);

α为作物种植比例(%),种植作物为水稻;

m为作物灌水定额(m3/亩),取水稻日需水量90mm/m2

T为灌水周期(天),根据日常操作经验15天;

t为灌水小时数,取22小时。

计算得:q=0.76(m3/s·万亩)。

灌溉水利用系数0.9025,取田间水利用系数0.95, (略) 利用系数0.95,灌溉模数为0.84(m3/s·万亩)。

故系统设计流量Q=0.84*0.06=0.0504m3/s·。

管网形式采用梳齿型 (略) ,管网布置如下图:

图5- (略) 布置图

(2)系统工作制度

本工程采用干管续灌,支管及出水口轮灌的工作制度。分为6个轮灌组。支管1为轮灌组1,支管2为轮灌组2,支管3为轮灌组3,支管4为轮灌组4,支管5为轮灌组5,支管6为轮灌组6。

系统总流量Q=0.0504m3/s=181.44(m3/s)

干管流量=系统总流量=181.44(m3/s)

支管流量=系统流量/轮灌组支管条数=181.44(m3/s)/1=181.44(m3/s)

各个灌溉组的放水孔设计流量如下表:

表5-3 孔口设计流量表

轮罐组

支管编号

长度(m)

孔口数量(个)

管道流量(m3/h)

孔口设计流量(m3/h)

1

330

5

181.44

36.29

2

610

11

181.44

16.49

3

630

11

181.44

16.49

4

720

13

181.44

13.96

5

350

6

181.44

30.24

6

520

9

181.44

20.16

(3)管材、管径确定

1)本次管材拟采用PE管;

2)管径 (略) 水力计算

①管道管径计算

干管和支管管径采用经济管径计算公式初选,最后经水力计算校核确定。采用的经济管径公式如下:

式中:D—经济管径(mm);Q—流量(m3/h);V—经济流速(m/s),V=1.45m/s;经计算,支管管道选用管径见下表:

表5-4支管管径选用表

支管编号

长度(m)

管道流量(m3/h)

计算直径(mm)

选用直径(mm)

1

330

181.44

210.67

225

2

610

181.44

210.67

225

3

630

181.44

210.67

225

4

720

181.44

210.67

225

5

350

181.44

210.67

225

6

520

181.44

210.67

225

②孔口计算

按经济流速法计算孔口管径,孔口管径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5-5孔口管径选用表

给水栓序号

孔口设计流量(m3/h)

经济流速法(mm)

选用直径(mm)

01

36.29

94.22

110

...

36.29

94.22

110

06

16.49

63.51

110

...

16.49

63.51

110

28

13.96

58.44

110

...

13.96

58.44

110

41

30.24

86.01

110

...

30.24

86.01

110

47

20.16

70.22

110

...

20.16

70.22

110

55

20.16

70.22

110

(4)管道水利计算与水泵选型

根据最不利原则,取干管-支管4计算;

计算各PE管灌溉渠道的沿程水头损失h?及局部水头损失hζ,可计算出各灌溉管道的总水头损失h。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h?=fLQm/db:

式中:h?-管道沿程水头损失(m);

f-摩擦系数,查表取0.948×105;

L-管道长度(m);

Q-流量(m3/s);

m-流量指数,查表取1.77;

d-管道内径(mm),d=203.4;

b-管径指数,查表取4.77。

hj=ξV2/2g:

式中:hj-管道局部水头损失(m);

ξ-管道局部阻力系数,查表取1.5;

V-管道流速(m/s);

g-重力加速度(m/s2),取9.8;

表5-6管道灌溉最不利情况水头损失汇总表

工程名称

管道长度

(m)

沿程水头损失

h?(m)

局部水头损失

hj(m)

总水头损失

h(m)

Q毛

(m3/h)

干管

720

6.63

0.16

6.79

181.44

支管4

720

6.63

0.16

6.79

181.44

合计

1440

13.26

0.32

13.58

/

泵站的设计水位为469.40m,灌溉区域田面最高点为474.90m, (略) 系统水头损失最大为13.58米。

水泵输水灌溉所需总扬程为:

H=5.5+13.58=19.08m,取设计扬程20m。

综上所述,采用一体化泵站,设计流量200m3/h设计扬程20m,装机功率45kw。


图5-5一体化泵站设计图

(5)其它

(略) 首部安装压力 (略) 工作状况。在水泵进口处安装逆止阀防止 (略) 水头回灌,引起水泵倒转。封闭式系统支管首部设置控制闸阀控制各支管运行,闸阀处应砌筑阀门井保护。防止支管控制阀启闭过快,致使管内产生水锤引起爆管,支管的阀门启闭时间在10s以上,即防止水锤的产生。

(三)山坪塘设计

(1)坝体稳定性复核

对挡土墙进行抗滑稳定验算,抗滑移稳定安全系数K按下式计算并满足:

≥1.3

式中:

f—摩擦系数,取0.4;

E—土压力,

其中:

γ—浆砌石容重,取2.4t/m3

Η—墙高

φ—内摩擦角,一般取25o~35o,取25o;

各山坪塘挡土墙抗滑稳定系数须大于1.30,设计结果能保证其稳定性。

堤顶:清除坝面树、树根及腐质物(不少于20cm),坝顶两边采用60cm×30cm浆砌条石坝缘,并做成中间高两边低利于自然排水。山坪塘整治设计坝顶宽度视实际情况确定。

坝面清理:清除坝面树、树根及腐质物(不少于20cm),开挖清除穴洞及松动坝料并夯实回填;岸坡开挖时,清除表面的覆盖物,并使利用的基岩面平整,坡度要符合技术要求。

渗漏治理:采用开挖截水槽,用防渗料回填并压实,将砂砾层截断,并在坝体底部安置0.9m×1.2m干砌条石。截水槽上下分别与防渗体及基岩连接。坝体层间渗漏的及坝体散漏的,开挖截水槽,用防渗料回填并压实,并用防渗料填筑上游水平铺盖与土坝防渗体连接,坝体底部。

内坡治理:内坡基础采用M7.5浆砌条石0.9m×0.9m,护坡采用0.6m宽M7.5浆砌Mu30条石。前坝坡比1:0.3,后坝坡比1:1.5。

2、溢洪道溢流能力复核

根据小流域设计洪水流量计算公式:

Qm=0.278aiF;

其中:

Qm--设计洪水流量,m3/s;

a--洪峰径流系数,等于形成洪峰的净雨量与降雨量之比值;

i--平均降雨强度,mm/h,由典型降雨量除以降雨时间求得;

F--流域集雨面积,km2

根据以上的计算公式,选取参数,计算各山坪塘的洪峰流量:

由于缺乏实测资料,根据经验,洪峰径流系数a暂取为0.96;

根据水文资料调查,项目区24小时最大降雨量为174.4mm;

则年最大24小时的平均降雨强度为i=174.4/24=7.27mm/h;

将以上各参数代入公式计算Qm。

计算溢洪道的泄洪能力,山坪塘溢洪道的流量的计算采用公式q=mb

式中:

m--流量系数,对于宽顶堰,根据水力学,取为0.38;

b--溢洪道宽度;

H--堰顶水头,取0.2;

将以上各个参数代入流量计算公式得q。

溢洪道排水流量q须大于设计洪水流量Qm,项目区溢洪道设计断面尺寸才能满足泄洪要求。

项目区设计溢洪堰采用30cm厚M7.5浆砌24砖,直径2m~4m,底板采用30cm厚M7.5浆砌块石,安装Φ200铸铁管和Φ200防盗闸阀。

放水设备:放水设备采用涵卧管,根据现有山坪塘放水流量大小及规格,涵管断面采用Φ400钢筋砼混凝土放水管或者Φ600钢筋砼混凝土放水管。

山坪塘塘坝典型设计图如下:

图5-6山坪塘塘坝设计图

(四)蓄水池设计

项目区旱地主要分布在丘坡之上,对于单片耕地面积小,发展集中提灌和渠灌有一定困难的,当地旱地灌溉以兴建蓄水池为多。根据《四川省坡改梯工程技术规程》规定,旱地蓄水池保证每亩地有10m3左右的水量,年调节水量25m3左右。

主要设计参数按照下面的计算得出:

根据农业生产要求和蓄水池功能设置,蓄水池修建在有良好汇流面的坡面,并配套沉砂池、引排水渠等设施。

(1)蓄水池来水量分析

全年单位集水面积上可集水量按下式计算:

上式中:

W:保证率为P(本项目为75%)的年份单位集水面积全年可积水量,单位为m3/m2

Ep:某种材料(本项目为自然土坡)集流面的全年积流效率,用小数点表示,经查有关参考资料,本次计算Ep取0.3;

Rp:保证率为P的全年降雨量,单位mm,本项目取值为1184.2mm;

A:单位集水面积,m2

根据选用的上述参数,计算出:

W=0.335m3/m2

(2)蓄水池容积的确定:

式中:

V—蓄水容积,m3

W—全年供水量,m3

α—蓄水工程蒸发、渗漏损失系数,取0.05-0.1;

K—容积系数,半干旱地区,人畜饮水工程可取0.8-1.0,灌溉供水工程可取0.6-0.9;湿润、半湿润地区可取0.25-0.4。

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蓄水池用于灌溉供水,取K=0.7,α=0.05,集水面积控制在500m2左右,所以

=0.7×0.335×500/(1-0.05)=123.42m3

(2)蓄水池结构设计

①蓄水池池体

蓄水池平面几何构造为圆形,100m3蓄水池设计半径3.46m,池深3.0m,池墙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池墙砌筑20cm厚度,池底采用现浇C20钢筋砼,浇筑厚度20cm。池内设梯步底板为预制C20钢筋砼板,梯步采用C20现浇砼,池体地上部分设M7.5浆砌砖花格栏杆,设置铁栅栏门一扇。

②沉砂池

每口蓄水池进水口处设沉砂池1口,沉砂池长2m、宽1m、深1.1m,通过引水渠与蓄水池相连。沉砂池池底厚10cm,采用C20砼现浇;池墙采用M7.5浆砌标砖,墙体厚度24cm。

③引、排水渠

每口蓄水池沿汇水坡脚设一条30cm宽引水渠,同时,设一条30cm宽的排水沟,引、排水渠与周边渠系尽可能相连从而形成较完整的渠系。

表5-7新建蓄水池工程概况表

工程要素

其他

容积(m3)

半径(m)

池深(m)

沉砂池(m)

引水渠(m)

排水渠(m)

100

3.46

3

2×1×1.1

25

25


100m3蓄水池典型设计图如下:



图5-7 100立方米蓄水池设计图

(五)道路设计

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准,参照《 (略) 基施工技术规范》、《 (略) 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 (略) 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略) 面设计规范》进行设计。结合丹棱县发展和连通需求,统一布置便于后期沿线发展新型农业主体,有利于今后大面积机械化作业,并满足农业运输、农机通行及居民出行综合要求。可建设以下几 (略) , (略) 面宽度6m,路基宽度7m; (略) 面宽度为5m,路基宽度6m; (略) 面宽度为3.5m,路基宽度4.5m; (略) 面宽度为3m,路基宽度4m; (略) 面宽度为2m,路基宽度3m。

(1)路线平面设计

根据高标准农田建 (略) 工程建设的原则,结合实际地形、地貌、工程投资大小和技术标 (略) 线。设计时“因地制宜,充分利 (略) ”,少占耕地,采取大弯随弯,小弯取直, (略) 平面交叉处呈喇叭口形相接。

(略) 段:维持现有平面指标不变, (略) 加宽及硬化。 (略) 段:路线平面设计以“地形选线、地质选线、环保选线、安全选线”为原则,同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促进农商文旅深度融合,有利于今后大面积机械化作业”的原则。

全线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两要素组成,线形设计采用对称形、不对称形、S形、C形、卵形等曲线;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尽量与前后平面线形指标协调,较长直线的尽头不得设置小半径曲线,以及平纵低指标的重叠。道路在平面和纵面上由直线和曲线组成。在设计布置平曲线及竖曲线时,应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平纵面线形均应与地形、地物及周围环境相协调,平曲线半径一般不小于15m,特殊困难地段可不小于10m。当平曲线半径小于150m时,设置的超高和加宽应符合下表要求。

表5-8超高值和加宽值

平曲线半径(m)

150~105

105~70

70~55

55~40

40~30

30~20

20~15

15~10

超高值(%)

2

3

4

5

6

7

8

8

加宽值(m)

0.4

0.5

0.6

0.7

0.9

1.1

1.25

1.5

(2)路线纵断面设计

(略) 段:纵面设计基本维持原设计,部分纵面不合理段,仅做微调。

(略) 段:纵断面设计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旧路状况、桥涵、平交、管线、设计洪水位、土石方平衡、路基稳定等诸因素,合理采用坡率、坡长综合设计,力求指标均衡,凸凹曲线设置合理,视觉顺适。参照小交通 (略) 工程技术标准(*)第4.0.9要求,新线最大纵坡按5%控制。

竖曲线半径的选用,以满足驾驶人员视 (略) 容美观为宜,尽量选择满足视觉需要的值。当同向竖曲线间,特别是凹形竖曲线之间,如直线坡段不长,合并成单曲线或复曲线;反向竖曲线间宜插入一定长度(长度不宜小于3s行程)的直线坡段。坡道的最大纵坡不得大于5%,合成纵坡不得大于11%;施工中应注意前后纵坡的协调。

(3) (略) 面

(略) 现状有三种情况:一种 (略) 部 (略) 面、 (略) (略) 面;一种 (略) 路基宽度不足;一 (略) 基,是考虑到土地流转后产业发展需要而建设。 (略) 路基稳定层不好、路宽不足,后 (略) 基需要重新挖填平整后或换填。 (略) 基需 (略) 段,现场踏勘时征求了村社干群意见,一般就近(地)取土开挖回填, (略) 基边地表杂草或耕植土后分层填土压实,使之具有一定的密实度, (略) 基的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

按照《农业机 (略) 通用技术条件》、《 (略) 工程技术规范》、《 (略) 基设计规范》、《 (略) 基施工技术规范》等规范,选 (略) (略) 基设计,充 (略) 基,路基必须按技术规范充分压实, (略) 基强度,行车道均设在有足 (略) 基上,路基宽 (略) 面宽度要求。

表5-9 (略) 堤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

项目分类

路面底面

以下深度(m)

填料最小度

(CBR)(%)

压实度(%)

最大粒径(mm)

路床

填方

路基

0~0.3

5

≥94

<100

0.3~0.8

3

≥94

零填及挖方

路基

0~0.3

5

≥94

0.3~0.8

3

≥94

路堤

上路堤

0.8~1.5

3

≥93

<150

下路堤

1.5以下

2

≥90

本次设 (略) 主要用于连通项目区沿线地块,保障机械化作业同时兼具产业互联互通的纽带作用,完善生 (略) 的网状格局, (略) 基主要由水泥稳定碎 (略) 基组成,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再进行20cmC30混凝土硬化,届时可根据当地各自需求表面沥青混凝土硬化。

大 (略) 基宽度不能 (略) 面宽度要求,需要进行拓宽处理, (略) 基 (略) (略) 基组成, (略) 基压实后,采用调平层垫层,再进行表面硬化,路基 (略) 段可采用级配碎石局部换填,换填深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再铺筑级配碎石垫层。

(4)边坡

道路 (略) 肩,路基填方边坡为1:1,挖方边坡为1:1;路设置 (略) 肩。

(略) 基先剥离表土,清基至硬底土,用砂石 (略) 基等高, (略) 基一致,并用机械压实。土基填料宜选用不含腐 (略) 基填筑的材料进行填筑,土路基顶面压实度不低于90%。土基施工时应将种植土清除后压实,无软弹时方可进行土基填筑。施工时应注意加宽部 (略) 基的衔接处理。

在路基低洼地带,水流汇集区域及需 (略) 段时,设置涵桥,用素混凝土打底板,并以混凝土包裹涵桥。

(5)道路涵管

应设 (略) 面排水体系,及时有效 (略) 基范围内的地表水与地下水, (略) 基、路面稳定与行车安全。公路排水设施应与沿线农田水利设施有机结合, (略) 基、路面排水需要。

路基排水均采用简单的排水设施, (略) 基侧及需设置排 (略) 基侧设置底宽45cm,深45cm,两侧坡比为1:0.5的梯形土质边沟,在必要的位置设置涵洞排出边沟内的水。

本 (略) 过水涵采用涵管。涵管采用预埋C30钢筋砼商品预制刚性圆管涵,管涵1m/节,内径75cm。涵管埋置深度不小50cm,长度以干道宽度为准,一般每处设置涵管8m,涵管基础原土夯实,铺筑C15砼垫层基座30cm厚再安砌砼管,砼管间接缝或沉降缝周围采用M10砂浆包裹,两边及管顶粘土回填,分层对称夯实。管节配筋按纯弯板断面分析,采用双向配筋管壁设置内外圈两层钢筋,并根据管径大小区别配用不同等级的钢筋,管节配筋由裂缝控制设计。当管节填土厚度≤6m时,考虑荷载影响。当填土>6m时,荷载影响不计。涵管布设具体位置见施工图册附表。

选取6.0 (略) 以及3.5 (略) 典型设计图例如下:


图5-8 6.0 (略) 设计图

图5-9 3.5 (略) 设计图

(六)科技推广

项目区耕地长期施用化肥,有机肥施用不足,土壤板结酸化,有机质含量偏低,本次设计采用施用商品有机肥和酸性土壤调理剂为重点的培肥地力配套技术,进行地力提升。指导示范户施用商品有机肥和酸性土壤调理剂,达到土壤有机质增加,酸化板结的趋势减缓,让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良。同时,在项目区其他耕地上,通过宣传示范,积极引导项目区种植户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生产需要,投劳投资,自行开展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技术,逐步提高耕地持续生产能力,保护耕地质量,有效促进项目区生态农业发展。土壤改良中商品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由农业农村局技术指导和组织,通过政府采购程序购买,发放给地力提升对应项目区农户。

1.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包括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农家肥按*-*kg/hm2标准施用,厩肥要经堆制腐熟后才能施用;商品有机肥按3000-4500kg/hm2标准施用,商品有机肥应符合NY/T525-2021有机肥料有关要求。

2.实施秸秆还田

稻田生产的秸秆可以直接还田,也可以通过过腹、催腐后或堆沤后还田。其他作物的秸秆如油菜秆、麦秆也可直接或易地用于稻田。每年作物秸秆还田量不小4500kg/hm2(干重),并辅以氮肥施入,调整土壤C/N比。建设区秸秆还田覆盖率应达到50%以上。

3.种植绿肥、豆科作物

推广利用冬闲田轮作绿肥,或通过作物间作种植绿肥、豆科作物。

六、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

(一)强化工程建设管理

规范建设程序。省农业农村厅下达项目计划指标后,根据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任务实施情况和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情况,着实完善合理的农田建设投融资机制,增加农田建设投入规模,制定合理的建设管理、资金管理、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等。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相关要求,建立设计—施工—验收—建档—信息反馈为主要内容的工程管理体系,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公示制等制度,按照《招投标法》组织招投标工作,公开、公正地组织好招投标工作,严格执行招投标纪律,杜绝腐败滋生,选择具有资质等级、重信誉守合同的企业参与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把好工程建设质量的第一关。加强工程管理,实行项目建设监理制,进一步完善监理机制。监理单位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理,并承担监理责任,做好工程进度、工程投资、质量控制和施工安全,规范合同和信息管理,协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面的关系。工程监理单位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监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按照相关工程监理规范要求,对项目建设工程实施监督管理。

强化质量监督。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监管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一是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藏粮于地的总体需求,重点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科学施肥、合理轮作等措施,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因地制宜规划并开展科技攻关和试验示范,解决区域性土壤酸化、季节性干旱、水土养分流失、重金属污染等突出问题,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改善耕地质量环境,破解耕地质量建设难题。二是选择相应资质条件较好的单位承担项目勘察设计工作,在广泛调研和现场勘察基础上做好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严格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严格按照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程序确定责任人员,落实技术指导和监管人员,严明纪律。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组织施工,使用的原材料、中间产品、设施设备必须符合质量设计要求。三是项目建成后,依托布设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跟踪监测土壤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和土壤管理等技术参数,评价项目建设前后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确保建成后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稳步提升。四是建立“监理、业主代表、镇村组落实专人及第三方质量检测单位”,实行最严格的监督管理,自下而上,整体联动。监理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按规定做好监理记录,及时收集、整理、归档监理资料,对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督促整改并复查,做到层层把关,确保工程建设优质高效。五是规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考核评价制度,促进参建单位按照规范和标准实施项目,严格质量控制、巡查和监理工作,做到进度与质量并重。

严格竣工验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4号)文件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按照“谁审批、谁验收”的原则,单项工程验收、项目初验和项目竣工验收要将实体工程质量情况作为验收重点,加强对隐蔽工程建设的监督和验收,严禁不合格工程流入后续施工工序,确保工程全部达标。一是项目竣工后丹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初验,初验合格后,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应依照竣工验收条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分类总结,并附初验意见、竣工决算审计报告等。 (略) 农业农村局在收到项目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后,及时组织竣工验收,验收结果逐级上报,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开展年度和规划期内的整体考核和验收认定。验收结果应报四川省农业农村备案,对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落实工程建后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核发竣工验收合格证书,并向社会统一公示公告。二是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及时系统做好项目建设前通过调查整理形成的文字影像与图表资料、建设过程中的文件图表以及施工建设过程的技术及管理资料、竣工验收与后续管理资料、项目财务管理资料、其它具有保存价值的相关载体等档案的收集、整理、组卷和存档工作,实现档案资料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三是在开展建设前,详细查清建设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确保地类和面积准确,界址和权属清楚;建设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合理编制权属调整方案,有序推进土地归并,逐步解决耕地地块细碎化问题;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进行地类变更和重新确权登记发证,确保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位置明确、权属清晰、地类正确、面积准确,依法保障土地所有者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二)强化项目信息管理

以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有效衔接已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清查评估成果,规范新建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工作。依据现行技术标准,统一数据结构、文件格式、命名规则、汇交接口等数据要求,确保入库信息完整、上图地块精准,实现“底数清、位置准、情况明”。严格新建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审查,建立县级负责、市级审批、省级复核的工作机制,严禁新建高标准农田与已成高标准农田地块重叠,严禁在非耕地上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规划目标任务。及时系统做好项目建设前通过调查整理形成的文字影像与图表资料、建设过程中的文件图表以及施工建设过程的技术及管理资料、竣工验收与后续管理资料、项目财务管理资料、其它具有保存价值的相关载体等档案的收集、整理、组卷工作,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录入全国农田 (略) ,以全国农田 (略) 为基础,建立相应的高 (略) ,完善实时查询、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等功能,运用遥感监测等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动态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建设内容、资金投入、耕地质量等级变化和建后管护等基本情况。实现档案资料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三)强化建后管护利用

1.管护原则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设施纳入项目区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机制,实现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在强化政府责任的同时, (略) 场作用,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各类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管护。

明确主体、落实责任。按产权归属落实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管护责任,统筹考虑政府事权、资金来源、受益群体等因素,合理确定管护主体,保障管护经费。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设施类型,科学制定管护标准和规范,合理选择管护模式,有序推进管护体制改革。

建管并重、协同推进。按照“建管一体”的要求,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统一谋划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管护,建立健全有利于长期发挥效益的体制机制。

2.管护机制

农田项目初步验收合格后,由县农业农村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项目乡镇人民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办理资产交付手续,并将项目有关情况通报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1)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项目区要明确管护主体,建立工程管护制度,落实工程管护人员和管护责任,明确第一责任人和管护专人,量化责任目标,确保管护经费专款专用,提升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使用。成立管护领导小组,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

(2)坚持治理与管护并重,充分依靠农民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维护机制,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制度,用水管理制度,安全巡视监测制度。

(3)积极探索产权制度的改革,推行工程项目租赁、承包等责任制和项目完成后的业主制,发挥农发工程的长期效益。

(4)建立项目区耕地依法保护制度。农发项目区耕地不得擅自征用或转作他用,确因国家重点建设需要征用,须依法报经批准,实行占补平衡。

3.管护内容

(1)水利工程的管护。建立和健全农民用水户协会,落实工程管护责任主体。根据受益范围、受益对象和管理行业要求,用水户协会采取受益农户筹集资金、投工投劳和村民“一事一议”等形式,负责统一管护项目区内水利工程。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该项目水利工程由镇政府与村委会和用水户协会签订管护目标责任书,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把工程管护的责、权、利落实到协会,可以通过“一事一议”进行筹资、投劳。从而形成“自建、自管、自收、自发”的群众用水合作组织管理长效机制。坚持治理与管护并重,充分依靠农民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维护机制,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制度,用水管理制度,安全巡视监测制度。

(2) (略) 等工程设施由其所在项目村委会负责管护,统一管理,专人负责。 (略) 管护员的聘任由项目区镇政府、村委会负责,并同项目区各村、管护人员签订合同并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和上级检查,管护费采取村级事业发展资金支付,从而使管护工作进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4.管护责任

建后管护单位应该是村民委员会。过去一直强调谁受益、谁管护。这对于总的管护原则是对的,但如果受益只有部分群众,而管护工作全部由他们管理,人工、经费由他们负担,从实践来看是不太可行的。只有由村一级组织负责管理,受益群众参与,这样可弥补受益群众筹资负担过重、经费落实困难等不足。镇与村委会和群众签订管护目标责任书,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把高标准农田管护的责、权、利落实到个人,形成“自建、自管、自收、自发”的群众合作组织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民用水户协会,落实工程管护责任主体。根据受益范围和受益对象和管理行业要求,用水户协会采取受益农户筹集资金、投工投劳和村民“一事一议”等形式,负责统一管护项目区内各类工程。镇(街道)与村委会和用水户协会签订管护目标责任书,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把工程管护的责、权、利落实到协会,形成“自建、自管、自收、自发”的群众用水合作组织管理长效机制。

5.管护资金

管护经费来源有三方面,一是受益村(社区)按“一事一议”原则自筹资金、政府绩效考核进行奖补,实行民办公助或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中提取工程管护费用用于工程管护;二是由农村经济组织,或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高标准农田项目形成资产的维护费用。三是国家专项资金用于维护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成效。费用的收支须在所在村组公示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建后管护制度及管理体制改革。

6.管护措施

(1)建立健全管护制度。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按照“建管并重”、“谁受益,谁负责”、“以工程养工程”以及“市场手段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等原则进行运行管护,由农业农村局与项目镇(街道)、村签订管护责任书和管护协议,明确管护责任,建立健全各项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资金,建立管护和养护的长效机制。同时划定区域,设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永久性标志,明确规定不准非农业建设占用,不准弃耕撂荒,确保项目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2)坚持治理与管护并重。充分依靠农民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维护机制,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维修养护制度,用水管理制度,安全巡视监测制度。

(3)创新工程管护模式。根据工程规模、形式、受益范围等,因地制宜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一是专业服务队管理模式。适应农业农村新形势和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趋势,结合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发展高标准农田及其配套设施维修养护专业化服务队参与工程管护。二是农民合作组织管理模式。扶持引导项目区群众成立用水户协会、合作社、供水联合体等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负责对农村水利设施进行日常巡查、维护管理、费用收取和工程维修改造等,实现用水户的自主管理、自我服务。三是农户自管模式。对控制面积小、受益范围明确的高标准农田及其配套设施,由农户自主管理。四是物业化管理模式。跨行政村的高标准农田及其配套设施工程的管理维护,可由乡镇(街道)人民政府打捆招标,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工程调度和安全运行由原管理主体负责。五是公司化管理模式。对于能够实现盈利的水利工程、环境修复工程, (略) 场,实行公司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4) (略) 场主体。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既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是高标准农田及其配套 (略) 场主体。适应土地流转规模扩大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新形势,鼓励其作为“项目法人”开展项目建设与管理,推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一体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管理的农田水利工程,享受有关财政补助政策;依法获得的农田水利工程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受法律保护。

(5)成立管护组织,落实管护经费。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成后正常运转,项目成立项目区工程管护领导机构,专门加强对各项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对田间渠系工程、 (略) 等没有直接收益类项目的管护资金,由项目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一事一议,筹集资金,落实管护人员,统一资金管理。同时,市上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专项资金账户,明确资金筹集渠道,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各类维护资金专款专用,主动接受审计、稽查和监督。建立以政府考核为基本依据的财政补助经费奖补机制,制定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范资金的使用管理。

(6)加强动态监测。由县人民政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牵头负责,县农业农村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配合,依托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 (略) ,并结合各部门相关管理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利用进行集中统一、全程实时动态的管理,以及开展绩效评价。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录入监测监管系统,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及时准确上图入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面动态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建后管护和土地利用及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等情况。建立健全部门间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实时查询、对比、统计和分析,做到有关信息互通共享、科学利用。

七、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十年建设规划,丹棱县高标准农田新建0.*亩,改造提升1.*亩,预计投入总资金*元,其中新建高标准示范区预计投入*元,改造提升示范区预计投入*元。

(二)资金筹措

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四川省和县级人民政府两个方面,其中中央和四川省资金支持占投入比例的一半,县级人民政府自行解决其余一半。资金来源与组成见表7-1。

表7-1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来源

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来源(元/亩)

中省

1500

地方政府

1500

八、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新建高标准农田亩均预计可提高粮食综合产能100公斤左右、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亩均预计提高粮食综合产能80公斤左右,节水、节能、节肥、节药、节劳效果显著。2021-2030年丹棱县规划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亩,其中新建高标准农田0.*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亩。建成后,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个等级以上,亩均每年节本增效200元。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项目区地方财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机械化作业水平的较大提升,农民劳动强度减轻,粮食等农作物生产劳动强度进一步下降,可让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其它建设,逐步向高效农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方面转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增加就业岗位,还进一步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地方财力。

发展特色产业,确保农副产品供给。通过高标准农 (略) 建设,田间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种植结构有所调整,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也得到提升,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农业种、养基地,特色经作产业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不仅为保障农产品供给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为做大做强优质特色产业,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社会效益

积极落实粮食安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提高农田质量的渴望越来越高,粮食安全的保障依托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有地斯有粮,有粮斯有安”,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能够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将会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竞争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增强,农民种地不再“靠天收”,成为“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有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可实现信息化、自动化、规范化的农田现代化管理,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确保粮食总量平衡、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已成为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成果凸显。丹棱县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拓宽了农业发展空间,优化了产业布局。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助于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与应用,同时,政府通过推动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养老”的新型复合业态,农业规模化、专业化以及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深度融合,能加快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步伐,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增收致富途径变广。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竞争力。同时,政府采取高标准农田种粮补贴形式等配套措施,大力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股份合作、农业共营制、土地预流转+履约保证保险、返租倒包等方式自愿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政府积极扶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同时将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的来源、流向和实施后土地利用的经营、管理和组织要求上看,旨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全社会经济文化共同发展。全县广大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在规划过程中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大力拥护和支持,实现耕地增收节支,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能保障农民收入持续性提高,是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生态效益

建设高标准农田,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全省实施“五网”配套、生态修复、种养循环、质量提升和环境保护“五大工程”,因地制宜构建生态沟渠、道路、林网和塘堰湿地系统。高标准农田建成后,通过水、田、路综合治理,水利、农业等配套措施以 (略) 工程建设,可增强农田水土保持能力、改善农田小气候、增加林木蓄积量、防风固沙,减少农田遭遇旱涝灾害的威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在维护农田生态平衡的同时,实现农村田园景观的优化,在保障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为乡村生态宜居提供绿色屏障,同时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提升农田生态功能。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化肥用量总体得到有效控制、施肥结构进一步优化、施肥方式更加合理、化肥农药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项目区化肥用量减少10%以上,能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土壤酸化、潜育化和次生盐渍化。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将进一步增加,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可为良种和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创造条件,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种养循环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建设,促进生态自我调节、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对农业生态建设提供巨大贡献,农业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改良土壤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可有效减少农田水土流失,提高耕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小型水源工程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微灌喷灌、覆膜沟播、适水种植等综合节水措施,推广节水灌溉,发展节水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可提高10%以上,缓解农业资源发展的水土资源约束,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九、环境影响分析

(一)对区域水资源平衡的影响分析

1.丹棱县水资源概况

丹棱县境内水流资源丰富,有安溪河、丹棱河、金牛河等河流,大小溪河122条,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优质的水资源基础。全县平均降水量1404.7毫米,水资源总量4.20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13.3%,总供水量0.4726亿立方米,总用水量0.4726亿立方米。

(1)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当地天然河川径流量。依据《 (略) 水资源公报》,丹棱县多年平均水量3.71亿立方米,2021年径流深为934.0毫米,折合水量4.20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13.3%,水量充沛。

(2)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是由降水、地表水体(含河道、湖库、渠系和渠灌田间)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依据《 (略) 水资源公报》,2021年丹棱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0.73亿立方米。

(3)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是指评价区域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不含区间外来水量),因地下水资源量系地表水入渗补给量,并等于平原区河川基流量,故水资源总量等于地表水资源量。依据《 (略) 水资源公报》,2021年丹棱县年降水量1404.7毫米,年降水总量6.3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4.2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824立方米。

(4)水库蓄水动态

丹棱县境内建有中小型水库61座,库容量*立方米。

2.现状水资源平衡分析

依据《 (略) 水资源公报》,2021年丹棱县总供水量为0.472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0.4474亿立方米,占比94.67%;地下水源0.0102亿立方米,占比2.16%,其他水源0.0150亿立方米,占比3.17%(见表9-1)。2021年丹棱县总用水量0.4726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0.2738亿立方米,占比57.93%(见表9-2),为第一用水大户,其他用水占比合计42.07%。2021年丹棱县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偏多,本地和过境水资源量远大于常年用水量,为地区的生产、生活以及生态提供了充沛的水资源条件。

表9-*年丹棱县供水量组成表

用水来源

供水量(亿立方米)

占比%

地表水源

0.4474

94.67

地下水源

0.0102

2.16

其他水源

0.015

3.17

总供水量

0.4726

100

表9-*年丹棱县用水量分类组成表

用水分类

用水量(亿立方米)

占比%

农田灌溉

0.2738

57.93

林牧渔

0.0588

12.44

工业

0.0310

6.56

城镇公共

0.0142

3.00

居民生活

0.0649

13.73

生态环境

0.0299

6.33

总用水量

0.4726

100


3.规划后水资源平衡分析

本次规划中,通过新建蓄水池、整治山坪塘、修复新建灌溉及排涝渠道等解决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实施高效节水措施、拆除重建灌溉及排涝泵站等加快流速、减少渗漏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新 (略) 、新建农林防护带等涵养水分,减少蒸发蒸腾;农田输配电建设等手段保障体系运行。

丹棱县2021-2030年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0.*亩,改造提升1.*亩,规划后,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节水率10%以上。

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的衬砌渠道、高效节水灌溉等工程,不仅不会增加用水量,反而能有效提升用水效率,不仅不会破坏丹棱县原有的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而且还将起到积极的优化作用,既增加农田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还大大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二)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1.水土流失成因

根据建设工程实际,结合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特点,本工程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淤积河道,影响河道行洪

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将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流失的土石将造成河道淤积,直接抬高河床,减少河道过水断面,影响河道泄洪排水、调蓄能力。

(2)破坏景观,危害生态平衡

工程的建设扰动原有的地表、植被,河道岸坡、空地等区块,若不采取有效搬运、路基开挖、填筑等活动,易造成石料散落,并且工程施工占压土地,扰动原地表,加剧区域水土流失,可能影响区域环境。

(3)违章施工,破坏土壤结构

项目运营期农地耕作势必导致地表土层土质疏松和粒度细化,在耕地播种期及休耕、撂荒期又使其裸露于地表,易导致水土流失。

2.水土保持防治方案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有关配套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依据,参照四川省《关于推进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略) 《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努力使所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尽可能少且予以补偿。

3.水土保持措施

(1)主体工程防治区

主体工程建设时必须做好水土流失防护,及时排水、尽快施工;土方填筑时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 (略) 建设配套的绿化应及时进行,缩短填筑面的裸露时间。

(2)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

包括排泥场施工临时设施占地及周边可能受到影响的范围。需对开挖土方进行集中堆置,堆体外围设填土草袋进行临时拦挡,以增加防治效果。工程施工结束后,对排泥场占地进行原功能恢复。本次工程中灌溉渠道、排水渠道、绿化均为水土保持措施,本工程建设完成后,有利于区域的水土保持。

4.水土保持施工

防止在其利用或占用的土地上发生不必要的水土流失。如设计中的施工场地面积与实际有出入时,水土流失治理范围、治理经费应按实际情况确定。对于未提及的由于工程施工而引起水土流失的作业面,均应按水土保持的原则进行治理。

5.结论

高标准农田建设大部分工程为新建蓄水池、整治山坪塘、整 (略) 和土壤培肥等,由于单个工程规模小,工程施工周期短,在建设期内,不会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 (略) 的建设,可有效拦截泥沙,有效减轻土壤侵蚀强度,对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实施本规划,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业发展和耕地紧张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中的生态保护与建设。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可有效减少农田水土流失,减轻面源污染,保护水土资源。

(三)农业投入品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农业投入品对环境影响

目前农业上施用的化肥主要是氮磷钾三种,都是农作物必不可少的要素。一般土壤里这三种元素的含量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其余30种微量元素如铁、铜、锌、镁等都可由土壤供给。化肥大量施用,虽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由于施用量不当及施肥不合理,常使很多化肥浪费掉,从而随水土流失进入水体,从而加剧了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系统多方面失调。

2.农业环境保护措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强化监测手段,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加快实施化肥农药减施替代工程,推广精准化施肥施药等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通过建设有机肥积造设施,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可促进农作物秸秆还田,减少焚烧秸秆对大气的污染,减轻畜禽粪便和废弃物对河流的污染,应用科学施肥、秸秆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可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效率,从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通过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措施,可减少肥料流失和浪费,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通过土地平整、保护性耕作、农 (略) 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可改善小气候、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有效防治土地沙化和次生盐渍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

3.结论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增设或修缮灌排设施以及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田间灌溉强度减少,使土壤中养分流失量减少,可有效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同时提高土壤肥力,可减轻对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依赖。通过推广应用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绿肥种植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可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化肥、农药的使用效率。

十、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县政府全面履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统一管理职责,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为成员单位的丹棱县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农村局,统筹推进全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相关工作,负责做好规划指导、资金投入、新增耕地核定、水资源利用和管理、金融支持等工作。严格把关高标准农田建设从业机构资质审查,提高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相关单位技术力量门槛。组织建设专业化人才队*,配备高标准农田建设研究专员提供技术支撑。

(二)明确责任分工

县农业农村局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建设监管、上图入库、整合其他项目服务于示范建设等具体业务工作,县财政局负责本级财政资金保障工作,县发改局负责组织项目储备库建设,研判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新增耕地的初步核定工作,县水利局负责水资源利用和管理协调工作,县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负责整合农业现代化项目服务于示范建设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制定工作方案,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完成时限,分别于年中、年底将牵头任务进展和完成情况进行书面报告。

(三)严格监督考核

加强动态监测,强化绩效考核监督机制。 (略) ,实时追踪监控。加快建立丹棱县农田建设综 (略) ,实现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一张图”、高标准农田建设统计“一张表”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监测评价“ (略) ”。二要构建多维监督体系。严格执行国家、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在政府监督体制的基础上,构建群众监督参与机制,积极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质量监督员制度,形成政府、社会群众与农民三位一体的质量监督机制,营造共同监督、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三要通过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考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工作完成进度和参与单位的履职情况、部门资金整合完成情况、建设目标效益实现情况、工作配合和协调情况等,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符合各项建设要求,能够真正运用于实际,达到预期效果,为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

(四)落实资金保障

按照规定的财政补贴标准,拓宽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渠道,进一步完善“以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落实各级财政资金投入,积极吸引各类社会投资,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各级财政要共同承担农田建设支出责任,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点事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安排必要资金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探索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元投入模式,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新格局,形成政策合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五)加大科技支撑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创新,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科技攻关,加强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鼓励农田建设领域内各类创新主体建立创新联盟,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技术、资金等支持,鼓励社会各方面投入农田建设工程、农艺、生物、管理科技创新,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选择一批先进的产品、技术,在整区域推进绿色农田、数字农田示范区优先试点。指导各地加大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加强创新技术推广,加大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在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力度。

(六)做好风险防控

坚持把廉政建设放在首位,坚守底线思维,加强风险防控,严肃廉政纪律和财政纪律,树立良好工作作风,推进项目建设公开透明、廉洁高效,切实防范农田建设项目管理风险,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队*安全。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和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履职不力、监管不严、失职渎职的,依法依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附件

附图1-丹棱县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分布图

附图2-丹棱县坡度空间分布图

附表1-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储备库

建设

年度

项目

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内容

新建任务

(万亩)

改造提升任务

(万亩)

投资金额(万元)

高标准

农田面积

其中:

高标准农田面积

其中: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2021

(略) 2021年丹棱县张场镇、仁美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张场镇大田坎村1900亩,仁美镇里仁社区250亩、光明村550亩

一、 (略) 工程:新建3.0米宽机耕道768米,整治3.0米宽机耕道166米,新建2.0 (略) 3656米,

新建机耕道错车道3处、回车场2处, (略) 错车道23处、回车场8处。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衬砌沟渠6815米;新建泵房1座;新建主干管1213米、支干管1152米、支管6515米,

给水栓189处,跨沟套管29处,穿路套管10处,闸阀箱76个,闸阀151个。

三、田块整治工程:田型调整82.5亩;地力培肥2700亩。

0.27

0.04



810

2022

(略) 2022年丹棱县仁美镇、张场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仁美镇五龙村700亩,张场镇河湾村300亩

一、 (略) 工程:整治 (略) 1064米; (略) 附属设施36处。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整治排灌渠4144米;配套渠系建筑物138处,其他水利措施8处。

三、田块整治工程:建设耕地质量监测调查采样点位5个。土地平整252亩。地力培肥面积1000亩。

0.1




345

2023

2023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

张场镇河湾村897亩,金峡村1079亩,文武村1748亩;仁美镇金藏村1306亩

一、 (略) 工程:整 (略) 7615米, (略) 附属设施93处。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整治排灌渠*米,配套渠系建筑物981处,其他水利措施20处。

三、田块整治工程:进行土地平整1049亩。

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面积5000亩(其中:土地平整所在区域1049亩,购买商品有机肥;

