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巨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废有机溶剂综合利用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拟批准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吉安巨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废有机溶剂综合利用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拟批准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厅拟对吉安 (略) 废有机溶剂综合利用改扩建项目作出审批意见。

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4年08月08日 - 2024年08月14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传真):0791-*

通讯地址: (略) 红谷滩区北龙蟠街993号方楼省政务服务中心3楼34、35号窗口

邮编:*

建设名称: 吉安 (略) 废有机溶剂综合利用改扩建项目
建设地点: (略) (略) 永新县茅坪工业园区吉安 (略) 厂区内
建设单位: 吉安 (略)
编制单位: 江西 (略)
项目概况: 吉安 (略) 废有机溶剂综合利用改扩建项目位于 (略) 永新县工业园区现有厂区内,本项目属于改扩建项目。项目分别以外购DMF(二*基*酰胺)、NMP(N-*基吡咯烷酮)、DMAC(N,N-二*基*酰胺)废液为主要原料,分别经DMF生产线、NMP生产线、DMAC生产线得到高纯度DMF、NMP、DMAC产品。改扩建后,DMF废液综合利用规模由*t/a扩大至*t/a,DMAC废液综合利用规模由*t/a扩大至3.*t/a,NMP废液综合利用规模由*t/a扩大至10.*t/a,最终废液综合利用规模共计86.*t/a。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废气防治措施 项目有组织废气主要为燃煤锅炉废气、生产工艺废气、暂存库废气、分析化验室废气、灌装站废气等;无组织废气主要为废液综合利用生产线、储罐区、污水处理站、*类仓库未收集到的废气。主要污染物为:VOCs、NH3、颗粒物、HCl、硫酸雾、*醇、H2S、NOx、SO2等。 1.燃煤锅炉废气 燃煤烟气依托现有工程,经“SNCR脱硝(炉内)+SCR脱硝(炉外)+布袋除尘+双碱法脱硫”处理后,尾气经1根45m高排气筒(DA004)排放。烟气中颗粒物、SO2、NOx、汞及其化合物及烟气黑度均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中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要求。 2.生产工艺废气 生产工艺废气包括:废液回收利用生产线废气、罐区废液罐呼吸口尾气、洗设备抽空废气等,上述废气经管道输送到TO焚烧炉焚烧处理后,经1根30m高排气筒(DA001)排放。废气中SO2、NOx、颗粒物均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996)二级标准要求,*醇、VOCs能满足《江西省地方标准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DB36/1101.2-2019)的限值要求,氨、硫化氢能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3)标准要求。 3.暂存库废气 暂存库废气经“微负压收集+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经1根15m的排气筒(DA002)排放,暂存库废气中VOCs排放浓度满足《江西省地方标准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DB36/1101.2-2019)的限值要求,氨排放速率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限值要求。 4.分析化验室废气 本项目建成后分析化验室移至检验检测中心,新建一套分析化验室废气处理装置。分析化验室废气经“管道收集+两级水喷淋塔吸收塔”处理后,经1根15m的排气筒(DA005)排放,废气中硫酸雾、氯化氢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限值;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浓度满足《江西省地方标准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DB36/1101.2-2019)的限值要求。 5.灌装站废气 本项目建成后新建一套灌装站废气处理装置,灌装站废气经“管道收集+两级水喷淋塔吸收塔”处理后,经1根15m的排气筒(DA003)排放,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浓度满足《江西省地方标准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DB36/1101.2-2019)的限值要求。 6.在线监测 现有项目在燃煤锅炉废气排放口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监测指标为SO2、颗粒物、NOx,并与当地生态环 (略) 。 7.无组织废气 无组织废气防治措施具体如下:一是对各生产车间和场所采取加强生产管理、设备维护、车间通风换气;二是做好物料储罐、管道和生产设备密封,防止跑冒滴漏;三是加强绿化,降低污水处理站无组织恶臭对厂区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采取上述措施后,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浓度可满足《江西省地方标准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DB36/1101.2—2019)中厂界限值要求,NH3、H2S、臭气等无组织排放浓度均可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93)二级排放标准值;颗粒物、氯化氢、硫酸雾、*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均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996)标准要求。 (二)废水防治措施 项目一期在不改变污水处理工艺的前提下,对现有项目污水处理站进行扩容,将原有处理能力从1000m3/d提升至1500m3/d;项目二期新建一座日处理能力为1000m3/d的污水处理站,其处理措施为“综合调节池→二级A/O→MBR膜池”。 