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司法行政系统2024年工作规划/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德清县司法行政系统2024年工作规划/

2024年,全县司法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和各级政法工作会议、司法行政会议精神,以推进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为主线,持续深化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更加主动、更大力度、更为精准地发挥服务大局的职能作用,创新深化、改革攻坚、争优争先,为德清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1.坚持把持续深入学法治思想,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核心要义,深入推进法治思想“八进”活动,持续开展全覆盖的学整体跃升。

6.实施县乡合法性审查 “1+4+N”改革工程,健全县乡法治审查员制度,规范合法性审查程序,统筹落实责任追究和容错机制,优化完善动态评价和督查督办制度,强化合法性审查刚性约束。

7.探索行政执法“随同监督”模式,常态化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建立完善县乡两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权责清单,用好用活法治督察专员,推动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检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落地落实,打造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县域样板。

8.学台、一个码、一清单、一类事“五个一”任务为基础支撑,筹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法治服务专区,构建多元、协同、集成的涉企法治服务新体系,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法治服务,有效保障涉企法治服务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全面升级。

12.持续深化“法务前沿”项目工程,巩固深化“千所联千会”机制,推动法律服务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供应链资金链服务链拓展,持续为重大项目、双招双引等关键环节提供组团式、集约化法律服务。

13.持续优化县、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 (略) 架构,推动律师、调解、普法、公证等法律服务资源跨业务跨层级融合,精准匹配法律服务资源,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在“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内移步可至、触手可及。

14.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民生实事活动,健全法律援助全程代办机制,畅通特殊群体绿色服务通道,创新绘制法律援助服务地图,常态化落实“五位一体”案件承办质量监督管理,实现法律援助从“扩面增量”向“提质增效”转变。

15.推动法律服务行业规模发展,积极培育综合性、专精型两端贯通品牌律所,加大涉外法律服务产品供给力度。扩大“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范围,深化“公证每周见”“安置房登记一件事一次办”“二手房资金监管”等“公证+”一件事改革。

16.全面夯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的基础性、源头性工作,制定镇街和重点单位年度责任清单、项目推进绩效榜“一单一榜”,动态晾晒工作成效,将普法工作有机嵌入“五治融合”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17.部署开展公民法治素养精准提升、科学评价和基础保障三大工程,探索实施“法治素养基准+权利义务清单+法律风险提示+典型案例发布”精准普法模式,健全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运行机制,动态观察、量化评价不同区域、行业和群体的公民法治素养。

18.构建青少年法治素养评价机制,全面推进“1+6+N”阵地建设,探索建立青少年法治素养观测点,优化“有德小子”研训基地,成立“有德小子”普法宣讲团。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法治文化创作有机结合,研发一批“有德小子”系列法治文创作品。

19.深化开展“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和“后陈式”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建强基层治理法治化基本单元。打造以“千万工程” (略) 为主题的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和乡村走廊景观带,形成“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主题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矩阵。

20.全面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标准化、市场化、国际化”改革,坚决整顿“失能”调解组织和“挂名”调解员,加强新行业、新业态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深入挖掘“一镇一品”区域调解品牌,做好人民调解协会换届选举,推进优质调解力量区域共享、跨地联动。

21.以破解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为突破口,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全面推进诉前调解改革攻坚,持续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律师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等优势互补的多元调解体系,优化商事调解、涉外调解工作机制,推动矛盾纠纷精准分流、快速化解、高效执行。

22.深化行政争议诉源治理,建立健全行政争议全流程分析研判、排摸预警、沟通协调三项机制,创新编制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指引和群众问答手册,做好复议申请前、审理中、事后以及行政诉讼全过程调解工作,多举 (略) ,实现行政争议案件“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23.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司法协理员制度,持续优化司法所职能定位,梳理形成制度白皮书。组织开展省级“枫桥式”和市级“文规公”司法所回头看,对全县司法所分类定标准、分层提要求、递进抓整建,鼓励指导司法所根据发展实际,立创品牌亮特色,高水平履行基层司法工作职责。

24.探索将社区矫正工作融入“信用德清”整体框架,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社区矫正新型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机制,健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常态化开展社区矫正情况分析和风险隐患排查,鼓励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活动、修复社会关系、做到诚信守法,形成“信用矫正”管理制度闭环。

25.以矫正中心迭代升级为契机,健全社区矫正预警预测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快推进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指标体系试点,深化“德润矫正 清源正本”修心教育品牌创新,构建形成管理智能、管控精准、管教便捷、协同高效的“智慧矫正”工作新格局。

26.坚持实战实用实效导向,开展“聚焦发展 岗位建功”系列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岗位业务培训。大力推进专业化训练、实战化教学,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提升司法行政干部履职能力。

27.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持续强化系统内部宣传阵地建设,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主导权。大力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严格执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查处违规违纪行为,持续整治“慵懒散浮拖”。

28.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法治人才为目标,加大优秀年轻干部梯次培养力度;优化行政复议员分级管理制度,做好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全面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建强村级法律顾问、涉外律师领军型人才队*,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29.充分整合资源,凝聚“小家”合力,提升“大家”效能,进一步强化组织统筹、畅通运行机制、提升工作质效,合理摆布工作、提升工作标准、开拓工作局面,形成工作闭环,不断增强干事创业活力。

30.以“坚定不移抓项目”思维提升工作服务质效,持续实行重大工作项目责任化推进、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落实,着力打造更多具有德清司法行政辨识度,在全省、全国体现示范作用的靓丽名片。