其余3951亩通过科技培训,引导项目区种植户自行开展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措施进行土壤培肥)。

五、科技推广:确定耕地质量监测调查采样点位8个,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建成后,开展地理坐标、耕地立地条件、

土壤自然属性、土壤健康、田间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等调查,采集土样化验养分含量,反映项目区耕地质量变化状况。



0.5


1750

2024

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杨场镇金龙村1100亩,古井村450亩,金牛社区50亩

一、 (略) 工程:整治2.5 (略) 1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2口;整治排灌渠3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1100亩。

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1600亩。

0.16




560

2025

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仁美镇光明村202亩,五龙村491亩;张场镇河湾村306亩

一、 (略) 工程:整治3.5 (略) 1公里;整治2.0 (略) 1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2口;整治排灌渠3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200亩。

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1000亩。

0.1




350

2025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

仁美镇五龙村2869亩

一、 (略) 工程:整治2.5 (略) 1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2口;整治排灌渠3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500亩。

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1500亩。



0.29


1015

2026

2026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杨场镇金龙村400亩,金牛社区195亩,朱沟村217亩

一、 (略) 工程:整治2.0 (略) 1公里;整治2.5 (略) 1.2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2口;整治排灌渠3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300亩。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800亩;

0.08




280

2028

2028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

顺龙乡官厅村247亩,青云村174亩

一、 (略) 工程:整治2.0 (略) 0.5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1口;整治排灌渠1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100亩。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400亩。



0.042


147

2029

2029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

张场镇锁江社区2780亩,万年村685亩

一、 (略) 工程:整治2.5 (略) 2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4口;整治排灌渠8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1000亩。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3500亩。



0.35


1225

2030

2030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

仁美镇桂香村1182亩,金藏村1080亩,双桥社区642亩,中山村1400亩

一、 (略) 工程:整治2.5 (略) 2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3口;整治排灌渠5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1000亩。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3000亩。



0.43


1505

2021-

2030规划量总计




0.71

0.04

1.612


7987















丹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7月12日印发

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单位):

《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已经县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丹棱县人民政府

2024年7月12日

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2021—2030年)









二〇二四年七月

目 录

前言6

一、规划背景

(一)区域概况

(二)“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

(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资源潜力分析

二、规划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26

(三)目标任务

三、建设标准及内容

(一)田块整治

(二)土壤改良

(三)灌溉排水

(四) (略)

(五)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六)农田输配电

(七)科技服务

(八)管护利用

(九)体制机制

四、区域布局和建设重点

(一)建设分区

(二)北部浅丘生态农业片区

(三)中部平坝农业片区

(四) (略) 农业片区

(五)重点工程

(六)实施任务分解

五、典型设计

(一)田块整治

(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

(三)山坪塘设计

(四)蓄水池设计

(五)道路设计

(六)科技推广

六、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

(一)强化工程建设管理

(二)强化项目信息管理

(三)强化建后管护利用

七、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二)资金筹措

八、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

九、环境影响分析

(一)对区域水资源平衡的影响分析

(二)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三)农业投入品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十、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二)明确责任分工

(三)严格监督考核

(四)落实资金保障

(五)加大科技支撑

(六)做好风险防控

附件

附图1-丹棱县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分布图

附图2-丹棱县坡度空间分布图

附表1-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储备库

前言

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重要农产品供给、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丹棱县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以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生态友好为目标,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19年以来,党中央、 (略) 、省政府先后提出“修编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农田建设规划体系”的要求,由此可见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重要性。根据《 (略) 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和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20〕51号)、《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和《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等相关文件要求,特编制《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在总结丹棱县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的基础上,梳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全省、市、县产业规划方案,明确未来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内容、建设任务、资金筹措渠道,提出加强工程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以及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政策措施等,是指导全县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依据。规划期限为2021-2030年,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水平年为2030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期目标年为2030年。

一、规划背景

(一)区域概况

1.区位状况

丹棱县隶属 (略) ,位于东经103°53′—北纬30°04′,区域面积450平方千米。地处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岷江以西,青衣江以东, (略) 蒲江县, (略) 东坡区、洪雅县, (略) 夹 (略) 名山区相邻。丹棱县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仅90公里、 (略) 65公里。境内广洪高速、国道G351横穿东西,省道S401 (略) 、S1 (略) 纵贯南北。

2.交通条件

丹棱县全面实施“交通强县”战略,以“ (略) ”建设为抓手,坚持“敞开北大门、融入大成都、拥抱大峨眉、建设大交通” (略) ,全力构建“一空两轨两高三快”的综合交通骨架。

县域内广洪高速、国道G351横穿东西,省道S401 (略) 、S1 (略) 纵贯南北,与县域 (略) 构建了“一环六射”的 (略) 络。其中两条省道能快速对接雅安、成都,实现了与成新蒲快速通道、蒲名快速、成雅高铁、成蒲高铁、成雅高速的互联互通。

3.地形地貌

丹棱县地处总岗山南麓,地貌以浅丘为主,全县幅员面积450平方千米。县域内地势整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全县山区、丘区、坝区面积各占三分之一,海拔436-1126米。

4.农业气候特征

丹棱县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区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且分布不均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315天,日照1140小时,年平均气温16.7℃,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多东南风。

5.水资源状况

丹棱境内水系发达,河湖交错,境内流经安溪河、丹棱河、金牛河等河流,大小溪河122条;年径流量3.5亿立方米;建有中小型水库61座,库容量*立方米。

6.社会经济状况

截至2020年底,丹棱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72.57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3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4.85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33.20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结构优化比为20.0:34.2:45.8。县域户籍人口16.*人,其中城镇人口6.*人,乡村人口9.*人,城镇化水平为42.36%。根据七普数据,县域常住人口14.*人,城镇常住人口6.*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2.7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1671元,增长8.4%。

7.耕地状况

根据丹棱县202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67.*亩,其中耕地面积5.*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76%,耕地中水田共3.*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9.56%;旱地共2.*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0.44%。坡度<15°的耕地共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83%。耕地质量为优等质量(1-4等)的耕地共0.*亩,占耕地总面积0.51%;高等质量(5-8等)的耕地共5.*亩,占耕地总面积99.49%。

图1-1丹棱县耕地空间分布图

图1-2丹棱县耕地坡度级别空间分布图

图1-3丹棱县耕地质量等别空间分布图

(二)“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略) 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全社会积极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提升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1.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明显

丹棱县集中连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健全农田灌排渠系,完善田 (略)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形成“田网、路网、渠网”三网配套。超额完成《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下达建设任务,高标准农田建设亮点不断涌现。

根据丹棱县2020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全县耕地面积5.*亩。截至2020年底,通过田块平整、土地整治、土壤改良、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备,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亩,占全县耕地面积53.97%;其中已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面积0.*亩,占已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的6.26%。

各乡镇建设情况见表1-1、图1-4。其中仁美镇、张场镇建设情况较好,已建面积分别为1.*亩、1.*亩。

表1-1 丹棱县各乡镇已建高标准农田质量评价分析表

乡镇

行政村

2011-2020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亩)

2019-2020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亩)

2011-2018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亩)

符合

基本符合

需要提

质改造

小计

齐乐镇

黄金村

5.14




5.14

5.14

龙鹄村

3.09


3.09



3.09

狮子社区

27.28


6.43

20.85


27.28

石河村

9.38


1.29


8.09

9.38

宿场村

40


8.82


31.18

40

中隆社区

91.6




91.6

91.6

小计

176.49


19.63

20.85

136.01

176.49

仁美镇

高河村

2271.59


2271.59



2271.59

光明村

746.45


746.45



746.45

桂香村

1196.02


31.02

5.6

1159.4

1196.02

金藏村

2764.44


135.92

2262.22

366.3

2764.44

里仁社区

656.27


653.75

2.52


656.27

罗沟村

616.95


616.95



616.95

双桥场镇

6.86



6.86


6.86

双桥社区

773.42



10.04

763.38

773.42

五龙村

3682.28


569.03

1216.66

1896.59

3682.28

雄义村

734.96


734.96



734.96

中山村

1871.04



37.74

1833.3

1871.04

小计

*.28


5759.67

3541.64

6018.97

*.28

顺龙乡

官厅村

302.44




302.44

302.44

青云村

194.19




194.19

194.19

小计

496.63




496.63

496.63

杨场镇

曾坝村

2143.03

2143.03





大兴村

261.98

111.13


150.85


150.85

凤凰村

1.56



1.56


1.56

何场社区

58.95



58.95


58.95

金牛社区

823.04

823.04





小计

3288.56

3077.2


211.36


211.36

张场镇

河湾村

1805.13

301.51


1501.58

2.04

1503.62

金峡村

2659.1


51.01

2607.31

0.78

2659.1

三合村

859.33


857.27


2.06

859.33

岐山村

956.56

956.56





锁江社区

3291.8



14.06

3277.74

3291.80

万年村

1116.62




1116.62

1116.62

文武村

1932.67



3.37

1929.30

1932.67

小计

*.21


908.28

4126.32

6328.54

*.14

总计

*.17

3077.2

6687.58

7900.17

*.15

*.9

图1-4丹棱县2011-2020年已建高标田质量等级空间分布图

2.农田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合理布局农田生态环境防护,与田块整治、道路建设、灌排沟渠完善等工程措施和集成绿色农业技术相结合,优化农田生态格局,强化农田生态环境的防护力,提升农田生态的水土保持能力与保肥能力,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率,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同时也实现节水、节电、节肥、节药,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改善农村环境,绿色农业发展实现持续性发展,为生态宜居打下坚实基础。

3.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促进全县土地集中连片,完善灌排水系统、农田输配电、道路及相关配套设施,提升耕地质量,积极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经营,带动全县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与升级,提升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与产出率,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生和对资源利用方式、经营方式、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有效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成效和意义重大。

截至2020年底,粮油播种面积增长至*公顷,同比上年增长0.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93公顷,同比上年增长0.7%;粮食总产达5.*吨,同比上年增产1.7%。通过不断建设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及生产配套设施,极大改善农田生产条件,粮油亩产得以提升,农田防洪抗旱、防病抗灾等防护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所提高,农田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大部分形成稳产高产的良田,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坚实基础。

4.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提升了农民平均收入水平,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和满意度。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方面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扩大了农民增收的途径,解放了大批劳动力进城务工,让农民通过参与工程建设增加劳务收入;另外,粮食产能的提高也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收益。在农民满意度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农民广泛参与的高标准农田实施机制,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工程质量监督、项目验收及建后管护利用等工作,把农民意愿真正落到实处。

5.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截至2020年底,丹棱县共建 (略) 3160.51公里,其中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建成1251.32公里,相比2011年新建3069.11公里,增长3357.89%;全县通村覆盖率达到100%,联网贯通率达84%,覆盖全县5个乡镇、50个建制村(通村委会、小学),惠及农村人口近9.*,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今后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6.耕地质量有效改善

截至2020年底,丹棱县共有耕地5.*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86%。耕地类型主要包括旱地和水田,其中旱地2.*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40.44%;水田3.*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59.56%。据2019年三调数据统计,“十二五”期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将区域内平均耕地等级提高到4.3,其中水田平均耕地等级提高到4.55,旱地平均耕地等级提高到4.11。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需求迫切

长期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相关部门编制标准未统一,在资金使用、投入标准、建设内容、组织实施等各方面要求不尽一致,造成部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质量不高、受到自然灾害损害、农田基础设施管护不力,存在不同程度的设施损毁问题。尤其是部分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低、工程老化、设施不配套、抗灾减灾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与实施力度。

2.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不健全

部分区域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仍然存在田间工程设施产权不明、管护权责不清、管护资金短缺、管护责任难落实等问题,影响高标准农田效益的持续发挥。此外,当前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用途管控监测工作不到位,还需建立农田建设信息化管理机制,加强农田监管数字化系统建设,逐步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上图入库、占补平衡等措施,逐步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数字化管理。

3.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专业人员缺乏

当前从事农田建设及管理人员不足,尤其缺乏项目建设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等相关业务的整合,农田建设管理系统人员配备和技术支撑亟待加强。

4.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压力不断增大

随着物价上涨、农村劳动力短缺及工资水平不断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随之提高。参照现有国家、省级财政补助标准,难以满足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的实际需要。尤其考虑到“十四五”期间新建资源潜力较大、条件较差的农田,按专家论证及基层反映实际情 (略) 丹棱县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投资标准不低于3000元,才能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2022)九个方面的全部要求,因此需要切实增加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真正保障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效用。

5.耕地非粮化状况亟待改善

(略) 各县区2024年1-2月自然资源动态监测数据,丹棱县2024年1-2月耕地流出共4376.02亩,其中齐乐镇耕地流出面积30.63亩,占总面积0.70%;仁美镇耕地流出面积2531.26亩,占总面积57.84%;顺龙乡耕地流出面积56.47亩,占总面积1.29%;杨场镇耕地流出面积749.75亩,占总面积17.13%;张场镇耕地流出面积1007.91亩,占总面积23.03%。空间分布详情见表1-2、图1-5。

表1-2丹棱县2024年1-2月耕地流出情况表

行政区

面积(亩)

百分比(%)

齐乐镇

30.63

0.70

仁美镇

2531.26

57.84

顺龙乡

56.47

1.29

杨场镇

749.75

17.13

张场镇

1007.91

23.03

总计

4376.02

100.00

图1-5丹棱县2024年1-2月耕地流出情况空间分布图

(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

1.提升耕地产能,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需要

在农业比较效益驱动下,中国耕地“非粮化”现象呈现逐步扩大趋势,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为有效解决耕地“非粮化”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略) 。“十三五”期间,丹棱县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但由于建设范围广、投资大,大部分区域至今未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一些区域建设投入不足,田、土、水、路工程尚有待进一步配套完善。要保障区域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稳步提升耕地粮食产能,尚需要扩大资金来源,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筑牢区域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2.创建先进示范区,加快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 (略) 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乡村振兴先进区创建工作要求,全县在2011-2030期间要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高产稳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3.*亩。但由于建设任务重、投资大,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距离乡村振兴先进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而且部分建成区建设标准低、提升改造空间较大。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但是创建乡村振兴先进示范区的基本任务,而且更是加快推动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

3.打造安溪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丹棱 (略) 西部丘陵生态农业区,在本区域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有利于转化眉山空间承载优势、有利于转化眉山资源禀赋优势;有利于推动丹棱、蒲江联合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形成“丹棱县安溪河粮油现代农业园+蒲江丑柑产业园”的农业联动发展格局;有利于补齐产业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粮食供给能力;有利于落实水资源高效利用,切实保护县域内多处水源保护地。

(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资源潜力分析

1.高标准农田新建潜力分析

基于现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2022)》、《四川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综合考虑地形地貌、现有耕地资源、永久基本农田分布情况,新增建设项目的建设区域应相对集中,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无潜在地质灾害,建设区域外有相对完善、能直接为建设区提供保障的基础设施。限制建设区域包括水资源贫乏区域,水土流失易发区、沙化区等生态脆弱区域,历史遗留的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严重损毁且难以恢复的区域,安全利用类耕地,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区域,内*滩涂等区域。禁止在严格管控类耕地,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退耕还林区、退牧还草区,河流、湖泊、水库水面及其保护范围等区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防止破坏生态环境。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连片度要求和三调最小上图面积标准,经过分析,全区一般耕地范围内剩余可新建高标准农田潜力(剔除400㎡以下地块)1.*亩;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剩余可新建高标准农田潜力(剔除400㎡以下地块)0.*亩。可新建高标准农田潜力区共计1.*亩。各乡镇高标准农田新建潜力分布情况见表1-3、图1-6。

表1-3丹棱县高标准农田新建潜力分析表

乡镇(街道)

行政村

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区(亩)

一般耕地建设潜力区(亩)

总计(亩)

齐乐镇

黄金村


66.05

66.05

龙鹄村


83.6

83.6

宿场村


55.45

55.45

小计


205.1

205.1

仁美镇

高河村


84.95

84.95

光明村

550

680.69

1230.69

桂香村


323.56

323.56

金藏村


648.52

648.52

里仁社区

550

166.81

716.81

罗沟村


54.47

54.47

双桥社区


344

344

五龙村

1600

1024.92

2624.92

雄义村


189.96

189.96

中山村


651.52

651.52

小计

2700

4169.4

6869.4

杨场镇

曾坝村


50.97

50.97

大兴村


50.64

50.64

古井村


510.03

510.03

金龙村

1600

70.1

1670.1

金牛社区


235.19

235.19

朱沟村


260.46

260.46

小计

1600

1177.39

2777.39

张场镇

大田坎村

294

1705.69

1999.69

峨山村


201.93

201.93

河湾村

607


607

金峡村


426.28

426.28

廖店村


398.12

398.12

岐山村


153.18

153.18

三合村


61.55

61.55

锁江社区


981.95

981.95

万年村


239.96

239.96

文武村


489.63

489.63

小计

901

4658.29

5559.29

总计

5201

*.18

*.18

图1-6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空间分布图

2.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潜力分析

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2022),改造提升项目优先选择已建高标准农田中建成年份较早、投入较低等建设内容全面不达标的建设区域,对于建设内容部分达标的项目区允许各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有针对性的改造提升。对建设内容达标的已建高标准农田,若在规划期内达到规定使用年限,可逐步开展改造提升。依据以上高标田建设标准,在基本符合区域与需要改造提升区域选择改造提升潜力区。在已建高标准农田范围内,将需要改造提升区列为一级改造提升潜力区,将基本符合区列为二级改造提升潜力区。经过分析,一级改造提升区共2.*亩,占已建高标田面积39.61%;二级改造提升区共2.*亩,占已建高标田面积33.28%。各乡镇改造潜力分布情况见表1-4、图1-7。

表1-4丹棱县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潜力分析表

乡镇(街道)

行政村

一级改造提升潜力区(亩)

二级改造提升潜力区(亩)

总计(亩)

齐乐镇

黄金村

7.07


7.07

狮子社区


21.98

21.98

石河村

8.09


8.09

宿场村

37.72


37.72

中隆社区

74.45


74.45

小计

127.33

21.98

149.30

仁美镇

桂香村

1220.71

6.41

1227.11

金藏村

1157.46

2074.73

3232.19

里仁社区


3.79

3.79

双桥场镇


6.86

6.86

双桥社区

787.26

10.22

797.48

五龙村

1956.21

1233.66

3189.88

雄义村


2.19

2.19

中山村

1900.07

37.74

1937.81

小计

7021.71

3375.61

*.32

顺龙乡

官厅村

307.55


307.55

青云村

190.82


190.82

小计

498.38


498.38

杨场镇

大兴村


132.71

132.71

凤凰村


1.78

1.78

何场社区


70.32

70.32

小计


204.81

204.81

张场镇

河湾村

3.33

1471.96

1475.29

金峡村

1.60

2460.52

2462.12

三合村

2.06


2.06

锁江社区

3346.61

136.59

3483.21

万年村

1184.02

27.41

1211.43

文武村

1931.98

113.56

2045.54

小计

6469.60

4210.05

*.65

总计

*.02

7812.45

*.47

图1-7丹棱县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潜力空间分布图

二、规划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对四川“三农”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总书记关于保证粮食安全,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指示和明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战略,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以永久基本农田为重点区域,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和建成质量并重、工程建设与建后管护并重,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相协调,面上推进和示范引领相结合,实现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切实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保障全县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完善和优化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自主筹资投劳建设高标准农田,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是科学布局、突出重点。衔接国土空间、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水资源利用等规划,综合考虑区域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粮食生产能力等条件,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选择重点建设区域,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分年分批推进实施。

三是建改并举、绿色生态。在保质、保量完成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对已建项目区经评估认定未达标的高标准农田进行改造提升。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切实加强水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四是分类施策、综合配套。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特征及生产主要障碍因素,按照综合治理原则,因地制宜确定项目区建设重点、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确保建成达标的高标准农田。

五是建管并重、良性运行。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和利用评价,建立完善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管护利用制度,落实管护主体、人员和经费,确保建设成效。

六是依法严管、良田良用。综合运用遥感监控等技术,加快项目全面上图入库,实现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资源共享。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全部纳入永久基本农田管理,实现良田粮用,坚决制止“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三)目标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新要求,省农业农村厅在关于守牢建好“天府良田”扎实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到2032年将符合立项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精准完成建设高标准农田任务,决定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过2021-2030年的新建和改造提升,全县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权责明确、主体多元、保障有力的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形成,集中建成旱涝保收、集中连片、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地力肥沃、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农业强省奠定坚实基础,彻底解决区域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环节

2021-2025年,全县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达3.*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亩;新建高效节水灌溉0.*亩;建成绿色农田示范区1个、土壤地力培肥示范点1个。

2026-2030年,全县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达3.*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亩;建成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个、数字农田示范区1个。

基本实现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节水率达10%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覆盖率达100%。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权责明确、主体多元、保障有力的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形成。

表2-1丹棱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目标值

属性

1

高标准农田保有量

到2025年3.*亩

约束性

其中

(1)

2021-2025年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

0.*亩

约束性

(2)

2021-2025年规划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面积

0.*亩

约束性

2

高标准农田保有量

到2030年3.*亩

约束性

其中

(1)

2026-2030年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

0.*亩

约束性

(2)

2026-2030年规划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面积

0.*亩

约束性

3

2021-2030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0.*亩

预期性

4

绿色农田示范区

1个

预期性

5

数字农田示范区

1个

预期性

6

土壤地力培肥示范点

1个

预期性

7

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

1个

预期性

8

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新增高标准农田粮食亩均产能提高100kg以上

预期性

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产能不低于当地高标准农田产能的平均水平

9

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节水率

10%以上

预期性

10

建成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覆盖率

100%

预期性

三、建设标准及内容

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兼顾油料、糖料、棉花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坚持数量、质量、生态相统一,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2022)、《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DB51/1872-2014)等国家、 (略) 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结合丹棱县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制订分区域、分类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及定额,健全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标准。针对丘陵地区田块较分散、季节性干旱、水土流失等粮食生产主要制约因素,优化高标准农田空间布局,建设小型水源工程,加强坡面水系,提 (略) 通达率。围绕稳固提升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和薯类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功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粮食年均亩产能达到750公斤。

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修建田间沟渠、 (略) 、生态冲沟、生态田土坎、生态水塘等,将耕地整理成“田成方、 (略) 、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产稳产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 (略)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方面的工程,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通过修建排灌站、防渗渠道、渠系建筑物、开挖疏浚沟渠、 (略) 等措施,完善田间基本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开展田、水、路、林等综合整治,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增加高标准农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持之以恒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建设过程中注重保留生态底色,重点保护林盘、山体、水体等生态要素,改善区域农田生态环境,显著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田块整治

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容量等因素,进一步优化农田结构布局,合理划分和适度归并田块,平整土地,减小农田地表坡降。根据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效率、灌排效率和防止风害等因素,合理确定田块的长度和宽度。深翻、深松土地,通过客土充填、剥离回填肥沃的表土层,改善农田耕作层。在平原区重点进行格田化或条田化建设,在山地丘陵区因地制宜修筑梯田,增强农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通过客土填充、剥离回填表土层等措施平整土地,合理调整农田地表坡降,提高灌溉排水效率。建成后农田土体厚度宜达到50厘米以上,耕作层厚度宜达到20厘米以上,丘陵区梯田化率宜不低于90%,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一般不超过8%,形成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

(二)土壤改良

因地制宜建设秸秆还田和农家肥积造设施,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针对山丘中上部土壤瘠薄化或酸化问题,冲沟土壤潜育化问题,推行深耕深松、客土回填、施用石灰质物质等土壤调理剂、水旱轮作等措施,开展土壤改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土壤养分相对均衡。结合耕地质量监测点现状分布情况,每3.*亩左右建设1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开展长期定位监测。土壤有机质含量宜达到20g/kg以上,土壤pH值宜保持在5.5~7.5,耕地质量等级宜达到4.5等以上。根据不同区域生产条件,因地制宜推广轮作、间作或休耕模式,减轻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三)灌溉排水

建设小型泵站、蓄水设施等,加强雨水集蓄利用,开展沟渠清淤整治,提高供水保障能力。配套灌排设施,完善田间灌排工程体系。鼓励实施生态化灌溉与排水工程,优先选择本土材料和工艺。平原区以集水区为单元, (略) 和排水系统。丘陵、山区重点建设通田到地的田间渠系。发展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农田生态化灌排系统,保护农田生态环境。配套输配电设施,满足生产和管理需要。农田灌溉保证率不低于50%,水稻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1~3d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3d排至田面无积水;旱作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5~10年一遇,1~3d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3d排至田面无积水。

(四) (略)

优 (略) 布局, (略) 网密度、路面宽度、路面材质,整修和 (略) 、 (略) , (略) 应随坡就势。 (略) 面宽度不宜超过3.5m, (略) 面宽度一般不超过2m。合理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坡道、桥涵、错车点和末端掉头点等附属设施,提 (略) 通达率和农业生产效率。适度建设生 (略) ,材料和工艺尽量本土化,因地制宜 (略) 面及附属设施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略) 通达率平原区达到100%,山地丘陵区达到90%以上,满足机械化作业、农资运输和其他农业生产活动的需要。

(五)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构建生态沟渠、道路、林网和塘堰湿地系统,充分保留生态底色,重点保护林盘、山体、水体等生态要素。以生态脆弱农田保护为重点,加强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根据防护需要,新建、修复农 (略) , (略) 、沟、渠两侧应适时适地,选择合适的树种设置农田防护林带,提 (略) 建设水平,建成后,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不低于80%,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在水土流失易发地区,合理修筑岸坡防护、河道治理、坡面防护等设施。保留原有的景观风貌,优先选用天然建材和乡土作物,进行生态化设计;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恢复受损生态功能;实施“三网”配套、生态修复、种养循环、质量提升和环境保护“五大工程”;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种养循环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

(六)农田输配电

为配合智慧农业的推进,农村电力基础设施进一步升级完善。对于需要电力配送与数字化管理的农田,铺设高压与低 (略) ,并在区域内设置配套电力输送设备;完 (略) ,以保障现代化农田的电力供应;农田输配电工程布设与排灌、道路工程相结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七)科技服务

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将优良品种应用至田间,发挥农业科技作用,提高农田可持续利用水平。在基础条件好、建设潜力大、工作积极性高的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示范,强化工程建设与农机农艺技术集成应用,鼓励开展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改造模式创新。开展绿色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提升农田生态功能。选取一批土壤酸化、退化和工程性缺水等区域,因地制宜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试验示范。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科技攻关与引进推广相结合,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八)管护利用

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主体和责任,引入信息化农田保护管理制度,实现建设项目上图入库,精准管理;建立奖补机制,引导和激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和村集体等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的运行管护。健全管护机制,完善项目监管系统,加强管护资金使用监督,探索项目评审进村组、项目区农民集体为业主等项目管理新制度;完善监测、监管系统,全面动态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建后管护、土地利用及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等情况。实现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数量和质量的保护,持续产生效益,发挥作用。

(九)体制机制

为保证高标准农田工程持续推进,制定合理的建设管理、资金管理、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等,规范开展工作。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推进项目建设、管理一体化。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管护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调动受益主体管护积极性,确保建成的工程设施正常运行。将工程建后管护落实情况纳入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范围。通过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和考核评价制度,促进参建单位按照规范和标准实施项目;严格质量控制、巡查和监理工作,做到进度、质量并重。

四、区域布局和建设重点

(一)建设分区

依据《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略)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丹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丹棱县农业现代化专项规划》等规划文件,根据县域内各地气候类型、地形地貌、耕地等别、农业结构、种植业布局,综合考虑土地开发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资源禀赋和土地整治潜力分布状况等因素,将全县高标准农田打造为“北中南三区”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格局,并确定分区建设任务与重点。

三区:沿北部山区形成北部浅丘生态农业片区,提升农田生产生态功能,将单一的生产性农业向生产、生态、生活相结合的方向拓展,大力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绿色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有机结合,提升农田生态保护能力和耕地自然景观水平;县域中部依托良好地势条件进一步深化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趋势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形成以粮油现代产业为特色的中部平坝农业片区;县域南部依托近郊区位优势,结合平坝地形地貌特色 (略) 现代农业片区。

图4-1 丹棱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空间分布图

(二)北部浅丘生态农业片区

本区域将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灌溉保证率、防治水土流失作为此区域的建设重点内容,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形成良性循环开放的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层次农业体系。

1.基本情况

位于丹棱县北部, (略) 东坡区, (略) ,涵盖张场镇、顺龙乡。本区域以中低山地为主,主要发展粮油产业,耕地平整度不高,地块相对较小,田坎防护水平不高。区域内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1.*亩,占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总面积的40.80%。

本区域涉及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项目,主要涉及张场镇东部。

2.建设重点

针对低山区耕地平整度不高,地块相对较小,田坎防护水平不高、土壤肥力不够、水土流失易发等粮食生产主要制约因素,重点保护耕作层、改良土壤、提高梯田 (略) 通达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围绕稳固提升水稻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亩均粮食产能达到800公斤。

(1)田块整治

优化高标准农田空间布局,提高田块格田化程度。修建条田为主,归并田块,调整田型,形成“田网”。结合当地地形、机耕需求和耕作便利度,因地制宜确定田块长度、宽度和坡降。建成后,耕作层厚度达到20cm以上。

(2)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建设工程,治理土壤酸化;建设秸秆还田和农家肥积造设施,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施用石灰质物质等土壤调理剂,改良黄壤酸化问题;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0g/kg以上,耕层土壤pH值保持在5.5-7.5,耕地质量等级宜达到3.5等以上。

(3)灌溉排水

配套小型水源工程,完善农田灌溉排水设施,理顺坡面水系,提高拦蓄和排泄坡面径流能力;配套小型水源工程,加强雨水集蓄利用,开展沟渠清淤整治;实施生态化灌溉与排水工程;发展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配套输配电设施,满足生产和管理需要。水稻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0%,水稻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旱作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5~10年一遇。

(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进一步优 (略) 布局,优先改造利 (略) 。重点整治农村机耕道、田 (略) ,形 (略) 网,配套农机下田通道,提高农田通达度、农机作业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路网的建设应满足农业生产作业需要和农业机械化的要求, (略) 的路面宽度宜为3~4m, (略) 面宽度宜为2.5m,一般采用泥结碎石、砂石 (略) 面;合 (略) (略) 网密度,形成宜 (略) 网,促进田间生产作业效率的提高和耕作成本的降低。建设中应尽 (略) 占地面积,与沟渠结合布置,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 (略) 通达率达到100%。

(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耕地土壤侵蚀治理为重点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合理修筑沟道治理、坡面防护等设施,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不低于90%。

(6) (略)

田块、沟渠、道路等工程结 (略) 建设,与村庄环境相协调。兼顾生态和景观要求,结合立地条件、水源条件、交通状况 (略) 树种。

(三)中部平坝农业片区

依托良好的区域地势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围绕稳固提升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亩均粮食产能达到750公斤。针对此区域梯田台位明显、田块高差较大、田块面积小的特点,改造坡耕地、完善灌溉渠系,开展地力培肥,实施缓坡梯田,形成梯田化布局。以水稻、油菜为主导产业布局粮食生产功能区,推动粮经复合高效生态农业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技术园区。

1.基本情况

位于丹棱县中部, (略) 洪雅县,涵盖仁美镇、齐乐镇。本区域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略有起伏,耕地相对集中连片,以发展粮油产业为主。区域内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1.*亩,占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总面积的48.16%。

本区域涉及新建高标田项目及改造提升高标田项目,主要涉及仁美镇北部与齐乐镇东部。

2.建设重点

以提升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行水平条田、集中连片建设,增强机械化水平为主,围绕稳固提升水稻、油菜籽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年亩均粮食产能达到900公斤。

(1)田块整治

整治坡耕地,提高梯田、梯地化程度;修筑梯田,沿等高线调整合并田块,根据坡度大小,采用坡改梯、坡改缓技术;田面宽度应便于机械化作业和田间管理,配套坡面防护设施;梯田化率达90%以上,耕地耕作层厚度达到20cm以上。

(2)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建设工程,治理土壤酸化;建设秸秆还田和农家肥积造设施,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施用石灰质物质等土壤调理剂,改良黄壤酸化问题;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0g/kg以上,耕层土壤pH值保持在5.5-7.5,耕地质量等级宜达到4.5等以上。

(3)灌溉排水

开展中小灌区灌排设施建设与维修,挖掘现有水利工程潜力,辅以塘坝、排灌站、雨水集蓄工程等小型水源工程建设,重点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和水利建设;发展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配套输配电设施,满足生产和管理需要。水稻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0%,水稻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旱作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5~10年一遇。

(4) (略)

(略) 通达度为主要目的,根据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运输及农机作业要求,修整和 (略) 、 (略) ,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坡道、桥涵、错车点和末端掉头点等附属设施;适度建设生 (略) , (略) 面及附属设施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略) 面宽度宜为3m, (略) 面宽度宜为1~2m。建成后, (略) 通达率达到90%,以方便农业机械化生产和田间人工作业。

(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耕地土壤侵蚀治理为重点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合理修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和坡面防护等设施,提高水土保持和防洪能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不低于90%。

(四) (略) 农业片区

本区域依托近郊优势, (略) 农业片区,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 (略) 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布局农业融合发展区,重点推进农商文旅体养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生态价值转化。

1.基本情况

位于丹棱县南部,南邻夹江县,涵盖杨场镇。本区域以平坝地形为主,旱地水田分布相对均匀,重点以稻米为主导产业。区域内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0.*亩,占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总面积的11.04%。

本区域涉及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主要涉及杨场镇中部。

2.建设重点

针对田块较分散等粮食生产主要制约因素,以提升 (略) 、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优化梯田布局,提升耕地生产力, (略) 通达率为主,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年亩均粮食产能达到750公斤。

(1)田块整治

整治坡耕地,提高梯田、梯地化程度;沿等高线调整合并田块,根据坡度大小,采用坡改梯、坡改缓技术;梯田化率宜达到90%以上,耕地耕作层厚度达到20cm以上。

(2)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建设工程,治理土壤酸化;建设秸秆还田和农家肥积造设施,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施用石灰质物质等土壤调理剂,改良黄壤酸化问题;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0g/kg以上,耕层土壤pH值保持在5.5-7.5,耕地质量等级宜达到4.5等以上。

(3)灌溉排水

开展中小灌区灌排设施建设与维修,挖掘现有水利工程潜力,辅以塘坝、排灌站、雨水集蓄工程等小型水源工程建设,重点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和水利建设;发展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配套输配电设施,满足生产和管理需要。水稻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0%,水稻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旱作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5~10年一遇。

(4) (略)

(略) 通达度为主要目的,根据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运输及农机作业要求,修整和 (略) 、 (略) ,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坡道、桥涵、错车点和末端掉头点等附属设施;适度建设生 (略) , (略) 面及附属设施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略) 面宽度宜为3~3.5m, (略) 面宽度宜为2m。建成后, (略) 通达率不低于90%,以方便农业机械化生产和田间人工作业。

(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着重控制田间水土流失,保护田间基础设施。开展坡耕地土壤侵蚀治理,合理修筑坡面防护、沟道治理等设施,增强水土保持能力,提高地质灾害治理与防范能力。完善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推行土壤改良、生态沟渠和生 (略) 等工程措施,打造集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景观改善为一体的高标准绿色农田;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不低于90%。

(五)重点工程

以高标准农田现代化发展为导向,以三区为重点区域,集聚要素资源,推进示范区建设。树立高标准农田现代化建设标杆,筑牢粮食生产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可持续发展根基。

1.绿色农田示范工程

以“三网”配套、生态修复、中央循环、质量提升、环境保护“五大工程”为重点,大力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绿色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有机结合,提升农田生态保护能力和耕地自然景观水平,打造集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景观改善为一体的高标准绿色农田。

计划在中部平坝农业片区建成绿色农田示范区1个,以现代化粮油作物为特色,结合粮油种植业,结合仁美镇、齐乐镇及周边乡镇现状产业情况, (略) 需求为导向,初步围绕粮油、蔬菜种植等产业组团,提升农田生产生态功能,大力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绿色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提升农田耕地地力。规划在近期(2021-2025年)完成。

2.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工程

(1)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

综合考虑土壤类型、土地利用、耕地质量、管理水平等因素,科学布设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监测点密度一般3.*亩左右建设1个),开展农田生产条件、土壤墒情、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农业投入品、作物产量、农田设施管护等监测。建立集图形、属性为一体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成果管理信息系统。

计划在 (略) 农业区建成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个;综合土壤类型、土地利用、耕地质量等因素,科学布局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开展农业生产条件、土壤主要理化形状、作物产量、农田设施管护等监测。着重农田地力提升工程,以土壤改良、土壤培肥、障碍土层消除工程为重点,大力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工程建设。建立集图形、属性为一体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成果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在远期(2026-2030年)完成。

(2)土壤地力培肥示范点

重点在丘陵、山区等区域选择土壤肥力较弱农田,开展耕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依据《石灰质改良酸性土壤技术规范》,通过施用农用石灰质物质等土壤调理剂,提升土壤pH值。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还田、秸秆还田、粮豆轮(间、套)作、农牧结合等措施,改良培肥土壤。

计划在北部浅丘生态农业片区建成土壤地力培肥示范点1个。结合乡镇现状产业情况,选择部分区域集中开展土壤地力培肥建设示范,提升农田生产功能;以“三网”配套、生态修复、种养循环、质量提升、环境保护“五大工程”为重点,围绕土壤改良、土壤培肥工程建设,大力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绿色农业发展,提升农田生态保护能力。规划在近期(2021-2025年)完成。

3.数字农田示范工程

在平原、丘陵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开展数字农田示范建设,推动农田建设、生产、管护相融合,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重点 (略) 、大数据、 (略) 、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田建设、生产、管护中的应用。配套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点,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农田建设和管理测控系统,对工程建后管护和农田利用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实行农田灌溉排水等田间智能作业,提升生产精准化、智慧化水平。

计划在中部平坝农业区建成数字农田示范区1个,围绕土地管理工程建设,开展数字农田示范建设、推动农田建设、生产、管护相融合、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 (略) 、大数据、智能监测等信息技术在农田建设、生产、管护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中的应用,加强土地权属管理、耕地质量评价监测、建后管护措施。规划在远期(2026-2030年)完成。

4.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科学确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目标,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积极引导农户、农业企业、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参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以提灌和井灌为主要灌溉方式、现代化水平和土地流转率较高的水稻区,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积极引进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到2030年,计划在全域完成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面积0.*亩,主要涉及仁美镇光明村。规划在近期(2021-2025年)完成。

(六)实施任务分解

1.乡镇任务安排

根据四川省下达丹棱县的高标准农田十年规划建设任务,衔接国土“三调”成果,基于高标田新建与改造潜力区、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等基础因素,兼顾耕地资源、粮食产量、水利发展、耕地有效灌溉面积等其他因素,合理确定规划期内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及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

2021-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区覆盖丹棱县行政区内4个乡镇、19个行政村,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共2.*亩(其中新建0.*亩,改造提升1.*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共0.*亩。规划实施过程中,根据丹棱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变化情况、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评价结果等,可按照程序对未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实行动态调整。拟建设高标田空间分布情况见表4-1、图4-2、图4-3。

表4-1丹棱县2021-2030年拟建设高标田规模统计表

乡镇(街道)

行政村

新建面积(亩)

改造提升面积(亩)

高效节水灌溉

面积(亩)

仁美镇

光明村

752.93


400

桂香村


1182.92


金藏村


2390.42


双桥社区


642.41


里仁社区

250



五龙村

1191.33

2869.93


中山村


1400.22


小计

2194.26

8485.9

400

顺龙乡

官厅村


247.52


青云村


174.63


小计


422.15


杨场镇

古井村

450.55



金龙村

1531.17



金牛社区

245.81



朱沟村

217.03



小计

2444.56



张场镇

大田坎村

1900



河湾村

606.84

897.35


金峡村


1080.53


锁江社区


2799.78


万年村


685.81


文武村


1748.6


小计

2506.84

7212.07


总计

7145.66

*.12

400

图4-2丹棱县2021-2030年拟建设高标准农田空间分布图

图4-3丹棱县2021-2030年拟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空间分布图

2.年度任务安排

通过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收集村民关于本村及本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并根据相应年度资金安排进行项目调整,规划出下列高标准农田年度建设计划。按照“逐步推进、保质保量”原则,统一组织项目实施,全面统筹推进整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工程。

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原则上选择已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稳定种植粮食作物、区位条件好、改造后增产增收效益明显、土地流转率较高、群众积极性高的建设区域;对于已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水毁等自然损毁较严重的建设区域,可纳入改造提升任务。在具有灌溉条件的旱作农业区和现代化水平及土地流转率较高的水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优先选择具有灌溉条件的旱作农业区,以提灌和井灌为主要灌溉方式、现代化水平和土地流转率较高的水稻区。

(1)2021年项目规划(已实施)

2021年规划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张场镇(大田坎村)、仁美镇(里仁社区、光明村)。建设内容:新建3.0米宽机耕道768米,整治3.0米宽机耕道166米,新建2.0 (略) 3656米,新建机耕道错车道3处、回车场2处, (略) 错车道23处、回车场8处;灌溉与排水工程衬砌沟渠6815米,新建泵房1座;新建主干管1213米、支干管1152米、支管6515米,给水栓189处,跨沟套管29处,穿路套管10处,闸阀箱76个,闸阀151个。田型调整82.5亩;地力培肥2700亩。

(2)2022年项目规划(已实施)

2022年规划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仁美镇(五龙村)、张场镇(河湾村)。建设内容:整治 (略) 1064米; (略) 附属设施36处。整治排灌渠4144米;配套渠系建筑物138处,其他水利措施8处。建设耕地质量监测调查采样点位5个。土地平整252亩。地力培肥面积1000亩。

(3)2023年项目规划

2023年规划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张场镇(河湾村、金峡村、文武村)、仁美镇(金藏村)。建设内容:整 (略) 7615米, (略) 附属设施93处;整治排灌渠*米,配套渠系建筑物981处,其他水利措施20处;进行土地平整1049亩;土壤培肥面积5000亩(其中:土地平整所在区域1049亩,购买商品有机肥;其余3951亩通过科技培训,引导项目区种植户自行开展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措施进行土壤培肥);确定耕地质量监测调查采样点位8个,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建成后,开展地理坐标、耕地立地条件、土壤自然属性、土壤健康、田间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等调查,采集土样化验养分含量,反映项目区耕地质量变化状况。