一期产生的废水经厂内1#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综合调节池→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好氧池→MBR膜池→炭滤池),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标准》(GB/T *—2005),部分(900m3/d)通过管道输送到园区内皮革、新材料等企业作为生产用水,其余外排废水满足《永新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纳管标准》,排入永新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02)中一级B标准后排入溶江。 二期产生的废水经厂内2#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综合调节池→二级A/O→MBR膜池),达到《永新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纳管标准》后,排入永新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02)中一级B标准后排入溶江。 (三)噪声防治措施 本项目的主要固定噪声源为生产区输送机、提升机、泵、风机、空压机和锅炉放空管等。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同时在各暂存库和各生产车间对设备采用隔声、消声、减振等降噪措施,以及加强厂区内绿化,控制项目生产设备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厂界噪声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008)中3类标准。 (四)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有:DMF预处理设施污泥、DMF蒸馏残渣、DMAC蒸馏残渣、NMP蒸馏残渣、废活性炭、废脱硝催化剂、废包装袋、在线监测废液等危险废物;废树脂、污水处理污泥、脱硫渣、锅炉灰渣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 项目产生的各类危险废物,以防腐防渗的包装桶或吨袋包装后,转运至危废暂存库分类分区暂存,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产生的一般固废暂存于一般固体废物暂存设施暂存,定期出售或者交由专人处置;生活垃圾厂内集中收集,交当地环卫部门当天处理。 (五)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控、污染监控、应急响应”原则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具体如下:一是对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等现象;二是各类反应罐尽量地上架空设置,管线铺设尽量采用“可视化”原则,即管道尽可能地上铺设,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减少由于埋地反应罐及管道泄漏而造成的地下水污染;三是按照污染物可能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将厂区划分污染重点防渗区(废液处理装置、渗滤液收集池、污水处理站、初期雨水收集池、*类仓库2、储罐区、装卸车区、扩建罐区1、扩建罐区2、灌装站、*类仓库1、NMP改扩建生产区、NMP新建生产区、DMAC改扩建生产区、DMF改扩建生产区、DMF新建生产区、DMF预处理区等)、污染一般防渗区(循环水池、锅炉房、煤场、渣场、机修间、一般固废临时贮存设施、废气处理设施TO炉等)和简单防渗区,重点防渗区的防渗性能应与6.0m厚黏土层等效,一般防渗区的防渗性能应与1.5m厚黏土层等效;四是在厂区及周边设置5处(地下水上游厂界控制井1、地下水上游厂界控制井2、厂区污水处理站、地下水下游厂界控制井1、地下水下游厂界控制井2)地下水监控井,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及时发现污染、及时控制;五是一旦发现地下水污染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地下水污染,并使污染得到治理。 (六)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主要从“源头控制、分区防治、过程控制、应急响应”等四个方面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具体如下:一是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实施清洁生产,防止跑冒滴漏,防止污染物下渗,污染土壤环境;二是对厂区可能泄漏污染物的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并及时地将泄漏、渗漏的污染物收集并进行集中处理;三是参照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将厂区划分为重点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简单污染防治区,划分和要求可基本参照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和管理要求,各重点和一般污染防治区按照规范要求对地面进行防渗处理,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减少污染物下渗到土壤中;四是在项目厂区设置8个土壤监测点,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及时发现污染、及时控制;五是一旦发现土壤污染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土壤污染。 (七)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本项目改扩建前后环境风险的类别不变,主要为各生产车间及暂存库废气事故排放、废液泄漏及防渗层破损事故、火灾、爆炸等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项目环境风险综合潜势为Ⅳ,综合评价等级为一级。