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县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关于国道G515无极县绕城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拟批准公示
无极县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关于国道G515无极县绕城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拟批准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拟对《国道G515无极县绕城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准予批准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自公示之日起5个工作日。
电话:0311-*
电子邮箱:*@*63.com
通讯地址:无极 (略) 18号
邮编:*
一、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河 (略) 无极县,路线走向:项目起点位于无极定州界,起点桩号为K0+000(E114°58′12.990″,N38°16′38.336"),向南沿既有国道G515扩建,经苏村、东西侯村、北合庄、北家庄、下穿津石高速(已预留3×40米分离立交桥)后,向东改线新建至王村西,转向南建设,跨木刀沟,向南继续建设至国道G338平交后,完全利用国道G338无极县绕城改建段,终于柴城村北国道G515与国道G338相交处,终点桩号K20+906(E114°57′24.662″,N38°9′36.526")。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76.*元,占总投资的0.90%。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略) 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交叉工程、绿化工程等主体工程,交通标志、安全防护措施等附属工程以及临时工程。路线起自国道G515 (略) 界,向南沿既有国道G515扩建,下穿津石高速后,转向东改线新建至王村西,转向南建设,跨越木刀沟,向南继续建设至国道G338平交后,完全利用国道G338无极县绕城改建段,终于柴城村北国道G515与国道G338相交处。路线全长约20.9公里,其中改建段长7公里,扩建段长7.6公里,完全利用段6.3公里。项目全线采用双向四车 (略) 标准建设,路基宽25.5米,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全线新增占地40.4426公顷,设置特大桥1177.2米/1座,分离立交1座(利用),涵洞17道, (略) 平交13处。
二、建设单位要认真落实环评报告书中规定的各项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措施,确保各种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废水:
项目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有生活污水、物料及车辆机械冲洗水、桥梁施工废水、地表径流对地表水的影响等。
项目租用当地民房作为施工生活区,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租用民房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严禁乱排;物料及车辆机械冲洗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泼洒抑尘,沉淀池 (略) 基填料;桥梁桩基础施工时应设置围挡和收集设施,钻孔、清孔产生的泥浆、废水由沉淀池沉淀后上清液用于场地泼洒抑尘,泥浆干化用于场地平整;项目施工场地全部硬化,物料采取苫盖措施;砂石物料堆放场界设置临时围挡,防止物料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施工期对区域水环境影响较小。
2、废气:
施工期土石方工程、物料运输及砂石料堆存过程中会产生含尘废气,使得下风向环境空气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洒水抑尘、施工围挡、密闭运输、苫布覆盖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扬尘的污染。路面沥青摊铺过程中废气产生量较小,时间短,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小, (略) 面沥青摊铺应加强管理,避开重污染天气,废气随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采用尾气达标排放的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燃油车辆、机械使用优质燃料,加强对施工机械维护管理,运输车辆统一调度、避免出现拥挤尾气排放增加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尾气的排放。施工生活区食堂饮食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达标排放。在采取上述措施后,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明显影响。
3、噪声:
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机械设备及车辆运输噪声。施工期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布局施工场地,施工运输车 (略) 线行驶,不得随意更 (略) ,尽量避开午间、夜间居民休息时间,在通过居民住宅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 (略) 段设置施工围挡,做好宣传工作,倡导科学管理和文明施工。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程废渣、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工程废渣主 (略) 基、桥涵工程施工产生的施工废渣,工程 (略) 路面铣刨会产 (略) 面,集中收集后运至沥青混凝土搅拌站进行厂拌再生利用,其他 (略) 基填料。建筑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的,集中收集后外售综合利用;砖石、混凝土不可回收利用的,送政府指定地点堆存。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施工期固体废物采取以上措施后可以得到妥善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5、生态环境:
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土地利用地的影响、动植物的影响、对农业生态的影响及水土流失问题。
①项目永久占地将使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改变,由于项目永久占地占区域总面积比例较小,不会对区域整体土地利用格局产生较大影响。临时占地在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土地平整,复垦,恢复到原来土地使用功能。
②项目永久占用耕地对沿线居民生活质量及当地农业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应做好征地补偿工作。通过当地政府进行土地调整和开发新产业来缓解由此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项目施工期采取抑尘措施,减轻扬尘对沿线农作物的影响。
③项目对沿线及施工作业点周围的植被产生损坏,造成生物量的损失,间接影响周围生态环境。其中永久占地造成的植被破坏,在施工结束 (略) 中央 (略) 基边坡的植被绿化可以起到一定的弥补;施工期临时占地造成的植被破坏在施工结束后通过绿化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④评价区域无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存在,也没有大型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区域内动物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环境适应能力强,项目建设不会对其造成较大影响。
⑤路基开挖、物料临时堆存等施工活动在雨季会形成水土流失,项目采取修建临时排水措施、建筑垃圾及时清运、物料覆盖、施工围挡等水土保持措施后,水土流失影响可降至最低。
(二)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
1、废水:
项目运营期无废水产生,主要为降 (略) 面径流。运营期定 (略) 两侧的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系统畅通;禁止漏油、不安装保护帆布的货车和 (略) , (略) 上车辆漏油和货物 (略) 上,造成沿线地面水体污染和安全事故隐患;跨河桥梁两侧均设置防撞护栏。
2、废气:
项目运营期大气污染主要为汽车 (略) 扬尘。项目运营期 (略) 管理, (略) 良好运行, (略) 基边坡绿化植被的日常管理,同 (略) 面洒水、清扫保洁等措施。
3、噪声:
项目运营期噪声 (略) 交通噪声。对距离声敏感 (略) 段设减速、禁鸣等标志,根据超标情况设置隔声窗, (略) 段进行绿化, (略) 交通噪声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
4、固体废物:
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 (略) 清扫垃圾。道路清扫垃圾主要为过往司乘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送沿线县指定的生活垃圾收运点处置。
5、生态环境:
项目建成后可 (略) 基边坡、中央分隔带等永久占地范围内建构筑物之外用地进行植草、绿化,以及临时占地的复垦或植被恢复弥补沿线生物量的损失,重建人工生态系统,如种植乔、灌木及与草本植物相结合,可减小因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物量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较好的恢复。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邮编:*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拟对《国道G515无极县绕城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准予批准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自公示之日起5个工作日。
电话:0311-*
电子邮箱:*@*63.com
通讯地址:无极 (略) 18号
邮编:*
一、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河 (略) 无极县,路线走向:项目起点位于无极定州界,起点桩号为K0+000(E114°58′12.990″,N38°16′38.336"),向南沿既有国道G515扩建,经苏村、东西侯村、北合庄、北家庄、下穿津石高速(已预留3×40米分离立交桥)后,向东改线新建至王村西,转向南建设,跨木刀沟,向南继续建设至国道G338平交后,完全利用国道G338无极县绕城改建段,终于柴城村北国道G515与国道G338相交处,终点桩号K20+906(E114°57′24.662″,N38°9′36.526")。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76.*元,占总投资的0.90%。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略) 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交叉工程、绿化工程等主体工程,交通标志、安全防护措施等附属工程以及临时工程。路线起自国道G515 (略) 界,向南沿既有国道G515扩建,下穿津石高速后,转向东改线新建至王村西,转向南建设,跨越木刀沟,向南继续建设至国道G338平交后,完全利用国道G338无极县绕城改建段,终于柴城村北国道G515与国道G338相交处。路线全长约20.9公里,其中改建段长7公里,扩建段长7.6公里,完全利用段6.3公里。项目全线采用双向四车 (略) 标准建设,路基宽25.5米,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全线新增占地40.4426公顷,设置特大桥1177.2米/1座,分离立交1座(利用),涵洞17道, (略) 平交13处。
二、建设单位要认真落实环评报告书中规定的各项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措施,确保各种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废水:
项目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有生活污水、物料及车辆机械冲洗水、桥梁施工废水、地表径流对地表水的影响等。
项目租用当地民房作为施工生活区,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租用民房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严禁乱排;物料及车辆机械冲洗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泼洒抑尘,沉淀池 (略) 基填料;桥梁桩基础施工时应设置围挡和收集设施,钻孔、清孔产生的泥浆、废水由沉淀池沉淀后上清液用于场地泼洒抑尘,泥浆干化用于场地平整;项目施工场地全部硬化,物料采取苫盖措施;砂石物料堆放场界设置临时围挡,防止物料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施工期对区域水环境影响较小。