(4)2024年项目规划

2024年规划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杨场镇(金龙村、古井村、金牛社区)。建设内容:整治2.5 (略) 1公里;新建100m3蓄水池2口;整治排灌渠3公里;整治田块1100亩;土壤培肥1600亩。

(5)2025年项目规划

2025年规划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改造提升0.*亩,投资金额*元,其中新建工程投资*元,改造提升工程投资*元。建设地点涉及仁美镇(五龙村、光明村)、张场镇(河湾村)。建设内容:整治3.5 (略) 1公里;整治2.0 (略) 1公里;整治2.5 (略) 1公里;新建100m3蓄水池4口;整治排灌渠6公里;整治田块700亩;土壤培肥2500亩。

(6)2026年项目规划

2026年规划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杨场镇(金龙村、金牛社区、朱沟村)。建设内容:整治2.0 (略) 1公里;整治2.5 (略) 1.2公里;新建100m3蓄水池2口;整治排灌渠3公里;整治田块300亩;土壤培肥800亩。

(7)2028年项目规划

2028年规划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顺龙乡(官厅村、青云村)。建设内容:整治2.0 (略) 0.5公里;新建100m3蓄水池1口;整治排灌渠1公里;整治田块100亩;土壤培肥400亩。

(8)2029年项目规划

2029年规划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张场镇(锁江社区、万年村)。建设内容:整治2.5 (略) 2公里;新建100m3蓄水池4口;整治排灌渠8公里;整治田块1000亩;土壤培肥3500亩。

(9)2030年项目规划

2030年规划改造提升0.43高标准农田万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仁美镇(桂香村、金藏村、双桥社区、中山村)。建设内容:整治2.5 (略) 2公里;新建100m3蓄水池3口;整治排灌渠5公里;整治田块1000亩;土壤培肥3000亩。

具体实施年度及项目储备安排见附表1、图4-4、图4-5。

图4-4丹棱县2021-2030年拟新建高标准农田分年度任务图

图4-5丹棱县2021-2030年拟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分年度任务图

五、典型设计

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2022)、四川省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技术规程(DB51T1386-2011)、四川省粮田建设等级标准(DB51T846-2008)、《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DB51/1872-2014)等规定及丹棱县近几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内容,合理确定田块整治、高效节水灌溉、山坪塘设计、蓄水池设计、道路设计、科技推广等相关任务工程要求及内容,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参考示范。

(一)田块整治

耕作田块是由田间末级固定沟、渠、路、田坎等围成的,满足农业作业需要的基本耕作单元。应因地制宜进行耕作田块布置,合理规划,提高田块归并程度,实现耕作田块相对集中。耕作田块的长度和宽度应根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灌溉与排水效率等因素确定,并充分考虑水蚀、风蚀。

(1)格田整理

1.田块调型

项目区属于浅丘地形,土层厚度在0.3~0.6m,耕作熟土厚0.25m。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将项目区400亩集中连片的原有大小不等、高低不平、田型极不规则,且难以实现自流灌、排和机械化耕种收割的田块,通过挖高填低田型调整等措施实施后,合并成2亩以上的大田块,新建的田间主干道与乡村机耕道纵横相连, (略) ,水利设施配套实施后达到每块农田能直接灌、排, (略) 直,建设机械化耕种收获方便的高标准农田。

2.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

土地平整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很多,其计算方法的选用与地形情况、测量精度和平整度有很大关系。本设计用田间推土工程量的计算方法。

①田块内平整

其主要计算方法有散点法和截面法,对丘陵坡地地形变化坡度较大区域采用截面法计算。结合本项目特点,采用散点法计算田间推移工程量。

田块内平整土方量计算,首先对平整区按地形、地类分区,划分若干单元,尽量保证各单元挖填平衡;其次,在每一平整单元内,依照项目区实测1:1000地形图,分别量算单元内沟、渠、坑塘及各地类面积,统计相应高程;第三,按面积对各地类高程加权平均,计算单元区平整高程;第四,根据单元平整高程对单元区各地类面积结合地面坡降计算平整工程量。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依照项目区实测1:1000地形图,分别量算田块内沟、渠、坑塘及各地类面积,统计相应高程。为简化计算,分别选取三个有代表性的高程点,按照各自所代表面积进行加权平均,得出田块参照整理高程。计算公式为:

式中:Lc——田块参照整理高程,m;

Li——各典型地类代表高程,m;

Ai——各典型地类所占面积,m2

其次,结合现状地形,确定各田块田面整理坡降,考虑到项目区地形条件,田面整理坡降不宜大于1/1000。由于田块面积较小,可忽略田面坡降对平整土方量的影响,按参照整理高程作为平整后的田面高程。

第三,按照预先确定的田块设计原则,对各田块进行平整,推高填低,保证各田块单元挖填平衡。土方工程量仅计挖方(或填方)。计算公式为:

Ai×(Li-Lc),Li≥Lc

式中:V——田块平整土方量,m3。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最后累计计算各单元平整工程量。

②田间土方调配

项目区内田块内部平整是田块内找平,不存在田块之间的土方转移。对区内个别田块需要调入调出土方的,调土运距按加权平均统一取1km。

3.田埂

典型田埂:田埂设计坎高为0.6~1.2m,具体尺寸根据不同坡度而定。坎顶宽60cm和80cm两种,坎顶现浇10cm (略) 面,*@*00的双向钢筋,田埂两面采用120mm厚M7.5条石,坡比为1:0.25,田埂基础采用M7.5浆砌预制C20砼块(详见设计图),预制C20砼块规格为25cm*25cm*75cm,田埂基础必须置于坚硬的基岩或土质上,从而保证田埂稳定,不垮塌。施工中,应根据需要对较高的田埂下游临水面水平间隔2.5m设置一处泄水孔,每间隔10m设置一处1cm沥青收缩缝。

一般田埂:石坎设计坎高为原田高度,具体尺寸根据不同坡度而定。坎顶宽根据原田埂宽,田面上游临水面采用120mm厚M7.5条石,坡比为1:0.25,田面下游临水面保持原状(详见设计图),田埂基础采用浆砌预制C20砼块,C20砼块规格为25cm*25cm*75cm,田埂基础必须置于坚硬的基岩或土质上,从而保证石坎稳定,不坍塌。

田埂布局: (略) 适当位置上建典型田埂,在相邻高度大的情况下建一般田埂。

4.表土剥离及回填

将项目建设区域熟化土层25cm厚的表土搬运到附近场地放置,待建设完成后,将熟化土壤进行复原,能有效的保护地表熟土资源不流失,不浪费,保证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

5.坡改梯设计

旱地坡改梯设计主要依据地形、坡度、土层厚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项目区地处丘陵,坡改梯区域的坡度为6°~25°,主要以耕作方便、埂坎稳定为原则。按生态要求,选择项目区内土质埂坎。根据原地面坡度,土埂高度H设计为1.0~1.5m,土埂边坡选用1:0.5;田块的长度就地势而定,约为50~200m,各田块宽度视坡度而定,梯田6°-10°每隔1.2m高程设置一排土埂,10°~15°每隔1.5m设置一排土埂,15°~20°每隔1.7m设置一排土埂,20°~25°每隔2m设置一排土埂。土埂高出台面为0.2m,在清好埂基的基础上,逐层上土加夯,每层约0.2m,夯实后约为0.15m,每层上土之前对夯实面要挖毛增强结合,土埂外侧用人工拍打土埂,拍打成设计坡度。

图5-1典型梯田平整后断面设计示意图

图中:B-田面净宽;

Bn-土埂宽;

Bm-田面毛宽;

在修筑田坎时,土中不能夹有树根、砾石、草皮等杂物且修筑时应分层夯实。

对于表层熟土,可采用逐台下移法,即整个坡面梯田从下向上修,现将最下面一台梯田修平,不保留表土;将第二台拟修梯田田面的表土取起,推到第一台田面上,均匀铺好;第二台梯田修平后,将第三台拟修梯田田面的表土取出,推到第二台田面上,均匀铺好,如此逐台进行,直到各台修平。

(2)新建沟渠道设计

1.渠道纵断面设计

1)设计原则

本次对现状土渠或现状已衬砌渠道进行拆除重建,纵断面已相对稳定,这个纵断面,就是所有田间渠道或排洪渠道的实测纵比降,这是渠道在流量变幅不大的情况下,多年运行冲淤平衡的结果。考虑到渠段两端的田块的因素,因此该比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重复性,即当外界改变该比降时冲淤平衡的趋势将抵制这种变化,并将其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因此整治设计时的渠段比降,原则上采用实测比降,局部地方挖填个别渠段成平坡,实测比降是反坡的作相应调整。

纵断面设计原则是:

①不改变现有用水体系,结合原渠道断面,利用现有进出口高程调整明渠比降,尽量保留和利用原有完好的建筑物作横、纵断面设计;

②尽量少占耕地;

③尽量利用原渠道,挖填平衡,减少工程量,节约投资。

2)进出口水位的确定

渠段的进出口渠底高程均采用现状渠道的底板高程或测量的实测高程,综合考虑渠道挖填平衡来分段控制。

根据以上原则,本工程沟渠的纵断面比降为1/12-1/2000的区间范围,每条渠道的纵比降以渠道纵断面设计图纸为准,进出口高程的控制以现状衬砌渠道或土渠的底板高程进行控制,故进出口水位、底板高程以纵断面设计图纸为准。

2.渠道横断面设计

1)渠道横断面比较

(略) 丹棱县农田水利建设实践经验和当地建材实际情况,设计选用两个方案进行比较:①现浇C20砼三面防渗衬砌方案(梯形断面);②边墙采用M7.5浆砌卵石衬砌、底板采用现浇C20砼方案(梯形断面);③边墙采用M7.5浆砌砖衬砌、底板采用现浇C20砼方案(矩形断面)。通过对典型段渠道工程单位长度的工程量、投资以及施工难度、防渗效果、工程使用年限等方面比较择优选用。渠道防渗衬砌技术方案比较情况详见下表。

表5-1 渠道衬砌技术方案比较表(0.4*0.5m每延米)

项 目

M7.5浆砌砖边墙+现浇C20砼底板衬砌方案

C20砼衬砌方案

1、结构尺寸

40×50cm

40×50cm

边坡厚度(cm)

24

15

渠底厚度(cm)

10

15

2、主要工程量



土石开挖(m3)

0.15

0.13

土石回填(m3)

0.08

0.10

M10浆砌卵石(m3)

0.11


C20砼(m3)

0.037

0.28

3、单位长造价(元)

75.65

154.25

4、施工难度

简单

相对复杂

5、防渗效果﹡

较好

6、使用年限﹡

整体性、耐久性较好

整体性、耐久性好

使用年限25~40年

使用年限25~40年

使用年限25~40年

使用年限25~40年

表5-2渠道衬砌技术方案比较表(0.8*0.9m每延米)

项 目

M7.5浆砌卵石边墙+现浇C20砼底板衬砌方案

C20砼衬砌方案

1、结构尺寸

80×90cm

80×90cm

边坡厚度(cm)

20

15

渠底厚度(cm)

10

15

2、主要工程量



土石开挖(m3)

0.26

0.25

土石回填(m3)

0.15

0.18

M10浆砌卵石(m3)

0.22


C20砼(m3)

0.037

0.35

3、单位长造价(元)

145.25

255.35

4、施工难度

简单

相对复杂

5、防渗效果﹡

较好

6、使用年限﹡

整体性、耐久性较好

整体性、耐久性好

使用年限25~40年

使用年限25~40年

使用年限25~40年

使用年限25~40年

注:见《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 T *-2010)

通过上述方案比较可知,40×50cm渠道断面采用M7.5浆砌砖边墙+现浇C20砼底板衬砌方案比现浇C20砼衬砌方案单位长造价便宜*;80×90cm渠道断面采用M7.5浆砌卵石边墙+现浇C20砼底板衬砌方案比现浇C20砼衬砌方案单位造价便宜*,考虑到当地材料及渠道在整体性、耐久性和防渗效果等方面都差不多,且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砖砌及卵石浆砌比较方便,同时项目区在该项目前已实施很多类似渠道,项目很好,生态效益佳,故对项目区中新建及整治渠道高度>60cm时选用M7.5浆砌卵石边墙+现浇C20砼底板衬砌方案;渠道高度≤60cm时选用M7.5浆砌砖边墙+现浇C20砼底板衬砌方案。

2)渠道横断面设计

①设计原则

保证设计输水能力,边坡稳定和水流安全通畅;

渠道各分段之间以及重要建筑物上、下游水面平顺衔接;

尽量使设计断面与原断面相吻合,以减少挖填方量,对断面大于设计断面在不影响渠道顺直情况下采取不回填;

渠道在各级流量运行时,满足不冲不淤,占地少,工程量小,施工运行和管理方便的原则。

②边坡系数

参照运行多年渠道稳定的边坡系数情况确定渠道设计边坡系数。本项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过水断面采用m=0~1.5。

新建及整治渠道高度>0.6m时,采用梯形过水断面,底板采用C20砼衬砌10cm,边墙采用M7.5浆砌卵石衬砌,衬砌厚度根据渠道高度及边坡确定,高度≤0.6m时,采用矩形过水断面,底板采用C20砼衬砌10cm,边墙采用M7.5浆砌砖衬砌24cm。

图5-2梯形渠道设计图

图5-3梯形渠道设计图

(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

(1)设计标准

灌溉模数按照灌水定额、作物种植面积和灌水延续时间用下式计算:

式中:q为净灌溉模数(m3/s·万亩);

α为作物种植比例(%),种植作物为水稻;

m为作物灌水定额(m3/亩),取水稻日需水量90mm/m2

T为灌水周期(天),根据日常操作经验15天;

t为灌水小时数,取22小时。

计算得:q=0.76(m3/s·万亩)。

灌溉水利用系数0.9025,取田间水利用系数0.95, (略) 利用系数0.95,灌溉模数为0.84(m3/s·万亩)。

故系统设计流量Q=0.84*0.06=0.0504m3/s·。

管网形式采用梳齿型 (略) ,管网布置如下图:

图5- (略) 布置图

(2)系统工作制度

本工程采用干管续灌,支管及出水口轮灌的工作制度。分为6个轮灌组。支管1为轮灌组1,支管2为轮灌组2,支管3为轮灌组3,支管4为轮灌组4,支管5为轮灌组5,支管6为轮灌组6。

系统总流量Q=0.0504m3/s=181.44(m3/s)

干管流量=系统总流量=181.44(m3/s)

支管流量=系统流量/轮灌组支管条数=181.44(m3/s)/1=181.44(m3/s)

各个灌溉组的放水孔设计流量如下表:

表5-3 孔口设计流量表

轮罐组

支管编号

长度(m)

孔口数量(个)

管道流量(m3/h)

孔口设计流量(m3/h)

1

330

5

181.44

36.29

2

610

11

181.44

16.49

3

630

11

181.44

16.49

4

720

13

181.44

13.96

5

350

6

181.44

30.24

6

520

9

181.44

20.16

(3)管材、管径确定

1)本次管材拟采用PE管;

2)管径 (略) 水力计算

①管道管径计算

干管和支管管径采用经济管径计算公式初选,最后经水力计算校核确定。采用的经济管径公式如下:

式中:D—经济管径(mm);Q—流量(m3/h);V—经济流速(m/s),V=1.45m/s;经计算,支管管道选用管径见下表:

表5-4支管管径选用表

支管编号

长度(m)

管道流量(m3/h)

计算直径(mm)

选用直径(mm)

1

330

181.44

210.67

225

2

610

181.44

210.67

225

3

630

181.44

210.67

225

4

720

181.44

210.67

225

5

350

181.44

210.67

225

6

520

181.44

210.67

225

②孔口计算

按经济流速法计算孔口管径,孔口管径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5-5孔口管径选用表

给水栓序号

孔口设计流量(m3/h)

经济流速法(mm)

选用直径(mm)

01

36.29

94.22

110

...

36.29

94.22

110

06

16.49

63.51

110

...

16.49

63.51

110

28

13.96

58.44

110

...

13.96

58.44

110

41

30.24

86.01

110

...

30.24

86.01

110

47

20.16

70.22

110

...

20.16

70.22

110

55

20.16

70.22

110

(4)管道水利计算与水泵选型

根据最不利原则,取干管-支管4计算;

计算各PE管灌溉渠道的沿程水头损失h?及局部水头损失hζ,可计算出各灌溉管道的总水头损失h。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h?=fLQm/db:

式中:h?-管道沿程水头损失(m);

f-摩擦系数,查表取0.948×105;

L-管道长度(m);

Q-流量(m3/s);

m-流量指数,查表取1.77;

d-管道内径(mm),d=203.4;

b-管径指数,查表取4.77。

hj=ξV2/2g:

式中:hj-管道局部水头损失(m);

ξ-管道局部阻力系数,查表取1.5;

V-管道流速(m/s);

g-重力加速度(m/s2),取9.8;

表5-6管道灌溉最不利情况水头损失汇总表

工程名称

管道长度

(m)

沿程水头损失

h?(m)

局部水头损失

hj(m)

总水头损失

h(m)

Q毛

(m3/h)

干管

720

6.63

0.16

6.79

181.44

支管4

720

6.63

0.16

6.79

181.44

合计

1440

13.26

0.32

13.58

/

泵站的设计水位为469.40m,灌溉区域田面最高点为474.90m, (略) 系统水头损失最大为13.58米。

水泵输水灌溉所需总扬程为:

H=5.5+13.58=19.08m,取设计扬程20m。

综上所述,采用一体化泵站,设计流量200m3/h设计扬程20m,装机功率45kw。


图5-5一体化泵站设计图

(5)其它

(略) 首部安装压力 (略) 工作状况。在水泵进口处安装逆止阀防止 (略) 水头回灌,引起水泵倒转。封闭式系统支管首部设置控制闸阀控制各支管运行,闸阀处应砌筑阀门井保护。防止支管控制阀启闭过快,致使管内产生水锤引起爆管,支管的阀门启闭时间在10s以上,即防止水锤的产生。

(三)山坪塘设计

(1)坝体稳定性复核

对挡土墙进行抗滑稳定验算,抗滑移稳定安全系数K按下式计算并满足:

≥1.3

式中:

f—摩擦系数,取0.4;

E—土压力,

其中:

γ—浆砌石容重,取2.4t/m3

Η—墙高

φ—内摩擦角,一般取25o~35o,取25o;

各山坪塘挡土墙抗滑稳定系数须大于1.30,设计结果能保证其稳定性。

堤顶:清除坝面树、树根及腐质物(不少于20cm),坝顶两边采用60cm×30cm浆砌条石坝缘,并做成中间高两边低利于自然排水。山坪塘整治设计坝顶宽度视实际情况确定。

坝面清理:清除坝面树、树根及腐质物(不少于20cm),开挖清除穴洞及松动坝料并夯实回填;岸坡开挖时,清除表面的覆盖物,并使利用的基岩面平整,坡度要符合技术要求。

渗漏治理:采用开挖截水槽,用防渗料回填并压实,将砂砾层截断,并在坝体底部安置0.9m×1.2m干砌条石。截水槽上下分别与防渗体及基岩连接。坝体层间渗漏的及坝体散漏的,开挖截水槽,用防渗料回填并压实,并用防渗料填筑上游水平铺盖与土坝防渗体连接,坝体底部。

内坡治理:内坡基础采用M7.5浆砌条石0.9m×0.9m,护坡采用0.6m宽M7.5浆砌Mu30条石。前坝坡比1:0.3,后坝坡比1:1.5。

2、溢洪道溢流能力复核

根据小流域设计洪水流量计算公式:

Qm=0.278aiF;

其中:

Qm--设计洪水流量,m3/s;

a--洪峰径流系数,等于形成洪峰的净雨量与降雨量之比值;

i--平均降雨强度,mm/h,由典型降雨量除以降雨时间求得;

F--流域集雨面积,km2

根据以上的计算公式,选取参数,计算各山坪塘的洪峰流量:

由于缺乏实测资料,根据经验,洪峰径流系数a暂取为0.96;

根据水文资料调查,项目区24小时最大降雨量为174.4mm;

则年最大24小时的平均降雨强度为i=174.4/24=7.27mm/h;

将以上各参数代入公式计算Qm。

计算溢洪道的泄洪能力,山坪塘溢洪道的流量的计算采用公式q=mb

式中:

m--流量系数,对于宽顶堰,根据水力学,取为0.38;

b--溢洪道宽度;

H--堰顶水头,取0.2;

将以上各个参数代入流量计算公式得q。

溢洪道排水流量q须大于设计洪水流量Qm,项目区溢洪道设计断面尺寸才能满足泄洪要求。

项目区设计溢洪堰采用30cm厚M7.5浆砌24砖,直径2m~4m,底板采用30cm厚M7.5浆砌块石,安装Φ200铸铁管和Φ200防盗闸阀。

放水设备:放水设备采用涵卧管,根据现有山坪塘放水流量大小及规格,涵管断面采用Φ400钢筋砼混凝土放水管或者Φ600钢筋砼混凝土放水管。

山坪塘塘坝典型设计图如下:

图5-6山坪塘塘坝设计图

(四)蓄水池设计

项目区旱地主要分布在丘坡之上,对于单片耕地面积小,发展集中提灌和渠灌有一定困难的,当地旱地灌溉以兴建蓄水池为多。根据《四川省坡改梯工程技术规程》规定,旱地蓄水池保证每亩地有10m3左右的水量,年调节水量25m3左右。

主要设计参数按照下面的计算得出:

根据农业生产要求和蓄水池功能设置,蓄水池修建在有良好汇流面的坡面,并配套沉砂池、引排水渠等设施。

(1)蓄水池来水量分析

全年单位集水面积上可集水量按下式计算:

上式中:

W:保证率为P(本项目为75%)的年份单位集水面积全年可积水量,单位为m3/m2

Ep:某种材料(本项目为自然土坡)集流面的全年积流效率,用小数点表示,经查有关参考资料,本次计算Ep取0.3;

Rp:保证率为P的全年降雨量,单位mm,本项目取值为1184.2mm;

A:单位集水面积,m2

根据选用的上述参数,计算出:

W=0.335m3/m2

(2)蓄水池容积的确定:

式中:

V—蓄水容积,m3

W—全年供水量,m3

α—蓄水工程蒸发、渗漏损失系数,取0.05-0.1;

K—容积系数,半干旱地区,人畜饮水工程可取0.8-1.0,灌溉供水工程可取0.6-0.9;湿润、半湿润地区可取0.25-0.4。

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蓄水池用于灌溉供水,取K=0.7,α=0.05,集水面积控制在500m2左右,所以

=0.7×0.335×500/(1-0.05)=123.42m3

(2)蓄水池结构设计

①蓄水池池体

蓄水池平面几何构造为圆形,100m3蓄水池设计半径3.46m,池深3.0m,池墙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池墙砌筑20cm厚度,池底采用现浇C20钢筋砼,浇筑厚度20cm。池内设梯步底板为预制C20钢筋砼板,梯步采用C20现浇砼,池体地上部分设M7.5浆砌砖花格栏杆,设置铁栅栏门一扇。

②沉砂池

每口蓄水池进水口处设沉砂池1口,沉砂池长2m、宽1m、深1.1m,通过引水渠与蓄水池相连。沉砂池池底厚10cm,采用C20砼现浇;池墙采用M7.5浆砌标砖,墙体厚度24cm。

③引、排水渠

每口蓄水池沿汇水坡脚设一条30cm宽引水渠,同时,设一条30cm宽的排水沟,引、排水渠与周边渠系尽可能相连从而形成较完整的渠系。

表5-7新建蓄水池工程概况表

工程要素

其他

容积(m3)

半径(m)

池深(m)

沉砂池(m)

引水渠(m)

排水渠(m)

100

3.46

3

2×1×1.1

25

25


100m3蓄水池典型设计图如下:



图5-7 100立方米蓄水池设计图

(五)道路设计

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准,参照《 (略) 基施工技术规范》、《 (略) 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 (略) 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略) 面设计规范》进行设计。结合丹棱县发展和连通需求,统一布置便于后期沿线发展新型农业主体,有利于今后大面积机械化作业,并满足农业运输、农机通行及居民出行综合要求。可建设以下几 (略) , (略) 面宽度6m,路基宽度7m; (略) 面宽度为5m,路基宽度6m; (略) 面宽度为3.5m,路基宽度4.5m; (略) 面宽度为3m,路基宽度4m; (略) 面宽度为2m,路基宽度3m。

(1)路线平面设计

根据高标准农田建 (略) 工程建设的原则,结合实际地形、地貌、工程投资大小和技术标 (略) 线。设计时“因地制宜,充分利 (略) ”,少占耕地,采取大弯随弯,小弯取直, (略) 平面交叉处呈喇叭口形相接。

(略) 段:维持现有平面指标不变, (略) 加宽及硬化。 (略) 段:路线平面设计以“地形选线、地质选线、环保选线、安全选线”为原则,同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促进农商文旅深度融合,有利于今后大面积机械化作业”的原则。

全线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两要素组成,线形设计采用对称形、不对称形、S形、C形、卵形等曲线;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尽量与前后平面线形指标协调,较长直线的尽头不得设置小半径曲线,以及平纵低指标的重叠。道路在平面和纵面上由直线和曲线组成。在设计布置平曲线及竖曲线时,应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平纵面线形均应与地形、地物及周围环境相协调,平曲线半径一般不小于15m,特殊困难地段可不小于10m。当平曲线半径小于150m时,设置的超高和加宽应符合下表要求。

表5-8超高值和加宽值

平曲线半径(m)

150~105

105~70

70~55

55~40

40~30

30~20

20~15

15~10

超高值(%)

2

3

4

5

6

7

8

8

加宽值(m)

0.4

0.5

0.6

0.7

0.9

1.1

1.25

1.5

(2)路线纵断面设计

(略) 段:纵面设计基本维持原设计,部分纵面不合理段,仅做微调。

(略) 段:纵断面设计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旧路状况、桥涵、平交、管线、设计洪水位、土石方平衡、路基稳定等诸因素,合理采用坡率、坡长综合设计,力求指标均衡,凸凹曲线设置合理,视觉顺适。参照小交通 (略) 工程技术标准(*)第4.0.9要求,新线最大纵坡按5%控制。

竖曲线半径的选用,以满足驾驶人员视 (略) 容美观为宜,尽量选择满足视觉需要的值。当同向竖曲线间,特别是凹形竖曲线之间,如直线坡段不长,合并成单曲线或复曲线;反向竖曲线间宜插入一定长度(长度不宜小于3s行程)的直线坡段。坡道的最大纵坡不得大于5%,合成纵坡不得大于11%;施工中应注意前后纵坡的协调。

(3) (略) 面

(略) 现状有三种情况:一种 (略) 部 (略) 面、 (略) (略) 面;一种 (略) 路基宽度不足;一 (略) 基,是考虑到土地流转后产业发展需要而建设。 (略) 路基稳定层不好、路宽不足,后 (略) 基需要重新挖填平整后或换填。 (略) 基需 (略) 段,现场踏勘时征求了村社干群意见,一般就近(地)取土开挖回填, (略) 基边地表杂草或耕植土后分层填土压实,使之具有一定的密实度, (略) 基的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

按照《农业机 (略) 通用技术条件》、《 (略) 工程技术规范》、《 (略) 基设计规范》、《 (略) 基施工技术规范》等规范,选 (略) (略) 基设计,充 (略) 基,路基必须按技术规范充分压实, (略) 基强度,行车道均设在有足 (略) 基上,路基宽 (略) 面宽度要求。

表5-9 (略) 堤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

项目分类

路面底面

以下深度(m)

填料最小度

(CBR)(%)

压实度(%)

最大粒径(mm)

路床

填方

路基

0~0.3

5

≥94

<100

0.3~0.8

3

≥94

零填及挖方

路基

0~0.3

5

≥94

0.3~0.8

3

≥94

路堤

上路堤

0.8~1.5

3

≥93

<150

下路堤

1.5以下

2

≥90

本次设 (略) 主要用于连通项目区沿线地块,保障机械化作业同时兼具产业互联互通的纽带作用,完善生 (略) 的网状格局, (略) 基主要由水泥稳定碎 (略) 基组成,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再进行20cmC30混凝土硬化,届时可根据当地各自需求表面沥青混凝土硬化。

大 (略) 基宽度不能 (略) 面宽度要求,需要进行拓宽处理, (略) 基 (略) (略) 基组成, (略) 基压实后,采用调平层垫层,再进行表面硬化,路基 (略) 段可采用级配碎石局部换填,换填深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再铺筑级配碎石垫层。

(4)边坡

道路 (略) 肩,路基填方边坡为1:1,挖方边坡为1:1;路设置 (略) 肩。

(略) 基先剥离表土,清基至硬底土,用砂石 (略) 基等高, (略) 基一致,并用机械压实。土基填料宜选用不含腐 (略) 基填筑的材料进行填筑,土路基顶面压实度不低于90%。土基施工时应将种植土清除后压实,无软弹时方可进行土基填筑。施工时应注意加宽部 (略) 基的衔接处理。

在路基低洼地带,水流汇集区域及需 (略) 段时,设置涵桥,用素混凝土打底板,并以混凝土包裹涵桥。

(5)道路涵管

应设 (略) 面排水体系,及时有效 (略) 基范围内的地表水与地下水, (略) 基、路面稳定与行车安全。公路排水设施应与沿线农田水利设施有机结合, (略) 基、路面排水需要。

路基排水均采用简单的排水设施, (略) 基侧及需设置排 (略) 基侧设置底宽45cm,深45cm,两侧坡比为1:0.5的梯形土质边沟,在必要的位置设置涵洞排出边沟内的水。

本 (略) 过水涵采用涵管。涵管采用预埋C30钢筋砼商品预制刚性圆管涵,管涵1m/节,内径75cm。涵管埋置深度不小50cm,长度以干道宽度为准,一般每处设置涵管8m,涵管基础原土夯实,铺筑C15砼垫层基座30cm厚再安砌砼管,砼管间接缝或沉降缝周围采用M10砂浆包裹,两边及管顶粘土回填,分层对称夯实。管节配筋按纯弯板断面分析,采用双向配筋管壁设置内外圈两层钢筋,并根据管径大小区别配用不同等级的钢筋,管节配筋由裂缝控制设计。当管节填土厚度≤6m时,考虑荷载影响。当填土>6m时,荷载影响不计。涵管布设具体位置见施工图册附表。

选取6.0 (略) 以及3.5 (略) 典型设计图例如下:


图5-8 6.0 (略) 设计图

图5-9 3.5 (略) 设计图

(六)科技推广

项目区耕地长期施用化肥,有机肥施用不足,土壤板结酸化,有机质含量偏低,本次设计采用施用商品有机肥和酸性土壤调理剂为重点的培肥地力配套技术,进行地力提升。指导示范户施用商品有机肥和酸性土壤调理剂,达到土壤有机质增加,酸化板结的趋势减缓,让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良。同时,在项目区其他耕地上,通过宣传示范,积极引导项目区种植户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生产需要,投劳投资,自行开展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技术,逐步提高耕地持续生产能力,保护耕地质量,有效促进项目区生态农业发展。土壤改良中商品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由农业农村局技术指导和组织,通过政府采购程序购买,发放给地力提升对应项目区农户。

1.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包括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农家肥按*-*kg/hm2标准施用,厩肥要经堆制腐熟后才能施用;商品有机肥按3000-4500kg/hm2标准施用,商品有机肥应符合NY/T525-2021有机肥料有关要求。

2.实施秸秆还田

稻田生产的秸秆可以直接还田,也可以通过过腹、催腐后或堆沤后还田。其他作物的秸秆如油菜秆、麦秆也可直接或易地用于稻田。每年作物秸秆还田量不小4500kg/hm2(干重),并辅以氮肥施入,调整土壤C/N比。建设区秸秆还田覆盖率应达到50%以上。

3.种植绿肥、豆科作物

推广利用冬闲田轮作绿肥,或通过作物间作种植绿肥、豆科作物。

六、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

(一)强化工程建设管理

规范建设程序。省农业农村厅下达项目计划指标后,根据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任务实施情况和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情况,着实完善合理的农田建设投融资机制,增加农田建设投入规模,制定合理的建设管理、资金管理、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等。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相关要求,建立设计—施工—验收—建档—信息反馈为主要内容的工程管理体系,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公示制等制度,按照《招投标法》组织招投标工作,公开、公正地组织好招投标工作,严格执行招投标纪律,杜绝腐败滋生,选择具有资质等级、重信誉守合同的企业参与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把好工程建设质量的第一关。加强工程管理,实行项目建设监理制,进一步完善监理机制。监理单位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理,并承担监理责任,做好工程进度、工程投资、质量控制和施工安全,规范合同和信息管理,协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面的关系。工程监理单位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监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按照相关工程监理规范要求,对项目建设工程实施监督管理。

强化质量监督。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监管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一是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藏粮于地的总体需求,重点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科学施肥、合理轮作等措施,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因地制宜规划并开展科技攻关和试验示范,解决区域性土壤酸化、季节性干旱、水土养分流失、重金属污染等突出问题,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改善耕地质量环境,破解耕地质量建设难题。二是选择相应资质条件较好的单位承担项目勘察设计工作,在广泛调研和现场勘察基础上做好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严格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严格按照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程序确定责任人员,落实技术指导和监管人员,严明纪律。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组织施工,使用的原材料、中间产品、设施设备必须符合质量设计要求。三是项目建成后,依托布设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跟踪监测土壤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和土壤管理等技术参数,评价项目建设前后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确保建成后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稳步提升。四是建立“监理、业主代表、镇村组落实专人及第三方质量检测单位”,实行最严格的监督管理,自下而上,整体联动。监理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按规定做好监理记录,及时收集、整理、归档监理资料,对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督促整改并复查,做到层层把关,确保工程建设优质高效。五是规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考核评价制度,促进参建单位按照规范和标准实施项目,严格质量控制、巡查和监理工作,做到进度与质量并重。

严格竣工验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4号)文件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按照“谁审批、谁验收”的原则,单项工程验收、项目初验和项目竣工验收要将实体工程质量情况作为验收重点,加强对隐蔽工程建设的监督和验收,严禁不合格工程流入后续施工工序,确保工程全部达标。一是项目竣工后丹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初验,初验合格后,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应依照竣工验收条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分类总结,并附初验意见、竣工决算审计报告等。 (略) 农业农村局在收到项目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后,及时组织竣工验收,验收结果逐级上报,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开展年度和规划期内的整体考核和验收认定。验收结果应报四川省农业农村备案,对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落实工程建后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核发竣工验收合格证书,并向社会统一公示公告。二是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及时系统做好项目建设前通过调查整理形成的文字影像与图表资料、建设过程中的文件图表以及施工建设过程的技术及管理资料、竣工验收与后续管理资料、项目财务管理资料、其它具有保存价值的相关载体等档案的收集、整理、组卷和存档工作,实现档案资料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三是在开展建设前,详细查清建设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确保地类和面积准确,界址和权属清楚;建设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合理编制权属调整方案,有序推进土地归并,逐步解决耕地地块细碎化问题;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进行地类变更和重新确权登记发证,确保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位置明确、权属清晰、地类正确、面积准确,依法保障土地所有者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二)强化项目信息管理

以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有效衔接已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清查评估成果,规范新建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工作。依据现行技术标准,统一数据结构、文件格式、命名规则、汇交接口等数据要求,确保入库信息完整、上图地块精准,实现“底数清、位置准、情况明”。严格新建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审查,建立县级负责、市级审批、省级复核的工作机制,严禁新建高标准农田与已成高标准农田地块重叠,严禁在非耕地上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规划目标任务。及时系统做好项目建设前通过调查整理形成的文字影像与图表资料、建设过程中的文件图表以及施工建设过程的技术及管理资料、竣工验收与后续管理资料、项目财务管理资料、其它具有保存价值的相关载体等档案的收集、整理、组卷工作,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录入全国农田 (略) ,以全国农田 (略) 为基础,建立相应的高 (略) ,完善实时查询、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等功能,运用遥感监测等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动态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建设内容、资金投入、耕地质量等级变化和建后管护等基本情况。实现档案资料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三)强化建后管护利用

1.管护原则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设施纳入项目区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机制,实现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在强化政府责任的同时, (略) 场作用,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各类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管护。

明确主体、落实责任。按产权归属落实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管护责任,统筹考虑政府事权、资金来源、受益群体等因素,合理确定管护主体,保障管护经费。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设施类型,科学制定管护标准和规范,合理选择管护模式,有序推进管护体制改革。

建管并重、协同推进。按照“建管一体”的要求,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统一谋划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管护,建立健全有利于长期发挥效益的体制机制。

2.管护机制

农田项目初步验收合格后,由县农业农村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项目乡镇人民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办理资产交付手续,并将项目有关情况通报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1)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项目区要明确管护主体,建立工程管护制度,落实工程管护人员和管护责任,明确第一责任人和管护专人,量化责任目标,确保管护经费专款专用,提升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使用。成立管护领导小组,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

(2)坚持治理与管护并重,充分依靠农民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维护机制,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制度,用水管理制度,安全巡视监测制度。

(3)积极探索产权制度的改革,推行工程项目租赁、承包等责任制和项目完成后的业主制,发挥农发工程的长期效益。

(4)建立项目区耕地依法保护制度。农发项目区耕地不得擅自征用或转作他用,确因国家重点建设需要征用,须依法报经批准,实行占补平衡。

3.管护内容

(1)水利工程的管护。建立和健全农民用水户协会,落实工程管护责任主体。根据受益范围、受益对象和管理行业要求,用水户协会采取受益农户筹集资金、投工投劳和村民“一事一议”等形式,负责统一管护项目区内水利工程。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该项目水利工程由镇政府与村委会和用水户协会签订管护目标责任书,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把工程管护的责、权、利落实到协会,可以通过“一事一议”进行筹资、投劳。从而形成“自建、自管、自收、自发”的群众用水合作组织管理长效机制。坚持治理与管护并重,充分依靠农民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维护机制,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制度,用水管理制度,安全巡视监测制度。

(2) (略) 等工程设施由其所在项目村委会负责管护,统一管理,专人负责。 (略) 管护员的聘任由项目区镇政府、村委会负责,并同项目区各村、管护人员签订合同并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和上级检查,管护费采取村级事业发展资金支付,从而使管护工作进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4.管护责任

建后管护单位应该是村民委员会。过去一直强调谁受益、谁管护。这对于总的管护原则是对的,但如果受益只有部分群众,而管护工作全部由他们管理,人工、经费由他们负担,从实践来看是不太可行的。只有由村一级组织负责管理,受益群众参与,这样可弥补受益群众筹资负担过重、经费落实困难等不足。镇与村委会和群众签订管护目标责任书,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把高标准农田管护的责、权、利落实到个人,形成“自建、自管、自收、自发”的群众合作组织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民用水户协会,落实工程管护责任主体。根据受益范围和受益对象和管理行业要求,用水户协会采取受益农户筹集资金、投工投劳和村民“一事一议”等形式,负责统一管护项目区内各类工程。镇(街道)与村委会和用水户协会签订管护目标责任书,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把工程管护的责、权、利落实到协会,形成“自建、自管、自收、自发”的群众用水合作组织管理长效机制。

5.管护资金

管护经费来源有三方面,一是受益村(社区)按“一事一议”原则自筹资金、政府绩效考核进行奖补,实行民办公助或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中提取工程管护费用用于工程管护;二是由农村经济组织,或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高标准农田项目形成资产的维护费用。三是国家专项资金用于维护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成效。费用的收支须在所在村组公示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建后管护制度及管理体制改革。

6.管护措施

(1)建立健全管护制度。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按照“建管并重”、“谁受益,谁负责”、“以工程养工程”以及“市场手段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等原则进行运行管护,由农业农村局与项目镇(街道)、村签订管护责任书和管护协议,明确管护责任,建立健全各项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资金,建立管护和养护的长效机制。同时划定区域,设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永久性标志,明确规定不准非农业建设占用,不准弃耕撂荒,确保项目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2)坚持治理与管护并重。充分依靠农民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维护机制,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维修养护制度,用水管理制度,安全巡视监测制度。

(3)创新工程管护模式。根据工程规模、形式、受益范围等,因地制宜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一是专业服务队管理模式。适应农业农村新形势和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趋势,结合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发展高标准农田及其配套设施维修养护专业化服务队参与工程管护。二是农民合作组织管理模式。扶持引导项目区群众成立用水户协会、合作社、供水联合体等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负责对农村水利设施进行日常巡查、维护管理、费用收取和工程维修改造等,实现用水户的自主管理、自我服务。三是农户自管模式。对控制面积小、受益范围明确的高标准农田及其配套设施,由农户自主管理。四是物业化管理模式。跨行政村的高标准农田及其配套设施工程的管理维护,可由乡镇(街道)人民政府打捆招标,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工程调度和安全运行由原管理主体负责。五是公司化管理模式。对于能够实现盈利的水利工程、环境修复工程, (略) 场,实行公司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4) (略) 场主体。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既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是高标准农田及其配套 (略) 场主体。适应土地流转规模扩大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新形势,鼓励其作为“项目法人”开展项目建设与管理,推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一体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管理的农田水利工程,享受有关财政补助政策;依法获得的农田水利工程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受法律保护。

(5)成立管护组织,落实管护经费。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成后正常运转,项目成立项目区工程管护领导机构,专门加强对各项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对田间渠系工程、 (略) 等没有直接收益类项目的管护资金,由项目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一事一议,筹集资金,落实管护人员,统一资金管理。同时,市上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专项资金账户,明确资金筹集渠道,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各类维护资金专款专用,主动接受审计、稽查和监督。建立以政府考核为基本依据的财政补助经费奖补机制,制定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范资金的使用管理。

(6)加强动态监测。由县人民政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牵头负责,县农业农村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配合,依托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 (略) ,并结合各部门相关管理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利用进行集中统一、全程实时动态的管理,以及开展绩效评价。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录入监测监管系统,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及时准确上图入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面动态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建后管护和土地利用及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等情况。建立健全部门间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实时查询、对比、统计和分析,做到有关信息互通共享、科学利用。

七、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十年建设规划,丹棱县高标准农田新建0.*亩,改造提升1.*亩,预计投入总资金*元,其中新建高标准示范区预计投入*元,改造提升示范区预计投入*元。