*-*-175-规划信息

2024年,全县司法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和各级政法工作会议、司法行政会议精神,以推进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为主线,持续深化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更加主动、更大力度、更为精准地发挥服务大局的职能作用,创新深化、改革攻坚、争优争先,为德清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1.坚持把持续深入学法治思想,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核心要义,深入推进法治思想“八进”活动,持续开展全覆盖的学整体跃升。

6.实施县乡合法性审查 “1+4+N”改革工程,健全县乡法治审查员制度,规范合法性审查程序,统筹落实责任追究和容错机制,优化完善动态评价和督查督办制度,强化合法性审查刚性约束。

7.探索行政执法“随同监督”模式,常态化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建立完善县乡两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权责清单,用好用活法治督察专员,推动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检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落地落实,打造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县域样板。

8.学台、一个码、一清单、一类事“五个一”任务为基础支撑,筹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法治服务专区,构建多元、协同、集成的涉企法治服务新体系,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法治服务,有效保障涉企法治服务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全面升级。

12.持续深化“法务前沿”项目工程,巩固深化“千所联千会”机制,推动法律服务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供应链资金链服务链拓展,持续为重大项目、双招双引等关键环节提供组团式、集约化法律服务。

13.持续优化县、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 (略) 架构,推动律师、调解、普法、公证等法律服务资源跨业务跨层级融合,精准匹配法律服务资源,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在“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内移步可至、触手可及。

14.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民生实事活动,健全法律援助全程代办机制,畅通特殊群体绿色服务通道,创新绘制法律援助服务地图,常态化落实“五位一体”案件承办质量监督管理,实现法律援助从“扩面增量”向“提质增效”转变。

15.推动法律服务行业规模发展,积极培育综合性、专精型两端贯通品牌律所,加大涉外法律服务产品供给力度。扩大“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范围,深化“公证每周见”“安置房登记一件事一次办”“二手房资金监管”等“公证+”一件事改革。

16.全面夯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的基础性、源头性工作,制定镇街和重点单位年度责任清单、项目推进绩效榜“一单一榜”,动态晾晒工作成效,将普法工作有机嵌入“五治融合”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17.部署开展公民法治素养精准提升、科学评价和基础保障三大工程,探索实施“法治素养基准+权利义务清单+法律风险提示+典型案例发布”精准普法模式,健全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运行机制,动态观察、量化评价不同区域、行业和群体的公民法治素养。

18.构建青少年法治素养评价机制,全面推进“1+6+N”阵地建设,探索建立青少年法治素养观测点,优化“有德小子”研训基地,成立“有德小子”普法宣讲团。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法治文化创作有机结合,研发一批“有德小子”系列法治文创作品。

19.深化开展“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和“后陈式”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建强基层治理法治化基本单元。打造以“千万工程” (略) 为主题的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和乡村走廊景观带,形成“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主题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矩阵。

20.全面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标准化、市场化、国际化”改革,坚决整顿“失能”调解组织和“挂名”调解员,加强新行业、新业态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深入挖掘“一镇一品”区域调解品牌,做好人民调解协会换届选举,推进优质调解力量区域共享、跨地联动。

21.以破解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为突破口,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全面推进诉前调解改革攻坚,持续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律师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等优势互补的多元调解体系,优化商事调解、涉外调解工作机制,推动矛盾纠纷精准分流、快速化解、高效执行。

22.深化行政争议诉源治理,建立健全行政争议全流程分析研判、排摸预警、沟通协调三项机制,创新编制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指引和群众问答手册,做好复议申请前、审理中、事后以及行政诉讼全过程调解工作,多举 (略) ,实现行政争议案件“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23.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司法协理员制度,持续优化司法所职能定位,梳理形成制度白皮书。组织开展省级“枫桥式”和市级“文规公”司法所回头看,对全县司法所分类定标准、分层提要求、递进抓整建,鼓励指导司法所根据发展实际,立创品牌亮特色,高水平履行基层司法工作职责。

24.探索将社区矫正工作融入“信用德清”整体框架,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社区矫正新型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机制,健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常态化开展社区矫正情况分析和风险隐患排查,鼓励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活动、修复社会关系、做到诚信守法,形成“信用矫正”管理制度闭环。

25.以矫正中心迭代升级为契机,健全社区矫正预警预测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快推进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指标体系试点,深化“德润矫正 清源正本”修心教育品牌创新,构建形成管理智能、管控精准、管教便捷、协同高效的“智慧矫正”工作新格局。

26.坚持实战实用实效导向,开展“聚焦发展 岗位建功”系列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岗位业务培训。大力推进专业化训练、实战化教学,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提升司法行政干部履职能力。

27.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持续强化系统内部宣传阵地建设,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主导权。大力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严格执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查处违规违纪行为,持续整治“慵懒散浮拖”。

28.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法治人才为目标,加大优秀年轻干部梯次培养力度;优化行政复议员分级管理制度,做好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全面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建强村级法律顾问、涉外律师领军型人才队*,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29.充分整合资源,凝聚“小家”合力,提升“大家”效能,进一步强化组织统筹、畅通运行机制、提升工作质效,合理摆布工作、提升工作标准、开拓工作局面,形成工作闭环,不断增强干事创业活力。

30.以“坚定不移抓项目”思维提升工作服务质效,持续实行重大工作项目责任化推进、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落实,着力打造更多具有德清司法行政辨识度,在全省、全国体现示范作用的靓丽名片。



*-*-175-规划信息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