为防止泄漏事故,具体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设备、管道的密封性和车间通风,设置自动报警系统,配备防火器,经常检查易造成腐蚀的部位,防止有害物质“跑冒滴漏”;二是液罐及管道保持密封,配备安全阀等安全附件,定期检修,防止泄漏;三是在生产装置区、储罐区等区域设置围堰,设置1座1500m3事故应急池(兼消防事故水池),一旦生产区发生事故时,及时收集事故性排放废水等,杜绝事故废水直接排放,并保持事故池日常处于空置状态;同时设置1100m3初期雨水池,设置自动切换装置,及时对初期雨水进行处理,并定期清掏初期雨水池污泥;四是一旦发生化学品泄漏等事故或者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发生故障时,及时收集泄漏的化学品及生产废水,杜绝事故废水直接排放;五是制定完善的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严格执行三级防控相关要求,并定期演练。 (八)碳减排措施 根据扩建项目能源消耗估算,预计项目二氧化碳排放量折合约*.3t吨/年,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为0.3027吨/吨-产品。 本项目碳减排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能源和碳排放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碳排放控制及绩效管控;二是购入效率高、能耗少、成本低的先进设备,减少全厂单位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三是按《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2006)的要求,实行各生产线、工段耗能专人管理,建立合理奖罚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节能降耗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尽可能安排集中连续生产,应杜绝大功率设备频繁启动,必要时安装软起动装置,减少设备 (略) 的影响。 (九)设置防护距离 据报告书测算,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确定为:各生产区、罐区、污水处理站、仓库等卫生防护距离均为100m。根据现场踏勘,卫生防护距离内无居民、学校、医院、医药及食品企业等敏感目标。 (十)“以新带老”整改措施 1.在现有已建项目装卸区初期雨水收集池前设置雨水截断阀,保证后期雨水不再进入污水处理站,并对全厂污水、雨水系统进行排查,确保全厂废水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分质处理、一水多用”的原则进行利用处置; 2.在RTO焚烧炉旁新建一座TO焚烧炉,替代RTO焚烧炉,防止有机废气泄露。 (十一)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本项目位于环境空气达标区。据报告书测算,正常工况下,项目新增污染源各预测因子短期浓度贡献值最大浓度占标率均小于100%,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不超过30%;叠加现状浓度及在建、拟建项目环境影响后,主要污染物的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与年平均质量浓度满足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和HJ2.2—2018中附表D中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要求。报告书预测结果表明,项目产生的噪声经有效治理后,厂界四周噪声均满足GB*—2008中3类标准要求。
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开展了公众参与工作。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厅拟对吉安 (略) 废有机溶剂综合利用改扩建项目作出审批意见。

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4年08月08日 - 2024年08月14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传真):0791-*

通讯地址: (略) 红谷滩区北龙蟠街993号方楼省政务服务中心3楼34、35号窗口

邮编:*

建设名称: 吉安 (略) 废有机溶剂综合利用改扩建项目
建设地点: (略) (略) 永新县茅坪工业园区吉安 (略) 厂区内
建设单位: 吉安 (略)
编制单位: 江西 (略)
项目概况: 吉安 (略) 废有机溶剂综合利用改扩建项目位于 (略) 永新县工业园区现有厂区内,本项目属于改扩建项目。项目分别以外购DMF(二*基*酰胺)、NMP(N-*基吡咯烷酮)、DMAC(N,N-二*基*酰胺)废液为主要原料,分别经DMF生产线、NMP生产线、DMAC生产线得到高纯度DMF、NMP、DMAC产品。改扩建后,DMF废液综合利用规模由*t/a扩大至*t/a,DMAC废液综合利用规模由*t/a扩大至3.*t/a,NMP废液综合利用规模由*t/a扩大至10.*t/a,最终废液综合利用规模共计86.*t/a。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废气防治措施 项目有组织废气主要为燃煤锅炉废气、生产工艺废气、暂存库废气、分析化验室废气、灌装站废气等;无组织废气主要为废液综合利用生产线、储罐区、污水处理站、*类仓库未收集到的废气。主要污染物为:VOCs、NH3、颗粒物、HCl、硫酸雾、*醇、H2S、NOx、SO2等。 1.燃煤锅炉废气 燃煤烟气依托现有工程,经“SNCR脱硝(炉内)+SCR脱硝(炉外)+布袋除尘+双碱法脱硫”处理后,尾气经1根45m高排气筒(DA004)排放。烟气中颗粒物、SO2、NOx、汞及其化合物及烟气黑度均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中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要求。 2.生产工艺废气 生产工艺废气包括:废液回收利用生产线废气、罐区废液罐呼吸口尾气、洗设备抽空废气等,上述废气经管道输送到TO焚烧炉焚烧处理后,经1根30m高排气筒(DA001)排放。废气中SO2、NOx、颗粒物均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996)二级标准要求,*醇、VOCs能满足《江西省地方标准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DB36/1101.2-2019)的限值要求,氨、硫化氢能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3)标准要求。 3.