(二)资金筹措

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四川省和县级人民政府两个方面,其中中央和四川省资金支持占投入比例的一半,县级人民政府自行解决其余一半。资金来源与组成见表7-1。

表7-1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来源

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来源(元/亩)

中省

1500

地方政府

1500

八、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新建高标准农田亩均预计可提高粮食综合产能100公斤左右、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亩均预计提高粮食综合产能80公斤左右,节水、节能、节肥、节药、节劳效果显著。2021-2030年丹棱县规划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亩,其中新建高标准农田0.*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亩。建成后,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个等级以上,亩均每年节本增效200元。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项目区地方财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机械化作业水平的较大提升,农民劳动强度减轻,粮食等农作物生产劳动强度进一步下降,可让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其它建设,逐步向高效农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方面转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增加就业岗位,还进一步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地方财力。

发展特色产业,确保农副产品供给。通过高标准农 (略) 建设,田间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种植结构有所调整,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也得到提升,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农业种、养基地,特色经作产业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不仅为保障农产品供给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为做大做强优质特色产业,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社会效益

积极落实粮食安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提高农田质量的渴望越来越高,粮食安全的保障依托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有地斯有粮,有粮斯有安”,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能够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将会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竞争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增强,农民种地不再“靠天收”,成为“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有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可实现信息化、自动化、规范化的农田现代化管理,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确保粮食总量平衡、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已成为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成果凸显。丹棱县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拓宽了农业发展空间,优化了产业布局。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助于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与应用,同时,政府通过推动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养老”的新型复合业态,农业规模化、专业化以及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深度融合,能加快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步伐,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增收致富途径变广。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竞争力。同时,政府采取高标准农田种粮补贴形式等配套措施,大力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股份合作、农业共营制、土地预流转+履约保证保险、返租倒包等方式自愿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政府积极扶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同时将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的来源、流向和实施后土地利用的经营、管理和组织要求上看,旨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全社会经济文化共同发展。全县广大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在规划过程中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大力拥护和支持,实现耕地增收节支,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能保障农民收入持续性提高,是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生态效益

建设高标准农田,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全省实施“五网”配套、生态修复、种养循环、质量提升和环境保护“五大工程”,因地制宜构建生态沟渠、道路、林网和塘堰湿地系统。高标准农田建成后,通过水、田、路综合治理,水利、农业等配套措施以 (略) 工程建设,可增强农田水土保持能力、改善农田小气候、增加林木蓄积量、防风固沙,减少农田遭遇旱涝灾害的威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在维护农田生态平衡的同时,实现农村田园景观的优化,在保障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为乡村生态宜居提供绿色屏障,同时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提升农田生态功能。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化肥用量总体得到有效控制、施肥结构进一步优化、施肥方式更加合理、化肥农药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项目区化肥用量减少10%以上,能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土壤酸化、潜育化和次生盐渍化。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将进一步增加,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可为良种和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创造条件,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种养循环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建设,促进生态自我调节、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对农业生态建设提供巨大贡献,农业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改良土壤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可有效减少农田水土流失,提高耕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小型水源工程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微灌喷灌、覆膜沟播、适水种植等综合节水措施,推广节水灌溉,发展节水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可提高10%以上,缓解农业资源发展的水土资源约束,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九、环境影响分析

(一)对区域水资源平衡的影响分析

1.丹棱县水资源概况

丹棱县境内水流资源丰富,有安溪河、丹棱河、金牛河等河流,大小溪河122条,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优质的水资源基础。全县平均降水量1404.7毫米,水资源总量4.20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13.3%,总供水量0.4726亿立方米,总用水量0.4726亿立方米。

(1)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当地天然河川径流量。依据《 (略) 水资源公报》,丹棱县多年平均水量3.71亿立方米,2021年径流深为934.0毫米,折合水量4.20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13.3%,水量充沛。

(2)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是由降水、地表水体(含河道、湖库、渠系和渠灌田间)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依据《 (略) 水资源公报》,2021年丹棱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0.73亿立方米。

(3)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是指评价区域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不含区间外来水量),因地下水资源量系地表水入渗补给量,并等于平原区河川基流量,故水资源总量等于地表水资源量。依据《 (略) 水资源公报》,2021年丹棱县年降水量1404.7毫米,年降水总量6.3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4.2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824立方米。

(4)水库蓄水动态

丹棱县境内建有中小型水库61座,库容量*立方米。

2.现状水资源平衡分析

依据《 (略) 水资源公报》,2021年丹棱县总供水量为0.472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0.4474亿立方米,占比94.67%;地下水源0.0102亿立方米,占比2.16%,其他水源0.0150亿立方米,占比3.17%(见表9-1)。2021年丹棱县总用水量0.4726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0.2738亿立方米,占比57.93%(见表9-2),为第一用水大户,其他用水占比合计42.07%。2021年丹棱县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偏多,本地和过境水资源量远大于常年用水量,为地区的生产、生活以及生态提供了充沛的水资源条件。

表9-*年丹棱县供水量组成表

用水来源

供水量(亿立方米)

占比%

地表水源

0.4474

94.67

地下水源

0.0102

2.16

其他水源

0.015

3.17

总供水量

0.4726

100

表9-*年丹棱县用水量分类组成表

用水分类

用水量(亿立方米)

占比%

农田灌溉

0.2738

57.93

林牧渔

0.0588

12.44

工业

0.0310

6.56

城镇公共

0.0142

3.00

居民生活

0.0649

13.73

生态环境

0.0299

6.33

总用水量

0.4726

100


3.规划后水资源平衡分析

本次规划中,通过新建蓄水池、整治山坪塘、修复新建灌溉及排涝渠道等解决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实施高效节水措施、拆除重建灌溉及排涝泵站等加快流速、减少渗漏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新 (略) 、新建农林防护带等涵养水分,减少蒸发蒸腾;农田输配电建设等手段保障体系运行。

丹棱县2021-2030年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0.*亩,改造提升1.*亩,规划后,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节水率10%以上。

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的衬砌渠道、高效节水灌溉等工程,不仅不会增加用水量,反而能有效提升用水效率,不仅不会破坏丹棱县原有的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而且还将起到积极的优化作用,既增加农田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还大大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二)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1.水土流失成因

根据建设工程实际,结合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特点,本工程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淤积河道,影响河道行洪

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将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流失的土石将造成河道淤积,直接抬高河床,减少河道过水断面,影响河道泄洪排水、调蓄能力。

(2)破坏景观,危害生态平衡

工程的建设扰动原有的地表、植被,河道岸坡、空地等区块,若不采取有效搬运、路基开挖、填筑等活动,易造成石料散落,并且工程施工占压土地,扰动原地表,加剧区域水土流失,可能影响区域环境。

(3)违章施工,破坏土壤结构

项目运营期农地耕作势必导致地表土层土质疏松和粒度细化,在耕地播种期及休耕、撂荒期又使其裸露于地表,易导致水土流失。

2.水土保持防治方案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有关配套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依据,参照四川省《关于推进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略) 《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努力使所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尽可能少且予以补偿。

3.水土保持措施

(1)主体工程防治区

主体工程建设时必须做好水土流失防护,及时排水、尽快施工;土方填筑时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 (略) 建设配套的绿化应及时进行,缩短填筑面的裸露时间。

(2)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

包括排泥场施工临时设施占地及周边可能受到影响的范围。需对开挖土方进行集中堆置,堆体外围设填土草袋进行临时拦挡,以增加防治效果。工程施工结束后,对排泥场占地进行原功能恢复。本次工程中灌溉渠道、排水渠道、绿化均为水土保持措施,本工程建设完成后,有利于区域的水土保持。

4.水土保持施工

防止在其利用或占用的土地上发生不必要的水土流失。如设计中的施工场地面积与实际有出入时,水土流失治理范围、治理经费应按实际情况确定。对于未提及的由于工程施工而引起水土流失的作业面,均应按水土保持的原则进行治理。

5.结论

高标准农田建设大部分工程为新建蓄水池、整治山坪塘、整 (略) 和土壤培肥等,由于单个工程规模小,工程施工周期短,在建设期内,不会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 (略) 的建设,可有效拦截泥沙,有效减轻土壤侵蚀强度,对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实施本规划,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业发展和耕地紧张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中的生态保护与建设。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可有效减少农田水土流失,减轻面源污染,保护水土资源。

(三)农业投入品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农业投入品对环境影响

目前农业上施用的化肥主要是氮磷钾三种,都是农作物必不可少的要素。一般土壤里这三种元素的含量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其余30种微量元素如铁、铜、锌、镁等都可由土壤供给。化肥大量施用,虽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由于施用量不当及施肥不合理,常使很多化肥浪费掉,从而随水土流失进入水体,从而加剧了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系统多方面失调。

2.农业环境保护措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强化监测手段,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加快实施化肥农药减施替代工程,推广精准化施肥施药等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通过建设有机肥积造设施,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可促进农作物秸秆还田,减少焚烧秸秆对大气的污染,减轻畜禽粪便和废弃物对河流的污染,应用科学施肥、秸秆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可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效率,从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通过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措施,可减少肥料流失和浪费,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通过土地平整、保护性耕作、农 (略) 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可改善小气候、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有效防治土地沙化和次生盐渍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

3.结论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增设或修缮灌排设施以及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田间灌溉强度减少,使土壤中养分流失量减少,可有效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同时提高土壤肥力,可减轻对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依赖。通过推广应用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绿肥种植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可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化肥、农药的使用效率。

十、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县政府全面履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统一管理职责,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为成员单位的丹棱县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农村局,统筹推进全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相关工作,负责做好规划指导、资金投入、新增耕地核定、水资源利用和管理、金融支持等工作。严格把关高标准农田建设从业机构资质审查,提高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相关单位技术力量门槛。组织建设专业化人才队*,配备高标准农田建设研究专员提供技术支撑。

(二)明确责任分工

县农业农村局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建设监管、上图入库、整合其他项目服务于示范建设等具体业务工作,县财政局负责本级财政资金保障工作,县发改局负责组织项目储备库建设,研判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新增耕地的初步核定工作,县水利局负责水资源利用和管理协调工作,县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负责整合农业现代化项目服务于示范建设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制定工作方案,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完成时限,分别于年中、年底将牵头任务进展和完成情况进行书面报告。

(三)严格监督考核

加强动态监测,强化绩效考核监督机制。 (略) ,实时追踪监控。加快建立丹棱县农田建设综 (略) ,实现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一张图”、高标准农田建设统计“一张表”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监测评价“ (略) ”。二要构建多维监督体系。严格执行国家、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在政府监督体制的基础上,构建群众监督参与机制,积极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质量监督员制度,形成政府、社会群众与农民三位一体的质量监督机制,营造共同监督、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三要通过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考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工作完成进度和参与单位的履职情况、部门资金整合完成情况、建设目标效益实现情况、工作配合和协调情况等,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符合各项建设要求,能够真正运用于实际,达到预期效果,为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

(四)落实资金保障

按照规定的财政补贴标准,拓宽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渠道,进一步完善“以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落实各级财政资金投入,积极吸引各类社会投资,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各级财政要共同承担农田建设支出责任,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点事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安排必要资金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探索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元投入模式,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新格局,形成政策合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五)加大科技支撑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创新,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科技攻关,加强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鼓励农田建设领域内各类创新主体建立创新联盟,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技术、资金等支持,鼓励社会各方面投入农田建设工程、农艺、生物、管理科技创新,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选择一批先进的产品、技术,在整区域推进绿色农田、数字农田示范区优先试点。指导各地加大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加强创新技术推广,加大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在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力度。

(六)做好风险防控

坚持把廉政建设放在首位,坚守底线思维,加强风险防控,严肃廉政纪律和财政纪律,树立良好工作作风,推进项目建设公开透明、廉洁高效,切实防范农田建设项目管理风险,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队*安全。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和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履职不力、监管不严、失职渎职的,依法依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附件

附图1-丹棱县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分布图

附图2-丹棱县坡度空间分布图

附表1-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储备库

建设

年度

项目

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内容

新建任务

(万亩)

改造提升任务

(万亩)

投资金额(万元)

高标准

农田面积

其中:

高标准农田面积

其中: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2021

(略) 2021年丹棱县张场镇、仁美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张场镇大田坎村1900亩,仁美镇里仁社区250亩、光明村550亩

一、 (略) 工程:新建3.0米宽机耕道768米,整治3.0米宽机耕道166米,新建2.0 (略) 3656米,

新建机耕道错车道3处、回车场2处, (略) 错车道23处、回车场8处。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衬砌沟渠6815米;新建泵房1座;新建主干管1213米、支干管1152米、支管6515米,

给水栓189处,跨沟套管29处,穿路套管10处,闸阀箱76个,闸阀151个。

三、田块整治工程:田型调整82.5亩;地力培肥2700亩。

0.27

0.04



810

2022

(略) 2022年丹棱县仁美镇、张场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仁美镇五龙村700亩,张场镇河湾村300亩

一、 (略) 工程:整治 (略) 1064米; (略) 附属设施36处。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整治排灌渠4144米;配套渠系建筑物138处,其他水利措施8处。

三、田块整治工程:建设耕地质量监测调查采样点位5个。土地平整252亩。地力培肥面积1000亩。

0.1




345

2023

2023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

张场镇河湾村897亩,金峡村1079亩,文武村1748亩;仁美镇金藏村1306亩

一、 (略) 工程:整 (略) 7615米, (略) 附属设施93处。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整治排灌渠*米,配套渠系建筑物981处,其他水利措施20处。

三、田块整治工程:进行土地平整1049亩。

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面积5000亩(其中:土地平整所在区域1049亩,购买商品有机肥;

其余3951亩通过科技培训,引导项目区种植户自行开展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措施进行土壤培肥)。

五、科技推广:确定耕地质量监测调查采样点位8个,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建成后,开展地理坐标、耕地立地条件、

土壤自然属性、土壤健康、田间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等调查,采集土样化验养分含量,反映项目区耕地质量变化状况。



0.5


1750

2024

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杨场镇金龙村1100亩,古井村450亩,金牛社区50亩

一、 (略) 工程:整治2.5 (略) 1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2口;整治排灌渠3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1100亩。

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1600亩。

0.16




560

2025

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仁美镇光明村202亩,五龙村491亩;张场镇河湾村306亩

一、 (略) 工程:整治3.5 (略) 1公里;整治2.0 (略) 1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2口;整治排灌渠3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200亩。

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1000亩。

0.1




350

2025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

仁美镇五龙村2869亩

一、 (略) 工程:整治2.5 (略) 1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2口;整治排灌渠3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500亩。

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1500亩。



0.29


1015

2026

2026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杨场镇金龙村400亩,金牛社区195亩,朱沟村217亩

一、 (略) 工程:整治2.0 (略) 1公里;整治2.5 (略) 1.2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2口;整治排灌渠3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300亩。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800亩;

0.08




280

2028

2028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

顺龙乡官厅村247亩,青云村174亩

一、 (略) 工程:整治2.0 (略) 0.5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1口;整治排灌渠1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100亩。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400亩。



0.042


147

2029

2029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

张场镇锁江社区2780亩,万年村685亩

一、 (略) 工程:整治2.5 (略) 2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4口;整治排灌渠8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1000亩。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3500亩。



0.35


1225

2030

2030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

仁美镇桂香村1182亩,金藏村1080亩,双桥社区642亩,中山村1400亩

一、 (略) 工程:整治2.5 (略) 2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3口;整治排灌渠5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1000亩。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3000亩。



0.43


1505

2021-

2030规划量总计




0.71

0.04

1.612


7987















丹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7月12日印发

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单位):

《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已经县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丹棱县人民政府

2024年7月12日

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2021—2030年)









二〇二四年七月

目 录

前言6

一、规划背景

(一)区域概况

(二)“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

(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资源潜力分析

二、规划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26

(三)目标任务

三、建设标准及内容

(一)田块整治

(二)土壤改良

(三)灌溉排水

(四) (略)

(五)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六)农田输配电

(七)科技服务

(八)管护利用

(九)体制机制

四、区域布局和建设重点

(一)建设分区

(二)北部浅丘生态农业片区

(三)中部平坝农业片区

(四) (略) 农业片区

(五)重点工程

(六)实施任务分解

五、典型设计

(一)田块整治

(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

(三)山坪塘设计

(四)蓄水池设计

(五)道路设计

(六)科技推广

六、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

(一)强化工程建设管理

(二)强化项目信息管理

(三)强化建后管护利用

七、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二)资金筹措

八、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

九、环境影响分析

(一)对区域水资源平衡的影响分析

(二)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三)农业投入品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十、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二)明确责任分工

(三)严格监督考核

(四)落实资金保障

(五)加大科技支撑

(六)做好风险防控

附件

附图1-丹棱县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分布图

附图2-丹棱县坡度空间分布图

附表1-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储备库

前言

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重要农产品供给、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丹棱县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以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生态友好为目标,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19年以来,党中央、 (略) 、省政府先后提出“修编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农田建设规划体系”的要求,由此可见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重要性。根据《 (略) 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和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20〕51号)、《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和《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等相关文件要求,特编制《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在总结丹棱县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的基础上,梳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全省、市、县产业规划方案,明确未来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内容、建设任务、资金筹措渠道,提出加强工程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以及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政策措施等,是指导全县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依据。规划期限为2021-2030年,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水平年为2030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期目标年为2030年。

一、规划背景

(一)区域概况

1.区位状况

丹棱县隶属 (略) ,位于东经103°53′—北纬30°04′,区域面积450平方千米。地处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岷江以西,青衣江以东, (略) 蒲江县, (略) 东坡区、洪雅县, (略) 夹 (略) 名山区相邻。丹棱县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仅90公里、 (略) 65公里。境内广洪高速、国道G351横穿东西,省道S401 (略) 、S1 (略) 纵贯南北。

2.交通条件

丹棱县全面实施“交通强县”战略,以“ (略) ”建设为抓手,坚持“敞开北大门、融入大成都、拥抱大峨眉、建设大交通” (略) ,全力构建“一空两轨两高三快”的综合交通骨架。

县域内广洪高速、国道G351横穿东西,省道S401 (略) 、S1 (略) 纵贯南北,与县域 (略) 构建了“一环六射”的 (略) 络。其中两条省道能快速对接雅安、成都,实现了与成新蒲快速通道、蒲名快速、成雅高铁、成蒲高铁、成雅高速的互联互通。

3.地形地貌

丹棱县地处总岗山南麓,地貌以浅丘为主,全县幅员面积450平方千米。县域内地势整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全县山区、丘区、坝区面积各占三分之一,海拔436-1126米。

4.农业气候特征

丹棱县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区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且分布不均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315天,日照1140小时,年平均气温16.7℃,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多东南风。

5.水资源状况

丹棱境内水系发达,河湖交错,境内流经安溪河、丹棱河、金牛河等河流,大小溪河122条;年径流量3.5亿立方米;建有中小型水库61座,库容量*立方米。

6.社会经济状况

截至2020年底,丹棱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72.57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3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4.85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33.20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结构优化比为20.0:34.2:45.8。县域户籍人口16.*人,其中城镇人口6.*人,乡村人口9.*人,城镇化水平为42.36%。根据七普数据,县域常住人口14.*人,城镇常住人口6.*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2.7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1671元,增长8.4%。

7.耕地状况

根据丹棱县202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67.*亩,其中耕地面积5.*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76%,耕地中水田共3.*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9.56%;旱地共2.*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0.44%。坡度<15°的耕地共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83%。耕地质量为优等质量(1-4等)的耕地共0.*亩,占耕地总面积0.51%;高等质量(5-8等)的耕地共5.*亩,占耕地总面积99.49%。

图1-1丹棱县耕地空间分布图

图1-2丹棱县耕地坡度级别空间分布图

图1-3丹棱县耕地质量等别空间分布图

(二)“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略) 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全社会积极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提升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1.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明显

丹棱县集中连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健全农田灌排渠系,完善田 (略)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形成“田网、路网、渠网”三网配套。超额完成《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下达建设任务,高标准农田建设亮点不断涌现。

根据丹棱县2020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全县耕地面积5.*亩。截至2020年底,通过田块平整、土地整治、土壤改良、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备,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亩,占全县耕地面积53.97%;其中已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面积0.*亩,占已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的6.26%。

各乡镇建设情况见表1-1、图1-4。其中仁美镇、张场镇建设情况较好,已建面积分别为1.*亩、1.*亩。

表1-1 丹棱县各乡镇已建高标准农田质量评价分析表

乡镇

行政村

2011-2020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亩)

2019-2020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亩)

2011-2018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亩)

符合

基本符合

需要提

质改造

小计

齐乐镇

黄金村

5.14




5.14

5.14

龙鹄村

3.09


3.09



3.09

狮子社区

27.28


6.43

20.85


27.28

石河村

9.38


1.29


8.09

9.38

宿场村

40


8.82


31.18

40

中隆社区

91.6




91.6

91.6

小计

176.49


19.63

20.85

136.01

176.49

仁美镇

高河村

2271.59


2271.59



2271.59

光明村

746.45


746.45



746.45

桂香村

1196.02


31.02

5.6

1159.4

1196.02

金藏村

2764.44


135.92

2262.22

366.3

2764.44

里仁社区

656.27


653.75

2.52


656.27

罗沟村

616.95


616.95



616.95

双桥场镇

6.86



6.86


6.86

双桥社区

773.42



10.04

763.38

773.42

五龙村

3682.28


569.03

1216.66

1896.59

3682.28

雄义村

734.96


734.96



734.96

中山村

1871.04



37.74

1833.3

1871.04

小计

*.28


5759.67

3541.64

6018.97

*.28

顺龙乡

官厅村

302.44




302.44

302.44

青云村

194.19




194.19

194.19

小计

496.63




496.63

496.63

杨场镇

曾坝村

2143.03

2143.03





大兴村

261.98

111.13


150.85


150.85

凤凰村

1.56



1.56


1.56

何场社区

58.95



58.95


58.95

金牛社区

823.04

823.04





小计

3288.56

3077.2


211.36


211.36

张场镇

河湾村

1805.13

301.51


1501.58

2.04

1503.62

金峡村

2659.1


51.01

2607.31

0.78

2659.1

三合村

859.33


857.27


2.06

859.33

岐山村

956.56

956.56





锁江社区

3291.8



14.06

3277.74

3291.80

万年村

1116.62




1116.62

1116.62

文武村

1932.67



3.37

1929.30

1932.67

小计

*.21


908.28

4126.32

6328.54

*.14

总计

*.17

3077.2

6687.58

7900.17

*.15

*.9

图1-4丹棱县2011-2020年已建高标田质量等级空间分布图

2.农田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合理布局农田生态环境防护,与田块整治、道路建设、灌排沟渠完善等工程措施和集成绿色农业技术相结合,优化农田生态格局,强化农田生态环境的防护力,提升农田生态的水土保持能力与保肥能力,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率,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同时也实现节水、节电、节肥、节药,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改善农村环境,绿色农业发展实现持续性发展,为生态宜居打下坚实基础。

3.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促进全县土地集中连片,完善灌排水系统、农田输配电、道路及相关配套设施,提升耕地质量,积极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经营,带动全县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与升级,提升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与产出率,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生和对资源利用方式、经营方式、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有效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成效和意义重大。

截至2020年底,粮油播种面积增长至*公顷,同比上年增长0.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93公顷,同比上年增长0.7%;粮食总产达5.*吨,同比上年增产1.7%。通过不断建设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及生产配套设施,极大改善农田生产条件,粮油亩产得以提升,农田防洪抗旱、防病抗灾等防护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所提高,农田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大部分形成稳产高产的良田,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坚实基础。

4.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提升了农民平均收入水平,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和满意度。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方面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扩大了农民增收的途径,解放了大批劳动力进城务工,让农民通过参与工程建设增加劳务收入;另外,粮食产能的提高也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收益。在农民满意度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农民广泛参与的高标准农田实施机制,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工程质量监督、项目验收及建后管护利用等工作,把农民意愿真正落到实处。

5.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截至2020年底,丹棱县共建 (略) 3160.51公里,其中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建成1251.32公里,相比2011年新建3069.11公里,增长3357.89%;全县通村覆盖率达到100%,联网贯通率达84%,覆盖全县5个乡镇、50个建制村(通村委会、小学),惠及农村人口近9.*,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今后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6.耕地质量有效改善

截至2020年底,丹棱县共有耕地5.*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86%。耕地类型主要包括旱地和水田,其中旱地2.*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40.44%;水田3.*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59.56%。据2019年三调数据统计,“十二五”期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将区域内平均耕地等级提高到4.3,其中水田平均耕地等级提高到4.55,旱地平均耕地等级提高到4.11。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需求迫切

长期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相关部门编制标准未统一,在资金使用、投入标准、建设内容、组织实施等各方面要求不尽一致,造成部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质量不高、受到自然灾害损害、农田基础设施管护不力,存在不同程度的设施损毁问题。尤其是部分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低、工程老化、设施不配套、抗灾减灾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与实施力度。

2.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不健全

部分区域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仍然存在田间工程设施产权不明、管护权责不清、管护资金短缺、管护责任难落实等问题,影响高标准农田效益的持续发挥。此外,当前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用途管控监测工作不到位,还需建立农田建设信息化管理机制,加强农田监管数字化系统建设,逐步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上图入库、占补平衡等措施,逐步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数字化管理。

3.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专业人员缺乏

当前从事农田建设及管理人员不足,尤其缺乏项目建设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等相关业务的整合,农田建设管理系统人员配备和技术支撑亟待加强。

4.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压力不断增大

随着物价上涨、农村劳动力短缺及工资水平不断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随之提高。参照现有国家、省级财政补助标准,难以满足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的实际需要。尤其考虑到“十四五”期间新建资源潜力较大、条件较差的农田,按专家论证及基层反映实际情 (略) 丹棱县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投资标准不低于3000元,才能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2022)九个方面的全部要求,因此需要切实增加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真正保障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效用。

5.耕地非粮化状况亟待改善

(略) 各县区2024年1-2月自然资源动态监测数据,丹棱县2024年1-2月耕地流出共4376.02亩,其中齐乐镇耕地流出面积30.63亩,占总面积0.70%;仁美镇耕地流出面积2531.26亩,占总面积57.84%;顺龙乡耕地流出面积56.47亩,占总面积1.29%;杨场镇耕地流出面积749.75亩,占总面积17.13%;张场镇耕地流出面积1007.91亩,占总面积23.03%。空间分布详情见表1-2、图1-5。

表1-2丹棱县2024年1-2月耕地流出情况表

行政区

面积(亩)

百分比(%)

齐乐镇

30.63

0.70

仁美镇

2531.26

57.84

顺龙乡

56.47

1.29

杨场镇

749.75

17.13

张场镇

1007.91

23.03

总计

4376.02

100.00

图1-5丹棱县2024年1-2月耕地流出情况空间分布图

(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

1.提升耕地产能,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需要

在农业比较效益驱动下,中国耕地“非粮化”现象呈现逐步扩大趋势,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为有效解决耕地“非粮化”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略) 。“十三五”期间,丹棱县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但由于建设范围广、投资大,大部分区域至今未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一些区域建设投入不足,田、土、水、路工程尚有待进一步配套完善。要保障区域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稳步提升耕地粮食产能,尚需要扩大资金来源,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筑牢区域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2.创建先进示范区,加快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 (略) 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乡村振兴先进区创建工作要求,全县在2011-2030期间要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高产稳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3.*亩。但由于建设任务重、投资大,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距离乡村振兴先进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而且部分建成区建设标准低、提升改造空间较大。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但是创建乡村振兴先进示范区的基本任务,而且更是加快推动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

3.打造安溪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丹棱 (略) 西部丘陵生态农业区,在本区域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有利于转化眉山空间承载优势、有利于转化眉山资源禀赋优势;有利于推动丹棱、蒲江联合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形成“丹棱县安溪河粮油现代农业园+蒲江丑柑产业园”的农业联动发展格局;有利于补齐产业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粮食供给能力;有利于落实水资源高效利用,切实保护县域内多处水源保护地。

(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资源潜力分析

1.高标准农田新建潜力分析

基于现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2022)》、《四川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综合考虑地形地貌、现有耕地资源、永久基本农田分布情况,新增建设项目的建设区域应相对集中,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无潜在地质灾害,建设区域外有相对完善、能直接为建设区提供保障的基础设施。限制建设区域包括水资源贫乏区域,水土流失易发区、沙化区等生态脆弱区域,历史遗留的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严重损毁且难以恢复的区域,安全利用类耕地,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区域,内*滩涂等区域。禁止在严格管控类耕地,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退耕还林区、退牧还草区,河流、湖泊、水库水面及其保护范围等区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防止破坏生态环境。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连片度要求和三调最小上图面积标准,经过分析,全区一般耕地范围内剩余可新建高标准农田潜力(剔除400㎡以下地块)1.*亩;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剩余可新建高标准农田潜力(剔除400㎡以下地块)0.*亩。可新建高标准农田潜力区共计1.*亩。各乡镇高标准农田新建潜力分布情况见表1-3、图1-6。

表1-3丹棱县高标准农田新建潜力分析表

乡镇(街道)

行政村

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区(亩)

一般耕地建设潜力区(亩)

总计(亩)

齐乐镇

黄金村


66.05

66.05

龙鹄村


83.6

83.6

宿场村


55.45

55.45

小计


205.1

205.1

仁美镇

高河村


84.95

84.95

光明村

550

680.69

1230.69

桂香村


323.56

323.56

金藏村


648.52

648.52

里仁社区

550

166.81

716.81

罗沟村


54.47

54.47

双桥社区


344

344

五龙村

1600

1024.92

2624.92

雄义村


189.96

189.96

中山村


651.52

651.52

小计

2700

4169.4

6869.4

杨场镇

曾坝村


50.97

50.97

大兴村


50.64

50.64

古井村


510.03

510.03

金龙村

1600

70.1

1670.1

金牛社区


235.19

235.19

朱沟村


260.46

260.46

小计

1600

1177.39

2777.39

张场镇

大田坎村

294

1705.69

1999.69

峨山村


201.93

201.93

河湾村

607


607

金峡村


426.28

426.28

廖店村


398.12

398.12

岐山村


153.18

153.18

三合村


61.55

61.55

锁江社区


981.95

981.95

万年村


239.96

239.96

文武村


489.63

489.63

小计

901

4658.29

5559.29

总计

5201

*.18

*.18

图1-6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空间分布图

2.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潜力分析

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2022),改造提升项目优先选择已建高标准农田中建成年份较早、投入较低等建设内容全面不达标的建设区域,对于建设内容部分达标的项目区允许各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有针对性的改造提升。对建设内容达标的已建高标准农田,若在规划期内达到规定使用年限,可逐步开展改造提升。依据以上高标田建设标准,在基本符合区域与需要改造提升区域选择改造提升潜力区。在已建高标准农田范围内,将需要改造提升区列为一级改造提升潜力区,将基本符合区列为二级改造提升潜力区。经过分析,一级改造提升区共2.*亩,占已建高标田面积39.61%;二级改造提升区共2.*亩,占已建高标田面积33.28%。各乡镇改造潜力分布情况见表1-4、图1-7。

表1-4丹棱县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潜力分析表

乡镇(街道)

行政村

一级改造提升潜力区(亩)

二级改造提升潜力区(亩)

总计(亩)

齐乐镇

黄金村

7.07


7.07

狮子社区


21.98

21.98

石河村

8.09


8.09

宿场村

37.72


37.72

中隆社区

74.45


74.45

小计

127.33

21.98

149.30

仁美镇

桂香村

1220.71

6.41

1227.11

金藏村

1157.46

2074.73

3232.19

里仁社区


3.79

3.79

双桥场镇


6.86

6.86

双桥社区

787.26

10.22

797.48

五龙村

1956.21

1233.66

3189.88

雄义村


2.19

2.19

中山村

1900.07

37.74

1937.81

小计

7021.71

3375.61

*.32

顺龙乡

官厅村

307.55


307.55

青云村

190.82


190.82

小计

498.38


498.38

杨场镇

大兴村


132.71

132.71

凤凰村


1.78

1.78

何场社区


70.32

70.32

小计


204.81

204.81

张场镇

河湾村

3.33

1471.96

1475.29

金峡村

1.60

2460.52

2462.12

三合村

2.06


2.06

锁江社区

3346.61

136.59

3483.21

万年村

1184.02

27.41

1211.43

文武村

1931.98

113.56

2045.54

小计

6469.60

4210.05

*.65

总计

*.02

7812.45

*.47

图1-7丹棱县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潜力空间分布图

二、规划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对四川“三农”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总书记关于保证粮食安全,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指示和明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战略,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以永久基本农田为重点区域,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和建成质量并重、工程建设与建后管护并重,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相协调,面上推进和示范引领相结合,实现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切实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保障全县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完善和优化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自主筹资投劳建设高标准农田,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是科学布局、突出重点。衔接国土空间、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水资源利用等规划,综合考虑区域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粮食生产能力等条件,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选择重点建设区域,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分年分批推进实施。

三是建改并举、绿色生态。在保质、保量完成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对已建项目区经评估认定未达标的高标准农田进行改造提升。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切实加强水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四是分类施策、综合配套。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特征及生产主要障碍因素,按照综合治理原则,因地制宜确定项目区建设重点、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确保建成达标的高标准农田。

五是建管并重、良性运行。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和利用评价,建立完善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管护利用制度,落实管护主体、人员和经费,确保建设成效。

六是依法严管、良田良用。综合运用遥感监控等技术,加快项目全面上图入库,实现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资源共享。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全部纳入永久基本农田管理,实现良田粮用,坚决制止“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三)目标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新要求,省农业农村厅在关于守牢建好“天府良田”扎实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到2032年将符合立项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精准完成建设高标准农田任务,决定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过2021-2030年的新建和改造提升,全县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权责明确、主体多元、保障有力的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形成,集中建成旱涝保收、集中连片、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地力肥沃、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农业强省奠定坚实基础,彻底解决区域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环节

2021-2025年,全县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达3.*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亩;新建高效节水灌溉0.*亩;建成绿色农田示范区1个、土壤地力培肥示范点1个。

2026-2030年,全县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达3.*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亩;建成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个、数字农田示范区1个。

基本实现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节水率达10%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覆盖率达100%。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权责明确、主体多元、保障有力的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形成。

表2-1丹棱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目标值

属性

1

高标准农田保有量

到2025年3.*亩

约束性

其中

(1)

2021-2025年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

0.*亩

约束性

(2)

2021-2025年规划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面积

0.*亩

约束性

2

高标准农田保有量

到2030年3.*亩

约束性

其中

(1)

2026-2030年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

0.*亩

约束性

(2)

2026-2030年规划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面积

0.*亩

约束性

3

2021-2030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0.*亩

预期性

4

绿色农田示范区

1个

预期性

5

数字农田示范区

1个

预期性

6

土壤地力培肥示范点

1个

预期性

7

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

1个

预期性

8

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新增高标准农田粮食亩均产能提高100kg以上

预期性

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产能不低于当地高标准农田产能的平均水平

9

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节水率

10%以上

预期性

10

建成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覆盖率

100%

预期性

三、建设标准及内容

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兼顾油料、糖料、棉花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坚持数量、质量、生态相统一,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2022)、《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DB51/1872-2014)等国家、 (略) 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结合丹棱县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制订分区域、分类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及定额,健全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标准。针对丘陵地区田块较分散、季节性干旱、水土流失等粮食生产主要制约因素,优化高标准农田空间布局,建设小型水源工程,加强坡面水系,提 (略) 通达率。围绕稳固提升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和薯类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功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粮食年均亩产能达到750公斤。

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修建田间沟渠、 (略) 、生态冲沟、生态田土坎、生态水塘等,将耕地整理成“田成方、 (略) 、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产稳产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 (略)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方面的工程,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通过修建排灌站、防渗渠道、渠系建筑物、开挖疏浚沟渠、 (略) 等措施,完善田间基本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开展田、水、路、林等综合整治,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增加高标准农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持之以恒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建设过程中注重保留生态底色,重点保护林盘、山体、水体等生态要素,改善区域农田生态环境,显著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田块整治

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容量等因素,进一步优化农田结构布局,合理划分和适度归并田块,平整土地,减小农田地表坡降。根据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效率、灌排效率和防止风害等因素,合理确定田块的长度和宽度。深翻、深松土地,通过客土充填、剥离回填肥沃的表土层,改善农田耕作层。在平原区重点进行格田化或条田化建设,在山地丘陵区因地制宜修筑梯田,增强农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通过客土填充、剥离回填表土层等措施平整土地,合理调整农田地表坡降,提高灌溉排水效率。建成后农田土体厚度宜达到50厘米以上,耕作层厚度宜达到20厘米以上,丘陵区梯田化率宜不低于90%,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一般不超过8%,形成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

(二)土壤改良

因地制宜建设秸秆还田和农家肥积造设施,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针对山丘中上部土壤瘠薄化或酸化问题,冲沟土壤潜育化问题,推行深耕深松、客土回填、施用石灰质物质等土壤调理剂、水旱轮作等措施,开展土壤改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土壤养分相对均衡。结合耕地质量监测点现状分布情况,每3.*亩左右建设1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开展长期定位监测。土壤有机质含量宜达到20g/kg以上,土壤pH值宜保持在5.5~7.5,耕地质量等级宜达到4.5等以上。根据不同区域生产条件,因地制宜推广轮作、间作或休耕模式,减轻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三)灌溉排水

建设小型泵站、蓄水设施等,加强雨水集蓄利用,开展沟渠清淤整治,提高供水保障能力。配套灌排设施,完善田间灌排工程体系。鼓励实施生态化灌溉与排水工程,优先选择本土材料和工艺。平原区以集水区为单元, (略) 和排水系统。丘陵、山区重点建设通田到地的田间渠系。发展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农田生态化灌排系统,保护农田生态环境。配套输配电设施,满足生产和管理需要。农田灌溉保证率不低于50%,水稻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1~3d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3d排至田面无积水;旱作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5~10年一遇,1~3d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3d排至田面无积水。

(四) (略)

优 (略) 布局, (略) 网密度、路面宽度、路面材质,整修和 (略) 、 (略) , (略) 应随坡就势。 (略) 面宽度不宜超过3.5m, (略) 面宽度一般不超过2m。合理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坡道、桥涵、错车点和末端掉头点等附属设施,提 (略) 通达率和农业生产效率。适度建设生 (略) ,材料和工艺尽量本土化,因地制宜 (略) 面及附属设施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略) 通达率平原区达到100%,山地丘陵区达到90%以上,满足机械化作业、农资运输和其他农业生产活动的需要。

(五)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构建生态沟渠、道路、林网和塘堰湿地系统,充分保留生态底色,重点保护林盘、山体、水体等生态要素。以生态脆弱农田保护为重点,加强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根据防护需要,新建、修复农 (略) , (略) 、沟、渠两侧应适时适地,选择合适的树种设置农田防护林带,提 (略) 建设水平,建成后,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不低于80%,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在水土流失易发地区,合理修筑岸坡防护、河道治理、坡面防护等设施。保留原有的景观风貌,优先选用天然建材和乡土作物,进行生态化设计;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恢复受损生态功能;实施“三网”配套、生态修复、种养循环、质量提升和环境保护“五大工程”;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种养循环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

(六)农田输配电

为配合智慧农业的推进,农村电力基础设施进一步升级完善。对于需要电力配送与数字化管理的农田,铺设高压与低 (略) ,并在区域内设置配套电力输送设备;完 (略) ,以保障现代化农田的电力供应;农田输配电工程布设与排灌、道路工程相结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七)科技服务

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将优良品种应用至田间,发挥农业科技作用,提高农田可持续利用水平。在基础条件好、建设潜力大、工作积极性高的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示范,强化工程建设与农机农艺技术集成应用,鼓励开展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改造模式创新。开展绿色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提升农田生态功能。选取一批土壤酸化、退化和工程性缺水等区域,因地制宜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试验示范。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科技攻关与引进推广相结合,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八)管护利用

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主体和责任,引入信息化农田保护管理制度,实现建设项目上图入库,精准管理;建立奖补机制,引导和激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和村集体等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的运行管护。健全管护机制,完善项目监管系统,加强管护资金使用监督,探索项目评审进村组、项目区农民集体为业主等项目管理新制度;完善监测、监管系统,全面动态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建后管护、土地利用及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等情况。实现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数量和质量的保护,持续产生效益,发挥作用。

(九)体制机制

为保证高标准农田工程持续推进,制定合理的建设管理、资金管理、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等,规范开展工作。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推进项目建设、管理一体化。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管护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调动受益主体管护积极性,确保建成的工程设施正常运行。将工程建后管护落实情况纳入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范围。通过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和考核评价制度,促进参建单位按照规范和标准实施项目;严格质量控制、巡查和监理工作,做到进度、质量并重。

四、区域布局和建设重点

(一)建设分区

依据《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略)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丹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丹棱县农业现代化专项规划》等规划文件,根据县域内各地气候类型、地形地貌、耕地等别、农业结构、种植业布局,综合考虑土地开发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资源禀赋和土地整治潜力分布状况等因素,将全县高标准农田打造为“北中南三区”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格局,并确定分区建设任务与重点。

三区:沿北部山区形成北部浅丘生态农业片区,提升农田生产生态功能,将单一的生产性农业向生产、生态、生活相结合的方向拓展,大力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绿色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有机结合,提升农田生态保护能力和耕地自然景观水平;县域中部依托良好地势条件进一步深化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趋势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形成以粮油现代产业为特色的中部平坝农业片区;县域南部依托近郊区位优势,结合平坝地形地貌特色 (略) 现代农业片区。

图4-1 丹棱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空间分布图

(二)北部浅丘生态农业片区

本区域将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灌溉保证率、防治水土流失作为此区域的建设重点内容,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形成良性循环开放的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层次农业体系。

1.基本情况

位于丹棱县北部, (略) 东坡区, (略) ,涵盖张场镇、顺龙乡。本区域以中低山地为主,主要发展粮油产业,耕地平整度不高,地块相对较小,田坎防护水平不高。区域内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1.*亩,占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总面积的40.80%。

本区域涉及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项目,主要涉及张场镇东部。

2.建设重点

针对低山区耕地平整度不高,地块相对较小,田坎防护水平不高、土壤肥力不够、水土流失易发等粮食生产主要制约因素,重点保护耕作层、改良土壤、提高梯田 (略) 通达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围绕稳固提升水稻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亩均粮食产能达到800公斤。

