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提升改造项目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宁波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提升改造项目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地块基本情况
宁波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提升改造项目地 (略) 镇 (略) 镇海港区派出所西侧约130m。东、西侧均为闲置区域,南侧为宁波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镇海分站,北 (略) 。地块面积为3777m2。本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后补调查,地块已变更为行政办公用地(A1)。
根据人员访谈、结合现场踏勘,并根据调取的历史使用资料,了解地块的历史变迁情况。地块内历史上为海湾;1949年后围垦形成滩涂;70年代开始使用泥沙碎石进行填海造地;填海之后地块东侧与中部均用于居住,南侧与西侧为堆煤区域,不涉及洗煤等生产工序;2008年左右地块内原宿舍已拆除,北侧改为绿化,中部有条呈东西向流动的水渠,水渠最大宽度可达4m,埋深约1m,水渠直通西侧水塘,水塘中无养殖活动。无污染活动,南侧区域不再堆煤且改为木材加工区使用,东南侧区域为空地;2009年左右地块东南侧新建宿舍,东 (略) ;2014年左右地块南侧木材加工区域加装大棚,用于堆放木材;2016年左右地块南侧大棚已拆除,东南侧宿舍已拆除;2017年地 (略) 拓宽;2021年左右地块内绿化开始平整,平整所用土石、建渣来自于边检站南侧的镇海物流园区生态湿地工程(一期)地块;2022年左右地块内新建边检文化公园,中部为公园空地,西侧为篮球场,西侧围墙外有小片闲置区域。剩余区域为绿化、走廊、道路。后续地块内无明显变化。
第一阶段调查结果
根据地块利用历史分析、周边区域分析。地块内及地块周边使用过程可能会对本地块内的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第二阶段调查结果
(1)采样布点
本次调查在地块内共布置3个土壤采样点、3个地下水采样点;对照点引用《镇海老城*-01-04b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共采集12个土壤样品和2个土壤现场平行样、3个地下水样品和1个地下水现场平行样。
(2)检测指标
土壤检测指标为《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表1中45项基本项目、pH值、石油烃(C10-C40)。地下水检测指标为《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表1中45项基本项目、pH值、可萃取性石油烃(C10-C40)。
(3)地块水文地质情况
根据现场钻孔记录描述,本地块地面以下6m深大致分为以下3层:表层为杂填土,层底埋深约1.5~1.6m,潮,疏;第二层为粉质粘土,层底埋深约2.5~3.4m,潮或湿,密;第三层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底埋深约6.0m,湿,密。
通过对地下水流向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本地块的地下水流向近似为由东向西流。
(4)检测结果
土壤各检出因子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2018)第一类用地筛选值。
地下水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2017)IV类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
(5)调查结论
调查期间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以及人员访谈,难以排除本地块及周边地块使用过程对本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开展采样分析工作,进一步查明地块土壤污染状况,通过现场采样和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本地块土壤和地下水均符合相关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地块符合《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2018)规定的第一类用地相关要求,可用于行政办公用地(A1)使用。
地块基本情况
宁波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提升改造项目地 (略) 镇 (略) 镇海港区派出所西侧约130m。东、西侧均为闲置区域,南侧为宁波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镇海分站,北 (略) 。地块面积为3777m2。本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后补调查,地块已变更为行政办公用地(A1)。
根据人员访谈、结合现场踏勘,并根据调取的历史使用资料,了解地块的历史变迁情况。地块内历史上为海湾;1949年后围垦形成滩涂;70年代开始使用泥沙碎石进行填海造地;填海之后地块东侧与中部均用于居住,南侧与西侧为堆煤区域,不涉及洗煤等生产工序;2008年左右地块内原宿舍已拆除,北侧改为绿化,中部有条呈东西向流动的水渠,水渠最大宽度可达4m,埋深约1m,水渠直通西侧水塘,水塘中无养殖活动。无污染活动,南侧区域不再堆煤且改为木材加工区使用,东南侧区域为空地;2009年左右地块东南侧新建宿舍,东 (略) ;2014年左右地块南侧木材加工区域加装大棚,用于堆放木材;2016年左右地块南侧大棚已拆除,东南侧宿舍已拆除;2017年地 (略) 拓宽;2021年左右地块内绿化开始平整,平整所用土石、建渣来自于边检站南侧的镇海物流园区生态湿地工程(一期)地块;2022年左右地块内新建边检文化公园,中部为公园空地,西侧为篮球场,西侧围墙外有小片闲置区域。剩余区域为绿化、走廊、道路。后续地块内无明显变化。
第一阶段调查结果
根据地块利用历史分析、周边区域分析。地块内及地块周边使用过程可能会对本地块内的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第二阶段调查结果
(1)采样布点
本次调查在地块内共布置3个土壤采样点、3个地下水采样点;对照点引用《镇海老城*-01-04b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共采集12个土壤样品和2个土壤现场平行样、3个地下水样品和1个地下水现场平行样。
(2)检测指标
土壤检测指标为《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表1中45项基本项目、pH值、石油烃(C10-C40)。地下水检测指标为《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表1中45项基本项目、pH值、可萃取性石油烃(C10-C40)。
(3)地块水文地质情况
根据现场钻孔记录描述,本地块地面以下6m深大致分为以下3层:表层为杂填土,层底埋深约1.5~1.6m,潮,疏;第二层为粉质粘土,层底埋深约2.5~3.4m,潮或湿,密;第三层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底埋深约6.0m,湿,密。
通过对地下水流向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本地块的地下水流向近似为由东向西流。
(4)检测结果
土壤各检出因子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2018)第一类用地筛选值。
地下水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2017)IV类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
(5)调查结论
调查期间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以及人员访谈,难以排除本地块及周边地块使用过程对本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开展采样分析工作,进一步查明地块土壤污染状况,通过现场采样和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本地块土壤和地下水均符合相关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地块符合《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2018)规定的第一类用地相关要求,可用于行政办公用地(A1)使用。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