暂存库废气 暂存库废气经“微负压收集+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经1根15m的排气筒(DA002)排放,暂存库废气中VOCs排放浓度满足《江西省地方标准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DB36/1101.2-2019)的限值要求,氨排放速率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限值要求。 4.分析化验室废气 本项目建成后分析化验室移至检验检测中心,新建一套分析化验室废气处理装置。分析化验室废气经“管道收集+两级水喷淋塔吸收塔”处理后,经1根15m的排气筒(DA005)排放,废气中硫酸雾、氯化氢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限值;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浓度满足《江西省地方标准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DB36/1101.2-2019)的限值要求。 5.灌装站废气 本项目建成后新建一套灌装站废气处理装置,灌装站废气经“管道收集+两级水喷淋塔吸收塔”处理后,经1根15m的排气筒(DA003)排放,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浓度满足《江西省地方标准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DB36/1101.2-2019)的限值要求。 6.在线监测 现有项目在燃煤锅炉废气排放口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监测指标为SO2、颗粒物、NOx,并与当地生态环 (略) 。 7.无组织废气 无组织废气防治措施具体如下:一是对各生产车间和场所采取加强生产管理、设备维护、车间通风换气;二是做好物料储罐、管道和生产设备密封,防止跑冒滴漏;三是加强绿化,降低污水处理站无组织恶臭对厂区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采取上述措施后,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浓度可满足《江西省地方标准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DB36/1101.2—2019)中厂界限值要求,NH3、H2S、臭气等无组织排放浓度均可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93)二级排放标准值;颗粒物、氯化氢、硫酸雾、*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均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996)标准要求。 (二)废水防治措施 项目一期在不改变污水处理工艺的前提下,对现有项目污水处理站进行扩容,将原有处理能力从1000m3/d提升至1500m3/d;项目二期新建一座日处理能力为1000m3/d的污水处理站,其处理措施为“综合调节池→二级A/O→MBR膜池”。 一期产生的废水经厂内1#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综合调节池→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好氧池→MBR膜池→炭滤池),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标准》(GB/T *—2005),部分(900m3/d)通过管道输送到园区内皮革、新材料等企业作为生产用水,其余外排废水满足《永新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纳管标准》,排入永新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02)中一级B标准后排入溶江。 二期产生的废水经厂内2#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综合调节池→二级A/O→MBR膜池),达到《永新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纳管标准》后,排入永新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02)中一级B标准后排入溶江。 (三)噪声防治措施 本项目的主要固定噪声源为生产区输送机、提升机、泵、风机、空压机和锅炉放空管等。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同时在各暂存库和各生产车间对设备采用隔声、消声、减振等降噪措施,以及加强厂区内绿化,控制项目生产设备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厂界噪声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008)中3类标准。 (四)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有:DMF预处理设施污泥、DMF蒸馏残渣、DMAC蒸馏残渣、NMP蒸馏残渣、废活性炭、废脱硝催化剂、废包装袋、在线监测废液等危险废物;废树脂、污水处理污泥、脱硫渣、锅炉灰渣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 项目产生的各类危险废物,以防腐防渗的包装桶或吨袋包装后,转运至危废暂存库分类分区暂存,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产生的一般固废暂存于一般固体废物暂存设施暂存,定期出售或者交由专人处置;生活垃圾厂内集中收集,交当地环卫部门当天处理。 (五)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控、污染监控、应急响应”原则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具体如下:一是对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等现象;二是各类反应罐尽量地上架空设置,管线铺设尽量采用“可视化”原则,即管道尽可能地上铺设,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减少由于埋地反应罐及管道泄漏而造成的地下水污染;三是按照污染物可能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将厂区划分污染重点防渗区(废液处理装置、渗滤液收集池、污水处理站、初期雨水收集池、*类仓库2、储罐区、装卸车区、扩建罐区1、扩建罐区2、灌装站、*类仓库1、NMP改扩建生产区、NMP新建生产区、DMAC改扩建生产区、DMF改扩建生产区、DMF新建生产区、DMF预处理区等)、污染一般防渗区(循环水池、锅炉房、煤场、渣场、机修间、一般固废临时贮存设施、废气处理设施TO炉等)和简单防渗区,重点防渗区的防渗性能应与6.0m厚黏土层等效,一般防渗区的防渗性能应与1.5m厚黏土层等效;四是在厂区及周边设置5处(地下水上游厂界控制井1、地下水上游厂界控制井2、厂区污水处理站、地下水下游厂界控制井1、地下水下游厂界控制井2)地下水监控井,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及时发现污染、及时控制;五是一旦发现地下水污染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地下水污染,并使污染得到治理。 (六)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主要从“源头控制、分区防治、过程控制、应急响应”等四个方面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具体如下:一是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实施清洁生产,防止跑冒滴漏,防止污染物下渗,污染土壤环境;二是对厂区可能泄漏污染物的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并及时地将泄漏、渗漏的污染物收集并进行集中处理;三是参照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将厂区划分为重点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简单污染防治区,划分和要求可基本参照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和管理要求,各重点和一般污染防治区按照规范要求对地面进行防渗处理,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减少污染物下渗到土壤中;四是在项目厂区设置8个土壤监测点,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及时发现污染、及时控制;五是一旦发现土壤污染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土壤污染。 (七)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本项目改扩建前后环境风险的类别不变,主要为各生产车间及暂存库废气事故排放、废液泄漏及防渗层破损事故、火灾、爆炸等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项目环境风险综合潜势为Ⅳ,综合评价等级为一级。为防止泄漏事故,具体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设备、管道的密封性和车间通风,设置自动报警系统,配备防火器,经常检查易造成腐蚀的部位,防止有害物质“跑冒滴漏”;二是液罐及管道保持密封,配备安全阀等安全附件,定期检修,防止泄漏;三是在生产装置区、储罐区等区域设置围堰,设置1座1500m3事故应急池(兼消防事故水池),一旦生产区发生事故时,及时收集事故性排放废水等,杜绝事故废水直接排放,并保持事故池日常处于空置状态;同时设置1100m3初期雨水池,设置自动切换装置,及时对初期雨水进行处理,并定期清掏初期雨水池污泥;四是一旦发生化学品泄漏等事故或者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发生故障时,及时收集泄漏的化学品及生产废水,杜绝事故废水直接排放;五是制定完善的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严格执行三级防控相关要求,并定期演练。 (八)碳减排措施 根据扩建项目能源消耗估算,预计项目二氧化碳排放量折合约*.3t吨/年,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为0.3027吨/吨-产品。 本项目碳减排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能源和碳排放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碳排放控制及绩效管控;二是购入效率高、能耗少、成本低的先进设备,减少全厂单位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三是按《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2006)的要求,实行各生产线、工段耗能专人管理,建立合理奖罚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节能降耗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尽可能安排集中连续生产,应杜绝大功率设备频繁启动,必要时安装软起动装置,减少设备 (略) 的影响。 (九)设置防护距离 据报告书测算,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确定为:各生产区、罐区、污水处理站、仓库等卫生防护距离均为100m。根据现场踏勘,卫生防护距离内无居民、学校、医院、医药及食品企业等敏感目标。 (十)“以新带老”整改措施 1.在现有已建项目装卸区初期雨水收集池前设置雨水截断阀,保证后期雨水不再进入污水处理站,并对全厂污水、雨水系统进行排查,确保全厂废水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分质处理、一水多用”的原则进行利用处置; 2.在RTO焚烧炉旁新建一座TO焚烧炉,替代RTO焚烧炉,防止有机废气泄露。 (十一)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本项目位于环境空气达标区。据报告书测算,正常工况下,项目新增污染源各预测因子短期浓度贡献值最大浓度占标率均小于100%,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不超过30%;叠加现状浓度及在建、拟建项目环境影响后,主要污染物的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与年平均质量浓度满足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和HJ2.2—2018中附表D中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要求。报告书预测结果表明,项目产生的噪声经有效治理后,厂界四周噪声均满足GB*—2008中3类标准要求。
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开展了公众参与工作。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