(1)田块整治

优化高标准农田空间布局,提高田块格田化程度。修建条田为主,归并田块,调整田型,形成“田网”。结合当地地形、机耕需求和耕作便利度,因地制宜确定田块长度、宽度和坡降。建成后,耕作层厚度达到20cm以上。

(2)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建设工程,治理土壤酸化;建设秸秆还田和农家肥积造设施,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施用石灰质物质等土壤调理剂,改良黄壤酸化问题;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0g/kg以上,耕层土壤pH值保持在5.5-7.5,耕地质量等级宜达到3.5等以上。

(3)灌溉排水

配套小型水源工程,完善农田灌溉排水设施,理顺坡面水系,提高拦蓄和排泄坡面径流能力;配套小型水源工程,加强雨水集蓄利用,开展沟渠清淤整治;实施生态化灌溉与排水工程;发展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配套输配电设施,满足生产和管理需要。水稻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0%,水稻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旱作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5~10年一遇。

(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进一步优 (略) 布局,优先改造利 (略) 。重点整治农村机耕道、田 (略) ,形 (略) 网,配套农机下田通道,提高农田通达度、农机作业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路网的建设应满足农业生产作业需要和农业机械化的要求, (略) 的路面宽度宜为3~4m, (略) 面宽度宜为2.5m,一般采用泥结碎石、砂石 (略) 面;合 (略) (略) 网密度,形成宜 (略) 网,促进田间生产作业效率的提高和耕作成本的降低。建设中应尽 (略) 占地面积,与沟渠结合布置,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 (略) 通达率达到100%。

(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耕地土壤侵蚀治理为重点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合理修筑沟道治理、坡面防护等设施,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不低于90%。

(6) (略)

田块、沟渠、道路等工程结 (略) 建设,与村庄环境相协调。兼顾生态和景观要求,结合立地条件、水源条件、交通状况 (略) 树种。

(三)中部平坝农业片区

依托良好的区域地势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围绕稳固提升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亩均粮食产能达到750公斤。针对此区域梯田台位明显、田块高差较大、田块面积小的特点,改造坡耕地、完善灌溉渠系,开展地力培肥,实施缓坡梯田,形成梯田化布局。以水稻、油菜为主导产业布局粮食生产功能区,推动粮经复合高效生态农业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技术园区。

1.基本情况

位于丹棱县中部, (略) 洪雅县,涵盖仁美镇、齐乐镇。本区域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略有起伏,耕地相对集中连片,以发展粮油产业为主。区域内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1.*亩,占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总面积的48.16%。

本区域涉及新建高标田项目及改造提升高标田项目,主要涉及仁美镇北部与齐乐镇东部。

2.建设重点

以提升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行水平条田、集中连片建设,增强机械化水平为主,围绕稳固提升水稻、油菜籽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年亩均粮食产能达到900公斤。

(1)田块整治

整治坡耕地,提高梯田、梯地化程度;修筑梯田,沿等高线调整合并田块,根据坡度大小,采用坡改梯、坡改缓技术;田面宽度应便于机械化作业和田间管理,配套坡面防护设施;梯田化率达90%以上,耕地耕作层厚度达到20cm以上。

(2)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建设工程,治理土壤酸化;建设秸秆还田和农家肥积造设施,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施用石灰质物质等土壤调理剂,改良黄壤酸化问题;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0g/kg以上,耕层土壤pH值保持在5.5-7.5,耕地质量等级宜达到4.5等以上。

(3)灌溉排水

开展中小灌区灌排设施建设与维修,挖掘现有水利工程潜力,辅以塘坝、排灌站、雨水集蓄工程等小型水源工程建设,重点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和水利建设;发展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配套输配电设施,满足生产和管理需要。水稻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0%,水稻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旱作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5~10年一遇。

(4) (略)

(略) 通达度为主要目的,根据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运输及农机作业要求,修整和 (略) 、 (略) ,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坡道、桥涵、错车点和末端掉头点等附属设施;适度建设生 (略) , (略) 面及附属设施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略) 面宽度宜为3m, (略) 面宽度宜为1~2m。建成后, (略) 通达率达到90%,以方便农业机械化生产和田间人工作业。

(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耕地土壤侵蚀治理为重点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合理修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和坡面防护等设施,提高水土保持和防洪能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不低于90%。

(四) (略) 农业片区

本区域依托近郊优势, (略) 农业片区,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 (略) 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布局农业融合发展区,重点推进农商文旅体养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生态价值转化。

1.基本情况

位于丹棱县南部,南邻夹江县,涵盖杨场镇。本区域以平坝地形为主,旱地水田分布相对均匀,重点以稻米为主导产业。区域内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0.*亩,占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总面积的11.04%。

本区域涉及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主要涉及杨场镇中部。

2.建设重点

针对田块较分散等粮食生产主要制约因素,以提升 (略) 、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优化梯田布局,提升耕地生产力, (略) 通达率为主,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年亩均粮食产能达到750公斤。

(1)田块整治

整治坡耕地,提高梯田、梯地化程度;沿等高线调整合并田块,根据坡度大小,采用坡改梯、坡改缓技术;梯田化率宜达到90%以上,耕地耕作层厚度达到20cm以上。

(2)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建设工程,治理土壤酸化;建设秸秆还田和农家肥积造设施,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施用石灰质物质等土壤调理剂,改良黄壤酸化问题;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0g/kg以上,耕层土壤pH值保持在5.5-7.5,耕地质量等级宜达到4.5等以上。

(3)灌溉排水

开展中小灌区灌排设施建设与维修,挖掘现有水利工程潜力,辅以塘坝、排灌站、雨水集蓄工程等小型水源工程建设,重点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和水利建设;发展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配套输配电设施,满足生产和管理需要。水稻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0%,水稻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旱作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5~10年一遇。

(4) (略)

(略) 通达度为主要目的,根据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运输及农机作业要求,修整和 (略) 、 (略) ,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坡道、桥涵、错车点和末端掉头点等附属设施;适度建设生 (略) , (略) 面及附属设施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略) 面宽度宜为3~3.5m, (略) 面宽度宜为2m。建成后, (略) 通达率不低于90%,以方便农业机械化生产和田间人工作业。

(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着重控制田间水土流失,保护田间基础设施。开展坡耕地土壤侵蚀治理,合理修筑坡面防护、沟道治理等设施,增强水土保持能力,提高地质灾害治理与防范能力。完善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推行土壤改良、生态沟渠和生 (略) 等工程措施,打造集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景观改善为一体的高标准绿色农田;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不低于90%。

(五)重点工程

以高标准农田现代化发展为导向,以三区为重点区域,集聚要素资源,推进示范区建设。树立高标准农田现代化建设标杆,筑牢粮食生产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可持续发展根基。

1.绿色农田示范工程

以“三网”配套、生态修复、中央循环、质量提升、环境保护“五大工程”为重点,大力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绿色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有机结合,提升农田生态保护能力和耕地自然景观水平,打造集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景观改善为一体的高标准绿色农田。

计划在中部平坝农业片区建成绿色农田示范区1个,以现代化粮油作物为特色,结合粮油种植业,结合仁美镇、齐乐镇及周边乡镇现状产业情况, (略) 需求为导向,初步围绕粮油、蔬菜种植等产业组团,提升农田生产生态功能,大力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绿色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提升农田耕地地力。规划在近期(2021-2025年)完成。

2.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工程

(1)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

综合考虑土壤类型、土地利用、耕地质量、管理水平等因素,科学布设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监测点密度一般3.*亩左右建设1个),开展农田生产条件、土壤墒情、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农业投入品、作物产量、农田设施管护等监测。建立集图形、属性为一体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成果管理信息系统。

计划在 (略) 农业区建成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个;综合土壤类型、土地利用、耕地质量等因素,科学布局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开展农业生产条件、土壤主要理化形状、作物产量、农田设施管护等监测。着重农田地力提升工程,以土壤改良、土壤培肥、障碍土层消除工程为重点,大力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工程建设。建立集图形、属性为一体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成果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在远期(2026-2030年)完成。

(2)土壤地力培肥示范点

重点在丘陵、山区等区域选择土壤肥力较弱农田,开展耕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依据《石灰质改良酸性土壤技术规范》,通过施用农用石灰质物质等土壤调理剂,提升土壤pH值。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还田、秸秆还田、粮豆轮(间、套)作、农牧结合等措施,改良培肥土壤。

计划在北部浅丘生态农业片区建成土壤地力培肥示范点1个。结合乡镇现状产业情况,选择部分区域集中开展土壤地力培肥建设示范,提升农田生产功能;以“三网”配套、生态修复、种养循环、质量提升、环境保护“五大工程”为重点,围绕土壤改良、土壤培肥工程建设,大力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绿色农业发展,提升农田生态保护能力。规划在近期(2021-2025年)完成。

3.数字农田示范工程

在平原、丘陵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开展数字农田示范建设,推动农田建设、生产、管护相融合,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重点 (略) 、大数据、 (略) 、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田建设、生产、管护中的应用。配套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点,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农田建设和管理测控系统,对工程建后管护和农田利用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实行农田灌溉排水等田间智能作业,提升生产精准化、智慧化水平。

计划在中部平坝农业区建成数字农田示范区1个,围绕土地管理工程建设,开展数字农田示范建设、推动农田建设、生产、管护相融合、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 (略) 、大数据、智能监测等信息技术在农田建设、生产、管护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中的应用,加强土地权属管理、耕地质量评价监测、建后管护措施。规划在远期(2026-2030年)完成。

4.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科学确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目标,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积极引导农户、农业企业、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参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以提灌和井灌为主要灌溉方式、现代化水平和土地流转率较高的水稻区,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积极引进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到2030年,计划在全域完成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面积0.*亩,主要涉及仁美镇光明村。规划在近期(2021-2025年)完成。

(六)实施任务分解

1.乡镇任务安排

根据四川省下达丹棱县的高标准农田十年规划建设任务,衔接国土“三调”成果,基于高标田新建与改造潜力区、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等基础因素,兼顾耕地资源、粮食产量、水利发展、耕地有效灌溉面积等其他因素,合理确定规划期内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及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

2021-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区覆盖丹棱县行政区内4个乡镇、19个行政村,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共2.*亩(其中新建0.*亩,改造提升1.*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共0.*亩。规划实施过程中,根据丹棱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变化情况、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评价结果等,可按照程序对未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实行动态调整。拟建设高标田空间分布情况见表4-1、图4-2、图4-3。

表4-1丹棱县2021-2030年拟建设高标田规模统计表

乡镇(街道)

行政村

新建面积(亩)

改造提升面积(亩)

高效节水灌溉

面积(亩)

仁美镇

光明村

752.93


400

桂香村


1182.92


金藏村


2390.42


双桥社区


642.41


里仁社区

250



五龙村

1191.33

2869.93


中山村


1400.22


小计

2194.26

8485.9

400

顺龙乡

官厅村


247.52


青云村


174.63


小计


422.15


杨场镇

古井村

450.55



金龙村

1531.17



金牛社区

245.81



朱沟村

217.03



小计

2444.56



张场镇

大田坎村

1900



河湾村

606.84

897.35


金峡村


1080.53


锁江社区


2799.78


万年村


685.81


文武村


1748.6


小计

2506.84

7212.07


总计

7145.66

*.12

400

图4-2丹棱县2021-2030年拟建设高标准农田空间分布图

图4-3丹棱县2021-2030年拟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空间分布图

2.年度任务安排

通过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收集村民关于本村及本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并根据相应年度资金安排进行项目调整,规划出下列高标准农田年度建设计划。按照“逐步推进、保质保量”原则,统一组织项目实施,全面统筹推进整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工程。

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原则上选择已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稳定种植粮食作物、区位条件好、改造后增产增收效益明显、土地流转率较高、群众积极性高的建设区域;对于已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水毁等自然损毁较严重的建设区域,可纳入改造提升任务。在具有灌溉条件的旱作农业区和现代化水平及土地流转率较高的水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优先选择具有灌溉条件的旱作农业区,以提灌和井灌为主要灌溉方式、现代化水平和土地流转率较高的水稻区。

(1)2021年项目规划(已实施)

2021年规划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张场镇(大田坎村)、仁美镇(里仁社区、光明村)。建设内容:新建3.0米宽机耕道768米,整治3.0米宽机耕道166米,新建2.0 (略) 3656米,新建机耕道错车道3处、回车场2处, (略) 错车道23处、回车场8处;灌溉与排水工程衬砌沟渠6815米,新建泵房1座;新建主干管1213米、支干管1152米、支管6515米,给水栓189处,跨沟套管29处,穿路套管10处,闸阀箱76个,闸阀151个。田型调整82.5亩;地力培肥2700亩。

(2)2022年项目规划(已实施)

2022年规划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仁美镇(五龙村)、张场镇(河湾村)。建设内容:整治 (略) 1064米; (略) 附属设施36处。整治排灌渠4144米;配套渠系建筑物138处,其他水利措施8处。建设耕地质量监测调查采样点位5个。土地平整252亩。地力培肥面积1000亩。

(3)2023年项目规划

2023年规划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张场镇(河湾村、金峡村、文武村)、仁美镇(金藏村)。建设内容:整 (略) 7615米, (略) 附属设施93处;整治排灌渠*米,配套渠系建筑物981处,其他水利措施20处;进行土地平整1049亩;土壤培肥面积5000亩(其中:土地平整所在区域1049亩,购买商品有机肥;其余3951亩通过科技培训,引导项目区种植户自行开展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措施进行土壤培肥);确定耕地质量监测调查采样点位8个,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建成后,开展地理坐标、耕地立地条件、土壤自然属性、土壤健康、田间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等调查,采集土样化验养分含量,反映项目区耕地质量变化状况。

(4)2024年项目规划

2024年规划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杨场镇(金龙村、古井村、金牛社区)。建设内容:整治2.5 (略) 1公里;新建100m3蓄水池2口;整治排灌渠3公里;整治田块1100亩;土壤培肥1600亩。

(5)2025年项目规划

2025年规划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改造提升0.*亩,投资金额*元,其中新建工程投资*元,改造提升工程投资*元。建设地点涉及仁美镇(五龙村、光明村)、张场镇(河湾村)。建设内容:整治3.5 (略) 1公里;整治2.0 (略) 1公里;整治2.5 (略) 1公里;新建100m3蓄水池4口;整治排灌渠6公里;整治田块700亩;土壤培肥2500亩。

(6)2026年项目规划

2026年规划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杨场镇(金龙村、金牛社区、朱沟村)。建设内容:整治2.0 (略) 1公里;整治2.5 (略) 1.2公里;新建100m3蓄水池2口;整治排灌渠3公里;整治田块300亩;土壤培肥800亩。

(7)2028年项目规划

2028年规划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顺龙乡(官厅村、青云村)。建设内容:整治2.0 (略) 0.5公里;新建100m3蓄水池1口;整治排灌渠1公里;整治田块100亩;土壤培肥400亩。

(8)2029年项目规划

2029年规划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张场镇(锁江社区、万年村)。建设内容:整治2.5 (略) 2公里;新建100m3蓄水池4口;整治排灌渠8公里;整治田块1000亩;土壤培肥3500亩。

(9)2030年项目规划

2030年规划改造提升0.43高标准农田万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仁美镇(桂香村、金藏村、双桥社区、中山村)。建设内容:整治2.5 (略) 2公里;新建100m3蓄水池3口;整治排灌渠5公里;整治田块1000亩;土壤培肥3000亩。

具体实施年度及项目储备安排见附表1、图4-4、图4-5。

图4-4丹棱县2021-2030年拟新建高标准农田分年度任务图

图4-5丹棱县2021-2030年拟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分年度任务图

五、典型设计

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2022)、四川省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技术规程(DB51T1386-2011)、四川省粮田建设等级标准(DB51T846-2008)、《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DB51/1872-2014)等规定及丹棱县近几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内容,合理确定田块整治、高效节水灌溉、山坪塘设计、蓄水池设计、道路设计、科技推广等相关任务工程要求及内容,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参考示范。

(一)田块整治

耕作田块是由田间末级固定沟、渠、路、田坎等围成的,满足农业作业需要的基本耕作单元。应因地制宜进行耕作田块布置,合理规划,提高田块归并程度,实现耕作田块相对集中。耕作田块的长度和宽度应根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灌溉与排水效率等因素确定,并充分考虑水蚀、风蚀。

(1)格田整理

1.田块调型

项目区属于浅丘地形,土层厚度在0.3~0.6m,耕作熟土厚0.25m。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将项目区400亩集中连片的原有大小不等、高低不平、田型极不规则,且难以实现自流灌、排和机械化耕种收割的田块,通过挖高填低田型调整等措施实施后,合并成2亩以上的大田块,新建的田间主干道与乡村机耕道纵横相连, (略) ,水利设施配套实施后达到每块农田能直接灌、排, (略) 直,建设机械化耕种收获方便的高标准农田。

2.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

土地平整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很多,其计算方法的选用与地形情况、测量精度和平整度有很大关系。本设计用田间推土工程量的计算方法。

①田块内平整

其主要计算方法有散点法和截面法,对丘陵坡地地形变化坡度较大区域采用截面法计算。结合本项目特点,采用散点法计算田间推移工程量。

田块内平整土方量计算,首先对平整区按地形、地类分区,划分若干单元,尽量保证各单元挖填平衡;其次,在每一平整单元内,依照项目区实测1:1000地形图,分别量算单元内沟、渠、坑塘及各地类面积,统计相应高程;第三,按面积对各地类高程加权平均,计算单元区平整高程;第四,根据单元平整高程对单元区各地类面积结合地面坡降计算平整工程量。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依照项目区实测1:1000地形图,分别量算田块内沟、渠、坑塘及各地类面积,统计相应高程。为简化计算,分别选取三个有代表性的高程点,按照各自所代表面积进行加权平均,得出田块参照整理高程。计算公式为:

式中:Lc——田块参照整理高程,m;

Li——各典型地类代表高程,m;

Ai——各典型地类所占面积,m2

其次,结合现状地形,确定各田块田面整理坡降,考虑到项目区地形条件,田面整理坡降不宜大于1/1000。由于田块面积较小,可忽略田面坡降对平整土方量的影响,按参照整理高程作为平整后的田面高程。

第三,按照预先确定的田块设计原则,对各田块进行平整,推高填低,保证各田块单元挖填平衡。土方工程量仅计挖方(或填方)。计算公式为:

Ai×(Li-Lc),Li≥Lc

式中:V——田块平整土方量,m3。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最后累计计算各单元平整工程量。

②田间土方调配

项目区内田块内部平整是田块内找平,不存在田块之间的土方转移。对区内个别田块需要调入调出土方的,调土运距按加权平均统一取1km。

3.田埂

典型田埂:田埂设计坎高为0.6~1.2m,具体尺寸根据不同坡度而定。坎顶宽60cm和80cm两种,坎顶现浇10cm (略) 面,*@*00的双向钢筋,田埂两面采用120mm厚M7.5条石,坡比为1:0.25,田埂基础采用M7.5浆砌预制C20砼块(详见设计图),预制C20砼块规格为25cm*25cm*75cm,田埂基础必须置于坚硬的基岩或土质上,从而保证田埂稳定,不垮塌。施工中,应根据需要对较高的田埂下游临水面水平间隔2.5m设置一处泄水孔,每间隔10m设置一处1cm沥青收缩缝。

一般田埂:石坎设计坎高为原田高度,具体尺寸根据不同坡度而定。坎顶宽根据原田埂宽,田面上游临水面采用120mm厚M7.5条石,坡比为1:0.25,田面下游临水面保持原状(详见设计图),田埂基础采用浆砌预制C20砼块,C20砼块规格为25cm*25cm*75cm,田埂基础必须置于坚硬的基岩或土质上,从而保证石坎稳定,不坍塌。

田埂布局: (略) 适当位置上建典型田埂,在相邻高度大的情况下建一般田埂。

4.表土剥离及回填

将项目建设区域熟化土层25cm厚的表土搬运到附近场地放置,待建设完成后,将熟化土壤进行复原,能有效的保护地表熟土资源不流失,不浪费,保证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

5.坡改梯设计

旱地坡改梯设计主要依据地形、坡度、土层厚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项目区地处丘陵,坡改梯区域的坡度为6°~25°,主要以耕作方便、埂坎稳定为原则。按生态要求,选择项目区内土质埂坎。根据原地面坡度,土埂高度H设计为1.0~1.5m,土埂边坡选用1:0.5;田块的长度就地势而定,约为50~200m,各田块宽度视坡度而定,梯田6°-10°每隔1.2m高程设置一排土埂,10°~15°每隔1.5m设置一排土埂,15°~20°每隔1.7m设置一排土埂,20°~25°每隔2m设置一排土埂。土埂高出台面为0.2m,在清好埂基的基础上,逐层上土加夯,每层约0.2m,夯实后约为0.15m,每层上土之前对夯实面要挖毛增强结合,土埂外侧用人工拍打土埂,拍打成设计坡度。

图5-1典型梯田平整后断面设计示意图

图中:B-田面净宽;

Bn-土埂宽;

Bm-田面毛宽;

在修筑田坎时,土中不能夹有树根、砾石、草皮等杂物且修筑时应分层夯实。

对于表层熟土,可采用逐台下移法,即整个坡面梯田从下向上修,现将最下面一台梯田修平,不保留表土;将第二台拟修梯田田面的表土取起,推到第一台田面上,均匀铺好;第二台梯田修平后,将第三台拟修梯田田面的表土取出,推到第二台田面上,均匀铺好,如此逐台进行,直到各台修平。

(2)新建沟渠道设计

1.渠道纵断面设计

1)设计原则

本次对现状土渠或现状已衬砌渠道进行拆除重建,纵断面已相对稳定,这个纵断面,就是所有田间渠道或排洪渠道的实测纵比降,这是渠道在流量变幅不大的情况下,多年运行冲淤平衡的结果。考虑到渠段两端的田块的因素,因此该比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重复性,即当外界改变该比降时冲淤平衡的趋势将抵制这种变化,并将其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因此整治设计时的渠段比降,原则上采用实测比降,局部地方挖填个别渠段成平坡,实测比降是反坡的作相应调整。

纵断面设计原则是:

①不改变现有用水体系,结合原渠道断面,利用现有进出口高程调整明渠比降,尽量保留和利用原有完好的建筑物作横、纵断面设计;

②尽量少占耕地;

③尽量利用原渠道,挖填平衡,减少工程量,节约投资。

2)进出口水位的确定

渠段的进出口渠底高程均采用现状渠道的底板高程或测量的实测高程,综合考虑渠道挖填平衡来分段控制。

根据以上原则,本工程沟渠的纵断面比降为1/12-1/2000的区间范围,每条渠道的纵比降以渠道纵断面设计图纸为准,进出口高程的控制以现状衬砌渠道或土渠的底板高程进行控制,故进出口水位、底板高程以纵断面设计图纸为准。

2.渠道横断面设计

1)渠道横断面比较

(略) 丹棱县农田水利建设实践经验和当地建材实际情况,设计选用两个方案进行比较:①现浇C20砼三面防渗衬砌方案(梯形断面);②边墙采用M7.5浆砌卵石衬砌、底板采用现浇C20砼方案(梯形断面);③边墙采用M7.5浆砌砖衬砌、底板采用现浇C20砼方案(矩形断面)。通过对典型段渠道工程单位长度的工程量、投资以及施工难度、防渗效果、工程使用年限等方面比较择优选用。渠道防渗衬砌技术方案比较情况详见下表。

表5-1 渠道衬砌技术方案比较表(0.4*0.5m每延米)

项 目

M7.5浆砌砖边墙+现浇C20砼底板衬砌方案

C20砼衬砌方案

1、结构尺寸

40×50cm

40×50cm

边坡厚度(cm)

24

15

渠底厚度(cm)

10

15

2、主要工程量



土石开挖(m3)

0.15

0.13

土石回填(m3)

0.08

0.10

M10浆砌卵石(m3)

0.11


C20砼(m3)

0.037

0.28

3、单位长造价(元)

75.65

154.25

4、施工难度

简单

相对复杂

5、防渗效果﹡

较好

6、使用年限﹡

整体性、耐久性较好

整体性、耐久性好

使用年限25~40年

使用年限25~40年

使用年限25~40年

使用年限25~40年

表5-2渠道衬砌技术方案比较表(0.8*0.9m每延米)

项 目

M7.5浆砌卵石边墙+现浇C20砼底板衬砌方案

C20砼衬砌方案

1、结构尺寸

80×90cm

80×90cm

边坡厚度(cm)

20

15

渠底厚度(cm)

10

15

2、主要工程量



土石开挖(m3)

0.26

0.25

土石回填(m3)

0.15

0.18

M10浆砌卵石(m3)

0.22


C20砼(m3)

0.037

0.35

3、单位长造价(元)

145.25

255.35

4、施工难度

简单

相对复杂

5、防渗效果﹡

较好

6、使用年限﹡

整体性、耐久性较好

整体性、耐久性好

使用年限25~40年

使用年限25~40年

使用年限25~40年

使用年限25~40年

注:见《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 T *-2010)

通过上述方案比较可知,40×50cm渠道断面采用M7.5浆砌砖边墙+现浇C20砼底板衬砌方案比现浇C20砼衬砌方案单位长造价便宜*;80×90cm渠道断面采用M7.5浆砌卵石边墙+现浇C20砼底板衬砌方案比现浇C20砼衬砌方案单位造价便宜*,考虑到当地材料及渠道在整体性、耐久性和防渗效果等方面都差不多,且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砖砌及卵石浆砌比较方便,同时项目区在该项目前已实施很多类似渠道,项目很好,生态效益佳,故对项目区中新建及整治渠道高度>60cm时选用M7.5浆砌卵石边墙+现浇C20砼底板衬砌方案;渠道高度≤60cm时选用M7.5浆砌砖边墙+现浇C20砼底板衬砌方案。

2)渠道横断面设计

①设计原则

保证设计输水能力,边坡稳定和水流安全通畅;

渠道各分段之间以及重要建筑物上、下游水面平顺衔接;

尽量使设计断面与原断面相吻合,以减少挖填方量,对断面大于设计断面在不影响渠道顺直情况下采取不回填;

渠道在各级流量运行时,满足不冲不淤,占地少,工程量小,施工运行和管理方便的原则。

②边坡系数

参照运行多年渠道稳定的边坡系数情况确定渠道设计边坡系数。本项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过水断面采用m=0~1.5。

新建及整治渠道高度>0.6m时,采用梯形过水断面,底板采用C20砼衬砌10cm,边墙采用M7.5浆砌卵石衬砌,衬砌厚度根据渠道高度及边坡确定,高度≤0.6m时,采用矩形过水断面,底板采用C20砼衬砌10cm,边墙采用M7.5浆砌砖衬砌24cm。

图5-2梯形渠道设计图

图5-3梯形渠道设计图

(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

(1)设计标准

灌溉模数按照灌水定额、作物种植面积和灌水延续时间用下式计算:

式中:q为净灌溉模数(m3/s·万亩);

α为作物种植比例(%),种植作物为水稻;

m为作物灌水定额(m3/亩),取水稻日需水量90mm/m2

T为灌水周期(天),根据日常操作经验15天;

t为灌水小时数,取22小时。

计算得:q=0.76(m3/s·万亩)。

灌溉水利用系数0.9025,取田间水利用系数0.95, (略) 利用系数0.95,灌溉模数为0.84(m3/s·万亩)。

故系统设计流量Q=0.84*0.06=0.0504m3/s·。

管网形式采用梳齿型 (略) ,管网布置如下图:

图5- (略) 布置图

(2)系统工作制度

本工程采用干管续灌,支管及出水口轮灌的工作制度。分为6个轮灌组。支管1为轮灌组1,支管2为轮灌组2,支管3为轮灌组3,支管4为轮灌组4,支管5为轮灌组5,支管6为轮灌组6。

系统总流量Q=0.0504m3/s=181.44(m3/s)

干管流量=系统总流量=181.44(m3/s)

支管流量=系统流量/轮灌组支管条数=181.44(m3/s)/1=181.44(m3/s)

各个灌溉组的放水孔设计流量如下表:

表5-3 孔口设计流量表

轮罐组

支管编号

长度(m)

孔口数量(个)

管道流量(m3/h)

孔口设计流量(m3/h)

1

330

5

181.44

36.29

2

610

11

181.44

16.49

3

630

11

181.44

16.49

4

720

13

181.44

13.96

5

350

6

181.44

30.24

6

520

9

181.44

20.16

(3)管材、管径确定

1)本次管材拟采用PE管;

2)管径 (略) 水力计算

①管道管径计算

干管和支管管径采用经济管径计算公式初选,最后经水力计算校核确定。采用的经济管径公式如下:

式中:D—经济管径(mm);Q—流量(m3/h);V—经济流速(m/s),V=1.45m/s;经计算,支管管道选用管径见下表:

表5-4支管管径选用表

支管编号

长度(m)

管道流量(m3/h)

计算直径(mm)

选用直径(mm)

1

330

181.44

210.67

225

2

610

181.44

210.67

225

3

630

181.44

210.67

225

4

720

181.44

210.67

225

5

350

181.44

210.67

225

6

520

181.44

210.67

225

②孔口计算

按经济流速法计算孔口管径,孔口管径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5-5孔口管径选用表

给水栓序号

孔口设计流量(m3/h)

经济流速法(mm)

选用直径(mm)

01

36.29

94.22

110

...

36.29

94.22

110

06

16.49

63.51

110

...

16.49

63.51

110

28

13.96

58.44

110

...

13.96

58.44

110

41

30.24

86.01

110

...

30.24

86.01

110

47

20.16

70.22

110

...

20.16

70.22

110

55

20.16

70.22

110

(4)管道水利计算与水泵选型

根据最不利原则,取干管-支管4计算;

计算各PE管灌溉渠道的沿程水头损失h?及局部水头损失hζ,可计算出各灌溉管道的总水头损失h。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h?=fLQm/db:

式中:h?-管道沿程水头损失(m);

f-摩擦系数,查表取0.948×105;

L-管道长度(m);

Q-流量(m3/s);

m-流量指数,查表取1.77;

d-管道内径(mm),d=203.4;

b-管径指数,查表取4.77。

hj=ξV2/2g:

式中:hj-管道局部水头损失(m);

ξ-管道局部阻力系数,查表取1.5;

V-管道流速(m/s);

g-重力加速度(m/s2),取9.8;

表5-6管道灌溉最不利情况水头损失汇总表

工程名称

管道长度

(m)

沿程水头损失

h?(m)

局部水头损失

hj(m)

总水头损失

h(m)

Q毛

(m3/h)

干管

720

6.63

0.16

6.79

181.44

支管4

720

6.63

0.16

6.79

181.44

合计

1440

13.26

0.32

13.58

/

泵站的设计水位为469.40m,灌溉区域田面最高点为474.90m, (略) 系统水头损失最大为13.58米。

水泵输水灌溉所需总扬程为:

H=5.5+13.58=19.08m,取设计扬程20m。

综上所述,采用一体化泵站,设计流量200m3/h设计扬程20m,装机功率45kw。


图5-5一体化泵站设计图

(5)其它

(略) 首部安装压力 (略) 工作状况。在水泵进口处安装逆止阀防止 (略) 水头回灌,引起水泵倒转。封闭式系统支管首部设置控制闸阀控制各支管运行,闸阀处应砌筑阀门井保护。防止支管控制阀启闭过快,致使管内产生水锤引起爆管,支管的阀门启闭时间在10s以上,即防止水锤的产生。

(三)山坪塘设计

(1)坝体稳定性复核

对挡土墙进行抗滑稳定验算,抗滑移稳定安全系数K按下式计算并满足:

≥1.3

式中:

f—摩擦系数,取0.4;

E—土压力,

其中:

γ—浆砌石容重,取2.4t/m3

Η—墙高

φ—内摩擦角,一般取25o~35o,取25o;

各山坪塘挡土墙抗滑稳定系数须大于1.30,设计结果能保证其稳定性。

堤顶:清除坝面树、树根及腐质物(不少于20cm),坝顶两边采用60cm×30cm浆砌条石坝缘,并做成中间高两边低利于自然排水。山坪塘整治设计坝顶宽度视实际情况确定。

坝面清理:清除坝面树、树根及腐质物(不少于20cm),开挖清除穴洞及松动坝料并夯实回填;岸坡开挖时,清除表面的覆盖物,并使利用的基岩面平整,坡度要符合技术要求。

渗漏治理:采用开挖截水槽,用防渗料回填并压实,将砂砾层截断,并在坝体底部安置0.9m×1.2m干砌条石。截水槽上下分别与防渗体及基岩连接。坝体层间渗漏的及坝体散漏的,开挖截水槽,用防渗料回填并压实,并用防渗料填筑上游水平铺盖与土坝防渗体连接,坝体底部。

内坡治理:内坡基础采用M7.5浆砌条石0.9m×0.9m,护坡采用0.6m宽M7.5浆砌Mu30条石。前坝坡比1:0.3,后坝坡比1:1.5。

2、溢洪道溢流能力复核

根据小流域设计洪水流量计算公式:

Qm=0.278aiF;

其中:

Qm--设计洪水流量,m3/s;

a--洪峰径流系数,等于形成洪峰的净雨量与降雨量之比值;

i--平均降雨强度,mm/h,由典型降雨量除以降雨时间求得;

F--流域集雨面积,km2

根据以上的计算公式,选取参数,计算各山坪塘的洪峰流量:

由于缺乏实测资料,根据经验,洪峰径流系数a暂取为0.96;

根据水文资料调查,项目区24小时最大降雨量为174.4mm;

则年最大24小时的平均降雨强度为i=174.4/24=7.27mm/h;

将以上各参数代入公式计算Qm。

计算溢洪道的泄洪能力,山坪塘溢洪道的流量的计算采用公式q=mb

式中:

m--流量系数,对于宽顶堰,根据水力学,取为0.38;

b--溢洪道宽度;

H--堰顶水头,取0.2;

将以上各个参数代入流量计算公式得q。

溢洪道排水流量q须大于设计洪水流量Qm,项目区溢洪道设计断面尺寸才能满足泄洪要求。

项目区设计溢洪堰采用30cm厚M7.5浆砌24砖,直径2m~4m,底板采用30cm厚M7.5浆砌块石,安装Φ200铸铁管和Φ200防盗闸阀。

放水设备:放水设备采用涵卧管,根据现有山坪塘放水流量大小及规格,涵管断面采用Φ400钢筋砼混凝土放水管或者Φ600钢筋砼混凝土放水管。

山坪塘塘坝典型设计图如下:

图5-6山坪塘塘坝设计图

(四)蓄水池设计

项目区旱地主要分布在丘坡之上,对于单片耕地面积小,发展集中提灌和渠灌有一定困难的,当地旱地灌溉以兴建蓄水池为多。根据《四川省坡改梯工程技术规程》规定,旱地蓄水池保证每亩地有10m3左右的水量,年调节水量25m3左右。

主要设计参数按照下面的计算得出:

根据农业生产要求和蓄水池功能设置,蓄水池修建在有良好汇流面的坡面,并配套沉砂池、引排水渠等设施。

(1)蓄水池来水量分析

全年单位集水面积上可集水量按下式计算:

上式中:

W:保证率为P(本项目为75%)的年份单位集水面积全年可积水量,单位为m3/m2

Ep:某种材料(本项目为自然土坡)集流面的全年积流效率,用小数点表示,经查有关参考资料,本次计算Ep取0.3;

Rp:保证率为P的全年降雨量,单位mm,本项目取值为1184.2mm;

A:单位集水面积,m2

根据选用的上述参数,计算出:

W=0.335m3/m2

(2)蓄水池容积的确定:

式中:

V—蓄水容积,m3

W—全年供水量,m3

α—蓄水工程蒸发、渗漏损失系数,取0.05-0.1;

K—容积系数,半干旱地区,人畜饮水工程可取0.8-1.0,灌溉供水工程可取0.6-0.9;湿润、半湿润地区可取0.25-0.4。

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蓄水池用于灌溉供水,取K=0.7,α=0.05,集水面积控制在500m2左右,所以

=0.7×0.335×500/(1-0.05)=123.42m3

(2)蓄水池结构设计

①蓄水池池体

蓄水池平面几何构造为圆形,100m3蓄水池设计半径3.46m,池深3.0m,池墙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池墙砌筑20cm厚度,池底采用现浇C20钢筋砼,浇筑厚度20cm。池内设梯步底板为预制C20钢筋砼板,梯步采用C20现浇砼,池体地上部分设M7.5浆砌砖花格栏杆,设置铁栅栏门一扇。

②沉砂池

每口蓄水池进水口处设沉砂池1口,沉砂池长2m、宽1m、深1.1m,通过引水渠与蓄水池相连。沉砂池池底厚10cm,采用C20砼现浇;池墙采用M7.5浆砌标砖,墙体厚度24cm。

③引、排水渠

每口蓄水池沿汇水坡脚设一条30cm宽引水渠,同时,设一条30cm宽的排水沟,引、排水渠与周边渠系尽可能相连从而形成较完整的渠系。

表5-7新建蓄水池工程概况表

工程要素

其他

容积(m3)

半径(m)

池深(m)

沉砂池(m)

引水渠(m)

排水渠(m)

100

3.46

3

2×1×1.1

25

25


100m3蓄水池典型设计图如下:



图5-7 100立方米蓄水池设计图

(五)道路设计

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准,参照《 (略) 基施工技术规范》、《 (略) 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 (略) 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略) 面设计规范》进行设计。结合丹棱县发展和连通需求,统一布置便于后期沿线发展新型农业主体,有利于今后大面积机械化作业,并满足农业运输、农机通行及居民出行综合要求。可建设以下几 (略) , (略) 面宽度6m,路基宽度7m; (略) 面宽度为5m,路基宽度6m; (略) 面宽度为3.5m,路基宽度4.5m; (略) 面宽度为3m,路基宽度4m; (略) 面宽度为2m,路基宽度3m。

(1)路线平面设计

根据高标准农田建 (略) 工程建设的原则,结合实际地形、地貌、工程投资大小和技术标 (略) 线。设计时“因地制宜,充分利 (略) ”,少占耕地,采取大弯随弯,小弯取直, (略) 平面交叉处呈喇叭口形相接。

(略) 段:维持现有平面指标不变, (略) 加宽及硬化。 (略) 段:路线平面设计以“地形选线、地质选线、环保选线、安全选线”为原则,同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促进农商文旅深度融合,有利于今后大面积机械化作业”的原则。

全线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两要素组成,线形设计采用对称形、不对称形、S形、C形、卵形等曲线;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尽量与前后平面线形指标协调,较长直线的尽头不得设置小半径曲线,以及平纵低指标的重叠。道路在平面和纵面上由直线和曲线组成。在设计布置平曲线及竖曲线时,应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平纵面线形均应与地形、地物及周围环境相协调,平曲线半径一般不小于15m,特殊困难地段可不小于10m。当平曲线半径小于150m时,设置的超高和加宽应符合下表要求。

表5-8超高值和加宽值

平曲线半径(m)

150~105

105~70

70~55

55~40

40~30

30~20

20~15

15~10

超高值(%)

2

3

4

5

6

7

8

8

加宽值(m)

0.4

0.5

0.6

0.7

0.9

1.1

1.25

1.5

(2)路线纵断面设计

(略) 段:纵面设计基本维持原设计,部分纵面不合理段,仅做微调。

(略) 段:纵断面设计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旧路状况、桥涵、平交、管线、设计洪水位、土石方平衡、路基稳定等诸因素,合理采用坡率、坡长综合设计,力求指标均衡,凸凹曲线设置合理,视觉顺适。参照小交通 (略) 工程技术标准(*)第4.0.9要求,新线最大纵坡按5%控制。

竖曲线半径的选用,以满足驾驶人员视 (略) 容美观为宜,尽量选择满足视觉需要的值。当同向竖曲线间,特别是凹形竖曲线之间,如直线坡段不长,合并成单曲线或复曲线;反向竖曲线间宜插入一定长度(长度不宜小于3s行程)的直线坡段。坡道的最大纵坡不得大于5%,合成纵坡不得大于11%;施工中应注意前后纵坡的协调。

(3) (略) 面

(略) 现状有三种情况:一种 (略) 部 (略) 面、 (略) (略) 面;一种 (略) 路基宽度不足;一 (略) 基,是考虑到土地流转后产业发展需要而建设。 (略) 路基稳定层不好、路宽不足,后 (略) 基需要重新挖填平整后或换填。 (略) 基需 (略) 段,现场踏勘时征求了村社干群意见,一般就近(地)取土开挖回填, (略) 基边地表杂草或耕植土后分层填土压实,使之具有一定的密实度, (略) 基的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

按照《农业机 (略) 通用技术条件》、《 (略) 工程技术规范》、《 (略) 基设计规范》、《 (略) 基施工技术规范》等规范,选 (略) (略) 基设计,充 (略) 基,路基必须按技术规范充分压实, (略) 基强度,行车道均设在有足 (略) 基上,路基宽 (略) 面宽度要求。

表5-9 (略) 堤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

项目分类

路面底面

以下深度(m)

填料最小度

(CBR)(%)

压实度(%)

最大粒径(mm)

路床

填方

路基

0~0.3

5

≥94

<100

0.3~0.8

3

≥94

零填及挖方

路基

0~0.3

5

≥94

0.3~0.8

3

≥94

路堤

上路堤

0.8~1.5

3

≥93

<150

下路堤

1.5以下

2

≥90

本次设 (略) 主要用于连通项目区沿线地块,保障机械化作业同时兼具产业互联互通的纽带作用,完善生 (略) 的网状格局, (略) 基主要由水泥稳定碎 (略) 基组成,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再进行20cmC30混凝土硬化,届时可根据当地各自需求表面沥青混凝土硬化。

大 (略) 基宽度不能 (略) 面宽度要求,需要进行拓宽处理, (略) 基 (略) (略) 基组成, (略) 基压实后,采用调平层垫层,再进行表面硬化,路基 (略) 段可采用级配碎石局部换填,换填深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再铺筑级配碎石垫层。

(4)边坡

道路 (略) 肩,路基填方边坡为1:1,挖方边坡为1:1;路设置 (略) 肩。

(略) 基先剥离表土,清基至硬底土,用砂石 (略) 基等高, (略) 基一致,并用机械压实。土基填料宜选用不含腐 (略) 基填筑的材料进行填筑,土路基顶面压实度不低于90%。土基施工时应将种植土清除后压实,无软弹时方可进行土基填筑。施工时应注意加宽部 (略) 基的衔接处理。