2、废气:
施工期土石方工程、物料运输及砂石料堆存过程中会产生含尘废气,使得下风向环境空气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洒水抑尘、施工围挡、密闭运输、苫布覆盖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扬尘的污染。路面沥青摊铺过程中废气产生量较小,时间短,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小, (略) 面沥青摊铺应加强管理,避开重污染天气,废气随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采用尾气达标排放的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燃油车辆、机械使用优质燃料,加强对施工机械维护管理,运输车辆统一调度、避免出现拥挤尾气排放增加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尾气的排放。施工生活区食堂饮食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达标排放。在采取上述措施后,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明显影响。
3、噪声:
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机械设备及车辆运输噪声。施工期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布局施工场地,施工运输车 (略) 线行驶,不得随意更 (略) ,尽量避开午间、夜间居民休息时间,在通过居民住宅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 (略) 段设置施工围挡,做好宣传工作,倡导科学管理和文明施工。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程废渣、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工程废渣主 (略) 基、桥涵工程施工产生的施工废渣,工程 (略) 路面铣刨会产 (略) 面,集中收集后运至沥青混凝土搅拌站进行厂拌再生利用,其他 (略) 基填料。建筑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的,集中收集后外售综合利用;砖石、混凝土不可回收利用的,送政府指定地点堆存。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施工期固体废物采取以上措施后可以得到妥善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5、生态环境:
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土地利用地的影响、动植物的影响、对农业生态的影响及水土流失问题。
①项目永久占地将使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改变,由于项目永久占地占区域总面积比例较小,不会对区域整体土地利用格局产生较大影响。临时占地在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土地平整,复垦,恢复到原来土地使用功能。
②项目永久占用耕地对沿线居民生活质量及当地农业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应做好征地补偿工作。通过当地政府进行土地调整和开发新产业来缓解由此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项目施工期采取抑尘措施,减轻扬尘对沿线农作物的影响。
③项目对沿线及施工作业点周围的植被产生损坏,造成生物量的损失,间接影响周围生态环境。其中永久占地造成的植被破坏,在施工结束 (略) 中央 (略) 基边坡的植被绿化可以起到一定的弥补;施工期临时占地造成的植被破坏在施工结束后通过绿化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④评价区域无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存在,也没有大型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区域内动物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环境适应能力强,项目建设不会对其造成较大影响。
⑤路基开挖、物料临时堆存等施工活动在雨季会形成水土流失,项目采取修建临时排水措施、建筑垃圾及时清运、物料覆盖、施工围挡等水土保持措施后,水土流失影响可降至最低。
(二)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
1、废水:
项目运营期无废水产生,主要为降 (略) 面径流。运营期定 (略) 两侧的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系统畅通;禁止漏油、不安装保护帆布的货车和 (略) , (略) 上车辆漏油和货物 (略) 上,造成沿线地面水体污染和安全事故隐患;跨河桥梁两侧均设置防撞护栏。
2、废气:
项目运营期大气污染主要为汽车 (略) 扬尘。项目运营期 (略) 管理, (略) 良好运行, (略) 基边坡绿化植被的日常管理,同 (略) 面洒水、清扫保洁等措施。
3、噪声:
项目运营期噪声 (略) 交通噪声。对距离声敏感 (略) 段设减速、禁鸣等标志,根据超标情况设置隔声窗, (略) 段进行绿化, (略) 交通噪声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
4、固体废物:
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 (略) 清扫垃圾。道路清扫垃圾主要为过往司乘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送沿线县指定的生活垃圾收运点处置。
5、生态环境:
项目建成后可 (略) 基边坡、中央分隔带等永久占地范围内建构筑物之外用地进行植草、绿化,以及临时占地的复垦或植被恢复弥补沿线生物量的损失,重建人工生态系统,如种植乔、灌木及与草本植物相结合,可减小因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物量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较好的恢复。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邮编:*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