在路基低洼地带,水流汇集区域及需 (略) 段时,设置涵桥,用素混凝土打底板,并以混凝土包裹涵桥。

(5)道路涵管

应设 (略) 面排水体系,及时有效 (略) 基范围内的地表水与地下水, (略) 基、路面稳定与行车安全。公路排水设施应与沿线农田水利设施有机结合, (略) 基、路面排水需要。

路基排水均采用简单的排水设施, (略) 基侧及需设置排 (略) 基侧设置底宽45cm,深45cm,两侧坡比为1:0.5的梯形土质边沟,在必要的位置设置涵洞排出边沟内的水。

本 (略) 过水涵采用涵管。涵管采用预埋C30钢筋砼商品预制刚性圆管涵,管涵1m/节,内径75cm。涵管埋置深度不小50cm,长度以干道宽度为准,一般每处设置涵管8m,涵管基础原土夯实,铺筑C15砼垫层基座30cm厚再安砌砼管,砼管间接缝或沉降缝周围采用M10砂浆包裹,两边及管顶粘土回填,分层对称夯实。管节配筋按纯弯板断面分析,采用双向配筋管壁设置内外圈两层钢筋,并根据管径大小区别配用不同等级的钢筋,管节配筋由裂缝控制设计。当管节填土厚度≤6m时,考虑荷载影响。当填土>6m时,荷载影响不计。涵管布设具体位置见施工图册附表。

选取6.0 (略) 以及3.5 (略) 典型设计图例如下:


图5-8 6.0 (略) 设计图

图5-9 3.5 (略) 设计图

(六)科技推广

项目区耕地长期施用化肥,有机肥施用不足,土壤板结酸化,有机质含量偏低,本次设计采用施用商品有机肥和酸性土壤调理剂为重点的培肥地力配套技术,进行地力提升。指导示范户施用商品有机肥和酸性土壤调理剂,达到土壤有机质增加,酸化板结的趋势减缓,让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良。同时,在项目区其他耕地上,通过宣传示范,积极引导项目区种植户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生产需要,投劳投资,自行开展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技术,逐步提高耕地持续生产能力,保护耕地质量,有效促进项目区生态农业发展。土壤改良中商品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由农业农村局技术指导和组织,通过政府采购程序购买,发放给地力提升对应项目区农户。

1.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包括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农家肥按*-*kg/hm2标准施用,厩肥要经堆制腐熟后才能施用;商品有机肥按3000-4500kg/hm2标准施用,商品有机肥应符合NY/T525-2021有机肥料有关要求。

2.实施秸秆还田

稻田生产的秸秆可以直接还田,也可以通过过腹、催腐后或堆沤后还田。其他作物的秸秆如油菜秆、麦秆也可直接或易地用于稻田。每年作物秸秆还田量不小4500kg/hm2(干重),并辅以氮肥施入,调整土壤C/N比。建设区秸秆还田覆盖率应达到50%以上。

3.种植绿肥、豆科作物

推广利用冬闲田轮作绿肥,或通过作物间作种植绿肥、豆科作物。

六、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

(一)强化工程建设管理

规范建设程序。省农业农村厅下达项目计划指标后,根据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任务实施情况和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情况,着实完善合理的农田建设投融资机制,增加农田建设投入规模,制定合理的建设管理、资金管理、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等。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相关要求,建立设计—施工—验收—建档—信息反馈为主要内容的工程管理体系,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公示制等制度,按照《招投标法》组织招投标工作,公开、公正地组织好招投标工作,严格执行招投标纪律,杜绝腐败滋生,选择具有资质等级、重信誉守合同的企业参与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把好工程建设质量的第一关。加强工程管理,实行项目建设监理制,进一步完善监理机制。监理单位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理,并承担监理责任,做好工程进度、工程投资、质量控制和施工安全,规范合同和信息管理,协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面的关系。工程监理单位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监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按照相关工程监理规范要求,对项目建设工程实施监督管理。

强化质量监督。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监管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一是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藏粮于地的总体需求,重点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科学施肥、合理轮作等措施,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因地制宜规划并开展科技攻关和试验示范,解决区域性土壤酸化、季节性干旱、水土养分流失、重金属污染等突出问题,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改善耕地质量环境,破解耕地质量建设难题。二是选择相应资质条件较好的单位承担项目勘察设计工作,在广泛调研和现场勘察基础上做好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严格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严格按照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程序确定责任人员,落实技术指导和监管人员,严明纪律。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组织施工,使用的原材料、中间产品、设施设备必须符合质量设计要求。三是项目建成后,依托布设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跟踪监测土壤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和土壤管理等技术参数,评价项目建设前后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确保建成后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稳步提升。四是建立“监理、业主代表、镇村组落实专人及第三方质量检测单位”,实行最严格的监督管理,自下而上,整体联动。监理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按规定做好监理记录,及时收集、整理、归档监理资料,对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督促整改并复查,做到层层把关,确保工程建设优质高效。五是规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考核评价制度,促进参建单位按照规范和标准实施项目,严格质量控制、巡查和监理工作,做到进度与质量并重。

严格竣工验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4号)文件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按照“谁审批、谁验收”的原则,单项工程验收、项目初验和项目竣工验收要将实体工程质量情况作为验收重点,加强对隐蔽工程建设的监督和验收,严禁不合格工程流入后续施工工序,确保工程全部达标。一是项目竣工后丹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初验,初验合格后,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应依照竣工验收条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分类总结,并附初验意见、竣工决算审计报告等。 (略) 农业农村局在收到项目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后,及时组织竣工验收,验收结果逐级上报,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开展年度和规划期内的整体考核和验收认定。验收结果应报四川省农业农村备案,对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落实工程建后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核发竣工验收合格证书,并向社会统一公示公告。二是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及时系统做好项目建设前通过调查整理形成的文字影像与图表资料、建设过程中的文件图表以及施工建设过程的技术及管理资料、竣工验收与后续管理资料、项目财务管理资料、其它具有保存价值的相关载体等档案的收集、整理、组卷和存档工作,实现档案资料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三是在开展建设前,详细查清建设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确保地类和面积准确,界址和权属清楚;建设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合理编制权属调整方案,有序推进土地归并,逐步解决耕地地块细碎化问题;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进行地类变更和重新确权登记发证,确保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位置明确、权属清晰、地类正确、面积准确,依法保障土地所有者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二)强化项目信息管理

以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有效衔接已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清查评估成果,规范新建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工作。依据现行技术标准,统一数据结构、文件格式、命名规则、汇交接口等数据要求,确保入库信息完整、上图地块精准,实现“底数清、位置准、情况明”。严格新建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审查,建立县级负责、市级审批、省级复核的工作机制,严禁新建高标准农田与已成高标准农田地块重叠,严禁在非耕地上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规划目标任务。及时系统做好项目建设前通过调查整理形成的文字影像与图表资料、建设过程中的文件图表以及施工建设过程的技术及管理资料、竣工验收与后续管理资料、项目财务管理资料、其它具有保存价值的相关载体等档案的收集、整理、组卷工作,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录入全国农田 (略) ,以全国农田 (略) 为基础,建立相应的高 (略) ,完善实时查询、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等功能,运用遥感监测等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动态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建设内容、资金投入、耕地质量等级变化和建后管护等基本情况。实现档案资料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三)强化建后管护利用

1.管护原则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设施纳入项目区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机制,实现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在强化政府责任的同时, (略) 场作用,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各类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管护。

明确主体、落实责任。按产权归属落实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管护责任,统筹考虑政府事权、资金来源、受益群体等因素,合理确定管护主体,保障管护经费。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设施类型,科学制定管护标准和规范,合理选择管护模式,有序推进管护体制改革。

建管并重、协同推进。按照“建管一体”的要求,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统一谋划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管护,建立健全有利于长期发挥效益的体制机制。

2.管护机制

农田项目初步验收合格后,由县农业农村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项目乡镇人民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办理资产交付手续,并将项目有关情况通报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1)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项目区要明确管护主体,建立工程管护制度,落实工程管护人员和管护责任,明确第一责任人和管护专人,量化责任目标,确保管护经费专款专用,提升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使用。成立管护领导小组,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

(2)坚持治理与管护并重,充分依靠农民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维护机制,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制度,用水管理制度,安全巡视监测制度。

(3)积极探索产权制度的改革,推行工程项目租赁、承包等责任制和项目完成后的业主制,发挥农发工程的长期效益。

(4)建立项目区耕地依法保护制度。农发项目区耕地不得擅自征用或转作他用,确因国家重点建设需要征用,须依法报经批准,实行占补平衡。

3.管护内容

(1)水利工程的管护。建立和健全农民用水户协会,落实工程管护责任主体。根据受益范围、受益对象和管理行业要求,用水户协会采取受益农户筹集资金、投工投劳和村民“一事一议”等形式,负责统一管护项目区内水利工程。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该项目水利工程由镇政府与村委会和用水户协会签订管护目标责任书,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把工程管护的责、权、利落实到协会,可以通过“一事一议”进行筹资、投劳。从而形成“自建、自管、自收、自发”的群众用水合作组织管理长效机制。坚持治理与管护并重,充分依靠农民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维护机制,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制度,用水管理制度,安全巡视监测制度。

(2) (略) 等工程设施由其所在项目村委会负责管护,统一管理,专人负责。 (略) 管护员的聘任由项目区镇政府、村委会负责,并同项目区各村、管护人员签订合同并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和上级检查,管护费采取村级事业发展资金支付,从而使管护工作进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4.管护责任

建后管护单位应该是村民委员会。过去一直强调谁受益、谁管护。这对于总的管护原则是对的,但如果受益只有部分群众,而管护工作全部由他们管理,人工、经费由他们负担,从实践来看是不太可行的。只有由村一级组织负责管理,受益群众参与,这样可弥补受益群众筹资负担过重、经费落实困难等不足。镇与村委会和群众签订管护目标责任书,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把高标准农田管护的责、权、利落实到个人,形成“自建、自管、自收、自发”的群众合作组织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民用水户协会,落实工程管护责任主体。根据受益范围和受益对象和管理行业要求,用水户协会采取受益农户筹集资金、投工投劳和村民“一事一议”等形式,负责统一管护项目区内各类工程。镇(街道)与村委会和用水户协会签订管护目标责任书,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把工程管护的责、权、利落实到协会,形成“自建、自管、自收、自发”的群众用水合作组织管理长效机制。

5.管护资金

管护经费来源有三方面,一是受益村(社区)按“一事一议”原则自筹资金、政府绩效考核进行奖补,实行民办公助或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中提取工程管护费用用于工程管护;二是由农村经济组织,或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高标准农田项目形成资产的维护费用。三是国家专项资金用于维护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成效。费用的收支须在所在村组公示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建后管护制度及管理体制改革。

6.管护措施

(1)建立健全管护制度。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按照“建管并重”、“谁受益,谁负责”、“以工程养工程”以及“市场手段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等原则进行运行管护,由农业农村局与项目镇(街道)、村签订管护责任书和管护协议,明确管护责任,建立健全各项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资金,建立管护和养护的长效机制。同时划定区域,设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永久性标志,明确规定不准非农业建设占用,不准弃耕撂荒,确保项目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2)坚持治理与管护并重。充分依靠农民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维护机制,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维修养护制度,用水管理制度,安全巡视监测制度。

(3)创新工程管护模式。根据工程规模、形式、受益范围等,因地制宜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一是专业服务队管理模式。适应农业农村新形势和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趋势,结合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发展高标准农田及其配套设施维修养护专业化服务队参与工程管护。二是农民合作组织管理模式。扶持引导项目区群众成立用水户协会、合作社、供水联合体等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负责对农村水利设施进行日常巡查、维护管理、费用收取和工程维修改造等,实现用水户的自主管理、自我服务。三是农户自管模式。对控制面积小、受益范围明确的高标准农田及其配套设施,由农户自主管理。四是物业化管理模式。跨行政村的高标准农田及其配套设施工程的管理维护,可由乡镇(街道)人民政府打捆招标,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工程调度和安全运行由原管理主体负责。五是公司化管理模式。对于能够实现盈利的水利工程、环境修复工程, (略) 场,实行公司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4) (略) 场主体。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既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是高标准农田及其配套 (略) 场主体。适应土地流转规模扩大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新形势,鼓励其作为“项目法人”开展项目建设与管理,推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一体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管理的农田水利工程,享受有关财政补助政策;依法获得的农田水利工程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受法律保护。

(5)成立管护组织,落实管护经费。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成后正常运转,项目成立项目区工程管护领导机构,专门加强对各项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对田间渠系工程、 (略) 等没有直接收益类项目的管护资金,由项目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一事一议,筹集资金,落实管护人员,统一资金管理。同时,市上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专项资金账户,明确资金筹集渠道,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各类维护资金专款专用,主动接受审计、稽查和监督。建立以政府考核为基本依据的财政补助经费奖补机制,制定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范资金的使用管理。

(6)加强动态监测。由县人民政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牵头负责,县农业农村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配合,依托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 (略) ,并结合各部门相关管理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利用进行集中统一、全程实时动态的管理,以及开展绩效评价。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录入监测监管系统,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及时准确上图入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面动态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建后管护和土地利用及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等情况。建立健全部门间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实时查询、对比、统计和分析,做到有关信息互通共享、科学利用。

七、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十年建设规划,丹棱县高标准农田新建0.*亩,改造提升1.*亩,预计投入总资金*元,其中新建高标准示范区预计投入*元,改造提升示范区预计投入*元。

(二)资金筹措

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四川省和县级人民政府两个方面,其中中央和四川省资金支持占投入比例的一半,县级人民政府自行解决其余一半。资金来源与组成见表7-1。

表7-1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来源

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来源(元/亩)

中省

1500

地方政府

1500

八、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新建高标准农田亩均预计可提高粮食综合产能100公斤左右、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亩均预计提高粮食综合产能80公斤左右,节水、节能、节肥、节药、节劳效果显著。2021-2030年丹棱县规划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亩,其中新建高标准农田0.*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亩。建成后,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个等级以上,亩均每年节本增效200元。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项目区地方财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机械化作业水平的较大提升,农民劳动强度减轻,粮食等农作物生产劳动强度进一步下降,可让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其它建设,逐步向高效农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方面转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增加就业岗位,还进一步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地方财力。

发展特色产业,确保农副产品供给。通过高标准农 (略) 建设,田间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种植结构有所调整,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也得到提升,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农业种、养基地,特色经作产业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不仅为保障农产品供给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为做大做强优质特色产业,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社会效益

积极落实粮食安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提高农田质量的渴望越来越高,粮食安全的保障依托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有地斯有粮,有粮斯有安”,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能够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将会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竞争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增强,农民种地不再“靠天收”,成为“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有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可实现信息化、自动化、规范化的农田现代化管理,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确保粮食总量平衡、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已成为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成果凸显。丹棱县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拓宽了农业发展空间,优化了产业布局。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助于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与应用,同时,政府通过推动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养老”的新型复合业态,农业规模化、专业化以及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深度融合,能加快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步伐,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增收致富途径变广。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竞争力。同时,政府采取高标准农田种粮补贴形式等配套措施,大力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股份合作、农业共营制、土地预流转+履约保证保险、返租倒包等方式自愿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政府积极扶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同时将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的来源、流向和实施后土地利用的经营、管理和组织要求上看,旨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全社会经济文化共同发展。全县广大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在规划过程中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大力拥护和支持,实现耕地增收节支,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能保障农民收入持续性提高,是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生态效益

建设高标准农田,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全省实施“五网”配套、生态修复、种养循环、质量提升和环境保护“五大工程”,因地制宜构建生态沟渠、道路、林网和塘堰湿地系统。高标准农田建成后,通过水、田、路综合治理,水利、农业等配套措施以 (略) 工程建设,可增强农田水土保持能力、改善农田小气候、增加林木蓄积量、防风固沙,减少农田遭遇旱涝灾害的威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在维护农田生态平衡的同时,实现农村田园景观的优化,在保障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为乡村生态宜居提供绿色屏障,同时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提升农田生态功能。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化肥用量总体得到有效控制、施肥结构进一步优化、施肥方式更加合理、化肥农药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项目区化肥用量减少10%以上,能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土壤酸化、潜育化和次生盐渍化。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将进一步增加,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可为良种和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创造条件,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种养循环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建设,促进生态自我调节、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对农业生态建设提供巨大贡献,农业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改良土壤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可有效减少农田水土流失,提高耕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小型水源工程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微灌喷灌、覆膜沟播、适水种植等综合节水措施,推广节水灌溉,发展节水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可提高10%以上,缓解农业资源发展的水土资源约束,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九、环境影响分析

(一)对区域水资源平衡的影响分析

1.丹棱县水资源概况

丹棱县境内水流资源丰富,有安溪河、丹棱河、金牛河等河流,大小溪河122条,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优质的水资源基础。全县平均降水量1404.7毫米,水资源总量4.20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13.3%,总供水量0.4726亿立方米,总用水量0.4726亿立方米。

(1)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当地天然河川径流量。依据《 (略) 水资源公报》,丹棱县多年平均水量3.71亿立方米,2021年径流深为934.0毫米,折合水量4.20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13.3%,水量充沛。

(2)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是由降水、地表水体(含河道、湖库、渠系和渠灌田间)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依据《 (略) 水资源公报》,2021年丹棱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0.73亿立方米。

(3)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是指评价区域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不含区间外来水量),因地下水资源量系地表水入渗补给量,并等于平原区河川基流量,故水资源总量等于地表水资源量。依据《 (略) 水资源公报》,2021年丹棱县年降水量1404.7毫米,年降水总量6.3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4.2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824立方米。

(4)水库蓄水动态

丹棱县境内建有中小型水库61座,库容量*立方米。

2.现状水资源平衡分析

依据《 (略) 水资源公报》,2021年丹棱县总供水量为0.472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0.4474亿立方米,占比94.67%;地下水源0.0102亿立方米,占比2.16%,其他水源0.0150亿立方米,占比3.17%(见表9-1)。2021年丹棱县总用水量0.4726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0.2738亿立方米,占比57.93%(见表9-2),为第一用水大户,其他用水占比合计42.07%。2021年丹棱县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偏多,本地和过境水资源量远大于常年用水量,为地区的生产、生活以及生态提供了充沛的水资源条件。

表9-*年丹棱县供水量组成表

用水来源

供水量(亿立方米)

占比%

地表水源

0.4474

94.67

地下水源

0.0102

2.16

其他水源

0.015

3.17

总供水量

0.4726

100

表9-*年丹棱县用水量分类组成表

用水分类

用水量(亿立方米)

占比%

农田灌溉

0.2738

57.93

林牧渔

0.0588

12.44

工业

0.0310

6.56

城镇公共

0.0142

3.00

居民生活

0.0649

13.73

生态环境

0.0299

6.33

总用水量

0.4726

100


3.规划后水资源平衡分析

本次规划中,通过新建蓄水池、整治山坪塘、修复新建灌溉及排涝渠道等解决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实施高效节水措施、拆除重建灌溉及排涝泵站等加快流速、减少渗漏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新 (略) 、新建农林防护带等涵养水分,减少蒸发蒸腾;农田输配电建设等手段保障体系运行。

丹棱县2021-2030年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0.*亩,改造提升1.*亩,规划后,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节水率10%以上。

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的衬砌渠道、高效节水灌溉等工程,不仅不会增加用水量,反而能有效提升用水效率,不仅不会破坏丹棱县原有的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而且还将起到积极的优化作用,既增加农田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还大大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二)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1.水土流失成因

根据建设工程实际,结合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特点,本工程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淤积河道,影响河道行洪

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将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流失的土石将造成河道淤积,直接抬高河床,减少河道过水断面,影响河道泄洪排水、调蓄能力。

(2)破坏景观,危害生态平衡

工程的建设扰动原有的地表、植被,河道岸坡、空地等区块,若不采取有效搬运、路基开挖、填筑等活动,易造成石料散落,并且工程施工占压土地,扰动原地表,加剧区域水土流失,可能影响区域环境。

(3)违章施工,破坏土壤结构

项目运营期农地耕作势必导致地表土层土质疏松和粒度细化,在耕地播种期及休耕、撂荒期又使其裸露于地表,易导致水土流失。

2.水土保持防治方案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有关配套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依据,参照四川省《关于推进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略) 《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努力使所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尽可能少且予以补偿。

3.水土保持措施

(1)主体工程防治区

主体工程建设时必须做好水土流失防护,及时排水、尽快施工;土方填筑时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 (略) 建设配套的绿化应及时进行,缩短填筑面的裸露时间。

(2)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

包括排泥场施工临时设施占地及周边可能受到影响的范围。需对开挖土方进行集中堆置,堆体外围设填土草袋进行临时拦挡,以增加防治效果。工程施工结束后,对排泥场占地进行原功能恢复。本次工程中灌溉渠道、排水渠道、绿化均为水土保持措施,本工程建设完成后,有利于区域的水土保持。

4.水土保持施工

防止在其利用或占用的土地上发生不必要的水土流失。如设计中的施工场地面积与实际有出入时,水土流失治理范围、治理经费应按实际情况确定。对于未提及的由于工程施工而引起水土流失的作业面,均应按水土保持的原则进行治理。

5.结论

高标准农田建设大部分工程为新建蓄水池、整治山坪塘、整 (略) 和土壤培肥等,由于单个工程规模小,工程施工周期短,在建设期内,不会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 (略) 的建设,可有效拦截泥沙,有效减轻土壤侵蚀强度,对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实施本规划,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业发展和耕地紧张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中的生态保护与建设。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可有效减少农田水土流失,减轻面源污染,保护水土资源。

(三)农业投入品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农业投入品对环境影响

目前农业上施用的化肥主要是氮磷钾三种,都是农作物必不可少的要素。一般土壤里这三种元素的含量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其余30种微量元素如铁、铜、锌、镁等都可由土壤供给。化肥大量施用,虽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由于施用量不当及施肥不合理,常使很多化肥浪费掉,从而随水土流失进入水体,从而加剧了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系统多方面失调。

2.农业环境保护措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强化监测手段,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加快实施化肥农药减施替代工程,推广精准化施肥施药等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通过建设有机肥积造设施,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可促进农作物秸秆还田,减少焚烧秸秆对大气的污染,减轻畜禽粪便和废弃物对河流的污染,应用科学施肥、秸秆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可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效率,从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通过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措施,可减少肥料流失和浪费,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通过土地平整、保护性耕作、农 (略) 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可改善小气候、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有效防治土地沙化和次生盐渍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

3.结论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增设或修缮灌排设施以及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田间灌溉强度减少,使土壤中养分流失量减少,可有效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同时提高土壤肥力,可减轻对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依赖。通过推广应用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绿肥种植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可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化肥、农药的使用效率。

十、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县政府全面履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统一管理职责,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为成员单位的丹棱县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农村局,统筹推进全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相关工作,负责做好规划指导、资金投入、新增耕地核定、水资源利用和管理、金融支持等工作。严格把关高标准农田建设从业机构资质审查,提高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相关单位技术力量门槛。组织建设专业化人才队*,配备高标准农田建设研究专员提供技术支撑。

(二)明确责任分工

县农业农村局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建设监管、上图入库、整合其他项目服务于示范建设等具体业务工作,县财政局负责本级财政资金保障工作,县发改局负责组织项目储备库建设,研判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新增耕地的初步核定工作,县水利局负责水资源利用和管理协调工作,县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负责整合农业现代化项目服务于示范建设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制定工作方案,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完成时限,分别于年中、年底将牵头任务进展和完成情况进行书面报告。

(三)严格监督考核

加强动态监测,强化绩效考核监督机制。 (略) ,实时追踪监控。加快建立丹棱县农田建设综 (略) ,实现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一张图”、高标准农田建设统计“一张表”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监测评价“ (略) ”。二要构建多维监督体系。严格执行国家、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在政府监督体制的基础上,构建群众监督参与机制,积极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质量监督员制度,形成政府、社会群众与农民三位一体的质量监督机制,营造共同监督、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三要通过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考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工作完成进度和参与单位的履职情况、部门资金整合完成情况、建设目标效益实现情况、工作配合和协调情况等,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符合各项建设要求,能够真正运用于实际,达到预期效果,为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

(四)落实资金保障

按照规定的财政补贴标准,拓宽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渠道,进一步完善“以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落实各级财政资金投入,积极吸引各类社会投资,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各级财政要共同承担农田建设支出责任,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点事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安排必要资金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探索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元投入模式,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新格局,形成政策合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五)加大科技支撑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创新,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科技攻关,加强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鼓励农田建设领域内各类创新主体建立创新联盟,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技术、资金等支持,鼓励社会各方面投入农田建设工程、农艺、生物、管理科技创新,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选择一批先进的产品、技术,在整区域推进绿色农田、数字农田示范区优先试点。指导各地加大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加强创新技术推广,加大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在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力度。

(六)做好风险防控

坚持把廉政建设放在首位,坚守底线思维,加强风险防控,严肃廉政纪律和财政纪律,树立良好工作作风,推进项目建设公开透明、廉洁高效,切实防范农田建设项目管理风险,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队*安全。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和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履职不力、监管不严、失职渎职的,依法依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附件

附图1-丹棱县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分布图

附图2-丹棱县坡度空间分布图

附表1-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储备库

建设

年度

项目

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内容

新建任务

(万亩)

改造提升任务

(万亩)

投资金额(万元)

高标准

农田面积

其中:

高标准农田面积

其中: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2021

(略) 2021年丹棱县张场镇、仁美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张场镇大田坎村1900亩,仁美镇里仁社区250亩、光明村550亩

一、 (略) 工程:新建3.0米宽机耕道768米,整治3.0米宽机耕道166米,新建2.0 (略) 3656米,

新建机耕道错车道3处、回车场2处, (略) 错车道23处、回车场8处。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衬砌沟渠6815米;新建泵房1座;新建主干管1213米、支干管1152米、支管6515米,

给水栓189处,跨沟套管29处,穿路套管10处,闸阀箱76个,闸阀151个。

三、田块整治工程:田型调整82.5亩;地力培肥2700亩。

0.27

0.04



810

2022

(略) 2022年丹棱县仁美镇、张场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仁美镇五龙村700亩,张场镇河湾村300亩

一、 (略) 工程:整治 (略) 1064米; (略) 附属设施36处。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整治排灌渠4144米;配套渠系建筑物138处,其他水利措施8处。

三、田块整治工程:建设耕地质量监测调查采样点位5个。土地平整252亩。地力培肥面积1000亩。

0.1




345

2023

2023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

张场镇河湾村897亩,金峡村1079亩,文武村1748亩;仁美镇金藏村1306亩

一、 (略) 工程:整 (略) 7615米, (略) 附属设施93处。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整治排灌渠*米,配套渠系建筑物981处,其他水利措施20处。

三、田块整治工程:进行土地平整1049亩。

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面积5000亩(其中:土地平整所在区域1049亩,购买商品有机肥;

其余3951亩通过科技培训,引导项目区种植户自行开展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措施进行土壤培肥)。

五、科技推广:确定耕地质量监测调查采样点位8个,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建成后,开展地理坐标、耕地立地条件、

土壤自然属性、土壤健康、田间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等调查,采集土样化验养分含量,反映项目区耕地质量变化状况。



0.5


1750

2024

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杨场镇金龙村1100亩,古井村450亩,金牛社区50亩

一、 (略) 工程:整治2.5 (略) 1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2口;整治排灌渠3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1100亩。

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1600亩。

0.16




560

2025

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仁美镇光明村202亩,五龙村491亩;张场镇河湾村306亩

一、 (略) 工程:整治3.5 (略) 1公里;整治2.0 (略) 1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2口;整治排灌渠3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200亩。

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1000亩。

0.1




350

2025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

仁美镇五龙村2869亩

一、 (略) 工程:整治2.5 (略) 1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2口;整治排灌渠3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500亩。

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1500亩。



0.29


1015

2026

2026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杨场镇金龙村400亩,金牛社区195亩,朱沟村217亩

一、 (略) 工程:整治2.0 (略) 1公里;整治2.5 (略) 1.2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2口;整治排灌渠3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300亩。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800亩;

0.08




280

2028

2028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

顺龙乡官厅村247亩,青云村174亩

一、 (略) 工程:整治2.0 (略) 0.5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1口;整治排灌渠1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100亩。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400亩。



0.042


147

2029

2029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

张场镇锁江社区2780亩,万年村685亩

一、 (略) 工程:整治2.5 (略) 2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4口;整治排灌渠8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1000亩。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3500亩。



0.35


1225

2030

2030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

仁美镇桂香村1182亩,金藏村1080亩,双桥社区642亩,中山村1400亩

一、 (略) 工程:整治2.5 (略) 2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3口;整治排灌渠5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1000亩。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3000亩。



0.43


1505

2021-

2030规划量总计




0.71

0.04

1.612


7987















丹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7月12日印发

丹棱经开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单位):

《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已经县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丹棱县人民政府

2024年7月12日

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2021—2030年)









二〇二四年七月

目 录

前言6

一、规划背景

(一)区域概况

(二)“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

(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资源潜力分析

二、规划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26

(三)目标任务

三、建设标准及内容

(一)田块整治

(二)土壤改良

(三)灌溉排水

(四) (略)

(五)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六)农田输配电

(七)科技服务

(八)管护利用

(九)体制机制

四、区域布局和建设重点

(一)建设分区

(二)北部浅丘生态农业片区

(三)中部平坝农业片区

(四) (略) 农业片区

(五)重点工程

(六)实施任务分解

五、典型设计

(一)田块整治

(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

(三)山坪塘设计

(四)蓄水池设计

(五)道路设计

(六)科技推广

六、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

(一)强化工程建设管理

(二)强化项目信息管理

(三)强化建后管护利用

七、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二)资金筹措

八、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

九、环境影响分析

(一)对区域水资源平衡的影响分析

(二)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三)农业投入品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十、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二)明确责任分工

(三)严格监督考核

(四)落实资金保障

(五)加大科技支撑

(六)做好风险防控

附件

附图1-丹棱县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分布图

附图2-丹棱县坡度空间分布图

附表1-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储备库

前言

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重要农产品供给、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丹棱县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以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生态友好为目标,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19年以来,党中央、 (略) 、省政府先后提出“修编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农田建设规划体系”的要求,由此可见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重要性。根据《 (略) 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和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20〕51号)、《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和《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等相关文件要求,特编制《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在总结丹棱县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的基础上,梳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全省、市、县产业规划方案,明确未来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内容、建设任务、资金筹措渠道,提出加强工程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以及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政策措施等,是指导全县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依据。规划期限为2021-2030年,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水平年为2030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期目标年为2030年。

一、规划背景

(一)区域概况

1.区位状况

丹棱县隶属 (略) ,位于东经103°53′—北纬30°04′,区域面积450平方千米。地处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岷江以西,青衣江以东, (略) 蒲江县, (略) 东坡区、洪雅县, (略) 夹 (略) 名山区相邻。丹棱县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仅90公里、 (略) 65公里。境内广洪高速、国道G351横穿东西,省道S401 (略) 、S1 (略) 纵贯南北。

2.交通条件

丹棱县全面实施“交通强县”战略,以“ (略) ”建设为抓手,坚持“敞开北大门、融入大成都、拥抱大峨眉、建设大交通” (略) ,全力构建“一空两轨两高三快”的综合交通骨架。

县域内广洪高速、国道G351横穿东西,省道S401 (略) 、S1 (略) 纵贯南北,与县域 (略) 构建了“一环六射”的 (略) 络。其中两条省道能快速对接雅安、成都,实现了与成新蒲快速通道、蒲名快速、成雅高铁、成蒲高铁、成雅高速的互联互通。

3.地形地貌

丹棱县地处总岗山南麓,地貌以浅丘为主,全县幅员面积450平方千米。县域内地势整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全县山区、丘区、坝区面积各占三分之一,海拔436-1126米。

4.农业气候特征

丹棱县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区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且分布不均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315天,日照1140小时,年平均气温16.7℃,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多东南风。

5.水资源状况

丹棱境内水系发达,河湖交错,境内流经安溪河、丹棱河、金牛河等河流,大小溪河122条;年径流量3.5亿立方米;建有中小型水库61座,库容量*立方米。

6.社会经济状况

截至2020年底,丹棱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72.57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3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4.85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33.20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结构优化比为20.0:34.2:45.8。县域户籍人口16.*人,其中城镇人口6.*人,乡村人口9.*人,城镇化水平为42.36%。根据七普数据,县域常住人口14.*人,城镇常住人口6.*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2.7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1671元,增长8.4%。

7.耕地状况

根据丹棱县202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67.*亩,其中耕地面积5.*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76%,耕地中水田共3.*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9.56%;旱地共2.*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0.44%。坡度<15°的耕地共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83%。耕地质量为优等质量(1-4等)的耕地共0.*亩,占耕地总面积0.51%;高等质量(5-8等)的耕地共5.*亩,占耕地总面积99.49%。

图1-1丹棱县耕地空间分布图

图1-2丹棱县耕地坡度级别空间分布图

图1-3丹棱县耕地质量等别空间分布图

(二)“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略) 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全社会积极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提升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1.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明显

丹棱县集中连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健全农田灌排渠系,完善田 (略)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形成“田网、路网、渠网”三网配套。超额完成《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下达建设任务,高标准农田建设亮点不断涌现。

根据丹棱县2020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全县耕地面积5.*亩。截至2020年底,通过田块平整、土地整治、土壤改良、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备,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亩,占全县耕地面积53.97%;其中已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面积0.*亩,占已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的6.26%。

各乡镇建设情况见表1-1、图1-4。其中仁美镇、张场镇建设情况较好,已建面积分别为1.*亩、1.*亩。

表1-1 丹棱县各乡镇已建高标准农田质量评价分析表

乡镇

行政村

2011-2020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亩)

2019-2020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亩)

2011-2018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亩)

符合

基本符合

需要提

质改造

小计

齐乐镇

黄金村

5.14




5.14

5.14

龙鹄村

3.09


3.09



3.09

狮子社区

27.28


6.43

20.85


27.28

石河村

9.38


1.29


8.09

9.38

宿场村

40


8.82


31.18

40

中隆社区

91.6




91.6

91.6

小计

176.49


19.63

20.85

136.01

176.49

仁美镇

高河村

2271.59


2271.59



2271.59

光明村

746.45


746.45



746.45

桂香村

1196.02


31.02

5.6

1159.4

1196.02

金藏村

2764.44


135.92

2262.22

366.3

2764.44

里仁社区

656.27


653.75

2.52


656.27

罗沟村

616.95


616.95



616.95

双桥场镇

6.86



6.86


6.86

双桥社区

773.42



10.04

763.38

773.42

五龙村

3682.28


569.03

1216.66

1896.59

3682.28

雄义村

734.96


734.96



734.96

中山村

1871.04



37.74

1833.3

1871.04

小计

*.28


5759.67

3541.64

6018.97

*.28

顺龙乡

官厅村

302.44




302.44

302.44

青云村

194.19




194.19

194.19

小计

496.63




496.63

496.63

杨场镇

曾坝村

2143.03

2143.03





大兴村

261.98

111.13


150.85


150.85

凤凰村

1.56



1.56


1.56

何场社区

58.95



58.95


58.95

金牛社区

823.04

823.04





小计

3288.56

3077.2


211.36


211.36

张场镇

河湾村

1805.13

301.51


1501.58

2.04

1503.62

金峡村

2659.1


51.01

2607.31

0.78

2659.1

三合村

859.33


857.27


2.06

859.33

岐山村

956.56

956.56





锁江社区

3291.8



14.06

3277.74

3291.80

万年村

1116.62




1116.62

1116.62

文武村

1932.67



3.37

1929.30

1932.67

小计

*.21


908.28

4126.32

6328.54

*.14

总计

*.17

3077.2

6687.58

7900.17

*.15

*.9

图1-4丹棱县2011-2020年已建高标田质量等级空间分布图

2.农田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合理布局农田生态环境防护,与田块整治、道路建设、灌排沟渠完善等工程措施和集成绿色农业技术相结合,优化农田生态格局,强化农田生态环境的防护力,提升农田生态的水土保持能力与保肥能力,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率,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同时也实现节水、节电、节肥、节药,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改善农村环境,绿色农业发展实现持续性发展,为生态宜居打下坚实基础。

3.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促进全县土地集中连片,完善灌排水系统、农田输配电、道路及相关配套设施,提升耕地质量,积极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经营,带动全县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与升级,提升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与产出率,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生和对资源利用方式、经营方式、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有效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成效和意义重大。

截至2020年底,粮油播种面积增长至*公顷,同比上年增长0.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93公顷,同比上年增长0.7%;粮食总产达5.*吨,同比上年增产1.7%。通过不断建设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及生产配套设施,极大改善农田生产条件,粮油亩产得以提升,农田防洪抗旱、防病抗灾等防护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所提高,农田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大部分形成稳产高产的良田,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坚实基础。

4.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提升了农民平均收入水平,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和满意度。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方面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扩大了农民增收的途径,解放了大批劳动力进城务工,让农民通过参与工程建设增加劳务收入;另外,粮食产能的提高也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收益。在农民满意度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农民广泛参与的高标准农田实施机制,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工程质量监督、项目验收及建后管护利用等工作,把农民意愿真正落到实处。

5.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截至2020年底,丹棱县共建 (略) 3160.51公里,其中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建成1251.32公里,相比2011年新建3069.11公里,增长3357.89%;全县通村覆盖率达到100%,联网贯通率达84%,覆盖全县5个乡镇、50个建制村(通村委会、小学),惠及农村人口近9.*,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今后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6.耕地质量有效改善

截至2020年底,丹棱县共有耕地5.*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86%。耕地类型主要包括旱地和水田,其中旱地2.*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40.44%;水田3.*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59.56%。据2019年三调数据统计,“十二五”期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将区域内平均耕地等级提高到4.3,其中水田平均耕地等级提高到4.55,旱地平均耕地等级提高到4.11。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需求迫切

长期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相关部门编制标准未统一,在资金使用、投入标准、建设内容、组织实施等各方面要求不尽一致,造成部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质量不高、受到自然灾害损害、农田基础设施管护不力,存在不同程度的设施损毁问题。尤其是部分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低、工程老化、设施不配套、抗灾减灾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与实施力度。

2.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不健全

部分区域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仍然存在田间工程设施产权不明、管护权责不清、管护资金短缺、管护责任难落实等问题,影响高标准农田效益的持续发挥。此外,当前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用途管控监测工作不到位,还需建立农田建设信息化管理机制,加强农田监管数字化系统建设,逐步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上图入库、占补平衡等措施,逐步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数字化管理。

3.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专业人员缺乏

当前从事农田建设及管理人员不足,尤其缺乏项目建设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等相关业务的整合,农田建设管理系统人员配备和技术支撑亟待加强。

4.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压力不断增大

随着物价上涨、农村劳动力短缺及工资水平不断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随之提高。参照现有国家、省级财政补助标准,难以满足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的实际需要。尤其考虑到“十四五”期间新建资源潜力较大、条件较差的农田,按专家论证及基层反映实际情 (略) 丹棱县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投资标准不低于3000元,才能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2022)九个方面的全部要求,因此需要切实增加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真正保障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效用。

5.耕地非粮化状况亟待改善

(略) 各县区2024年1-2月自然资源动态监测数据,丹棱县2024年1-2月耕地流出共4376.02亩,其中齐乐镇耕地流出面积30.63亩,占总面积0.70%;仁美镇耕地流出面积2531.26亩,占总面积57.84%;顺龙乡耕地流出面积56.47亩,占总面积1.29%;杨场镇耕地流出面积749.75亩,占总面积17.13%;张场镇耕地流出面积1007.91亩,占总面积23.03%。空间分布详情见表1-2、图1-5。

表1-2丹棱县2024年1-2月耕地流出情况表

行政区

面积(亩)

百分比(%)

齐乐镇

30.63

0.70

仁美镇

2531.26

57.84

顺龙乡

56.47

1.29

杨场镇

749.75

17.13

张场镇

1007.91

23.03

总计

4376.02

100.00

图1-5丹棱县2024年1-2月耕地流出情况空间分布图

(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

1.提升耕地产能,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需要

在农业比较效益驱动下,中国耕地“非粮化”现象呈现逐步扩大趋势,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为有效解决耕地“非粮化”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略) 。“十三五”期间,丹棱县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但由于建设范围广、投资大,大部分区域至今未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一些区域建设投入不足,田、土、水、路工程尚有待进一步配套完善。要保障区域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稳步提升耕地粮食产能,尚需要扩大资金来源,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筑牢区域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2.创建先进示范区,加快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 (略) 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乡村振兴先进区创建工作要求,全县在2011-2030期间要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高产稳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3.*亩。但由于建设任务重、投资大,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距离乡村振兴先进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而且部分建成区建设标准低、提升改造空间较大。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但是创建乡村振兴先进示范区的基本任务,而且更是加快推动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

3.打造安溪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丹棱 (略) 西部丘陵生态农业区,在本区域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有利于转化眉山空间承载优势、有利于转化眉山资源禀赋优势;有利于推动丹棱、蒲江联合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形成“丹棱县安溪河粮油现代农业园+蒲江丑柑产业园”的农业联动发展格局;有利于补齐产业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粮食供给能力;有利于落实水资源高效利用,切实保护县域内多处水源保护地。

(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资源潜力分析

1.高标准农田新建潜力分析

基于现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2022)》、《四川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综合考虑地形地貌、现有耕地资源、永久基本农田分布情况,新增建设项目的建设区域应相对集中,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无潜在地质灾害,建设区域外有相对完善、能直接为建设区提供保障的基础设施。限制建设区域包括水资源贫乏区域,水土流失易发区、沙化区等生态脆弱区域,历史遗留的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严重损毁且难以恢复的区域,安全利用类耕地,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区域,内*滩涂等区域。禁止在严格管控类耕地,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退耕还林区、退牧还草区,河流、湖泊、水库水面及其保护范围等区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防止破坏生态环境。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连片度要求和三调最小上图面积标准,经过分析,全区一般耕地范围内剩余可新建高标准农田潜力(剔除400㎡以下地块)1.*亩;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剩余可新建高标准农田潜力(剔除400㎡以下地块)0.*亩。可新建高标准农田潜力区共计1.*亩。各乡镇高标准农田新建潜力分布情况见表1-3、图1-6。

表1-3丹棱县高标准农田新建潜力分析表

乡镇(街道)

行政村

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区(亩)

一般耕地建设潜力区(亩)

总计(亩)

齐乐镇

黄金村


66.05

66.05

龙鹄村


83.6

83.6

宿场村


55.45

55.45

小计


205.1

205.1

仁美镇

高河村


84.95

84.95

光明村

550

680.69

1230.69

桂香村


323.56

323.56

金藏村


648.52

648.52

里仁社区

550

166.81

716.81

罗沟村


54.47

54.47

双桥社区


344

344

五龙村

1600

1024.92

2624.92

雄义村


189.96

189.96

中山村


651.52

651.52

小计

2700

4169.4

6869.4

杨场镇

曾坝村


50.97

50.97

大兴村


50.64

50.64

古井村


510.03

510.03

金龙村

1600

70.1

1670.1

金牛社区


235.19

235.19

朱沟村


260.46

260.46

小计

1600

1177.39

2777.39

张场镇

大田坎村

294

1705.69

1999.69

峨山村


201.93

201.93

河湾村

607


607

金峡村


426.28

426.28

廖店村


398.12

398.12

岐山村


153.18

153.18

三合村


61.55

61.55

锁江社区


981.95

981.95

万年村


239.96

239.96

文武村


489.63

489.63

小计

901

4658.29

5559.29

总计

5201

*.18

*.18

图1-6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空间分布图

2.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潜力分析

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2022),改造提升项目优先选择已建高标准农田中建成年份较早、投入较低等建设内容全面不达标的建设区域,对于建设内容部分达标的项目区允许各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有针对性的改造提升。对建设内容达标的已建高标准农田,若在规划期内达到规定使用年限,可逐步开展改造提升。依据以上高标田建设标准,在基本符合区域与需要改造提升区域选择改造提升潜力区。在已建高标准农田范围内,将需要改造提升区列为一级改造提升潜力区,将基本符合区列为二级改造提升潜力区。经过分析,一级改造提升区共2.*亩,占已建高标田面积39.61%;二级改造提升区共2.*亩,占已建高标田面积33.28%。各乡镇改造潜力分布情况见表1-4、图1-7。

表1-4丹棱县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潜力分析表

乡镇(街道)

行政村

一级改造提升潜力区(亩)

二级改造提升潜力区(亩)

总计(亩)

齐乐镇

黄金村

7.07


7.07

狮子社区


21.98

21.98

石河村

8.09


8.09

宿场村

37.72


37.72

中隆社区

74.45


74.45

小计

127.33

21.98

149.30

仁美镇

桂香村

1220.71

6.41

1227.11

金藏村

1157.46

2074.73

3232.19

里仁社区


3.79

3.79

双桥场镇


6.86

6.86

双桥社区

787.26

10.22

797.48

五龙村

1956.21

1233.66

3189.88

雄义村


2.19

2.19

中山村

1900.07

37.74

1937.81

小计

7021.71

3375.61

*.32

顺龙乡

官厅村

307.55


307.55

青云村

190.82


190.82

小计

498.38


498.38

杨场镇

大兴村


132.71

132.71

凤凰村


1.78

1.78

何场社区


70.32

70.32

小计


204.81

204.81

张场镇

河湾村

3.33

1471.96

1475.29

金峡村

1.60

2460.52

2462.12

三合村

2.06


2.06

锁江社区

3346.61

136.59

3483.21

万年村

1184.02

27.41

1211.43

文武村

1931.98

113.56

2045.54

小计

6469.60

4210.05

*.65

总计

*.02

7812.45

*.47

图1-7丹棱县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潜力空间分布图

二、规划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对四川“三农”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总书记关于保证粮食安全,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指示和明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战略,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以永久基本农田为重点区域,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和建成质量并重、工程建设与建后管护并重,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相协调,面上推进和示范引领相结合,实现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切实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保障全县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完善和优化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自主筹资投劳建设高标准农田,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是科学布局、突出重点。衔接国土空间、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水资源利用等规划,综合考虑区域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粮食生产能力等条件,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选择重点建设区域,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分年分批推进实施。

三是建改并举、绿色生态。在保质、保量完成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对已建项目区经评估认定未达标的高标准农田进行改造提升。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切实加强水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四是分类施策、综合配套。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特征及生产主要障碍因素,按照综合治理原则,因地制宜确定项目区建设重点、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确保建成达标的高标准农田。

五是建管并重、良性运行。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和利用评价,建立完善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管护利用制度,落实管护主体、人员和经费,确保建设成效。

六是依法严管、良田良用。综合运用遥感监控等技术,加快项目全面上图入库,实现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资源共享。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全部纳入永久基本农田管理,实现良田粮用,坚决制止“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三)目标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新要求,省农业农村厅在关于守牢建好“天府良田”扎实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到2032年将符合立项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精准完成建设高标准农田任务,决定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过2021-2030年的新建和改造提升,全县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权责明确、主体多元、保障有力的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形成,集中建成旱涝保收、集中连片、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地力肥沃、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农业强省奠定坚实基础,彻底解决区域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环节

2021-2025年,全县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达3.*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亩;新建高效节水灌溉0.*亩;建成绿色农田示范区1个、土壤地力培肥示范点1个。

2026-2030年,全县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达3.*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亩;建成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个、数字农田示范区1个。

基本实现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节水率达10%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覆盖率达100%。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权责明确、主体多元、保障有力的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形成。

表2-1丹棱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目标值

属性

1

高标准农田保有量

到2025年3.*亩

约束性

其中

(1)

2021-2025年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

0.*亩

约束性

(2)

2021-2025年规划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面积

0.*亩

约束性

2

高标准农田保有量

到2030年3.*亩

约束性

其中

(1)

2026-2030年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

0.*亩

约束性

(2)

2026-2030年规划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面积

0.*亩

约束性

3

2021-2030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0.*亩

预期性

4

绿色农田示范区

1个

预期性

5

数字农田示范区

1个

预期性

6

土壤地力培肥示范点

1个

预期性

7

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

1个

预期性

8

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新增高标准农田粮食亩均产能提高100kg以上

预期性

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产能不低于当地高标准农田产能的平均水平

9

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节水率

10%以上

预期性

10

建成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覆盖率

100%

预期性

三、建设标准及内容

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兼顾油料、糖料、棉花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坚持数量、质量、生态相统一,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2022)、《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DB51/1872-2014)等国家、 (略) 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结合丹棱县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制订分区域、分类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及定额,健全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标准。针对丘陵地区田块较分散、季节性干旱、水土流失等粮食生产主要制约因素,优化高标准农田空间布局,建设小型水源工程,加强坡面水系,提 (略) 通达率。围绕稳固提升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和薯类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功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粮食年均亩产能达到750公斤。

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修建田间沟渠、 (略) 、生态冲沟、生态田土坎、生态水塘等,将耕地整理成“田成方、 (略) 、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产稳产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 (略)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方面的工程,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通过修建排灌站、防渗渠道、渠系建筑物、开挖疏浚沟渠、 (略) 等措施,完善田间基本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开展田、水、路、林等综合整治,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增加高标准农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持之以恒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建设过程中注重保留生态底色,重点保护林盘、山体、水体等生态要素,改善区域农田生态环境,显著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田块整治

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容量等因素,进一步优化农田结构布局,合理划分和适度归并田块,平整土地,减小农田地表坡降。根据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效率、灌排效率和防止风害等因素,合理确定田块的长度和宽度。深翻、深松土地,通过客土充填、剥离回填肥沃的表土层,改善农田耕作层。在平原区重点进行格田化或条田化建设,在山地丘陵区因地制宜修筑梯田,增强农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通过客土填充、剥离回填表土层等措施平整土地,合理调整农田地表坡降,提高灌溉排水效率。建成后农田土体厚度宜达到50厘米以上,耕作层厚度宜达到20厘米以上,丘陵区梯田化率宜不低于90%,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一般不超过8%,形成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

(二)土壤改良

因地制宜建设秸秆还田和农家肥积造设施,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针对山丘中上部土壤瘠薄化或酸化问题,冲沟土壤潜育化问题,推行深耕深松、客土回填、施用石灰质物质等土壤调理剂、水旱轮作等措施,开展土壤改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土壤养分相对均衡。结合耕地质量监测点现状分布情况,每3.*亩左右建设1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开展长期定位监测。土壤有机质含量宜达到20g/kg以上,土壤pH值宜保持在5.5~7.5,耕地质量等级宜达到4.5等以上。根据不同区域生产条件,因地制宜推广轮作、间作或休耕模式,减轻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三)灌溉排水

建设小型泵站、蓄水设施等,加强雨水集蓄利用,开展沟渠清淤整治,提高供水保障能力。配套灌排设施,完善田间灌排工程体系。鼓励实施生态化灌溉与排水工程,优先选择本土材料和工艺。平原区以集水区为单元, (略) 和排水系统。丘陵、山区重点建设通田到地的田间渠系。发展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农田生态化灌排系统,保护农田生态环境。配套输配电设施,满足生产和管理需要。农田灌溉保证率不低于50%,水稻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1~3d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3d排至田面无积水;旱作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5~10年一遇,1~3d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3d排至田面无积水。

(四) (略)

优 (略) 布局, (略) 网密度、路面宽度、路面材质,整修和 (略) 、 (略) , (略) 应随坡就势。 (略) 面宽度不宜超过3.5m, (略) 面宽度一般不超过2m。合理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坡道、桥涵、错车点和末端掉头点等附属设施,提 (略) 通达率和农业生产效率。适度建设生 (略) ,材料和工艺尽量本土化,因地制宜 (略) 面及附属设施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略) 通达率平原区达到100%,山地丘陵区达到90%以上,满足机械化作业、农资运输和其他农业生产活动的需要。

(五)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构建生态沟渠、道路、林网和塘堰湿地系统,充分保留生态底色,重点保护林盘、山体、水体等生态要素。以生态脆弱农田保护为重点,加强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根据防护需要,新建、修复农 (略) , (略) 、沟、渠两侧应适时适地,选择合适的树种设置农田防护林带,提 (略) 建设水平,建成后,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不低于80%,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在水土流失易发地区,合理修筑岸坡防护、河道治理、坡面防护等设施。保留原有的景观风貌,优先选用天然建材和乡土作物,进行生态化设计;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恢复受损生态功能;实施“三网”配套、生态修复、种养循环、质量提升和环境保护“五大工程”;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种养循环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

(六)农田输配电

为配合智慧农业的推进,农村电力基础设施进一步升级完善。对于需要电力配送与数字化管理的农田,铺设高压与低 (略) ,并在区域内设置配套电力输送设备;完 (略) ,以保障现代化农田的电力供应;农田输配电工程布设与排灌、道路工程相结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七)科技服务

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将优良品种应用至田间,发挥农业科技作用,提高农田可持续利用水平。在基础条件好、建设潜力大、工作积极性高的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示范,强化工程建设与农机农艺技术集成应用,鼓励开展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改造模式创新。开展绿色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提升农田生态功能。选取一批土壤酸化、退化和工程性缺水等区域,因地制宜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试验示范。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科技攻关与引进推广相结合,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八)管护利用

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主体和责任,引入信息化农田保护管理制度,实现建设项目上图入库,精准管理;建立奖补机制,引导和激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和村集体等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的运行管护。健全管护机制,完善项目监管系统,加强管护资金使用监督,探索项目评审进村组、项目区农民集体为业主等项目管理新制度;完善监测、监管系统,全面动态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建后管护、土地利用及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等情况。实现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数量和质量的保护,持续产生效益,发挥作用。

(九)体制机制

为保证高标准农田工程持续推进,制定合理的建设管理、资金管理、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等,规范开展工作。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推进项目建设、管理一体化。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管护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调动受益主体管护积极性,确保建成的工程设施正常运行。将工程建后管护落实情况纳入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范围。通过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和考核评价制度,促进参建单位按照规范和标准实施项目;严格质量控制、巡查和监理工作,做到进度、质量并重。

四、区域布局和建设重点

(一)建设分区

依据《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略)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丹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丹棱县农业现代化专项规划》等规划文件,根据县域内各地气候类型、地形地貌、耕地等别、农业结构、种植业布局,综合考虑土地开发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资源禀赋和土地整治潜力分布状况等因素,将全县高标准农田打造为“北中南三区”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格局,并确定分区建设任务与重点。

三区:沿北部山区形成北部浅丘生态农业片区,提升农田生产生态功能,将单一的生产性农业向生产、生态、生活相结合的方向拓展,大力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绿色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有机结合,提升农田生态保护能力和耕地自然景观水平;县域中部依托良好地势条件进一步深化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趋势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形成以粮油现代产业为特色的中部平坝农业片区;县域南部依托近郊区位优势,结合平坝地形地貌特色 (略) 现代农业片区。

图4-1 丹棱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空间分布图

(二)北部浅丘生态农业片区

本区域将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灌溉保证率、防治水土流失作为此区域的建设重点内容,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形成良性循环开放的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层次农业体系。

1.基本情况

位于丹棱县北部, (略) 东坡区, (略) ,涵盖张场镇、顺龙乡。本区域以中低山地为主,主要发展粮油产业,耕地平整度不高,地块相对较小,田坎防护水平不高。区域内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1.*亩,占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总面积的40.80%。

本区域涉及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项目,主要涉及张场镇东部。

2.建设重点

针对低山区耕地平整度不高,地块相对较小,田坎防护水平不高、土壤肥力不够、水土流失易发等粮食生产主要制约因素,重点保护耕作层、改良土壤、提高梯田 (略) 通达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围绕稳固提升水稻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亩均粮食产能达到800公斤。

(1)田块整治

优化高标准农田空间布局,提高田块格田化程度。修建条田为主,归并田块,调整田型,形成“田网”。结合当地地形、机耕需求和耕作便利度,因地制宜确定田块长度、宽度和坡降。建成后,耕作层厚度达到20cm以上。

(2)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建设工程,治理土壤酸化;建设秸秆还田和农家肥积造设施,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施用石灰质物质等土壤调理剂,改良黄壤酸化问题;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0g/kg以上,耕层土壤pH值保持在5.5-7.5,耕地质量等级宜达到3.5等以上。

(3)灌溉排水

配套小型水源工程,完善农田灌溉排水设施,理顺坡面水系,提高拦蓄和排泄坡面径流能力;配套小型水源工程,加强雨水集蓄利用,开展沟渠清淤整治;实施生态化灌溉与排水工程;发展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配套输配电设施,满足生产和管理需要。水稻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0%,水稻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旱作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5~10年一遇。

(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进一步优 (略) 布局,优先改造利 (略) 。重点整治农村机耕道、田 (略) ,形 (略) 网,配套农机下田通道,提高农田通达度、农机作业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路网的建设应满足农业生产作业需要和农业机械化的要求, (略) 的路面宽度宜为3~4m, (略) 面宽度宜为2.5m,一般采用泥结碎石、砂石 (略) 面;合 (略) (略) 网密度,形成宜 (略) 网,促进田间生产作业效率的提高和耕作成本的降低。建设中应尽 (略) 占地面积,与沟渠结合布置,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 (略) 通达率达到100%。

(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耕地土壤侵蚀治理为重点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合理修筑沟道治理、坡面防护等设施,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不低于90%。

(6) (略)

田块、沟渠、道路等工程结 (略) 建设,与村庄环境相协调。兼顾生态和景观要求,结合立地条件、水源条件、交通状况 (略) 树种。

(三)中部平坝农业片区

依托良好的区域地势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围绕稳固提升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亩均粮食产能达到750公斤。针对此区域梯田台位明显、田块高差较大、田块面积小的特点,改造坡耕地、完善灌溉渠系,开展地力培肥,实施缓坡梯田,形成梯田化布局。以水稻、油菜为主导产业布局粮食生产功能区,推动粮经复合高效生态农业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技术园区。

1.基本情况

位于丹棱县中部, (略) 洪雅县,涵盖仁美镇、齐乐镇。本区域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略有起伏,耕地相对集中连片,以发展粮油产业为主。区域内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1.*亩,占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总面积的48.16%。

本区域涉及新建高标田项目及改造提升高标田项目,主要涉及仁美镇北部与齐乐镇东部。

2.建设重点

以提升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行水平条田、集中连片建设,增强机械化水平为主,围绕稳固提升水稻、油菜籽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年亩均粮食产能达到900公斤。

(1)田块整治

整治坡耕地,提高梯田、梯地化程度;修筑梯田,沿等高线调整合并田块,根据坡度大小,采用坡改梯、坡改缓技术;田面宽度应便于机械化作业和田间管理,配套坡面防护设施;梯田化率达90%以上,耕地耕作层厚度达到20cm以上。

(2)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建设工程,治理土壤酸化;建设秸秆还田和农家肥积造设施,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施用石灰质物质等土壤调理剂,改良黄壤酸化问题;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0g/kg以上,耕层土壤pH值保持在5.5-7.5,耕地质量等级宜达到4.5等以上。

(3)灌溉排水

开展中小灌区灌排设施建设与维修,挖掘现有水利工程潜力,辅以塘坝、排灌站、雨水集蓄工程等小型水源工程建设,重点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和水利建设;发展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配套输配电设施,满足生产和管理需要。水稻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0%,水稻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旱作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5~10年一遇。

(4) (略)

(略) 通达度为主要目的,根据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运输及农机作业要求,修整和 (略) 、 (略) ,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坡道、桥涵、错车点和末端掉头点等附属设施;适度建设生 (略) , (略) 面及附属设施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略) 面宽度宜为3m, (略) 面宽度宜为1~2m。建成后, (略) 通达率达到90%,以方便农业机械化生产和田间人工作业。

(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耕地土壤侵蚀治理为重点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合理修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和坡面防护等设施,提高水土保持和防洪能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不低于90%。

(四) (略) 农业片区

本区域依托近郊优势, (略) 农业片区,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 (略) 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布局农业融合发展区,重点推进农商文旅体养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生态价值转化。

1.基本情况

位于丹棱县南部,南邻夹江县,涵盖杨场镇。本区域以平坝地形为主,旱地水田分布相对均匀,重点以稻米为主导产业。区域内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0.*亩,占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总面积的11.04%。

本区域涉及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主要涉及杨场镇中部。

2.建设重点

针对田块较分散等粮食生产主要制约因素,以提升 (略) 、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优化梯田布局,提升耕地生产力, (略) 通达率为主,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年亩均粮食产能达到750公斤。

(1)田块整治

整治坡耕地,提高梯田、梯地化程度;沿等高线调整合并田块,根据坡度大小,采用坡改梯、坡改缓技术;梯田化率宜达到90%以上,耕地耕作层厚度达到20cm以上。

(2)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建设工程,治理土壤酸化;建设秸秆还田和农家肥积造设施,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施用石灰质物质等土壤调理剂,改良黄壤酸化问题;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0g/kg以上,耕层土壤pH值保持在5.5-7.5,耕地质量等级宜达到4.5等以上。

(3)灌溉排水

开展中小灌区灌排设施建设与维修,挖掘现有水利工程潜力,辅以塘坝、排灌站、雨水集蓄工程等小型水源工程建设,重点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和水利建设;发展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配套输配电设施,满足生产和管理需要。水稻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0%,水稻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旱作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5~10年一遇。

(4) (略)

(略) 通达度为主要目的,根据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运输及农机作业要求,修整和 (略) 、 (略) ,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坡道、桥涵、错车点和末端掉头点等附属设施;适度建设生 (略) , (略) 面及附属设施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略) 面宽度宜为3~3.5m, (略) 面宽度宜为2m。建成后, (略) 通达率不低于90%,以方便农业机械化生产和田间人工作业。

(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着重控制田间水土流失,保护田间基础设施。开展坡耕地土壤侵蚀治理,合理修筑坡面防护、沟道治理等设施,增强水土保持能力,提高地质灾害治理与防范能力。完善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推行土壤改良、生态沟渠和生 (略) 等工程措施,打造集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景观改善为一体的高标准绿色农田;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不低于90%。

(五)重点工程

以高标准农田现代化发展为导向,以三区为重点区域,集聚要素资源,推进示范区建设。树立高标准农田现代化建设标杆,筑牢粮食生产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可持续发展根基。

1.绿色农田示范工程

以“三网”配套、生态修复、中央循环、质量提升、环境保护“五大工程”为重点,大力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绿色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有机结合,提升农田生态保护能力和耕地自然景观水平,打造集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景观改善为一体的高标准绿色农田。

计划在中部平坝农业片区建成绿色农田示范区1个,以现代化粮油作物为特色,结合粮油种植业,结合仁美镇、齐乐镇及周边乡镇现状产业情况, (略) 需求为导向,初步围绕粮油、蔬菜种植等产业组团,提升农田生产生态功能,大力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绿色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提升农田耕地地力。规划在近期(2021-2025年)完成。

2.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工程

(1)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

综合考虑土壤类型、土地利用、耕地质量、管理水平等因素,科学布设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监测点密度一般3.*亩左右建设1个),开展农田生产条件、土壤墒情、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农业投入品、作物产量、农田设施管护等监测。建立集图形、属性为一体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成果管理信息系统。

计划在 (略) 农业区建成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个;综合土壤类型、土地利用、耕地质量等因素,科学布局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开展农业生产条件、土壤主要理化形状、作物产量、农田设施管护等监测。着重农田地力提升工程,以土壤改良、土壤培肥、障碍土层消除工程为重点,大力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工程建设。建立集图形、属性为一体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成果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在远期(2026-2030年)完成。

(2)土壤地力培肥示范点

重点在丘陵、山区等区域选择土壤肥力较弱农田,开展耕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依据《石灰质改良酸性土壤技术规范》,通过施用农用石灰质物质等土壤调理剂,提升土壤pH值。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还田、秸秆还田、粮豆轮(间、套)作、农牧结合等措施,改良培肥土壤。

计划在北部浅丘生态农业片区建成土壤地力培肥示范点1个。结合乡镇现状产业情况,选择部分区域集中开展土壤地力培肥建设示范,提升农田生产功能;以“三网”配套、生态修复、种养循环、质量提升、环境保护“五大工程”为重点,围绕土壤改良、土壤培肥工程建设,大力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绿色农业发展,提升农田生态保护能力。规划在近期(2021-2025年)完成。

3.数字农田示范工程

在平原、丘陵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开展数字农田示范建设,推动农田建设、生产、管护相融合,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重点 (略) 、大数据、 (略) 、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田建设、生产、管护中的应用。配套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点,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农田建设和管理测控系统,对工程建后管护和农田利用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实行农田灌溉排水等田间智能作业,提升生产精准化、智慧化水平。

计划在中部平坝农业区建成数字农田示范区1个,围绕土地管理工程建设,开展数字农田示范建设、推动农田建设、生产、管护相融合、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 (略) 、大数据、智能监测等信息技术在农田建设、生产、管护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中的应用,加强土地权属管理、耕地质量评价监测、建后管护措施。规划在远期(2026-2030年)完成。

4.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科学确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目标,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积极引导农户、农业企业、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参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以提灌和井灌为主要灌溉方式、现代化水平和土地流转率较高的水稻区,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积极引进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到2030年,计划在全域完成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面积0.*亩,主要涉及仁美镇光明村。规划在近期(2021-2025年)完成。

(六)实施任务分解

1.乡镇任务安排

根据四川省下达丹棱县的高标准农田十年规划建设任务,衔接国土“三调”成果,基于高标田新建与改造潜力区、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等基础因素,兼顾耕地资源、粮食产量、水利发展、耕地有效灌溉面积等其他因素,合理确定规划期内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及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

2021-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区覆盖丹棱县行政区内4个乡镇、19个行政村,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共2.*亩(其中新建0.*亩,改造提升1.*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共0.*亩。规划实施过程中,根据丹棱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变化情况、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评价结果等,可按照程序对未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实行动态调整。拟建设高标田空间分布情况见表4-1、图4-2、图4-3。

表4-1丹棱县2021-2030年拟建设高标田规模统计表

乡镇(街道)

行政村

新建面积(亩)

改造提升面积(亩)

高效节水灌溉

面积(亩)

仁美镇

光明村

752.93


400

桂香村


1182.92


金藏村


2390.42


双桥社区


642.41


里仁社区

250



五龙村

1191.33

2869.93


中山村


1400.22


小计

2194.26

8485.9

400

顺龙乡

官厅村


247.52


青云村


174.63


小计


422.15


杨场镇

古井村

450.55



金龙村

1531.17



金牛社区

245.81



朱沟村

217.03



小计

2444.56



张场镇

大田坎村

1900



河湾村

606.84

897.35


金峡村


1080.53


锁江社区


2799.78


万年村


685.81


文武村


1748.6


小计

2506.84

7212.07


总计

7145.66

*.12

400

图4-2丹棱县2021-2030年拟建设高标准农田空间分布图

图4-3丹棱县2021-2030年拟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空间分布图

2.年度任务安排

通过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收集村民关于本村及本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并根据相应年度资金安排进行项目调整,规划出下列高标准农田年度建设计划。按照“逐步推进、保质保量”原则,统一组织项目实施,全面统筹推进整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工程。

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原则上选择已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稳定种植粮食作物、区位条件好、改造后增产增收效益明显、土地流转率较高、群众积极性高的建设区域;对于已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水毁等自然损毁较严重的建设区域,可纳入改造提升任务。在具有灌溉条件的旱作农业区和现代化水平及土地流转率较高的水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优先选择具有灌溉条件的旱作农业区,以提灌和井灌为主要灌溉方式、现代化水平和土地流转率较高的水稻区。

(1)2021年项目规划(已实施)

2021年规划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张场镇(大田坎村)、仁美镇(里仁社区、光明村)。建设内容:新建3.0米宽机耕道768米,整治3.0米宽机耕道166米,新建2.0 (略) 3656米,新建机耕道错车道3处、回车场2处, (略) 错车道23处、回车场8处;灌溉与排水工程衬砌沟渠6815米,新建泵房1座;新建主干管1213米、支干管1152米、支管6515米,给水栓189处,跨沟套管29处,穿路套管10处,闸阀箱76个,闸阀151个。田型调整82.5亩;地力培肥2700亩。

(2)2022年项目规划(已实施)

2022年规划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仁美镇(五龙村)、张场镇(河湾村)。建设内容:整治 (略) 1064米; (略) 附属设施36处。整治排灌渠4144米;配套渠系建筑物138处,其他水利措施8处。建设耕地质量监测调查采样点位5个。土地平整252亩。地力培肥面积1000亩。

(3)2023年项目规划

2023年规划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张场镇(河湾村、金峡村、文武村)、仁美镇(金藏村)。建设内容:整 (略) 7615米, (略) 附属设施93处;整治排灌渠*米,配套渠系建筑物981处,其他水利措施20处;进行土地平整1049亩;土壤培肥面积5000亩(其中:土地平整所在区域1049亩,购买商品有机肥;其余3951亩通过科技培训,引导项目区种植户自行开展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措施进行土壤培肥);确定耕地质量监测调查采样点位8个,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建成后,开展地理坐标、耕地立地条件、土壤自然属性、土壤健康、田间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等调查,采集土样化验养分含量,反映项目区耕地质量变化状况。

(4)2024年项目规划

2024年规划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杨场镇(金龙村、古井村、金牛社区)。建设内容:整治2.5 (略) 1公里;新建100m3蓄水池2口;整治排灌渠3公里;整治田块1100亩;土壤培肥1600亩。

(5)2025年项目规划

2025年规划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改造提升0.*亩,投资金额*元,其中新建工程投资*元,改造提升工程投资*元。建设地点涉及仁美镇(五龙村、光明村)、张场镇(河湾村)。建设内容:整治3.5 (略) 1公里;整治2.0 (略) 1公里;整治2.5 (略) 1公里;新建100m3蓄水池4口;整治排灌渠6公里;整治田块700亩;土壤培肥2500亩。

(6)2026年项目规划

2026年规划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杨场镇(金龙村、金牛社区、朱沟村)。建设内容:整治2.0 (略) 1公里;整治2.5 (略) 1.2公里;新建100m3蓄水池2口;整治排灌渠3公里;整治田块300亩;土壤培肥800亩。

(7)2028年项目规划

2028年规划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顺龙乡(官厅村、青云村)。建设内容:整治2.0 (略) 0.5公里;新建100m3蓄水池1口;整治排灌渠1公里;整治田块100亩;土壤培肥400亩。

(8)2029年项目规划

2029年规划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张场镇(锁江社区、万年村)。建设内容:整治2.5 (略) 2公里;新建100m3蓄水池4口;整治排灌渠8公里;整治田块1000亩;土壤培肥3500亩。

(9)2030年项目规划

2030年规划改造提升0.43高标准农田万亩,投资金额*元。建设地点涉及仁美镇(桂香村、金藏村、双桥社区、中山村)。建设内容:整治2.5 (略) 2公里;新建100m3蓄水池3口;整治排灌渠5公里;整治田块1000亩;土壤培肥3000亩。

具体实施年度及项目储备安排见附表1、图4-4、图4-5。

图4-4丹棱县2021-2030年拟新建高标准农田分年度任务图

图4-5丹棱县2021-2030年拟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分年度任务图

五、典型设计

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2022)、四川省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技术规程(DB51T1386-2011)、四川省粮田建设等级标准(DB51T846-2008)、《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DB51/1872-2014)等规定及丹棱县近几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内容,合理确定田块整治、高效节水灌溉、山坪塘设计、蓄水池设计、道路设计、科技推广等相关任务工程要求及内容,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参考示范。

(一)田块整治

耕作田块是由田间末级固定沟、渠、路、田坎等围成的,满足农业作业需要的基本耕作单元。应因地制宜进行耕作田块布置,合理规划,提高田块归并程度,实现耕作田块相对集中。耕作田块的长度和宽度应根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灌溉与排水效率等因素确定,并充分考虑水蚀、风蚀。

(1)格田整理

1.田块调型

项目区属于浅丘地形,土层厚度在0.3~0.6m,耕作熟土厚0.25m。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将项目区400亩集中连片的原有大小不等、高低不平、田型极不规则,且难以实现自流灌、排和机械化耕种收割的田块,通过挖高填低田型调整等措施实施后,合并成2亩以上的大田块,新建的田间主干道与乡村机耕道纵横相连, (略) ,水利设施配套实施后达到每块农田能直接灌、排, (略) 直,建设机械化耕种收获方便的高标准农田。

2.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

土地平整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很多,其计算方法的选用与地形情况、测量精度和平整度有很大关系。本设计用田间推土工程量的计算方法。

①田块内平整

其主要计算方法有散点法和截面法,对丘陵坡地地形变化坡度较大区域采用截面法计算。结合本项目特点,采用散点法计算田间推移工程量。

田块内平整土方量计算,首先对平整区按地形、地类分区,划分若干单元,尽量保证各单元挖填平衡;其次,在每一平整单元内,依照项目区实测1:1000地形图,分别量算单元内沟、渠、坑塘及各地类面积,统计相应高程;第三,按面积对各地类高程加权平均,计算单元区平整高程;第四,根据单元平整高程对单元区各地类面积结合地面坡降计算平整工程量。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依照项目区实测1:1000地形图,分别量算田块内沟、渠、坑塘及各地类面积,统计相应高程。为简化计算,分别选取三个有代表性的高程点,按照各自所代表面积进行加权平均,得出田块参照整理高程。计算公式为:

式中:Lc——田块参照整理高程,m;

Li——各典型地类代表高程,m;

Ai——各典型地类所占面积,m2

其次,结合现状地形,确定各田块田面整理坡降,考虑到项目区地形条件,田面整理坡降不宜大于1/1000。由于田块面积较小,可忽略田面坡降对平整土方量的影响,按参照整理高程作为平整后的田面高程。

第三,按照预先确定的田块设计原则,对各田块进行平整,推高填低,保证各田块单元挖填平衡。土方工程量仅计挖方(或填方)。计算公式为:

Ai×(Li-Lc),Li≥Lc

式中:V——田块平整土方量,m3。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最后累计计算各单元平整工程量。

②田间土方调配

项目区内田块内部平整是田块内找平,不存在田块之间的土方转移。对区内个别田块需要调入调出土方的,调土运距按加权平均统一取1km。

3.田埂

典型田埂:田埂设计坎高为0.6~1.2m,具体尺寸根据不同坡度而定。坎顶宽60cm和80cm两种,坎顶现浇10cm (略) 面,*@*00的双向钢筋,田埂两面采用120mm厚M7.5条石,坡比为1:0.25,田埂基础采用M7.5浆砌预制C20砼块(详见设计图),预制C20砼块规格为25cm*25cm*75cm,田埂基础必须置于坚硬的基岩或土质上,从而保证田埂稳定,不垮塌。施工中,应根据需要对较高的田埂下游临水面水平间隔2.5m设置一处泄水孔,每间隔10m设置一处1cm沥青收缩缝。

一般田埂:石坎设计坎高为原田高度,具体尺寸根据不同坡度而定。坎顶宽根据原田埂宽,田面上游临水面采用120mm厚M7.5条石,坡比为1:0.25,田面下游临水面保持原状(详见设计图),田埂基础采用浆砌预制C20砼块,C20砼块规格为25cm*25cm*75cm,田埂基础必须置于坚硬的基岩或土质上,从而保证石坎稳定,不坍塌。

田埂布局: (略) 适当位置上建典型田埂,在相邻高度大的情况下建一般田埂。

4.表土剥离及回填

将项目建设区域熟化土层25cm厚的表土搬运到附近场地放置,待建设完成后,将熟化土壤进行复原,能有效的保护地表熟土资源不流失,不浪费,保证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

5.坡改梯设计

旱地坡改梯设计主要依据地形、坡度、土层厚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项目区地处丘陵,坡改梯区域的坡度为6°~25°,主要以耕作方便、埂坎稳定为原则。按生态要求,选择项目区内土质埂坎。根据原地面坡度,土埂高度H设计为1.0~1.5m,土埂边坡选用1:0.5;田块的长度就地势而定,约为50~200m,各田块宽度视坡度而定,梯田6°-10°每隔1.2m高程设置一排土埂,10°~15°每隔1.5m设置一排土埂,15°~20°每隔1.7m设置一排土埂,20°~25°每隔2m设置一排土埂。土埂高出台面为0.2m,在清好埂基的基础上,逐层上土加夯,每层约0.2m,夯实后约为0.15m,每层上土之前对夯实面要挖毛增强结合,土埂外侧用人工拍打土埂,拍打成设计坡度。

图5-1典型梯田平整后断面设计示意图

图中:B-田面净宽;

Bn-土埂宽;

Bm-田面毛宽;

在修筑田坎时,土中不能夹有树根、砾石、草皮等杂物且修筑时应分层夯实。

对于表层熟土,可采用逐台下移法,即整个坡面梯田从下向上修,现将最下面一台梯田修平,不保留表土;将第二台拟修梯田田面的表土取起,推到第一台田面上,均匀铺好;第二台梯田修平后,将第三台拟修梯田田面的表土取出,推到第二台田面上,均匀铺好,如此逐台进行,直到各台修平。

(2)新建沟渠道设计

1.渠道纵断面设计

1)设计原则

本次对现状土渠或现状已衬砌渠道进行拆除重建,纵断面已相对稳定,这个纵断面,就是所有田间渠道或排洪渠道的实测纵比降,这是渠道在流量变幅不大的情况下,多年运行冲淤平衡的结果。考虑到渠段两端的田块的因素,因此该比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重复性,即当外界改变该比降时冲淤平衡的趋势将抵制这种变化,并将其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因此整治设计时的渠段比降,原则上采用实测比降,局部地方挖填个别渠段成平坡,实测比降是反坡的作相应调整。

纵断面设计原则是:

①不改变现有用水体系,结合原渠道断面,利用现有进出口高程调整明渠比降,尽量保留和利用原有完好的建筑物作横、纵断面设计;

②尽量少占耕地;

③尽量利用原渠道,挖填平衡,减少工程量,节约投资。

2)进出口水位的确定

渠段的进出口渠底高程均采用现状渠道的底板高程或测量的实测高程,综合考虑渠道挖填平衡来分段控制。

根据以上原则,本工程沟渠的纵断面比降为1/12-1/2000的区间范围,每条渠道的纵比降以渠道纵断面设计图纸为准,进出口高程的控制以现状衬砌渠道或土渠的底板高程进行控制,故进出口水位、底板高程以纵断面设计图纸为准。

2.渠道横断面设计

1)渠道横断面比较

(略) 丹棱县农田水利建设实践经验和当地建材实际情况,设计选用两个方案进行比较:①现浇C20砼三面防渗衬砌方案(梯形断面);②边墙采用M7.5浆砌卵石衬砌、底板采用现浇C20砼方案(梯形断面);③边墙采用M7.5浆砌砖衬砌、底板采用现浇C20砼方案(矩形断面)。通过对典型段渠道工程单位长度的工程量、投资以及施工难度、防渗效果、工程使用年限等方面比较择优选用。渠道防渗衬砌技术方案比较情况详见下表。

表5-1 渠道衬砌技术方案比较表(0.4*0.5m每延米)

项 目

M7.5浆砌砖边墙+现浇C20砼底板衬砌方案

C20砼衬砌方案

1、结构尺寸

40×50cm

40×50cm

边坡厚度(cm)

24

15

渠底厚度(cm)

10

15

2、主要工程量



土石开挖(m3)

0.15

0.13

土石回填(m3)

0.08

0.10

M10浆砌卵石(m3)

0.11


C20砼(m3)

0.037

0.28

3、单位长造价(元)

75.65

154.25

4、施工难度

简单

相对复杂

5、防渗效果﹡

较好

6、使用年限﹡

整体性、耐久性较好

整体性、耐久性好

使用年限25~40年

使用年限25~40年

使用年限25~40年

使用年限25~40年

表5-2渠道衬砌技术方案比较表(0.8*0.9m每延米)

项 目

M7.5浆砌卵石边墙+现浇C20砼底板衬砌方案

C20砼衬砌方案

1、结构尺寸

80×90cm

80×90cm

边坡厚度(cm)

20

15

渠底厚度(cm)

10

15

2、主要工程量



土石开挖(m3)

0.26

0.25

土石回填(m3)

0.15

0.18

M10浆砌卵石(m3)

0.22


C20砼(m3)

0.037

0.35

3、单位长造价(元)

145.25

255.35

4、施工难度

简单

相对复杂

5、防渗效果﹡

较好

6、使用年限﹡

整体性、耐久性较好

整体性、耐久性好

使用年限25~40年

使用年限25~40年

使用年限25~40年

使用年限25~40年

注:见《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 T *-2010)

通过上述方案比较可知,40×50cm渠道断面采用M7.5浆砌砖边墙+现浇C20砼底板衬砌方案比现浇C20砼衬砌方案单位长造价便宜*;80×90cm渠道断面采用M7.5浆砌卵石边墙+现浇C20砼底板衬砌方案比现浇C20砼衬砌方案单位造价便宜*,考虑到当地材料及渠道在整体性、耐久性和防渗效果等方面都差不多,且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砖砌及卵石浆砌比较方便,同时项目区在该项目前已实施很多类似渠道,项目很好,生态效益佳,故对项目区中新建及整治渠道高度>60cm时选用M7.5浆砌卵石边墙+现浇C20砼底板衬砌方案;渠道高度≤60cm时选用M7.5浆砌砖边墙+现浇C20砼底板衬砌方案。

2)渠道横断面设计

①设计原则

保证设计输水能力,边坡稳定和水流安全通畅;

渠道各分段之间以及重要建筑物上、下游水面平顺衔接;

尽量使设计断面与原断面相吻合,以减少挖填方量,对断面大于设计断面在不影响渠道顺直情况下采取不回填;

渠道在各级流量运行时,满足不冲不淤,占地少,工程量小,施工运行和管理方便的原则。

②边坡系数

参照运行多年渠道稳定的边坡系数情况确定渠道设计边坡系数。本项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过水断面采用m=0~1.5。

新建及整治渠道高度>0.6m时,采用梯形过水断面,底板采用C20砼衬砌10cm,边墙采用M7.5浆砌卵石衬砌,衬砌厚度根据渠道高度及边坡确定,高度≤0.6m时,采用矩形过水断面,底板采用C20砼衬砌10cm,边墙采用M7.5浆砌砖衬砌24cm。

图5-2梯形渠道设计图

图5-3梯形渠道设计图

(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

(1)设计标准

灌溉模数按照灌水定额、作物种植面积和灌水延续时间用下式计算:

式中:q为净灌溉模数(m3/s·万亩);

α为作物种植比例(%),种植作物为水稻;

m为作物灌水定额(m3/亩),取水稻日需水量90mm/m2

T为灌水周期(天),根据日常操作经验15天;

t为灌水小时数,取22小时。

计算得:q=0.76(m3/s·万亩)。

灌溉水利用系数0.9025,取田间水利用系数0.95, (略) 利用系数0.95,灌溉模数为0.84(m3/s·万亩)。

故系统设计流量Q=0.84*0.06=0.0504m3/s·。

管网形式采用梳齿型 (略) ,管网布置如下图:

图5- (略) 布置图

(2)系统工作制度

本工程采用干管续灌,支管及出水口轮灌的工作制度。分为6个轮灌组。支管1为轮灌组1,支管2为轮灌组2,支管3为轮灌组3,支管4为轮灌组4,支管5为轮灌组5,支管6为轮灌组6。

系统总流量Q=0.0504m3/s=181.44(m3/s)

干管流量=系统总流量=181.44(m3/s)

支管流量=系统流量/轮灌组支管条数=181.44(m3/s)/1=181.44(m3/s)

各个灌溉组的放水孔设计流量如下表:

表5-3 孔口设计流量表

轮罐组

支管编号

长度(m)

孔口数量(个)

管道流量(m3/h)

孔口设计流量(m3/h)

1

330

5

181.44

36.29

2

610

11

181.44

16.49

3

630

11

181.44

16.49

4

720

13

181.44

13.96

5

350

6

181.44

30.24

6

520

9

181.44

20.16

(3)管材、管径确定

1)本次管材拟采用PE管;

2)管径 (略) 水力计算

①管道管径计算

干管和支管管径采用经济管径计算公式初选,最后经水力计算校核确定。采用的经济管径公式如下:

式中:D—经济管径(mm);Q—流量(m3/h);V—经济流速(m/s),V=1.45m/s;经计算,支管管道选用管径见下表:

表5-4支管管径选用表

支管编号

长度(m)

管道流量(m3/h)

计算直径(mm)

选用直径(mm)

1

330

181.44

210.67

225

2

610

181.44

210.67

225

3

630

181.44

210.67

225

4

720

181.44

210.67

225

5

350

181.44

210.67

225

6

520

181.44

210.67

225

②孔口计算

按经济流速法计算孔口管径,孔口管径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5-5孔口管径选用表

给水栓序号

孔口设计流量(m3/h)

经济流速法(mm)

选用直径(mm)

01

36.29

94.22

110

...

36.29

94.22

110

06

16.49

63.51

110

...

16.49

63.51

110

28

13.96

58.44

110

...

13.96

58.44

110

41

30.24

86.01

110

...

30.24

86.01

110

47

20.16

70.22

110

...

20.16

70.22

110

55

20.16

70.22

110

(4)管道水利计算与水泵选型

根据最不利原则,取干管-支管4计算;

计算各PE管灌溉渠道的沿程水头损失h?及局部水头损失hζ,可计算出各灌溉管道的总水头损失h。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h?=fLQm/db:

式中:h?-管道沿程水头损失(m);

f-摩擦系数,查表取0.948×105;

L-管道长度(m);

Q-流量(m3/s);

m-流量指数,查表取1.77;

d-管道内径(mm),d=203.4;

b-管径指数,查表取4.77。

hj=ξV2/2g:

式中:hj-管道局部水头损失(m);

ξ-管道局部阻力系数,查表取1.5;

V-管道流速(m/s);

g-重力加速度(m/s2),取9.8;

表5-6管道灌溉最不利情况水头损失汇总表

工程名称

管道长度

(m)

沿程水头损失

h?(m)

局部水头损失

hj(m)

总水头损失

h(m)

Q毛

(m3/h)

干管

720

6.63

0.16

6.79

181.44

支管4

720

6.63

0.16

6.79

181.44

合计

1440

13.26

0.32

13.58

/

泵站的设计水位为469.40m,灌溉区域田面最高点为474.90m, (略) 系统水头损失最大为13.58米。

水泵输水灌溉所需总扬程为:

H=5.5+13.58=19.08m,取设计扬程20m。

综上所述,采用一体化泵站,设计流量200m3/h设计扬程20m,装机功率45kw。


图5-5一体化泵站设计图

(5)其它

(略) 首部安装压力 (略) 工作状况。在水泵进口处安装逆止阀防止 (略) 水头回灌,引起水泵倒转。封闭式系统支管首部设置控制闸阀控制各支管运行,闸阀处应砌筑阀门井保护。防止支管控制阀启闭过快,致使管内产生水锤引起爆管,支管的阀门启闭时间在10s以上,即防止水锤的产生。

(三)山坪塘设计

(1)坝体稳定性复核

对挡土墙进行抗滑稳定验算,抗滑移稳定安全系数K按下式计算并满足:

≥1.3

式中:

f—摩擦系数,取0.4;

E—土压力,

其中:

γ—浆砌石容重,取2.4t/m3

Η—墙高

φ—内摩擦角,一般取25o~35o,取25o;

各山坪塘挡土墙抗滑稳定系数须大于1.30,设计结果能保证其稳定性。

堤顶:清除坝面树、树根及腐质物(不少于20cm),坝顶两边采用60cm×30cm浆砌条石坝缘,并做成中间高两边低利于自然排水。山坪塘整治设计坝顶宽度视实际情况确定。

坝面清理:清除坝面树、树根及腐质物(不少于20cm),开挖清除穴洞及松动坝料并夯实回填;岸坡开挖时,清除表面的覆盖物,并使利用的基岩面平整,坡度要符合技术要求。

渗漏治理:采用开挖截水槽,用防渗料回填并压实,将砂砾层截断,并在坝体底部安置0.9m×1.2m干砌条石。截水槽上下分别与防渗体及基岩连接。坝体层间渗漏的及坝体散漏的,开挖截水槽,用防渗料回填并压实,并用防渗料填筑上游水平铺盖与土坝防渗体连接,坝体底部。

内坡治理:内坡基础采用M7.5浆砌条石0.9m×0.9m,护坡采用0.6m宽M7.5浆砌Mu30条石。前坝坡比1:0.3,后坝坡比1:1.5。

2、溢洪道溢流能力复核

根据小流域设计洪水流量计算公式:

Qm=0.278aiF;

其中:

Qm--设计洪水流量,m3/s;

a--洪峰径流系数,等于形成洪峰的净雨量与降雨量之比值;

i--平均降雨强度,mm/h,由典型降雨量除以降雨时间求得;

F--流域集雨面积,km2

根据以上的计算公式,选取参数,计算各山坪塘的洪峰流量:

由于缺乏实测资料,根据经验,洪峰径流系数a暂取为0.96;

根据水文资料调查,项目区24小时最大降雨量为174.4mm;

则年最大24小时的平均降雨强度为i=174.4/24=7.27mm/h;

将以上各参数代入公式计算Qm。

计算溢洪道的泄洪能力,山坪塘溢洪道的流量的计算采用公式q=mb

式中:

m--流量系数,对于宽顶堰,根据水力学,取为0.38;

b--溢洪道宽度;

H--堰顶水头,取0.2;

将以上各个参数代入流量计算公式得q。

溢洪道排水流量q须大于设计洪水流量Qm,项目区溢洪道设计断面尺寸才能满足泄洪要求。

项目区设计溢洪堰采用30cm厚M7.5浆砌24砖,直径2m~4m,底板采用30cm厚M7.5浆砌块石,安装Φ200铸铁管和Φ200防盗闸阀。

放水设备:放水设备采用涵卧管,根据现有山坪塘放水流量大小及规格,涵管断面采用Φ400钢筋砼混凝土放水管或者Φ600钢筋砼混凝土放水管。

山坪塘塘坝典型设计图如下:

图5-6山坪塘塘坝设计图

(四)蓄水池设计

项目区旱地主要分布在丘坡之上,对于单片耕地面积小,发展集中提灌和渠灌有一定困难的,当地旱地灌溉以兴建蓄水池为多。根据《四川省坡改梯工程技术规程》规定,旱地蓄水池保证每亩地有10m3左右的水量,年调节水量25m3左右。

主要设计参数按照下面的计算得出:

根据农业生产要求和蓄水池功能设置,蓄水池修建在有良好汇流面的坡面,并配套沉砂池、引排水渠等设施。

(1)蓄水池来水量分析

全年单位集水面积上可集水量按下式计算:

上式中:

W:保证率为P(本项目为75%)的年份单位集水面积全年可积水量,单位为m3/m2

Ep:某种材料(本项目为自然土坡)集流面的全年积流效率,用小数点表示,经查有关参考资料,本次计算Ep取0.3;

Rp:保证率为P的全年降雨量,单位mm,本项目取值为1184.2mm;

A:单位集水面积,m2

根据选用的上述参数,计算出:

W=0.335m3/m2

(2)蓄水池容积的确定:

式中:

V—蓄水容积,m3

W—全年供水量,m3

α—蓄水工程蒸发、渗漏损失系数,取0.05-0.1;

K—容积系数,半干旱地区,人畜饮水工程可取0.8-1.0,灌溉供水工程可取0.6-0.9;湿润、半湿润地区可取0.25-0.4。

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蓄水池用于灌溉供水,取K=0.7,α=0.05,集水面积控制在500m2左右,所以

=0.7×0.335×500/(1-0.05)=123.42m3

(2)蓄水池结构设计

①蓄水池池体

蓄水池平面几何构造为圆形,100m3蓄水池设计半径3.46m,池深3.0m,池墙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池墙砌筑20cm厚度,池底采用现浇C20钢筋砼,浇筑厚度20cm。池内设梯步底板为预制C20钢筋砼板,梯步采用C20现浇砼,池体地上部分设M7.5浆砌砖花格栏杆,设置铁栅栏门一扇。

②沉砂池

每口蓄水池进水口处设沉砂池1口,沉砂池长2m、宽1m、深1.1m,通过引水渠与蓄水池相连。沉砂池池底厚10cm,采用C20砼现浇;池墙采用M7.5浆砌标砖,墙体厚度24cm。

③引、排水渠

每口蓄水池沿汇水坡脚设一条30cm宽引水渠,同时,设一条30cm宽的排水沟,引、排水渠与周边渠系尽可能相连从而形成较完整的渠系。

表5-7新建蓄水池工程概况表

工程要素

其他

容积(m3)

半径(m)

池深(m)

沉砂池(m)

引水渠(m)

排水渠(m)

100

3.46

3

2×1×1.1

25

25


100m3蓄水池典型设计图如下:



图5-7 100立方米蓄水池设计图

(五)道路设计

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准,参照《 (略) 基施工技术规范》、《 (略) 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 (略) 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略) 面设计规范》进行设计。结合丹棱县发展和连通需求,统一布置便于后期沿线发展新型农业主体,有利于今后大面积机械化作业,并满足农业运输、农机通行及居民出行综合要求。可建设以下几 (略) , (略) 面宽度6m,路基宽度7m; (略) 面宽度为5m,路基宽度6m; (略) 面宽度为3.5m,路基宽度4.5m; (略) 面宽度为3m,路基宽度4m; (略) 面宽度为2m,路基宽度3m。

(1)路线平面设计

根据高标准农田建 (略) 工程建设的原则,结合实际地形、地貌、工程投资大小和技术标 (略) 线。设计时“因地制宜,充分利 (略) ”,少占耕地,采取大弯随弯,小弯取直, (略) 平面交叉处呈喇叭口形相接。

(略) 段:维持现有平面指标不变, (略) 加宽及硬化。 (略) 段:路线平面设计以“地形选线、地质选线、环保选线、安全选线”为原则,同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促进农商文旅深度融合,有利于今后大面积机械化作业”的原则。

全线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两要素组成,线形设计采用对称形、不对称形、S形、C形、卵形等曲线;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尽量与前后平面线形指标协调,较长直线的尽头不得设置小半径曲线,以及平纵低指标的重叠。道路在平面和纵面上由直线和曲线组成。在设计布置平曲线及竖曲线时,应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平纵面线形均应与地形、地物及周围环境相协调,平曲线半径一般不小于15m,特殊困难地段可不小于10m。当平曲线半径小于150m时,设置的超高和加宽应符合下表要求。

表5-8超高值和加宽值

平曲线半径(m)

150~105

105~70

70~55

55~40

40~30

30~20

20~15

15~10

超高值(%)

2

3

4

5

6

7

8

8

加宽值(m)

0.4

0.5

0.6

0.7

0.9

1.1

1.25

1.5

(2)路线纵断面设计

(略) 段:纵面设计基本维持原设计,部分纵面不合理段,仅做微调。

(略) 段:纵断面设计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旧路状况、桥涵、平交、管线、设计洪水位、土石方平衡、路基稳定等诸因素,合理采用坡率、坡长综合设计,力求指标均衡,凸凹曲线设置合理,视觉顺适。参照小交通 (略) 工程技术标准(*)第4.0.9要求,新线最大纵坡按5%控制。

竖曲线半径的选用,以满足驾驶人员视 (略) 容美观为宜,尽量选择满足视觉需要的值。当同向竖曲线间,特别是凹形竖曲线之间,如直线坡段不长,合并成单曲线或复曲线;反向竖曲线间宜插入一定长度(长度不宜小于3s行程)的直线坡段。坡道的最大纵坡不得大于5%,合成纵坡不得大于11%;施工中应注意前后纵坡的协调。

(3) (略) 面

(略) 现状有三种情况:一种 (略) 部 (略) 面、 (略) (略) 面;一种 (略) 路基宽度不足;一 (略) 基,是考虑到土地流转后产业发展需要而建设。 (略) 路基稳定层不好、路宽不足,后 (略) 基需要重新挖填平整后或换填。 (略) 基需 (略) 段,现场踏勘时征求了村社干群意见,一般就近(地)取土开挖回填, (略) 基边地表杂草或耕植土后分层填土压实,使之具有一定的密实度, (略) 基的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

按照《农业机 (略) 通用技术条件》、《 (略) 工程技术规范》、《 (略) 基设计规范》、《 (略) 基施工技术规范》等规范,选 (略) (略) 基设计,充 (略) 基,路基必须按技术规范充分压实, (略) 基强度,行车道均设在有足 (略) 基上,路基宽 (略) 面宽度要求。

表5-9 (略) 堤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

项目分类

路面底面

以下深度(m)

填料最小度

(CBR)(%)

压实度(%)

最大粒径(mm)

路床

填方

路基

0~0.3

5

≥94

<100

0.3~0.8

3

≥94

零填及挖方

路基

0~0.3

5

≥94

0.3~0.8

3

≥94

路堤

上路堤

0.8~1.5

3

≥93

<150

下路堤

1.5以下

2

≥90

本次设 (略) 主要用于连通项目区沿线地块,保障机械化作业同时兼具产业互联互通的纽带作用,完善生 (略) 的网状格局, (略) 基主要由水泥稳定碎 (略) 基组成,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再进行20cmC30混凝土硬化,届时可根据当地各自需求表面沥青混凝土硬化。

大 (略) 基宽度不能 (略) 面宽度要求,需要进行拓宽处理, (略) 基 (略) (略) 基组成, (略) 基压实后,采用调平层垫层,再进行表面硬化,路基 (略) 段可采用级配碎石局部换填,换填深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再铺筑级配碎石垫层。

(4)边坡

道路 (略) 肩,路基填方边坡为1:1,挖方边坡为1:1;路设置 (略) 肩。

(略) 基先剥离表土,清基至硬底土,用砂石 (略) 基等高, (略) 基一致,并用机械压实。土基填料宜选用不含腐 (略) 基填筑的材料进行填筑,土路基顶面压实度不低于90%。土基施工时应将种植土清除后压实,无软弹时方可进行土基填筑。施工时应注意加宽部 (略) 基的衔接处理。

在路基低洼地带,水流汇集区域及需 (略) 段时,设置涵桥,用素混凝土打底板,并以混凝土包裹涵桥。

(5)道路涵管

应设 (略) 面排水体系,及时有效 (略) 基范围内的地表水与地下水, (略) 基、路面稳定与行车安全。公路排水设施应与沿线农田水利设施有机结合, (略) 基、路面排水需要。

路基排水均采用简单的排水设施, (略) 基侧及需设置排 (略) 基侧设置底宽45cm,深45cm,两侧坡比为1:0.5的梯形土质边沟,在必要的位置设置涵洞排出边沟内的水。

本 (略) 过水涵采用涵管。涵管采用预埋C30钢筋砼商品预制刚性圆管涵,管涵1m/节,内径75cm。涵管埋置深度不小50cm,长度以干道宽度为准,一般每处设置涵管8m,涵管基础原土夯实,铺筑C15砼垫层基座30cm厚再安砌砼管,砼管间接缝或沉降缝周围采用M10砂浆包裹,两边及管顶粘土回填,分层对称夯实。管节配筋按纯弯板断面分析,采用双向配筋管壁设置内外圈两层钢筋,并根据管径大小区别配用不同等级的钢筋,管节配筋由裂缝控制设计。当管节填土厚度≤6m时,考虑荷载影响。当填土>6m时,荷载影响不计。涵管布设具体位置见施工图册附表。

选取6.0 (略) 以及3.5 (略) 典型设计图例如下:


图5-8 6.0 (略) 设计图

图5-9 3.5 (略) 设计图

(六)科技推广

项目区耕地长期施用化肥,有机肥施用不足,土壤板结酸化,有机质含量偏低,本次设计采用施用商品有机肥和酸性土壤调理剂为重点的培肥地力配套技术,进行地力提升。指导示范户施用商品有机肥和酸性土壤调理剂,达到土壤有机质增加,酸化板结的趋势减缓,让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良。同时,在项目区其他耕地上,通过宣传示范,积极引导项目区种植户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生产需要,投劳投资,自行开展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技术,逐步提高耕地持续生产能力,保护耕地质量,有效促进项目区生态农业发展。土壤改良中商品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由农业农村局技术指导和组织,通过政府采购程序购买,发放给地力提升对应项目区农户。

1.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包括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农家肥按*-*kg/hm2标准施用,厩肥要经堆制腐熟后才能施用;商品有机肥按3000-4500kg/hm2标准施用,商品有机肥应符合NY/T525-2021有机肥料有关要求。

2.实施秸秆还田

稻田生产的秸秆可以直接还田,也可以通过过腹、催腐后或堆沤后还田。其他作物的秸秆如油菜秆、麦秆也可直接或易地用于稻田。每年作物秸秆还田量不小4500kg/hm2(干重),并辅以氮肥施入,调整土壤C/N比。建设区秸秆还田覆盖率应达到50%以上。

3.种植绿肥、豆科作物

推广利用冬闲田轮作绿肥,或通过作物间作种植绿肥、豆科作物。

六、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

(一)强化工程建设管理

规范建设程序。省农业农村厅下达项目计划指标后,根据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任务实施情况和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情况,着实完善合理的农田建设投融资机制,增加农田建设投入规模,制定合理的建设管理、资金管理、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等。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相关要求,建立设计—施工—验收—建档—信息反馈为主要内容的工程管理体系,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公示制等制度,按照《招投标法》组织招投标工作,公开、公正地组织好招投标工作,严格执行招投标纪律,杜绝腐败滋生,选择具有资质等级、重信誉守合同的企业参与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把好工程建设质量的第一关。加强工程管理,实行项目建设监理制,进一步完善监理机制。监理单位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理,并承担监理责任,做好工程进度、工程投资、质量控制和施工安全,规范合同和信息管理,协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面的关系。工程监理单位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监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按照相关工程监理规范要求,对项目建设工程实施监督管理。

强化质量监督。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监管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一是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藏粮于地的总体需求,重点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科学施肥、合理轮作等措施,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因地制宜规划并开展科技攻关和试验示范,解决区域性土壤酸化、季节性干旱、水土养分流失、重金属污染等突出问题,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改善耕地质量环境,破解耕地质量建设难题。二是选择相应资质条件较好的单位承担项目勘察设计工作,在广泛调研和现场勘察基础上做好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严格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严格按照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程序确定责任人员,落实技术指导和监管人员,严明纪律。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组织施工,使用的原材料、中间产品、设施设备必须符合质量设计要求。三是项目建成后,依托布设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跟踪监测土壤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和土壤管理等技术参数,评价项目建设前后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确保建成后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稳步提升。四是建立“监理、业主代表、镇村组落实专人及第三方质量检测单位”,实行最严格的监督管理,自下而上,整体联动。监理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按规定做好监理记录,及时收集、整理、归档监理资料,对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督促整改并复查,做到层层把关,确保工程建设优质高效。五是规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考核评价制度,促进参建单位按照规范和标准实施项目,严格质量控制、巡查和监理工作,做到进度与质量并重。

严格竣工验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4号)文件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按照“谁审批、谁验收”的原则,单项工程验收、项目初验和项目竣工验收要将实体工程质量情况作为验收重点,加强对隐蔽工程建设的监督和验收,严禁不合格工程流入后续施工工序,确保工程全部达标。一是项目竣工后丹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初验,初验合格后,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应依照竣工验收条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分类总结,并附初验意见、竣工决算审计报告等。 (略) 农业农村局在收到项目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后,及时组织竣工验收,验收结果逐级上报,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开展年度和规划期内的整体考核和验收认定。验收结果应报四川省农业农村备案,对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落实工程建后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核发竣工验收合格证书,并向社会统一公示公告。二是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及时系统做好项目建设前通过调查整理形成的文字影像与图表资料、建设过程中的文件图表以及施工建设过程的技术及管理资料、竣工验收与后续管理资料、项目财务管理资料、其它具有保存价值的相关载体等档案的收集、整理、组卷和存档工作,实现档案资料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三是在开展建设前,详细查清建设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确保地类和面积准确,界址和权属清楚;建设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合理编制权属调整方案,有序推进土地归并,逐步解决耕地地块细碎化问题;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进行地类变更和重新确权登记发证,确保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位置明确、权属清晰、地类正确、面积准确,依法保障土地所有者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二)强化项目信息管理

以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有效衔接已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清查评估成果,规范新建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工作。依据现行技术标准,统一数据结构、文件格式、命名规则、汇交接口等数据要求,确保入库信息完整、上图地块精准,实现“底数清、位置准、情况明”。严格新建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审查,建立县级负责、市级审批、省级复核的工作机制,严禁新建高标准农田与已成高标准农田地块重叠,严禁在非耕地上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规划目标任务。及时系统做好项目建设前通过调查整理形成的文字影像与图表资料、建设过程中的文件图表以及施工建设过程的技术及管理资料、竣工验收与后续管理资料、项目财务管理资料、其它具有保存价值的相关载体等档案的收集、整理、组卷工作,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录入全国农田 (略) ,以全国农田 (略) 为基础,建立相应的高 (略) ,完善实时查询、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等功能,运用遥感监测等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动态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建设内容、资金投入、耕地质量等级变化和建后管护等基本情况。实现档案资料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三)强化建后管护利用

1.管护原则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设施纳入项目区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机制,实现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在强化政府责任的同时, (略) 场作用,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各类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管护。

明确主体、落实责任。按产权归属落实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管护责任,统筹考虑政府事权、资金来源、受益群体等因素,合理确定管护主体,保障管护经费。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设施类型,科学制定管护标准和规范,合理选择管护模式,有序推进管护体制改革。

建管并重、协同推进。按照“建管一体”的要求,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统一谋划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管护,建立健全有利于长期发挥效益的体制机制。

2.管护机制

农田项目初步验收合格后,由县农业农村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项目乡镇人民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办理资产交付手续,并将项目有关情况通报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1)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项目区要明确管护主体,建立工程管护制度,落实工程管护人员和管护责任,明确第一责任人和管护专人,量化责任目标,确保管护经费专款专用,提升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使用。成立管护领导小组,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

(2)坚持治理与管护并重,充分依靠农民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维护机制,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制度,用水管理制度,安全巡视监测制度。

(3)积极探索产权制度的改革,推行工程项目租赁、承包等责任制和项目完成后的业主制,发挥农发工程的长期效益。

(4)建立项目区耕地依法保护制度。农发项目区耕地不得擅自征用或转作他用,确因国家重点建设需要征用,须依法报经批准,实行占补平衡。

3.管护内容

(1)水利工程的管护。建立和健全农民用水户协会,落实工程管护责任主体。根据受益范围、受益对象和管理行业要求,用水户协会采取受益农户筹集资金、投工投劳和村民“一事一议”等形式,负责统一管护项目区内水利工程。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该项目水利工程由镇政府与村委会和用水户协会签订管护目标责任书,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把工程管护的责、权、利落实到协会,可以通过“一事一议”进行筹资、投劳。从而形成“自建、自管、自收、自发”的群众用水合作组织管理长效机制。坚持治理与管护并重,充分依靠农民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维护机制,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制度,用水管理制度,安全巡视监测制度。

(2) (略) 等工程设施由其所在项目村委会负责管护,统一管理,专人负责。 (略) 管护员的聘任由项目区镇政府、村委会负责,并同项目区各村、管护人员签订合同并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和上级检查,管护费采取村级事业发展资金支付,从而使管护工作进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4.管护责任

建后管护单位应该是村民委员会。过去一直强调谁受益、谁管护。这对于总的管护原则是对的,但如果受益只有部分群众,而管护工作全部由他们管理,人工、经费由他们负担,从实践来看是不太可行的。只有由村一级组织负责管理,受益群众参与,这样可弥补受益群众筹资负担过重、经费落实困难等不足。镇与村委会和群众签订管护目标责任书,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把高标准农田管护的责、权、利落实到个人,形成“自建、自管、自收、自发”的群众合作组织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民用水户协会,落实工程管护责任主体。根据受益范围和受益对象和管理行业要求,用水户协会采取受益农户筹集资金、投工投劳和村民“一事一议”等形式,负责统一管护项目区内各类工程。镇(街道)与村委会和用水户协会签订管护目标责任书,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把工程管护的责、权、利落实到协会,形成“自建、自管、自收、自发”的群众用水合作组织管理长效机制。

5.管护资金

管护经费来源有三方面,一是受益村(社区)按“一事一议”原则自筹资金、政府绩效考核进行奖补,实行民办公助或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中提取工程管护费用用于工程管护;二是由农村经济组织,或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高标准农田项目形成资产的维护费用。三是国家专项资金用于维护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成效。费用的收支须在所在村组公示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建后管护制度及管理体制改革。

6.管护措施

(1)建立健全管护制度。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按照“建管并重”、“谁受益,谁负责”、“以工程养工程”以及“市场手段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等原则进行运行管护,由农业农村局与项目镇(街道)、村签订管护责任书和管护协议,明确管护责任,建立健全各项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资金,建立管护和养护的长效机制。同时划定区域,设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永久性标志,明确规定不准非农业建设占用,不准弃耕撂荒,确保项目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2)坚持治理与管护并重。充分依靠农民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维护机制,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维修养护制度,用水管理制度,安全巡视监测制度。

(3)创新工程管护模式。根据工程规模、形式、受益范围等,因地制宜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一是专业服务队管理模式。适应农业农村新形势和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趋势,结合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发展高标准农田及其配套设施维修养护专业化服务队参与工程管护。二是农民合作组织管理模式。扶持引导项目区群众成立用水户协会、合作社、供水联合体等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负责对农村水利设施进行日常巡查、维护管理、费用收取和工程维修改造等,实现用水户的自主管理、自我服务。三是农户自管模式。对控制面积小、受益范围明确的高标准农田及其配套设施,由农户自主管理。四是物业化管理模式。跨行政村的高标准农田及其配套设施工程的管理维护,可由乡镇(街道)人民政府打捆招标,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工程调度和安全运行由原管理主体负责。五是公司化管理模式。对于能够实现盈利的水利工程、环境修复工程, (略) 场,实行公司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4) (略) 场主体。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既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是高标准农田及其配套 (略) 场主体。适应土地流转规模扩大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新形势,鼓励其作为“项目法人”开展项目建设与管理,推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一体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管理的农田水利工程,享受有关财政补助政策;依法获得的农田水利工程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受法律保护。

(5)成立管护组织,落实管护经费。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成后正常运转,项目成立项目区工程管护领导机构,专门加强对各项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对田间渠系工程、 (略) 等没有直接收益类项目的管护资金,由项目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一事一议,筹集资金,落实管护人员,统一资金管理。同时,市上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专项资金账户,明确资金筹集渠道,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各类维护资金专款专用,主动接受审计、稽查和监督。建立以政府考核为基本依据的财政补助经费奖补机制,制定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范资金的使用管理。

(6)加强动态监测。由县人民政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牵头负责,县农业农村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配合,依托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 (略) ,并结合各部门相关管理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利用进行集中统一、全程实时动态的管理,以及开展绩效评价。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录入监测监管系统,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及时准确上图入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面动态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建后管护和土地利用及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等情况。建立健全部门间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实时查询、对比、统计和分析,做到有关信息互通共享、科学利用。

七、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十年建设规划,丹棱县高标准农田新建0.*亩,改造提升1.*亩,预计投入总资金*元,其中新建高标准示范区预计投入*元,改造提升示范区预计投入*元。

(二)资金筹措

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四川省和县级人民政府两个方面,其中中央和四川省资金支持占投入比例的一半,县级人民政府自行解决其余一半。资金来源与组成见表7-1。

表7-1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来源

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来源(元/亩)

中省

1500

地方政府

1500

八、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新建高标准农田亩均预计可提高粮食综合产能100公斤左右、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亩均预计提高粮食综合产能80公斤左右,节水、节能、节肥、节药、节劳效果显著。2021-2030年丹棱县规划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亩,其中新建高标准农田0.*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亩。建成后,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个等级以上,亩均每年节本增效200元。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项目区地方财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机械化作业水平的较大提升,农民劳动强度减轻,粮食等农作物生产劳动强度进一步下降,可让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其它建设,逐步向高效农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方面转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增加就业岗位,还进一步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地方财力。

发展特色产业,确保农副产品供给。通过高标准农 (略) 建设,田间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种植结构有所调整,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也得到提升,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农业种、养基地,特色经作产业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不仅为保障农产品供给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为做大做强优质特色产业,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社会效益

积极落实粮食安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提高农田质量的渴望越来越高,粮食安全的保障依托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有地斯有粮,有粮斯有安”,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能够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将会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竞争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增强,农民种地不再“靠天收”,成为“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有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可实现信息化、自动化、规范化的农田现代化管理,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确保粮食总量平衡、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已成为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成果凸显。丹棱县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拓宽了农业发展空间,优化了产业布局。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助于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与应用,同时,政府通过推动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养老”的新型复合业态,农业规模化、专业化以及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深度融合,能加快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步伐,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增收致富途径变广。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竞争力。同时,政府采取高标准农田种粮补贴形式等配套措施,大力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股份合作、农业共营制、土地预流转+履约保证保险、返租倒包等方式自愿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政府积极扶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同时将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的来源、流向和实施后土地利用的经营、管理和组织要求上看,旨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全社会经济文化共同发展。全县广大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在规划过程中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大力拥护和支持,实现耕地增收节支,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能保障农民收入持续性提高,是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生态效益

建设高标准农田,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全省实施“五网”配套、生态修复、种养循环、质量提升和环境保护“五大工程”,因地制宜构建生态沟渠、道路、林网和塘堰湿地系统。高标准农田建成后,通过水、田、路综合治理,水利、农业等配套措施以 (略) 工程建设,可增强农田水土保持能力、改善农田小气候、增加林木蓄积量、防风固沙,减少农田遭遇旱涝灾害的威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在维护农田生态平衡的同时,实现农村田园景观的优化,在保障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为乡村生态宜居提供绿色屏障,同时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提升农田生态功能。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化肥用量总体得到有效控制、施肥结构进一步优化、施肥方式更加合理、化肥农药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项目区化肥用量减少10%以上,能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土壤酸化、潜育化和次生盐渍化。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将进一步增加,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可为良种和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创造条件,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种养循环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建设,促进生态自我调节、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对农业生态建设提供巨大贡献,农业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改良土壤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可有效减少农田水土流失,提高耕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小型水源工程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微灌喷灌、覆膜沟播、适水种植等综合节水措施,推广节水灌溉,发展节水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可提高10%以上,缓解农业资源发展的水土资源约束,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九、环境影响分析

(一)对区域水资源平衡的影响分析

1.丹棱县水资源概况

丹棱县境内水流资源丰富,有安溪河、丹棱河、金牛河等河流,大小溪河122条,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优质的水资源基础。全县平均降水量1404.7毫米,水资源总量4.20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13.3%,总供水量0.4726亿立方米,总用水量0.4726亿立方米。

(1)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当地天然河川径流量。依据《 (略) 水资源公报》,丹棱县多年平均水量3.71亿立方米,2021年径流深为934.0毫米,折合水量4.20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13.3%,水量充沛。

(2)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是由降水、地表水体(含河道、湖库、渠系和渠灌田间)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依据《 (略) 水资源公报》,2021年丹棱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0.73亿立方米。

(3)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是指评价区域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不含区间外来水量),因地下水资源量系地表水入渗补给量,并等于平原区河川基流量,故水资源总量等于地表水资源量。依据《 (略) 水资源公报》,2021年丹棱县年降水量1404.7毫米,年降水总量6.3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4.2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824立方米。

(4)水库蓄水动态

丹棱县境内建有中小型水库61座,库容量*立方米。

2.现状水资源平衡分析

依据《 (略) 水资源公报》,2021年丹棱县总供水量为0.472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0.4474亿立方米,占比94.67%;地下水源0.0102亿立方米,占比2.16%,其他水源0.0150亿立方米,占比3.17%(见表9-1)。2021年丹棱县总用水量0.4726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0.2738亿立方米,占比57.93%(见表9-2),为第一用水大户,其他用水占比合计42.07%。2021年丹棱县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偏多,本地和过境水资源量远大于常年用水量,为地区的生产、生活以及生态提供了充沛的水资源条件。

表9-*年丹棱县供水量组成表

用水来源

供水量(亿立方米)

占比%

地表水源

0.4474

94.67

地下水源

0.0102

2.16

其他水源

0.015

3.17

总供水量

0.4726

100

表9-*年丹棱县用水量分类组成表

用水分类

用水量(亿立方米)

占比%

农田灌溉

0.2738

57.93

林牧渔

0.0588

12.44

工业

0.0310

6.56

城镇公共

0.0142

3.00

居民生活

0.0649

13.73

生态环境

0.0299

6.33

总用水量

0.4726

100


3.规划后水资源平衡分析

本次规划中,通过新建蓄水池、整治山坪塘、修复新建灌溉及排涝渠道等解决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实施高效节水措施、拆除重建灌溉及排涝泵站等加快流速、减少渗漏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新 (略) 、新建农林防护带等涵养水分,减少蒸发蒸腾;农田输配电建设等手段保障体系运行。

丹棱县2021-2030年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0.*亩,改造提升1.*亩,规划后,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节水率10%以上。

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的衬砌渠道、高效节水灌溉等工程,不仅不会增加用水量,反而能有效提升用水效率,不仅不会破坏丹棱县原有的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而且还将起到积极的优化作用,既增加农田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还大大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二)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1.水土流失成因

根据建设工程实际,结合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特点,本工程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淤积河道,影响河道行洪

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将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流失的土石将造成河道淤积,直接抬高河床,减少河道过水断面,影响河道泄洪排水、调蓄能力。

(2)破坏景观,危害生态平衡

工程的建设扰动原有的地表、植被,河道岸坡、空地等区块,若不采取有效搬运、路基开挖、填筑等活动,易造成石料散落,并且工程施工占压土地,扰动原地表,加剧区域水土流失,可能影响区域环境。

(3)违章施工,破坏土壤结构

项目运营期农地耕作势必导致地表土层土质疏松和粒度细化,在耕地播种期及休耕、撂荒期又使其裸露于地表,易导致水土流失。

2.水土保持防治方案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有关配套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依据,参照四川省《关于推进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略) 《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努力使所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尽可能少且予以补偿。

3.水土保持措施

(1)主体工程防治区

主体工程建设时必须做好水土流失防护,及时排水、尽快施工;土方填筑时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 (略) 建设配套的绿化应及时进行,缩短填筑面的裸露时间。

(2)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

包括排泥场施工临时设施占地及周边可能受到影响的范围。需对开挖土方进行集中堆置,堆体外围设填土草袋进行临时拦挡,以增加防治效果。工程施工结束后,对排泥场占地进行原功能恢复。本次工程中灌溉渠道、排水渠道、绿化均为水土保持措施,本工程建设完成后,有利于区域的水土保持。

4.水土保持施工

防止在其利用或占用的土地上发生不必要的水土流失。如设计中的施工场地面积与实际有出入时,水土流失治理范围、治理经费应按实际情况确定。对于未提及的由于工程施工而引起水土流失的作业面,均应按水土保持的原则进行治理。

5.结论

高标准农田建设大部分工程为新建蓄水池、整治山坪塘、整 (略) 和土壤培肥等,由于单个工程规模小,工程施工周期短,在建设期内,不会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 (略) 的建设,可有效拦截泥沙,有效减轻土壤侵蚀强度,对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实施本规划,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业发展和耕地紧张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中的生态保护与建设。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可有效减少农田水土流失,减轻面源污染,保护水土资源。

(三)农业投入品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农业投入品对环境影响

目前农业上施用的化肥主要是氮磷钾三种,都是农作物必不可少的要素。一般土壤里这三种元素的含量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其余30种微量元素如铁、铜、锌、镁等都可由土壤供给。化肥大量施用,虽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由于施用量不当及施肥不合理,常使很多化肥浪费掉,从而随水土流失进入水体,从而加剧了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系统多方面失调。

2.农业环境保护措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强化监测手段,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加快实施化肥农药减施替代工程,推广精准化施肥施药等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通过建设有机肥积造设施,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可促进农作物秸秆还田,减少焚烧秸秆对大气的污染,减轻畜禽粪便和废弃物对河流的污染,应用科学施肥、秸秆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可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效率,从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通过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措施,可减少肥料流失和浪费,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通过土地平整、保护性耕作、农 (略) 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可改善小气候、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有效防治土地沙化和次生盐渍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

3.结论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增设或修缮灌排设施以及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田间灌溉强度减少,使土壤中养分流失量减少,可有效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同时提高土壤肥力,可减轻对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依赖。通过推广应用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绿肥种植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可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化肥、农药的使用效率。

十、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县政府全面履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统一管理职责,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为成员单位的丹棱县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农村局,统筹推进全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相关工作,负责做好规划指导、资金投入、新增耕地核定、水资源利用和管理、金融支持等工作。严格把关高标准农田建设从业机构资质审查,提高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相关单位技术力量门槛。组织建设专业化人才队*,配备高标准农田建设研究专员提供技术支撑。

(二)明确责任分工

县农业农村局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建设监管、上图入库、整合其他项目服务于示范建设等具体业务工作,县财政局负责本级财政资金保障工作,县发改局负责组织项目储备库建设,研判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新增耕地的初步核定工作,县水利局负责水资源利用和管理协调工作,县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负责整合农业现代化项目服务于示范建设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制定工作方案,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完成时限,分别于年中、年底将牵头任务进展和完成情况进行书面报告。

(三)严格监督考核

加强动态监测,强化绩效考核监督机制。 (略) ,实时追踪监控。加快建立丹棱县农田建设综 (略) ,实现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一张图”、高标准农田建设统计“一张表”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监测评价“ (略) ”。二要构建多维监督体系。严格执行国家、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在政府监督体制的基础上,构建群众监督参与机制,积极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质量监督员制度,形成政府、社会群众与农民三位一体的质量监督机制,营造共同监督、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三要通过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考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工作完成进度和参与单位的履职情况、部门资金整合完成情况、建设目标效益实现情况、工作配合和协调情况等,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符合各项建设要求,能够真正运用于实际,达到预期效果,为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

(四)落实资金保障

按照规定的财政补贴标准,拓宽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渠道,进一步完善“以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落实各级财政资金投入,积极吸引各类社会投资,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各级财政要共同承担农田建设支出责任,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点事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安排必要资金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探索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元投入模式,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新格局,形成政策合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五)加大科技支撑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创新,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科技攻关,加强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鼓励农田建设领域内各类创新主体建立创新联盟,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技术、资金等支持,鼓励社会各方面投入农田建设工程、农艺、生物、管理科技创新,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选择一批先进的产品、技术,在整区域推进绿色农田、数字农田示范区优先试点。指导各地加大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加强创新技术推广,加大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在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力度。

(六)做好风险防控

坚持把廉政建设放在首位,坚守底线思维,加强风险防控,严肃廉政纪律和财政纪律,树立良好工作作风,推进项目建设公开透明、廉洁高效,切实防范农田建设项目管理风险,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队*安全。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和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履职不力、监管不严、失职渎职的,依法依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附件

附图1-丹棱县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分布图

附图2-丹棱县坡度空间分布图

附表1-丹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储备库

建设

年度

项目

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内容

新建任务

(万亩)

改造提升任务

(万亩)

投资金额(万元)

高标准

农田面积

其中:

高标准农田面积

其中: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2021

(略) 2021年丹棱县张场镇、仁美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张场镇大田坎村1900亩,仁美镇里仁社区250亩、光明村550亩

一、 (略) 工程:新建3.0米宽机耕道768米,整治3.0米宽机耕道166米,新建2.0 (略) 3656米,

新建机耕道错车道3处、回车场2处, (略) 错车道23处、回车场8处。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衬砌沟渠6815米;新建泵房1座;新建主干管1213米、支干管1152米、支管6515米,

给水栓189处,跨沟套管29处,穿路套管10处,闸阀箱76个,闸阀151个。

三、田块整治工程:田型调整82.5亩;地力培肥2700亩。

0.27

0.04



810

2022

(略) 2022年丹棱县仁美镇、张场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仁美镇五龙村700亩,张场镇河湾村300亩

一、 (略) 工程:整治 (略) 1064米; (略) 附属设施36处。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整治排灌渠4144米;配套渠系建筑物138处,其他水利措施8处。

三、田块整治工程:建设耕地质量监测调查采样点位5个。土地平整252亩。地力培肥面积1000亩。

0.1




345

2023

2023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

张场镇河湾村897亩,金峡村1079亩,文武村1748亩;仁美镇金藏村1306亩

一、 (略) 工程:整 (略) 7615米, (略) 附属设施93处。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整治排灌渠*米,配套渠系建筑物981处,其他水利措施20处。

三、田块整治工程:进行土地平整1049亩。

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面积5000亩(其中:土地平整所在区域1049亩,购买商品有机肥;

其余3951亩通过科技培训,引导项目区种植户自行开展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措施进行土壤培肥)。

五、科技推广:确定耕地质量监测调查采样点位8个,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建成后,开展地理坐标、耕地立地条件、

土壤自然属性、土壤健康、田间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等调查,采集土样化验养分含量,反映项目区耕地质量变化状况。



0.5


1750

2024

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杨场镇金龙村1100亩,古井村450亩,金牛社区50亩

一、 (略) 工程:整治2.5 (略) 1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2口;整治排灌渠3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1100亩。

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1600亩。

0.16




560

2025

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仁美镇光明村202亩,五龙村491亩;张场镇河湾村306亩

一、 (略) 工程:整治3.5 (略) 1公里;整治2.0 (略) 1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2口;整治排灌渠3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200亩。

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1000亩。

0.1




350

2025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

仁美镇五龙村2869亩

一、 (略) 工程:整治2.5 (略) 1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2口;整治排灌渠3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500亩。

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1500亩。



0.29


1015

2026

2026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杨场镇金龙村400亩,金牛社区195亩,朱沟村217亩

一、 (略) 工程:整治2.0 (略) 1公里;整治2.5 (略) 1.2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2口;整治排灌渠3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300亩。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800亩;

0.08




280

2028

2028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

顺龙乡官厅村247亩,青云村174亩

一、 (略) 工程:整治2.0 (略) 0.5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1口;整治排灌渠1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100亩。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400亩。



0.042


147

2029

2029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

张场镇锁江社区2780亩,万年村685亩

一、 (略) 工程:整治2.5 (略) 2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4口;整治排灌渠8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1000亩。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3500亩。



0.35


1225

2030

2030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

仁美镇桂香村1182亩,金藏村1080亩,双桥社区642亩,中山村1400亩

一、 (略) 工程:整治2.5 (略) 2公里。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100m3蓄水池3口;整治排灌渠5公里。

三、田块整治工程:整治田块1000亩。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培肥3000亩。



0.43


1505

2021-

2030规划量总计




0.71

0.04

1.612


7987















丹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7月12日印发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